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质量分析

护理质量分析

护理质量分析

护理质量分析范文第1篇

目的:探讨护士分级管理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为医院和科室的发展,对护理质量的管理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实行的患者分级管理和护士分级管理为试点,研究其现状,找出目前护理质量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护士分级管理的内涵。结果:通过实行护士分级管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结论: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医院质量,保证医疗护理服务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护理人员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值得在全院推广,并为未实行分级管理的单位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分级管理;护理管理;质量

引言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医疗护理服务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护理人员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是随着现代护理的发展而提高的。我国的护理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直到现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理管理为临床第一线服务是近年来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思想。

1护理质量管理及其原则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一切从病人出发,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服务过程和工作过程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医疗质量,也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基础。护理质量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两个主要原则,即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和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动态的护理管理和标准化的护理原则,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管理。一切用数据说话则是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坚持标准化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对患者的医疗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数据进行持续改进。

2护理质量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护理质量,也影响着医院质量。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护理现状以及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认为,目前,护理质量管理现状中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从事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不足,这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开展。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为例,科室目前有护理人员13人,其中主任护师0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8人。其中硕士学历0人,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9人。在人员配比上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工作。但是人员的继续教育开展不足。出现了年龄段的断层,一旦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退休,很难找出能够领导科室护理的护理管理人才。其次,目前,我国的临床护理工作与患者需要、临床诊疗工作要求存在差距。护理管理的职能、护理管理者的职责、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素质、能力的差距。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尚未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各个科室在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中采用的标准不同,最终导致了量化标准的差异,导致了医院护理质量管理难以开展。

3护士分级管理的内涵

护士分级管理有两方面的内涵首先护士分级管理是对患者进行护理级别的划分。以入院患者的首次评分(评分标准由医院统一制定)进行患者分级,并随时根据患者的并且变化进行修正。目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分级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危重四个级别,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分为完全自理、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三个级别进行评估,分别给予不同的临床护理级别。可以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和护理资源。目前,分级护理制度是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工作中的核心制度之一。其次,护士分级管理是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级管理。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级别、技能级别、工作标准进行划分。实行岗位聘任制。设立护理五级岗位。一级护士:入职1-2年内,取得护士资格证,未取得护师资格证书的护士。主要负责科室的日常工作,参与科室的低技术护理工作以及科室的日常清洁和维护。二级护士:入职2年以上,取得护师资格证书的护士。主要负责科室的基础护理工作,参与科室轮转,掌握常规的基础护理操作和本科室的专业护理操作,熟练掌握专科技术及相关知识,能够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部分抢救技术操作和病情观察。三级护士:入职5年以上的护师,尚未晋升副主任护师。能够操作本科室专业技术和技能,参与日常的教学工作、临床带教等。协助护士长完成部分护理管理工作。四级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科室护士长及主管护师)。主要负责科室的管理工作和科室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工作,参与护理部组织的系统讲课,讲授新业务,新技术及各科进展。能够完全独立承担科室护理专科技术指导。五级护士:副主任护师及主任护师。配合护理部负责指导全科护理,科研,教学工作。

4护士分级管理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实行的患者分级管理和护士分级管理为试点,研究其护理现状,我们认为,通过实行护士分级管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护士分级管理的实行,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对患者的病情掌握的更加细致。通过护士分级管理,不仅促进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还可以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密切医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避免产生医患之间的纠纷,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护理知识,强化自身的只是结构。同时通过量化的评分管理,科室和医院的护理质量得以能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医院质量,保证医疗护理服务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护理人员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值得在全院推广,并为未实行分级管理的单位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作者:董丽君 单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参考文献

护理质量分析范文第2篇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以进一步改进服务环节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完善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妇产科管理标准,并围绕质量管理,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认真落实护理措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确保护理安全。结果:由于及时落实整改措施,详细制定了护理工作考核标准,从而能够有效监督,检查,评价环节质量,切实解决护理问题。结论:通过临床实践找出存在的不足,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持续进行质量该进,有效控制不良因素的发生,确保护理质量优质,安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患者;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重视。妇产科由于孕产妇具有病情变化快,风险大,个性化服务需求多,技术标准要求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区[1]。因此,在妇产科护理中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成为了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年龄为22-32岁,平均年龄为(26.55±2.55)。观察组年龄为22-30岁,对照组年龄为24-32岁。两组在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和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安全管理模式:提升护理人员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在护理中注意护理细节,给每一位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避免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责任心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护理中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在完成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的、人性化的护理,增强护患关系。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中要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有效的进行护理,建立相应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约束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将妇产科护理服务更加专业化、制度化。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优质护理和患者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每一位患者的情况不同,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清理负担。让患者保持积极、开朗的态度接受护理和治疗。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在安全管理中有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安全管理中对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提高了护理能力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时俱进,以患者为护理的中心,让护理人员学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端正自己,保证护理的安全与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考察标准为整体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调查,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为例,患者通过填写满意度测评量表来评估临床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评分≥90分;一般满意:80-89分;不满意:<80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并作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是较为特殊的科室,服务对象是孕产妇,体质均较为特殊,给护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要提高护理的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才能给患者全面的、优质的、安全的护理[2]。提高患者的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工作顺利的进行。本次研究中通过优质的整体护理和安全的管理模式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护理风险,减少了护理缺陷和护患矛盾情况的发生率,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36.00%,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00%,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效果,保障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敏.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6):206-206,207.

护理质量分析范文第3篇

当前护理管理的难点分析

社会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增加了护理管理的难度:由于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存在着轻视护理工作的偏见,护士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加上护理工作繁重、琐碎、责任重大、不被理解等因素,造成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思想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低的现象突出,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及医院内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护理人员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产生偏差,表现为服务意识淡漠、缺乏同情心、态度生硬、工作主动性差。基础护理,尤其是生活护理依赖家属,简化操作过程等,增加了护理质量管理的难度。

卫护理人员缺编、知识结构不合理,护理质量管理受到制约:由于多方面原因,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严重缺编,病床与护士比例失调,护士隐性流失增多,实际在岗人员明显减少,排班困难,而且特护、危重抢救、手术患者增多、治疗量明显增加,护理人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治疗任务上,基础护理质量不过关,影响了护理质量的管理。同时,随着新医学模式和人类健康新观念的诞生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护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人们对护理的要求,纵观护理队伍现状,长期选取以中等教育为主的方式,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甚少,使护理人员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由于多方面原因,开展整体化护理仍存在较大困难,而长期以功能制护理为主的护理模式,使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不分层次。不论老少、学历高低、能力大小、职称的不同,都干同样的工作,严重挫伤了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护士长管理重心偏移,护理管理职能受影响:护士长是护理单元的最高管理者,护士长的管理是整个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护士长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病房工作的纽织和管理上,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护士长仍要参与正常的轮换班,管理时间不够,管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了护理管理的职能。

院、科两级管理给护理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在医院开展改革的过程中,实行科主任负贵制,使医院管理比以往更富有生机,但也使护理管理休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科主任负责制实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临床医疗、护理人员管理多由科主任掌握,特别是人员安排与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科主任的要求。总之,素质好的护士各科室都想要,素质差的护士也不能不安排一份工作,还因科室经济指标的制约,甚至有些科室不想设置护理人员,使护理部垂直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削弱了护理部管理的职能作用。

对策及建议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思想保障: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应经常结合护士的思想实际和行业特点,进行医学伦理等职业道德及职业素质修养教育。同时在院内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职业遣德评价。档案制度,把职业遭德建设落到实处,认真解决部分护理人员的认识偏差,排除消极因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护理质量管理从思想上得到保障。

卫护理人员按职上岗,明确职责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组织保证:护理人员按职上岗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趋势,它可以激发护理人损内在的潜力,发挥备级人员的作用,使护理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管理目标鲜明。首先是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确立备级护理技术岗仕职责,工作标准和扶水水平要求,使护理人员按职上岗有章可循,以确保备级人员职能的发挥;建立健全备级护理人员的贵和权以及检查、考评制度;其次是对备级护理人员晋升与实际工作能力、职称联系起来,实现按职上岗,把竞争机制引入职称晋升中,确保备级职称人员职与能相称,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护士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规范的护理质量标准落实到工作上,使护理管理有坚实的基础。护理部通过深入病房,定斯不定期地组织检查、民意测评,分析。考查护理质量,并建立制度,完善护士长有关记录,使护士长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通过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走出去参观学习、进修等方式,使护士长具有良好的管理素质并且不断加以完善。但因目前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按职上岗短时期内很难做到。

护理管理体制与院科两级管理相互协调,以确保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最佳运转:首先全院上下要认识护理工作在患者恢复健康中的重要意义,使备级人员及科主任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发挥护理管理体系在病房中的独特作用,即护士长在病房组织。管理、业务领导中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在职教育、外出学习培训工作征得科主任同意和支持,使护士的在职教育落到实处,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贯彻执行规章制度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根木保证:护理工作细致、涉及面广、连续性强,要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首先要建立健全统一完整的系统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在制度的执行中不断完善必要的新制度;其次是护理部要充分发挥检查。督促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加大质控。加大质控力度,使制度得以全面贯彻执行,使之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护理质量分析范文第4篇

产妇分娩过程存在比较复杂的生理与心理。由于很多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各种压力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孕妇患上了情绪障碍的疾病,人们越来越重视孕妇的生殖健康。分娩是否健康与产妇与婴儿是否健康直接相关,为了保证产妇能够顺利分娩,产科的医护人员需要为孕妇提供高质量、高水平、全方位的医护服务。同时顾及产妇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尽最大努力使产妇的不适感降低到最低,本文将深入探讨助产士的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现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进行助产护理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60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7.6±3.9)岁;孕周32~40周,平均孕周(37.2±3.6)周;其中初产妇109例,经产妇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助产护理)和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产科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及孕次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的分娩护理方法采用的是常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安静的环境、孕妇需卧床休息,基础护理要加强,产前检查与评分要做好,对产程严密观察等,以上操作均由轮班助产士或者护士实施,当产妇分娩时不需要指定助产士。

1.2.2 观察组:观察组的孕妇在孕期参加一系列的课程,如助产士开展的孕期健康教育、喂养婴儿的技术、新生婴儿的护理、分娩时减轻疼痛技巧等课程。孕妇可以自主选择助产士,在其分娩时全程陪伴,助产士与孕期产妇应该建立一种和谐、信任、亲密的关系,助产士全程照顾产妇,对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支持开导产妇,消除其恐惧、焦虑、烦躁的情绪,尽最大努力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产房。当产妇进入第一产程,助产士对产程的变化密切关注,分娩过程中,如果产妇因为疼痛,出现体力消耗殆尽,出现身体虚弱、疲惫的现象,助产士必须一方面观察产程,一方面给产妇介绍分娩知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正确指导产妇进食,以增加产妇体力。同时注意产妇在宫缩期间进行适当休息,当产妇疼痛难忍时,想办法转移产妇的注意力,使其精神得到放松;第二产程时,助产士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使产妇能积极配合,保存体力顺利分娩;第三产程时,产妇分娩后会非常疲惫,助产士将会阴伤口处理好,同时护理好新生儿,将产妇妥善安置,以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情况。除此之外,助产士必须密切观察2小时内产妇内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的情况,并详细做好记录。2小时后把产妇送出产房,安置其合理休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标准: 用容积法和称量法计算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不大于7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

2 结果

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质量发现,观察组的剖宫产率13.75%(11/80)显著低于对照组37.50%(30/80),产程时间(312.5±11.2)min、产后2h出血量(186.4±6.1)ml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分娩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1 两组产妇分娩质量对比[n(%、x-±s)]

组别 n 剖宫产 阴道自然分娩 产程时间(min) 产后2h出血量(ml) 新生儿Apgar评分

观察组 80 11(13.75) 69(86.25) 312.5±11.2 186.4±6.1 10.2±0.6

对照组 80 30(37.50) 50(62.50) 394.6±15.9 239.6±11.9 8.3±0.5

3 讨论

分娩的过程比较复杂,产妇的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因素都与分娩顺利与否息息相关。产妇在分娩前与产程中都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再加上产妇进入待产室后亲人不能陪伴,更强烈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席卷而来,导致体力的过度消耗,导致体内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如果出现宫缩乏力、宫颈痉挛、宫口扩张缓慢等情况都会使产程时间延长,甚至出现难产、新生儿窒息等情况,母婴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分娩过程中,产力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时产程的进展情况也受到影响,所以必须重视做好分娩前后的全方位的助产工作。

护理质量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科;护理质量;因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66-02

现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多。为了增加生命的长度,人们对于各种疾病的关注度也变得更高,对于下一代的关注越来越多,而孕产妇几乎是每一家庭关注的重点,所以重视孕产妇的安全,保证孕产妇在医院得到适合的护理是医院应该做到的事情。因为它不仅仅是关系到产妇一个人,还会影响胎儿。本文就对我院印象产科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本次研究选取了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共1213名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共1213名作为研究对象,产妇的年龄在19到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3.2岁。。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共1213名作为研究对象,产妇的年龄在19到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3.2岁。本次研究主要是根据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产妇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影响产妇安全,影响产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院产科的护理质量,降低产妇生产后的危险。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取SPSS 17.0 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应用t检验进行组间均数的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认为P

2 研究结果

孕产妇产后出现感染等危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与许多因素有关,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孕产妇,不同的家属,不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管理体制不同的环境及设施都会产生影响。

3 讨论

3.1 影响产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

3.1.1孕产妇对于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在医院的其他科室,对于病人的护理主要是护理病人的疾病,病人是处于病理状态下的,但是产科是不同的,不同于其他科室的是产科主要是护理正常的人。孕产妇的生理在妊娠期间会出现一定的改变,比如雌激素,孕激素的增加,子宫的增大等等,但都是出于正常的,因此在进行护理时因注意区分。孕产妇居住的环境与生活条件要求更加的严格,比如饮食上,就讲究营养的均衡,同时应持符合孕产妇的饮食。准妈妈一方面将要迎接新生儿,是激动的心情,但是一方面,却面临着临产一个巨大的难题,几乎每个人心里都在想自己是否可以顺利的生产,是焦虑不安的心情;在怀孕期间,准妈妈也会对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如何更健康,保证胎儿也更健康产生疑问,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孕产妇耐心认真的解释。而现今,大多家庭的孕产妇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会有许多的家属与问题,在护理的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此外,现今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对于自身的权利更加的重视,所以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更加的高。还有,现今产妇的多是高龄产妇,易于合并一些其他的疾病,这会给护理带来难度。

3.1.2 产科护士的知识与技能不过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产科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护理人员的素质却往往并不达标。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现今的产科护理人员也出现例如分类,但是这又好又坏,好处是护理人员的技能更加的专更加的精,但是坏处是护理人员的技能与知识面更窄了,难以适应现今孕产妇的需求。而知识与技能不过关知识一方面,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的态度也不过关,现今人们在要求得到较好的护理的同时,对于护理人员的态度的要求更加的严格,,而现在的护理往往存在耐心不够,爱心不够,不能够给予孕产妇满意的护理。在这两方面不足的同时,现今的护士还缺乏法律与自身保护意识,常会因为自身话语引起医患之间的纠纷。

3.2 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对策

3.2.1 制定合理的服务流程,是孕产妇满意

由于孕产妇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高要求,所以改善住院的环境是重要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对环境有很高的眼球,因此,设立不同的病房,可以满足具有不同经济条件的孕产妇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系统的服务于护理流程,可以给每一名孕产妇两名责任护士,词用换班的制度,若出现问题,追究当时的族人护理,这样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即使孕产妇不是病人,也应书写病例,主要是护理的流程,并嘱咐孕产妇有问题可以随时找护士。同时,产科可以定期开展讲座,讲授有关妊娠綦江的一切知识,帮助孕产妇了解其关心的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3.2.2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现今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同时缺乏法律意识与自身保护意识,所以应对 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课程的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春远,李静,邓艳波. 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中国社区医师,2009,13:194-196.

[2]王妙芬. 产科护理工作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121-123.

[3]王群,孔建红,付媛玲,等. 产科护理中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临床合理用药,2011,24:220-222.

[4]郭晓琴,刘晓英,韩芳,等.产科护理风险规范在新护士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B):46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