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内控管理

风险内控管理

风险内控管理

风险内控管理范文第1篇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不到位事业单位内部部门的协调能力十分的差,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发挥出原有的作用,一些机构没有针对性的设置风险控制制度,导致制度没有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来设立,各个岗位的职能分界不清楚,于是许多出现部门推卸自己的责任,各个部门之间不但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还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2.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和监督以及评价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设立是否科学合理主要是体现在考核和监督以及评价等方面,具体摆阔以下几点:第一,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力度不够,各个部门之间无法达到信息共享的局面,引起内部控制执行无法一致性,形成了混乱的局面。第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停留在表面,整体监督工作的计划与实行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监督和检查经常只是走过场,用小部分来代替整体,监督管理没有进行有效的深入性工作。第三,事业单位缺少有效的奖励与惩罚制度,还缺乏一定的评价体系,一些事业单位表面上是建立一系列的考核与评价制度,但是这些建立起来的制度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无法在实际的工作进行实施,所以是难以发挥出原有的作用,这在很大方面降低了内部控制对财务体系进行风险防范的作用。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完整目前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具有片面性,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这极大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整性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在考核内容方面不够完整,太过于笼统化没有具体的内容,造成在识别与计量财务体系中隐藏风险的能力降低,许多事业单位对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在进行决策和投资方向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在不清楚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势必是会造成事业单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第二,事业单位财务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没有包括事业单位所有部门,而把重点都放在了与财务管理有关的人员身上,最终就导致了内部控制的对象不完整。

二、进口医疗器械检验监管的特点和风险

1.进口医疗器械的特点第一,医疗器械进口量增长的速度加快,伴随着我国世界贸易交流的频繁化,我国对于医疗器械进口量也有了很大的增加,相对于进口量的增加,在检验检疫方面却没有很大的增加,如何科学合理的分配检验资源成为一个问题。第二,对检验技术的要求不断增强,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对医疗保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但是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尤其是一些辐射和生物污染。第三,新的贸易方式对传统检验模式的冲击,目前我国除了一般的贸易外,大部分医疗器械都以暂时的进口和入境维修以及样品等方式输送到国内,在不一样的流通过程中,进口的医疗器械收货人也是不一样的,也增加了进口医疗器械的风险。2.财务风险管理在进口医疗器械检验监管工作中应用财务风险管理就是实行预算时面对多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通过对风险详细研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策略,而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就是财务风险识别和对风险评估以及对风险有效的控制,对可能面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整理,对其危险的程度进行鉴定,从而减少由于进口医疗器械而造成的损失,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证。进口医疗器械的监管就是对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评估,及时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减少医疗器械进口资金的无效性。

三、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风险内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监控管理

引言

国家积极提倡煤矿安全工作,煤矿企业自身也要注重煤矿安全工作,并且切实地落实好安全工作。煤矿企业安全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煤矿的整个生产环节。本文对煤矿井下进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从而实现减少煤矿企业安全隐患,并形成一个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风险预控理论框架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涉及煤矿内部安全环境、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煤矿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和沟通、监控管理等五个方面。1)煤矿内部安全环境。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内控环境,内控环境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决定性的作用。内控环境主要涉及的是矿井自然地质、基础建设和设备等的条件。2)煤矿安全风险评估。首先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进行认识和辨别,包括危险源的认识和辨别。在认识和辨别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划分出危险的等级。3)煤矿安全风险控制。根据风险等级来制定安全隐患控制措施,提前把安全隐患清除。4)信息和沟通。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和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风险控制等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企业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进行传递,方便企业内部员工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的职责,形成企业内更加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5)监控管理。使用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危险源等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及时传递等,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使之更有效性地对该系统进行评估,最终实现该系统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2危险源辨识

煤矿企业危险源辨别和认识过程不仅仅要考虑人、机、环、管几个方面,还要考虑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等。除此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危险源的潜在性。1)普通、常见危险源的辨识。煤矿企业选择成立专项安全管理组,专员做为领导者负责组织企业内职工通过危险源辨识建议卡、会议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指导汇总分析普通、常见的危险源;指导职工正确填写危险源辨识表以及正确填写危险源评价表等。2)煤矿现场特殊工作区域危险源的辨识。煤矿企业区队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辨识工作。对煤矿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动静态危险进行正确辨识,安全管理人员按照正确的方式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例如工种、工序、岗位等。

3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

煤矿企业隐患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风险评价,煤矿企业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定量分析就是静态风险评价。风险矩阵法是煤矿企业比较常用的静态风险评价方法。此评价法可以确定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确定风险可能带来损失的范围和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只有建立准确的采集煤矿危险源动态信息的煤矿危险源,动态风险评价才有效。动态风险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具体可以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动态风险评价[1]。

4信息沟通交流———动态风险预警体系

构建动态的煤矿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采集煤矿存在的危险源的动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企业的固有传递方式传递到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把危险源动态信息录入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之后,确定风险预警等级。例如可以使用红、橙、黄、绿四级预警颜色对应[2]。

5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为使得煤矿各项制度和各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例如诊断或者排除一些偶发、突发、重大的或未知规律的风险,还可以构建闭环式安全监控管理运行体系和闭环式监督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对煤矿进行有效安全监控管理[3]。监督激励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和制止煤矿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岗位责任人失职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一个薪酬分配制度,即团队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制度。通过构建这样的分配制度,激发煤矿职工对安全风险内部控制的积极性。2)增强煤矿职工集体团队意识,构建职工危险源价格体系。对危险源治理实现闭环式管理[4]。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安全危险源价格体系来不断激发职工对危险源排查治理的积极性。

6结语

通过构建危险源辨识体系、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预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和实施,要做好风险预控体系的相关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安全风险预控认识的良好心态,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把思想和实践都结合运用并且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各要素得到真正地落实,最终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郎拉弟.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四川水泥,2015(1):60+84.

[2]闫海龙.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J].山西煤炭,2015,35(2):67-69+81.

[3]杨春宁.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2015,41(7):120-123.

风险内控管理范文第3篇

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控制环境是基础,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风险评估是重要环节和内容,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控制活动是具体方式和载体,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信息与沟通是重要条件,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监测是重要保证,要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提交检查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内部控制理论文献综述

吴水澎、邵贤弟、陈汉文等人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作者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当时的最新进展,即coso报告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依据。

陈关亭讨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假说,并着重分析了如下几个问题:第一,风险管理与管理的关系。作者认为管理包括机会管理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机会管理主要是增加价值,而风险管理主要防止价值减少。第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作者认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并不是包含关系,而是完全等价的。第三,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的关系。作者认为,既然企业可以作假帐,那么就同样可以超越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很难防止虚假财务报告。第四,企业层面控制与业务层面控制的关系。认为企业层面控制应贯通业务层面控制。第五,coso框架与我国内部控制现状。在coso框架评价下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远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杨雄胜则指出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已面临来自研究对象、控制立足点及前提条件三方面的挑战。控制对象已不再是权力制衡、结构稳定的组织,内部控制成为组织全力制衡的机制,应使组织具有学习型特征。必须把基于权力控制的内部控制转变为基于信息观的内部控制。

潘琰与郑仙萍则注重对内部控制理论构建的基本假设进行了探讨。他们在界定内部控制基本假设的内涵和厘清内部控制基本假设的特征之后,提出内部控制的四个基本假设:控制实体假设、可控性假设、复杂人性假设和不串通假设。

谢志华则探讨了内部控制的本质和结构。作者指出企业组织关系包括设立关系和运行关系,这两种关系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和结构。在企业组织关系中,在发起设立时会形成平等的契约关系,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制衡。而在运行时会形成科层的等级关系,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是监督。制衡和监督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风险内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措施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企业为了确保资产安全以及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并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得到执行,最终确保自身战略发展规划得以实现,而制定的一系列的自我调整以及自我约束评价的管理制度与措施。风险管理则是企业为了及时的识别、分析并处理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而制定的相应的管理政策以及管理程序。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作为基础,风险控制管理活动就无法正常的开展。没有风险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是没有实效的。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意义,并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对于企业的风险防范以及控制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战略经营发展目标。

一、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分析

1.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主要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管理目标,确保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可靠所制定的管理措施,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规化。因此开展风险管理,提高企业风险意识,也必须从内部控制做起。此外,实现合规经营以及效益经营也是风险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2.风险控制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具有共同的基本要素。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管理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内部财务会计信息沟通等要素上是具有共性的。按照风险控制与内部控制组织的框架来看,全面风险管理也基本涵盖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而且内控制度制定的主要依据就是风险管理,同时内控也是实现风险防范控制的重要手段。

二、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措施

1.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的内部环境进行优化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工作环境。首先,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优化治理结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以及政策规定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并充分明确不同职能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执行以及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能权限。其次,应当结合自己经营业务特点以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并明确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主要岗位设置以及职责权限,将管理权力以及管理责任落实到内部控制管理岗位上。第三,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利用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内部控制缺陷。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分别在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员工能力素质培养以及企业文化分为塑造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措施,通过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完善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将风险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理念,而风险管理的重点便是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动态的风险跟踪评估也是内控管理体系中风险目标设定、风险识别以及风险防防范工作的基础。对于企业的风险评估,应当采取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的方法,按照企业经营管理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风险的影响程度,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排序,明确需要重点以及优先控制的风险。在完成风险评估分析工作之后,企业应当根据风险评估分析的结果,综合考量企业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对风险以及收益进行权衡,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3.明确基于风险导向型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设置原则。首先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该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将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以及风险控制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到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设置、内控业务开展以及具体实施操作环节,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实现风险的全面以及全方位的控制管理。其次,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应该遵循独立性的原则,实现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管理部门、内部监督部门以及经营管理业务部门之间的独立性,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应该直接向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权威性。此外,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应该遵循效率以及协调的原则,既要确保各个部门之间明确的权责划分,同时有需要确保部门之间横向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确保整个内控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转。

4.强化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跟踪检查。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必须针对以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主要目标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跟踪检查,通过跟踪检查及时的分析评价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监察审计部门应当主导负责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日常监督以及专项监督工作,并将内部控制工作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形成评价报告,上报内部控制管理主管部门。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则应该及时根据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解决意见,并及时的付诸实施,以提高内部控制运行效率以及风险控制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

当前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提高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形势下的生存能力,必须完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通过建立以风险管理作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在管理制度制定、工作开展方式以及执行效果评估等几方面细化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许亚湖.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06).

风险内控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实施;风险管理

1二者的主要区别方面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主要在于目的、作用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差异。(1)风险管理是通过及时识别、评估、评价及防范风险,并控制不利影响的可接受程度,来实现目标;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程序化规范,通过履行管理职能,通过事前参与、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达到目标。(2)风险管理是关注识别和控制风险可能影响的经营管理活动,对机会风险实施管理,促进实现经营目标和价值最大化;内部控制通过专业的过程管理规范和有效的控制活动,难以防范决策风险和经营者非理性风险。(3)风险管理,应紧密结合各项管理工作,统筹内外部环境,在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嵌入风险管理观念;内部控制是在企业内外部环境下,根据公司法构建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规则。风险管理以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实施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是经营管理中应遵守的流程规范。(4)风险管理是为实现企业最终目标任务,在经营管理过程实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方法。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障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保值增值、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经营效率和效果提升,促进实现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2二者相互联系方面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五个组成要素完全相同,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审计,彼此密不可分。(1)防范风险是内部控制最明确、最主要的目标,离开这一目标,内部控制就失去存在意义,也很难有发挥作用的时空。(2)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涉及内、外部风险,如何识别、分析、评估风险,制定风险解决方案和采取应对措施,收集潜在风险信息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内部控制是构建控制体系、关注控制关键点,用业务流程直接描绘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嵌入式工作方法,方便收集潜在风险信息,可见内部控制是实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3)风险管理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对潜在各类风险因素识别、分析、评估,用最低投入换取最大的安全保障。有效识别、防范、控制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最终目标,也正是内部控制的最主要作用,毫无疑问,内部控制是实施风险管理最有效的重要工具。(4)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主体、过程、目标都是相同的,都是必须企业全员全程参与。在实施企业管理风险的同时,也是在实施内部控制程序,模式过程完全协调一致。

3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1)营造有序的内部环境。打造具有风险防范意识的企业生态,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全员都要形成“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理念,把握工作岗位职责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程度,作用、责任与其他岗位的连带关系,这是风险管理的主要构成,也是实行有效风险管控的重要前提。(2)强化风险意识和明确内控责任。风险管理的起点是风险识别,是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的关键前提。识别潜在的各类风险并加以区分,查找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在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下,不断收集与各类风险和风险管理有关的内外部初始信息,发现潜在的各种风险,就是风险识别的重要目标。(3)不断优化和有效利用内控规范。企业内控规范是根据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结合岗位职责制定的,岗位职责就是严格执行内控规范,正确处理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完成目标任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规范与理念的关系,仅有内部控制规范,而无风险管理理念,则内部控制就成为空中楼阁、无本之末。仅有风险管理理念,而无内部控制规范,则风险管理就丧失了最有效的工具,造成无的放矢。

参考文献

[1]朱荣恩.企业内部案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高存忠.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