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管理知识

风险管理知识范文精选

风险管理知识

风险管理知识范文第1篇

1、系统性。Masie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达成这样一个共识:“知识管理是一种创造、选择、组织、提炼知识并最终将之呈现于使用者面前的系统过程。”通过这两个理解我们看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一个让知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隐性力量变为显性财富的过程。不仅如此,企业要想从知识管理上获得最大效益,其知识管理还要与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等系统结合并且互相协调起来。

2、积淀性。知识型组织中知识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AndreasAbeeker认为,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然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知识无论是从外界借鉴还是从内部挖掘,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当然,知识型组织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组织积淀知识的量,还要看重所积累知识的质。作为知识型组织里的知识,不是广泛意义上的知识,而应该是与本企业息息相关的知识,与战略目标相关、与工作内容相关,也就是说,组织必须从外界借鉴知识,但要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需要扬弃。

3、人本性。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以人为本”。重视知识管理的人本性,就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多种形式、多层次、开放性、立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良好学习环境。

4、共享性。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就特别强调组织中知识分享的重要性。Allee认为,知识管理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交流。

信息的共享,包括组织内部信息的共享以及外部信息的共享。组织内部信息的交流是把组织成员个人拥有的具体化的知识以及工作经验与专业技能等非具体化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显性知识并被组织共享的过程,此共享能够激励知识型员工不断的创新,进而促进管理组织的变革;组织外部信息共享是指组织的员工可以访问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各种知识资源,实现组织间的知识传播和共享,为组织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信息的共享,还要注意使有用的知识能够及时地送到适当的人手中,这就要着力提高知识传播和共享的效率。对于那些隐含在人脑中,无法以文档等媒介形式表达出来的知识,则借助于对拥有这些知识的人的管理,通过促进人的交流来达到知识传播与共享的目的。

5、创新性。知识管理的权威之一YogeshMalhotra博士就曾说:知识管理所追求的是“信息即是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与人的创造力与创新性的相互促进。”不断创新应该成为知识型组织的终极追求,因为企业所学到的大部分知识也容易被竞争者所获得,许多竞争性的学习来源也可能被购买、共享并在整个产业内扩散,所以竞争力的关键是更快的整合学习,并更迅速地理解其价值,进行灵活应用,创造更大的价值。

通过知识型组织的特点分析看出,知识风险管理应该与传统的风险管理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一、人力资源管理

传统的风险管理是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其分析框架难脱其臼,虽然传统的风险管理涵盖战略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营销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但主流还是侧重于财务风险的预警和化解。知识风险管理则不同,它以人力资源管理为重心,侧重于通过人来控制知识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在知识型组织中,首席知识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不仅要懂IT,还要精通人力资源管理。这是因为首席知识官要进行知识管理,不是直接管理人头脑中的“知识”,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知识处理流程中的某些环节,是对“知识”的载体或处理过程的管理,如对那些富含知识的文档、资料、表格、网页、文章、指南,大多是借助于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同时,正是组织中个人的知识,才构建成了组织的系统知识,因此首席执行官必须精通人力资源管理。

二、团队建设

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起始于个人的学习,倘若个人不能有效地学习,知识管理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但是,仅有个人的学习还不够,每个员工的无私贡献才铸就知识型组织。组织或企业整体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个人学习能力的简单相加,只有让人们在创造性的活动中一起工作,才能创立一种孜孜不倦的学习型组织。所以,知识型组织特别注重团队建设,然而与传统组织的团队建设有着不同的特点:

传统组织的团队建设靠个体自觉受到影响形成团体整体统一的价值观念,靠团队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影响成员。团队文化的形成既有系统地规范设计,又不刻意强制执行,而是在团队成员合作、协同行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发展。

而知识型组织的团队建设在不同于传统型组织的基础上,团队的组成更具开放性和弹性,只要一群人有相同的兴趣跟共同的价值观,就可以组成一个热烈凝聚的团体。知识型组织中的团体成员皆具有高度的智力并且善于彼此交换意见,充分表达己意。

在知识型组织团队建设中还要特别注意防范不分享知识的风险,如果员工不共享知识,组织的知识管理工作就无法开展。员工不能有效共享知识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条:

1、数量上——知识积累不够,可分享的知识太少甚至无知识可分享;个别员工拥有知识却不愿意与他人共享。

2、质量上——自身表达能力的欠缺,致使向他人传播知识时出现误差,影响了共享的效果;接受者理解的偏差;组织结构不合理,现有组织形式不能有效支持团队成员传递信息等噪音影响了共享质量。

3、速度上——知识交流不够及时,影响了共享效果。

针对以上情况,管理者应完善组织结构以通畅沟通渠道、营造良好氛围以鼓励员工乐于共享知识、实现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知识的分类管理与应用效率。

三、战略柔性化

相对于传统的组织,知识型组织的战略更加柔性化,这就要求公司既要具有创造、获取和转移知识的技能,又能根据新的知识来调整组织的行为。让学习成为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不断地在错误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应用中升华,并且要长期致力于开发和培育关键资源或知识。

风险管理知识范文第2篇

创业投资在我们国家正经历一场由冷及热的过程。在冷的时候做一些理性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我今天下午的演讲主要是希望咱们这些专业人士和同行,参与到一种企业创业资本、培育公司价值的一种理性培养活动,这应该是我们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最根本的需要。

我的演讲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想讲培育创业投资参与公司价值创造的理性,第二就是分析一下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体制的改革,为风险投资的价值实现的机会。

什么是创业资本?在一个公司的融资阶段中,它是处于公司创业阶段的一种投资,恐怕大家都不否定,不管是在西方资本市场,还是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作为创业资本的需求者和投资者,都有不理性的情绪。那么作为投资者来讲,是需要回报,但是这种回报更多的是看在二级市场的退出或者套现,当然这对于风险资本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本身更需要创业资本追求这种价值实现的一种理性的过程,可以讲,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在于创业资本。创业资本市场的形成,对我国金融和证券市场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冲击,在这个意义上讲,创业资本应该是生产力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的一种创业资源,创业资本是一种有利的推动力。

那么,作为创业资本来讲,它的投资既要体现公司的质量,但是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创业资本的价格还在于它培育公司的价值。那么在资本市场上,对公司价值面的分析和理性的价值评估,应该讲是资本市场现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对于一个公司的质量怎么看,可以讲,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资本市场来看,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不同的投资者,包括风险投资者、投资家来看,他当然要看公司业务的进展和所处的阶段,这个公司经营的概念,它的商业模式,资产的盈利性,公司的成长性和持续性,还有公司的管理层,还有公司其他的投资计划和发展规划,等等这些因素。但是,作为公司的质量来讲,从培育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又要满足资本市场对于公司质量的全方面的要求,除了刚才投资者所看重的这些质量的方面以外,所要关注的是公司的规范运作,或者叫合理性、规范性,这应该是公司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我想公司质量和投资者追求的价值也应该是不矛盾的。

风险资本参与公司价值的培育,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参与公司IPO的改制重组和公司治理的改善重组,那么公司要进入资本市场,必须要公司化,进行公司化改造,基本上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为背景的或者是国有企业为背景的,都需要进行规范的改制重组,规范的改制重组是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它的价值的一个前提。我们发行上市所关注、所审核的,大部分是要求公司进行IPO的改制和重组,改制当然是建立起公司规范运作的这种机制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那么重组主要是涉及到公司的业务、资产、人员、机构、财务五个方面的一些有效的组合。那么改制重组,它要遵循的应该是这么一些目标,主要是公司要形成一个清晰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导向,积极的进行资源的合理的重组和配制。第二个原则,公司要通过改制重组起来起直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这么一个主体,公司还要建立公司治理的规范基础,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运作,再一个公司要有效的避免同业竞争,尽量减少规范关联交易,再有需要规范的就是突出主营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想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在我们国家现在,不管是从监管当局来讲,还是从市场投资的需要来看,都是现在我们整个市场的一个核心问题,公司治理大家都清楚,它反映了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内涵,是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资合结构的一种运行和保障,也是包括各种监管在内的,工商、税务等等监管为基础,公司治理是市场文化的一种微观反映,可以讲它是由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有限原则、有限的特征所引申出来的市场经济的民主、协作、信用、自律、开放、法制精神等等这些内涵,而这些内涵可以讲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资本市场健康运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现在的公司治理联同投资者教育是现在证券监管当局抓的两项主要的工作。

公司治理的内涵非常丰富,我想作为创业投资资本家来讲,不管是来自境外的风险资本,还是境内的风险资本,我想维护公司的治理,促进公司治理的持续改善,这应该是风险资本参与公司价值创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那么企业的创业投资及其价值的实现,往往是离不开中介,特别是在公众公司要进入资本市场,离不开中介,那么可以讲,由创业资本与包括投资银行、律师、注册会计师、评估师等等中介机构,共同的来辅导、培育、促进公司改善治理结构这方面,它们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我想着重把我的讲题引到下面一个部分,创业资本的价值实现,这个大家都清楚,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资本市场,特别是在我们国家来讲,主要是二板市场,联系更紧密。可以讲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了十年,我们现在正在推行资本市场的发行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讲,为我们创业资本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国家的证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社会资源配制、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舞台。资本市场的发展无疑为创业资本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与我们的企业家,与高新技术、与具有创新的经营的理念、与整个生产力发展最先进的部分,可以说这种结合已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市场的基础。那么,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功能,现在不光是在资源配制的方面,可以讲在整个资源的运作方面,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影响我们整个货币市场的运行,影响乃至我们的消费。因此,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讲现在已经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根据这样的发展阶段的需要,现在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整个证券法人制度的根本性的改革,这场改革,一方面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创业投资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是作为改革的产物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我们的环境和我们发展阶段所限,我们过去的证券法人制度基本上还是一种政府推荐和行政审批这一套制度,我们希望这套制度在资源配制方面和选择好企业方面发挥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它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并且市场上由于这样的制度,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必须对制度进行改革,那么我们现在报章、媒介上说的比较多的是核准制,核准制就是在明确标准和规则的基础下,或者在游戏规则非常清晰的情况下,使参与市场的各个主体各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各自做到敬业、专业,从而保证各个市场的创新和效率,同时分散风险,强化责任,这么一个制度的改革,它的本质就是走向规范,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刚才讲了核准制各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这么一套制度,具体讲的话,我们提倡是在明确标准和规则的基础下,或者在游戏规则非常清晰的情况下,使市场的主体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担风险,就是由企业的董事在市场、在证券市场、在监管部门都能够各自做好自己事情,那么这样就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这样就监管明确,各有责任,那么核准制说到底是由过去行政本位的股票发行制度转向以市场为本位的发行制度,刚才讲了,它有利于明确责任,分散风险,同时增加整个市场的透明度,最终这个市场是能逐步实现进一步的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那么这样一个制度,我想它的特征是全面的市场化。

现在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这恐怕也是所有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风险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即怎么保障优秀企业优先进入资本市场,如何把一些虚假、由重大溢漏的企业拒绝在门外,同时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为了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为此,现在的发行制度可以讲打破了过去客观上形成有利于国有企业融资和改制需求的一套制度,而体现了市场的公平,包括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三资企业,都具有进入资本市场的资格,然后进行准备,可以进入现在的资本市场。在受理这些企业的发行申请的时候,我们建立了一个买方市场,或者是叫周转通道的这么一个制度,也就是由市场主体,也就是由主承销商和他进行配合,与进行工作的会计师、评估师、律师来对发行申请单位进行判断,那么判断之后让这些优秀的企业进入审核,再进入发行市场。那么这样的话,过去的审核制度就被废除了。

这个制度有两点重要的创新:第一,推荐人必须得要经过真正的勤廉尽责,真正的做了IPO的工作才能把这个企业推荐上来,具体讲,主承销商要对发行人进行辅导,要对发行人是不是具备发行条件,进行实质性的审核判断,然后他们才能提出推荐,这样就在市场、中介机构和发行人之间,实现了有效的制约;再把这个企业推荐上来。另外一个重要的创新方面,适应了我们现在证券市场一个特殊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想要布票的发行人特别多,市场也特别旺,就是在供方和需方都比较旺盛、市场容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在发行中间来让他们完成的过程。

在证券市场上,不管是主板市场,或者是创业板市场,谁对发行人的质量负责?这当然是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现在,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发行制度的改革,有可能形成一种发行市场中介品牌的效应,因为发行证券和制造、销售别的产品不一样,发行证券这个产品有它的特殊性,在销售的过程当中,中小投资者是弱者,中小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有可能不能对发行人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那么他往往会看是谁在为发行人做评估和判断,那么他可能和信誉比较好的发行人其管理人相结合,这样市场就会形成一种差别化的价值结构,这样我们资源的配制有可能与中介品牌实行一种配合。在这个意义上讲,就像前面讲的,我们的创业资本的投资者,恐怕是和一个好的中介的配合,和一个好的管理者的配合这个是至关重要的。

风险管理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05)11-0057-03

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与我国金融业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商业银行将面临利率市场化,在有了资金定价权的同时,也增加了利息收入的不确定性。在加入wto之后,金融市场开放,国内金融业将面临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之竞争。而且我国金融体系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和产品不够完备,利率大幅上升或下降将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的风险,很可能使保险公司、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倒闭。

一、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必要性

在金融管制放松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风险几乎无时无处不在。利率风险准确地说是一种不确定性,类似商品价格随市场情况而发生的波动,既有可能给金融企业带来损失,也有可能带来收益。美元利率自2004年6月起升息10次,隔夜拆款利率自2.25%至4.50%(见图1)。与此同时,我国人民币的利率也做了相应调整,从1.98%小幅上升到2.25%(见表1)。可以断言,伴随着我国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先农村后城市、先市场后信贷的步骤实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人民币利率调整的次数将增加,同时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定价要紧紧面对市场,存贷利差将进一步缩小,银行间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利率的波动对营业收入造成的影响。(见图1)

目前在国内金融机构中,不同业务部门对利率风险的敏感度相差甚远:参与货币市场日常交易者已感到“狼”正在敲门,而传统的存贷业务部门则感到相对比较“安全”。这与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安排有关,存贷业务还基本属于被保护的范围。这一方面表现在存贷息差比较大,同时,银行的多数贷款合同都把利率风险转嫁到了客户身上。在贷款合同中,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约定,即商业银行有权根据央行指导利率逐年修订贷款利率。从国外的经验看,随着零售银行业务竞争的加剧,金融机构将利率风险简单地转嫁到客户头上的作法,最终将失去市场竞争力。因而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管理利率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迫在眉睫。(见表1)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的目的着眼于控制损失而非创造利润,利率风险管理之目的不在于完全消除利率风险,而是借助于资金管理策略、运用利率管理工具,将风险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

在利率风险管理实务上,将利率风险管理分为前台领域和后台领域分别加以探讨。负责操作利率工具的属前台作业,包括柜台与客户之间的各项存款业务,货币市场工具,如:同业拆放、回购协议等;资本市场工具,如买入有价证券、发行金融债券等;以及其它衍生性金融产品的操作,如:利率期货、债券期货、金融互换、期权等等的运用,都属于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范畴。传统利率操作工具目的在于轧平资金头寸;衍生金融工具则着重在规避风险。传统与衍生利率工具,虽然被可被用来轧平头寸,规避风险,但在利率变动时,却又成为制造风险的来源。操作者既可依据市场利率以及头寸需求来运用这些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此外,还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状况预期未来利率走势,再结合自有头寸,做出实现利润最大化或减少利息支出的决策。由此可见,不论轧平头寸,还是配合未来利率走势操作自有头寸,都是利率风险管理的重点。利率风险管理后台作业是指制作利率风险管理报表,准备利率风险决策的资料,降低管理决策与前台操作的信息差异,确保制订利率风险决策的部门得到最重要最完整的参考数据。利率风险管理报表的准确度,直接影响操作结果,不但关系到金融机构风险暴露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损益。

下面仅就利率风险管理流程分五步骤进行讨论。传统上,利率风险管理包括利用期限缺口法、持续期分析法、动态模拟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基本分析,将分析结果导入利率管理决策,确定风险暴露程度与策略、利率风险管理操作,然后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操作评估,从而调整风险管理操作等(见图2)。

1、利率风险基本分析

传统上可分三类:期限缺口分析(见表2)、持续期分析、动态模拟分析等,实务上已被广泛运用。运用期限缺口法衡量银行的总体利率风险首先是编制准确的期限缺口报告,以便进一步进行利率风险分析。然后依据净资金正负缺口,配合利率升降趋势来判断风险。期限缺口分析的缺点在于未纳入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期限设定与选择不够客观,未能选择权风险等状况,而且现实中资产负债利率变动多数并不能一致,如果不能适时采取必要措施反应市场利率变动,期限缺口分析就会失真。

持续期分析考虑现金流量及货币的时间价值,来评估市场利率变动对银行资产及负债现金流量现值的影响。但由于涉及到复杂的运算,需依靠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每天更新的持续期数据,作为调整资产负债组合的依据。

动态模拟分析则将缺口分析结合模拟技巧,预估银行未来财务状况,再利用缺口管理,衡量银行未来不同期间内可能承受的利率风险,可考虑选择权风险,也可针对不同的收益率曲线估算利息收付,帮助管理者更有效的管理利率风险,但因未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在内,所以动态模拟分析法较适用短期利率变动风险分析。结果趋近未来实际的变化,对决策的帮助加大。var技术可以对市场各种风险逐步定量化,通过统计方法对市场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通过计算在一定置信度水平下投资头寸的最大可能损失来判断风险,最大可能损失称为风险值。随着风险管理观念的成熟以及信息技术发展,风险值var观念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利率风险管理领域。

传统的期限缺口分析、持续期分析等着重在财务绩效分析,属于资产负债面的管理;风险值的管理概念引进后,将获利的观念注入风险考虑,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修正为“在适当的风险之下追求最大利润”。

2.决定风险暴露程度与策略

将以上分析得到的可能风险暴露值提供给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作为决策依据。对企业经营来说,风险与报酬并存于投资活动中,承担风险才能获取报酬。通过分析,根据预期的利率走势变化来制订风险暴露程度的决策,通过改变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来减少未来利率变动所造成的负面冲击,并在具体操作中贯彻执行,能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风险暴露程度取决于企业的风险偏好,例如投资银行偏好增加风险暴露来获取高报酬。利率管理决策因此可分为防卫型与积极型管理策略。防卫型以消极态度消除银行所持有之缺口,缩小风险暴露,维持资金缺口为零,以实现减少净利息边际波动目的的管理策略。积极型管理策略是根据对未来利率走势预测,采取不同资产组合操作,达到边际净利息收入最大化。

具体的决策过程重点包括(1)参照宏观经济分析(2)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应独立于利率风险产生部门之外(3)建立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利率风险总额控制、分配制度(4)决策的机制必须掌握时效。

3.利率风险管理操作

执行利率风险管理决策传统的方法是进行资产负债表内操作,就是调整资产负债的不相称头寸以减少利率风险。例如调整可相互冲抵风险的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科目的比例、到期日,使利率风险自然对冲,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不过,在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大量衍生性金融商品使得利率避险更富弹性、更有效率。运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来避险,其基本原则是将净风险头寸,做衍生性金融商品反向头寸的操作。其结果是将成本锁定在当前利率水平,此后无论利率涨跌,原有净风险头寸损益均与衍生性金融商品反向头寸互抵。

4、利率风险操作评估

依据每日操作结果以及营运头寸变动,定期检查利率风险值的变化与风险目标值的关系,严格执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的决策。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应制订各项长短期利率指标值,作为评估的根据。报表机制影响评估步骤的效率,前台作业日报表必须按日制作,全行报表原则上按月制作,但应具备随时掌握最实时风险值的效率,在市场重大变化时,能迅速提供信息来评估调整策略。指标值的制订要注意不能流于形式。后台管理效率,在这一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调整利率风险管理操作

调整利率风险管理操作的重点在于掌握时效。整体头寸调整因为资产负债期间差异、利率调整因素需要时间来进行,而且银行头寸是动态的,所以头寸风险的调整必须事先考虑动态头寸变化的移动型态,避免过与不及的情况发生。决策会议应该保留前台作业负责人在设定目标一定范围内的决策权利。

三、利率风险管理系统

纳入信息部门与管理部门良好的内部控制与信息流程是建立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的两大柱石。风险管理是跨部门的机制,必须整合所有的利率风险产生部门,结合信息部门、管理部门的辅助,建立经常性的运作机制,才能搜集详实的资料,并经过汇总分析,得出风险相关报表。信息部门在串联整个利率管理机制中扮演决定性的角色。所有自有利率敏感性头寸数据的搜集都依靠信息系统,分析的结果和决策流程,则必须依靠管理部门共同付诸实施。信息部门与管理部门串联角色关系到利率风险管理系统的成败。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是近年来的趋势,其主要作用在于风险决策的机构以更独立超然的立场综合利率、信用等等所有风险管理,独立于风险产生单位之外,避免球员兼裁判,混淆决策过程与执行的偏颇。

就一般银行而言,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建置的必要性应高于风险管理系统。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则奠基于完备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之上。

四、结论

风险管理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复杂地质;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风险控制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大型过江过河交通工程的兴建,水阿姨采用泥水盾构修建隧道隧道的施工技术的案例逐步增多[1-3]。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适用于过海(江)大断面软硬不均复杂地层、含水量高或饱和状态的地层,地层自稳性差,开挖面易失稳坍塌,地表与周边环境变形控制要求严等情况,随着盾构隧道直径的增大,掘进中面临的地层愈发复杂、问题增多、难度增大、风险增高,施工管理是否全面,决策是否及时、准确决定着隧道施工的顺利程度。已建成的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从施工技术难点和采取的技术措施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南京长江隧道成功穿越水压高达0.65MPa的江底砾砂等高渗透性地层,完成在江底带压开舱、穿越江中超浅覆土段等高难度的工作[4]、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解决了大直径、长距离、高水压、软硬不均地层水底隧道的盾构选型,如何确保破岩与切土协调、有效稳定工作面、高效密封防止涌水、保障环流畅通[5]、扬州瘦西湖盾构隧道有效解决盾构刀盘结泥饼、泥水舱及管道易堆积堵塞、刀盘扭矩大、盾构推进速度慢、泥水分离困难的施工难题[6,7]。上述文献对大直径泥水盾构风险控制管理系统性描述较少。以苏埃通道工程海底盾构隧道施工为基础,针对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施工风险的全新性、施工问题及施工措施的多样性,从风险预防和施工控制两方面,总结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的管理工作,为工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工程概况

汕头市苏埃通道工程项目路线全长6680m,隧道长5300m,海域段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段东线3047.5m,西线3045.7m,盾构隧道内径13.3m,外径14.5m。工程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km/h,双向六车道。盾构区间示意见图1。盾构隧道下穿苏埃湾,区间覆土厚度9.7~17.2m,盾构段穿越淤泥质软土、砂层距离长,且盾构区间分布有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基岩段,在航道附近覆土厚度小于1倍洞径,在施工震动下,软土容易变形失稳,导致海水灌入隧道。

2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风险预防

为了有效预防隧道施工的风险问题发生,在隧道施工前期从地质补勘、盾构选型与设计、线路选择和组织机构设置与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

2.1地质工作勘察分析

地质报告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盾构选型和施工技术的确定。以汕头苏埃通道工程为例,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又对隧道穿越的线路中的抛石回填区,软土区和主航道地段进行补充勘察,充分掌握隧道沿线地层分布情况、地层渗透系数、岩石的强度和质量指标RQD的岩性、岩土层的颗粒分布与组份等指标,明确了隧道掘进中的难点和风险问题,据此选择出适应性最强的盾构机、盾构施工方法和施工参数。

2.2盾构机选型及针对性设计

2.2.1盾构选型的原则盾构刀盘刀具的选型及其对地层的适应性要求很高。盾构机是根据工程特点“量身定做”的,遵循“掘进快速、工序少、程序化施工”的原则,要能尽量减少辅助施工法并能确保开挖面稳定和适应围岩条件,盾构选型成为隧道工程成功的关键。2.2.2盾构针对性设计盾构针对性设计要综合考虑施工区段的的各种因素,既要准确选择盾构类型,又要注重主要技术参数的设计,保证盾构施工的安全可靠[8,9]。盾构机设计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对基岩凸起段和软弱淤泥地层段适应性方面。(1)主航道下方基岩突起段。隧道盾构段在海中主航道下方三段不连续硬岩凸起,长度约182m,侵入隧道高度约3~6m。针对性的制定了换刀方案,并储备足够的备用刀具;盾构机需配置具有常压换刀功能的刀盘,盾构机直接掘进时,将带来大量的刀具消耗,利用常压换刀装置,提高换刀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换刀作业风险和成本,以利于盾构直接掘进通过。(2)盾构穿越海底浅覆盖淤泥及淤泥质粘土层。盾构在软土掘进过程中,盾构姿态控制难度大,易出现“栽头”、“上漂”、“冒浆”及因切口压力波动造成开挖面正面土体的流失造成开挖面坍塌,管片沉降、错台及接缝漏水漏浆,导致海水涌入泥水仓,严重影响施工和工程安全。为解决上述难题,对盾构装备性能的要求为:能够精确控制仓内压力,防止切口环处的压力波动剧烈,对土体扰动过大,压力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压力波动击穿海底浅埋覆盖软土层。

2.3隧道线路设计优化

2.3.1平面调整(调线设计)在平面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码头、港池、锚地、海底硬岩段及孤石群等限制因素的影响,前期应加强物探及勘察工作,选择合理的平面方案。通过前期多线位方案比选研究,最终确定B1、B2线位方案。B1线位在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西南角龙湖沟入海口处进入海域,以R5000m与R3000m的反向曲线穿越苏埃湾海域。路线全长约6.8km,该轴线穿越海域宽度约3.5km;B2线位避开码头,穿龙湖沟后以R1500m转入华侨公园,于华侨公园东南角处进入海域,以直线形式穿越苏埃湾海域,避开珠池港区,南岸顺接规划线位。路线全长约6.68km,该轴线穿越海域宽度约3.35km。2.3.2纵断面调整(调坡设计)纵断面调坡设计中,解决了海域隧道的两个问题。①海域段隧道最大纵坡问题。工程为一级公路项目,又兼具城市隧道功能,经研究最终确定海域段隧道主线最大纵坡为3%、最小纵坡为0.3%,其他段采用城市道路标准执行;②海域主航道、硬岩段隧道埋深控制问题。海域主航道段隧道埋深按规划主航道下8.0m控制(施工阶段隧道顶至现状海床面为11m,基本满足施工要求)。通过纵断面的调整,尽量避开海域地层中硬岩段,减小施工难度、降低施工风险;尤其主航道位置处隧道应上抬,尽量避开硬岩段,但其埋深需满足施工阶段掘进覆土厚度,同时满足规划主航道底标高及运营阶段的抗浮安全。纵断面分析如图2所示。

2.4线路比选

隧道线路无论是纵断面还是平面位置调整,都是以确保隧道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隧道的施工难度。以苏埃通道工程为例,在平面方案中,考虑了码头、港池、锚地、海底硬岩段及孤石群等限制因素的影响,选择了更为合理的平面方案,B2线位,减少了盾构掘进距离和施工难度。在纵断面上,对最小覆土厚度、港池、规划主航道、孤石群及海底硬岩段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并结合前期施工,对西线隧道纵坡进行调整适当提高,为减少盾构机在隧道原设计线路底部风化岩层掘进中的施工安全风险高,减低盾构掘进中遇到岩层机率,进而减少刀具损坏更换率,提高掘进效率。

2.5组织机构与培训

建立隧道掘进组织机构,设置决策层、分析反馈层、执行层的三级管理层,施行层级管理,做到管控有序、反应迅速、即时研判,总结优化。技术培训方面:通过盾构掘进施工前的技术培训和讨论,加强技术人员熟悉盾构的构造、组成和性能;预先分析项目施工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预设计解决方案。

3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风险控制

3.1风险辨识与处理措施

(1)风险辨识。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主要由始发和到达、掘进等阶段组成,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盾构始发和到达时需穿过工作井围护结构,特别是盾构始发时还需在加固体内完成泥水仓掘进建压工作和盾体由刚性基础过渡至自然土体的转换,存在洞门凿除时涌水涌砂,洞门密封失效,始发时盾构机“栽头”的风险。盾构掘进时由于受地层的复杂性、海底掘进水头压力高(4.5bar)、海底不明障碍物等影响,存在隧洞偏移、上浮;刀具磨损、刀盘被卡;盾尾密封损坏;土体坍塌、冒顶;隧道埋深变化大、水压高等风险;海堤沉降变形;盾尾密封损坏或失效;管片安装机故障;管片错台过大、渗漏水;盾构掘进中“栽头”;常压进仓;带压进仓和盾尾刷更换等风险。盾构隧道施工中起重伤害、电机车伤人、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多种伤害风险也始终贯穿着施工的全过程。(2)处理措施。保障盾构施工安全,确保主驱动和盾尾的密封性能;常压换刀刀盘、刀筒直接与掌子面相连,保证其完整性,不危及掌子面;管片安装为真空吸盘式,防止管片脱落时造成的严重后果;盾构机保压系统的正常工作,泥浆门、碎石机正常工作,以及泥浆软管、软连接以及输送泵完好性确保泥水循环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转。因此,针对盾构隧道施工全过程(包括盾构选型、始发、到达及盾构掘进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建立盾构风险防范措施手册,做到备豫不虞。

3.2方案动态调整和深化

(1)方案动态调整。隧道施工中从地质条件、盾构机设备功能、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施工管理措施入手,根据掘进参数的变化,刀具刀盘磨损与检测系统反馈,地层与渣样的变化和各种监测数据的规律分析,查找施工的异常问题,建立复杂地质下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中技术方案的动态调整制度,及时对预设方案进行修正与优化,保证盾构掘进的顺利进行。若遇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呈报掘进领导小组。(2)技术优化提升。盾构掘进施工是地质与机械设备复杂结合过程,以地质情况、掘进参数、刀盘刀具状态检测、渣场渣样变化的多位一体的分析为基础,建立隧道掘进问题统计表格,对发生的问题、方案处理的效果施行表格化管理,使技术管理更具精细化、技术方案更具准确化、改进措施更具完整性,优化提升更具高效性,后续施工指导更具针对性,过程总结更具全面性。(3)施工标准化作业。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地层差异大,为保证隧道掘进管理有序、安全、高效运行,在盾构掘进施工管理层级领导下,制定盾构隧道项目的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实现盾构施工标准化作业。第一,管理标准化;第二,作业专业化;第三,监控信息化,反馈实时化;第四,过程控制标准化[10]。

4施工效果

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在隧道掘进组织机构层级管理领导下,建立以地质条件、盾构机运行状态、施工参数变化和刀具刀盘磨损检测反馈相结合的动态分析调整制度,施行标准化作业控制贯穿隧道施工全过程,有效控制了隧道施工风险。苏埃通道工程东、西线隧道分别于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始发。东线已通过3段基岩并已贯通,西线正在通过3段基岩并即将贯通,隧道掘进顺利,西线隧道创造了日进尺最高达到24m(12环),月进尺最高达到432m(216环)的记录,大幅提高了隧道掘进施工效率,施工风险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5结语

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海底隧道,采取了以隧道掘进为中心,施工管理与风险控制的动态调整为根本,确保了工程安全优质顺利施工,取得了较好成效。通过实践,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开挖断面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存在技术难题多,预先制定方案不全面,需要建立地质、设备、施工技术相结合的动态施工管理制度,以变应变,及时分析,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2)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施工管理的过程、细节和标准进行把控要通过施行标准化作业、关键工序验收才能实现,体现管理者的主导和决定性作用,使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从点到面贯彻执行,保障了施工管理的全面、高效、有序。(3)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施工难点多,风险大,通过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做好技术、安全和设备培训、做好应急救援管理、安全隐患排查和监控等安全管理基础工作,防患于未然。(4)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设备的维护保养贯穿隧道施工全过程,做到预防性维护和即时性维护相结合,确保盾构设备性能最佳。

参考文献

[1]钱七虎.迎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潮[J].岩土工程学报,1998(1):3-5.

[2]王梦恕.中国盾构和掘进机隧道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隧道建设,2014,34(3):179-187.

[3]朱伟,陈仁俊.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及展望[J].岩土工程界,2001(11):19-21.

[4]胡正东,深圳地铁2号线土建2222标施工管理综述[J].现代隧道技术,2012(2):5-9.

[5]黄祖冠,李德智,张星.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工作结构分解实证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2):148-151.

[6]郭信君,闵凡路,等.南京长江隧道工程难点分析及关键技术总结[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10):2154-2160.

[7]洪开荣.广深港大断面特长水下盾构隧道的技术难点分析[J].隧道建设,2007,27(6):1-3+18.

[8]李波,包蓁.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三阳路越江隧道施工关键技术[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39(5):820-831.

[9]王承震.扬州瘦西湖盾构隧道工程施工关键技术[J].隧道建设,2015,35(8):828-833.

风险管理知识范文第5篇

1风险分析

政策环境风险指国家通过调整宏观政策导致电力市场产生价格波动而引起的风险。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源随着市场优化配置,国家很可能对供电企业取消过去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导致用电量缩小,电量供过于求;一些企业经营不善而面临破产,无力支付供电企业电费而导致经济的损失等。这些宏观政策变化引起的风险也是难以预测的。另外,电力行业政策也在不断变动,如国家电监会对电力安全、市场准入、交易、成本与价格、节能减排、供电等六个方面推出新的监管举措;政策导向促使清洁能源带来新的机遇等等,行业变动风险也不可忽略。

2控制措施

对于国家宏观政策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供电企业应当紧跟国家政策,保持对形势的洞察力,及时调整策略,争取获得主动权;大力培养人才,引进新设备、新技术,通过技术改进保证供电安全、满足社会需求、保护生态环节,尽社会责任,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对于行业变动带来的风险,供电企业应当实时掌握电力行业动态,及时调整企业发展目标,顺应时势,走技术革命道路,也行业创新应对行业变化,引领或主导行业的变化。

二公共关系风险与控制

1风险分析

公共关系风险是指供电企业与其他组织、团体和个人构成一个开放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传播、双向沟通和活动来影响公众,塑造自身形象。电力营销公共关系风险因素有营销服务水平、品牌管理、危机管理、内部与外部公关。如供电企业营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电力市场化破除传统的垄断,对供电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多数员工“电老虎”的观念根深蒂固,与现代市场经济不一致,难以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品牌形象对企业的重要性;电力企业的坎坷发展历程使得内部各种关系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既可给电力企业既能给电力企业发展带来动力,也会成为影响电力企业的风险因素;作为承担着巨大社会责任的企业,与民生工程联系在一起,受到社会各界普遍的关注,稍有不慎容易产生自损形象风险。

2控制措施

针对营销服务水平风险因素,应当满足大小用户用户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来抢占市场,增加市场的占有率;通过内部员工培训,将服务理念深入营销人员意识;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建立员工主动走访制度,了解客户的需求,及时化解矛盾,提高企业形象;对于品牌风险,加大企业VI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再通过优质服务,给用户最好的体验,增加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同感,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针对内外部公共关系风险,要成立公共关系部应对风险,同时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公共关系意识。多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加强与公众沟通,提高企业知名度。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强化与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等;针对危机管理风险,要建立危机管理机构,成立危机应急小组,增强危机管理意识和前瞻性意识,做好危机评估总结。

三法律风险与控制

1风险分析

法律风险是由于企业内外部环节变化以及相关人员作为与不作为,以违反合同或规定相关条款引起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如供用电合同法律风险、意外伤害风险、劳动争议风险等等。供电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正确的合同意识,对合同管理随意以及合同出现问题时处理不当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一些员工未按企业安全规程进行现场作业,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出现意识伤害事故,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企业形象受损;长期以来与农电工不存在劳动合同却存在劳动关系,矛盾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农电工队伍稳定,也给劳动争议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

2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