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管理知

风险管理知范文精选

风险管理知

风险管理知范文第1篇

一、国际金融市场运用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效果

利率是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资本这一特殊生产要素的价格。利率的高低对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利率的变化对金融参与者是一种风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波动的急剧扩大,导致了风险管理这门艺术与科学的革命,也产生了对更好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技术和战略的需求,这种需求与金融理论的迅速发展,一起导致了许多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包括新型金融期货合约(Newfinancialfutures)、金融期权合约(Optionscontracts)、利率互换(Interest-rateswaps)、上限期权(Caps)、下限期权(Floor)、双限期权(Collars)、互换期权(Swaptions)等。利率风险管理,即通过运用这些工具锁定未来的贷款利率或借款利率,以避免因利率变化带来的投资失败或还本付息危机;另外亦可运用这些工具,根据利率水平进行投机,获取高风险下的高额回报。

(一)金融机构通过利率风险管理保障利息收益

银行和金融公司通常借入短期款项,贷出长期款项,希望能锁定长短期款项之间的利率差额。但利率上升会导致利差收入下降,银行只要通过买入利率上限期权锁定最高借款成本,即可保证最低净利差收入。不管市场利率怎么变,银行都可获益:如果市场利率在整段结构期限内上涨,银行可把借款成本锁定在利率上限期权,同时以更高的利率贷款;如果市场利率在整段结构期内下跌,银行借款成本降低。

(二)具有负债的公司通过利率风险管理降低筹资成本

对主要使用定息借款的公司而言,买入利率下限期权即可享受利率浮动的收益。市场利率下降,公司买入下限期权的或有收益就可能降低公司的借款成本。对主要使用短期借款的公司,通过买入双限期权,即公司将卖出下限期权的收益,用于买上限期权,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取得利率风险投资收益来降低筹资成本。

(三)主权国家通过利率风险管理,降低筹资成本,提高信用评级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经常与浮动利率相联系,通过使用利率互换或利率上限期权,将浮动利率转化为固定利率或取得卖出期权的收入,避免债务国的坚挺货币主要用来支付利息负担,而非用于经济发展,从而提高了该国的信用评级,降低了筹资成本。发达国家发行债券时,通过大量买入利率上限期权,当利率上升时,发债国即可获得套期保值,降低筹资成本。

二、我国发展利率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有关问题

(一)承认国内利率风险客观存在的事实。

我国目前仍处在存贷款利率水平由中央银行管制的环境中,但利率风险却一直客观存在着。例如这次央行公布存贷款利率下调后,就有一家先前借入银行5年期高息借款的资信很好的企业,向银行提出提前还贷,再按降息后的低利率贷款。此时,贷款银行将陷入既不高兴又很无奈的局面,因为银行接受企业要求,将意味着利息收入的大幅减少,若不接受企业要求,在现今金融同业激烈竞争的格局中,企业亦可提前还贷,而到另一家银行申请贷款。因此,企业已有意无意间利用国家利率下调的时机,对负债利率进行了掉期,即进行了利率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而银行方面因没有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连最基本的控制即在贷款合同中列明有关提前还贷的条件,以锁住可能产生利息收入的损失都没有做,正是所谓对我国市场利率风险存在的漠视。上述事例说明,就是在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上目前利率管制制度下,利率风险管理技术仍是非常有用的。实际上,我国金融企业可以对未来利率变动进行预期,也是对央行利率政策的预期,从而对当前的借贷款合同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益加频繁到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和贸易,而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波动幅度大,必须进行利率风险控制与管理,以提高我国信用等级和降低筹资成本。

(二)尽快颁布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政策法规。

本文第一节中介绍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亦统称衍生金融工具。众所周知,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将产生高回报高风险的可能性。既然目前无论国内金融市场还是国际金融市场上,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已迅速发展和必不可少,我们不能因其具有风险性而消极地拒之国门外,从而损失其带来的利益,而应是积极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法规,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法规,使投资者有法律政策标准,评价企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带来的风险;也使衍生金融工具操

依法操作,在法定风险限度内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风险管理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一些跨国银行就已经认识到,相继发生的重大操作风险案和银行洗钱案等风险丑闻,大多是由银行自身合规风险管理失控所致。各国监管当局也意识到外部合规性监管不应该,事实上也不可能替代银行内部的合规风险管理,有效的合规性监管必须以健全、高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为基础。为此,自1991年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先后出台了有关银行业机构合规部门的规定。随着银行业务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加强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更是日显重要。

中国银监会成立以来,强化了“管风险”和“管内控”的监管理念,加大了对中资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引导和监督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银监会通过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案件综合治理,促使中资银行内部多年累积的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等陈案得以充分暴露,银行业空前重视依法合规经营。银监会刘明康主席多次强调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刻理解合规风险管理与合规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运用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抓好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与此同时,随着中资银行各项改革的持续推进,银行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深入,也为中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时机。迫切需要中资银行借鉴国际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实践经验,及时制定合规政策,设立合规部门,建设和培育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科学梳理并修订各项业务的操作规章,使依法合规经营原则真正落实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位员工。

一、国际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新动态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国际性大银行基于“合规应从高层做起”这一基本理念,高度重视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合规文化,从而为健全银行内控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但进入21世纪后,从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等公司丑闻,到2004年一些大银行所遭遇的声誉风险,使得国际银行业和监管机构意识到原有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并不能使银行一劳永逸,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合规仍然是银行的一个高风险领域。

1、国际银行业空前重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随着国际银行业对合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到位,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风险管理技术,已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合规风险已与银行其他风险一道被纳入到银行全风险管理框架之中。同时,国际银行业的合规职业队伍开始崛起,合规人员日益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阶层,合规人员占银行从业人员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合规人员占比已达到0.5%-1%之间。如荷兰银行专职合规人员有500多人,占其全球10万从业人员的0.5%;德意志银行专职合规人员则有600多人,占其全球6万从业人员的1%。

国际银行业空前重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合规部门的组织结构和报告路线不断调整和完善。尽管不同银行合规部门的组织结构因银行规模、经营的复杂程度、银行业务的性质及其区域分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就整体而言,主要存在两种组织结构:一种是集中化的组织结构,即所有负责合规工作的职员都放在一个独立的合规部门体系之中;另一种则是分散化的组织结构,即负责合规工作的职员分布在不同业务部门或业务条线,但一些国际性活跃银行一般还会设有集团合规部和首席合规官,以及区域或当地合规部和合规官。

(1)集中化的组织结构

主要特点是在银行内部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合规部门体系,即在总行设立正式的合规部门,直接领导银行各分支机构(或地区总部)的合规部门。该模式有助于发现和有效处理跨部门的合规薄弱环节。该模式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成立单一、完全独立的合规部。如荷兰银行、德意志银行、中银香港等。另一类是合规职能与法律、安全事务或风险管理职能等合一,形成法律及合规部或风险管理与合规部等,如渣打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等。在上述组织结构中,总行合规部门均直接向银行高级管理层(总裁或董事会主席)报告,并拥有直接向董事会或其下设委员会报告的权限。银行分支机构的合规部门则存在着两种报告路线:一是矩阵式报告路线,即在向上一级合规主管报告的同时,向合规部门所在分支机构行政主管报告;二是条线式报告路线,即只向上一级合规部门主管报告。

1)矩阵式报告路线。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为更好地在有效满足客户需求与内部管理之间取得协调,国际银行业不断优化其内部组织结构,合规作为银行管理流程中的基础性控制职能不断被强化。国际银行业基于自身涵盖的业务种类和地域的广泛性,为有效发挥合规部门的职能,加强相互协调和配合,普遍采取了以业务条线和区域管理为基础的矩阵式的汇报制度。

以荷兰银行为例,为确保合规部门的独立性,自去年以来荷兰银行对其合规部门的组织结构和报告路线进行了大幅度调整。①组织结构调整。2004年第4季度,荷兰银行合规部门与法律事务部门分离后,并入荷兰银行集团中心,与内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并列为荷兰银行集团中心三大跨战略业务部门,享有高度独立性。总行层面,荷兰银行合规部综合考虑职能、区域、业务/产品线等因素,内部设立了——政策法规部、反洗钱部、集团安保部、批发业务合规部、零售业务合规部、荷兰本土合规部、北美合规部等10个职能部门,各个部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②报告路线调整。总行层面,自2005年3月起,集团合规部主管直接向董事会主席汇报,接受董事会主席的直接领导。以上汇报路线的调整确保了合规部门运作的高度独立性和权威性,全面提升了合规部在集团内部的地位,赋予合规部更广泛的职责和决策权。而中国区合规主管则自2005年1月起,直接向总行对口部门汇报,同时向中国区首席营运官(CountryCOO)汇报。

2)条线式报告路线。

为确保合规部门体系的绝对独立性,以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为代表的部分国际性大银行,则采取了条线式的汇报路线,即下级合规部门直接向上一级合规部门汇报。

以德意志银行为例,该行的中国区合规部经理直接向驻在香港的北亚区合规总监汇报,北亚区合规总监又直接向亚太区(除日本)合规总监汇报。与此同时,德意志银行为了既保持合规工作的独立性,又协调好其与各业务部门及管理层的关系:一方面,合规部人员积极参与银行管理活动,其中国区合规经理既是中国区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也是分行管理委员会成员,通过参与不同层面管理层的会议,其合规人员不仅能了解业务开展状况,同时还参与决策,以实现合规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合规人员还通过参与审阅向监管机构报送的定期和不定期的报告、介入新产品批准程序、定期与各业务部门及管理层会谈,及时了解业务情况,以有效地实施合规监控。

(2)分散化的组织结构

主要以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为代表,该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在总行设立合规部门,但在分支机构层面并不一定设立独立的合规部门,而是在各分支机构或者业务条线上建立BUCO(BusinessUnitComplianceOfficer)体系,即在各分支机构以及业务条线上设立合规员的岗位,各部门(或机构)负责人或资深员工担任合规员,承担所属部门的合规职责。同时,还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区域化管理的需要设立合规部门,如中国区或亚太区合规部等。在报告路线上,分散化的组织结构也存在矩阵式和条线式两类报告路线。

其中,汇丰银行采取了分散化的组织结构和矩阵式的汇报路线,其合规政策强调:每一个员工对合规都负有责任;每一部门的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合规负有责任;每一个分行的行长是分行的合规主任,负责就本地区的合规工作,并向区域的上级业务总监进行汇报;每一业务总监对下属业务条线的合规负责。如个人业务总监对个人金融业务的合规负责,工商业务总监对工商业务的合规负责,中国业务总裁对整个中国区的合规负责。同时,财务会计和税收方面的合规由财务部负责,劳动用工和福利方面的合规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而安全保障方面的合规则由物业部负责。与汇丰银行相比,花旗银行合规员则主要以条线式汇报路线为主。

自今年年初开始,花旗银行空前重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花旗的目标是成为最受尊敬的全球金融服务公司”,并提出了包括延伸培训、改进交流和沟通、增强对人才和发展的关注、平衡业绩评价和报酬、加强控制等“五点计划”。其中,“加强控制计划”的最主要举措就是强化花旗银行内部合规。即通过强化独立控制及整个机构的控制环境,支持机构负责任地成长,以减少错误,并确保错误发生时,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具体措施包括:(1)设立新机构——独立的全球合规部,负责加强控制系统,确保经营合乎相关法规要求。(2)运用风险控制自我评价作为管理工具,确保检查范围合适,以更好地预期挑战和不足。(3)对所有经理进行合规培训。(4)扩大审计覆盖面以验证控制系统,同时增加顾客检查员的数量,以提供额外的深度和观点。(5)在审计与风险评价、财务、独立风险、独立合规及法律等五个领域,对控制部门职员进行继续教育。(6)为合规与审计增加资源。(7)对于风险控制评价、审计或监管检查结果不够好的,将由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和花旗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亲自进行复查。

2、监管机构高度重视并反思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在国际银行业空前重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同时,各国监管当局也意识到要实施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必须以银行健全、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和有效的合规性监管为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各国监管机构正致力于促进银行建立一个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并大力倡导银行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以提高合规的有效性。

(1)部分国家或地区监管机构相继对银行合规作出规定

在1991-2000年的10年中,先后有许多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对银行业机构的合规部门作出了规定。主要以欧洲监管机构为主,包括德国、英国、西班牙、法国等10多个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香港地区等。进入21世纪后,上述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根据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新形势,对合规部门提出了新规定。部分监管机构简要情况如下:

1)英国。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英国大多数金融服务公司被要求设立合规官。投资公司则必须有一名董事或高级经理负责监督公司的合规,并且应直接向公司的执行董事会报告。在英国,合规部门是个“受控部门”,被提名为合规负责人的候选人必须得到金融服务局的核准才能被正式任命。金融服务局通过“适宜和恰当性测试”(fitandpropertestforapprovedpersons)来确保合规负责人的人选是适宜和恰当的。合规工作外包给外部咨询机构是允许的,但合规负责人的责任仍必须由一个或更多的公司董事或高级经理承担。合规官为所有业务条线提供咨询,而不仅仅负责一个控制部门。通常合规负责人还有责任关注公司与金融服务局的关系。

2)法国。

最近,法国银行业监管当局了一系列合规工作的建议,这些建议构成了现有内控监管规定的组成部分。其中,主要建议包括:专职和独立的合规员之任命;合规监测方案的实施;与新产品准入相关的具体程序的实施;在违规识别、问题升级处理过程和记录保存等方面的具体程序的实施;非强迫告密程序的实施(即每一位员工必须予以机会告密,如果他认为有必要,但必须是在没有强迫的情况下做出的)。同时,2005年6月30日开始生效的新建议还包括了外包的具体要求,以及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部门分离要求等。与通常被看作是“定期控制部门”的内部审计部门相比,内部控制部门被称为“持续控制部门”,合规部门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持续控制部门。

3)卢森堡。

卢森堡金融监管委员会(CSSF)负责监管本国的金融服务业。2004年9月27日,CSSF了关于在银行和投资公司设立合规部门的详细指引,从2006年1月1日之后,卢森堡所有银行和投资公司必须设立合规部门。引入合规部门并不是再增加一个监管层次,而是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具有恰当的协调组织和结构。根据通知,董事会必须对合规采取积极的态度,确保合规部门的有效性,核准管理层提出的合规政策和合规章程。合规政策必须涵盖合规风险的基本面,明确合规风险管理的总体原则,界定合规部门及其目标和独立性,规定合规章程的制定程序及培训计划。合规章程规范合规部门的目标和职责,将被传达给所有员工。合规章程必须包括合规部门的目标、职责、独立性和持久性,与其他部门的关系,获得所有必需信息的权利,报告路线和与管理层沟通的权利。管理层负责制定和实施合规政策,根据相关原则设立合规部门,并且必须任命管理层中的一员直接负责合规部门,该负责人必须报告给CSSF。原则上合规部门负责人必须专职负责合规部门。从事低风险业务且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的合规部门职员允许是兼职的,但事先要经CSSF授权。

4)澳大利亚。

其对合规的要求始于1998年澳大利亚标准局的有效合规系统标准(AS3806-1998:ComplianceProgram)。此后,澳大利亚监管机构日益认识到合规系统在支持发展和维护适当公司治理准则、行为准则和道德方面的重要作用。2001年金融服务改革法案规定,所有持牌机构都要实施基于AS3806的合规计划,而保持一个有效的合规计划是获得澳大利亚金融服务业牌照的前提。2004年12月,澳大利亚标准局又了新的合规标准草案,旨在为实施有效合规计划提供指导。该草案建议公司应通过制定书面的合规管理计划来建立合规管理流程,公司制定合规政策应征询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并得到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赞同。业务条线经理和职员应和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一道负责合规管理。公司应提名一名首席合规官(“胜任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管理公司的合规问题。新标准草案规定了支持公司制定合规计划的规则,比如将绩效薪酬与合规职责的履行挂钩。高级管理层有责任推动合规培训及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建议公司用文件记录公司的合规表现并定期向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出具报告,定期回顾合规计划以确保该计划能够支持公司的合规目标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运营环境等。

5)日本。

日本金融监管厅在1999年颁布的针对存款类机构的检查手册中规定:在监管金融机构时,合规部门应当是最优先考虑的事项。比如董事会应讨论所有合规事项,以及销售宣传;银行应制定合规手册,并传达到所有员工;合规方案应当由董事会批准,并在全行正式实施等。

6)美国。

尽管除反洗钱外,美国银行业法律法规在一般银行业法律合规计划方面并未对银行提出要求,但美国银行业监管者,通过监管规则、监管和现场检查,致力于确保银行安全稳健运营,期望银行根据银行规模、经营范围、复杂程度和银行业务活动和法律结构,建立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监管机构则通过对银行进行检查和监管来评估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

(2)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有关银行合规的指导原则

2003年10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了《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咨询文件,该咨询文件成为法国等一些国家监管机构和银行规范合规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事隔不到两年,委员会又在咨询文件的基础上,于2005年4月29日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高级文件,指导银行业机构设立合规部门和专职合规岗位,支持和协助高级管理层有效管理银行的合规风险。

在《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高级文件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明确指出:(1)合规应从高层做起,应成为银行文化的一部分。当企业文化强调诚信与正直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作出表率时,合规才最为有效。(2)合规并不只是专业合规人员的责任,合规是银行内部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与银行内部的每一位员工都相关,合规应被视为银行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3)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有多种渊源,包括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基本的法律、规则和准则,市场惯例,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规则和适用于银行职员的内部行为准则,以及更广义的诚实守信和道德行为准则等。(4)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应坚持高标准,并始终力求遵循法律的规定与精神。如果疏于考虑银行的经营行为对其股东、客户、雇员和市场的影响,即使没有违反任何法律,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声誉损失。(5)银行应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合规方面的特定职责,以及合规部门的地位、职责和工作程序,确保合规部门的独立性,并给予其足够的资源支持,合规部门工作应受到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和独立复查。

(3)美国对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反思

1)美国萨班斯法案(SOX法案)。

因安然、世通等公司丑闻,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为扭转这一局面,美国国会和政府于2002年迅速出台了萨班斯法案,又名为“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保护投资者法案”。尽管SOX法案并不是专门针对银行的法案,但它适用于上市银行。更为重要的是,SOX法案的精神实质与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首先,SOX法案强调高层的诚信责任,要求CEO和CFO在对外公布年度财务报告时,必须就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以及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发表诚信声明。其次,SOX法案要求报告和披露的事项,恰恰是银行合规部门的重要工作原理和职责。该法案主要针对上市公司的弱点进行监管和披露,要求每个上市公司按年度向美国证监会报告,报告只讲差距和薄弱环节,说明哪里最差,最差的领域是哪几项,为什么差,准备怎么改;次年再报告整改的情况,现在变成哪里最差,为什么差?报告不仅向股民和社会公众披露,并要经过外聘会计师事务所的尽职调查。

2)美国货币监理署的反思。

针对美国近两年出现的大银行合规风险以及由此产生的声誉风险,美国货币监理署不得不反思其对大银行风险监管的有效性问题。2005年5月6日,其代署长朱莉·威廉姆斯在演讲中谈到,声誉风险是当今最令人困惑、最难管理、也是最令人畏惧的风险,不仅导致许多银行经营管理者受到重创,不断遭受法律诉讼乃至控告,员工士气受挫,而且监管机构也因此加大了监管力度,银行遭受巨额罚款,一些战略举措被迫放弃或搁置。朱莉·威廉姆斯认为,不能孤立地看待声誉风险,关键是要关注银行是否具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治理结构,一个识别、监测和控制有关风险的制衡机制,以及银行的激励机制是否能够对公司所倡导的价值和文化进行表彰和奖励。更为重要的是,银行高层的示范作用,即高层的行为是否有力支撑了银行宣称的宗旨和倡导的价值观,董事会是否有反映银行风险容忍度的道德准则和书面政策,高级管理层是否切实贯彻并传达给每一位员工,并以身作则,在业务活动中恪守严格的道德准则。

二、中资银行亟需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近几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中资银行日益重视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阶段中资银行业务发展仍以信贷扩张为主,加之不良贷款对银行发展的现实制约,使得中资银行内控机制建设主要围绕着信用风险展开,如强调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审贷作业分离、贷款五级分类和资本充足率达标等。相对而言,合规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一直未引起中资银行的足够重视,尤其是上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还存在明显不足,部分中资银行相继发生一些违规操作和违规经营的问题及案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因此,中资银行亟需构建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这是有效解决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问题及案件频发的一项重要的治本之策。

1、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银行管理与银行监管的一次革新

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指,银行主动识别合规风险,主动避免违规事件的发生,主动采取各项纠正措施以及适当的惩戒措施,持续修订相关制度流程和详尽描述具体做法的岗位手册,以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确保银行合规稳健运行的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风险管理与风险监管的一次革新。

(1)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银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一次革新。

1)管理理念的革新。

与传统中资银行合规管理不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使得银行合规不再仅限于外部合规,合规工作也不再局限于简单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或者与监管部门进行博弈,而是将合规作为银行经营发展的一种特殊风险,转向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推进银行内部政策和程序的建设和持续改进,提高政策和程序的执行力。合规已成为银行内部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更是银行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管理方法的革新。

国际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实践表明,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必须突出强调四个方面:一是强调合规是银行内部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更是银行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二是强调“合规应从高层做起”,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和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来加强合规风险管理,以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风险管理方法的有机结合;三是强调在银行内部组建一个常设的、独立有效的专职合规部门,支持和协助银行高级管理层有效管理合规风险,以实现银行的稳健经营;四是强调事前的风险识别和预警,事中的风险控制,以及主动的合规风险管理理念,实现合规风险管理与银行政策和程序的评估与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2)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银行监管理念和监管方法的一次革新。

1)推动合规性监管理念和方法的转变。

国际银行业监管实践表明,外部合规性监管不应该,事实上也不可能替代银行内部的合规风险管理,有效的合规性监管必须以健全、高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为基础。只有银行将合规工作重心转向合规风险管理,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和实施银行合规工作,并将合规风险纳入到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之中,监管部门的合规性监管重心才能转向以监督和评价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为主,引导和督促银行完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而不再是事无巨细的合规性检查和监管。

2)为实施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奠定基础。

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还是监管部门实施“以风险为本”监管理念的基础。第一,有利于进一步理顺合规监管与风险监管的关系。将合规作为风险来管理,能够更加明晰合规监管与风险监管是监管工作的两个不同侧面,合规监管是风险监管的基础和载体,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则是合规监管的核心和内涵。第二,为实施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奠定基础。没有银行内部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以确保银行合规经营,监管部门根本没有精力和足够的资源实施有效的风险监管。只有银行建立起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监管部门才能由传统的合规性监管转向合规风险监管,才能实现合规监管和风险监管的有机结合和渐进式转变,从而为实施“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奠定基础。

2、中外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比较及经验借鉴

除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是风险管理与风险监管的一次革新外,中资银行亟需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够有效解决中资银行过去合规管理中的许多不足和缺陷,这在中外银行业比较中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1)治理结构中合规风险控制比较

长期以来,中资银行一直在强调“依法合规经营”,但银行高层——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却并不清楚应如何在整个银行体系内有效落实依法合规经营原则,以及他们在依法合规经营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并如何在言行上真正体现银行所倡导的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这是中资银行违规经营和违规操作屡禁不止的根源所在,充分暴露出中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合规风险控制的缺陷。

国际银行业合规实践中,通过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特别是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组建,能够积极支持和协助银行高层有效管理合规风险,填补以往银行合规风险控制的“盲区”。同时,强调“合规应从高层做起”,重视自上而下地贯彻落实银行合规政策和所倡导的合规文化及价值观念。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在银行内部建立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外国商业银行合规的最终责任人通常是董事会主席或者是总裁。

(2)制度范式及其可执行性比较

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最初都是从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系中脱离出来的,沿袭了过去行政机关的制度范式,习惯于制定比较笼统的管理规章和操作办法,制度的制定以及传达仍主要沿用传统的思维定式,没有结合银行运作实践予以细化,更缺乏及时地修订和系统化梳理,由此形成的制度往往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文件或通知,没有做到具体化和体系化,制度可执行性较差。一方面,导致有效传承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机制缺失,银行长期运作中积累的风险管理经验,以及付出昂贵“学费”得来的风险教训都被白白浪费掉了,没能传承和转化为具有执行力的政策和程序,不能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另一方面,在具体风险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延续上,仍主要依赖于“师傅带徒弟”式的言传身教,而不是具体的政策和程序,因而银行各层面具体的风险管理做法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且无法作为员工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的依据,导致激励和约束机制无法有效落实。这是中资银行简单、低层次风险案件不断被复制,不断重复发生的关键所在。

国际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实践中,银行合规工作紧紧围绕内部政策和程序建设来进行。一是随时掌握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变动情况,向管理层提出相关建议,及时准确地分解和传递到相关业务部门和业务条线,并视情况需要,指导其对内部相关规定或业务流程进行改进,确保修订后的政策和程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挥事前的合规预防职能,把好制度“入口关”。二是为确保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恰当执行,通过政策和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内部行为准则和各项操作指引等相关文件,为员工制定详尽描述具体做法的书面指导意见和岗位手册。三是评估内部各项程序和指引的适当性,即时跟进任何在政策和程序方面已被发现的缺陷,如有必要,提出修改意见,并就发现问题和修改方案形成书面意见向管理层报告,注重整改后的再测试与再评估,以确保缺陷被及时更正。

(3)合规文化及制度执行力比较

中资银行依法合规经营不理想,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前面提到的没能形成一套具有强执行力的制度;二是至今没有形成严格、有效执行内部管理制度的银行传统习惯或银行文化。合规文化缺失表现在:1)银行员工诚信与正直的道德行为观念不强,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自律和他律机制。2)银行上下级机构之间以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存在“相互博弈”的文化,制约了银行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及其执行的效力。3)银行不同部门间沟通交流和协调配合不够,缺乏配合默契的合作文化。4)合规的激励约束机制扭曲,对做的好没有奖励,对做的不好的没有惩罚,“问责制”难以有效落实。5)受“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等不良文化的影响较深。

国际银行业的经验做法包括:1)强调合规应从高层做起,银行董事会应在全行推行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并由银行高层作出表率,设定鼓励合规的基调。2)努力培育主动合规以及良好互动的合规意识,业务人员应欣然接受全面的合规培训,主动寻求合规部门或合规员的建议;业务管理者应准确识别关键合规问题,及时向合规部门或合规员咨询,频繁、主动地进行动态合规回顾;合规部门或合规员则应积极主动地识别、评估和监测潜在的合规问题或合规风险,给出合规建议后主动向上级反映,并跟踪其发展。3)激励约束机制与银行倡导的合规文化及价值观念相一致,严格责任追究。

整体而言,国际银行业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的:一是管理层充分承担合规责任,并以身作则做合规的“楷模”;二是将合规贯穿于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流程和步骤,做到“无缝结合”(SeamlesslyIntegratingComplianceinDayToDayBusiness);三是通过为业务部门提供解决方案来体现合规价值,包括参与内部规章制度、流程的制订和设计,为新业务或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合规支持等。

(4)全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比较

中资银行目前正在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但从制度健全程度以及制度执行力和执行效果来看,与国际性大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是因为合规风险不仅是银行其他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而且还是银行其他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由于中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缺乏合规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支撑,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以及保证制度执行的合规文化无法确立,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也就不可能真正落实。与此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因为忙于大量的、重复发生的合规检查,不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再控制的职能,致使中资银行内控体系的有效性难以保证。

风险管理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分析

针对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来说,在企业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能够将财务风险的工作做好,必须要具有着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构架才能够实现。通过对以往的财务管理经验分析可以知道,主要是可以从财务管理以及其风险的控制重要进行分析,使其能够全面的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

一、关于现阶段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由于财务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健全

现阶段在我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的体制不健全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突出,虽然在各个企业当中都会具有着自己的财务管理部门或者是财务科等,然而在进行融资开展的过程中或者是资金结算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分离的办理,然而因为现阶段多数的企业主要是由合并所来,或者是存在着一定经营历史背景,因此针对这种企业来说,在企业背景以及文化背景下,财务的管理不健全较为突出,最为常见的便是在对信息进行接受以及传递等方面现实除了问题,同时也导致企业经济的效益以及资金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阻碍。

(二)由于财务的管理风险控制制度并不是十分完善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材料管理来说,因为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因此风险控制的工作依然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一部分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风险的控制较为杂乱,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在利益进行分配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较为严重,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也相对来说比较常见,所以出现的风险控制工作失控的问题也经常出现,同时也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三)由于财务的信息化运行程度不足

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的时候,其信息化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财务信息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之上也将会导致财务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大的挑战,然而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以及计算机飞速的发展,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来对其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是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然而依然是很多的企业在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方面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同时也没有能够充分的降财务的信息有效的应用到企业的决策以及管理工作当中,通常情况下会存在着信息的传递不安全以及不可靠,因此咋企业财务信息化运行的过程中没有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是经常出现的。

(四)由于企业的财务决策权力问题较为明显

在多数的集团企业中,其基层的单位主要都是集团公司才具有着的财务管理决策权,然而针对这些集团来说,其子公司通常情况下往往只是能够具有着极少一部分的决策权,有一些公司的子公司虽然是在制度上或者是企业管理方面具有着财务管理的决策权,然而在实际方面的最终决策权依然是归集团所有,针对这种过度集权的企业财务管理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两种情况的财务据侧来说,其实质主要是集团公司为主的财务管理,所存在着的最大弊端主要是不仅仅很难对子公司的员工积极性进行调动,同时也将会导致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

(五)由于缺少着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在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缺乏着一定的财务防范意识,其主要是存在着以下两种:第一是在决策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及时的进行科学验真以及市场的调查,没有办法能够做到预期的收益,将会直接的导致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存在着缺乏,同时也将会不利于企业的资产增高。第二是多数的产品销售企业来说,在实际进行业务操作的时候,企业为了能够增加一定的销量,多数会采用赊销的方式来对客户进行留住,从而使其出现产品的销售额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任何人应收款额却是没有提高,因为对外的赊销相对来说比较大,将会导致收账款比率存在着过高,长期下去将会导致企业的资金存在着运转困难,使其形成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

第一是对企业的财务机构进行完善,首先企业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机构,使其能够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更加的真实以及准确,同时也能够避免出现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出现。其次是要具体的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的时候,必须要严格的执行权企业的有关管理措施,尤其是针对预算以及资金必须要重点的管理。最后是要明确去也的组织架构的财务组织能力,当今在现代化企业不断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仅包括了传统的财务计划以及财务决策等方面的职能之外,同时财务的控制以及融资等方面的管理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因此必须要对其做好管理的工作才能够全面的改善财务的管理整体水平。第二是要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内部的控制认识存在着不足,普遍的认为企业内部的控制并不会为企业带来效益,而是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进而忽视了对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所以必须要对其观念进行转变,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同时也需要全面的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第三是必须要完善企业的财务控制,针对企业的财务内部管理来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增加,同时也能够全面的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通过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系统,使其能够更加重视风险控制的工作对于企业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全面的提高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工作。

三、结束语

针对财务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来说,对于企业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依然是具有着比较多的问题,然而在我国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其风险控制将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衣娟.A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及其控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12(24):120-124

[2]张知.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12(24):125-128

[3]薛绯.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3.12(24):147-151

风险管理知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大幅改善,对房屋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多的财务管理风险,房地产企业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去规避风险。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财务管理也渐渐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目前,受国家政策调控房价、取消预售制等各种外界因素影响,房地产企业如何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成为亟待处理的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房地产企业因其自身为资金密集型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尤其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房地产企业包括借入资金和所有者投资的筹资风险。因为房地产企业比其他一般企业投资建设所需的资金更多,而且房产价值高、回收期长,这就造成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启动资金多半依靠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借入资金或者其他所有者投资的筹资。筹资风险主要包括房地产企业是否能按时还本付息或者向其他所有者投资支付的收益不确定性。第二,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不会选择仅仅将资产配置到房地产行业中,涉足不熟悉的行业就很容易出现投资回报率无法达到预期的投资风险,这容易影响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对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第三,在房产出售后,由房产转化为结算资金再转化为货币资金,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转化时间和金额存在不确定,这就造成了资金回收风险。第四,来源于对收益确认时和对投资者分配收益形式、时间、金额把握不清的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收到利润成果后,对其进行收益利润分配,如果投资者对于收益分配方式不当,很容易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对未来房地产企业筹资也会产生影响。

二、我国房地产财务管理存在风险的成因

(一)财务管理重要性认知不足,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房地产行业属于高收益行业,尤其是在近20年间,房地产行业发展非常快速,企业管理层往往对企业经济利益非常重视,对企业财务管理一般不是很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如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不能科学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活动等等,这既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和利用率,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也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导致企业决策失误或融资不当,面临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二)财务管理体系缺乏且不完善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较多的漏洞,比如财务核算体系未能严格构建起来,日常管理工作随意,很多制度仍停留在表面,没有得到具体、翔实的贯彻实施。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房地产行业由于对资金的需求量更高,相应的财务杠杆也高,因此房地产开发往往凭借融资活动和贷款等,如果缺乏相关完善的财务管理风险制度,则在相应的资金筹集活动中缺乏合理性,企业负债过大,使房地产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比如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往往仅选择银行贷款一种方式,因此资产负债率相对高,如果国家政策变化,银行收缩银根,公司易出现资金断裂的不利现象。同时,房地产企业缺乏从事分析、决策、内部控制等会计工作人员,内部控制工作难以统一。

(三)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不规范

众所周知,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所面临的市场和内部财务风险都很大。同时,因为对资金的需求量高,财务杠杆相对较高,所以需进行贷款和融资。而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类型、时间等缺乏合理化和规范化,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低下。同时,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往往仅选择银行贷款一种方式,因此资产负债率相对高,如果国家政策变化,银行收缩银根,公司易出现资金断裂的不利现象。

(四)成本管控工作不到位

房地产项目是个投资周期很长的工程,从前期的设计、购买土地使用权,到工程项目开始招投标,再到后面的施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成本,都涉及成本管理。而房地产企业在这些环节的成本管控工作不到位,比如在前期选择设计图纸、设计方案时,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没有考虑到成本因素,造成设计方案价值与实际价值偏离较大,在后期实施方案时也容易超出预算。同时,有些房地产企业在购买土地时没有对另一方做尽职调查,导致土地竞卖的价格和实际成本不相符,这些环节导致在实际实施项目时,总发生实际成本大于理论成本的现象,显著地加大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控难度。

三、房地产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途径

(一)财务人员需增强风险防控观念

财务人员需增强风险防控观念。一方面,房地产企业需要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不仅仅需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财务人员及其资金账号、业务往来,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和监督制度,还要定期培训,加强财务人员对风险预测的敏感程度。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需要完善财务监督、独立的审计机制。为了实现预期财务管理目标,减少不可控的损失,必须加强财务监督,保证企业日常运营。房地产企业应当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制定专门的审计程序和确定具体的审内容,配备专业审计人员,定期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排查,并将结果上报给管理层和董事会。

(二)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优化财务管理各环节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具有全面性、全程性和全员性特征,是房地产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工具。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分为财务预算、经营预算、筹资预算、资本预算4个方面,其通过“适度分权,集中监控”来有效配置房地产企业资源,提升房地产企业采取战略管理的效果,以达到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目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对各环节的财务管理进行优化,这样可以增强财务管理风险防控能力。例如,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完善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做好决算控制工作,做好资金运营过程中的监督工作,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加强对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力度

在对外的风险防控中,房地产行业要按照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建立、引进学习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充分提高外部经营风险防控能力。房地产企业可增加多种融资方式,比如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民间借贷等多种融资渠道,从而有利于分散公司的融资风险,同时也避免了因资金链条发生状况造成公司无法如期偿还贷款的情况。同时,房地产企业要防止一味扩张的行为,应按照当前公司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来决定公司的经营发展策略,把控筹资成本,对贷款款项、内容进行风险分析,降低资产负债率,日后借贷也会相对容易。总之,房地产企业应识别财务管理风险,了解再筹资风险、利率变动风险、按期借贷风险等概念,对公司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识别、规避或应对,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测、识别、规避等方案,确保危害影响最小化。

(四)加强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控工作

因为房地产是个需要大量资金的产业,所以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时务必要统筹全局,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监督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成本管控作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在房地产工程项目的开发阶段,财务管理人员应将公司自身实际状况和市场动态进行合理、全面、深入的分析,根据分析得到的结论,再着手设计开发方案。在项目立项时,要综合考虑整个项目的周期、人员结构、预期成果等因素,提高工程项目造价的准确性。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实行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最好可结合内外审查。有些房地产企业的审计工作由预算管理人员、工程项目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共同负责,互相监督,加强项目实施的成本管控,提高项目的投资成本、质量成本等。在项目竣工决算时,要及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工程价款结算工作。

(五)加强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

根据价值链理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涵盖立项、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在财务管理实践中,房地产企业应对每个环节影响资金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到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要加强企业内部价值链与上、下游企业价值链的管理,对比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改善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动态经营管理,以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和能力。同时,还要优化资本结构,以项目为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融资手段。制定最合理的资本结构范围与方向,明确负债规模与比例,以防止盲目扩张和对外投资,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房地产企业应从及时、有效防御财务风险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制定财务风险指标,基于动态化和易于观察角度,设置财务风险相关的财务指标,借助信息化工具,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

四、结语

财务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预控制水平并不高,财务管理制度仍需完善,但房地产企业应有信心,并对财务管理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不断改革,树立和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引入现代先进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理念,做好财务管理风险管控,详细分析遇到的财务管理风险并积极应对,完善和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合规化、专业化,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能力,促进我国房地产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子龙.浅谈房地产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J].经贸实践,2018(14):162–163.

[2]张英霞.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7):148+159.

风险管理知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大幅改善,对房屋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多的财务管理风险,房地产企业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去规避风险。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财务管理也渐渐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目前,受国家政策调控房价、取消预售制等各种外界因素影响,房地产企业如何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成为亟待处理的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房地产企业因其自身为资金密集型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尤其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房地产企业包括借入资金和所有者投资的筹资风险。因为房地产企业比其他一般企业投资建设所需的资金更多,而且房产价值高、回收期长,这就造成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启动资金多半依靠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借入资金或者其他所有者投资的筹资。筹资风险主要包括房地产企业是否能按时还本付息或者向其他所有者投资支付的收益不确定性。第二,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不会选择仅仅将资产配置到房地产行业中,涉足不熟悉的行业就很容易出现投资回报率无法达到预期的投资风险,这容易影响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对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第三,在房产出售后,由房产转化为结算资金再转化为货币资金,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转化时间和金额存在不确定,这就造成了资金回收风险。第四,来源于对收益确认时和对投资者分配收益形式、时间、金额把握不清的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收到利润成果后,对其进行收益利润分配,如果投资者对于收益分配方式不当,很容易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对未来房地产企业筹资也会产生影响。

二、我国房地产财务管理存在风险的成因

(一)财务管理重要性认知不足,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房地产行业属于高收益行业,尤其是在近20年间,房地产行业发展非常快速,企业管理层往往对企业经济利益非常重视,对企业财务管理一般不是很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如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不能科学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活动等等,这既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和利用率,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也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导致企业决策失误或融资不当,面临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二)财务管理体系缺乏且不完善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较多的漏洞,比如财务核算体系未能严格构建起来,日常管理工作随意,很多制度仍停留在表面,没有得到具体、翔实的贯彻实施。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房地产行业由于对资金的需求量更高,相应的财务杠杆也高,因此房地产开发往往凭借融资活动和贷款等,如果缺乏相关完善的财务管理风险制度,则在相应的资金筹集活动中缺乏合理性,企业负债过大,使房地产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比如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往往仅选择银行贷款一种方式,因此资产负债率相对高,如果国家政策变化,银行收缩银根,公司易出现资金断裂的不利现象。同时,房地产企业缺乏从事分析、决策、内部控制等会计工作人员,内部控制工作难以统一。

(三)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不规范

众所周知,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所面临的市场和内部财务风险都很大。同时,因为对资金的需求量高,财务杠杆相对较高,所以需进行贷款和融资。而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类型、时间等缺乏合理化和规范化,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低下。同时,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往往仅选择银行贷款一种方式,因此资产负债率相对高,如果国家政策变化,银行收缩银根,公司易出现资金断裂的不利现象。

(四)成本管控工作不到位

房地产项目是个投资周期很长的工程,从前期的设计、购买土地使用权,到工程项目开始招投标,再到后面的施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成本,都涉及成本管理。而房地产企业在这些环节的成本管控工作不到位,比如在前期选择设计图纸、设计方案时,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没有考虑到成本因素,造成设计方案价值与实际价值偏离较大,在后期实施方案时也容易超出预算。同时,有些房地产企业在购买土地时没有对另一方做尽职调查,导致土地竞卖的价格和实际成本不相符,这些环节导致在实际实施项目时,总发生实际成本大于理论成本的现象,显著地加大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控难度。

三、房地产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途径

(一)财务人员需增强风险防控观念

财务人员需增强风险防控观念。一方面,房地产企业需要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不仅仅需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财务人员及其资金账号、业务往来,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和监督制度,还要定期培训,加强财务人员对风险预测的敏感程度。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需要完善财务监督、独立的审计机制。为了实现预期财务管理目标,减少不可控的损失,必须加强财务监督,保证企业日常运营。房地产企业应当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制定专门的审计程序和确定具体的审内容,配备专业审计人员,定期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排查,并将结果上报给管理层和董事会。

(二)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优化财务管理各环节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具有全面性、全程性和全员性特征,是房地产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工具。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分为财务预算、经营预算、筹资预算、资本预算4个方面,其通过“适度分权,集中监控”来有效配置房地产企业资源,提升房地产企业采取战略管理的效果,以达到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目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对各环节的财务管理进行优化,这样可以增强财务管理风险防控能力。例如,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完善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做好决算控制工作,做好资金运营过程中的监督工作,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加强对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力度

在对外的风险防控中,房地产行业要按照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建立、引进学习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充分提高外部经营风险防控能力。房地产企业可增加多种融资方式,比如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民间借贷等多种融资渠道,从而有利于分散公司的融资风险,同时也避免了因资金链条发生状况造成公司无法如期偿还贷款的情况。同时,房地产企业要防止一味扩张的行为,应按照当前公司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来决定公司的经营发展策略,把控筹资成本,对贷款款项、内容进行风险分析,降低资产负债率,日后借贷也会相对容易。总之,房地产企业应识别财务管理风险,了解再筹资风险、利率变动风险、按期借贷风险等概念,对公司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识别、规避或应对,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测、识别、规避等方案,确保危害影响最小化。

(四)加强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控工作

因为房地产是个需要大量资金的产业,所以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时务必要统筹全局,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监督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成本管控作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在房地产工程项目的开发阶段,财务管理人员应将公司自身实际状况和市场动态进行合理、全面、深入的分析,根据分析得到的结论,再着手设计开发方案。在项目立项时,要综合考虑整个项目的周期、人员结构、预期成果等因素,提高工程项目造价的准确性。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实行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最好可结合内外审查。有些房地产企业的审计工作由预算管理人员、工程项目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共同负责,互相监督,加强项目实施的成本管控,提高项目的投资成本、质量成本等。在项目竣工决算时,要及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工程价款结算工作。

(五)加强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

根据价值链理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涵盖立项、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在财务管理实践中,房地产企业应对每个环节影响资金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到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要加强企业内部价值链与上、下游企业价值链的管理,对比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改善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动态经营管理,以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和能力。同时,还要优化资本结构,以项目为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融资手段。制定最合理的资本结构范围与方向,明确负债规模与比例,以防止盲目扩张和对外投资,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房地产企业应从及时、有效防御财务风险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制定财务风险指标,基于动态化和易于观察角度,设置财务风险相关的财务指标,借助信息化工具,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

四、结语

财务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预控制水平并不高,财务管理制度仍需完善,但房地产企业应有信心,并对财务管理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不断改革,树立和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引入现代先进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理念,做好财务管理风险管控,详细分析遇到的财务管理风险并积极应对,完善和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合规化、专业化,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能力,促进我国房地产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子龙.浅谈房地产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J].经贸实践,2018(14):162–163.

[2]张英霞.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7):14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