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企业管理

风险企业管理范文精选

风险企业管理

风险企业管理范文第1篇

为响应我国“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布局,很多企业积极参与包括阿富汗、菲律宾和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建设,对海外项目加大投入、优先发展。在海外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面临不可预见的自然变化、安全事故等不可抗力以及国际上的政治、经济、进出口贸易、国际关系等变化,风险比国内项目更大。因此,特别要加强合同风险与索赔管理,深化能力建设,全面实现国际业务新跨越。本文对海外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合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合同风险与索赔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合同;风险;索赔资料收集

1海外项目合同风险

1.1合同签订阶段风险

(1)国内企业对于合同签订方的认识不够导致的合同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对于业主的基本情况要想做到全面的了解就要花大工夫去调查,但是很多国内企业为了争取到合同也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没有对业主做一个详细的调查,最终导致合同可能是非法无效的,甚至可能面临欺诈合同、可撤销合同的问题。(2)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业主借助其本地优势,选择了自制的不规范合同文本,而我国企业由于处理不利地位没有坚持要求以国际惯例为蓝本进行签约。例如在中海外联合体承建波兰A2高速公路项目中,就因为没有坚持规范的合同,缺失的关键条款没有补上,在后期出现合同纠纷后索赔工作开展困难。(3)由于语言与文化差异,签订合同过程中一些语言不严谨,导致问题出现后,双方对合同条款理解大相径庭。例如中铁建承建的沙特轻轨项目,在该项中合同双方对开通35%的运能认知不同,我方觉得开通四个车站就能够符合运能,但对方认为必须达到九个车站才算达标,这样的巨大差距使得我国企业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2执行阶段的风险

在海外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合同的把控和执行能力不足,就会引发风险。在海外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把握好主动权,处处受制于业主就寸步难行,难以按照自己的原定计划进行施工,就会引发更多风险。例如,麦加轻轨项目签订EPC合同后没有掌握设计的权利,而是由业主指定的西方和当地公司进行设计,一些工程所需的设备与材料也由业主决定与执行,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成本。

1.3索赔和变更工作量巨大

海外项目一般都是规模较大的项目,工期长,过长的工期增加了合同风险。在工期内可能发生各种自然或人为的负面事情,导致工程变更增多,索赔的工作量增大。

2海外项目合同风险与索赔管理

2.1合同签订前的管理

(1)对于可能会出现的施工条件变化引发的工程变更以及工程量加大等问题,要求在合同中设置“不可预见费”的费用项,该项费用使用权应当给承包商。(2)在合同当中双方提前约定好“如果该项目的工程量大于约定的比例,合同价格应当由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确定新的价格”。(3)再次要注意工期引发的风险问题,在合同中引入以下几点:一是影响开工的条件,如果是由于业主方的原因导致的开工延误,应当适当增加工期来抵消延误时间;二是业主提供的保证,如果业主保证的条件没有实现,可适当延长工期;三是由于外在因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工期延误承包商不负责任,该条必须详细列出这些因素,以免将来扯皮。(4)对于一些关键性的条款承包商应当据理力争,尽量多的签订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条款。例如我国某企业2016年在南非承建的EPC项目由于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对于一些关键条款没有据理力争,导致项目的主动权落入南非方,增加了合同风险,也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又例如某企业在利比亚的项目中对利比亚业主方提供的合同条款和ITT文件进行了反复的阅读与评审后,对合同内容开展了风险评估,提出了20条修改建议,同时在谈判阶段,巧妙地利用谈判技巧,使得利比亚方接受了修改建议,为后续项目顺利开展和索赔工作提供了有力条件。

2.2索赔管理

海外项目索赔是合同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在项目施工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会遇到比国内项目更多的变更问题。要想提高索赔的成功率,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利益,降低变更带来的损失就必须加强合同与索赔管理。索赔工作的开展要重视以下几点。(1)要有强烈的索赔意识,抓住索赔时机。索赔工作必须有理有据,因此,作为一个有索赔意识的管理人员,在索赔发生前就必须熟悉掌握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已经签订的合同条款,尤其是对于风险与变更多发的条款要牢固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变更和风险发生时,及时想到能够索赔的项目。在索赔发生后,除了凭自己记忆掌握的条款外,还需要对照原合同逐句逐字分析,从而使索赔工作更加合理,进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双方的经济损失。(2)收集好索赔资料。索赔要想进行的顺利,准确真实的资料是基础,只有有了这些基础资料,索赔工作才能开展的更加顺利,因此合同与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开展的全过程都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工作,为变更索赔提供基础支持。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资料的收集工作也有所不同,在合同签订阶段,要重点收集图纸、招投标文件、协议书等,在合同实施阶段,主要收集工程量签证表、生产进度记录、物资采购等资料,对于这些资料不仅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记录,还要对一些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后及时改正,减少变更,同时抓住索赔机会。例如,在某国际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该企业与业主签订了EPC合同,但业主为了降低成本将公路设计又分包给了当地的一所设计公司,我国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当地法院提起了诉讼,由于我国企业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和保存了大量的真实数据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与合同上交给法院,最终取得了诉讼的胜利。(3)讲究索赔策略。首先要讲究人员策略,在海外项目实施之初,就要配备一支专门的变更管理与索赔队伍,该队伍成员应当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相当丰富的索赔经验,高超的沟通探案技巧,从而在索赔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其次要讲究时间策略,如FIDIC合同条件中规定承包商应在索赔事件发生28天内向工程师正式报交索赔通知,因此,索赔工作人员在发生变更后要及时开展索赔工作,以免延误了索赔的最佳时机,而且索赔越早,准备得越充分,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最后要讲究事件策略,在项目中索赔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大大提高索赔困难,因此,索赔人员最好选择单项索赔的方式,避免多项索赔工作一起开展,增加索赔工作量与难度。(4)在索赔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尽量遵循自己的职责,实施规范化的施工,降低索赔的失误率。

3结语

海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合同风险,因此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要重视对业主的调查,关注合同的用词准确性与关键内容,要尽量掌握合同内容的主动权,同时严格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工作范围和标准履行合同,降低风险,最后还要及时收集相关资料,讲究索赔策略,使索赔开展时能够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斌.坦桑尼亚某项目合同索赔案例分析[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7(3).

[2]张硕.关于FIDIC(EPC)合同条件下基于延期付款的工期索赔计算[J].工业,2017(1).

[3]张志强.解析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与变更索赔[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

[4]刘天民.浅谈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及索赔方法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

[5]陶云洁,张顺.浅析国际工程项目的合同风险管理[J].科技信息,2015(33).

[6]辛允旺.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合同管理中应关注的环节[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

[7]李成富.浅谈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外汇风险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6(11).

[8]徐克健.国际工程特殊风险索赔适用合同条款应用实例[J].国际经济合作,2015(06).

[9]陈卓,吕文学.大型复杂国际工程索赔案例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4(08).

[10]叶萍.FIDIC合同在国际工程索赔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4(09).

[11]俞素平.国际工程施工合同的计价方式及其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15(02).

风险企业管理范文第2篇

高负债的陷阱

从许多高成长企业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过度负债可说是一个典型的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它们的高负债是怎样积累起来的呢?

战略需求效应由由于企业的战略布局驱动,或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或表现为新业务的开拓,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明显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在高成长阶段都将出现某种程度的资金短缺。因此,高成长企业为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

组织放大效应由许多企业在快速扩张中倾向于采取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模式。但这类模式债务放大效应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母、子公司都会从各自立场出发追求数量扩张;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业务联系和资金融通渠道外,还可能获得母公司再分配的业务或资金。这一业务和融资放大效应很容易使企业负债过度,最终成为财务危机的“始作俑者”。

财务不透明与内部互相担保由财务不透明、各自为政和内部关联企业间的相互贷款担保是高成长企业常见的问题。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

中国四大信托投资公司之一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事件就是一个教训。广信下属企业帐外有帐,隐藏债务情况严重,甚至连集团总部都难以摸清家底。清产核资以后,资不抵债额竟高达146.94亿元人民币。

债务、资产的结构性错配由最常见的就是短债长用,短筹长贷。企业将短债用于投资回收期是短债期限若干倍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金融机构基于高成长企业的前景,往往也采取短筹长贷方式,支持企业搞长期投资,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一旦银行日后收紧银根,企业将会进退两难。

其它常见结构性错配还包括负债到期过分集中的结构与现金流量错位,长、短期负债结构比例失调,贷款的银行结构单一,资产和负债币种结构不合理等。

以上几方面是环环相扣的。高成长战略造成资金短缺,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组织放大效应和内部担保则加剧债务水平,造成负债过度。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短债长用则可能使企业潜在支付危机随时爆发。

财务危机的诱因

经营持续亏损由企业扩张过度,容易因经营管理不善或战略性失误引起亏损。如果企业只是短期亏损,只要亏损额少于折旧,未必导致债务偿付困难,但如果持续亏损,将造成企业净资产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大大削弱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而导致企业不能到期偿还债务。

如果亏损严重到资不抵债的地步,也就是狭义上所指的财务失败,将意味着企业偿付能力的丧失,最终很可能走上倒闭、破产的不归路。

短期支付不能由这种情况下,企业并非资不抵债,也不一定与经营亏损相关,只是由于资金周转不灵、现金流量分布与债务到期结构分布不均衡等原因暂时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真所谓“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1996年进入全球500强之列的香港百富勤公司,1998年初却因为缺乏足够现金无法偿还几千万美元的债务而被迫破产,10年辉煌毁于一旦。珠海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则是兴建巨人大厦时国内卖楼花所形成的4,000万元人民币债务。

突发性风险事件由在市道畅旺的时候,高成长企业或许可以凭其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给市场以太平盛世的感觉。

一旦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突然变化,重大政策调整,各种自然灾害或其它突发性风险事件发生,企业就可能因为业务萎缩、资产缩水或重大财产损失而陷入困境。

亚洲金融危机中,一些企业采取股票抵押贷款,结果由于股票市场低迷、股票价格大幅下降,使抵押品价值严重缩水而陷入财务危机。

尽管这些风险事件对企业来说属于不可控因素,但防范经营、财务风险本身就是企业经营的应有之义。同样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一些企业破产、倒闭,而另一些财务稳健的企业仍健康发展,经营能力突显高低。

平衡高成长和稳健

百富勤等大企业的破产说明,企业如果不顾自身条件通过负债经营盲目铺摊子,就容易聚集过多盈利能力差的资产或业务,规模再大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对企业来说,只有在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长性才是合理的。

优化财务结构由财务结构优化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存量调整和变量调整(增量或减量)的手段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

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一是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

负债经营的临界点是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利息。在达到临界点之前,提高负债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比率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

●二是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安全边际。

企业也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

此外,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各地经济、金融形势和汇率的变化情况,调整贷款的银行结构和币种结构,尽可能避免过份集中向某一国家或区域的金融机构融资或以单一货币进行借贷或业务结算,以预防和降低借贷和汇率风险。

●三是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

●四是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如研究开发、企业品牌等)和流动资产投资,直接投资(项目)和间接(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

抓好现金流量生命线企企业最基本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它通过获利水平和利润指标反映出来,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现金流量这一企业生命线上的。

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并非因为资不抵债,而是由于暂时的支付困难。因此,利润或是企业总价值最大化不能停留在帐面盈利上,而要以价值的可实现性和变现能力作为前提。

企业应把利润和现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速资金回笼和周转,提高资产变现能力,加强对应收帐款的管理和催收力度,尽量减少呆坏帐。

企业应根据现有业务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情况追求相应的成长速度,同时要手持一定量的现金以满足正常运营和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并提高资金管理水准,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建立财务监控体系企公司的规模扩张应与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保持同步发展,否则造成财务失控。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加强对公司债务、资产、投资回收、现金回流和资产增值等方面的财务管理与监督,严格担保和信用证开证额度管理,减少或有负债。

企业尤其要重视预算管理,应着眼于未来现金流量情况,通过预算管理对融投资总量、负债水平、资产状况进行控制,并对未来重大项目的融投资及大笔债务的还本付息等做出统筹安排。

风险企业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防范;企业;管理体系

在企业运营发展中,财务管理作为重要部分之一,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在财务的支持下进行。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风险问题频频出现,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必将会给企业运营发展带来直接影响。所以,需要企业给予财务风险管理高度重视,从财务风险防范角度入手,科学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应用价值全面发挥,在提升企业综合水平的同时,为企业运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企业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一般以客观形式出现,并且直接影响企业今后运营和发展。企业在防范财务风险过程中,需要对产生财务风险的各项因素进行确定,并加强风险因素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制定防范和管理对策,从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理想范畴内,降低财务风险造成的影响。如果出现财务风险,必将直接影响企业更好的发展。基于此,为了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二、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类型分析

(一)资金风险

从资金风险角度来说,主要指在资金循环运行中,因为受到各种无法预测和控制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资金实际收益远远低于预计收益而引发的资金损失,使得企业运营不通畅,甚至面临倒闭危机。导致资金风险出现的因素有两点:一个是市场因素,也就是因为市场经济环境改变引发的经济损失,如应收账款无法顺利回收、存量资产不能顺利盘活等;另一个是决策因素,也就是决策层对企业经营目标认识不全面,导致决策失误。

(二)筹资风险

在企业运营发展中,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获取理想的效益,需要定期开展各种筹资活动。一般情况下,在企业资金匮乏时,一般会采用向其他企业或者机构寻求资金帮助,以此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在开展资金统筹工作时,将会面临信誉风险、合同风险等。例如,合同风险是企业在开展一项活动过程中,与筹资方签署合同,并约定活动结束时间,但是在实际中,因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往往会出现无法满足在约定期限完成的情况,从而让企业面临一定经济损失。

(三)投资风险

投资是企业实现稳定运营发展的关键,主要在于把企业资金投放在其他项目活动中,投资风险一般产生于项目方,由于企业作为投资方不能对活动项目进行科学把控,不能直接参与到项目实际运营活动中。因此,在投资中,企业将会面临一定投资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防范问题

首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元化实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经济危机的出现,给全球化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对于一些风险抵抗能力比较差的企业而言,财务风险发生几率将会升高,尤其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随着企业融资规模的扩大,财务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此时容易出现融资行为的连锁反应,如果出现问题,必将影响企业运营发展。其次,我国部分企业财务风险体系一般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而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市场交易频繁,并且原有的财务会计理论发生变化,不利于对企业财务管理内容进行约束,从而影响财务风险预警和管理。最后,要想实现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中,部分企业没有给予财务风险防范管理高度重视,更没有结合财务风险管理要求,构建可行的管理机制,无法对企业运营情况进行监管,及时找出潜在风险因素并防范处理,严重制约了企业更好发展。

(二)资本架构问题

资本结构缺少合理性,使得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管理过程中面临一些阻碍,这也是当前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旦出现该现象,必将会给企业财务风险带来不良干扰,不能及时将财务风险防范管理价值充分发挥。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大部分资本市场相关体系和政策没有充分落实;再加上部分企业比较重视短期效益,对资本长期效益关注力度不高,间接给财务风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例如,企业负债率偏高,造成企业资金周转效率降低,加剧企业财务风险出现,让企业资产和负债之间不均衡,影响企业运营。

(三)财务管理体系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作用下实现,并且把财务风险防范当作核心,科学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可以防范各种违规风险,减少人为失误。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上缺少完善性,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流程方面,不具备合理性,严重阻碍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实施不能结合预期要求进行投放,使得资金管理比较混乱,影响资金管理效果,引发财务风险。大部分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缺少持续性,财务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不能适用于新的财务管理体系,自然不能将财务防范管理体系作用充分发挥,给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四、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对策

(一)加强财务风险预警防范

要想实现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需要做好财务预警防范工作。首先,企业应结合自身运营情况,做好财务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分析和处理体系。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核心内容在于财务信息采集和整合,把预算分析过程当作核心,给后续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因为每个企业在运营理念和运营模式上存在差异,采取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模型,各个模型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设定。如果财务管理模型无法满足企业管理要求,使得模型精度和准确性受到影响。为了将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应该根据企业财务工作情况,对企业运营属性进行确定,科学设定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实现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其次,企业应该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在实际中,应该要求每个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从筹资结构角度入手,保证负债经营控制在理想范畴内,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保证投资资金收益的同时,综合考虑资金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应对各个项目资金回报率进行分析,把财务预算当作核心,对企业投资资金分流科学管理,防止由于资金分流而造成资金大量消耗。最后,企业应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在日常资金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重视资金应用和管理,保证资金流动正常。并且,对企业应收账款实时追踪和控制,加强信誉风险预警,注意信誉调查,为企业更好发展提供保障。

(二)优化企业治理框架

针对任何企业而言,为了实现自身长效发展,应从各个运营发展阶段入手,科学构建管理体系,优化企业治理框架。在企业内部完善相关责任体系的同时,需要把工作内容分配到具体人员身上,让每个人员都能了解自身担任的职责,强化财务管理。从企业运营发展角度来说,相关人员如果发现财务风险,应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找出风险问题处理对策。此外,企业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根据市场发展环境变化,对各个部门工作状况和要求进行追踪管理,保证管理思想迎合时展需求,让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强化财务治理,减少财务风险出现。为了优化企业治理框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完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营发展中,应该把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当作核心,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由专人负责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其次,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将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将其价值充分发挥。在企业内部完善岗位不兼容体系,对重要工作岗位安排不少于两名工作人员,保证人员之间相互规范和监管。最后,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不但需要确保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同时还要将企业运营目标充分展现,对企业实务加以科学控制,定期核查资产,真正做到账实相符。

(三)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为了能够把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需要把财务风险防范当作核心,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并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处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根据相关体系要求落实。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便于企业及时梳理和调整财务管理框架,让企业内部结构更加完善,以便于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财务监管、会计核算等内容都可以融入到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中,从某种程度上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细化处理,将其顺利执行。针对财务管理人员而言,其综合水平和素养将直接影响工作效果,所以企业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水平,并完善考核体系,根据培训内容进行人员考核,给职工提供适当的激励,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强化其财务管理意识,自主参与到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活动中,减少财务风险出现,保证企业运营安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因为受到经济市场发展因素的影响,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严格要求。由于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会面临一定财务风险,所以需要企业从防范财务风险角度入手,科学构建财务管理体系。相关人员应给予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高度重视,并结合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及时将各个财务风险因素把控在合理范畴内,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为企业运营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尹叙莉.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J].纳税,2019,13(30):67-68

[2]易兴态.刍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商讯,2019(30):87

[3]张芳.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20):143-144

[4]刘艳荣.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20):131-132

风险企业管理范文第4篇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审计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一个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保证企业经营方针和计划贯彻执行,风险内控审计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以豫新公司2×135MW机组资产处置为例,通过开展工程管理风险内控,为企业收益最大化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了显著作用。豫新公司#1、2发电机组属于100MW等级小火电机组,也是全国第一、第三台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机组,先期设计及制造技术均不成熟,机组能耗高,造成企业亏损严重。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关停2×135MW机组,既是落实国家、省政府“节能减排”及调整电力结构等政策的需要,也是减轻企业内部经营压力,稳定企业职工队伍的迫切需要。根据国家能源产业政策的要求,豫新公司下发了《2×135MW机组关停方案》。为强化工程审计监督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了《豫新公司135MW机组资产处置工程管理风险内控实施方案》,按照可控在控的原则,初见成效,具体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预防作用

加强管理,科学制定处置方案,为防止资产处置管理中的问题发生提供了预防作用。公司明确了规范程序、最大限度地提高收益的工作思路,成立了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小组、各专业工作小组,切实加强对关停机组资产处置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提前谋划,认真调研,广泛搜集市场信息,赴开封、平顶山兄弟单位实地考察,明确了机组资产处置基本的定位和目标;制定了可操作性的《2×135MW机组资产处置方案》,对关停机组资产状况、分类方案、程序和时间进度安排等进行了详细、周密的安排。开展资产处置工程风险内控,即全过程审计内控,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守;防止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案件的发生。贪污受贿等案件的发生与管理中的漏洞有直接关系。每个岗位的管理人员恪尽职守,按章办事,使想贪污受贿的人无机可乘。

2、保证作用

规范程序、提高收益,是维护公司合法利益的根本保证。

1)由机、炉、电、热、燃、化、脱硫等专业专工组成实物清查组,一边清查、一边贴标识牌,避免实物清查遗漏或重复现象发生,保证做到清查清册与现场实物、标识牌一致。公司委托河南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进行资产评估,通过清查核实、实地查勘、市场调查等,完成了资产评估工作,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为今后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奠定了基础。

2)严格执行集团公司、河南公司招标管理制度,进行2×135MW机组资产处置中介机构招标,邀请了北京、重庆、上海、天津四大产权交易所参与投标,整个招标程序规范,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严把投标单位资质准入关,要求所有参与项目投标的单位必须是依法注册的法人,有良好的银行资信和商业信誉;经过评标,确定北京产权交易所为我公司产权交易中介机构。

3)挂牌实物资产成功转让,为企业增加了收益,在兄弟单位同类型机组资产处置中成效显著。豫新公司2×135MW机组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豫新公司与新疆粤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在北交所相关领导的见证下正式签订了135MW关停机组闲置设备及其备品配件实物资产交易合同。至此豫新公司处置设备价款全部回收,该价款高于资产评估值,增幅53.57%。

3、监督作用

工程管理风险内控既有预防性、约束性,同时也有惩戒性。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督。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规范程序,充分发挥工程风险内控的监督作用。深入开展资产处置工程风险内控,加强过程管理监督。公司以规范管理为切入点,以跟踪监督为关键点,以提高效益为落脚点,对所有招标工作实施了全程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招标项目后续管理工程风险内控,主要对处置过程中双方履行合同义务(拆除质量、拆除安全、双方主要责任、合同价款及其支付方式、违约责任)进行监督,发现问题,提出审计建议,确保公司利益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维护公司的权益。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措施到位,豫新公司关停机组的资产处置工作进展顺利,资产处置收益及时入账,拆除费用一次性支付到位,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体现了工程风险内控在企业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如何改进和提高企业工程风险内控工作

1、要认识到位、组织到位、领导到位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在制度上明确,业务上关心和指导;二是形成“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审计部门组织协调、业务部门各负其责、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三是主管领导要全方位支持,不仅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而且要克服本位主义倾向,不徇私、不护短,做工程管理风险内控工作的坚强后盾。

2、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合力

工程管理风险内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开展好工程管理风险内控,必须发挥审计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争取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发挥部门的业务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3、要抓住重点,分层实施

工程管理风险内控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等,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难点、弱点和热点分层审计,把经营管理中的违规操作、对外经济交往监督不到位等薄弱环节作为弱点抓。

4、加强审计内控,严格考核奖惩,不断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管理风险内控是是强化内部审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勤政廉政的一项重要方法;是审计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力途径。

三、结语

风险企业管理范文第5篇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表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人为风险

人为风险就是因为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观故意或者由于粗心大意而导致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失。人为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主观故意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他们会采取各种不正规的途径甚至采取违法的行为,以此实现自己的目的。在现实工作中因为企业管理者的故意行为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行为主要有企业的管理者挪用公款,制造虚假信息,任人唯亲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等,严重阻碍企业的日常决策;二是非故意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其内在规律的,违反其内在规律就会影响事物的发展,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遵照企业的发展规律执行,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他们往往会采取各种极端的办法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结果适得其反。同时企业的官僚主义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官僚主义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成熟阶段和成熟后阶段,由于该阶段企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的管理者在内心就会形成一种骄傲自满的心态,他们在决定时高傲自满,不听从他人的意见,导致企业的决策缺乏全面性考虑。

1.2非人为风险

非人为风险主要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果不是由人所能控制与预测的,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导致企业管理的失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面对许多变数,这些变数足以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比如国家某项政策的出台会对某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我国对能源消耗的控制政策,导致我国的煤炭市场非常的不景气,严重影响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再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招录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过剩、不足等;二是员工的疾病、伤残以及病故等。人是不同于机械设备的,人在工作期间会遇到突发事故而导致伤残而不能从事工作,这些变化是企业所不能预测的,并且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产生的危害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产生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结合笔者工作经验,虽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其产生的最后危害效果是相同的,本文主要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危害归为两大类:

2.1有形资产的危害

企业的有形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元素,因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产生导致企业有形资产的流失与损坏:一是企业的管理者出现故意损害行为,比如贪污、盗窃以及挪用公款等都会引起企业资金的减少,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而且企业的管理者有了私利行为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导致企业不能按照预定的投资计划实施;二是员工的伤残、病故等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增加。员工在进行上岗之前都会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而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则需要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一旦出现员工病故等意外事件后,企业不得不从新招录新的员工,这就无形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费用;三是企业员工不满企业决策或者对企业的福利感到不满而做出有损企业利益的行为,导致企业的有形资产受到损失。

2.2无形资产的危害

无形资产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无形资产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关键因素。一旦企业的无形资产受到损失,那么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对企业的品牌造成巨大损失。员工在流失以后,他们会将对企业的各种不满发泄出来,而这种发泄更多的表现为对企业的恶意攻击诽谤,结果造成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其次,也会造成企业技术的流失。企业在发生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之后,企业的核心技术有可能会被泄露,因为科技人员的离职,也会将其掌握的技术一并带走,进而导致企业缺乏市场竞争的核心技术;最后,也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建设,破坏企业良好的氛围。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一旦出现人力资源风险就会导致企业原有的利益关系发生扭曲,导致企业的人际关系恶化。

二防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对策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原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转移,具体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根据相应的现状采取不同的风险防范手段。但是根据企业管理的多样性特点,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需要将风险回避、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转移相结合。

1回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回避风险是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最笨拙的方式。回避风险是一种被动式的管理模式,采取回避风险模式需要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而应用,不能一因为担心风险就回避,比如企业在应聘相关岗位人员时,企业害怕通过外部招聘而来的人员不能适应企业现有的岗位,结果企业则为了回避招聘风险,他们选择内部竞争的方式获取能够胜任此岗位的人员,虽然此种做法能够避免企业遭受人力资源招聘风险,但是同时也丧失了外部招聘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利益。但是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仍然需要采取回避风险的措施。一是放弃风险项目和活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比如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了扩大生产他们可能开拓其他省份的市场,但是由于不了解当地的市场行情以及有可能会发生人员招聘的风险,导致员工素质底下,为此企业就需要放弃这个投资项目。再如当煤矿企业组织某项活动时,在组织或者举办的过程中出现了预想不到的事情,对此煤矿企业则需要及时地取消此活动,避免出现人力资源风险。二是免除风险单位或者个体。煤矿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其必然要开拓海外市场,如果煤矿企业的海外市场环境比较差,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员工的个人安全受到威胁,给企业的喏人力资源管理带来风险。

2转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转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主要措施是:一是保险。由于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存在较大的安全事故风险,因此企业则通过为企业员工购买各种保险转移企业所承担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比如煤矿企业在给员购买基本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还要购买一些意外伤亡保险等商业保险;二是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外包是将企业用工人员的关系转移给企业外部单位,降低企业培训员工、管理员工的各种费用;三是担保。担保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的技术手段,是保证人对被保证人违规行为的一种承若。通过担保可以有效地降低员工的流失风险发生。

3预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