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档案论文

高校档案论文

高校档案论文

高校档案论文范文第1篇

要想有创新行为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思路决定出路,档案工作创新的前提是管理思路的创新。管理创新的过程将始终贯穿着观念创新的思想,观念创新就是使管理创新得以成功的保证。管理创新必须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特别是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和学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对档案馆管理水平的评价不能单纯地看场所、设备和馆藏,而应主要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从对馆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

2、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是基础

档案工作管理模式的更新,是实现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档案馆虽属机关部门,但大多属于非独立结构,一般情况下挂靠校办,或者是校办的一个科室,其职能主要是执行而非决策。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高校管理者逐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机构改革中,先后将档案管从校办或其他部门分离独立起来,升格为直属单位,变成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确保档案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档案工作创新的硬件基础。尤其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现出科学性、方便性、实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要加强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将计算机作为方便管理的重要工具,进一步合理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超越,呈现高校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

3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是关键

要打破档案管理思路呆板和管理模式陈旧的格局,重要的是要有管理机制的创新。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以经验管理居多,工作人员的选配往往也是以具有档案工作经验为先决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更谈不上去创新。必须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创新的根本问题。积极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使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从而激发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使档案工作呈现出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要建立一些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如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将个人创新的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劳动报酬、晋职挂钩,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促进档案工作的良性发展。还要加强馆员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

4运用档案管理的现代手段,科技兴档

信息化为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推进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档案部门应抓住机遇,加大投入,配齐硬件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在管理手段上,档案馆要积极参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提出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建设。认真研究解决档案现代化管理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的衔接问题,研究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要努力实现装备技术现代化,解决手工操作运转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积极运用网络、数码等先进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和水平,使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服务,使高校档案管理

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校化。

5人才资源的创新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要强化校内宣传,取得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把学校档案工作推陈出新。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总之,档案部门无论是在业务工作方面,还是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都要努力做到不断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这样档案工作才能有高度、有特色,才具有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晴.高校档案的系统管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高校档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档案信息管理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并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传统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该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结合起来,促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1.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人事档案是纪录个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文件,是高校人事部门对个人管理的重要凭证和开展各种工作的基础,对学校考察和识别干部选拔优秀人才,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的开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档案信息计算机检索系统中采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将档案信息检索方式由脱机检索、联机检索,发展为智能检索及网络检索,实现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另外,人事档案通过计算机的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加工,可以直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益。并且,与传统档案资料相比,数字档案更易于保存、查询、修改,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递,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

2.如何搞好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2.1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

人事档案工作者向来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著称,封闭意识较强,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断更新观念、勇于进取,努力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关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问题,把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使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信息化时代,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科技化意识、计算机管理档案意识,在加快档案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增加档案人员计算机技能管理内容十分必要。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时,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

2.2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为档案的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方法,但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目前,一些单位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安全意识往往不够,往往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和泄密,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对电子文件保存中存在的更新版本的不兼容性和不可识读性,存储材料及载体的易损毁问题的忽视,往往会造成宝贵档案信息资源的丢失。在管理中,一定要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好计算机的加密功能,对通用数据库的数据根据使用权限进行系统的分类加密,要正确处理好档案资料的保密与利用的关系,既要克服求稳怕险、不思进取的保守观念,又要防止不设界限、随随便便的麻痹思想。另外,电子档案对保存环境和保存方式手段的要求都很高,管理人员要注意防潮、防高温、防辐射、防病毒工作,切实加强档案资料的安全性研究,认真搞好电子档案的及时备份与维护工作,要正确处理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关系,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

2.3完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尽管技术进步对信息环境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仍然是决定的因素,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电子环境下工作意识的培养是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干部队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每位档案工作者在业务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并且还要加强计算机知识及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既熟悉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另外,由于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建设和管理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还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以及坚定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2.4强化档案管理的法规建设

档案管理需要相应的法律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护。档案管理部门与形成档案的社会各个部门或个人的关系往往存在一系列复杂关系和法律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也需要法律法规加以保护。可以说,依法治档是保证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校党委、人事及各组织部门领导,要增强档案意识,了解、熟悉、研究人事档案工作,组织人员学习《档案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强化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要根据社会和学校的改革发展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需求,制定人事档案工作发展规划,备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软、硬件,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人事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3.小结

可以说,信息化的人事信息管理模式及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对实现高校的人事人才信息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服务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实现高校的档案管理的根本变革。

参考资料:

[1]朱小琪.科技人才的流动与动态[J].山西科技,2000(5)

高校档案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的大量涌现,信息化建设在全世界全面铺开。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强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在工业、国防、教育、交通、行政管理,还是在我国不发达的农业领域内,均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部分领域内还走在了世界前列。毫不例外,高职高专院校在肩挑培养祖国栋梁重任的同时,没有忘记人才培养的宗旨: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此,全国各个高校都在努力加快本校的信息化建设,以便适应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和衔接。而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的档案室,加快学校各类档案,支撑学校全面战略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建设技术型职业院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高专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档案室基本情况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河南南阳卧龙岗上,是我国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地。于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医疗、卫生、保健、医药制造及医技的技术型的高职高专院校,主要面向农村、县级医院及各个药品制造企业培养合格使用人才。学校档案室负责收集整理学校各类文书和各类有价值的资料,包括学校上级来文来稿和各处室及附属部门的上报材料及原始资料。

3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室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助部门,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管理中,连学校二级处室也算不上,隶属于学校二级部门校党委办的下辖科室。长期以来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更谈不上现代化建设。甚至连对档案室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性质等最基本知识都不了解,更谈不上档案室对学校的发展作用的认识有多深。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是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在此情况下,档案室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截至目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各类档案集中在一个屋子里,无论是分门别类还是通风防潮等各方面均不合格;管理上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手工登录,虽然才建设自动化管理,仅仅是单机自建电子表格形式管理,连一个自动化管理软件也没有,特别是在上级来检查财务工作时,财务档案中的凭证查找真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工,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切实际,信息化建设不科学科学性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所以科学性应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就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档案室建设也应遵循科学性,保证档案室建设的科学、合理、远见等要求,保证档案室建设50年不落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建设之处没有征询学校各部门,特别是校两办的意见,没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可行性报告,最终导致目前档案室位置偏僻、空间狭小、管理落后、信息不畅等困境。馆藏内容匮乏,信息化资源结构残缺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历史资料的收藏家,档案室理应在科学的管理体系下,按照规范、科学的架构体系下,对高职高专院校发生的各项业务和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完整、系统、规则地记录和保存,从而保证对高职高专院校历史的还原。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档案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不科学,档案信息收集不全,各年度还有零散于部门间,特别是一些教学宝贵资料流落于各系,随着各系领导班子的更替,个别教学档案资料丢失时有发生。目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红头文件较多,财务档案资料齐全,教学文件、学生管理文件、重点建设档案、科学研究资料等专门档案较少;传统纸质档案多,现代电子档案少;原始档案多,加工整理的档案少,这些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4加大宣传,寻求领导支持,确保资金到位

高校档案论文范文第4篇

高校档案记录着高校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以其材料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所保存的智慧的渊薮。在此意义上,对高校档案的管理也应该提升到关乎大学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因此,只有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胜任此项工作,才能更好的服务高校的发展和社会需要。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档案部门在档案的知识管理方面常常不能尽如人意,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往往是岗位轮转或者是特殊安置的非专业人员和兼职人员,大多没有受过档案专业的训练,更有甚者其基本的文化程度还没有达到要求,保证高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就不能落到实处。所以,造成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低下,甚至乱象频生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鉴于此,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知识水平以及学术研究能力,是对高校档案进行知识管理的先决条件。那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标准有哪些呢?迈克尔•库克在《培训档案和文件管理人员的国际标准》一文中说:“所有的档案与文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例如:目标管理、数据库管理、文件系统设计、统计方法、预算和成本利润分析等,这些知识是任何一位合格的专业档案人员所具备的。”

这是迈克尔•库克在20世纪末期对所有的档案与文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管理技能的阐述,然而,当时间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尤其是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化要求更高。这也是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对高校档案知识管理的新要求。具体到我国高校这个层面,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固有的工作观念,加强档案管理的业务学习,不仅要充当高校档案的保管者、大学历史文化的守护者,更应该成为档案文化的研究者、文化资源的传播者和服务者。此外,还要高度重视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并不仅仅是收集、整理、装订资料之类的简单事务,编研工作的特性决定了编研人员必须具备起码的历史学、文献学、编辑学、写作学以及计算机、外语等基础知识,因此,档案人员应该不断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对档案文献的研究分析能力,提高对档案材料的鉴别能力,提高语言文字读写能力,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如果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与档案相关的基础知识,不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修养以及学术研究能力,则无法正确认识高校档案的价值,高校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管理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二、高校档案知识管理的价值实现

(一)知识组织对高校档案馆而言,知识组织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资源进行知识管理的方式。潘连根曾经讲过:“对数字档案馆而言,知识组织就是通过知识挖掘对馆藏文档信息进行精简、提取,发现隐含在文档信息中的有用知识单元,并对其进行集合组织的过程。”[4]这段话说明:档案管理人员是高校档案知识组织的主体,通过他们的知识化的组织行为给予档案以知识化的组织成果。例如,高校人物档案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性和真实性,是高校发展历程的见证,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思想、历史内涵,是高校在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可以说,对人物档案文化性的集合组织,是表现大学文化的重要方面。此外,在建立高校人物档案并对其进行充实和完善时,要针对高校人物的不同家庭情况,首先要重点组织易分散、易损毁和遗失的资料,进行统一的收集、整理、编研、保存,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一项对档案资源的知识组织过程。高校档案的知识组织工作的发挥无疑也取决于主管高校档案的行政干部领导水平,在某种意义上,高校档案管理干部的知识素养和水平决定了高校档案知识组织的质量。事实上,由于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体制上存在的诸多弊端,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应时宣传和完成领导要求的工作上。更有甚者,部分高校档案馆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依然坚守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思想,对档案的编研工作置若罔闻,人浮于事。这不仅不能提升档案知识组织管理水平,更不能为本校的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做出任何贡献,对这种浪费资源的行为,应该积极加以改正。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的新要求,促使高校主管档案管理的领导结合本校实际,突出档案管理者的知识组织作用,强化档案管理者的知识素养,使高校档案馆在做好档案信息组织工作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档案信息的大学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此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类组织、分专题组织、分行业组织等各种组织方向的研究,尤其要重视更能体现知识组织优越性的分类、整理和编研的环节。

(二)知识开发如果说知识组织是对档案资源进行的分类管理和整合规划,那么,知识开发就是在知识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对档案的知识资源的深加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创造出社会和个人所需要的知识解决方案和知识产品。因此,知识开发同样需要档案管理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水平,更需要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一般而言,高校档案馆是直接服务于所在高校的建设需要。高校所进行的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文化战略,其目的是增强大学的文化影响力和提高大学在国内和国外竞争力。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涵盖面很宽泛,几乎包括了大学建设的一切领域和层面,但是其精髓在于培育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即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在大学的生存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从大学的历史发展中提炼自己的大学精神。高校档案记录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部内容,如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教学大纲、教师情况、招生情况、学籍成绩等内容。对这些档案材料进行总结、提炼,可以为大学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形成和明晰,为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走向提供经验借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鉴于高校档案的文化资源属性,对高校档案的知识开发就是每一个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实行的重要的工作。

(三)知识传播高校档案工作不仅肩负着保存记忆、资政育人的责任,更为重要的是,还具有传承文化、弘扬文明的特殊使命。在高校档案具体的知识传播环节中,首先要向学生和社会公众宣传高校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可以说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宣传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高校的发展规划、历史使命和大学精神的主要表现。最后要塑造大学的形象。大学形象是大学文化本质的外部显现,是通过高校长期的建设、由高校所有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综合形成的现实存在。这种通过宣传由社会公众所赋予的大学形象无疑会在高校竞争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高校档案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是高校文化向内部和外部进行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有效形式和载体。经过知识组织和知识开发之后的高校档案研究成果,以编研著作、举办展览、文化开发等方式来体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和社会关注高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及教育改革成果,向学生和社会展示大学形象,而且将是提升大学文化建设和社会影响力的有效措施。此外,通过高校档案的知识传播,把大学文化资源发扬光大,延续大学文脉,传承大学文化,也是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因此,高校档案的知识传播对于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弘扬,对全社会的文化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知识服务“公共档案馆”是近年来随着档案馆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公共属性逐渐明确而出现的。档案馆的公共性是实现档案工作目的的必然要求,也是档案馆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扩大档案服务范围,改变传统官方机构为现代的公共档案馆,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是现代综合档案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由之路。”[5]高校档案馆作为全国档案馆的的一个分支,毫无疑问也具有明确的公共属性。公共属性要求高校档案馆不仅要为高校的师生员工服务,还要为社会和所有需要的公民服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档案中包含的重要的信息和文化资源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社会提供知识服务就成为了高校档案馆的重要责任。“知识服务不仅渗透和凝聚了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贡献,也弥补了利用者的知识空缺。”[6]因此,高校档案的知识服务应该以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知识创造为前提,使这种经过知识加工后的知识资源在高校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时,可以极大地增强高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加强高校档案公共服务功能,提升高校档案的知识服务能力,首先要强化知识服务意识,重视和把握社会需求及其发展趋势。在高校档案管理中,要摒弃一切有悖于公共性与服务性的传统观念,积极面向未来,主动对接各种对高校档案资源的需要,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使全社会共享对高校档案的知识开发成果。

三、结语

高校档案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高校的建设步伐迅速加快对人才的需求和利用日益扩大,人员的流动也不断增加,档案材料数量和种类也逐步增多,加强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一个主要趋势和途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需要,是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主流,是高佼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方向。

1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自第四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会议和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以来,各地、各部门的人事档案工作在制度建设、内容的规范和完整以及鉴别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许多高校仍然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且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认识不到位,重视力度不够

一是认为人事档案工作不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项辅工作,在思想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认为人事档案只是讲政治时代个人功过是非的记录.是历史,对于聘任制盛行时期的现在,人事档案已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三是由于认识上淡薄,在管理上相对滞后,放松了对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淡化了人事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片面地认为人事档案工作只是“收收管管,翻翻找找,查查看看.,没有什么难度,谁都可以做,能应付就行了,有些高校的领导甚至认为人事档案工作抓不抓都无碍大局,只要能过得去就行。

(2)管理传统,效率低下

现阶段高校人事档案的提供、利用还是以实体档案为主,实体档案虽然利用范围广适应性强,具有原始凭证的作用,但它利用效率低,工作量大。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用纸一直承袭传统的16K规格与目前国际标准公文用纸A4规格存在差异,给人事档案的装订带来大量的剪裁和折叠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

(3)缺乏适应性较强的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

目前各高校都采用自行开发研制的人事档案管理软件,仅在人员基本信息、档案目录编辑,档案转递等日常管理中的几个坏节实现计算机管理,信息存储量窄、功能小操作烦琐、信息的统计和综合分析过于复杂,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现代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网络化的发展。

2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高校在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中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和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那些容易受损坏、利用频率高、容量大的重要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

在高校中教职工人事档案记载的信息是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具有证据性与法律性。在职工的工作履历、职称评聘、工资晋升、干部考核以及人事纠纷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证据和参考作用。因此,它的使用频率特别高,很需要信息化建设。

(2)实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高校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一此时效性强、传达范围广、受地域制约等因素影响、往往会大量使用电子文件档案,也需要信息化建设,并且需要加强科学利用和管理,从而做到信息共卒以及保密和安全。

(3)加快现有人事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

高校一般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史,人事变动大而且复杂,现存的档案材料不仅数量庞大、占据空间大,同时也极不方便管理和使用,这就更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将其逐渐转化为数据加以整理和规范,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3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高校卖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将对高校人事、组织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选人用人”和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后,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组织人事部门和领导能够直观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各级干部队伍状况以及千部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最新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地提高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宰和使用价值。

(2)有利于信息的准确、完整和更新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由于档案材料的转递和不及时、信息沟通的渠道不畅通,使档案内容和数据库信息存在一定的延时性,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新信.息,同时,数据库的信息由人工输人,尽管多方面,多角度校对,但难免还会存在信息输人错误的情况。而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教职工可以根据权限了解个人的基本信息,对信息的出人提出建议,教职工所在单位也能根据权限和一定的程序及时将每个人的堆新信息录入网络平台,从而使估息更加淮确、丰富和完整。

(3)有利于提高人事挡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侧重于档案实体管理,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人事档案数据库实现信息化后,档案管理更多地体现自动化、实时化和网络化,数据只需一次录人就可以多次反复利用,在校园局域网内部进行数据共享,从而使库房查找变为网络即时检索查询.学校其他部门和教职工个人也可以不通过档案管理人员,无论在何时都可以进入校园网,根据一定的权限进行查询,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4)有利于档案管理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人事档案信息化后,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烦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大最的手工工作时间,管理人员有充足的时间钻研业务开拓创新,学习各种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减少了管理人员在库房的逗留时间,有益干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更能体现以人为本加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5)有利于人事档案纸制载体的保护

人事档案纸制载体是最原始的证据材料它的客观性是不可置疑的,因此,人事档案纸制载体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在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开放的今天人事档案的利用率也不断增强,人事工作中经常要查询有关人员的信息,平均每份档案每年都要翻阅两、三次,有人事争议的翻阅次数更多,其他的还有调工资、评职称等等,再加上反复拆装‘薄薄的纸片不堪重负,信息化后,人员的信息都可以从数据库中求得,减少了工作人员与原始材料的接触.有利于人事档案纸制载体的保护。

4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主要性的认识

一是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是搞好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组织、人事和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协调一致才能搞好。因此,必须首先从加强领导,优化管理人手.构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框架,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纳人法制管理轨道,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慕础。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事档案意识。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会议、校报、校园广播以及校园网络等各种渠道扩大宣传范囤,加强宜传力度,使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认识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人事梢案意识形成奈员参与建档管档、用档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对干部人事档案在干部工作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也才能把千部档案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适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逐步发挥其信息化服务作用。

(2)加强人事档案数据库的研究和开发

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全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先进、适用、可靠的人事档案管理软件,避免各系统各单位自行设计而影响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率。通过数字化人事档案信息的愉人和电子档案的形成如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人员基本情况、人员信息学习培训的情况、诚信记录、表现情况(德能勤绩廉等)、专业伎术人员的科研成果、专利、论文特长、干部任免奖励等,把人事信息库变成人才资源库,把沉寂的‘死伶档案变成有价值的“活’档案,实现人事档案信息为各类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因此人事档案数据库的研究和开发,应具有不断丰禽和创新人事档案信息内容、扩大信息内涵和信息量的功能才能真正提升人事档案数据库的使用效能,从而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活力。超级秘书网

(3)加大投入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基本上都已达到现代高科技程度,都已实现计算机作业,并且都建立了校园网、设有专人管理,这些为人事档案倍息化建设提供了极为关键的物质基础,为人事信息资源区域性的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共率乎台。因此,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一是加大资金投人。有条件的单位应配全档案所需的设备设施,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迷度。二是加大科技开发人员的投入。合理、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科技人才,做好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化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4)建立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体系,实施人事档案的分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