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第一部分: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中心党总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断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兴家风 淳民风 正社风”建设和“五型”单位建设活动,以党章党规党纪为标尺,对照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强化意识形态工作。

(二)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制定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同研究、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领导班子的集体责任、党政主要领导的第一责任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党委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认真履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做到逢会必讲廉政、作风问题。

(三)坚持挺纪在前,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贯彻部署落实党委、驻委纪检组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大转变、作风大监督等工作要求要求,开展履责风险自查,分层分类制定责任清单,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及时、广泛地开展廉情监督和廉政教育,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并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各项党纪、国法,深入开展纪律建设“四必谈”。

(四)以“实”为本,进一步规范党内生活制度,夯实基层党组织队伍。中心于2018年进行了基层党支部的换届工作,增设了两名支委,健全了党小组,充实了新生力量,进一步夯实了党务工作队伍;以党建巡察发现的问题为主线,举一反三,防微杜渐,认真查摆工作中的短板,进行精准发力,以钉钉子的精神扎实推动整改;邀请专家就“三会一课”规范化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明确各项组织生活记录的规范要求,严格党内各项政治制度。

(五)不断深化基层党建创新,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把握关键环节,结合“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道德讲堂、纪律讲堂等专题学习实践活动,融合“三风”建设及“奉人民为上、视群众为友、与健康同行”等专题活动,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做细做实;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形式多样的专题党课、微党课、电影党课等学习教育活动覆盖全年每个月,有效丰富了基层党建活动。

(六)以“干”为先,引领党员干部发挥示范作用,践行“四个合格”。中心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勇挑重担、吃苦在前,无私奉献,无论是在技能比武练兵,还是科技创新工作中,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优异的成绩为卫生健康系统增光添彩,践行“四个合格”。

第二部分:党建工作的特色做法和亮点工作

(一)健康扶贫,向“准”发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实效。充分利用工作特点,针对基层百姓迫切的健康需求,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精准开展卫生扶贫、贫困救助、健康帮建等民生服务。将卫生扶贫工作融入中心党务、业务、行政等工作,每年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乡村、企业,开展“下基层、送健康”帮建活动超过40场,受益群众达30多万人,践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

(二)加强党对业务发展和人才工作的领导,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实施双轮驱动能力提升战略,以“科研合作年”“培训比武年”活动为载体,搭建科研合作平台,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努力构建一支专业技术与思想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三)精心谋划,积极打造基层党性教育基地。成立了基层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亲自挂帅,选派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多名骨干共同参与。先后前往多处取经,结合单位特色,建成中心基层党性教育基地,并投入使用。整合廉政教育基地等其他宣传教育阵地,大力开展弘扬廉政文化、红色文化等具有公卫特色的廉政文化。

第二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虽然一年来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部分干部职工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没有跟上要求,仍有行风投诉发生。

二是基层党组织从严治党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是人才干部队伍结构还有待优化。

四是意识形态创新力不强,不善于打破思维,日常工作中习惯于用老思维、老方法解决意识形态中的新问题。

第三部分: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下步打算

下一阶段,中心将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主线,以精神为指引,坚决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围绕在江西视察时提出的“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和“五个推进”的新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夯实党建基础,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引领党员干部职工服务发展全局,推动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下更实功夫从严落实责任,破解难点问题。坚持“紧扣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党建作为领导干部履职的主责;针对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党性教育创新方法不多、行风作风建设、党员发展等难点工作,深研真抓,改革创新,落实推进;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扎实开展“四必谈”;

在意识形态工作上,依托基层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支撑疾控事业发展。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好“奉人民为上、视群众为友、与健康同行”、“三风”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等专题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积极打造中心核心文化,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医改 基层卫生院 零差价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对于基层卫生院来说,重点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实施政府补偿政策以来,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现了药物零差价制度,配合医保和新农保的改革,基本实现了对城乡居民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覆盖,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医疗保健质量。新医院会计制度已实施多年,在新形势下的基层卫生院药品成功财务管理中实施新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药品成本进行科学核算,已经成为基层卫生院药品会计核算的重点工作。

一、新形势下基层医疗卫生院开展药品成本核算的意义和目的

对药品成本进行核算是基层医疗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运用会计手段来实现对药品流通中所发生的各类费用进行归类汇总,并给予核准和控制的过程。基层医疗卫生院通过对药品成本进行核算,可以真实的反映其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以此来促进基层医疗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院的药品核算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新形势下基层卫生院强化药品成本核算的方法

(一)加强对基层卫生院药品预算管理

树立全面预算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医院药品在预算管理,如结合年度药品采购计划,编制药品预算方案,并对年末的各项药品发生额与预算进行比较,从而改进药品的预算管理目标。同时,对预算内容上,要结合医院资金的管理,包括对药品收支预算和参与药品招投标进行管理,还包括对非基本医疗药物采购的会计管理。对涉及到往来账款要进行有效的预算,如对当前药品成本占医院总经营成本的比例,如果比例过大,给医院的资金管理带来隐患,从而影响了医院的各项业务开展。

(二)加强对基层卫生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改革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对于各类经济活动都实现了有效的监督。新形势下,基层卫生院虽然实现了基本医疗药品零差价,仍有必要通过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实现对药品的成本核算。具体来讲,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能够实现对各类药品进行准确的核算,并通过对内部会计人员的监督机制,运用财务管理的方法和程序,从价值上来实现有效的成本效率控制。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着手,一是从责任的落实上,做好财务核算人员的职责分工,并结合定期的成本核算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从汇集的财务信息中选择科学的方法来确保药品成本效率核算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二是从行政监督上来确保药品成本核算制度有效实施,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要从自我评估中来加强对药品成本的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药品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和漏洞,结合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修正和改进。

(三)加强对药品采购流程过程的成本核算控制

从概念上讲,药品的采购成本主要是从药品的采购到入库整个过程中的一切费用,而实施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以来,药品主要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主导下统一指标采购,更是从药品的采购渠道上进行了全面的分类汇总核算,以实现对各类药品的明确分类,并结合其药品价格进行明确,以便于实现对药品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同时,在对于药品销售商的管理中,对于部分集中采购药品而进行的打折等情况,要通过对其进行准确的计算,从财务科目上增加折扣科目,以便于对医院药品采购中发生现金折扣的药品进行单独核算。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药品折扣,作为药品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基层医疗会计人员能够切实将核算工作做到实处。

(四)从药品的存储和领取过程中加强成本核算控制

在药品的存储和领取过程中,由于药品在库房之间的流动,从而产生一定的费用成本,而在药品成本核算工作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并能够从加强对药品库房的对账管理来确保药品成本的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药品在售价上的调整,需要结合药品管理实际进行核算,并且不能违背基本医疗药物的零差价原则,并与药品物价监管部门进行及时的协调,切实从药品的成本核算控制中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审计监督控制

建立会计审计制度,从各基层医疗卫生院的会计工作实际来强化监督,如在实施内部管理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对各项资产物资的管理监督、交接记录的分析,以及相关药品物价执行情况的检查等,以实现对各基层医疗卫生院会计工作的绩效考核,从而提升基层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提升

在做好基层医疗卫生院药品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为此,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上,来不断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通过继续教育,业务技能培训,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纠错和防错能力,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使其既要满足“核算型”的要求,又要适应“科技型”的需要。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院的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以满足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全面提升的综合人才队伍的形成。

三、总结

总之,作为公益性的基层医疗卫生院,必须能够从过去的依靠药品单价来维持生存的工作态度中转变过来,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切实通过制度监督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成本核算机制。同时,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更应该从日常医疗卫生管理服务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药品成本核算方法,执行好基本医疗药物零差价的惠民政策,以最低的花销为社区居民提供最满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成果,借鉴国内外医改先进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突出问题,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强政府主导和投入,鼓励、支持社会资源参与,推动我市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在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原则下,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加大投入,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二、基本目标

(一)改革总目标:到2018年,我市率先在全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近三年工作目标:到2011年,我市初步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框架。全市医药卫生基本制度、基层体系、基础设施、基本服务得到完善、健全、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和初步成效,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实施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1、重点完成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建设任务。2009年,重点完成城市社区卫生规划调整,科学合理布局服务站点。2010年开始,完成自治区、*市政府举办的3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租赁房屋购买,产权归政府所有,或签订长期租赁合同,稳定房屋使用权。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由政府纳入新建小区规划,并以建设成本价购买,房屋产权属政府所有,卫生行政部门具体管理使用。企业转型或社会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的办法予以考核补偿。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的方式,鼓励有条件、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现多元化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

2、全面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2009年,调整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划,立足现有医疗资源,在市辖三区分别设置一至二个功能完善、设施达标、规模适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满足社区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需求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要求。2010年开始,重点争取国家、自治区建设项目完成兴庆区玉皇阁北街、金风区北京中路、西夏区朔方路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通过转型、依托等方式将分布在三区的二级医院资源下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将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作为西夏区社区卫生服务依托的二级医院,将其服务功能下沉面向社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积极支持长庆油田燕鸽湖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兴庆区东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平台,优化区域医疗资源。

3、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基层设施建设任务。2010年开始,以县(市)区为项目建设基本单元,重点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支持,完成两县一市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和全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完成两县一市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体系建设。支持贺兰县推进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成本控制、政府增加投入等方面改革。永宁、灵武也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本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全面完成基层卫生机构基本设备配置任务。2010年开始,用两年时间,按照卫生部基层卫生机构基本设备配置标准,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市本级和县区政府配套,完成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设备采购配置任务。

5、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完成全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实现与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指导及技术服务资源共享,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二)全面加强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1、全面启动城市社区卫生站基本医疗服务包。2009年先行选择市辖三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基本医疗服务包进城市社区”试点工作。2010年起,扩大试点范围,细化试点内容,实现市辖三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全覆盖,年底实现城乡基层卫生服务均等化。两县一市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照推进。

2、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模式。现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与原举办医院剥离。今后新组建的站由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综合医院)派出,由中心(派出医院)对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统一管理。2011年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双向转诊和分工合作机制,实现完善我市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3、探索建立以辖区为单元的医疗服务联合体。从2010年开始,重点调整三区医疗卫生资源,按照资源共享、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对三区现有医疗资源不分隶属关系,以辖区为单元构建医疗服务联合体,每个区确定一家三甲医院作为龙头,辖区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组建医疗服务联合体,实现辖区居民就近获得社区卫生全科服务到二级、三级医院专科服务的一体化就医新流程,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资源的利用率。2010年先行选择一个区进行试点。高度重视中医药(回医药)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医药“三进、三名”工程。

4、扩展完善乡村卫生机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2009年,重点完成五个试点县(市)区实施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项目工作,全面总结试点成果,科学研判试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善试点实施方案。2010年开始,全市六个县(市)区乡村卫生机构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服务新模式,在总结完善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实施的公共卫生服务包和村卫生室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包基础上,探索在乡卫生院实施基本医疗服务包的方式和内容,科学合理扩大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包内容和标准,提高参合农民对乡村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5、科学确定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解决城市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服务和辖区范围内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支持,基本医疗技术限定在二级医院以下基本诊疗技术范围。社区卫生服务站重点解决城市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小病基本诊疗(30至50种常见病,诊疗技术限定在无创技术范围)。县级医院重点解决本地区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服务和提供急危重病人抢救等急救服务,基本医疗技术与二级甲等医院诊疗技术相适应。乡镇卫生院重点提供农民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基本医疗服务,基本诊疗技术限定在浅表有创技术范围之内。村卫生室重点解决本村农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小病基本诊疗(30种最常见小病,诊疗技术限定在无创技术范围)。

6、建立基层卫生服务对口支援协作机制。2009年,重点完成市辖三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与本辖区二、三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任务,全面总结近三年*地区24家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全市27所乡镇卫生院工作,完善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制度和规范。2010年开始,市辖三区范围内各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选择2至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举办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机构以内部支援为主)、1至2所乡卫生院(二级医院不少于1所、三级医院不少于2所)作为对口支援单位全天候实施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援指导,协助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落实对口支援制度,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级、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半年和一年的规定,保证对口支援质量。

(三)全面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2009年,城镇职工参保率达到84%以上,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3%以上。

2、建成城镇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机制。2009年,按照分级管理、分开经办、一卡结算的运行模式,实现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3、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2009年,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50%,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自治区上年社会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政策范围内县、乡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45%以上和5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4、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支持,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实现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探索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等问题。

5、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和付费方式改革机制,合理确定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

(四)全面推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人公开选拔聘任制和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全员聘任制,全面实施岗位工资制和岗位绩效考核办法,拉开分配档次。

2、调整全市乡镇卫生院分配方式。严格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一年一聘工作制度,激活分配机制,拉开分配档次。

3、修订完善全市基层卫生机构及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定以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基本考核评价指标。落实每半年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制度。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对公共卫生项目考核实行费用总额预付制。

4、建立基层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社会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乡镇(街道)人大、人代会和村委会(居委会)及村民(居民)定期评价基层卫生机构、乡医村医、社区医护人员制度,通过群众参与、群众评价,奖优罚劣,优胜劣汰,逐步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卫生服务机构退出机制。

(五)探索建立公立医疗机构经费保障机制和医疗费用支付机制。

1、探索建立政府举办公立医疗机构财政经费支持保障机制。改革财政现有公立医疗机构拨款方式,取消按在编人员拨款模式,探索实施按照项目拨款支持机制。政府财政主要承担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退休人员工资保障、承担处置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费用等五项内容支出。卫生、财政部门负责核定医疗机构年度工作任务,在公立医院推进核定收支、以收抵支、结余上缴、亏损补助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全面实施成本核算,纠正医疗机构收入增长型运行模式,建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型运行机制。

2、探索建立全市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按病种付费及基金总额预付机制。按照统一筹划、探索总结、分步实施的基本思路,2009年,完成贺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新农合付费机制改革试点,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2010年开始,扩大新农合付费机制试点县(市)区范围和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范围,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自负比例,实现参合农民住院费用报销名义补偿比和实际补偿比统一,切实解决参合农民住院大病费用负担过重问题。组织专家测算、制定适合我市城乡居民和各级医疗机构的“疾病分类诊断分组付费模型”,探索建立我市按病种付费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在总结新农合付费机制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市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与付费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3、探索建立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门诊就医支付新模式。2009年,总结完善村卫生室利用新农合基金实施基本医疗服务包的探索经验,选择市辖三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四级包进城市社区”试点。2010年开始,市辖三区扩大试点范围,4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面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包试点工作。2011年,总结试点成果,科学合理调整基本医疗服务包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保险经费支付结构。通过改革看病付费机制,减少医患之间看病现金支付机会,逐步增强基本医疗保险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宏观费用控制能力,建立就医新模式和新秩序。

4、全面实施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对全市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经济业务核心指标控制机制,核定任务和业务收入合理增长比例,限定药品占总收入比例,制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检验结果阳性率控制指标,控制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定期公开公示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科学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六)全面促进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执行落实好自治区2009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完成我市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农村妇女孕前孕早期补服叶酸、农村改水改厕、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五项任务。

2、2009年重点做好、做实HPSP试点项目,推广试点项目成果,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公共卫生一至三级服务包和基本医疗四至五级服务包的服务内容和项目全覆盖,三年内基本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

3、落实国家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自治区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政策。三年内全市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率达90%以上,农民健康档案建立率达60%以上。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公共卫生经费补助,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国家标准。2010年在*电视台、电台开设健康专栏,提升全民健康促进和教育的层次与质量。

(七)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2009年,重点做好药品“三统一”政策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衔接工作,做好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的配送、临床使用、监督管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2、2010年开始,严格执行自治区基本药物制度,全市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并使用基本药物,二、三级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比例严格执行自治区规定标准。

3、2011年,完成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管理信息化全覆盖。

(八)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探索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机制和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服务联合体。2010年开始,调整修编我市区域卫生规划,重点加强城市社区卫生资源、乡村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合理布局和调整三区卫生资源,重点增加金风区卫生资源配置,优化兴庆区、西夏区卫生资源。鼓励支持社会资源进入卫生服务领域,重点进入公立医疗机构占绝对数量和优势的范围,在医疗服务领域形成公立和民营竞争的局面。充分实现各级各类卫生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机制,为全市城乡居民提供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

2、2009年下半年完成市属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0年开始,选择部分市属医疗机构,推行岗位管理,建立以岗聘人、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人事制度,扎实推进全员聘任制。改革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实施公立医院职工工资总额控制,保留档案工资,逐步取消奖金分配制度,探索实施在编职工与合同制职工同岗同工同酬,实行岗位责任、技术含量、风险程度和服务质量等要素为主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以岗定薪、岗移薪变的分配制度,激活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活力,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争取国家、自治区改革试点项目支持,选择一家公立医院启动改革试点。

3、制定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推进高年资医师下基层、下社区进行多点执业,解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短缺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九)全面启动基层卫生人员培养培训选聘计划。

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依托自治区全科医师(护士)培训基地和医科大学成教培训基地,全面启动我市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培养计划。2009年完成首批培训任务,提高社区及乡村卫生人员的执业层次和水平。2010年开始,探索以项目方式公开招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实施项目合同管理体制,解决基层卫生人员能进能出问题,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

(十)完善建立全市医药卫生信息化体系建设。

1、完成全市医药卫生、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救助信息化建设规划,依托信息软件专业公司,开发适应全市医药卫生、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救助信息化建设和居民健康管理软件,在全市范围内分步推进覆盖城乡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工程和市与辖区、市与基层卫生单位互通联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工程。

2、2009年完成上述软件的前期研发和试点工作,并总结经验,2010年在全市医药卫生、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救助和居民健康档案层面全面推开。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调整强化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发改委主任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卫生局局长担任,市发改委、财政局、卫生局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二)强化责任,形成合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要密切配合,大力协作,形成合力,确保此项工作稳步推进。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并负责制定我市与国家、自治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实施方案相衔接的具体操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相应配套实施方案。

市发改委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重点做好全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争取及项目督导督察等工作;制定完善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

市卫生局负责做好医改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政策研究、组织协调等工作,完成全市城市社区卫生发展规划调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进社区、医疗服务按病种付费机制改革等具体工作实施方案。

市财政局落实各项改革配套资金投入、相关资金管理及项目资金审核拨付等工作;制定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重点联系协调自治区财政厅支持我市今明两年实施的重点项目经费。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做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社区基本医疗经费筹资和监管工作,协助卫生局完成基本医疗服务包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职工医保、城居医保)工作;制定完善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

市编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做好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制定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

其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做好配合、协调工作。

建立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合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研究和制定重要方案、措施,对改革进程中各成员单位承担工作任务进行考核评估,形成推进改革的工作合力。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加强对基层卫生院药品预算管理

树立全面预算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医院药品在预算管理,如结合年度药品采购计划,编制药品预算方案,并对年末的各项药品发生额与预算进行比较,从而改进药品的预算管理目标。同时,对预算内容上,要结合医院资金的管理,包括对药品收支预算和参与药品招投标进行管理,还包括对非基本医疗药物采购的会计管理。对涉及到往来账款要进行有效的预算,如对当前药品成本占医院总经营成本的比例,如果比例过大,给医院的资金管理带来隐患,从而影响了医院的各项业务开展。

(二)加强对基层卫生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改革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对于各类经济活动都实现了有效的监督。新形势下,基层卫生院虽然实现了基本医疗药品零差价,仍有必要通过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实现对药品的成本核算。具体来讲,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能够实现对各类药品进行准确的核算,并通过对内部会计人员的监督机制,运用财务管理的方法和程序,从价值上来实现有效的成本效率控制。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着手,一是从责任的落实上,做好财务核算人员的职责分工,并结合定期的成本核算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从汇集的财务信息中选择科学的方法来确保药品成本效率核算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二是从行政监督上来确保药品成本核算制度有效实施,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要从自我评估中来加强对药品成本的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药品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和漏洞,结合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修正和改进。

(三)加强对药品采购流程过程的成本核算控制

从概念上讲,药品的采购成本主要是从药品的采购到入库整个过程中的一切费用,而实施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以来,药品主要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主导下统一指标采购,更是从药品的采购渠道上进行了全面的分类汇总核算,以实现对各类药品的明确分类,并结合其药品价格进行明确,以便于实现对药品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同时,在对于药品销售商的管理中,对于部分集中采购药品而进行的打折等情况,要通过对其进行准确的计算,从财务科目上增加折扣科目,以便于对医院药品采购中发生现金折扣的药品进行单独核算。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药品折扣,作为药品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基层医疗会计人员能够切实将核算工作做到实处。

(四)从药品的存储和领取过程中加强成本核算控制

在药品的存储和领取过程中,由于药品在库房之间的流动,从而产生一定的费用成本,而在药品成本核算工作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并能够从加强对药品库房的对账管理来确保药品成本的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药品在售价上的调整,需要结合药品管理实际进行核算,并且不能违背基本医疗药物的零差价原则,并与药品物价监管部门进行及时的协调,切实从药品的成本核算控制中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审计监督控制

建立会计审计制度,从各基层医疗卫生院的会计工作实际来强化监督,如在实施内部管理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对各项资产物资的管理监督、交接记录的分析,以及相关药品物价执行情况的检查等,以实现对各基层医疗卫生院会计工作的绩效考核,从而提升基层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提升

在做好基层医疗卫生院药品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为此,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上,来不断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通过继续教育,业务技能培训,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纠错和防错能力,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使其既要满足“核算型”的要求,又要适应“科技型”的需要。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院的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以满足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全面提升的综合人才队伍的形成。

二、总结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00%的中医科、100%的中药房建设达到国家、省级标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均能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2、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4、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5、综合(专科)医院100%设置中医科、中药房,75%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6、100%的县(市、区)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不少于10%。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各县(市、区)要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各县(市、区)要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鼓励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各各县(市、区)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设备设施配置、人员配备与培训、中医药服务提供等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列为一级指标,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5%。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要加强县级中医医院龙头建设,重点强化基本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将县中医医院纳入120急救网络。高邮市中医医院争创三级中医医院。

所有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要开展中医药人员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高邮市实施中医类别医师县、乡、村纵向流动机制试点工作。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配齐配强中医药人员。100%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100%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在每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应占一定比例。

要重视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要努力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要认真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职称评定、培训学习、工资待遇等方面制定向基层中医药人员倾斜的激励措施。

(四)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各县(市、区)要在创建成市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要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以及“2013-2014年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允许基层西医人员经过系统培训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要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的监测工作。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创建活动。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全国、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区、区、县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验收。继续推进省、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创建活动。新建一批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实施省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深入开展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和中药房达标建设活动,推进综合性医院中医示范科室的创建活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健全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积极推广中医妇儿适宜技术。市一院建成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各县(市、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建设,大力培养和提高中医药和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加强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对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各县(市、区)要制定并实施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的政策措施。制定并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基层药品连锁企业开办中医坐堂医诊所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要强化中医监督管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各县(市、区)要对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各县(市、区)要严格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采购程序,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推进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

各县(市、区)要全面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活动,组织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不少于10场,直接受益群众不少于1000人次,组织中医药服务“六进”活动各不少于2次,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力争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普及80%以上行政村、85%以上社区和80%以上家庭。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各县(市、区)紧密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节、养生节、膏方节等活动,创作不少于1种面向基层群众的优秀中医药文化作品。

三、组织实施

(一)部署启动(2014年1-3月)

1、制定下发《2014年市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2014年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考核标准》,并予以部署。

2、各县(市、区)相应制定2014年提升工程实施细则,落实具体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并将实施细则报市卫生局中医处。

(二)具体实施(2014年4-9月)

1、各县(市、区)按照《2014年市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和各地制定的实施细则要求,扎实开展提升工程的动员部署,努力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2、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督促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按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提升工程中各项工作任务。

3、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提升工程实施动态监控,随时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好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和目标完成。市卫生局期间将组织抽查。

4、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报送本地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活动和工作进展情况。

(三)评估验收(2014年10月)

各县(市、区)要加强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在2014年10月20日前完成对辖区提升工程的自查,同时将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书面总结、自查评分表等材料于2014年10月30日前报市卫生局中医处,并做好接受市级抽查的准备。

(四)工作总结(2014年11-12月)

市卫生局于2014年11月组织对各县(市、区)提升工程工作进行考评。2014年年底将各地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考评结果予以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提升工程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工作。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负责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业务指导,承担社区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认真实施提升工程,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各有关单位要组建专门领导班子,领导、协调项目推进工作,要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并定期收集、上报实施进展情况。

(二)规范管理,严格考核

市卫生局对各县(市、区)的项目实施情况实行阶段或年终抽查,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县(市、区)要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定期对建设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不按要求实施项目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