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一、分组活动方面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全面参与教学,在课堂中划分小组,共同来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可以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将本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6人,班内设一张评价表,张贴在墙壁上,每周一总结,评出最佳小组,给予表彰奖励,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反思,限期整改。

二、课堂教学方面

完整的一堂课应当包括三个部分——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

1.课前预习

任课老师可以以作业的方式,让学生结合预学案提前预习,自查自纠。此外,根据内容的多少和难易,老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体课预习等方法进行预习的学习。于此同时,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课前周密认真的预习准备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课中探究

在一节课的前10分钟,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之内。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都保持高涨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课后巩固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真实判例或虚拟案例,充当法律职业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法学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相比,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形式多样,包括课堂案例法(包括课堂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评析等方式)、观摩案例法、模拟法庭法等,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教学需求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可操作性较强[2]。为了增强案例教学法在民族院校法学教育中的作用,了解其实施现状及学生对此教学方法的认知,以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法学(藏汉双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有效地在民族院校法学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对象为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法学(藏汉双语)专业2012级学生56名,2013级学生64名,总共120名。

本次调研所采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回收7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调查问卷70份,有效率为100%;数据统计法,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阅读与法学案例教学法相关的专著与论文,对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形成科学的认识,为本文的调研与撰写奠定理论基础;访谈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法学(藏汉双语)专业2012级、2013级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其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及目前该专业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现状。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法学(藏汉双语)专业学生对案例教学法认知情况分析

从总体上看,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法学(藏汉双语)专业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认知程度是比较高的。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70%的人认为是了解案例教学法的,23%的学生认为自己听说过案例教学法,但不是十分了解,只有7%的学生认为不了解案例教学法。为了进一步深化关于被调查者对案例教学法认知情况的了解,笔者调研了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具体方式的了解情况,96%的学生认为包括课堂案例法,86%的学生认为包括观摩案例法,68%的学生认为包括模拟案例法,其中57%的学生认为包括以上三种方式。由此可知: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在教学中是广泛采取了案例教学法的。

(二)课堂案例法实施效果调查分析

从调查数据中分析得知,31%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实施效果非常好,62%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的实施效果比较好,4%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的实施效果一般,3%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的实施效果不好。在认为课堂案例法实施效果非常好和比较好的被调查者中,84%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77%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8%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在认为课堂案例法实施效果一般和不好的被调查者中,有两位认为课堂案例法中所选取的案例没有针对性,所占比例40%,有2位认为实施课堂案例法时讨论不够充分,所占比例40%,有1位认为实施课堂案例法时课堂纪律较混乱,所占比例20%。由此可知:多数学生对课堂案例法是持肯定态度的。少数对课堂案例法持否定态度的学生认为,目前此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组织实施和案例选择。

(三)在实施课堂案例法时学生参与度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58位被调查者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案例教学中,所占比例83%,12位被调查者不会积极参与课堂案例教学,所占比例17%。针对这12位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案例教学的同学,笔者又进一步调查了其没有积极参与的原因,其中7位同学不知如何分析案例,所占比例58%,3位同学害怕自己分析案例时观点错误,受到嘲笑,所占比例25%,2位同学对所讨论的案例不感兴趣,所占比例17%。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同学的参与程度是较高的,但那些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案例教学中的同学也不能忽视。针对没有积极参与的同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案例教学时应多给予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同学应转变对传统法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四)课堂案例法中案例选择情况调查分析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90%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中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是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案例,41%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中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是推进法治进程的经典案例,81%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中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案例,51%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案例法中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是与民族地区相关的案例。为了进一步了解课堂案例法中案例选择情况,笔者对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法学(藏汉双语)专业2012级、2013级2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多数学生认为目前课堂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所学知识结合是较紧密的,但是与学生的生活结合不紧密,尤其是藏区的案例很少有所涉及。由此可知:学生认为课堂案例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是与生活结合紧密、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经典案例,同时应增加发生在藏区的案例。由于法学(藏汉双语)专业的学生都是来自藏区,将来绝大多数学生也会在藏区从事法律工作,因此增加发生在藏区的案例,便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将来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五)观摩案例法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目前,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所采取的观摩案例法包括视频案例教学法和去法院参加旁听两种具体方式,笔者对这两种方式分别进行了调研。100%的被调查者参与过视频案例教学法,但只有18位被调查者到法院旁听过案件审理,所占比例26%。在18位到法院旁听过案件审理的被调查者中,100%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旁听可以亲身感受庭审程序,加深对法律知识的学习,41%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旁听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51%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旁听坚定了自己从事法律工作的决定,没有被调查者认为参加旁听对自己没有帮助。由此可见: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在法学(藏汉双语)教学中视频案例法实施情况较好,但组织学生参加旁听实施情况需要加强。但是笔者在访谈中也发现了目前在组织学生旁听时存在的问题,如:法官讲方言部分学生听不懂;学生事先对案情不了解,不能及时跟上庭审的进程;旁听中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等。

(六)模拟法庭法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50人参加过模拟法庭,占71%的比例,20人没参加过,所占比例29%,其中2012级的35名同学全部参加过模拟法庭,而2013级的35名同学中只有15人参加过模拟法庭。在参加过模拟法庭的50名同学中,认为目前模拟法庭开设效果非常好的有13人,所占比例26%,认为效果比较好的有24人,所占比例48%,认为效果一般的有10人,所占比例为20%,认为效果不好的有3人,所占比例为6%。由此可见:目前,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模拟法庭开设状况良好,同学参与度较高,同时呈现出2012级学生比2013级学生参与程度高的特点,原因在于,该系部在2012级法学(藏汉双语)班中开设了模拟法庭的课程,但在2013级尚未开设,2013级学生目前参与模拟法庭的方式主要有通过法学会及系部举办的模拟法庭竞赛等。同时,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系部模拟法庭实施效果良好,同学认可程度较高。

三、启示

(一)精选案例

选择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在访谈中,接受访谈的同学多数都提到了对案例选择的一些建议。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案例应与教学内容相契合,即具有典型性,以实现使学生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对法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其次,案例应与法治动态紧密结合,即具有新颖性,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了解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3]。再次,案例选择应与藏区司法实践相结合,即具有相关性,这是针对法学(藏汉双语)专业教学提出的特殊要求。

(二)在案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案例教学中有些学生比较活跃,参与度较高,有些同学相对内向,很少主动发言,教师应为每一位同学的参与创造条件,鼓励同学大胆发言,交流观点。在案例教学中,通过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案件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从事法律工作的技巧[4]。

(三)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案例教学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自2008年至今,我们先后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学习与探索过程中,因地制宜,结合本地教情与学情的特点,初步形成了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特别是县城中学,已经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语文高效课堂模式。但是大部分乡下农村中学,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学生基础、教学设备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师在探索与实践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时总是缩手缩脚,瞻前顾后,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简单机械地模仿这种课堂模式,最后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严重下滑!而教学质量的下滑就会招致县教育局的问责。因为虽然县教育局要求全县各级学校都要实行高效课堂,但是却并未降低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没有改变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与办法,仍然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组织实行全县统一考试,以合格率高低为主要依据对全县各级中学进行统一量化评比与考核。试想,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师资,不同的生源,不同的设备,相同的导学案,相同的课堂结构,其结果必然是不同的教学质量,不同的合格率。那些乡下的农村中学为了提高短期教学质量,提高合格率就只能舍弃见效较慢的高效课堂,或者穿着高效课堂的鞋子,继续走传统教学的老路了。因此,我认为如果要在全县范围内实施高效课堂,就首先要彻底改变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与办法。

二、导学案的备写与使用,存在许多的问题与隐患

我们目前实施的高效语文课堂,是基于导学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石,也是这种教学模式除了课本之外主要依据性材料,更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引性材料。因此,导学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与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在导学案的备写与使用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与隐患。

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其一,全县各中学导学案完全相同,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严重制约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其二,导学案备写不够认真细致,部分导学案实用性不强。其三,导学案设置的问题太简或太繁,缺乏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其四,照搬课文或配套练习内容,重复、机械、浪费。

主要隐患有三个方面:一、助长了部分语文教师的懒惰情绪。二、制约了教师的创造性才能。三、由于学生把主要精力都花在完成导学案设置的问题上,而忽视了对课文内容深入地研读与理解。

三、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预习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语文课堂的高效是建立在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的基础之上的。目前,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自小学以来缺乏良好的指导与训练,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与自学习惯。在上每一堂语文课时,学生才阅读文本,熟悉课文内容。如果遇到内容较长的课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师表》等,学生可能要用一课时,甚至更多的的时间去阅读和熟悉课文。再加上如果教师指导不力,学生盲目阅读和自学,这样的课堂要达到高效,谈何容易。

四、课堂结构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急需改进

目前,我们实施的语文高效课堂,主要是学习和模仿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271高效课堂”模式,是昌乐中学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各种高效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的一种较为成熟的高效课堂模式。这种课堂模式分为五个环节,要求每个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教师都要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这种课堂模式既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业务素养,又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与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如果我们一味盲目地照搬或模仿,不但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模式变得机械、单一,而且还会连我们仅有的一点经验都会丧失殆尽。

五、课堂教学的长远目标不够明确,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德育;有效课堂;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1.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加之社会对中职教育的日益关注,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教学是艺术”还是“教学是科学”的讨论逐渐成为中职教育的热门话题。有效教学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活动,达成最佳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教学行为。开展有效教学既是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即课改背景下课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是否就变得卓有成效?开展有效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呼唤,即素质教育口号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学生学业不堪重负,如何改变现状?最后,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期待有效课堂教学,即课程的结构、内容应更多地关注课外、关注社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与生活结合。

2.案例分析

有效课堂教学其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包括课程标准解读、背景分析、资源整合及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这意味着有效课堂教学应着力将课堂丁定向为师生互动的舞台,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和教师展示教育智慧的媒介。以下的案例分析,是针对中职德育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全程形成的具体案例,运用现代教学心理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理论和方法,解读设计的有效性。

案例一 准备策略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从狭义上说,专指上课前,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根据教案为上课进行的有关准备工作。这其中教学设计就属于课前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而合理的教学设计又离不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认真分析学情,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整体教学方案的制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如笔者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一节时,针对中职一年级的授课对象,制定了如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是职业理想的特点和对人生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确定为明确职业理想的特点,职业理想对学生人生发展的作用以及感悟确立职业理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教学方法的安排上则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多种手法。具体流程如下:①课前导入。写出自己的职业理想,交流建立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依据,相互分析各自职业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并有请学生发言,引出课题。②新授。如何理解职业理想。学生发言老师总结职业理想的特点社会性(抢答,例举职业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时代性(分析时代变迁对职业特点的影响)发展性(职业理想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变化)个体差异性(用学生自己的职业理想为例)。③延伸。阅读材料(谚语故事,孔繁森事迹,名人名言)一句话概括职业理想对个人发展的作用。④课堂小结。⑤课后作业。

以上的教学设计满足了教学的合作性的和生成性原则,体现了教学设计目标共同性,实现了通过对话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促成了教学案例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进行了综合思维,学生语言和读写水平得以提高。

案例二 教学实施

如果说教学设计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实施则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教学方法则研究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的问题。在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是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案例教学法作为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以现实问题或特定事件为探索基础,非常适合在中职德育课堂开展。以《职业生涯设计》课程中“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一节为例,笔者教学中安排了主题为“从阿诺德・施瓦辛格的成功看职业生涯设计重要性”为案例教学课。以阿诺德・施瓦辛格这位学生熟悉的明星作为案例的主人公,能减少学生对人物的陌生感。本节课的主要流程如下:多媒体展示了施瓦辛格的人生经历,点燃课堂气氛,拉近案例与学生距离。展示其成长目标脉络:出生贫困,身体羸弱练好身体成为动作明星跻身名人迎娶豪门女获得财团支持竞选州长参选总统。随后,便开始了其逐一实现人生目标的历程,从健美先生起步,随后进入好莱坞成为一线动作影星,迎娶前总统侄女,中年告别影坛,跨入政坛,成为州长。通过这个案例描述,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施瓦辛格的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施瓦辛格的人身经历有何感想?拓展思考:施瓦辛格能否当选美国总统?从案例中获得了启发,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得出职业生涯设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就是案例选择的巧妙性。笔者认为好的案例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熟知,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人或事件。

策略3.教学评价

有效评价是有效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是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的有效佐证。科学的教学评价应该能显示差异,促进平衡,强化导向,使教学效益获得持续提高的动力。中职阶段的德育课程决不能以一张试卷决定课程成绩的优劣,而应该变化为理论考查与行为表现结合起来,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起来, 多角度的评定学生每学期的德育课成绩。将课程成绩拆分成四个模块即: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30%)、行为表现(20%)、课堂提问(20%)。例如在讲授“文明礼仪”一课时,笔者就曾对学生的仪表、仪态、仪容打分。将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融入到课程考核中,确保了课程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3.结语

有效性教学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唯有在教学中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主动服务的意识,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发现和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视教学过程为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学,才能有真正高质量的互动,才配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实例;建筑法规;高效课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在进行建筑施工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威胁。就实际情况来看,这些问题的成因是相关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想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依法办事,从而有效减少建筑施工中的不良问题。由于“建筑法规”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能顺利接受这些知识,想要保证“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就必须引入相关的工程实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使“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目标顺利完成。

一、构建“建筑法规”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就目前来看,“建筑法规”涉及的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这些法规对我国建筑施工中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建筑施工中违法违规行为的认定及处罚标准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是在以往的“建筑法规”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专有名词,这些专有名词缺乏详细解释,且建筑工程中的法律关系也比较复杂,以致学生在学习“建筑法规”时,无法正确辨识各项法律关系,进而影响到“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为保证“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将工程实例引入“建筑法规”课堂教学,是构建“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进步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二、工程实例在“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建筑法规”课堂教学中,普遍都是选择“灌输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创新力,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只能被动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学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大挑战。但是将工程实例引入课堂教学,能够使传统教学模式得到彻底改变,充分发挥工程实例的鲜活性、教育性和典型性等特点,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建筑法规”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结构,全面汲取工程实例中的事故教训,为自身的未来发展积累丰富经验[2]。同时,通过工程实例教学能够解决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单一化教学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进而主动参与到“建筑法规”的学习中,使“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二)有利于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法规知识

由于“建筑法规”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实践性,教师在进行“建筑法规”课堂教学时,需要对课程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使“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在进行“建筑法规”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深入剖析教材内容,深入研究其中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将这些知识与工程实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工程实例进行法理分析,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工程实例中,使抽象知识更加生动化和具体化[3]。教师通过将工程实例引入“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吸取教训、认真改正,并找出更好的处理办法使建筑施工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三)有利于提高和检验教学效果

在进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的时候,整个过程涉及诸多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从事建筑行业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获取职业资格的重要前提。因此,学习“建筑法规”课程是建筑类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许多学生在进行“建筑法规”课堂学习的时候,常常是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才进行学习,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将工程实例引入到“建筑法规”课堂教学中,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学生通过对工程实例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程实例中,有效提高“建筑法规”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同时,教师将工程实例引入“建筑法规”课堂教学,还能够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对课程知识产生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使教师能够更加轻松的检验教学效果。

三、基于工程实例的“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途径

(一)合理选择工程实例

在“建筑法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工程实例,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高,为“建筑法规”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4]。在选择工程实例的时候,教师要严格遵循启发性、代表性、实践性、新颖性和典型性等原则,充分了解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确定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首先,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尽量选择一些短小精湛的工程实例,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工程实例并进行思考。例如,在进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的时候,招投标法中有一段内容是评标委员会的组成,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组成评标委员会的基本要求,整个讲解过程可以选择以下案例:评标委员会都是由工程招标人选择,该组包括了技术专家1人、经济专家1人、招标人代表2人,那么请问这个评标委员会的组成是否符合我国规定?原因是什么?通过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能够得出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不符合规定,评标委员会的成员不能全部由工程招标人选择。通过这种案例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必须使用大量文字对工程案例进行表述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案例提问进行科学分解,以此保证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其次,对于有关考量工作程序的知识点,教师应采用有排序的案例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5]。例如,在“公开招标程序招标”等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以下案例:在当地部门批准某个综合楼工程项目之后,业主采用委托方式选择招标机构进行公开招标。整个工程公开招标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建立招标工作小组、公开招标信息、编制招标文件、确定中标单位、开标和评标、接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组织开展现场踏、审查投标单位的资格等等。将上述招标工作的顺序作为开展招标工作的依据是否适合,请给出反对的理由和正确的顺序。通过这种案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招标工作进行合理排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招标工作的先后顺序。最后,在进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时,存在较多有关时间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存在具体时间的工程案例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6]。例如,在教学递交投保文件的时间规定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案例:在某栋办公楼建设中,招标方于2012年6月7日向甲方、乙方、丙方和丁方等几家承包商发出了投标邀请书,该投标邀请书中说明要在6月13日领取招标文件,按照规定时间提交投标文件。通过这种案例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在判断时间的过程,灵活掌握《招标投标法》中的规定“依法进行招标的项目,在招标文件开始之日起,到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之日,整个过程不能少于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