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教育实习学生自我

学前教育实习学生自我

学前教育实习学生自我

学前教育实习学生自我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教育实习 模式 特点 对策

1 体育教育实习模式的特点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实习模式归纳起来基本包括集中实习、委托实习、定岗实习、分散实习。

1.1 集中实习

这是目前我国体育教育实习运用最多的实习模式之一,是有本校的教师带队与实习学校的教师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实习的形式。优点在于利于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实习活动,教师能及时的发现教育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并能准确的把正确的信息回馈给实习生,实习生能够得到及时的改正。缺点就是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是带对教师和当地学校老师的混合参与指导实习活动,可能会引起人际交往关系的矛盾;另外,由于带队教师的密切监督,很容易使实习生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变弱。

1.2 委托实习

委托实习是把实习生集中起来分队,接收单位全面负责实习生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实习学校只派少数教师进行巡视,处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优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调动学生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能为实习学校节省实习经费,缓解教师数量不够的问题,缺点是如果接受学校对教育实习不重视,对实习生的管理松散,指导教师的能力欠缺,这就会影响实习的效果,使得实习的成为一种形式主义。

1.3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目前教育实习中的一种新的实习形式,就是把实习生派遣到实习单位,完全承担一般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成为接受学校的一份子。此种实习使得教育实习时间拉长,更便于实习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学校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去,更加完善了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但是定岗实习由于受到当地教育资源的限制,一些学校不重视实习生的培养,致使实习生成为一名代课的教师。

1.4 分散实习

分散实习是实习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熟悉的实习地点,比如原来的母校,进行个人独立性的实习,利于按自己的意愿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学,由于这种实习不需要委派带队教师,减少教师的出勤率和管理费用,从而降低了学校的经费负担。缺点是,这种实习形式不派带队教师,使得分散在各地的实习生的监管难以得到综合监督,其次这种实习会由于不同学校对于教育实习评价的标准不同,难以体现实习生总体的实习效果,还会由于监管不利造成实习生实习时间和实习针对性不足。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体育教育实习的四种基本形式已经实行了十多年,各种实习模式针对不同的实习需要,有针对性的满足实习活动的要求,但是每种实习模式又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与当前新形势下的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有所矛盾,因此,分析四种实习模式有利于研究出更适合当代教育实习规律和教学要求的新模式。

2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实习普遍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实习时间为4-6周,总体来说达到了培养教师的教学时间,实习成绩会带入个人档案,直接影响招聘单位的选择重点。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各地区教育资源不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在教育实习的质量上也会有所差别,就目前来说,我们国家的教育实习的实习模式上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主要表现在:

2.1 实习学校的差别影响实习生教学内容的选择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目标选择目前只限于中学,实习生的实习对象只是普通的中学生,受教育实习基地条件的限制,一些相对落后的实习学校在实习硬件设施和实习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教法的运用上明显落后一些相对条件较好的学校,因此设施完善,学校重视实习的实习基地给予实习生更加充足的教学内容实践,条件差的实习学校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对教育实习的不重视造成实习生教学内容选择范围狭窄,不利于培养实习生综合全面的综合素质。

2.2 教育实习模式的“单一化”影响实习生的实习效果

由于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采取固定的实习形式,就是说学生选择了那种实习模式,只能在这个模式下实践教学,这样的实习模式对实习生作为个体来说太过单一,影响实习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2.3 现阶段教育实习模式不能满足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要求

现阶段的教育实习模式使得学生的在4-6周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平均每周只有2-4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这样短暂的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不能真正了解目前教学新形势,很难按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按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去实践,造成实习生与中学实际教学要求脱节。

3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对策

3.1 多方面多渠道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高校和实习学校的双方面合作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丰富实习要求的设施建设,使得实习生在相应的实习模式下能够尽可能多的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对实习模式的影响起基础作用。

3.2 以培养实习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将实习模式下的实习时间进行相应延长,并且相应的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加其他年级的实习和见习机会,以便于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过程中能充分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教学经验,使得教学成果更加有效率。

3.3 积极开拓实习的模式。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仅需要实习生有很强的技术教学能力和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还需要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理念,增强自己的教学教法,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要求,使得实习效果和中学实际教学要求所一致。因此就需要高校再实习模式的拓展下不仅要走进中学,还要联系社会资源、走向社会,丰富实习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3.4 重视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教育实习模式的选择上会有各自的评价标准,一些基础设施落后,对实习重视程度不同的高校和实习学校在评价标准上要求更加规范化和数字化,加强实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奖励制度,使得实习生无论在什么样的实习环境下都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实习生的实习热情和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峰. 对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探邃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01) .

[2] 陈爱霞,刘聪. 体育教师教学实践的新模式探索——大学、 中小学双基地合作的可能性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04) .

[3] 张峰. 对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01) .

[4] 施小菊,梅雪雄,张涵劲.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 研究与实践[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

学前教育实习学生自我范文第2篇

关键词:西部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01-02

体育教育实习是体育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教学技能及训练方法的全面考查和检验,是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锻炼和提高他们从事教育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合格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由学校教育走向社会实践的过程,是培养体育教师和专业体育人才的综合实践环节。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是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要内容,一切工作将紧紧围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促使实习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拓展,同时提高其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培养独立的业务工作能力。本文针对我院体育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教育实习的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我院教育实习工作提出改革措施与建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2005、2006和2007届体育教育专业317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总结经验法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湖北民族学院教育实习组织形式与实习点安排情况现状调查分析。毕业实习主要以集中实习和单独实习两种方式进行。集中实习既以班为单位集中安排;单独实习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实习生自主联系实习地点,对实习工作和生活自我管理。学校不定期检查。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满足大纲的要求,保证实习质量。对于单独实习的学生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习要求,不能放任自流。通过近几年的实习经验的不断总结与探究,我院在教育实习组织形式和教育实习基地建立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体现在坚持集中实习与单独实习相结合,制订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

2.实习带队教师的基本现状。实习带教老师应由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对实习单位教学、生产情况较为熟悉的教师担任。为保证实习指导质量,教学院系应按当次实习生人数比例配备足额带教老师人数。集中实习按照生师比20∶1、单独实习按生师比40∶1的要求选配带教老师,保证向学生提供必需的实习指导与管理。带教老师是实习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行使指导、管理、协调与服务职能。首先要求带教老师处理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搭建起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沟通的桥梁;做好学生组织纪律的管理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习前要深入了解和熟悉实习单位情况,会同实习单位负责分管实习工作领导制订实习计划,协助、督促实习单位落实好实习生的实习和生活安排,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实习工作,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确保各项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

3.实习前组织准备工作现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实习也一样。充分做好实习前的组织准备工作,对教育实习的顺利开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随实习队伍远离学校,到基层中学独立生活、工作,其间必然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以及各种困难等,而学生往往很难做出恰当的应急处理。鉴于这种情况,在实习前,我院实习生在学校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对实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已做了深入分析,提前考虑,采取相应对策,并进行针对性的讲座和实习前见习。准备工作是细致而全面的。我院教育实习的组织准备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实习领导小组的建立;实习点的确立与人员分工;实习前的动员工作和专业辅导工作。

(1)编写教案的能力。编写一个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有力保证。(2)讲解与示范能力。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讲解能力较差。具体表现在部分实习生语言冗长、平淡,专业术语应用不当,教态紧张。不能运用恰当、准确的语言,少数实习生语言表达模糊不清,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实习生应引起重视,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语言要尽量做到精练准确、通俗易懂,抓住动作的要点与关键。(3)组织教学能力。体育课的组织教学能力是各种教学能力的核心,是各种能力用于体育课教学的基础。体育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教学能力,特别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班大人多,组织教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4)运用教材教法能力。教学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或手段。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教材教法的选择与运用非常重要。合理选择与运用教材教法是实习生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5)教育实习成绩考评状况分析。教育实习成绩是衡量实习生实习的标准,也是检验我院教学质量的标准。因为它不仅能使实习生了解自己所掌握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程度,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鞭策实习生不断进取,积极向上;学校也能够从实习成绩的高低中获得实习效果的反馈信息,以利于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各环节的组织教法,以提高今后教学与实习的质量。所以做好教育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工作至关重要。

三、结论与建议

1.教育实习是体育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严格完成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加强教育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2.面向中学体育教育,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实习中信息反馈要特别重视,对教育实习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地研究与解决。

3.加大教育实习的管理力度。院相关领导、教育实习管理部门、带队教师要明确工作职责,重视与加强对实习生的业务指导和教育管理工作;并认真处理好学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及实习学校的关系,保证实习生有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

4.注重学生教学工作能力的培养。学院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学生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以及教学水平与技巧。

5.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实习考评体系与标准,掌握好教育实习成绩的考评尺度。教育实习的考核内容、标准应具客观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6.实习结束后,开实结报告大会。便于所有实习生的互相学结经验。同时为下届实习生的学习借鉴及今后的教育实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7.加强我院教育实习工作的科学研究。要积极开展教育实习工作的科学研究,遵循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习。教育实习研究要明确列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规化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兰润生,兰自力.对体育教育实习工作整体改革措施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8,(2).

[2]全宏.对体育院系毕业生实习方式的探究[J].体育研究,1997,(2).

[3]柳若松.谈毕业实习的组织实施[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2,(6).

[4]张原,李楠.对武汉体育学院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5).

学前教育实习学生自我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幼儿园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是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者,而目前这一专业的教学还没有贯彻和实施新课程理念。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学前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的的外在性’‘教育中学生的被动性’‘教育的重复性和封闭性’以及‘教育中情景体验的虚假性’”等问题,这就必然影响对优秀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更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学前教育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幼师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把他们放到教学活动的主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开发幼师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会学、会实践、会教,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

二、改革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发展

《方案》指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幼儿园教师”。我们必须要理解“德、智、体”等的内在关系,否则在学前教育学的教学中就会出现以知识教学代“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情况,就会把“教育目的的外在性”过分强化,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就会影响到学前教育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影响教学工作体系、学生训练实践体系;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更影响学生工作能力的发展以及职业素养的形成。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学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过去知识本位的教学方式转变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挥潜能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建构学习环境

《方案》指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真实的、开放的情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必须放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建立幼儿园――学院的合作机制,帮助幼师学生获得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环境。按照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训室、实验模拟室以及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舞台,学生在这种开放的生态环境里,模拟幼儿园教学,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中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发展教学能力、养成敬业精神。

四、改革课程内容,生成职业目标

《方案》指出学前专业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生成学习成果,即让他们掌握学科知识,全面完成学习目标,确实感受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产生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但是学前专业各学科课程之间内容复杂、交叉、陈旧。如《幼儿游戏》《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社会化及教育活动设计》与学前教育学重复、交叉,不能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影响学生生成目标的完成。因而,我对高专学前专业学前教育学的体系进行改革,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见下图)

五、创新教学设计,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传统教学设计是围绕人的知识本位设计的,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方案》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创新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时,把教学内容生成学生的具有驱动作用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指导把其与学生学习方式整合起来,系统设计教学活动,来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见下图)

六、创新教学结构,构建学习模式

《方案》指出,学前专业的教学存在着模式陈旧、僵化的倾向,表现出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等弊端,阻碍着学科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科教学改革。本人认为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决定着教学的程序、步骤,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及组合形式。现行学前教育学的学科课程主要包含教育概要、教育实践和评估三部分,对这三部分内容实施既要考虑它的针对性,还要考虑它的长期性,更要考虑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特点,才能实现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既要建构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还要满足不同课程的目标、特点、难度、内容等不同的多种教学结构模式。(见图一)

“多级”理论教学模式针对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基本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经验,难以理解。因此我们按照其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并对学习过程不断地评价,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模块”式实践教学模式(见图二)的目的是培养幼师学生具有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教育教学的技能,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最终使学生生成职业素质。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形成分四步走:第一个环节是“校内实训”,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第二个环节是“教育理论应用于训练”,是专项训练过程,是学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能力同时内化的过程;第三个环节是“教育见习、实习”,是学生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这一活动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与幼师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提升的过程;第四个环节是“学生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整合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学生获得综合能力和素养并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宏宇.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Z].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17.

[2]春霞.面向新世纪的课程理论:美国PatrickSlattery的后现代课程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7(6).

[3]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06-01.

[4]庞维国.现代心理学的自主学习观[J].山东教育科研,2000(7/8).

[5]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作者简介:

张全学,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院级学前教育学精品课负责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团队负责人之一。

学前教育实习学生自我范文第4篇

(一)丹麦社会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设置

丹麦社会教育专业学制是三年半,分为7个学期,共计210学分,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1.教育理论,2.语言、文化与交流,3.个体、学校与社会)、选修课(1.艺术、自然与技术,2.身体、健康与运动,3.表达、音乐与戏剧)、专业领域课(1.社会问题者的相关领域,2.身心残疾者的相关领域,3.幼儿和青少年的相关领域)、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2]。其中,选修课和专业领域课学生可以三选一,至于学生如何选择课程主要是要考虑自己的实践与毕业方向。目前,丹麦社会教育专业中约有50%的学生会选择幼儿和青少年的相关领域与表达、音乐与戏剧课程(丹麦教养员职前教育课程),毕业后从事教养员工作。其中教育实践课程中的教育实习为74学分,占总学分的35.2%;毕业论文为12学分,占总学分的5.7%;课程结构中所有实践类课程共占总学分的40.9%。

(二)丹麦社会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内容

1.教育实习

丹麦教养员职前教育课程中的教育实习是贯穿职前培养全过程的,其中第一学期有3个月的初步实习,第三个学期和第六个学期分别有6个月的深入实习。教育实习通过为作为专业活动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解力与能力提供框架来实现教学目标。教育实习与在学校学习是两个独立但又彼此支持的学习环境,通过两者互动获得的知识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习得。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于参与,对体验的系统习得以及对社会教育工作者、学校与职业之间互动的反思。它为学生的实践练习以及个人对教育职业及其使用群体的观察提供框架。三个教育实习的难度会逐步提高并且逐步涉及教学工作的多种领域,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职业及其活动的整体领悟意识。第一学期的3个月初步实习期主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关系;在第三学期的6个月实习中关注重点扩大到学校的视角;在第六学期的6个月实习中,学生体验社会变化中的教学工作。丹麦社会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第一个实习期的目标旨在使学生在实践基地参与日常教学实践;参与并发展有意义的关系,增强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参与计划、执行与评估等教学过程;从实践中获得体验并反思;伦理性与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实践;展示对建立关系与社会能力等自身先决条件的个人见解。第二个实习期的目标旨在使学生参与并为组织日常教学工作出力;参与创新与变化的过程;计划、执行、记述并评估教学过程;记述并告知教学实践;批判性地对自己的实践及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第三个实习期的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教学实践并为职业的发展与创新出力;集中致力于满足特定幼儿的需求;解释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如何能用于优化一般范围内的教学工作;以科学理论前提条件与方法论技能为基础,通过对实践的参与、分析及反思来产生知识;结合职业情况与发展描述个人的职业认同。

丹麦社会教育专业明确规定了教育实习中要获得的核心知识与能力领域,在三个实习期都适用的是实践基地的教学与社会目的及功能、目标及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文化与社会条件的重要性;实践基地的目标群体与需求、生活质量、发展与学习;伦理观、价值观以及人性观点;以记述与发展教学实践为目的的参与、对体验的系统收集及反思。第一个实习期主要是了解与掌握教育关系,具体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与关系;互动对个体生活质量与发展的重要性,包括个体自身对关系的影响与重要性;关系中的交流、互动与冲突;关系中的权力与伦理。第二个实习期主要是了解学前教育机构,具体包括作为社会机构与公益的教学实践;机构照护、成长与发展;实践基地的组织、文化与管理、内外合作;制度框架中的权力与伦理。第三个实习期主要是了解与掌握教育职业,具体包括职业的工作与任务领域;教学工作与方法;职业理论、核心概念与术语,包括其科学基础与方法;社会现代化过程与职业的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职业意识与认同;教育职业为解决跨行业任务做出的贡献。丹麦社会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是与在校上课、学习与管理有机结合的,3个月的初步实习中有5天要回校辅导,6个月的深入实习中也有10天要回校辅导。平均每天在教育实践基地工作6小时,包括回校辅导的学习日。在每个教育实习前,学校都要为学生参加实习做好准备,包括实习期间的学习方法与目标,要详细描述教育目标。在每个实习前,学生准备一份实习文件袋,文件袋里含有学生对实践基地的具体期望和问题,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的个人想法以及实习与本科学习的关系;文件袋中还有学生为实习做的其他准备,包括学生所做的与实习相关的文献阅读笔记。在实习开始时,学生基于三个职业目标具体阐述实习的教育目标,实习基地必须根据学生实习期的教育目标提供管理。

2.本科论文

丹麦社会教育专业学生在第7学期的最后半段时间进行本科论文写作,本科论文写作为期10个星期,为12学分。本科论文可以由学生个人独立撰写,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每组最多不超过4名学生)。学生选定一个获学校通过的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具体问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撰写时必须要在论文中展现科学理论方法知识,论文必须包含学习与体验或其他形式的实践知识。(三)丹麦社会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价丹麦社会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测试与评估形式是按照丹麦政府文件中的评估规定进行的。整体而言,评估形式必须符合教学目标并且必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接触过的形式。而且,评估形式必须确保是对受试者的个人评估,评估是个人化的,因此必须由个人通过。三个教育实习对学生的评价最晚应在实习期进行三分之二时段的时候进行,在实训基地由实习机构的导师与学生和学校导师举行会谈之后做出,学校导师有最终决定权,评价成绩为通过或未通过。本科毕业论文采取外部测试,外部测试中的外部考官由教育部委派,论文最后以个人的口头考试结束,对学生按7分制进行评估。

二、丹麦社会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对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启示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丹麦教育经验表明,幼儿园教师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质量,而完善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是影响学前教育师资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高度重视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却表现出与理论教学关系不明确、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广泛借鉴国内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优势,积极改革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调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时间安排

丹麦社会教育专业在第一、三、六学期共安排三次教育实习,总计15个月;毕业论文在第七学期,共计10周。而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模块中,基本上是:安排军训(2周)、教育见习(2周)、教育实习(8周)、毕业论文(8-10周),教育实践课程学分为20学分,按总学分180学分计算,教育实践只占11.1%。与丹麦教育实践占总学分40.9%相比,相差极大。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院校培养高素质师资人才的必由之路,是教师职业养成的关键环节[3]。而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多安排在第七学期或者第八学期。这种滞后的教育实习时间安排,既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获得感悟和进行实践的教学反思。因此,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院校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合理安排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还要把教育实习与在校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规定教育实习过程中回校辅导的具体时间,以使学生通过教育实践与在校学习的互动来增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习得,增强学校与职业之间的互动反思。

(二)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学习内容

丹麦社会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学习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实习都详细规定了实习中要获得的核心知识与能力领域。而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见习仅仅是观摩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实习也仅仅是从事一些基本的保育与教育工作。过于单一的教育见习与实习内容削弱了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因此,要想使准幼儿教师具有突出的实践能力,灵活地把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与保教实践有机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就要明确规定学生在教育见习与实习中必须获得的教育实践核心知识与能力领域,在已有规定的见习与实习内容基础上,增加教育实践的文化与社会条件的重要性;实践基地的目标群体与需求、生活质量、发展与学习;伦理观、价值观以及人性观点;职业理论中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园的组织管理制度;社会现代化过程与职业的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职业为解决跨行业任务做出的贡献等内容。

(三)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教学模式

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对幼儿施以积极影响、引导幼儿发展的基础。丹麦社会教育专业的三个教育实习有着各不相同的职业目标,三阶段的教育目标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通过循序渐进的体验式教育实习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而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课程,虽然也有明确的教育见习与实习任务,但是任务往往缺乏层次性与全面性,实现任务的最佳方法也不够科学。因此,我们要借鉴丹麦社会教育实践课程中三个层次的职业目标,运用“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完成相关理论教学后,学习者在相关实验室、实训基地、实习单位等实践场所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作为体验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实践活动的认知、情意方面的总结与归纳,注重学习者对自身所从事活动的反思、回味、深化等内省过程的教学,注重学习者今后职业生涯的心理和人格的完善[4]。这样,学生才能够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主体作用

丹麦社会教育专业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每个教育实践前,都由学生提出对实践基地的具体期望和问题,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的个人想法以及实习与本科学习的关系,实习基地要根据学生的目标提供管理。而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见习与实习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所在院校统一提出实习要求,学生只是被动执行,而且每个实习基地也并不一定会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指导工作。因此,我们要借鉴丹麦的做法,在教育见习与实习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制定教育见习与实习规划,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并不断进行反思。同时高校也要与政府教育部门沟通,强化教育基地对学生教育实践指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供根据学生和学校实践工作目标的管理,提前完成对学生实习评价工作,留出学生反思提高的时间,促进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评价方式

学前教育实习学生自我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验教育;体验学习;学习;知识

生活中我们常看见辛苦的父母们追赶着孩子一勺一勺地把饭菜塞进他们的嘴里,这种状况也正如高校教师们含辛茹苦地把理论知识不停地“塞”进学生们的脑海里。传统的教育就如东西的堆放,教师是堆放者,学生则是收纳者。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对这种被动的接受大量抽象知识,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产生反感,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把原因归咎为是学生们的素质逐渐变差,而是应该去反思:我们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近年来,国外高校都纷纷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体验教育”融入传统的教学中,这种主张在主动学习中“自我产出”知识的教育模式在国外高校得到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高校也应该将“体验教育”的精髓结合我国高校教育的实情作为对传统教育的有效补充和调整,从而有效地转变上述所描述的知识的堆放和收纳的师生关系。

一、“体验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体验教育”来自于“体验学习”,是指将“体验学习”这种学习知识的方式和过程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教育方式。体验学习的思想最初来自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经验学习”。认为要获得真知,学习者必须借助真实的实践活动,这就是他所提倡的“做中学”理论。杜威主张将各种经验融入传统的教育形态中,并提出一套系统的经验学习方法,奠定了体验学习的里程碑。随之,勒温、皮亚杰等人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将体验学习的内涵进行了深化。1984年完整地提出体验学习理论的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他从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多学科对体验学习做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体验学习是由具体体验、反思内省、归纳及应用并再回到体验所组成的“体验学习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同时库伯还天才地发现和论证了体验学习的四种基本方式,即辐合式、发散式、同化式和顺应式的学习方式。并提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体验学习在库伯完整的体验学习理论指导下,现代许多体验学习的拥护者纷纷探索体验学习的意义以及在学校中的应用。体验教育目前被美国许多大中小学推广和应用,尤其在一些学校成立了体验学习中心。总体而言,体验教育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1.强调学习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不断适应社会的全方位的综合学习。库伯认为,学习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中,还会发生在所有的人类环境中,从学校到工厂,从研究实验室到管理会议室,也存在于私人关系和某个杂货店的过道中。学习是一个适应社会的过程,教育并不是只培养学生们的智商,还应该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情商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2.给学生创造真实的体验环境,让学生用身心去感受知识。构建主义理论是体验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也就是体验学习要求给学习者提供生动、丰富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自我重新构建,而不是来自于外部的传输。

3.组织学生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以前的经验和认识。注重学习者的反思环节是体验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大特征。学习者不仅要在情境中去感受学习,还应在学习中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反思对学习进行感悟,不断地更正以前的经验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概念化,用于以后的体验之中。当然,这种反思不是个人的独立思考,体验学习强调的是在群体交流中反思,通过群体交流,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4.尊重学习者类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情境相统一。体验教育认为,人是具有个体差异的,不同的个体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库伯把人的学习方式归纳为四种类型,即辐合式、发散式、同化式和顺应式。不同的学习方式适合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只有当学习方式和学习情境完全匹配时,学习就能产生最佳效果。体验学习强调教师应尊重不同学生者类型,发展学生学习方式中的弱势,激励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来发展学习能力。

二、“体验教育”下我国高校、教师、学生角色的重新构建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专业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往往忽视了学生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在高校所主导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很多教师感到困惑,无法理解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书本知识学生都不愿去记忆。而对于学生而言,曾经对大学的梦想渐渐在枯燥的书本中渐渐退去,同时对即将踏入的社会产生了不安和畏惧。不知道自己是否被社会接受,也不能确定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被社会所认可。“体验教育”理论无疑赋予了高校教育具有创见性的教育思路。这些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将学习任务置于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或问题中,倡导以问题为核心进行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支持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反思的学习环境等;这些主张有效的改善了目前高校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体验教育作为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和批判,需要高校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思路,尤其是对高校、教师以及学生角色的重新构建,从而满足体验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一)高校角色的重新构建——体验环境的构建者

库伯认为,从体验学习理论角度看,教育机构就是社会知识的博物馆,而这所博物馆管理责任的核心就是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好的自我发展并获得社会知识。尤其对于高校而言,学生马上面临跨入竞争的社会,因此高校教育不仅承担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任务,更多的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填补学校和社会的差异。在体检教育的整体打造中,仅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制定出整体的体验方案并积极构建科学的体验环境。这种体验环境包括安排服务体验、户外训练、国际交流、学生实习、企业观摩、校园活动等体验项目以及组织教师培训、开设体验课程等等。高校应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为教师和学生多创造体验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二)教师角色的重新构建——体验教育的指导者

体验学习的倡导者认为,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是确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有效的学习技巧。因此,在体验教育下教师的角色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技巧的指导者。尤其对于高校教育,在校大学生已经开始了专业化领域研究,很多教师认为这些专业知识的掌握决定将来学生们所从事的职业方向。其实教育工作者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其情感或兴趣的制约。抽象的理论和喋喋不休的传授,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对专业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更加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学习兴趣是包括理论学习在内的广泛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对生活、社会、朋友之间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尝试创造,在创造中产生兴趣。体验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重新构建:

1.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情感需求。生物学博士詹姆士Zull说:人的情感与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因素是密不可分的。的确,人的情感决定我们是否要学习以及要学什么。消极的情感比如恐惧和焦虑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只有积极的情感和产生了兴趣才会吸引学生去努力学习。教师应该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了解学生,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引导学生构建积极乐观的情感世界。

2.为学生创造一个交流的环境和空间。学习就像呼吸,它不仅需要吸收经验,还需要表达出所学习到的内容。体验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在体验中反思,而反思的表达途径就是语言交流或者书写交流。然而传统的教育课程主要重视对信息的接受和记忆,而却有很少的机会让学生去表达或者在环境中检验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多安排学生进行学习体验的交流和反思,尤其注重创建团队或小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充分的表达自己也同时从其他同学的表达中获得灵感和新的感悟。

3.尊重学生和学生的经验。学生在老师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对问题理解的方法。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当前知识前已产生了各不相同的经验,此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们的理解差异,鼓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要以死板的标准来判定对错。

4.提高学生“自我指导”的学习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从老师那里得到传授。在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里,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它包含在所有生命的阶段,从童年到成年,中年和老年。高校教育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恰恰是职业学习的起点。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比简单的传授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更为有效。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指引人的角色,告诉学生应该去探索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体验,比如告诉学生一个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查找资料、实地考察等)去探索这个概念的真实面貌等等。

(三)学生角色的重新构建——学习的主动构建者

体验教育主张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储存者,倡导学生主动地去体验知识,认识事物并获得感悟,并将感悟进行归纳和概括,并将其运用到另一个环境和体验中。体验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是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匹配。学生在学校环境的构建和教师的指导下,改变以前应试教育下被动学习的思维模式,开阔思路,积极主动地养成从社会中学习,生活中学习,同学中学习的思维习惯。大量查阅学习资料、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体验学习情境设计和任务安排,在学习中反思,并能主动去探寻知识的原貌,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创造。

三、结语

当然,在目前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完全废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体验教育模式是不具有现实意义的,我国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汲取体验教育理念的精髓,将其有效地融入到传统的教学中,充分弥补传统教育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不断地将体验教育模式进行完善和改进,使之当代教育不可缺少的发展源泉和推动力。

参 考 文 献

[1]Norma Hedin.Experiential learning:theory and challenges[J].Chris

-tian Education Journal.2010:7(1):107~118

[2]Kim Hawtrey.Us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techniques[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7:38(2):14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