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近十年 美国 幼儿园课程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近十年来美国幼儿园课程方法改革的内容

1.1 重视幼儿的主动学习

美国历来都重视幼儿的学,从杜威开始就强调以儿童自身为中心,重视幼儿自身的学习力量。美国联邦政府于2000颁布了《“开端计划”儿童发展结果框架》,①对学习方式领域提出了“要发展主动性和好奇心”的要求,具体包括:选择参加越来越多样的任务和活动;更能独立选择活动;完成任务和活动时更加灵活,更有想象力和目的性;更加渴望学习以及讨论多种话题、主意和观点等。2005年《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指出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以儿童发展为中心,②2009年第三版“发展适宜性实践”中强调了儿童的学习具有主动性,他们应被鼓励去计划和开展自己的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遵从成人的指令。

在“开端计划”的指引下各州纷纷建立了体现注重儿童主动学习的原则的早期儿童学习标准。如:2002年伊利诺伊州颁发了学前儿童早期学习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儿童通过主动探索环境来学习,以促进儿童最大限度地进行学习。

1.2 重视环境的教育功能

生理成熟是儿童学习发展的先天条件,而决定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是儿童和环境的相互交往过程。③美国幼儿教育协会认为一个高质量的早期幼儿教育机构应能为促进儿童身体、情感、社会以及认知发展提供一个安全、充满关怀的环境。④2005年全儿教育协会制定的《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指标》和2009年第三版发展适宜性实践立场的文件中,都反复强调要努力创造一个关怀儿童成长的环境。⑤

1.3 重视游戏的功能

游戏在美国被认为是儿童社会性认知情绪发展的工具,是与人交往、进行社会交际的方式。⑥2002年布什总统颁布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学前教育更多地关注到了孩子的阅读和计算,但这些认知活动大多是通过游戏方式来进行的。⑦全教协会在阐述“发展适宜性”时指出:幼儿发起的、教师支持的游戏是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儿童的游戏和自我选择的活动在许多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经验。

1.4 重视与家庭的合作

为了给家长提供积极参与子女教育的策略,全国家长教师协会于2000年出版了《建立成功的伙伴关系:家长和家庭参与子女教育指南》,于21世纪初出台了《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国家标准》,后者与前者相比,将关注焦点从学校应该做什么转变为家长、学校与社区能共同做什么,并且日益重视了家庭的多样性。⑧

为了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2006年美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制定了《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分为儿童、教师、合作伙伴、领导与管理四大块,其中2级指标中有8项指标均是涉及家园合作共育的,如在“家庭”标准:了解和理解家庭、与家庭分享信息、促使家庭成为儿童的鼓励者,3级指标中有65项涉及家园合作指标,如家庭可以在任何时候参观访问学前教育机构的任何地方。”⑨⑩此外,第三版发展适宜性实践文件、2000年《早期学习机会法》、2001年《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和2003年《入学准备法》等,也特别对家长参与学前教育做出了明确规定,并提出了资金保障和社会保障。

除了在国家层面制定家庭参与的国家标准外,各个州的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也遵循了家长参与的原则,2002年伊利诺伊州颁发了学前儿童早期学习标准,标准的指导原则提出家庭是儿童的主要教育者,教师应与家长合作。教师应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目标、对儿童的学前期望以及给儿童提供的经验;教师应与家长合作,为儿童提供最佳的学习经验。豘

2 成效与不足

美国近十年来美国在幼儿园课程方法改革上呈现了突出的特点,国家、政府、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且对于幼儿园的指导也越来越深入。在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1 成效:适应了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的变革,有助于实现儿童发展的目标

近十年来美国幼儿园课程十分重视儿童的阅读和科学、数学领域,在课程标准上也对其发展目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一味的追求实现学习目标,不仅会造成儿童的厌学也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效率,而注重游戏的学习方式和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不仅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儿童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同时也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了儿童的阅读、写作和数学技能的发展,适应了美国幼儿园课程的目标的改革。同时重视良好环境的创设和家庭的参与,为保障儿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实现儿童学习目标提供一个适宜的条件。

2.2 不足:教师教学难度加大

加强游戏的学习方式、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与家庭建立互惠合作的关系等,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学习过程来说,无疑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但对与教师来说,却为教师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美国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更多的将注意力关注到了幼儿的阅读和计算等认知方面,幼儿园中许多活动是让幼儿认知字母,认读和书写。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能够实现教学目的的课程体系,所以教师需要具备专家式的知识和能力,而许多教师自身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他们就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并实施。

总的来说,近十年来美国幼儿园课程方法的改革,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推动了美国高质量的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加速了美国幼儿园教育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同时也为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注释

① 陈时见,何茜.幼儿园课程的国际比较[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② 霍力岩.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第三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4.

③④⑤Gestwicki.C.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Curriculum and Development in Early Education[M].Cengage Learning,2009.

⑥ Bredekamp.S&Copple,C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1997.

⑦ 王春英.亲历美国教育[M].济南:明天出版社,2010.

⑧ 秦元东.美国《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国家标准》及其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11).

⑨ [美]林秀锦.美国早期保育与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29-230.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脑瘫;在家教育;个案研究

一、个案简介

案主:张×,男,出生于2008年2月,母亲在怀孕期严重缺氧,剖腹产。产后患先天性喉喘病和吸入性肺炎住院40多天,医生曾下病危通知书。3个月家长即怀疑孩子有问题,并到某市级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检查,诊断为脑瘫。7个月之前,平均每个月都感冒,因肺炎住院。1岁零1个月开始动作训练,兼高压氧、电磁波治疗,并在另一私人诊所做针灸治疗。3岁之后检查出有癫痫,感冒时容易发作,一般小发作,频率小,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控制良好。

二、个案家庭简介

张×现阶段和父母、婆婆、伯伯生活在一起。居住地位于主城区,因小区地处核心商圈,人流量大,环境嘈杂吵闹,但交通方便。父亲大专文化,在某文教单位工作;妈妈初中文化,目前辞职在家专门照顾孩子,负责孩子的教育训练。父亲工作之余也会对孩子进行训练。父母均重视孩子的教育训练,妈妈积极性高,为孩子良好的发展会主动寻求资源,购买玩具、书籍等。

三、以家庭为本位的评量

家庭本位评量旨在了解张×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从儿童和家庭两方面进行,由为张×及其家庭组建的跨专业团队成员共同参与,评量内容如下:评量分为儿童和家庭两部分,主要包括课程评量、家庭生态评量、儿童发展评量、儿童气质评量、家长特质评量、家庭需求访谈、家庭兴趣调查、家庭环境评量等,儿童部分评量主要使用Portage早期教育指导手册、0~4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动作评估表、儿童气质量表、环境分析表等评量工具。

四、评量结果研判分析

(1)案主:听力正常,高度远视、眼睑下垂;脑瘫,3岁之后检查出伴有癫痫,开始服药,目前控制良好,遵医嘱、随访。视力问题影响视觉学习通道,脑瘫影响认知、动作语言、生活自理等各方面的发展。

(2)发育情况: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全量表分108,发育商为21.6。大运动得分26,能扶物站,可独立站片刻,牵手可行走;精细动作得分17,会操作喜欢的玩具,会撕纸,能拇食指操作;适应能力得分16,会注意喜欢的玩具,寻找声源;语言得分23,能模仿发声,称呼家人,高兴时可一次说3~5个字的话;社交行为得分26,发声音表示需要,开始有是非观念。

(3)所需相关服务:医疗部分,眼科解决视力和眼睑下垂问题;神经内科控制孩子癫痫发作情况。需要到某机构接受动作发展评估和动作训练方法指导,参加某早期干预机构组织的定期团体活动和不定期的家长联谊活动或亲子讲座。未来安置视张×的能力水平考虑到融合幼儿园或特殊教育训练机构。

(4)家庭需求方面:主要照顾者为母亲,性格外向,善于沟通,能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资源,愿意吸纳好的教育训练方法和康复技术。家庭气氛和睦,邻里关系良好。邻居见面会主动打招呼和表示友善,社区残联、居委会时常关心慰问这个特殊的家庭,但在专业支持方面较为缺乏。目前,张×的需求是该家庭的重点,家长希望学习一些教育技巧和训练方法,能适当管理孩子的行为,发展孩子的能力;希望能与专业人士交流,讨论孩子的情况,最大限度发展孩子的能力。

五、拟订并实施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FSP)

透过评量了解张×及其家庭特点和需求之后,由在家教育服务老师综合神经心理科医生、动作训练老师、家庭成员及相关评量人员的意见,拟订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再征求家长意见,作适当修改或补充,最终形成张×及其家庭的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该计划包括儿童和家庭两个部分三个月的短期目标。实施中,家庭活动设计模式以目标导向为主,即每次在家教育服务老师与家长一起从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中挑选一些目标,再设计这些目标适合用什么家庭活动来达成。因为张×的障碍程度较重、反应度差,在家教育服务老师建议张×妈妈对一个目标进行工作分析,把一个学习目标分成很多个小目标、小步骤,进行小步子地教学指导。在三个月之后实施再评量,通过Portage早期教育手册检核表了解张×的能力发展状况,同时通过对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的评估,了解IFSP的执行情况。

六、实施在家教育服务的效果

经过Portage早期教育课程评量、家长访谈及在家教育服务老师和家庭成员的观察来了解张×的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1)各方面的评估结果呈现张×在家教育服务前后的进步,改变状况无论专业相关服务人员、到宅服务老师及家长的观察结论都较为一致。

(2)改变较大的是日常生活常规和学习常规,生活学习习惯已初步建立。

(3)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FSP)的目标达成率分别为18/25,13/19(分母为目标总数,分子为完全通过及需要家长协助下通过的目标数)。

(4)家长部分,掌握了多种教学方式,并尽可能地利用到家庭资源。

(5)家庭部分,家长可在指导下进行空间规划,合理安排适宜张×生活、学习的家庭环境;增加了与其他相同经历家庭的互动机会,参与家长培训活动与联谊会等,交流教养经验和资源共享。

(6)经2期在家教育服务后,张×原本完全在家由家人专门照顾,现被成功转介到特殊教育机构就读,在家教育服务老师定期随访张×学习、生活情况。

七、结案并随访

经过2期在家教育服务,个案张×被转介到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训练,相关服务如医疗、动作训练等继续进行,在家教育服务则结案。经随访,张×在特殊教育学校适应良好。

参考文献:

[1]余强,美国残疾婴儿和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2,50-52

[2]林云强.张福娟,美国波特奇方法在智障儿童家庭教育中的运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0,34-36

[3]郭逸玲.卓妙如,发展迟缓儿童早期疗育之概念与模式[J],身心障碍研究,2004.2,68-7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师;家长;互动;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7-0015-03

大量研究表明,在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应对中,教师和家长高质量的合作和团队式应对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早在1951年,Milner就在《Child Development》上发表了家长态度影响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报告。1971年,Peck在《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上也发表了父母对学校态度影响儿童阅读困难的研究报告。此后,Lightfoot、Bronfenbrenner分别在1978年和1979年出版了《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与《人类发展生态学》,指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由若干个嵌套在一起的系统构成,家庭和学校是与儿童关系最密切的微系统,确立了只有超越家庭和学校的藩篱才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观点,这极大地促进了家长和教师的合作与互动的研究。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如何整合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命题和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本文旨在梳理国外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家长互动的研究,希望能对相关研究的开展和深化有点滴启发。

一、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关系

从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要真正了解儿童,就必须了解儿童与周围各个相关要素的关系。如果只是孤立地研究儿童个人,所涉及到的只是个体的本质;如果儿童的问题涉及到了各种要素的互动,研究的焦点就应该从儿童自身转向儿童的关系。家庭和学校是儿童最直接的关系系统,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解决必须纳入家庭和学校的互动中,可以在不改变家庭和学校互动结构的基础上解决,也可不局限于儿童问题或症状的消失,而是改变家庭和学校的整体互动模式及系统规则。因此,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解决除了关注个体的内在动力之外,还必须分析儿童、家长和教师之间不良的互动是如何形成的。

Epstein和Sheldon根据系统论的思想构建了家庭和学校互动关系模型:F代表family、S代表school、T代表teacher、C代表child;①代表家庭系统和儿童的关系;②代表家长个人和儿童的关系;③代表学校系统和儿童的关系;④代表教师个人和儿童的关系;⑤代表家庭系统和家长个人的关系;⑥代表教师个体和家长的关系;⑦代表学校系统和教师个人的关系;⑧代表学校系统和家庭系统的关系。Epstein和Sheldon认为:在家庭和学校的互动系统中,儿童、家长和教师都承载着多元的角色,在各要素的互动中冲突在所难免;儿童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处于家校互动中的一个要素,儿童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他们与其中某一个因素简单的相互作用,而是取决于整个系统的优化和各个要素的密切合作;加强家庭和学校的互动研究不仅是解决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关键,其中也蕴含着教师成长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

家庭和学校互动关系模型

二、教师和家长的互动特征

在互动研究领域,医生和患者、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互动最为典型。Street研究发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包括提供信息、询问指导、关系建构、情绪劝导、礼貌语言、放松幽默、身体检查等10个要素。Harada的研究则表明,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互动包括提供信息、换位思考、判断交流、劝说和反驳、促进理解、总结概括6个要素。Kamimura等的研究发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家长的互动是围绕“儿童援助的具体化”和“建构和家长的关系”两条主线展开的,具体包括8个领域:①教师陈述儿童现状,包括与儿童相关、环境相关和学校相关的信息。②儿童问题的分析,指分别从教师、家长和儿童的立场出发分析问题。③以往措施的反思,包括对教师和家长应对措施的反思。④商讨解决对策,包括介绍教师的措施;给家长的建议;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方向和对家长的要求。⑤向家长收集信息,包括家庭中儿童的表现和家长对儿童问题的想法。⑥反馈性语言,是对家长态度的同意、支持和确认;⑦自我表露性信息,包括向家长表达与儿童无关的私人感受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学经验。⑧礼貌性语言,在“儿童援助的具体化”维度上,主要是教师先陈述儿童问题的现状并收集相关家庭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的成因,回顾和反思以往的教育对策并介绍以后的教育措施;在“建构和家长的关系”维度上,包括对家长意见的反馈、教师私人感受的表露和礼貌性寒暄。

相对于医生和患者及律师和当事人的互动,教师和家长的互动特征包括:①家长只是儿童的人,不是直接的问题解决对象,教师和家长都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审视儿童问题,因此他们在互动中的反思性环节更为突出;②医生和患者、律师和当事人之间是相对平等的互动关系,而在教师和家长的互动中,教师往往居于主导地位,这有可能降低家长的参与热情,不利于教师和家长合作关系的构建;③医生和患者、律师和当事人的互动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比较明确的,而教师和家长围绕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所制定的解决方案往往不够具体;④对医生和患者及律师和当事人而言,问题解决是明确的角色内行为;而对教师和家长而言,儿童问题的解决有可能同时成为他们的角色外行为。

三、教师和家长的互动类型

Tamura等通过对15个典型案例的追踪研究发现,儿童所处微观系统要素的合作类型和互动水平对干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家长对互动的态度可把家长与教师的互动分为以下4类。

1.主动型。这个类型的家长会主动找到学校要求解决孩子的问题,其参与热情高,能够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对于主动型家长,教师很容易和他们构建工作团队,而且,在家长掌握干预要点后还可以独立进行干预。在这种互动模式中,教师应该注意降低家长的焦虑,保护他们参与的热情,干预策略要适合儿童的家庭状况,提高干预方案的可接受性。

2.平淡型。平淡型家长对孩子的问题参与热情一般,教师是干预的主导者。在这种类型中,教师要求家长多次来学校商谈相对比较困难,如果强制他们经常来学校,可能会使家长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只能在必要时邀请家长来学校协商。这种互动模式的重点是要尽量理解家长,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制定的干预方案要切实、有效,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以便获得家长最大限度的支持。

3.逃避型。逃避型家长对孩子的问题漠不关心,甚至虐待孩子。他们往往对学校、教师和干预有很强的抵触情绪,逃避相应的职责,这使家庭和学校的互动非常困难,也会使孩子的问题陷入恶性循环。对于这种家庭背景的儿童,教师必须充当主导者,要尽量通过别的途径收集儿童的信息,同时,应该积极寻求儿童其他家人的支持。

4.混乱型。混乱型家长曾经有很高的热情,也曾多次向专业机构或学校求助过,但由于屡次遭受挫折,已经被孩子的问题弄得焦头烂额,认为解决孩子的问题已经没有希望,自己也因此痛苦不堪。对于这种类型的家长,教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注意降低他们的焦虑,帮助他们逐步恢复自信,在解决孩子的问题之前,教师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四、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压力

Tomaru等研究表明,教师的互动压力包括儿童指导上的困惑、家长不理解、儿童相关信息不全面、同事不支持4个要素。教师的应对方式包括逃避儿童问题、情绪自我调节、认知改变、解决儿童问题。缓解教师互动压力的因素包括同事的支持、教师的自信心、管理者的支持、教师的责任感和乐观的态度。Tomaru等另有研究表明,在应对儿童心理问题时教师的互动压力来源包括他人的批评、自信心不足和儿童不配合。Seto等研究发现,教师的问题判断能力、角色定位、专业技能、团队协调和沟通能力显著影响教师个人和家长的互动水平;学校的协商沟通机制、引导宣传机制、信息收集机制和团队式应对机制显著影响学校和家庭的整体互动水平。

Tomaru等对心理和行为问题儿童母亲日记的内容分析发现,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包括4个阶段、10个内容领域:①孤立无助期,包括对孩子不适应的担心、应对中的孤立无援、专业人士的不理解、其他人的非难、挫折徒劳感5个领域;②动摇探索期,包括对孩子自信的动摇和向教师求助并建立信赖关系两个领域;③合作和问题的初步解决,包括和教师信赖关系的深化、干预策略初见成效两个领域;④未来的展望,指母亲对儿童和自身前景的展望这个领域。从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历程来看,阶段①是教师和家长间的隔阂期;阶段②是互动关系建构和调整期;阶段③是问题解决期;阶段④是家长对互动的认同期。

五、教师和家长互动的优化

1.整合教师资源。Iechika等研究了教师团队式应对的作用。团队应对有4个活动单元:①负责领导汇报并分析儿童动态;②教师报告儿童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疑难;③由管理部门提供案例的背景信息、带班教师提供学生的班级表现和家长信息、其他教师提供干预经验,在此基础上系统评估案例;④制定具体援助方案,协调各要素在干预中的角色和职责。对参与团队工作3年以上教师的研究结果表明:①绝大多教师没有感觉到负担加重,也没抵触情绪;②促进了教师对家长、儿童问题的关注,改善了同儿童的交流模式;③为教师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促进了教学反思;④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提升,畏难情绪和焦虑减少,自信和成就感提升;⑤教师的总体感受:专业技能获得了提升,工作更安心,开阔了视野,促进了同事间交流和同事关系的改善。

2.专家指导。专家指导是应用最广泛的互动优化方式,Larney研究表明,专家指导遵循三种基本模式:精神健康模式,旨在疏导和缓解教师的互动压力,帮助教师解决具体疑难;生态行为模式,旨在发现和调整儿童与周围环境的不良互动关系,预防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组织优化模式,旨在发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层面的问题。Fujisaki等的研究认为,专家指导可分为问题解决型、研讨提高型和系统改善型。每种类型都包括案例报告、案例交流和现场示范三个基本部分,专家指导的关键是专家和教师必须是平等互惠的交流关系,而非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3.关注家长需求。Epstein等的研究表明,家长对儿童和学校的关注主要涉及儿童的安全和健康、儿童的发展成果、学校和学生活动、面向家长的志愿活动、家庭作业等要素。预测家长对学校卷入程度的因素有:个体因素,包括家长的教育观、角色认知和自我效能感以及儿童的年龄、性别等;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家庭的结构和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学校氛围,包括学校对家长的重视程度和教师的群体氛围等。Ogura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家长互动动机的因素包括家庭状况、家长的态度、家庭关系、家长对投入的评价、学校氛围、儿童的特征和教师的态度。Rock研究表明,阻碍家长与教师互动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家长的工作、家长的交往能力、交通工具、教育目标和实践脱节等。

4.关注文化差异。互动是一个很具文化性的范畴,优化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必须考虑文化差异和教育现实。网络关系的建立是中国人交往的特色,也是驱动中国人社会行为的枢纽,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只是中国人交往的一个缩影。有研究探讨了教师的内群体偏好(in-group favoritism),旨在说明教师把儿童或家长区别对待,对被划归为“我”群体的人给予更多关照和优惠的行为。内群体偏好可分为情感偏好(expressive in-group favoritism)和类别偏好(categorized in-group favoritism),前者指个体对亲密关系团体成员的偏爱与优惠;后者指个体对属性类似群体成员的偏好和优惠。他们对370名教师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情感偏好显著多于类别偏好,年龄越小、教龄越短的教师类别偏好越明显;年龄越大、教龄越长的幼儿教师情感偏好越明显。可见,要优化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必须考虑诸如内群体偏好这样颇具文化特色的课题。

总之,教师和家长互动的优化既可以促进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其核心是教师能否得到专业技能方面和组织结构层面的支持。黄英和刘云艳的研究表明,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尚存在模糊性、经验性和主观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解决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教育机构需要在教师和家长互动过程概念化的基础上,强化反思环节、应对策略制定环节和效果评估环节的管理。应该正确把握家长的需求,改善教师对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应对能力及与家长的沟通技巧,改变简单粗糙的“家长会”式的沟通方式,使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Milner E.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readiness in grade school children and patterns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Child Development, 1951, 22: 95~122.

[2] Peck B. Reading disorders: Have we overlooked something.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1971, 9: 182~190.

[3]Epstein J L. Sheldon S B. Present and accounted: Improving student attendance through family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2, 95(5): 308~318.

[4]Street R L. Communicative styles and adaptations in physician-parent consultation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992, 34(10): 1155~1163.

[5]Harada K. How do non-education professionals counsel clients.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legal counseling.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4, 52: 344~355.

[6]Kamimura E. Ishikuma T. Teachers’process of building rapport in parent-teacher conferences: Analysis of teachers’speech based on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7, 55: 560~572.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第4篇

一法律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关涉的若干法律领域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长期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选择方案,大致有三种观点:学者段成荣等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学者吴霓等所指的儿童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6-16岁的儿童;叶敬忠所指的儿童是指所有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笔者认为,在留守儿童司法保护的问题尚处于研究探析阶段之时,不应过度拘泥于法条规定与一般的解释,我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措施的指向正在于对涉及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修订与政府政策的新的把握,基于此,应立于长远政策制度的制定与革新,我们比较认同第三种观点。

(一)留守儿童集中面临的成长困境及法益受侵害现状

1.监护缺失与心理缺陷危机农村留守儿童最为明显的特征在于脱离双亲,由爷爷奶奶等长辈亲属抚养即隔代抚养。一般来说,父亲会给孩子坚强、勇敢、权威等方面的影响,使孩子有安全感,母亲则会给孩子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和体贴,父母的角色互有差异,但相互补充,相互配合。阴阳可以互补,但不可以相互代替,隔代抚养的情况下,长辈亲属大多疼爱成长中的儿童,但是往往农村地区老龄人口多是文化水平相对低层次的群体,因此经常的现象是疏于管教或管教不当,父母又远离家庭,造成应有的管教角色缺失,使得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这样的恶果之一就是留守儿童往往因缺少母爱或父爱而在幼小的心灵上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并容易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会感到孤独、自卑、忧虑、失望,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久而久之会导致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格的形成。这些性格缺陷与心理障碍都为留守儿童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与成为违法犯罪的主体埋下了伏笔。

2.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偏移在我国,城市化正处速发展之中,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一定比例的农民通过进城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或者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门路,但是这种物质上的逐渐富足却未能给农村儿童的成长带来应有的福音。根据某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初中、高中的辍学率日渐攀升,有些地区竟已波及小学教育,究其原因在于进城务工而带来的拜金主义与打工至上主义的思潮,很多家长看到很多打工者没有文凭却可以赚大钱,而自己子女接受教育却还要花费大量金钱,而且受到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毕业无工作现象的影响,很多家长因此要求或强迫子女退学外出打工,“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地区又开始滋生,在这种现象与思潮的冲击下,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往往不思进取,学习成绩差,很多学生开始把人生目标确定为辍学外出打工,于是在学校里混日子,不求上进,这都导致留守儿童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偏移,而一旦形成不看书学习的心理惯性,很难再回归校园。

3.呈现留守儿童作为侵害主体与被侵害主体的格局一方面,留守儿童双亲务工在外,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监护与家庭保护,往往成为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通过各种调查数据及大量新闻媒体的报道,近年来留守儿童人身生命等法律权利受侵害等现象频频出现,不仅包括自杀、溺水等由于监护缺失而发生的悲剧,而且更多的是作为、拐卖儿童等犯罪的侵害主体,在公安机关解救的被拐卖儿童中,绝大多数是农村留守儿童,本应处在幸福童年状态的留守儿童,却成为最易受违法犯罪侵害的主体,基本的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在农村青少年犯罪群体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比例。2004年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①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健全的家庭成长环境与管理教育,往往具有一些特定的心理与性格障碍,而农村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由于受市场化浪潮的冲击,治安境况日益复杂多变,留守儿童易暴露在不良的社会环境中,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违法犯罪分子的教唆,行为容易越轨,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法律保护的主体视角来讲,无论是作为违法犯罪侵害主体与被侵害主体,都是合法权利的受害者,这是由于其与生俱来的受监护权、受教育权、人身生命等权利的缺失,才使他们成为受害主体或走上本不应该的违法犯罪道路,预防与控制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刻不容缓。

(二)留守儿童纳入司法保护具体法律领域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受侵害所面临的问题,如果在社会常规力量(家庭、学校、社会基层组织等)调整未果的情况下,就要借助于法律的规制与保护,而仅仅借助于分散于各个部门法的零星法条是不足以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的,只有首先针对留守儿童或者为成年人的现状予以系统整理分析,纳入具体的法律领域,从而制定系统化的司法适用保护措施。

1.民法领域,留守儿童法益受侵害集中体现为受监护权的缺失。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由此可见,监护权的行使有顺序限制,即首先需由父母双亲行使监护权,在父母死亡或者无法行使监护权的情况下,才能由下一顺序的监护人行使监护权,而留守儿童缺乏的正是缺乏父母的“适格监护”。虽然大多存在着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的“隔代监护”但现实状况已足以证明这种监护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是不足够或不失格的,这与父母双亲监护权的行使效果截然不同,与其他监护适格的同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适格被监护权”无疑被侵害,损害了他们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2.刑法领域,留守儿童受侵害的法益主要表现为人身权。人身生命权是我国宪法及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权利,是公民最为基本的权利和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目前受犯罪的侵害频率已不容忽视,留守儿童的生命权、健康权等正在被杀害、伤害、、拐卖等刑事犯罪所侵蚀,这是留守儿童面临问题外化的最为严重的方面。

3.其他法律领域,主要表现为宪法等法律部门规定的受教育权、发展权、平等权、社会保障权权等。《宪法》第四十六条对公民的受教育权作了原则性规定。《教育法》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受教育权是公民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而留守儿童日益上升的辍学率无疑是对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极大侵害;我国任何公民都有发展自身的权利,而留守儿童由于监护缺失、辍学较早未能受到应有的适应社会与发展自身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教育,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形成自身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城市儿童相比较,农村留守儿童本来在接受教育的条件设施、教育投入等方面已经远远落后,再面临双亲在外的境遇,根本无法与同龄儿童展开平等的升学、就业、等方面的竞争与发展,这是对留守儿童平等权的变相侵害。

二留守儿童司法现存问题的因果关系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问题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调查研究当前留守儿童的数量、心理与成长状况以及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具体矛盾,针对具体矛盾分析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对症下药,才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此问题的长效机制,而留守儿童当前生存状态的研究,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感性数据升华为我们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总结出集中体现的问题,全局把握,防止流于表面与形式,这是由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迫切性与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要求所决定的。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生活共同体。作为最基本的生活单元细胞,家庭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本环境,而且也是人类个体社会化最初和最重要的形式。人出生时只不过是一个带有人的自然属性基因的动物,其社会化的程度和方向都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环境是影响少年儿童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资料均表明,儿童早期生活经验深刻地影响其一生的发展。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①而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恰恰缺失的就是这种适格家庭、适格监护、适格社会化过程,因果关系复杂但却有清晰的主线,留守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接受的家庭或父母的关爱、受教育获得的知识、社会化获得的心理与品格机制皆不同程度少于或不同于同龄儿童,一方面使留守儿童自身面临着成长困境,另一方面容易因不良诱惑和缺乏家庭管制因素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两者纵横交错,但都源于家庭监护的缺失与父母的“重养轻教“或“重养而不懂教”,留守儿童现存问题根本原因也就在于这种最初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因素的缺乏。

(二)社会监督与保障缺位。这主要体现为农村基础教育不适格以及基层民政部门、农村村委会等基层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监督保障工作不力。基础教育是除家庭因素塑造儿童身心与知识智力正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良好的教育内容与校园人性环境可以缓解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压力,使不良成长因素缓解与消除。而目前农村基础教育不仅存在全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的学习负担繁重等通病外,更面临着农村中学的特性问题,如教育基础设施差、教师体罚虐待学生问题严重以及学校周围治安环境不良等,并且缺乏社会的关注,多年来并无改善的迹象;农村留守儿童多家庭贫困,教育花费皆出自父母在外务工所得,父母一年务工所得基本只能维持收支平衡,基层民政部门在奖励优秀学生方面可能做了良好的工作,但在关注贫困家庭儿童与问题儿童方面工作缺乏深入,流于表面;农村村委会等组织在留守儿童出现受侵害现象时不能尽到起码的监督义务与保障工作,对儿童成长的农村环境与问题缺少关注,对在外儿童双亲监护缺乏监督与通知的义务。在缺少父母关爱和监护,缺少学校的人性关爱与教育,缺少社会的关注与有效监护、关注等情况下,留守儿童更多地暴露在不良社会环境中,并且多放任自流,从而造成社会化过程的严重扭曲,这与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与平等友爱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三)司法保护的空白。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而言,目前只是在《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规定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等内容,最为明显的缺陷在于与司法保护的现实脱节,一旦未成年人特定规定性的权利被侵害,缺少具体程序操作规程来维护其权利,法条权利规定多为空洞的规定,尤其明显的就在于受教育权的状况,一旦广大农村地区的儿童因贫困等原因而面临辍学困境时,政府与社会多是调拨资金和社会捐助,但对于广大农村基础教育的需求而言长期处于“黑洞”状态的;另外,对于未成年人监护的具体内容、被监护人受侵害的惩戒措施与监督缺少法律规定,这与美国等国家的特定情况可剥夺监护权等法律规定相差甚远;在留守儿童乃至未成年人相关法律问题的适用上,既缺乏对于被害主体为未成年人的特定强制性惩戒规定,而且对于青少年违法犯罪而言,在青少年法庭的设置、回归社会保障等方面,司法机制的欠完善和漏洞是显而易见的。

三留守儿童司法保护机制构成要件与社会互动机制的建立

针对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建立有效社会工作机制与司法保护机制是解决当前困境的主线,也可为留守儿童合法权利的维护提供切实的途径与实际的保障。社会工作机制是基础,司法保护机制是保障,二者不可缺其一,这是由留守儿童问题的涉及社会因素的广泛性与法律的性质决定的。

(一)社会互动机制

1.政府部门的宏观统筹工作。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近年来虽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从城镇与乡村发展的长远来看,缺少对农村居民强有力的经济发展推动措施,工作流于表面,真正惠及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优惠与支持政策仍欠缺,需要切实的政策来提高农民收入。另外,乡镇企业不仅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如果农民能在乡镇企业中谋求自身发展,则必然会减少外出务工数量,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意义不言而喻。(2)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措施,应逐渐弱化乃至取消因户籍制度而带来的城乡隔离,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带动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改革,消除进城农村青年进入城市生活体系的壁垒,使进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建立农民举家进城制度,使农村儿童在随父母进入城市,并能享有同城市儿童平等的教育入学与升学、医疗保障等资格和条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2.家庭教育与关爱的回归。在目前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民举家进城机制未建立之前,对广大农村地区群众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教育,使其认识到子女的教育与成长需要的教育与关爱,即使务工在外地,也不应忽视对子女的适当管教,应“重养且重教”,应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沟通,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指导教育,而不能放任不管,或仅限于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业。应常回家看看孩子,并利用电话等现代工具强化交流和沟通:利用书信和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家中的情况。要千方百计让孩子体会到亲情和温暖,少些寂寞无助,多些深情关爱;让他们感到父母虽不在身边,心却在自己身上。①

3.发挥学校基础教育与人文关怀,为留守儿童营造大家庭“监护”环境。学校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儿童在校期间实质上行使着“监护人”的部分职能,可以通过加强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机制与儿童事故责任制来发挥学校的角色作用。学校可采取建立留守儿童学生专项档案管理的办法,在留守儿童入校之初,学校就进行调查摸底,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定期记载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父母在外地的通讯地址、电话,以便在出现教育问题时,能与其父母及时的沟通和反映;对于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因学校及教职工失职或管教缺失造成的儿童意外事故及受到违法犯罪的侵害,在其过错范围内,学校及其他个人责任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社会帮助与监督机制。社会组织尤其是媒体应加强舆论工作,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宣传,以引起全社会关注;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加大社会帮助留守儿童的力量;政府部门应鼓励创建并充分发挥非政府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协作,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同时,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也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这些社区机构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等人员构成;以村委会为基点,以乡村小学为依托,建立对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网吧等机构的管理,尽量使留守儿童成长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中;建立留守孩子教育指导中心,对其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与独立生活的本领。

(二)司法保护机制

1.加强立法工作,将未成年人相关权利更加具体化于相关法律。

(1)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与《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民工子女随父母在异地接受教育、享受医疗保障等的平等权及法律程序保障机制;对于民工举家进城制度应在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克服目前相关法条较零散,难以体系化,民工维权与执行保护措施无法律依据的现象,从而从根本上为农民群体的生存尊严与法律权利的维护提供保障。(2)国家应当通过立法形式在《民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国家监护制度以及法律责任,即在基层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中设立专门的监督监护机构,对父母以及其他选任的监护人予以监督,确保监护人能恰当地履行其监护义务,及时纠正监护人的不当行为并予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交法院予以刑事处罚。对不能合格行使监护权的父母可借鉴国外做法,在特定情形下剥夺其监护权,以督促家庭监护的适格行使,使留守儿童纳入国家法律的实际保护之中。

2.对涉及未成年人尤其留守儿童的案件建立专门的案件处理机制。一方面,严格执行《刑法》、《民法》及相关法律,对于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教唆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主体要加大打击力度,净化儿童生活的治安环境。另一方面,对于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案件,应借鉴国外经验在案件处理机制方面有别于成人违法犯罪案件:(1)设置专门的青少年法庭,并在处理少年案件方面具有整套行之有效的审理经验与方案;(2)在审理少年案件时,适用特别的诉讼程序,审判人员与审理程序具有人性化的特点;(3)对少年违法犯罪的定罪量刑方面有专门规定,着重感化与教育;(4)执行惩戒措施的场所与教育管理机制有专门规定,特定法律情形下可代之以密切监视、加强看管和安置在教育管理机构内。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第5篇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网络课答案

测验一(占形考总分15%)

第一章

题目1

【1.5分】单选:结合你的亲身经历或者听过、看过的实例,说说人们往往最重视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中的哪个原则?请进行选择。选择一项:

选择一项:

A.

安全性原则

题目2

【1.5分】单选:从婴幼儿保教与教育的目标来看,其特点集中表现在(

)。

选择一项:

B.

情感、情绪重于认知

题目3

【1.5分】判断:对于0-3岁婴幼儿来说,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是家庭而不是早教中心,最重要的关系人是父母而不是早教教师。

选择一项:

A.

正确

第二章

题目4

【3分】匹配: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学派在不同时期的两位里程碑式人物,他们的理论有继承关系,但也有新发展,请对下面的项目及相关选项进行匹配。

1.弗洛伊德基本观点

答案:弗洛伊德基本观点

性本能、本我、自我、超我、防御机制

2.埃里克森基本观点

答案:埃里克森基本观点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自主性对羞耻和怀疑

3.弗洛伊德年龄划分

答案

:弗洛伊德年龄划分

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

4.埃里克森年龄划分

答案

:埃里克森年龄划分

婴儿期(0~18个月)、儿童早期(18~48个月)

5.弗洛伊德影响因素

答案

:弗洛伊德影响因素

遗传

6.埃里克森影响因素

答案

:埃里克森影响因素

遗传、社会与文化

题目5

【4.5分】匹配:下面列出了蒙台梭利对婴幼儿发展敏感期的划分,请拖动右侧的年龄阶段,与相应敏感期进行匹配。

3.感官敏感期

答案:感官敏感期

0~6岁

4.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答案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1.5~4岁

7.书写敏感期

答案:书写敏感期

3.5~4.5岁

8.阅读敏感期

答案:阅读敏感期

4.5~5.5岁

9.

文化敏感期

答案:文化敏感期

6~9岁

2.秩序敏感期

答案

:秩序敏感期

2~4岁

1.语言敏感期

答案

:语言敏感期

0~6岁

5.动作敏感期

答案:动作敏感期

0~6岁

6.社会规范敏感期

答案

:社会规范敏感期

2.5~6岁

第三章

题目6

李奶奶家的小孙子出生已经四周了。每当李奶奶用手轻抚小孙子白白胖胖的脸颊时,李奶奶都高兴地乐不可支,因为她发现这时小孙子笑了,而且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

【1.5分】单选:李奶奶的小孙子表现出来的笑容是(

)微笑。

选择一项:

B.

诱发性微笑

题目7

【1.5分】单选:依照埃里克森的理论观点,李奶奶的小孙子目前处于(

),主要保教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

选择一项:

C.

婴儿期

测验二(占形考总分15%)

第四章

题目1

【1.5分】单选:下列常见的婴儿食物中,哪种食物通常最适合新生儿?(

选择一项:

B.

母乳

题目2

【1.5分】判断:当前市场上的婴儿配方奶粉具有和母乳同等的营养价值。(

选择一项:

B.

错误

题目3

【1.5分】单选:下列情形中,(

)不是造成婴儿窒息的常见原因。

选择一项:

A.

新生儿口疮

题目4

【1.5分】单选: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少至(

)。

选择一项:

C.

6个月

题目5

【1.5分】单选:0-6个月婴儿最常发生的意外伤害是(

)。

选择一项:

B.

窒息

题目6

【1.5分】判断:0-3月龄婴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重点在于颈部和四肢肌肉灵活性的提高。(

选择一项:

a.

正确

第五章

题目7

【1.5分】判断:到了6个月龄,婴儿开始添加辅食,这时奶类不再是他们的主要营养来源。(

选择一项:

B.

错误

题目8

【1.5分】判断:给6个月龄婴儿制作辅食时可加入食盐来增加食物口味。(

选择一项:

B.

错误

题目9

【1.5分】单选:7-12个月龄的婴儿需要接种的疫苗主要是在8月龄接种(

)疫苗,1岁时接种流脑和乙脑疫苗。

选择一项:

B.

麻疹

题目10

【1.5分】单选:户外活动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适量地晒太阳可帮助机体获得维生素D和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以预防(

选择一项:

A.

佝偻病

测验三(占形考总分15%)

第六章

题目1

【1.5分】单选:(

)是最容易消化的肉类,非常适合幼儿食用。

选择一项:

A.

鱼肉

题目2

【1.5分】单选:当学步儿出现磕碰时,教养人除了给予抚慰外,应首先(

)。

选择一项:

D.

检查幼儿是否受伤

题目3

【1.5分】单选:下列哪个措施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选择一项:

A.

定时、定量、有规律地进餐

题目4

【1.5分】判断:1-2岁幼儿容易吞食异物,所以要收拾好钱币、扣子等容易让幼儿吞食的细小部件。(

选择一项:

A.

正确

题目5

【1.5分】判断:对于幼儿的逆反心理,经常用言语和行动说“不”,教养人要认真对待,要严厉制止,避免形成习惯。(

选择一项:

第七章

题目6

【1.5分】单选:引起婴幼儿肥胖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缺乏运动和(

)。

选择一项:

D.

营养失衡

题目7

【1.5分】单选:2-3岁幼儿每餐进餐时长应控制在(

)。

选择一项:

C.

20-30分钟

题目8

【1.5分】判断:作为教养人,要适时参与幼儿的活动,积极鼓励与引导其大胆探索。(

选择一项:

题目9

【1.5分】幼儿的入园准备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识字及书写准备

题目10

【1.5分】单选:幼儿户外活动的“三浴法”是指空气浴、水浴和(

选择一项:

B.

日光浴

测验四(占形考总分15%)

第八章

题目1

下面是一份早教机构的半日早教活动计划,请回答相关问题。

【1.5分】判断:这份半日活动计划违背了早教活动中“活动内容动静交替”的原则

选择一项:

题目2

【1.5分】单选:婴幼儿半日活动的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长最好不要超过(

)。

选择一项:

C.

10分钟

题目3

【1.5分】判断:在选择早教活动内容时,教师应首先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一项:

题目4

【1.5分】判断:婴幼儿保教机构的基本任务是开展婴幼儿科学研究和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选择一项:

题目5

【1.5分】单选:婴幼儿保教机构的环境配备的原则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个别化原则

题目6

【1.5分】判断:0-3岁婴幼儿保教机构的基本定位应首先作为公益性机构。

选择一项:

第九章

题目7

【1.5分】单选:当一名2.5岁幼儿可能存在智力落后问题时,一般可采用什么方法来筛查?(

选择一项:

D.

丹佛智力发育筛查量表

题目8

【1.5分】单选:以下不属于认知障碍型的是(

)。

选择一项:

D.

哮喘

题目9

【1.5分】单选:在幼儿智力发展水平正常,排除自闭症等病症影响的情况下,(

)是导致交际障碍的最主要原因。

选择一项:

A.

聋哑和视觉障碍

题目10

【1.5分】判断:全纳教育体现了渗透教育原则。

选择一项:

话题讨论(占形考总分20%)

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大家或多或少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那么当你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备选话题(5选1,各地辅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自拟讨论话题):

1.早教市场乱象纷纭:课程混乱、收费高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谈谈你身边存在哪些早教问题,对此有什么好的解决措施。

2.0-3岁婴幼儿往往容易遭受意外伤害,那么哪些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3.奶粉和母乳喂养,谁更受欢迎?为什么?

4.制作婴儿辅食是一个很有讲究的技术活,你知道有什么好的辅食材料或辅食制作方法吗?

5.孩子有必要上早教培训班吗?说说你的看法。

你可以从下列话题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展开讨论,你可以查查看有网络上的相关信息,你也可以描述你所看到早教现象,或者尝试提出改进建议等等。

5.孩子有必要上早教培训班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早教很重要,但不一定要去早教班。如果觉得在家陪孩子玩太枯燥,并且不在乎早教班巨额的收费,选择带孩子去玩玩也是不错的。

1、早教班最重要意义是在教父母

早教班注重的是亲子互动,一方面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父母,正规的早教机7a64e58685e5aeb931333366306561构会提供专业的早教指导,传递较为先进的育儿理念,父母能从课堂上学到一些科学的亲子互动方式,使家长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所以爸爸和妈妈(缺一不可)保证每周一次甚至更多的上课时间,是比金钱更重要的考量。

如果想把早教班的效果最大化,最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把课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平日的亲子交流中。比如在早教课上老师经常唱的一些儿歌,回家后会坚持和她继续唱,老师教的一些亲子小游戏,回家继续玩,这样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2、早教班可以锻炼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

如果说早教班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更多则是体现在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力上。

早期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环境,刺激感官发育。很多独生子女,接触同龄人的机会太少了,每天的活动空间也总是局限在家里和小区里,而在早教班所营造的特殊环境中,能接触到不一样的环境氛围和最早期的集体生活。

从最开始模仿别的孩子爬行说话,到学会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加上早教课堂这种完全不同于家庭生活的环境,能刺激孩子感官发育。

综合作业(占形考总分20%)

一、单项选择题(随机抽取15道,每小题4分,共60分)

题目1

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

)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危机是自主对羞耻和怀疑。

选择一项:

C.

儿童早期

题目2

婴幼儿之间互不理睬,偶尔互相触摸、微笑、发出声音和短暂的注意。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

)。

选择一项:

A.

6~10个月

题目3

著名的“视崖实验”说明了婴幼儿的(

选择一项:

A.

深度知觉

题目4

和早教教师一样,教养人同样在婴幼儿保教工作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体现了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

)。

选择一项:

B.

教育主体的双重性

题目5

下列动作中,属于精细动作的是(

选择一项:

D.

剥纸吃糖

题目6

当幼儿摔倒或撞着时,除了安慰幼儿外,应首先(

)。

选择一项:

D.

检查幼儿是否受伤

题目7

幼儿的入园准备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识字及书写准备

题目8

)是婴儿7~9个月时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具体表现为当客体(人或物)被部分或全部掩盖起来时,婴儿能将其找出来。

选择一项:

A.

客体永久性

题目9

户外活动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适量地晒太阳可帮助机体获得维生素D和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以预防(

选择一项:

B.

佝偻病

题目10

25~36个月的孩子每次进餐最好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般大约为(

)。

选择一项:

B.

20~30分钟

题目11

不属于婴幼儿保教机构活动设计原则的是

)。

选择一项:

C.

可玩性原则

题目12

国际上通用的丹佛智力发育筛查法可用于(

)的儿童。

选择一项:

B.

0~6岁

题目13

以下不属于身体缺陷型的是(

)。

选择一项:

C.

智力落后

题目14

当婴儿发生急性腹泻后,(

)的变化是最明显的。

选择一项:

B.

体重

题目15

在幼儿智力发展水平正常,排除自闭症等病症影响的情况下,(

)是导致交际障碍的最主要原因。

选择一项:

A.

聋哑和视觉障碍

二、判断题(随机抽取5道,每小题3分,共15分)

题目16

早教机构在选择早教活动内容时应首先考虑家长的需求。

选择一项:

题目17

保证饮食的合理、健康,这有利于预防幼儿龋齿。

选择一项:

题目18

对于1.5岁的孩子来说,坚果、花生是很不错的小零食。

选择一项:

题目19

母乳是婴儿最天然的食品,因此母乳喂养不需要再添加维生素。

选择一项:

题目20

0-3岁婴幼儿保教工作中,个别教养形式多于集体活动形式。

选择一项:

三、论述题(随机抽取1道,每小题25分,共25分)

题目21

请结合实际论述应如何给7~12月龄的婴儿添加辅食。

答:从少到多,使婴儿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添加蛋黄,先由1/4开始,孩子无其他不适,大便正常,2—3天后增至1/3—1/2个,再渐渐增至吃一整个蛋黄。

由稀到稠:如从米汤开始增加到吃稀粥,再渐增稠至软饭。

从细到粗:如增绿叶菜,从菜汁到菜泥,乳牙萌出后可试食碎菜。

从一种到多种:待孩子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另一种食物,不能同时添加几种。

应在孩子身体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若孩子生病,则暂停添加辅食。

添加辅助食物顺序,根据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消化吸收功能的成熟情况,按月龄顺序增加各类辅食。

1—3个月的婴儿:主要的食物是奶,消化系统也没有做好接受辅食的准备。

4—6个月婴儿:一般婴儿从4个月始应加喂蛋黄。因为4个月时,从母体带来的铁质逐渐用完。蛋黄中含丰富铁质,加喂蛋黄,补充铁质,预防缺铁性贫血。5、6个月的婴儿,唾液腺已成熟,唾液中及胃肠有消化淀粉的淀粉酶,胃的容量也增大了,胃肠的消化能力增强了,这些都有利于消化吸收淀粉类食物。故此阶段应添加奶糕、烂粥、面条、饼干等。两次吃奶之间加喂番茄汁、西瓜水。果泥、菜泥到6个月时也可增加了。6个月时还可添加鱼泥、肝泥、肉泥及整个蛋了。

7—9个月婴儿: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增添鲜苹果泥、肉松、鸡蛋粥、肝酱、鱼肉、豆腐、饼干、蛋糕。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给些点心吃。如苏打饼干、蛋糕之类,可以与牛奶同时吃,喝一口牛奶,吃一口点心。不要在饭前给点心,不要零吃,以免影响食欲,可以培养孩子自己拿饼干吃

10—12个月婴儿:这个阶段的孩子,消化功能更成熟了且已长出2个下门牙了,2个上门牙有的长出,有的未长出,虽能用牙齿咬碎一些食物,但仍不会咀嚼,仍需要成人帮助将食物弄碎才能吃。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吃碎菜、切成小片的水果、软饭、稀粥、挂面、带馅食品,还能吃碎肉、碎鱼。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网络课答案

1.自测练习(1-7章)

第一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6分)

题目1

1.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就是()。

选择一项:

A.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题目2

2.在语言教育方面,家长的任务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给幼儿创造一个带有视听觉的、丰富语言刺激的环境;

B.

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鼓励其语言表达;

C.

与幼儿一起阅读,培养其阅读兴趣;

D.

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题目3

3.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就是()。

选择一项:

C.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二、判断题

(将√或×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8分。)

题目4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的合理养育和锻炼来实现的。()

选择一项:

题目5

5.当适龄儿童来到幼儿园或学校时,家庭教育在之前为每个儿童奠定的人格、能力和知识基础是相同或相似的。()

选择一项:

题目6

6.家长应当在全面关注儿童成长的同时,重点实施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

选择一项:

题目7

7.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或者说核心是“助其自助”。()

选择一项:

第二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家庭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家庭经济状况

B.

家庭居住条件

D.

家庭生活设施

题目2

2.家庭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B.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C.

家庭结构与情感氛围

D.

父母的性格、兴趣和爱好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并不会成为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选择一项:

题目4

4.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影响甚微。()

选择一项:

题目5

5.家庭物质环境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精神环境则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精神“食粮”。这两种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6

6.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选择一项:

题目7

7.家庭氛围在儿童家庭教育中不易被察觉,是一种隐形并且不太重要的影响因素。()

选择一项:

第三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0-3岁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的原则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头尾原则

B.

远近原则

C.

等级整合原则

D.

系统独立性原则

题目2

2.玩具选择应避免的误区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玩具越多越好

B.

玩具越贵越好

C.

玩具越复杂越好

D.

玩具操作难度越高越好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0-3岁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出现,出现了表象和想象。()

选择一项:

题目4

4.0-3岁儿童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已不明显。()

选择一项:

题目5

5.在亲子游戏发生的初级阶段,亲子互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和模仿。()

选择一项:

题目6

6.选取玩具不需要过多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

选择一项:

题目7

7.亲子游戏中父母的角色是观察者、引导者和游戏伙伴,而非替代者。()

选择一项:

第四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身体抵抗力逐渐增强;

B.

动作的灵活性逐渐提高;

C.

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加强;

题目2

2.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体现在:()。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各种心理活动从发生到陆续出现,达到基本齐全;

B.

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

C.

主动性和有意性逐渐增强;

D.

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对于3-6岁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并不一致。()

选择一项:

题目4

4.在培养3-6岁儿童良好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一致性和一贯性。()

选择一项:

题目5

5.3-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与任务规定着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指导方式。()

选择一项:

题目6

6.

在幼儿期,儿童的自我评价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成人的评价对儿童个性发展影响不大。()

选择一项:

题目7

7.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教育影响,都会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孩子发展的整体性、教育的渗透性。()

选择一项:

第五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6分)

题目1

1.特殊儿童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智力超常和落后儿童

B.

孤独症儿童

C.

肢体残疾儿童

D.

视听障碍儿童

题目2

2.超常儿童的类型可以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智力型和学术型

B.

创造型

D.

运动型

题目3

3.

特殊儿童的存在导致家长精神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家长自身对特殊儿童的错误看法;

B.

外界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看法;

C.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

D.

对家长婚姻质量、经济能力、生活方式产生严峻挑战。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4

4.智力落后儿童就是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水平,并有行为适应障碍的儿童。()

选择一项:

题目5

5.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是促使其语言能力的提高。()

选择一项:

题目6

6.智力低下是脑瘫患儿的主要伴随症状之一,因此,所有的脑瘫患儿智力都差。()

选择一项:

题目7

7.视觉障碍儿童的视觉与听觉障碍儿童的听觉都受到了严重限制,但他们的其他感知觉起到了重要的代偿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8

8.尽量不要送截肢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因为他们会遭到歧视。()

选择一项:

第六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题目1

1.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

C.

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

D.

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题目2

2.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亲职教育

B.

教育活动合作

C.

管理与研究合作

D.

资源支持

题目3

3.

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式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

B.

加强家园联系及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

C.

家园现场沟通交流的方式

D.

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

题目4

4.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

C.

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

D.

教育资源利用

题目5

5.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资源共享法

B.

宣传法和讲座法

C.

调查研究法

D.

讨论共议法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分。)

题目6

6.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有所增强,但主动性和责任心可以有所减弱。()

选择一项:

题目7

7.幼儿园和社区不仅能够为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还能为学前儿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

选择一项:

第七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家庭教育内容

D.

家庭教育方法

题目2

2.韩国“狮子型”教子法的精髓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让孩子面对现实

B.

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是由家庭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所决定的。()

选择一项:

题目4

4.日本孩子2岁前,父母要让他们学会“忍耐”,2岁以后,要让他们学会“等待”。()

选择一项:

题目5

5.日本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贯彻这一思想。()

选择一项:

题目6

6.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和自立教育两方面。()

选择一项:

题目7

7.美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低收入家庭补偿计划“家庭教育支援政策”着眼于改善“处境不利”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水平。()

选择一项:

2.形考任务

形成性考核作业1

题目1

1.【简答题】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⑴奠基性和终身性

⑵亲情性与终身性

⑶随机性与针对性

题目2

2.【简答题】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是什么?

答:

目的:家庭事儿童社会化的场所,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任务:教给孩子简单的生活和卫生常识,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内容:培养幼儿独立自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题目3

3.

【简答题】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答:

内容:⑴教育观念更新

⑵身心发展知识

⑶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知识

渠道:⑴幼儿园指导 ⑵社区指导 ⑶社会团体指导 ⑷大众传媒指导

方法:⑴兴趣诱导法 ⑵游戏活动法 ⑶实践操作法 ⑷环境熏陶法 ⑸榜样示范法

题目4

4.

【简答题】家长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影响?

答:⑴家长的身体素质是影响儿童成长的第一要素

⑵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儿童成长的质量高低

⑶家长的道德素质是决定孩子以后道德面貌的基础

⑷家长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孩子成长时重要因素

题目5

5.【简答题】什么是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家长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最早就亲近之人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影响甚大,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并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

题目6

6.【简答题】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答: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五种:

(1)

专制型。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现,对于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施令。

(2)

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用爱过度的教育方式。

(3)

放任型。放任型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实施其他类型教育方式失败,或者是由于父母工作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4)

矛盾型。这是家长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5)

民主型。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

题目7

7.

【论述题】请选择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要求:(1)阐明已选择的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含义;

(2)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叙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应坚持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导;鼓励孩子进行多样游戏,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上的支持,鼓励同伴游戏,家长也应抽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实践,参加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在创设家庭环境方面,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干净,注意运用音乐、美术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庭环境,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和自由,注意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行为和进步相联系,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的度,表扬孩子不能过于频繁,鼓励方式尽量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用榜样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启迪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的行为;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题目8

8.【论述题】试从家长的儿童观联系实际分析其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要求:(1)阐明家长的儿童观的含义和表现;

(2)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我认为: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往往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其次,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一般会比较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最后,文化素质高的父母往往比较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这就可以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孩子,而且,文化素质高的家长还可以更好地解答孩子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家长文化素质低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方式,同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上也会有所欠缺,从而弱化了家长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影响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其次,文化素质低的父母往往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教育没有根据,比较盲目;最后,家长文化素质低,往往会导致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产生不科学的教育观念,采用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题目9

9【案例分析题】.小琴的宝宝八九个月了还不会爬,小琴很着急,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咨询专业人士,并买了很多育儿专业书籍看。小琴妈妈说:“着什么急呀,慢慢地自然而然什么都会了,你小时候也挺笨的,长大了不一样上了大学?!”小琴说:“凭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做到的,我的孩子就不行,我一定要试试!”小琴每天抽空就对宝宝进行一些训练,她先让宝宝趴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宝宝的腿被小琴轻轻弄弯放在宝宝的肚子下,并在宝宝周围放了很多会动的有趣的玩具,引逗宝宝爬行,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小腿肌肉越来越结实,很快现就学会爬行了。请从第一章中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答: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能的认识,它影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自身在儿童成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树大自然直”、放任自流、推卸责任等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家长教育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情境性、情感性、稳定性、整合性几个方面。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一般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方面。其中,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以及矛盾型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则是公认的较为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影响的积极作用较大。偏向专制型的家长,常常会采取独断专行的方式,否认孩子的一切。

题目10

10.【案例分析题】

幼儿园的保健室,一大一小,一个坐着,一个躺着。“雷雷,你发烧了,老师给妈妈打电话,叫她接你回家,好吗?”虚弱但坚定的声音,“我不要回家!”“你发烧了,而且很高39度呢!让妈妈接你回去看病。”“呜……我不要回家!”老师不停地安慰孩子。“雷雷,这样不行的,再烧下去,你的小脑袋就要烧坏了,要变小笨蛋了!”“我不要回家,回家又要做算术了。”“那我帮你向妈妈申请一下,今天休息。等病好了再做。”5岁的雷雷勉强答应。

幼儿园的保健室,两个大人,面对面站着。“徐老师,我觉得一天做四面100以内算术题一点都不算多,我同事的女儿每天要做八面呢!他们不仅要做算术题,还要学习英语和拼音呢!雷雷算是少的呢!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和他们一样。可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

请根据第二章中家长的亲子观念、人才观念(二选一)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答:家庭都有个陋习,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心情浮躁,急于求成。这都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把自己做不到或希望做到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宿愿寄托在孩子身上。从这个现象上绝不是抵毁身为父母的他们,试扪心自问:现代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普遍的现象。每个家长对子女都有较高的期望值。但许多家长却不从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志趣、爱好等出发,不考虑孩子发展的适宜性以及发展潜力,期望值严重偏离孩子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样就会形成对孩子的心理高压、导致心理抵触,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有家长从幼儿期着手,而幼儿正是培养幼儿个性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这时对幼儿进行消极的评价,势必将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一方面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孩子的发展方向,符合其实际发展力,所提要求也必须让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另一方面期望面要宽,不要仅局限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或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应该期望孩子学会做人,全面发展,这样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能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形成性考核作业2

1【简答题】.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处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的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与认识。(3)培养婴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家庭教育的任务:(1)身体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养成。(2)语言和认知发展。(3)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4)美感的发展。

题目2

2【简答题】.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题目3

3【简答题】.如何在智力启蒙和语言培养方面对0-3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智力启蒙:(1)摒弃只中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的狭隘思路(

2)注重对婴幼儿基本能力的培养,重在启蒙(3)充分利用婴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在智力启蒙中的作用(4)切忌攀比,要善于挖掘每个儿童的独特性

语言培养:(

1)创造条件,诱发孩子发出声音(2)多和孩子说话,创造说话、交流的氛围

(3)教孩子说话与人士周围事物同步进行(

4)训练孩子的听力(5)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题目4

4【简答题】.简述3-6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包括:(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地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直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和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题目5

5【简答题】.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1)提供均衡营养:遵照“膳食指南”,确定饮食的基本原则;饭菜巧搭配,营养易吸收;形成好口味,益处伴终身。

(2)加强体育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开展经常性的亲子体育游戏;培养对球类活动的兴趣;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开展体育锻炼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和孩子一起做好活动的准备;发挥同伴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重视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

(3)培养良好习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细致入微,教给方法;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及时鼓励,强化良好行为;要注意要求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4)培养自护能力: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在生活中渗透安全常识;利用契机进行安全教育。

题目6

6【简答题】.如何在社会性发展和美的熏陶方面对3-6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社会性发展:

1)接纳、肯定孩子,培养自尊、自信

2)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爱

3)在交往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4)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美的熏陶:

1)给予儿童健康的美的观念

2)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

3)支持儿童的艺术兴趣,鼓励他们创造美

题目7

7【简答题】.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弥补影响儿童正常发展的各种因素,促进儿童的发展,使其能正常地生活和学习。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有:(1)健康教育(2)生存教育(3)做人的教育(4)智育

题目8

8【简答题】.如何判定超常儿童?对他们怎样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判定:

好奇心强;记忆力好;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语言发展早,想象力丰富;理解力强;喜欢动脑,有创造性;兴趣广泛、浓厚;好胜心强,有坚持性。

指导:

正确认识超常儿童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

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发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关心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题目9

9【简答题】.智力落后儿童可以划分为几个等级?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要关注哪些内容?

答:划分为4个等级,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四级智力残疾(轻度)家庭教育要关注: 1. 及早发现,寻求专业帮助。包括对刚出生的婴儿的观察;0—6岁儿童发育的观察。 2. 家长要给与孩子理智的爱。给孩子真心关爱,避免歧视和溺爱;认清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与孩子适当的高期待。3. 在家庭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训练儿童的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能力;重视对孩子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教育。

题目10

10【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

要求(1)简述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的具体内容;

(2)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1)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

婴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地兴许体验和心理感受。我遇到一个孩子最开始大哭大闹,每天老师对回去拥抱她。慢慢的孩子克服了离开父母的失落感,用很积极的心情度过每日幼儿园生活。正是老师的关爱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

(2)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

合理的生活制度有利于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婴幼儿情绪稳定,使婴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

(3)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中婴幼儿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长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自己的愿望没满足,遇到了小挫折,等等。

题目11

11【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要求:(1)简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2)结合实际阐述你对3-6岁儿童进行阅读活动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1)阅读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发展孩子的倾听和理解能力。(2)阅读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为孩子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和发展连贯的讲述能力提供机会(3)在阅读中孩子能培养出对文字的敏感。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包括:(1)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2)每天最好有相对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3)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

题目12

12【案例分析题】.

2岁多的苗苗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爱吃蔬菜。爸爸妈妈经常哄她吃、喂她吃,有时也强迫她吃,可是不管用。为了这件事情,家人没少为她着急。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妈妈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的这个“毛病”扳过来。妈妈看到苗苗特别喜欢小白兔,于是将计就计,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儿起了“争当小白兔”的游戏。妈妈对苗苗说:“知道为什么小白兔是赛跑健将吗?因为它爱吃胡萝卜。咱们比赛吃胡萝卜,谁吃得多谁就是小白兔,吃得少肯定就是小乌龟了。”苗苗当然想当小白兔了,竟和妈妈“抢吃”起胡萝卜来。到这一招挺灵,妈妈接着又想出更多的吃饭游戏。比如把一个不倒翁放到餐桌中央,不倒翁倒向哪个菜,大家就要赶紧吃那个菜。就这样,妈妈改掉了苗苗挑食的坏毛病。苗苗因为喜欢餐桌上的游戏,再也不对蔬菜深恶痛绝,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吃蔬菜。请运用第三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这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中习惯养成方面的表现。0一3岁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具体指导:(1)教养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教养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要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孩子。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坚持的,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的。(2)充分发挥图书、电视等媒体的作用。故事在婴幼儿的教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婴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婴幼儿的这一特点,与此同时,媒体对于现如今婴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3)好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养者要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成长需要。不要拔苗助长,强迫甚至强制婴幼儿养成一些习惯。

题目13

13【案例分析题】.我儿子冬冬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家里养过小兔子、小鸭子,记得3岁多的时候,他握着小鸭子的脖子去串门儿,找小朋友玩。他玩得投入了,就忘了小鸭子,结果可怜的小鸭子跟在他后面跑来跑去,被冬冬不小心踩死了,冬冬哭了好半天。后来又央求我再给他买一只小鸭子,我告诫他,小鸭子太小,它把你当作它的妈妈,妈妈是不是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呢?冬冬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使劲点头。不过,从那以后他对待小动物小心了很多,出去玩的时候,就把小鸭子放在小盒子里,并且说:“妈妈出去玩一会儿,你要在家里乖乖的哦!”我和他爸爸忍俊不禁。看到孩子那么喜欢小动物,我们就经常把孩子带到户外,让他观察自然中小动物的动态。如小鸟在飞,小蚂蚱在跳,小蜗牛在爬。现在孩子4岁多了,渐渐地了解了好多大自然和小动物之间的奇妙关系。有一次,我带他和别的小朋友到森林公园去玩,他们兴高采烈地在草地上寻找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并认真地观察它们。“阿姨,你快看,好多小蚂蚁!”一个小朋友突然指着草地大声说。冬冬和其他小朋友都跑了过去,只见冬冬趴在地上仔细看,然后对我说:“妈妈,是不是天要下雨了?”。“嗯,是啊!”我望望变暗的天空。冬冬对别的小朋友说:“妈妈对我说过,小蚂蚁搬家,小燕子飞得很低都是快要下雨了,我在书上也看到过,今天可看到了哦!”看到儿子认真的模样,我开心地笑了。请根据第四章的相关理论或观点分析此案例。

答:这是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认知发展的表现。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环境和条件,鼓励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发展认知的能力。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否能持续,有赖于家长的态度和策略。

(2)提供多种在生活中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生活中蕴含着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丰富内涵,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还要创造各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3)和孩子一起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都有助于孩子走近科学,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究,动手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快乐。家长要为孩子的发现和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让孩子在轻松、愉悦中获得发展。

题目14

14【案例分析题】.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日常生活中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对班级的积木、自主游戏等都不感兴趣,喜欢在教室里游荡,没有固定的场所,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他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节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请运用第五章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林的行为,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根据小林的行为特征可以判定小林是一个孤独症儿童。从孤独症的特征来分析,他们有这样一些特征:1、孤独症的儿童感知觉神经系统统合失调。2、语言发展迟缓。案例中提到“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这正是语言发展迟缓造成的。3、缺乏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方式。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的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影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4、不主动和他人交流。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5、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日常生活中小林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案例中的小林具备这样的特征。针对小林孤独症的情况,作为家长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加以指导。1、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小孩子的可塑性大,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并注意与同龄人的孩子作对比。家长还要多与老师沟通,多听听老师的反馈。如果发现有这样的症状,应该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并配合治疗。2、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在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时,家长既不要把孩子当成累赘,不闻不问,也不要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责任,对孩子百般娇惯。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孩子的榜样。一方面寻求专业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家积极进行辅助教育。3、在家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练。家长要根据孤独症孩子的特点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4、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家长在家中要温和的和孩子说话,经常对孩子微笑,经常轻轻爱抚、拥抱他们。细心观察孩子喜欢的物品和游戏,积极寻找孩子可以接受的介入方式。另外,家长要带孩子走出去,帮助孩子融入同龄的集体中。家长还要引导周围的孩子接受孤独症孩子的特殊行为,不要取笑或侮辱他们。5、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家长平时在家中要注意矫正孩子的怪异行为,通过社会性游戏,让孩子学会接电话、与人打招呼、向他人表示需求等。总之,家长对孤独症儿童要细心细致,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改变、提高。

形成性考核作业3

1【简答题】.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答: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存在一个主动与主导的关系。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可以分为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和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评价0-3岁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指标。

1.

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

2.

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问题;

3.

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过程,不仅给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与

家长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家长学习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

题目2

2

【简答题】.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好的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主导性更加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增强的同时,主动性、责任性也更强。

3-6岁儿童家园合作内容分为亲职教育、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合作、资源支持等方面。

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共育活动,具有一些共性的特点:活动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形式灵活;既体现了幼儿园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家长的主体性,体现家园合作共育的教育理念;注意及时小结和总结、积累;注意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这些是好的家园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也是评价一个家园共育活动的基本标准。

题目3

3【简答题】.家庭与社区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的?评价双方的合作活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营造良好的社区、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儿童发展是双方合作的根本目的。在合作中社区主动为家长提供相关服务,家长应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增进对社区的归属感。家长也可以积极为社区学前教育的开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教育资源利用等。

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宣传法、讲座法、资源共享法、调查研究法、讨论共议法等。

因此评价家庭和社区合作教育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性、目的性

是否以促进幼儿发展、家长育儿能力发展、社区职能发展为目的。

二,互动性

是否体现家庭、社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活动目的。

三,有效性

是否有效利用资源,是否取得好的实际效果。

题目4

4【简答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答:⑴教育内容不合理

⑵过分溺爱孩子

⑶代替代劳,劳动教育薄弱

题目5

5【简答题】.日本和韩国的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异同?

答:日本家庭教育重视礼仪培养、挫折教育和自立教育。儿童不仅在外要注意礼仪,在家庭内部也需要遵守一整套的规矩,文明礼仪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本家庭的挫折教育从婴儿期就开始了,日本父母认为,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日本的家庭教育学家认为,父母过于保护和过于干涉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日本家庭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

韩国家庭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并有独具特色的“狼型”教子法、“狮子型”教子法。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长幼有序、懂得感恩的道德教育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两个方面;“狼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学会独立,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观察能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团队意识,挖掘孩子的潜能;“狮子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充满自信,学会自律自控,学会放弃,让孩子面对现实,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题目6

6【简答题】.美国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有三个:独立个性、民主开放、经济意识。这也集中反映百了美国家教的全貌。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要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和竞争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在美国家庭中,父母非常注意发展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家庭鼓励孩子进取向上而反对压抑他们的个性,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美国的家庭教育崇尚民主,父母和孩度子共同制定能维护各方面权益的规范。孩子在制定家规时与父母具有均等的权利。父母们常能宽容孩子们的顽皮、淘气,不太注意小节,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开放的。美国的家庭教育的民主气氛造就了一代一代独立性极强的美国青年。但有时极端的专民主也使美国不少家庭的教育过于放任,造成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行为顽劣。

美国的父母从小注意帮助孩子树产明确的经济观念和经济独立的意识,父母们教导孩子怎样有计划地消费有限的零用钱,如何想办法去赚钱。美国青年的经济独立意识较早,正是基于这种早期的经济观念的教育。在美国,父母们常用经济手段来促使孩属子学习进步及刺激子女间的学习竞争。

题目7

7【论述题】.联系实际评论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采取的方法。

要求:(1)简述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的方法;

(2)就某一方法联系实际说明其实施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1)亲职教育,(2)教学活动合作,(3)管理合作,(4)研究合作,(5)资源支持。

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法包括:(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2)加强家园联系——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3)家园现场沟通交流——家长会,约谈;(4)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学校,家长沙龙;(5)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教育活动开放日。除了以上有效的家园合作方法外,还有利用便条或电话联系、接送幼儿时的简单交谈、利用网络平台等其他家园合作教育的方法。

题目8

8【论述题】.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

要求:(1)简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2)就某一方面的变革情况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1)

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首先应从传统的、狭隘的人才观的改变入手,变革还应包括儿童观的变革。在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儿童观的指引之下,家长应当明确学前阶段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因此,家长应当更加关注那些对儿童具有终身影响的品质和素质的培养。(2)

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在物质环境的改善方面,家长要注意根据幼儿阶段的发展需要,为孩子创造适宜发展的家庭环境;精神环境方面,家长除了创设和睦的家庭氛围,还要注意改进亲子交往方式,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尊重、关爱的亲子关系。(3)家长教育能力的培养:家长教育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创设环境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等。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和学习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相关知识,并不断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分析和指导孩子的行为,从而提高教育能力。(4)家长素质的提升:家长素质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艺术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都对幼儿产程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5)

家长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应当真正认识家长教育的价值,加强对家长教育的系统规划和研究,增强家长教育的执行力度,更新家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探索家长教育的全新模式,使城市和农村家长能够享受到社会所提供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自

己的看法或建议略。

题目9

9【案例分析题】.幼儿园为了顺应发展,与家长零距离接触,建立了网站,我总喜欢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打开幼儿园的网页,看看幼儿园的新闻,儿子的班级照片,了解一些家教的知识。在有闲情逸志的时候,就在“E线留言”上发下一段感慨,将对儿子的爱与朋友一起分享。在儿子进入幼儿园这近两年的时间,从最初早上赖在被窝里想试试是否能得到不去的“豁免”,到现在每天催促着我“妈妈,快来不及了,我要第一个到车站”;从对我有时的教育“嗤之以鼻”,到认真严肃地对我说,“老师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欣慰于他的成长与进步,感动于老师的教育与辛苦。请运用第六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幼儿园便成为其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要求自身的主导型更加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很好的利用了幼儿园的网站进行家园的合作与互动。他们把幼儿园的新闻,孩子的照片和家庭教育的知识放在上面,让那些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去参与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家长有机会了解到。给他们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关注到自己的孩子。也能够从中获取科学的教育知识。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所以这位家长在发现孩子的成长后悔欣慰并感动。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网站的开设,不仅拉近了家长与幼儿园的距离,可以进行交流和指导,更是让家长看到了幼儿园的活动,老师的辛苦付出,对他们今后在进行家园配合的时候更能理解支持教师。从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来看,其内容包括了亲职教育、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合作、资源支持。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开放日活动、亲子互动活动、个别约谈、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家长助教、家长委员等。而案例中其实只是提到了其中的一个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所以,还可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更加全面的开展。也能够利用更多的方式,丰富家园联系的内容。

题目10

10【案例分析题】.案例一:托比是一个3岁的美国孩子。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还小,经常把裤子穿反。有一次,一个做客的中国朋友发现后想纠正他,但被托比的妈妈制止了。妈妈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有一天,托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一会儿就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5岁小姑娘。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案例二:康康,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忙于做生意,照顾康康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了使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爷爷奶奶包揽、代替了康康从小在家所有的家务活动,到现在也不会穿鞋子。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担心他的安全,不让他出门和别的孩子玩,在家看动画片,想要什么就让爷爷帮他拿,想干什么就让爷爷帮他干。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直到上中班了,康康也没有自己吃过一次饭。等到吃饭的时候奶奶就端饭到床边喂给他吃。久而久之,导致康康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试从外国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

答:国外父母非常注重对于孩子独立自主的培养,使得他们的小孩能够更早更好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包办孩子的一切。 以上国外和国内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了我们警示,警示着我们:别等孩子失败才后悔。孩子缺乏独立性,任何事都依赖父母,无法靠自己来解决问题,这都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有时过度呵护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应看好时机,适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好是,爸爸妈妈有的都可以给你,但你想要的你也都能自己争取得到。不要等到孩子失败,才后悔当初没教会他独立。并请:(1)给予孩子独处的时间。独立性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而促进孩子独立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学习独处。当明白家长无法随时随地帮忙时,他们也将学会依靠自己。(2)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孩子只要有能力做,就让他们自己来。只要观察到孩子是有能力

做到的,爸爸妈妈就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并多加鼓励孩子主动的意愿。(3)

避免挑剔或纠正。当孩子有意愿自己做、自己尝试时,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别做个完美主义者。孩子若是常常从父母那接收这样的信息,他们的自我观感一-定是负面、缺乏自信的。(4)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当孩子

累积久了解决问题的概念,接下来就可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问他可以怎么办,引导他学习思考。引导时切记给予孩子一些时间去思考,提供的协助越少越好。(5)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是一家的成员,他有权利享用家中所提供给他的资源,也有责任为家里付出。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龄及能力,帮他安排适合的任务,比如倒垃圾或是帮忙收衣服,让孩子学习独立的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责任感。

活动设计与指导

1、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选择一位小朋友家长,帮助指导家长设计家庭游戏并实施,家长将游戏效果反馈给指导者并收录在活动情况记录表中。“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可在平时作业(2)之后进行,平时作业(3)依次后推。

2、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设计与评价:设计一次合作共育活动并主持实施,按所学相关理论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实施结果评价,将所有内容填入活动情况记录表中。

请从上述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