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美术教育

学前美术教育范文精选

学前美术教育

学前美术教育范文第1篇

1.1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以及美好愿望的语言,它是儿童利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来反映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更进一步地表达儿童内心的想法。爱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且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力,在学前美术发展过程中,儿童从涂鸦阶段的乱涂乱画到最后能够比较完整加入自己的主观想法创作出或者模仿出自己满意的一幅画,然后给它赋予名字,并加以说明,这都显示出了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当我们拿着着实物模型告诉儿童,这是一种动物,是一只小猫,然后问儿童这是什么颜色的小猫,它爱吃什么,它有什么本领,然后让孩子创作一幅有关小猫的画,儿童就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大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的发言,说可以画一只抓老鼠的猫、一群钓鱼的小猫、一只睡懒觉的猫、一只正在和小朋友玩耍的小猫等等。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儿童认识了事物,让他们学会了发散思维,学会把自己已知的事物和未知的事物结合起来,间接地培养了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创造力其实不仅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还反映在儿童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在儿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成人的许多关于美术的条条框框都被打破了,比如说画面中不合比例的人物造型、大胆主观的色彩、随意的空间布置、不合逻辑的构思等。例如,当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农民伯伯,这个农民伯伯占了整个画面,然后在他旁边画一个很小很小的房子,指出这个小房子就是农民伯伯的家,如果是我们大人画这幅画时,我们就会按照房子和人的比例去画,但是小朋友画得就充满了活力与吸引力,他不会按照我们的常规去做,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法体现着儿童奇特的创造和丰富的想象。

1.2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具有独特的审美感

(1)引导儿童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儿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美是一种艺术,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是人的审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儿童时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学前美术活动的目标就是培养儿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学前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儿童通过做创意手工、画图、艺术欣赏等活动,来感受美的力量。例如,在绘画《幸福的一家人》时,每个儿童的想象不同,绘画重点也不同,有的儿童突出一家人服装上的各种各样图案,有的儿童更强调一家人幸福的笑脸。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千姿百态、各有不同。作为一次美术活动,我想教师应该注意美的形式对激发儿童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在情感目标上,我想让儿童感受情感的美,体会到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的氛围。

(2)引导儿童接触生活中美好事物,丰富儿童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的引导下,感受繁花茂盛的花丛,体会夕阳西下的感动,聆听滴答的雨点声,观看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些都可以使儿童感受到大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好。无论是街上形形色色人的衣着打扮,还是大自然的鸟语花香都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陶冶。

1.3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思想品德的发展学前美术活动能丰富儿童的文化生活,启发儿童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认识。其实对儿童道德品格的培养可以从儿童自己的作品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如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扶着老奶奶过马路,把拾到的钱交给警察叔叔等等,这些都是儿童常画的内容,虽然他们画得稚拙,但是能从画面中看出儿童的美好,他们用身心感悟着我们的美好世界。

1.4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手、眼、脑的发展大家一提到学前美术,眼前就会浮现这样的情景,很多孩子在拿着画笔在纸上认真的画画,其实美术不只是单纯地画画,它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用手指画画,把豆子组合成一幅画,在废弃的瓶子上画等,所以学前美术不只是用笔在画,只要发散思维,就能创造出不同表现形式的画,儿童在操作中亲身体会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在这期间充分发挥了儿童的手、眼、脑的发展。他们用大脑去思考和理解,用语言交流自己的感受,用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眼睛观察其他人的做法,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2学前美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2.1学前美术教育要求学生画的像,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在学前美术的课堂上老师认真地教儿童画画,以画葡萄为例,老师就用几个几何图形画出了,然后让儿童照着画,还要求要的像,儿童很容易就学会了这种简笔的画葡萄,但是在学之前,他们却能用很多方法去表现,虽然充满稚气,却体现了儿童创造的活力。模仿是一种固定的扼杀孩子创造性的方式,这会严重阻碍了儿童艺术感受和非凡才能的发展。

2.2学前美术教育缺乏儿童情感的培养每次当儿童完成画后,老师和家长在下课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看谁画的最好看,每次看到涂颜色没有涂到外面且画面干净的孩子,还有看到你和老师画的一模一样的画家长就大加赞扬,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去注重这些,而应该更多地去发现儿童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受以及情绪,这样做还能发现孩子心智的发展是否健康。

3总结

学前美术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信息化技术

引言

在幼儿园师资的培养中,职业院校对幼儿教育专业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儿童绘画课程就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课程。但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并没接触过美术教育,一些学生也仅仅接触了一点基本的儿童绘画常识。受课时的制约,在短时间内训练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显然具有相当的难度,但恰恰信息化技术在绘画课程中的使用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将美术教育与信息化技术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

作为以绘画为基础的一种学科类别,美术教育传承了绘画的基本内涵和技艺并将之在社会中发扬起来,由此能够较好地融入人类社会的发展,切合人类优秀的精神文明,促进人类品性的完善,培养人类基本的绘画能力和修养,在此基础上帮助人们取得各方面的成就。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艺术教学现代化则又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有力地支撑起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些主要体现在现代化艺术教学对个人创造力和个人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塑造,可由以下几部分更直观地看出:

(一)在美育课程中,信息化技术扮演的角色是各类美育课程资料的提供者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里,老师作为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传授者,在这之中起主导作用,而作为知识接收者的学生们在大多数时候只是被动又低效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然而在当下,已被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大大降低了各项优秀美育课程的获取门槛。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通过这一媒介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还能利用相关的搜索引擎和交流平台快速地获取第一手资讯并开展交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自觉性和高效性,将传统的课堂的被动低效转变为新式教学的自主高效。这样的转变就意味着各位知识传授者要跟上时代,把课堂教学的中心从单一的知识灌输演进为促进学生提高个人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融合信息技术的当代美育课程将进一步地显现出一个特点,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的引导主动性,进而淘汰原有的单一知识灌输和被动知识学习的方式。教和学应有效结合,教师运用好现有的信息技术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有效运用好信息技术还能做好知识框架的搭建,及时融入新知,更高效地落实教学方案。从当前的教学情况看,采用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相关的美育活动在国内已有六十七所高校实现,这必将是今后的一大趋势。

(二)融合信息技术的美育教学,往往能获得极佳的成果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绘画能塑造出可视化的艺术形象。这样一种直观的视觉,总能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采取各类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很快获取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此外,还能通过这些技术获取一系列活动开展的参考信息,在此基础上搭配合适的音乐和配文并保存到便携式设备,方便易用,节约了大量成本,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信息化的方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快地把握学生们的关注点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体现出这些方法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们在这样一个形象而有趣的形式中获得自己的心得,形成自己对这些知识的认知,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和高昂的学习热情,基于此教师们就能更好地带着学习者们培养标新立异的创造性观念。

(三)交互性是信息化技术的一大优势,有力地推动教学者们的有效沟通

教学者们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机制把相关内容传授给同学们,然后利用相应的教学反馈系统,即时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相关222的问题和经验应用到教学的改进中。学生们也可以联系自身实情,结合信息设备选取一类满足自己需求且合理的方式将课堂上和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及时地传送给教学者们。学习者们同样可以利用相应的交流平台针对学习情况展开研讨。如此,就把学和教通过现有的信息技术和交流平台有效地作出相应的整合。

二、信息化手段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采用信息化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但想要真正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求老师必须对信息化教学设备有认识和把握,然后才能真正发挥出设备的艺术效果和用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求该校对美术专业教师进行建设和发展,按照集体化的备课管理模式对老师作出更为规范的要求。具体来说,高校需要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给美术专业老师创造培训的机遇,提高美术专业老师对知识的掌握,帮助他们改变教育观念,在课堂中全面发展出信息化资源,以此提升现代化技术手段在美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然后,关于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及专业艺术课程中对信息化资源的运用,高校必须重视学校政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发展,充分利用各方能力,有效整合信息化资源并搭建信息化平台,使之渗透到艺术课程之中。与此同时也依据社会对职业人员的培训要求,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使用加以改进和完成,以此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使用水准。另外,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美术老师也要根据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具体来讲,老师必须通过对课程的了解和认知,对授课流程进行重新设定和编排,突破课程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理的课程评估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对美术学习的自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融合。唯有这样,才可以提升教学,促进课程发展。

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思维和观念上的转变是当前信息化教学方式在学前教育美术专业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根本前提条件,特别是从事一线教学的专业教师,应当着眼于美育的本质,立足于教育本身,明确认识到学习者进行这门学科学习的意义,并把现有的教学谬误总结出来,作出有效调整。同时还应当对现有教育方式作更新换代,革新基本教学理念,从多角度增加教学关注点并将每一教学要素真正落到实处,推动信息化装备的完整配置,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学者们的认知也应有质的提升,认清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实际教学的重要意义,由此各项信息化教学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融合了信息技术的学前阶段美术教学工作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提升学习者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教学者们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更加形象的方式展现美术知识,由此可以将原本干巴巴的知识碎片变成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小精灵,将更多有趣的元素代入到课堂中,这对学习者们的美术知识学习效率以及学生们的艺术修养是非常有好处的。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手段的引入,有利于课堂和课外关于美育信息的流通,有助于教学者和校方真正了解美术教学的实情,结合着这些信息和内容,教学者们能够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架构,选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绘画教学,进而把教学方面的革新落到实处,在实际中真正把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培养起来。

(三)优秀的教师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良好的教学的前提是良好的师资。高水平、专业性的校长团队和职业素养高尚、业务能力娴熟、精力充沛的教师是构成好教师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学校搞好教学的第一资源。学校教师要勇于承担、有强烈育人情感、有积极办学思想、懂科学管理、全心全意地为学校发展着想、为教职工服务。好老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教学文凭水平,更要有良好学科专业文化精神和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学员观、教学质量观。

四、当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教学观念

学前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问题表现在思想观念方面,很多教师仍然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了美术这门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就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来说,艺术课程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和部分,不过不少院校和老师对其重要性没有能够真正充分认识,把课程重心放到专业课和其他课程中,忽视了艺术学习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也就导致学生自己也会忽视这门课程,从而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对美术学习形成很大负面影响。此外,不少院校学生及教师在教学中所教授的美术知识没有考虑到实际学前阶段学生的特性,而是基于非常专业化的视角开展课程,但这样不仅提高不了学生的美术功底,同时还会影响教学效率。

(二)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学前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便是教育内涵缺少合理化。目前在艺术教育课程中的很多课本教材中都选用了一些较为老旧的教学内容,但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已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且许多绘画基础知识和艺术绘制技能的相关教学内容并没有能够进行有效更新,使得学习者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艺术绘画技巧并没有实用价值,对其今后开展艺术教育会形成极为负面的影响。另外,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进程中,不少院校也都选用了美术专业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但是这些教材内容较为复杂专业,并不适用于学前阶段的学生,对课堂教学也无法取得较好成效。

五、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育企业信息化手段使用的原则

在学前美术教育中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而在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并坚持一些准则,绝对不要违背现有的教学标准和要求。并且需要进一步意识到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对于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可能全部解决。对于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开展,还需要遵守以下几条规定:第一,信息化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使用,最基本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了解和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如需要了解不同软件的使用,网络技术和图文编辑操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自身这种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适应程度决定了最终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因此需要重点关注这一应用原则。第二,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引进信息技术,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但是信息网络对学生而言有利有弊,所以这种教学模式需要保障学生能够对现代教育手法更加充满兴趣,假如缺少了这一重要基础,将会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使用中出现各种问题,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不仅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优势,还会影响学生本来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六、如何更有效地在绘画课堂上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一)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开始,教师们就可先欣赏一个三十秒的简易人物动画录像,接着大头孩子、小头爸爸和围裙母亲们就预备好了行程,并由此提出了教育课题”愉快的旅途—人物简笔画的表现方法”,即用学生熟悉的简单人物动画创设了课堂情境,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突破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简笔画的表达方式,一般分为概述省略笔画和夸大变化绘画。笔者针对教材,以学生大头孩子全家出去旅行时的录像为贯穿内容,并设定了不同的课程任务。在讲解忽略概念绘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了学生或大头小孩在全家外出等车时的情景,并运用曲线和简单几何形体特征把这种情景展示了出来,从而说明忽略概念法的基本概念就是对人物形体特征之间的较高概念和对烦琐部分之间的单纯忽略。接下来,教师继续回放录像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并以此指导学生得出对人物形态特征的高度一致描述,在学生写作人物用简笔画创作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描述而夸大了人物形态。动画视频与课本知识点的有效融合,使学习者注意力更为集中,课堂教学氛围更为活跃,高效地攻破了课堂教学要点。

(三)小组竞赛,化解学习难点

创作练习也是小学艺术教育的难点,当中小学生在掌握了人物形象和简笔画的二种基本表达方式以后,由教师开展分组的比赛活动。这种形式都很有效地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员的团队协作意识,也有效缓解了学业难点。

(四)总结拓展,提升岗位认知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在课堂上的所学知识点,并观看了部分老师给幼儿园孩子们讲解自己美术创作能力的教学录像,借此指导学生立足岗位了解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从而在教育过程中透过幼儿的图画理解孩子们内在的艺术思想,借此引导其自身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系统的汇总信息可以让学习者查缺补漏,并借助拓展课程视频有效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们对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水平,对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也有了更加清楚的定位。

七、结束语

学前美术教育范文第3篇

中韩两国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课程性质大同小异,都是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教学的。稍有不同的是,韩国儿童美术课程更侧重实践部分,而中国儿童美术课程在理论课时安排上更显优势。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要根据幼儿各年龄阶段的不同表现能力,了解现实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要求等。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提出,既要重视儿童美术学习的过程,也要重视儿童美术学习的结果,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主张,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儿童美术教育过度关注美术作品本身和美术活动结果,从而忽视儿童创作过程的问题。作为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解决好这一问题,应了解儿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表达需求。例如,处于涂鸦期、前图式期的幼儿,可以侧重于保护幼儿艺术天性,提高幼儿创作的兴趣,尊重幼儿大胆想象、情感释放以及自我表达的本能;处于图式期、写实萌芽期的儿童,过度让儿童自由散漫、无基本技能支撑的创作,显然是不可取的。作为教育机构,幼儿创作结果失真的展示与宣传,也不利于儿童在美术教育方面的自然发展。因此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加强了课程价值取向;韩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性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儿童发展取向。韩国在美术与儿童的两者之间,注重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艺术素养的人作为最终目标,将儿童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韩国儿童美术教育在理念上强调通过儿童创作来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把艺术作为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作为一个目标。韩国重视儿童美术发展的价值,尤其在幼儿涂鸦期得到体现,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由前图式期向图式期的过渡,长期处于无技能指导和支撑的自发状态,对其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中韩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内容的比较

儿童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内容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1)中国学前儿童教育以学科取向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在活动内容设计上是偏重于技能训练的,以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为主要依据来设计该课程。其优点是:能够使幼儿相对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够使教育者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幼儿作品得到一定标准的评价。其缺点是:可能会导致幼儿创作兴趣大跌,导致幼儿脱离自己的生活和经验,过度技能的训练还导致幼儿逐渐丧失艺术创造力。学科取向的不足现象已经被多数教育者所知晓,从而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方法加以弥补。混合取向的美术教学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采用较多的一种取向,能够取长补短。

(2)韩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以儿童发展取向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韩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充分满足幼儿创作的兴趣,让儿童成为创作的真正主人,主张把一定学科的知识转化为儿童当下的生活经验,使儿童获得全方面的发展。但过分注重美术活动中的偶发创作,过分放纵幼儿,让美术活动极具游戏性,其实会丧失儿童应有发展机会,造成有效资源的浪费。笔者在韩国走访了多所幼儿园,跟韩国相关的教育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研讨,探究韩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突出专业性质,专业课程集中细致;了解多元化教育的理念,强调授者的功能;强调学生制作手工作品,定期进行手工作品展示活动;课程设置突出心理教育,如美术欣赏与心理教育、游戏与心理指导。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内容上也有着诸多的相同点:一是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内容都具有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在理论课程设置上都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如儿童美术及其教育、儿童美术的发展、教师与儿童美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等。二是在实践课程设置上都包括作品欣赏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实践操作又分为绘画和手工两大类。中韩两国在实践课程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美术实践课程内容,主要以技能训练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对教材的大量临摹和再现,刻板的涂色等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偏重于技能专业化教学。绘画内容一般包括简笔画、水粉画、版画、国画、装饰画等,手工包括泥工和纸工等。其中简笔画教学被称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生经过反复训练,基本能够达到应物象形,却失去了美术的创造力;水粉画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水粉基本的表现技法,但不能转化到实际的幼儿美术教学中;版画教学过于重视传统知识和技能,没能与幼儿实际能力相联系;儿童水墨画教学,注重本民族绘画的传播与训练,这是值得肯定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装饰画教学,过于注重临摹和再现,儿童创作力得不到体现。其次,韩国儿童美术实践课程内容一般以主题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以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的主题呈现课程内容,把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喜爱、对美好事物的初步感受和欣赏、对各种基本操作方法和表现技能的探索学习等方面的内容,根据课题的需要,自然地渗透到每一次具体的活动当中。手工操作的类型很多,如撕贴、剪贴、染纸、折纸、厚纸制作等纸工,以及泥工、综合材料制作等手工类型。这样,每一次美术活动都与他们的生活和兴趣紧密相连,同时包含一定的美术技能。这些操作类型以及其中涉及的技能技巧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顺序,作循序渐进式安排。同时,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同一类绘画或手工类型的操作又可以在不同学期反复出现。幼儿在这种感受、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慢慢地积累相关知识,获得有关技能,得到艺术感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生活化和情感性贯穿于每一个主题中,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保持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组织与实施比较

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都非常注重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在课程组织中都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多样的操作实践,如加强儿童美术课程教案的编写,安排学生去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过程,参观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布置等。首先中韩两国幼儿园教育教学都非常重视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韩国《幼儿教育法》等都有所体现,各自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幼儿园的实际水平、教师的条件,制定出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韩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分为半年计划和课时计划,有效保证了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克服了美术教学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偶然性。其次,韩国非常重视儿童美术课程教案的编写。课前教学设计的好坏,对一节课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教案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体现,是重要的教学准备。教案因人而异,但都应写得明确、具体、实用。教案包括课程名称、教学纲要、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除此之外,韩国在儿童美术课程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方式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了解幼儿园的节日装饰和日常环境布置,熟悉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增加学生对美术运用的感性认识。从而把课堂学习过程直接与就业上岗工作、学校课堂教育教学与幼儿园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课程评价上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如学生自评、师生共评、作品展评、作业批改等,在这一点上与中国类似。

四、结语

学前美术教育范文第4篇

从教学目标来看,职业学院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会选择幼儿园老师这一职位,担负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职责。所以,作为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潜在对象,必须将教学目标围绕儿童来进行开展。因此,抓住和掌握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十分关键。从内容上来说,审美心理结构是指通过认识和欣赏某种“美”,心理意识的各个主观分子高度活跃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结构。对于儿童审美心理结构来说,儿童的绘画最能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尽管只是一幅简单的画,从形式上来说是教育产生的结果,但却是儿童审美意识的最直接表现。由此可见,对于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到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作用,多教导审美理论知识,注重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喜好。所以,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应该融入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把握儿童美术课程的教导重点和自己学习的研究方向。

2学前美术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

自从我国开展义务教育来说,学前美术教育开展走入人们的视野,并丰富儿童的心理成长。同时,职业学院设立学前美术教育,更多的是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从而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提升儿童的审美意识。并且,审美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美育,主要是培养受教育者对美的感悟,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念。目前,学前美术中审美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任务:

2.1感受美从成长阶段来看,儿童最容易接受美好的事务,特别是一些缤纷色彩、故事性鲜明的图像,更能获得他们的喜爱。同时,这种感受美的能力也是儿童天生拥有的,职业学院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必须加强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例如,通过色彩鲜艳的鲜花让儿童自行观察和发现,从而想象出自己所感知的内容。

2.2激发兴趣学前美术教育的学生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大量的图片或玩具,提供许多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引起儿童的注意,符合他们美术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还能让儿童观察一些鲜艳的事物,鼓励儿童多画多接触,提高他们动手绘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3开发智力对于学前美术教育来说,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意识,从而实现开发智力的目的。在教学内容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教学,开展儿童喜爱的内容,并适度地鼓励学生进行回忆和创造,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将艺术知识教授给儿童,提升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3职业学院学前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培养方法分析

作为一门必需的专业课程,学前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样才能担任幼儿园教学的工作,才能全面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看,加强审美教育注意十分关键,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优雅的审美情趣,而且还能从精神上实现人格的突破,融合艺术世界中。所以,审美教育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3.1激发审美的欣赏力近年来,国内现代化科技越来越先进,艺术设计领域也蓬勃发展起来,美的理念开始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针对职业学院学前美术教育的学生,审美活动早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作品欣赏和美术绘画,逐渐通过外表美的事物挖掘出内在的有形和无形的美,这种深层次美的内涵,才能激荡学生的思想,启迪他们对美的欣赏。例如,凡•高的《星空》里,如果只是单纯地欣赏星空的色彩,就无法真正地探索到艺术的真正内涵。凡•高的作品大多带有浓厚的生命力,油菜的厚度和线条都是渲染一种夜空的氛围,画面沉浸在一种哲理的微妙光线中。

3.2培养审美的理解力事实上,审美的理解力是指在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之美中获得主观性的情感体验,并突破传统的惯性思想,借由色彩、构造、光线、画面等方面把普通的眼光升华成一种审美眼光,从而挖掘作品和自然事物的精神美。同时,这种审美理解力的形成,主要是偶遇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文化共同渲染所产生的结果。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儿童,所以培养审美的理解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逻辑推理方面,而应该注重主观和客观事物的互相融合,把一些抽象、晦涩的理性事物表现成感性事物。例如,彩虹的出现,不能单纯地认为它是光和水分子互相作用的结果,而应该教育儿童这是天空放晴后,一座通向快乐幸福的彩虹桥。所以,学前美术教育的学生必须将具化的事物继续进行意象的表达,将思想单一的主题表达的更加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提高艺术审美理解力,才能认识到艺术的真正内涵。

学前美术教育范文第5篇

1.1美术教材的实用性不强,很难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材内容过分强调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内容过难、过深,严重脱离学生的美术基础、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产生畏难、逃避、甚至排斥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2美术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较为匮乏。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多半是美术学院和高师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二者的知识结构都偏重美术技能的掌握,而在美术理论方面学习研究的很少,尤其在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方面就知之更少。因此,在美术教学当中,这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教学过程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过程,很多也在模拟美术专业院校的授课程序,在美术教学中过于强调绘画技能技巧的传授与接受,把“绘画技能训练”作为高职美术课程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对于写生要求的过于专业化,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是很困难的。这种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同时,这种过于专业化的教学内容与将来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是脱节的,不利于学生上岗就业。

1.4教学方法单一、滞后。教师过多地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学习方法,忽视个性教育,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示范学生看”“学生练习教师看”的教学方法很是常见,教师一成不变地教,学生机械地模仿,其结果是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空间。

2、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思路对策

2.1明确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适度地调整美术教材,增加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的教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美术课程也要体现幼儿美术的特点。美术教师可以科学适度地调整美术教材,不能始终把技能训练放在首位,也不能以此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只有明确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从理论中学习和认识幼儿美术独特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审美心理发展,才能在今后的实际美术教学中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开设幼儿美术教学论、幼儿审美心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理论课程。

2.2加强美术课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授课教师,这是推动美术课程教学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2.2.1美术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他的专业功底是否深厚,影响美术课的教学质量;也是完成各种课程任务的基本条件。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其本人应该具有全面的美术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具备较为全面扎实的美术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否则,即使你再认真努力,也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2.2.2美术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美术教师不但要传播人类文化、艺术修养、开发人类智能,还承担着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美术教师与学生能做到相互尊重、理解、民主、平等、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美术教师能够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2.2.3美术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美术教师除了钻研更宽、更广、更深的美术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当具备更广博的人文知识,美术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会遇到学生提出的难以预料的难题,渊博的知识会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3采取探究与互动的教学方法。

2.3.1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和探究的兴趣。

2.3.2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在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活动中,须重视“以活动促发展”,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造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产生有现实意义的创造成果。比如,设定一个主题,开展简笔画的设计竞赛;模拟情景,开展幼儿园的环境设计比赛。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独立思维与独立操作能获得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