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对某小学进行分层随机抽取100名小学生,其中三年级学生有34名,四年级学生有35名,五年级学生有31名。男同学有48名,女同学有52名,他们的年龄在8~12之间岁,平均为(10.69±1.25)岁。

1.2调查方法

(1)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调查:用问卷的形式对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以及行为进行调查,其评估标准是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饭前饭后洗手,饭后刷牙,每天刷牙的次数在两次以上,牙刷应该选用小头软毛牙刷,因为这能够有效避免牙龈出血以及龋齿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局部细菌的滋生。(2)口腔检查方法:对全部儿童进行口腔体检,评估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监测标准,监测儿童进食前口腔的牙菌斑指数,然后对所有儿童的评估结果建立档案。

1.3健康教育内容

1.3.1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就是宣传口腔的基本知识,主要请专业的口腔医师为儿童进行讲解,其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如儿童乳牙、恒牙的概念,还有牙齿的基本结构,以及牙齿有几种类型,同时介绍不同类型牙齿的功能;除此之外,应该着重向儿童介绍有关牙菌斑和龋齿的知识,明确告诉他们导致龋齿的主要病因就是细菌、口腔内碳水化合物等。

1.3.2其次是指导儿童要养成正确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饮食习惯,合理饮食,禁止暴饮暴食,禁止食用大量含有糖及淀粉的食用,同时要明确告诉孩儿童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邹玲1,赛玉拉2(1.新疆阿拉山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博乐833418;2.新疆博州蒙医院口腔科,新疆博州833400)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口腔保健的作用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某所小学中的小学生共100名进行研究,然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并对教育前后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的了解进行对比,评估结果。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儿童普遍缺乏对口腔的知识,在经过为期一年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之后,儿童对口腔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其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也显著降低。结论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儿童对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同时也能够纠正其错误保健习惯,从而显著提高口腔卫生状况,降低口腔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关键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1.180子牙菌斑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糖类和淀粉,他们会在结合后产生酸性物质,造成牙釉质的受损,并最终形成龋齿。此外,禁止儿童在睡前吃含糖较高以及淀粉的食物,因为在夜间这些食物残渣会腐蚀牙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控制食物的进食量,饭后坚持刷牙或者漱口,用温开水或者淡盐水漱口,防止糖分以及淀粉积聚在牙齿上。此期儿童可以多食富含高纤维食物,例如瘦肉和水果蔬菜,因为这些食物能够清洁牙齿比如蔬菜以及瘦肉等,因为高纤维的食物可以对牙齿产生摩擦而起到清洁的作用。

1.3.3指导儿童学会使用正确方法刷牙:最先要大力宣传进行刷牙的目的,明确告诉儿童坚持刷牙能够去除牙菌斑,同时也能够保障个人口腔健康。最好使用小头软毛牙刷进行刷牙,因为这不但适合儿童口腔的大小,而且能够充分接触到孩子牙齿的周围,可以彻底对牙周进行清扫。牙膏的选择应该使用含氟牙膏并且定期更换品牌。坚持每天刷牙两次,采用竖刷法。

1.3.4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每隔半年去口腔医院检查一次口腔卫生,做到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疾病的发生。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对实验中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然后对比教育前后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结果教育后儿童对于口腔知识的了解,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疾病状况均大大优于教育之前(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某小学1 906名小学生为研究样本。所有受试者均有龋齿预防需求。依照单双号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953人以及观察组953人。对照组男性534人,女性419人;年龄7~11岁,平均年龄(8.7±1.5)岁。观察组内,男性533人,女性420人;年龄7~11岁,平均(8.8±1.3)岁。2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化龋齿预防,详细流程为:定期对该组受试者开展口腔检查工作、叮嘱青少年儿童平日生活内少吃甜点、每日早晚都要刷牙。当发生龋齿之后及时到口腔科门诊就诊。在此同时工作人员也要和家长以及青少年儿童做好沟通,让双方明白龋齿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升其对于疾病的认知度。观察组受试者则接受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干预,具体方案如下。

1.2.1 健康宣教:

医护人员应当告知青少年儿童和家长平时生活务必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纠正既往不正确观念;告知青少年儿童家长定期带领儿童前往口腔门诊接受口腔检查的必要性;组织学生家长参加口腔知识培训会议,发放与口腔保健相关的宣教资料;告诉家长和青少年儿童应用正确方式刷牙。

1.2.2 调整饮食以及刷牙教育:

医护人员应当为青少年儿童以及家长阐述正确饮食的方法,不要过多进食甜食以及刺激性食物,多摄取高纤维素食品,平日内不要进食零食。建议青少年儿童多进食粗粮、水果、牛奶、蔬菜等。进食后马上漱口,每天刷牙次数必须在2次以上。小儿每次刷牙使用的牙膏量应当在豌豆粒大小,牙膏使用量不要太多也不要过少。禁止横向刷牙,每次刷牙务必彻底。

1.2.3 开展窝沟封闭:

针对于符合窝沟封闭条件的青少年儿童,应当开展此项工作。于窝沟间隙位置涂抹封闭材料。具体位置为牙冠咬合面及颊舌面的窝沟点隙,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的原理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

1.2.4 定期查看青少年儿童牙齿生长情况:

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青少年儿童牙齿生长详情,查看牙齿是否存在松动龋坏的不良情况。评价受试者的牙齿松动现象是否因换牙所导致。结合实际情况,评判青少年儿童是否需要拔牙。另外也要观察其牙龈组织详情,告知青少年儿童不要过度吸吮缺损牙龈,以免引发牙龈大量出血,延迟恒牙发育。

1.3 观察指标

干预后3个月分别观察以下指标:干预后龋齿发生情况、干预依从性以及2组受试者以及家长针对于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水平对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则开展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受试者龋齿发生率、干预依从性对比:

干预后,相较于对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龋齿发生率更低(P<0.05)。干预依从性方面来看,观察组在正确刷牙人数、每日2次刷牙人数以及饭后立即漱口人数明显更多(χ2=15.264,18.526,19.241,P<0.05)。见表1.

2.2 2组学生以及家长对于口腔保健知识掌握度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学生家长以及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更好(t=15.267,13.264,P<0.05)。见表2.

3 讨论

龋齿为一类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和口腔卫生不佳以及定植于口腔内部细菌过度生长有关。由于受到细菌的侵袭,导致龋齿患者牙体受损。近年来,此类疾病的发生概率有所上升[1],青少年儿童为罹患该疾病的好发群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1)相较于成年人而言,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加上很多家长没有在第一时间遵嘱其当成清洁口腔的习惯,饮食不合理,导致青少年儿童口腔中的细菌过度生长。(2)由于青少年儿童处于重要的身体发展阶段,因此机体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元素。比如说维生素、磷、铁、钙等,而因为上述微量元素没有办法满足受试者身体生长需要,导致青少年儿童牙齿钙化程度偏低,引发有害细菌入侵到牙体组织中,造成龋齿。由此能够看出,利用有效方式全面强化青少年儿童口腔综合保健意义重大。

表1 2组受试者龋齿发生率干预依从性对比

表2 2组学生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度对比

针对于青少年儿童群体而言,如果发生龋齿,不仅会影响乳牙生长,另外也极有可能就此引致牙齿缺失。就此干扰了其自身颌骨正常发育以及咀嚼功能发挥。如果情况严重龋齿疾病,还会对青少年儿童的恒牙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致使恒牙发育异常。现如今,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已然将龋齿和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预防性疾病的管理水平之中。面对这一现状,医护人员有必要利用有效方式对青少年儿童群体开展口腔综合保健,以降低龋齿发生概率,确保其口腔健康[2].

本组实验研究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针对于存在龋齿预防需求的人群而言,开展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干预能够明显减少龋齿发生概率,有效提高青少年儿童口腔清洁度水平,降低口腔内细菌滋生度,进而发挥出预防龋齿的成效。此外,通过告知家长龋齿疾病病因的方式,也能够令其指导青少年儿童保持口腔卫生,养成随时清洁口腔的良好习惯。由此不难看出,实施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有助于降低青少年儿童龋齿发生概率。

青少年儿童群体于牙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配合度偏差,单纯依靠医生治疗口腔疾病无法在根本上降低总体龋齿患病概率。可见,通过有效方式改善青少年儿童口腔卫生,预防龋齿意义重大。在早期,有效评价青少年儿童发生龋齿的风险,开展与之相关的预防工作为当前医护人员的主要任务。利用评价青少年儿童龋齿患病风险评估的方式可以及时知晓受试者患病风险,进而在青少年儿童群体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为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计划[3].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将口腔综合保健应用于预防青少年儿童龋齿方面,能够帮助其养成科学的清洁牙齿习惯,同时也可提升青少年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水平,有效预防龋齿。

总而言之,针对青少年儿童群体而言,为其开展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有助于降低龋齿患病率,可确保青少年儿童口腔清洁度,减少口腔内有害细菌定植率,有助预防龋齿。因此该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葛日芳。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20(15):2655 2657.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2、降低学校常见病的发病率;3、提高生长发育水平;4、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5、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6、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四、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年级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二年级

1、让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

2、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年级

1、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并掌握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方法;

2、教育学生交通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了解自身的发育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教导学生安全用电,并知道触电急救的方法及小外伤的处理。

四年级

1、使同学们熟记急救、火警、盗警电话号码,在遇到急救病人、车祸、火警等急救、意外事故时,懂得如何打电话;

2、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3、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五年级

1、使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培养健康的意识行为,懂得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适时、适体的穿着有益健康,引导学生培养朴素、大方、适时的穿着风格;

3、使学生认识吸毒的危害,教育青少年千万不要因好奇去尝试吸毒。

4、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使自己逐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5、懂得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学校体育

当前,我国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开设了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但我们经过调查,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力求发现问题,引导解决问题,为体育教学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一、实施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决定》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把健康教育与体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如果不在此时奠定良好的身心健康基础,那么,他们终身将不易得到健康的生活;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从小开始,否则不良习惯久则成癖,积重难返,从而影响一生的生活质量。

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学校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使青少年儿童获得必要的卫生知识,激发他们增进健康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从而实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为终身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学校教育成为每一个青少年儿童的必经阶段,而我国旧有的教学观念和平利用模式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和意识都比较低下,它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在当前的中小学中迫切需要实施健康教育。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不但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挑起民族复兴的重担。

二、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不够全面

当今社会“人人健康”早已成为人类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之一。但有一大部分人对“健康”的概念认识还比较肤浅,他们对健康的认识只停留在身体上没有疾病,而这种观念是不全面的。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章程中给健康下了定义:“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到了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给健康下了新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这一健康观摆脱了生物健康观的束缚,确立了生物、心理、社会和道德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多维健康观的确立,反映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深刻地揭示了健康的内涵。通过对健康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我们根据中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进行身心健康教育。这样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只有具备多维健康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2.关注健康的意识与能力不强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他们打下一个良好的身心健康基础,不仅是他们在学生阶段完成学业的需要,同时也是他们终身健康的需要。所谓健康的意识,是指个体能够有主动促进自身健康的愿望。但有一大部分的中小学生,他们对健康的意识很淡泊,保护自身健康的能力很差。据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季成叶教授的研究报告表明:近十年来,中国少年儿童的视力急剧下降,中国的学生近视率在全世界的排名,已从1998年的第4位上升到第2位,仅次于“近视第一大国”——日本。中小学生近视绝大多数是因在晚上灯光下看书,致使眼睛处于疲劳状态造成的。目前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始,学习写字就将身体趴在桌子上,时间长了,就养成坐姿不正确、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写字的坏习惯。现在城市内的中小学生中有80%至90%是将身体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的。导致这些青少年儿童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少健康的知识,对健康的意识很淡泊,保护自身健康能力很差。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培养他们保护自我的意识,最终达到终身健康的目的。

3.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存在着不良倾向

台湾学者柯永河曾提出“良好的习惯多,不良的习惯少的心态谓之为健康;而良好的习惯少,不良的习惯多的心态谓之为不健康。”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今威胁人们的疾病已从过去的以感染为主,转向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关系极大。青少年儿童处于半幼稚半孩童的半大人状态,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还不太明确,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向成人期的过渡阶段,如果这一时期处理不恰当会对以后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对能否形成健康的社会行为,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儿童 肥胖 体力活动 饮食控制 行为矫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肥胖已成为严重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首都儿科研究所等6家医院对北京市18岁以下人群开展了专项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接近10%,与2000年相比上升47%。与正常体重儿童比较,肥胖儿童患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的概率分别增加5.4倍和2.8倍;患脂肪肝的概率增加51倍。这些数据意味着肥胖呈现出明显低龄化的趋势,因肥胖症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发生年龄也将逐渐提前[1]。本文通过对儿童肥胖原因的分析,提出控制儿童体重的有效措施,以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降低肥胖及其并发症给儿童身心带来的危害。

1 儿童肥胖原因

1.1 观念错误

在发达国家,家庭越是贫困、家长的文化水平越低,儿童肥胖的发生机会越多,而我国的情况恰恰相反。我国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吃苦太多,现在条件好了,尽量别让孩子吃苦,所以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加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情况下,有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与保护,孩子的要求尽量满足,尤其在食物方面,认为高热能的食物营养价值就高,给孩子过多地摄入高热能食物,这样的错误观念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

1.2 体力活动减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而这一社会现象也影响到校园中的儿童。据报道称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体重不到40公斤,肩上的书包却接近10公斤。书包太沉,作业过多,运动时间太少,拥挤的校园,玩伴的缺乏等,这些原因都使得儿童缺乏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儿童户外活动和锻炼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静”的活动则明显增多,消耗热量越来越少。儿童“由动到静”的改变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肥胖导致日常的活动越趋缓慢、慵懒,更再次减低热量的消耗,导致恶性循环,助长肥胖的发生。

1.3 热能摄入过多

运动越来越少,但每天摄入的热量却越来越多。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种类繁多的各类甜点、糖果和零食的大量生产和销售,以及高热能的洋快餐的大规模的进驻,都使青少年日常摄入的热量远远高于以往。以前的儿童主要喝白开水,现在的儿童主要喝饮料。儿童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都已经摄入过量,而植物性食物摄入不足,尤其是蔬菜的摄入量过少,营养摄入极不均衡。吃得多,动得少,必然导致体重增加,使各种慢性疾病威胁孩子的健康。

2 儿童肥胖的预防措施

儿童肥胖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体质和智能行为均有不利的影响,又是成年期肥胖症的基础。儿童对控制体重一般没有太多的动机,毅力和自制力也较差,因而预防以家庭疗法为基础,加以运动训练、饮食控制以及行为矫正预防儿童肥胖的主要措施。

2.1 早期预防至关重要

医学研究显示,小儿肥胖的发生与出生体重有关,故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应从孕期开始,防止妊娠晚期孕妇营养过剩,以减少巨大儿的出生。婴儿期应尽可能进行母乳喂养,无条件进行母乳喂养时亦应在生后3个月内避免喂固体食物,在生后4个月若小儿已经成为肥胖,应注意避免继续摄入过量热能,特别在生后6~8个月时对肥胖儿童应尽量减少奶摄入量,代之以水果蔬菜,用全米全面代替精米精面制品[2]。

2.2 注重饮食调理及行为矫正

实验证明,儿童期体重控制应是一个综合的方案,要认识到肥胖是一种与不良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孩子和家长切勿操之过急,改变家庭中易产生肥胖的多种因素至关重要。首先应制定家庭饮食调理方案,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进食习惯,具体为:首先放慢孩子的吃饭速度,不吃红灯食品,比如:巧克力、各种甜点心、糖果、肥肉、含糖饮料、膨化食品;少食黄灯食品,向米饭、面食、土豆、白薯、苹果、西瓜;多用绿灯食品,如:白菜、油菜、黄瓜、芹菜、胡萝卜、瘦肉、蛋、奶、鸡、鱼、蘑菇、桔子、酸奶等。饮食宜高蛋白和适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多吃鱼、虾、牛奶及绿色蔬菜;避免过快进食,应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每餐在20~30分钟吃完,以控制进食量;尽量不喝饮料,儿童每日所需水分以白开水补充为上选;不要贪食、偏食糖类及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尤其是“洋”快餐(套餐);限制零食:零食不断,摄入总热能超过人体需要,可转化为脂肪。总而言之,改变家庭中易产生肥胖的多种环境因素对预防儿童肥胖是非常重要的。

2.3 增加体力活动

应使儿童养成参加多种体力活动和劳动的习惯,养成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运动应根据儿童身体特点,注意安全性、趣味性,并使儿童能持之以恒,选择如长跑、跳绳、踢球等全身性有氧运动,采用心率140~160次/每分钟的运动强度,每周锻炼3~5次。在运动中家长应身体力行起到表率作用,并督促子女完成训练方案。

3 儿童控制体重注意事项

儿童减肥不提倡吃药,减肥保健品如减肥茶、减肥胶囊、减肥饼干等,作用机理大致有3类,即:替食型减肥品、轻泻型减肥品及神经抑制型减肥品。这些药物作用的最终结果不外乎通过缓泻作用、利尿作用以及发汗作用等使机体组织细胞间水分排出体外,减肥的作用并不理想。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足够的营养,如果用减肥药物连续抑制或变更食欲中枢的兴奋-抑制过程的话,就极易形成对食欲的抑制甚至诱发厌食症,这对儿童的健康是有害无益的。所以未在医生监督下,家长不可为儿童轻易尝试减肥药物。

专家认为儿童减肥第一应禁止饥饿疗法、半饥饿疗法或者变相饥饿疗法;第二应禁止短期快速减肥;第三应禁止服用任何药物减肥;第四应禁止手术治疗或各种物理治疗。以上这些方法,不仅影响了儿童身体的增长,更影响了器官、组织、肌肉、骨骼的发育。而体重在短期内剧烈的变化,可以引发水电解质和内循环的失衡、代谢紊乱,这对心血管、肝肾系统的损伤极大。

儿童期肥胖不但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还会给肥胖儿童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因此,家长应帮助他们合理有效的控制并减轻体重,使之身心健康。此外,有研究证明,学校群体活动控制模式对于小学生的肥胖控制是有效的[3]。因此,对儿童肥胖的控制,家庭和学校应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为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