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范文第1篇

区域社区卫生信息的管理是以社区为核心、家庭为单位,以老人、妇女、儿童和慢性患者为重点服务对象;以健康为中心,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优生优育指导为服务内容,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一些医疗设备终端,实现居民健康数据区域信息共享;将医疗服务、医疗延伸服务、健康教育引人家庭,最大程度地体现这些服务的及时性、实时性、随时性、交互性、多媒体化。居民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充分地享受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区域社区卫生管理的基础,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了解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了社区居民的所有健康相关信息,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分析,掌握社区居民中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变化情况,有利于社区医生及时、动态地了解所在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开展社区诊断。

利用健康档案的信息,可以科学地界定或区分社区中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把未诊断的患者(二级预防对象)和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对象)从社区普通人群中及早发现和区分出来,并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要开展疾病或健康管理,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和健康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打下基础。

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连续地记录了个人的健康问题、所患疾病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恰当地诊断疾病,开展个体化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同时,诊疗和干预记录也不断丰富着健康档案的内容,使之成为社区预防保健工作。

覆盖面广的健康档案反映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社区卫生资源分布情况,能为区域内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改善和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基础信息,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卫生保健需求,实现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动态连续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收集,能反映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过程,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居民满意度等服务效果评估提供信息支持;另外健康档案还能作为健康公平性监测的工具。

居民健康信息采集包括对每个居民的基本信息、慢病信息、体检信息、健康动态记录等信息的采集。

信息综合查询:在信息综合查询模块中,可以利用家庭住址编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时间段、慢八病等条件分别查询人员的信息,同时可以对这些条件任意组合之后进行综合查询。

家访预约信息查询:在家访预约信息查询模块中,可以根据家访预约时间来查询某一天需要进行家访的所有老人及慢病患者的信息。

儿童接种信息查询:在儿童接种信息查询模块中,可以根据接种预约时间来查询某一天需要进行接种的所有儿童的信息。

老人、儿童及妇女、慢病患者信息管理。

信息预警和提示:用户成功登录系统后,系统自动列出该登录用户所负责的辖区内,当日需要进行家访的人员信息和当日需要进行接种的儿童信息。

数码动态记录管理:针对没有医生工作站的社区、医生通过计算机输入较困难的医生和家庭访视无法实时用计算机记录的情况,应用数码纸笔技术,医生用数码笔在普通纸上记录诊疗信息的同时数码笔将原始笔迹以矢量点阵的形式存储到数码笔中,并集中上传到数据库中,提供图象式居民健康档案。

数据接口:接口标准的建立是区域社区卫生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居民健康档案、HIS和医保等系统的桥梁,主要包括居民数字健康档案管理接口、居民数码健康档案管理接口、身份识别接口、双向转诊接口和医保接口。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接口用于连接社区门诊医生工作站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提供居民健康动态记录数据输入接口,医生在病人就诊时就可以实时地将门诊病历信息记录到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中;提供居民健康档案数据查询接口,病人在就诊时,医生可以随时在医生工作站上查询病人健康档信息。

用磁卡作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身份识别介质,建立磁卡信息调用接口,连接与健康档案采集和查询有关的信息系统。

双向转诊接口用于社区HIS与医院HIS的数据连接。医保接口用于社区HIS与医保结算系统连接。

数据管理:采用集中分布式数据管理,建立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将健康档案的核心内容存储到数据中心。对于规模、数据量都比较小的社区,直接通过互联网连接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录入和检索;对于规模大且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前置服务器,实现数据本地存储实时上传。

网络构架:根据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环境、配备配置、技术条件、资金投入等情况,采取专线、VPN、网站三种形式,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条件下采用灵活的组网方式。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口腔卫生;儿童龋齿;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a)-126-02

龋齿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被国际卫生组织(WHO)列为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 也是危害儿童口腔健康最常见的疾病。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患病率高,继发病多,不仅对儿童个人局部和全身造成危害,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影响。龋齿发生与人们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家庭与社会因素都有关系[1],其发生与细菌、宿主、食物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宿主的口腔卫生健康行为与龋齿的关系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2]。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大大减少牙菌斑及食物附着牙面的时间,是预防龋齿发生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探讨口腔卫生与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的关系,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2009 年1月我院健康体检的3~6岁学龄前儿童1 860例为调查对象,其中,男960例,女900例;年龄3岁者410名,4岁者520例,5岁者460例,6岁者470例。

1.2 方法

1.2.1 临床检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3]中龋齿的诊断标准进行龋齿检查。由同一医生完成, 另一名医生记录。检查器械为探针、口镜和镊子,在自然光下进行视诊和探诊。龋齿诊断标准: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使用CPI探针来证实咬合面或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

1.2.2 口腔卫生问卷:向所有受检学龄前儿童家长发放自拟定问卷,内容为喂养方式、餐后漱口、每日刷牙、睡前吃零食。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健康体检的3~6岁学龄前儿童1 860例龋齿人数及患龋率

本组调查显示,儿童患龋率以6岁儿童为最多,达65.95%;5岁者其次,达41.08%。4岁者高达31.73%;3岁者高达28.29%;年龄稍大的儿童患龋率较高。见表1。

2.2 健康体检的3~6岁学龄前儿童1 860例口腔卫生问卷

儿童患龋率与喂养方式、餐后漱口、每日刷牙、睡前吃零食均有关系。见表2。

3 讨论

各种含糖较多的精致食品以精细和高糖为主,食物纤维成分少、质软、黏稠且含糖高,容易在牙面滞留并发酵产酸。儿童的进餐次数多且睡眠时间长,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有利于细菌繁殖,加快龋齿的发生,但同时相应的口腔保健却相对落后,引起学龄前期儿童龋齿高发。

通过本组口腔卫生问卷可以观察到正常儿童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每日刷牙、睡前不吃零食;而龋齿儿口腔卫生明显差于正常儿童,不良习惯较高。

母乳中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是最适合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易被婴儿摄取利用,有利于牙齿的发育和钙化,从而增强儿童牙齿的抗龋能力。人工喂养和大量摄入饼干、糕点等甜食的儿童,这一类食物易滞留在牙面, 易被口腔细菌利用发酵产酸而致龋[4]。饭后漱口能及时去除牙面滞留的食物残渣,稀释口腔中糖及酸的浓度,防止pH 值过度下降,从而降低龋齿的发生率[5-9]。

口腔卫生保健是防止儿童龋齿主要方法,应加强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指导, 让家长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保持刷牙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睡前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能够有效地防止龋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Sakki TK. Life style, dental caries and number of teeth[J].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 iol,2004,22:298-302.

[2]Harris R. Risk factors for dental caries inyoung children: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Conmmunity Dent Health,2004,21(1):71-85.

[3]陈勇.错胎畸形病人对正崎治疗的配合性[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31(3):243-244.

[4]岳松龄.国外龋齿预防动态[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0,7(1):6.

[5]马缨卫,邵林琴,高丽萍,等.国内对学龄前儿童龋齿影响因素及危险性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3,9(4):438-439.

[6]张颖,刘璐,程睿波,等.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异[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67-70.

[7]王利芝.健康教育与儿童龋齿患病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06-107.

[8]陈明,彭胜,郑军,等.宁波市城区1160名幼儿园4~6岁年龄段乳牙患龋及分布情况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8-59.

[9]李煜.9513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告知;免疫规划;应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047

免疫规划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关传染病,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项关键措施,而告知义务是每一个接种者为维护受种者知情权,帮助受种儿童顺利完成免疫规划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对辖区常住儿童从免疫程序的多个环节入手,采取多形式、多途径的护理告知,经过不断的工作流程改进,适龄儿童的全程接种率不断提高。现把具体护理告知方法及效果汇报如下。

1护理告知方法

1.1建证、建卡时的护理告知地方卫生人员在提高知晓率和为目标人群提供信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儿童免疫规划的护理告知,实际上是对其监护人的告知,儿童监护人首先接触国家免疫规划就是从建证、建卡这开始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监护人认识到儿童免疫规划的重要性,这对今后儿童免疫程序能否顺利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预防接种告知书”(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发给每一个前来办证的监护人,上半部分主要内容有:(1)建证、建卡及按免疫规划规范完成全程接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接种前监护人应履行的义务,如:向接种者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3)相关预防接种禁忌证;(4)相关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5)本单位咨询电话等。下半部分为已收到或阅读“预防接种告知书”家长签字及日期一栏。上半部分由办证监护人阅读后带回家,让其他监护人阅读了解,这也是告知的一个延伸。下半部分则由办证监护人签字认可后粘贴在建卡儿童的卡片后面存档,由辖区责任人管理,作为护理告知的依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这一点受到了来笔者所在医院检查工作的卫生部相关专家的肯定,也成了工作的一个亮点。另外,在建证、建卡时还发放一些有关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知识的资料,内容涉及:国家免疫规划的免疫程序,何为I类、II类疫苗等。让监护人充分了解按照程序进行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增强儿童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

1.2工作流程中的护理告知规范安全的预防接种,需要护理告知贯穿在整个疫苗接种的始终。首先,要了解接种儿童目前的身体状况,严格执行接种前禁忌证和慎用证的筛查[2]。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告知,做到耐心讲解、科学告知。例如:由于儿童近期的身体状况或者有禁忌证,不能接种某种疫苗的,就需要告知其监护人不能接种的理由和原因,同时也要提醒和告知监护人及时补种疫苗的重要性,减少适龄儿童的漏种率;对于可以接种疫苗的儿童,在认真查验了儿童的接种证,进行接种登记后,要告知其监护人此次接种的是预防什么疾病的疫苗,在家长签字认可后还需要告知接种相关疫苗的一些注意事项,并且对下次接种疫苗的时间进行预约。在接种过程中,接种者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对每一个受种儿童的接种信息再次进行核对,并将接种疫苗的外包装与儿童家长一起核对确认无误后才进行接种。这种让儿童家长参与的护理告知方式,不仅为护理人员增添了一层安全接种的保护网,同时也提高了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可信度和安全感。

1.3预防接种风险的护理告知当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对防病、保健的过高要求,使笔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风险护理告知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年来由于告知不当引起的接种事故和接种纠纷屡屡发生。因此,在工作中首先是加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在预防接种风险的护理告知中要求接种人员全面、客观、科学地进行风险告知,使家长知道疫苗是生物制品,对人体而言是一种特异性抗原[3]。在实施接种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也包括儿童个体差异的原因,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极个别儿童会出现严重异常反应。接种某种疫苗后,也有少数儿童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甚至有的儿童还会患上相应的疾病等等。一方面是风险告知,而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要告知监护人计划免疫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极少的,并且教会监护人一些简单应对不良反应的措施和方法。让家长对免疫规划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家长完成全程儿童免疫规划的信心。

2实施效果

经过三年护理告知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中的具体实施及不断地流程改进,笔者所在医院所管辖区适龄儿童的接种率均有了提高,2009年接种率为95.26% ,2010年接种率为97.58%,2011年接种率为99.46% 。由于笔者注重把护理告知贯穿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强调了建证、建卡时和预防接种风险的告知,以及对预防接种后所发生的一般反应进行适当的解释、处置,回访等工作,三年来,没有一起接种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3小结

计划免疫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关系到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要做好这项工作,儿童免疫规划的护理告知是非常重要的,对提高儿童的全程免疫接种率也是非常有效的。笔者所述的护理告知就是第一:建证、建卡时的护理告知,其目的在于让监护人在第一时间内对儿童免疫规划的重要性和儿童免疫的程序、国家的相关政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今后儿童顺利完成全程免疫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工作流程中的护理告知,其目的在于通过严谨的工作作风,规范安全的操作流程,提升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可信度和安全感。第三:预防接种的风险告知,其目的在于正确地引导监护人理性地对待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消除顾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计划免疫工作中来,树立完成全程儿童免疫规划的信心。因为,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意识在预防接种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所以,护理告知能有效提高儿童的全程免疫接种率,保证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避免疫苗接种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预防接种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4.

[2] 黎启江.疫苗安全接种的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药,2010,23(4):676-677.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40-02

当前人们的事物结构相比于过去明显趋于精细化,逐渐追求营养,然而大部分人对饮食的种类和规律不甚明白,尤其是年轻夫妇,造成当前儿童患龋齿的病例不断攀升,特别是学龄前的儿童。龋齿俗称为“虫牙”,属于口腔科,儿童尤其会患上这种疾病。根据我国第三次口腔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告和相关资料显示,学龄前(6岁前)儿童的发病率高达65.8%。世界卫生组织也将龋病列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政策生活的疾病,是医学界应当重点预防和治疗的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之一[1]。现将综合研究2012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0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学龄前(1~6岁)龋病患儿,其中男100例,女80例。平均年龄4.5岁,共检查出龋齿240颗,人均1.33颗。依据《牙体髓病》龋病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本研究将调查研究对象按固定指标抽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分别进行临床护理治疗观察。其中,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在(4.25±1.06)岁,患龋齿人均1.28颗;观察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在(4.15±1.06)岁,患龋齿人均1.38颗。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患龋齿数在统计学层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后对两组分别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前进行护理,对照组则直接进行临床治疗。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临床治疗程序进行龋病治疗;观察组:在进行临床治疗前进行医疗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理护理等干预措施[2]。护理措施具体有:(1)心理教育:由护士或者相关人员对儿童进行龋齿知识普及,并且进行教育,宣传口腔的相关保健知识;(2)在治疗前纠正不良饮食习惯;(3)培养儿童科学合理的口腔保护习惯。派专人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跟踪记录,严格登记临床操作时间和临床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有对治疗的配合程度、治疗周期以及临床操作时间,统计值以对照组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根据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在卫生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及食品营养搭配等方面的知识普及也不甚发达,而且年轻夫妇在幼儿饮食方面也缺乏经验,造成学龄前的儿童普遍患龋齿病,在这次临床操作之前,笔者还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在300多名学龄前的儿童中就有105名患有龋齿病。患病率超过30%,相当之高。这一方面是儿童易于患龋齿病,另一方面则是家长对龋齿认识不足,促使儿童养成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例如睡前吃糖、吃垃圾食品等等[4],这也说明有关卫生防治部门对此认识不足,防治措施有限。龋齿病严重的影响了患儿的正常身体发育。

在这样严重的情况下,提升龋齿治疗效果非常迫切,虽然当前的治疗手段完全可以满足龋齿患儿的正常治疗,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龋齿的质量效果仍稍显不足。

为促进龋齿治疗效果的提升,根据前面临床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在治疗前应当教育儿童配合医生治疗,这是护理前的医疗教育。这方面需要家长和医院工作人员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孩子。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防止龋齿的重要性,家长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诱使儿童配合医生治疗,例如吃完去游乐场玩。

进行口腔护理教育以及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治疗前需要家长制止患儿不良的饮食习惯,纠正儿童睡前吃含糖甜食以及饮料的习惯,同时增加一些硬质食品以及富含营养的食物,家长还需要市场督促儿童清理口腔,最大限度的降低治疗难度。

在治疗前进行心理护理。这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状况来做的护理。由于儿童还未上学,还未受到过多的朋辈压力来制约自身的饮食习惯和配合治疗。并且其知识尚处于萌芽阶段,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制能力差。根据这一特点,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前要加强同他们的沟通交流,改善医患关系。通过沟通能够消除儿童治疗紧张情绪,发挥治疗效果。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针对安静型的儿童,只需讲解在治疗时不会痛就能使他们配合治疗[5];(2)针对娇气型的儿童,可以用故事来激励他们,诱导他们接受治疗;(3)针对多动型的儿童,有必要讲明利害关系,把治疗不成功的后果及案例予以说明;(4)针对执拗型的患儿,则更需要贴心的讲解,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增强其顺从和合作倾向,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强制的措施。

医护人员还需要在门诊室适当布置一些儿童易于接受的环境因素和活动空间,例如放置花草、播放音乐或者提供一些儿童读物。这些环境的布置能够增强医护人员同患儿的沟通效果,从而诱使儿童配合治疗[6]。

长期患龋病的儿童容易产生厌食情绪,并且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营养的吸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到不好的作用,严重的导致面部发育,所以有必要对学龄前的儿童进行龋病重点防治。然而目前大部分医院对儿童的龋病治疗求缺乏相关的辅助护理,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一般都是畏惧医院的医生,害怕打针吃药,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导致治疗的效果无法发挥。所以又要针对儿童的实际治疗情况在治疗前进行相关护理,从而取得优质的治疗效果[7]。

本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患龋齿病的年龄段多在于四岁半,这个时候他们大都能够自主饮食和购买零食,从而导致龋齿病例多发,并且各年龄组之间还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在治疗强加强对地护理,能够对之后的临床治疗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在观察组中,治疗配合的患儿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龋齿的彻底治疗,复发率低于10%,而没有进行护理的复发率高于20%,对比参照明显。可见,护理不仅对治疗过程有效,而且在预防龋齿复发更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新华.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1,17(2):115-116.

[2]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2.

[3] 黄新华.儿童龋病病因分析及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914-1915.

[4]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5]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6] 黄新华.儿童龋病病因分析及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914-1915.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范文第5篇

    上午好。

紧张而又充实的2010年已经健步走过。回眸这一年,有过辛酸、有过喜悦、有过汗水。一年来,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基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个人也提升了能力、收获了喜悦。在此,衷心地感谢局领导为我提供各种锻炼自我、提高素质、升华内涵的机会,同时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同事们道一声真诚的感谢。现就我一年来履职情况向各位做以汇报述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良好的理论修养,是一个党员干部保持政治立场坚定,头脑清楚的思想基础。一年来,我始终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工作作风,强化学习意识,汲取知识营养,来提高自我,超越自我。为适应医改带来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我注重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医改政策及本职工作方面的知识,认真做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并把这些理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足点,从而保证自己在政治上坚定,思想上常新。

二、奋发赶超,努力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农村卫生工作进一步增强

积极开展以“厕所”改造为重点的乡镇卫生院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14所卫生院全部建成了水冲式无害化厕所,群众的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我县也被评为省级卫生院厕所改造先进县。实施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公共卫生服务,将规范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作为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点工作来抓,多次进行人员培训和督导检查,指导各单位建立规范化档案室,制定了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全市几项重点工作检查中得到市领导的肯定,不断接受兄弟县区来我县参观交流。截止12月底,全县建档率已达80%以上。以“民生工程”为契机进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对63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指导和检查验收。每所村卫生室基本达到了建设标准。同时接收省市为村卫生室配置的电视机、电脑等基本设备560台件,有效提升了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我们选派16名公共卫生人员参加省级专业技术培训;对196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以专业知识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为重点的在职培训,并安排他们到辖区卫生院进行临床进修学习,全县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落实乡村医生考核制度。继2009年考核之后,对首次考核不合格的63名乡村医生再次考核,并完成了周期性乡村医生再注册工作。探索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心枢纽的作用,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指导,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二)妇幼保健事业进一步提升

一是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

依法加强对从事母婴保健服务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技术培训,对考核合格的单位和个人分别颁发了《母婴保健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合格证》。加强了对《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了首次签发登记和补办程序,使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达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举办培训班,提高了基层妇幼人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加强产科建设,对部分单位产科房屋、设施、设备等建设情况进行指导,对不符合标准的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规范了产科管理。

二是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做好全县妇幼保健工作

为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好妇幼卫生服务工作,我们分别制定下发了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管理规范,举办了项目培训班,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在妇幼卫生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接受培训的县乡妇幼人员和乡村医生共1100多人次,孕产妇保健和儿童健康管理率均达80%以上。此外,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通过普查对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两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极大保障了妇女的身心健康。

三是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分别制定了方案,对“降消”项目及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进行了专题培训和知识讲座,同时选送孕产妇急救中心妇产科和儿科医师去省级进修学习,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下发了通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2010年发放补助资金xx万元,受益人数xx人,发放叶酸片1万多瓶,受益人数4000多人。

四是完成了妇幼信息统计上报工作。组织专家组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评审,提出干预措施。完成了各种妇幼卫生信息的统计上报和网络直报工作。配合计划生育部门落实《河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条例》,做好了出生实名统计上报,并对相关单位禁止“两非”工作情况进行了督查。

(三)全面启动了医疗卫生机构禁烟工作

2010年,我局全面推进了医疗卫生系统禁烟工作,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完善措施,并对各单位创建无烟医疗单位情况进行了督导评估,为2011年全省医疗卫生单位实现全面禁烟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目前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比如:居民健康档案未实施电子化管理,使档案利用受限;村卫生室建设特色亮点少;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需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的工作中,在局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努力加以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11年,基妇工作将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布暑,紧紧围绕全县卫生工作的大局,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逐步实现健康档案电子化信息管理,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健康资源的充分共享,让健康档案“活”起来。

二、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重点加强村卫生室的内涵建设,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全面提升村卫生室的服务水平。贯彻落实《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乡村医生年度考核工作。

三、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认真贯彻“一法两纲”,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加强产科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产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力做好“降消”项目及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项目,重点抓好项目督导和资金监管。落实儿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认真开展出生缺陷筛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与教育部门协调加强对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管理,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配合计生部门抓好新生儿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工作。

总之,在2011年的工作中,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有在座各位同仁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以不快不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又好又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围绕工作中心,服务大局、扬优弃劣、奋势而为,力争工作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经验,为推动我县卫生事业赶超发展、突破发展、跨越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