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林业思想

现代林业思想

现代林业思想

现代林业思想范文第1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现代林业思想范文第2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 [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 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现代林业思想范文第3篇

刚才听了21位地级以上市林业局长的发言,很精彩。大家的发言联系思想实际,联系林业系统工作实际,既讲体会,讲认识,更讲改革创新的设想。听了以后很受教育和启发。省局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基层林业部门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林业系统的学习讨论活动要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解放思想推动基层实际问题的解决,最终达到推动发展的目的。今天有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我们将在“广东林业”网站上开设宣传专题,把21位局长的讲话挂在网上,作为全省林业系统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供全省林业系统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中进行交流。下面,我就林业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谈四点意见,跟大家作交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第一,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的政治任务。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任何地方和个人都没有理由说自己的思想已经很解放。党的*大报告通篇贯穿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了相当多的理论创新和体制改革的观点。广东改革开放30年,也是解放思想的全历程。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广东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以解放思想为“纲”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要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前进,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就我们林业来说,确保我省林业工作始终沿着党的*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确定的正确方向前进,就必须继续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保持敢为人先的锐气、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把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更好地贯彻落实到林业工作中,始终与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是适应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对广东来讲,社会发展的对外依存程度非常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广东面对国际经济贸易中所碰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如何去应对,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个意义来讲,广东要以世界眼光来审视我们的发展、谋划我们的发展,是相当迫切的需要。从林业的实际来讲,就不能脱离这个现实。林业生产、林业产业在入世以后,大家都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林产品不搞认证还出口不了。我们提倡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跟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分工合作的“门槛”和准入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三,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是发展现代林业的自身需要。林业受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非常深刻。发展现代林业要求具有现代的观念、现代的管理、现代的技术,不解放思想就无法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广东林业尽管发展很快、很有成绩,但伴随发展也积累下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临许多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克服各式各样的“瓶颈”制约。广东林业发展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一致,在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来一次新的思想解放,使我们能够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深刻分析优势和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状态,把思想观念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二、联系实际,突出重点

省委已明确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这是我们开展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循和认真落实的。林业系统在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要努力做到“六个克服”,增强“六种意识”。

第一,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增强忧患意识,推动现代林业新一轮发展。广东林业曾取得骄人成绩,许多方面在全国先行一步,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宝贵财富。大家刚才的发言充满着忧患意识,这是很可贵的。形势不断在变,过去我们先进的现在人家已经超过了,有很多方面我们也从来没有领先过。所以,我们确实不能有骄傲自满的思想。书记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推进科学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视野,向‘对手’学习,向‘追兵’学习”。我们要在新形势下实现新突破,就必须戒骄戒躁、居安思危、头脑清醒、冷静分析,充分吸取兄弟省市的经验和做法,扎实解决自身的存在问题和不足,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林业大发展。

第二,克服部门林业思想,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准确定位林业。李容根副省长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要。对林业的定位具有双重性,既是基础产业,又是公益事业,两个牌都要打。我们过去更多的是自己部门想自己的活,没有从全省大局的角度去思考林业工作。譬如,当前林业部门如何围绕新农村建设推进林业工作,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的精神,认真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争取有所作为。广东林业发展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林业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这样一种思想,即:我们从事的是神圣而光荣的工作,是在履行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工作职责,林业不是林业部门一家子的事,搞部门林业断不可取。当前的林业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增强全局观念,从为省委、省政府履行职责的高度推进林业,在促进农村和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坚持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切实维护全省生态健康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林业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克服片面狭隘的发展观念,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全面构建林业三大体系。今年是我省发展现代林业的关键一年。在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森林生态、林业产业、森林文化三大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对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更高要求,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区、一些干部职工对林业三大体系建设仍存有模糊的认识,甚至存在只看到经济效益、看不到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片面狭隘发展观。今年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全省林业局长会议对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的思路更清晰、任务更明确,更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崇高使命,*要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我们要把握这个有利的契机,通过组织好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切实转变发展观念,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推动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克服封闭保守的陈旧观念,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推进建立与现代林业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相比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广东林业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这是客观事实。我们不仅不要为此感到难堪,反而应从种种差距中查找深层次的原因,特别是从自身查找问题和根源。现在我们大谈改革,但有时候恰恰是我们自身在维护某些保守、陈旧、不适应的体制。林业系统很多改革不敢推出或者没办法推出,很多就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比如队伍建设、森工体制改革等等,均是如此。林业部门不能成为旧体制的捍卫者,否则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我们要有勇气解决问题,首先要敢于正视问题,不能回避问题。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今年我们开始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次林改涉及面广,影响面大,任务艰巨,不容有失。然而,我们的林改工作缺少可供借鉴的做法和经验,客观上增加了不可预知性,推进林改的工作存在着不少的困难。此时此刻,我们更应敏锐地认识到,解放思想是林改的助推器,任何改革中的困难和障碍,都需要通过解放思想推动进一步的改革来加以解决和克服。为此,我们要通过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推动思想解放,通过解放思想推进林改,进一步明确目标,坚持原则,依法改革,积极推进,创造出既符合国家规定,又体现省情、林情的广东版林改模式。

第五,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增强打基础增后劲意识,推动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林业系统来说尤其重要。林业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林木生长周期长,投资见效慢、风险大,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可能对林业发展和生态状况造成严重的伤害。这几年,我们*了科学经营的理念,有效地培育了森林资源,逐步把重点从量的扩张转到质的提升上来。现在全省从发达地区到山区市县,开始注重做好林分改造的工作,这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今年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把加强森林经营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与之相对应,我们*要始终把维护生态健康安全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基本任务,落实建设、管理、保护、打击并重的措施,确保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稳步增长,确保森林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这些立足长远、着眼未来的战略意识和具体做法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有利于林业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坚持和发扬。

第六,克服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增强奋发有为意识,树立干事创业的行业形象。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一直以来都甘于清贫、勤奋工作、默默奉献,充分展现了林业行业的良好形象。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大力弘扬“专业、敬业、勤业、创业”的行业精神,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林业系统奋发进取、勤政廉政的风气已逐步形成。但我们也要看到,个别人员仍然存在害怕艰苦、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现象,这种精神状态非常糟糕,对事业发展和个人进步非常不利。当前,林业的一些重大改革,如林改、林业工作站改革等,都需要增强主动性和紧迫感,不积极、不主动、效果也不会有。任何的改革,都应该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不思进取和等、靠、要的思想在林业部门万万不能有。我们事业发展需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也需要高效运转、便民利民、干净干事的政务环境。在这次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我们特别要重视摒弃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精神状态,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倡导良好政风行风,树立奋发有为的行业形象。

三、明确目标,推动发展

这次全省林业系统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目标是:围绕建设生态文明,争当发展现代林业的排头兵。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用发展现代林业的成效来检验学习讨论活动的效果,通过学习讨论活动解决林业的实际问题,推动林业发展。具体要坚持六个“能不能”的评判标准,即: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不能达到目标要求,重点生态工程项目能不能提高质量效益,发展林业产业能不能取得新突破,防灾减灾能力能不能有新提高,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能不能有新局面,促进农民增收能不能有新贡献。全省各地、各单位在学习讨论中要坚持目标和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把学习讨论活动的成果体现到科学决策上,转化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实际行动中。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第一,明确主题、科学引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不偏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不动摇,既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广泛讨论、畅所欲言,又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特别要加强舆论宣传,做好科学引导的工作,积极利用网站、杂志、简报开辟宣传专题,引导学习讨论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第二,抓住重点、带动全面。坚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学习讨论,积极思考和探讨问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同时,发动干部职工自觉参与,形成全系统上下思想大解放、谋求大发展的强大声势和生动局面。

第三,循序推进、务求实效。学习讨论要跟查找问题结合起来,省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工、带头调研,各市林业要突出重点、力求突破。要按照省委的要求,扎实做好各阶段的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阶段各项工作任务。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采取“五对照五检查”,即:对照树立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检查是否存在视野狭窄、急功近利的现象;对照林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检查是否存在固步自封、懈怠松劲的思想;对照突出重点突破重点,检查是否存有畏难情绪;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检查是否存在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的现象;对照构建和谐单位的要求,检查是否存在不以人为本、对干部群众漠不关心的现象。

现代林业思想范文第4篇

1.1 古代和谐论

2004年9月16—19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国在此后几年中,形成了对“和谐”的研究热潮。

其实,和谐思想,古今中外早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人看来,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在两周时期,太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论断,他在《国语·郑语》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万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的和谐思想。《易传》中,也极力提倡和谐思想,并提出了“太和”观念。北宋思想家张载指出:“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正蒙·太和篇》),“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范畴。在这里,“太和”便是道,是最高的理想追求,即最佳的整体和谐状态。《左传》用“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社会和谐的图景。

我国和谐思想在儒家、道家和佛家中,又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与提升。在儒家,孔子的学生有子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孟子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道家学派的典型代表有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老子》第五十六章),以及庄子提出的“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庄子·外篇·田子方》),“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庄子·外篇·缮性》)等思想。佛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是“能善和谐,造作业果,转轮生死,无有穷已……能如此者,即是众生真善知识。不毁净戒能修禅定,增长觉慧能坏恶趣,得解脱道观四谛方。”(《无明罗刹集》),“佛之遗嘱,以戒为师。师训七支,弟子奉行。莫令污染,仁让贞信。和雅真正,战战兢兢,动静和谐,故言以戒为师也。”(《四念住》)。

在西方,毕达哥拉斯派最早把“和谐”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其和谐观揭示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某些和谐现象,为艺术理论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观点。柏拉图提出了“公正即和谐”的观点。黑格尔认为各因素的协调一致就是和谐。近代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单子论》和黑格尔的和谐思想,以及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怀特海的合生思想、哈贝马斯的和谐观等等,这些都表明西方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有其深厚的文化传统,可以说,它植根于哲学,又在政治学、社会学中表现出来[1-2]。

1.2 当代和谐理论

从和谐论的理论渊源来看,早期的和谐思想,源自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和谐”认识,从自然界的和谐有序运转,得出了启发,并将之运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与实践。到了近代、现代,和谐论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社会学方面着手的,大多数研究都局限于“和谐社会”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其内容也很少涉及到自然界的“和谐”,或者更加广泛意义上的“和谐”。

1987年,席酉民先生在《和谐理论与战略研究》的着作中阐述了其观点,认为和谐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的框架之上的,其理论的核心基础是,任何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都是相关的,且存在一种系统目的意义下的和谐机制。1989年,席酉民、汪应洛、李怀祖在《和谐理论》中,对社会经济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各样负效应,提出了一种降低负效应使系统最有效发展的“和谐发展理论”[3-4]。

1999年1月18日,张国庆在知识论坛上发表了《和谐发展初论》,以及随后发表的《论和谐发展》和《再论和谐发展》,从全球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角度,提出了和谐发展理论。2006年,张国庆又从发展学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的显性危机和隐性危机,构建了发展学学科架构,倡导符合和谐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此时的和谐论,已经基本拓展到了广义的生态系统。2012年4月10日,随着张国庆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了《生态健康概论》,以及稍后发表的《和谐论概述》《生态论概述》和《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和谐论已经基本融入了广义系统,此时的“和谐”,对广义系统来说,既是系统的最佳状态,也是系统的理想目标,还是系统朝理想目标进化的过程。至此,和谐论已经拓展到了广义的系统,已具理论雏形[5-16]。

2002年,刘长明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研究后,认为该理论尚在一定的缺陷,他认为和谐发展是在物种平等的思想指导下,人类自觉吸取大自然的生存和发展智慧,促使生态系统内部进行良性互动、协调共进,从而优化生态系统,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2005年,刘长明、刘明辉又分别从经济学和政治学角度对和谐理论进行了阐述。2006年,刘明从社会公正角度指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理所当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2006年,袁吉福从代价论角度分析了和谐发展代价的特点与付出方式,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更是如此,当代和谐发展也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负面代价,我们能够肯定的只是产生的负面的代价不会危及总体和谐的局面[17-21]。

2 和谐林业的内涵

林业是 “人·地”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维护社会、生态系统和谐的主体之一。和谐林业应以“人·地”系统为对象,以 “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陆地生态系统诸因子间的关系。因此,和谐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参与协调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采用生态化技术,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陆地生态系统诸因子间关系,倡导生态文化,维护人类心理系统与生理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共荣。

3 和谐林业研究进展

张国庆分别于1999、2002年发表的《和谐发展初论》与《全民参与,按需育林, 和谐发展中国现代林业》,初步从和谐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和谐林业定义与发展策略[7-12]。随后又在2003年发表的《试论和谐林业》中探讨了和谐林业的内涵。此后,和谐林业的研究进入高峰期,按照中国知网检索,至2012年9月底,重要的有关“和谐林业”研究论文多达57篇,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余方银(2004)和张培洁(2006)从林业的经营对象、原则、思路3个方面论述了和谐林业理念;王学兵(2006)从发展学角度提出了和谐林业定义,并根据我国林业现状,提出了我国和谐林业发展策略;万承永、曾德庆、万青(2007)从生态建设、林权改革、城乡统筹、建设平原林业和现代林业角度,分析并提出南昌市创建现代和谐林业事业的建议对策;吴静平(2006)运用和谐林业理论,论述了森林法的作用,指出了我国现行森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曹 文等(2006)从财政政策角度提出了国家应当制定以公共财政为主,全社会多渠道投入支持和谐林业建设的财政政策;张冰新(2008)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阐明林业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中的作用,从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上探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武雷、刘立成(2010)从林业文化角度,[!]提出了我国林业持续和谐发展的对策[22-29]。

4 我国和谐林业发展对策

(1)林业现代化。我国林业要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激活行业活力,因而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原有的思维惯性,进行林业体制改革,从而加速我国林业产业现代化进程。

(2)林业生态化。只有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将生态学规律融入到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中去,人类社会才能够和谐发展。林业生态化就是将林业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生态化,按照生态学、社会学规律,发展林业,促进林业系统功能充分发挥,使林业系统发挥其生态化样板作用,促进社会这个大系统生态化进程,从而达到林业与社会和谐的目的。

(3)林业社会化。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林业发展必须遵从社会学规律,将林业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融合起来,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够促进林业的和谐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康渝生.和谐发展的理论渊源及其在当代的实践[J].学习与探索,2006,162(1):144-147.

[2] 李莉.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提出背景与实现途径[D].武汉:湖北大学,2010.

[3] 黄丹,席酉民.和谐管理理论基础:和谐的诠释[J].管理工程学报,2001,15(3):69-72.

[4] 席酉民,汪应洛,李怀祖.和谐理论[J].系统工程学报,1989,4(2):79-89.

[5] 张国庆.和谐论概述[EB/OL].(2012-10-05)[2012-10-07]./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19388.

[6] 张国庆.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8-29.

[7] 张国庆.和谐发展初论[EB/OL].知识论坛,(1999-01-18)[2012-10-07]./bbs/dispbbs.asp?boardID=5&ID=1005.

[8]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EB/OL].(2000-02-28)[2012-10-07]./bbs/dispbbs.asp?boardID=5&ID=1299.

[9] 张国庆.再论和谐发展[EB/OL].(2001-01-08)[2012-10-07]./bbs/dispbbs.asp?boardID=5&ID=1351.

[10]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学术版,2003(1):69-79.

[11]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和谐林业[J].绿色中国:B版,2003(3-4):79-83.

[12] 张国庆.全民参与,按需育林,和谐发展中国现代林业[J].安徽农业:学术版,2002(2):163.

[13] 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6):45-49.

[14] 张国庆.生态健康概论[EB/OL].(2012-04-10)[2012-10-07]./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57531.

[15] 张国庆.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245-246.

[16] 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的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4(3):37-41.

[17] 刘长明.发展的革命——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2002,12(1):5-14.

[18] 刘长明.和谐文明论纲[J].学术界,2005(1):79-105.

[19] 袁吉福.从代价论视角看和谐发展之代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12-115.

[20] 刘明辉.试论政治和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43-46.

[21] 刘明.论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2-35.

[22] 余方银.试论和谐发展与现代林业[J].安徽农业,2004(5):37.

[23] 张培洁.浅议现代林业的和谐发展[J].辽宁林业科技,2006(6):42-43.

[24] 王学兵.论中国和谐林业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06 (11):59-60.

[25] 万承永,曾德庆,万青.创建城市现代和谐林业的思考[J].林业建设,2007(5):41-43.

[26] 吴静平.从和谐林业理论探讨我国森林法律体系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06(12):61-62.

[27] 曹文,陈建成.构建和谐林业的财政政策取向[J].山东经济,2006,136(5):74-77.

现代林业思想范文第5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一、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

二、“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