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价值观培育

核心价值观培育

核心价值观培育

核心价值观培育范文第1篇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方式和关键环节,对人的情感、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其唤醒人性和追求真善美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基石,也是对真善美追求得以实现的价值基础,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发挥艺术教育独特的价值优势,对于大学生身心和知识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要求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艺术教育道德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较好的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认识美,在认识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去感知美,通过对美的认识过程提高精神和道德层级意识的不断升华。

1.1艺术教育有助于情操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及宣泄情绪的作用。因此,从中可以其对情操培养的肯定作用。他认为“:音乐乐调当中,每个乐调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其中存在特殊的目的,可以此阿勇特殊的乐调来完成。如果要达到教学的目的,就需要采取特殊的乐调来完成,而那些具有净化作用的乐曲就能够产生一种有益的”。从中可以看出,那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一定环境中就能产生有益的,能够起到净化心理和完善品格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育人的目的和要求。

1.2艺术教育有助于人修养的提高

在一定意义上审美能力的提升促进道德修养的形成。柏拉图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比其他教育重要很多,音乐当中的节奏和韵律能够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从而被这种力量所吸引和融合,如果这种教育方式是正确的,就可以不断润化我们的心灵,自己的性格也会因此变得高尚起来”。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生活或者学习当中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在生活和自然界当中不断地去发现美的事物,从美的事物当中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思想水平。因此,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中有效融合,在艺术实践当中通过其自身的育人方式,把那些抽象化了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精神需求,促使大学生思想和情感得到不断升华,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体现

2.1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对核心价值观认知度

提高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外界事物艺术美的理解和欣赏,从而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真知。艺术作品通过对那些比较鲜明和生动的形象进行揭示,从而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它和只对事物的外表进行感知的感性认识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艺术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让其不断感知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对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所以,艺术教育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趣味之后,使其形成一种价值观念体系,从而提高了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水平。在具体的艺术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内心特点,把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通过一定方式运用到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上来,通过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真善美观念的价值观体系,从而提高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认知度。

2.2移情价值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扩宽作用

艺术价值的移情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是指受教育者的内在情感受到了外界美的熏陶,这种理论在我国古代就有过论述:兴于诗。立于礼和成于乐。这是儒家教育思想对艺术教育移情价值的最早概括,其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成是审美教育思想,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形式和相关的行为灌输的教学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借用音乐、诗歌和绘画的形式来展开教学,从而起到陶冶和激发受教育者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目的。艺术作品把自然界或者生活当中的一些美的东西展示出来,给人一种视觉和内心的共鸣和享受,使人在不经意之间就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这也是艺术教育陶冶情操的主要体现。例如,我们在欣赏《祖国颂》等优秀的音乐作品时,从作品当中就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倾听的过程中也激发出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把艺术价值中的移情价值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运用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当中,并把这种价值观通过一定的美学形式展示出来,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和道德情操,帮助他们通过对这些作品知识的学习,从而树立牢固和高尚的核心价值观念。

3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主要方法

3.1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手段是有效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需要对教学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除了对课堂教学进行规范化之外,还要进行多种样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其相协调,因此,高校老师要首先要对教学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并且把艺术教育模式有效的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中去。

3.2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最主要的还是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高校要把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努力创建情景化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对相关情景进行模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合力。首先,可以对艺术教育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提高,善于运用新的媒介来表达自身情感,还可以通过网络、QQ、微博等形式将自己的艺术作品传播出去,让学生通过艺术美的欣赏实现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从而置身在艺术美的环境当中。其次,构建艺术服务平台。艺术服务平台可以以学生社团为主要方式,在学校开展校园艺术节、美术展和音乐晚会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形象思维能力。最后,对校外艺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可以通过“送文艺下乡”以艺术为主题服务基层群众,在一定条件下加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学生到艺术馆、音乐厅或者歌剧院等场所来进行考察,不断让学生和艺术家、音乐家、民间艺术大师等进行接触,让大学生能够零距离的接触和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在实践当中不断去认识美、发现美和践行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达到实现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目的。

4结语

核心价值观培育范文第2篇

摘 要 辅导员队伍担任着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任,有必要培育出辅导员这一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专业素养

>> 高校辅导员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 积极培育和践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追求 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中的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法治素养 高校辅导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角色定位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追求的启迪 高校辅导员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 辅导员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研究 浅析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 高校辅导员党建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核心价值观建构思路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第一课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及辅导员培育途径研究 辅导员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着力点 新媒体下辅导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用核心价值观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 张翼,李旭.辅导员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知识经济,2012(6).

③ 人民网:.

④ 王平慧,许长才.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J].咸宁学院学报,2010(12).

核心价值观培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09-02

一、引言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重大决议》明确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高校作为一个国家文化创造力最发达、思想成份最复杂的教育场所,对于提炼和培育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思潮和教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十全文报告中又明确提到,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指明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路径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大会同时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仅为培育和践行提供了基本的范围,也为进一步提炼当代大学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原则。

对于当今的我国高校,在理论上厘清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对于实践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校园文化思潮和教育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党的十明确指出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作为和谐文化的根本到作为为社会主义的兴国之魂,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在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逐步被揭示。

二、核心价值体系的探索历程及其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培育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历经千年才日趋成熟与完备,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内在需求,必将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于全国劳动人民的实践过程中。

1、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探索历程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决议》中,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次年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年,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报告全文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全会明确指出,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除了要将其融入到国民教育与精神文明教育中,还要融入到党的建设全过程,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对社会思想的引领。党的十再次论述了核心价值体系,对其部署了新要求。

2、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

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探索过程中,理论工作者从社会建设的几个领域出发,逐步提炼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致范畴,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个领域高度浓缩了当前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前所述,这为培育和践行提供了基本的范围,也为进一步提炼各个微观领域的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原则。近年来,已经有些社会领域、行业,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求,结合自身的情况,培育和提炼出了有自身特点的核心价值观,比如“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精神。这为做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人类在满足自身生命需求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与自身、自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归根到底,价值关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效用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客体之间是通过人类的生产、生活即实践得到统一。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观念层面的东西,是全国人民奋斗的共同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是兴国之魂。发挥其凝聚人心的作用时,它以客体的形态出现,与主体相作用时,核心价值体系便体现出其它客观性与物质性。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公众所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是符合意愿的观念,是决定社会的目标和理想的普遍、抽象的观念。而核心价值观是相对于一般的价值观而言的,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全社会所共同拥有主流价值观念,居于核心地位,起核心与统摄作用的价值观。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个别与一般的、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特色核心价值体系是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与基础,而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中,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厘清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说担负着民族的兴衰,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客观根源及其路径

1、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客观根源

(1)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我们的改革开放程度也一步步地向纵深行进。国际交流从点扩展到面,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进一步扩展,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包括一系列不健康的、甚至是有敌对性质的价值观),也由此进入到大学生的思想生活领域中。当代大学生主体已经是90后的一代,可以说,他们正是历经这一历史进行的全程见证人。市场经济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无一不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成长轨迹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当代高校中“非主流”的盛行,便是这一变化最强有力佐证。在价值观上,核心价值观不起引领作用,其核心作用就会被替代。与其说是时代要求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不如说是时代在逼迫我们。

(2)大学生自身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是青年人中的精英分子。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单单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如果一味只讲求实用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内在素养的提升,特别是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培养的只是没有内在的半成品,也有可能是培养了一个高智商的敌对份子。只有在思想层面放正的位置,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同,才能把自己的命运与前途和国家与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时代任务,决定了他们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求。

(3)高校自身任务的需求

大学存在的历史由来已久,作为高等学府,大学承担着传承文明、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职责。其任务是具体的、历史的、客观的、现实的。

从世界大学发展史上看,大学从一开始便与社会思想紧密相结合。从古今中外的高校史看,高校对社会的进步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我国的高校而言,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校责无旁贷。正因为高校其自身特殊的历史使命,积极培育具有高校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核心价值体系的实体化,从而对整个社会起到一个引领与示范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进步,有着重大意义。

2、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介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过渡社会形态,与其它社会形态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过渡性质。作为社会主义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内在本质特征,因此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炼、培育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核心价值观的精辟论述,要充分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新的理论思想、实践运动,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积极和大胆吸纳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特别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因素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明成果,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最广泛的、最有代表性的提炼和培育。

(2)加速高校自身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其次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培育的先进文化的代表与结晶。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集中交流与创造领域,也是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地方,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归根到底,价值观领导属于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意识形态领域,我们不去占领,便会有其它的意识形态来占领市。高校必须主动去占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阵地,加强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校园内部的思潮风向标,因势力导,充分利用高校的人资源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科学内涵的认识;以生活化、实际化的方式,主动去靠近大学生,以优良的工作技巧与方式,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中的主导性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3)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高校培养的是同时代青年人中的精英。大学生不仅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以把内涵道德的提升放到学习任务的显著位置。高等教育自古就是以德为先。当代在高校里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与教育,与整个社会的需求,与当代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古人就曾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何把“德”内化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中?这不仅仅是个理论工作者要解决的课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实践性的课题。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的关键在于实践,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理论形态的方式与大学生的实践结合,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培育、升华、提炼。

核心价值观培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三大职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同志对青年一代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辩、笃学”的要求,殷切期望青年一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基本的遵循。文章基于高校的三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立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研发什么样的科技成果,如何高效的服务社会,高校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三大职能,这个前提下,高校研究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一个基本职能,也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对此,首先要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首先,要组织好师生员工学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其次,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所有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环节中,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全员育人立体的育人平台。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头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表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要在认真领会和理解其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付之于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中去。首先,高校要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营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程、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工程,要引导大学生不断理解和认同那些富有时代精神、富有实践特色、富有旺盛人气的价值理念,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高校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程里,立足当前,用于创新,锐意改革学校管理。完善学校教学、科研的管理体制,激活学校管理效能。鼓励教师教学创新,科研创新,成果创新。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志愿事业、实践活动,开展调研,服务社会,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和服务社会能力。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学生行为

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高校管理体制中得以体现。如,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规校纪,融入到校园管理,融入到教师的师德建设,融入到方方面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学生行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因此,如何塑造大学生行为,我们通过制定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大学生在不同场所的文明礼仪,养成大学生的较高文明素养,内化于外,成为文明先锋,成为社会文明的表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做到文化育人,在校园文化中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断探讨新的形势下,育人的新模式、新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人生

高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大学生要具备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其能力的培养的基础在高校。每位大学生毕业,走出校园后,是否有最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人生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关键校园教育节点。比如:入学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对国情的教育、对社情的教育、对国际形势的教育、专业知识的教育、职业能力的教育,都需要用代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又符合当展需要,凝练了我党智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大学生宝贵的人生。

二、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科研兴国为己任

高校科研在国家科研中应占有显要地位,起着巨大作用。因为高校科研孕育着走在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在确立本国国民经济的国际地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重视高校科研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科研兴国的职能,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科研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强化科研师资力量,结合国家发展需要组建重点和特色科研团队

高校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教师的科研水平,决定了一所高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准。高校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科研师资力量的培养。高校要大力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创新,要立足国家发展的需要、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以引进和培养师资力量,组建科研团队,潜心研究,培养科研成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要从建设科研团队、培养科研团队两方面加强践行。首先,高校挑选业务素质精干,爱国意识强的学术骨干,围绕重要科研课题,建设重点和特色科研团队;其次,高校要在科研管理、政策服务等方面,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为团队配备觉悟高、理论水平高的同志担任团队负责人,为团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二)优化科研机构职能,培养和发挥优势,以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为本

高校科研机构,是以学科带头人带领一个学术团队,具备研究场所和条件,围绕学术课题,开展科研工作。高校的科研成果,主要来源于科研机构的研究,是一个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实力的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学校发展定位,结合国家需要,确定科研机构的发展方向,首先要优化机构职能。机构职能优化了,才能舍本逐末,集中力量办大事。其次,培养和发挥团队优势,发挥团队最大功效,实现团队最大功效,产出最具竞争实力的科研成果。再次,科研成果要注重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国家实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培养科技拔尖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不竭科技源泉

高校重视对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塑造。科技兴国战略,要求高校为社会培养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大量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必须明确科技型人才标准,根据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以科技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流方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实现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高校应努力营造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氛围和条件,不断完善培养科技型人才的保障体系等。高校应搭建和完善培养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平台与载体,根据不同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各类人才不断推陈出新。

三、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服务社会为最终目标

当前,我国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文化、法制、政治、环境等领域面临深化改革,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核心指导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灯塔。对高校发挥服务社会职能,具有精神灯塔导向导航的左右。高校中的主体,知识分子,尤其作为社会改革工程的先锋,更应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校发挥服务社会职能的体现

首先,高校服务社会,体现在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根据社会发展,设定学科,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配套的学科建设和培养机制,满足社会本领域发展的人才需求。其次,高校服务社会,体现在为社会提供科技产能。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指标,经济指标。高校提供的科研产能,跟经济挂钩,跟国际挂钩,跟市场挂钩,发挥最大的产能,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国家发展。再次,高校服务社会,体现在为社会提供文化思潮。高校作为国家的象牙塔,在精神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的建设意义不可低估。新思想、新思潮、新文化、新经济,经常从象牙塔的高校传播开来,如网络公开课、网络应用、手机APP的推广、网络文化的普及等,丰富了社会文化形式、内涵,刺激了经济和消费,提供了高校教学资源,推动了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等。高校是国家高科技产能的地方,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文化向导,提供智能支持,有社会风向标作用的地方。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改革也步入了深水区,是我党治党治国的攻坚战略时期。当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炼,树立社会新风,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高校自身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为出发点,密切结合当前时期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和治国必要,提供人才、倡导新风、提供智力、科技兴国。

(二)社会为高校发挥服务职能提供保障

社会重视高校发挥服务职能,提供办学资源和扶持政策,提供高校自身升级完善条件,保障国家智库和人才打造,保障高校三大功能稳定发挥并不断升级。高校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支持,无论是经费保障还是政策引导,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征程中,务必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连,协同发展。高校发展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根本前提下,努力形成学科特色显著、行业优势突出、办学宗旨合理、大学文化丰盈的新的大学制度,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核心的目标,应成为高校办学的终身追求。

参考文献

[1]赵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探讨[J].才智,2014(1).

[2]庞桂甲.浅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5).

核心价值观培育范文第5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价值观,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基本内涵的关键因素。大中小学校学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能坚持一个标准,要注重差别对待,明确不同人生阶段进行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关键。针对于这一点,学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差异化的培养方式。

二、基于差异化的大中小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选择

(一)差异化培育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差异化培育的内涵是根据兴趣导向以及天赋差别不同,进行人才培养教学活动。差异化培育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兴趣爱好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差异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因材施教”,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论语:雍也》为理论基础。

(二)大中小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施差异化策略的有利条件

1.紧迫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具有一定的紧迫性。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针对于这一点,差异化策略的实施,显得越来越迫切。

2.现实基础

传统的、不变通的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无法满足当下教育发展实际需要,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大中小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以差异化策略为主,能够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能够获取更好地培育效果。

三、差异化环境下大中小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优化对策

差异化环境下,大中小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必须区别对待,抓住差异化教育的关键点,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方法的正确、有效应用,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差异化环境下大中小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优化,就必须分别对大学、中学、小学的培育途径进行一一优化。

(一)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与社会接触较为密切,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较大,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难度较高。针对于这一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拓宽学习教育的认知渠道,让大学生能够自觉地接受社会核心价值观。例如加强爱国教育宣传,在九一二、五四青年节这种节日中,学校可以举办大型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第二,注重实践应用,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发挥大学生在未来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以便在日后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国家建设事业当中;第三,注重良好文化范围的营造,加强对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宣传,让大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明确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习的。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大学生身心影响较大,很多大学生失去了艰苦奋斗的品质,急于享乐。学校应该让大学生多参加一些游览革命老区,或是播放一些特定历史时期的短片,让大学生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加强中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高中生是人生成熟的过渡期,也是人生学习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多的是以学业为主,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在校园内努力学习,争取在高考中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高中生与大学生不同,他们正处于一个人生的叛逆期,受到父母的较大影响,针对于高中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对现实生活进行有效拓展,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第二,注重良好文化氛围的创建,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内得到熏陶,明确人生价值的含义,并能够对自身的发展有着一个初步定为;第三,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文化活动的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活动开展的主题,能够更好地影响高中生的身心,让他们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人生价值。

(三)加强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初期发展阶段,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来说,具有着重要意义。就当下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情况来看,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这种缺陷,主要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就以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很多小学生逃课上网,甚至抽烟喝酒,这种现象并不鲜见。针对于此,加强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培育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小学生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去做,什么事不该去做;第二,注重对“正能量”的宣传,例如宣传“扶老奶奶过马路”的事迹,让学生明白乐于助人的价值观、观看“抗日战争”电影,告诉小学生,英雄先烈们为了国家的发展可以抛头颅、洒热血,让他们明白爱国主义以及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注意勤俭节约等等;第三,注重对小学生社会环境的整治,加强法律的作用,对一些将烟酒卖给未成年人、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营业场所予以坚决处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