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价值观友善教育

核心价值观友善教育

核心价值观友善教育

核心价值观友善教育范文第1篇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丰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交汇点,因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能够有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日常课堂知识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认同、内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因此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策略

(一)深度挖掘文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提供依托点

深入挖掘文本,发掘政治教材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的“交汇点”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综和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是价值观引导型的综合探究活动,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如何获得金钱的探究过程中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守法公民(爱国),通过诚实劳动(诚信),合法经营致富(敬业);怎样使用金钱即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友善)。

(二)创设情境,政治课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喜欢在促膝相谈的气氛中进行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和无痕交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认同、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和探究:正确对待金钱》创设多个情境:

情景(一)各抒己见说金钱是什么:辩论金钱是天使还是魔鬼?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笔者学生理解、认同、正确价值观。

情景(二)怎样花钱之:某些富豪及其孩子肆意挥霍、奢侈无度,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却非常节俭。正反对比,且比尔盖茨富与俭,冲击力强,以比尔盖茨为榜样进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金钱即用之有度,养成科学、适度、理性消费习惯,落实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辨是非知荣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

(三)聚焦生活,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现实生活中

剖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融入生活中,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水一般滋润心田,学生会在耳濡目染认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致富”回归生活,与现实对接,正反案例对比,为学生提供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辨别殊途同归致富是与非,凸显做守法公民(爱国),通过诚实劳动(诚信),合法经营致富(敬业)。

(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缄默知识,紧靠言语、文字或符号的隐性教育效果不佳,所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能。

《综和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怎踊ㄇ之--有的人:有的人有钱了炫富、吸毒、等为人不齿;有的人有了钱做慈善,如李亚鹏、王菲设立嫣然天使基金为唇腭裂贫困患儿提供医疗救助和改善其生存环境;马云捐赠巨额善款回馈社会消除因首富增添的烦恼,是国内最慷慨的慈善家。

核心价值观友善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124 ― 02

党的十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其中“三个倡导”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集体、个人三者辩证关系在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国家层面,我们要建设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集体层面,我们要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价值观。第三,在个人层面,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友善互助。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理念,又容纳了历史文化传统和对未来的价值追求,体现出了逻辑上的完善性、内容上的层次性、表述上的开放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大学生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将对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是实现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前提。一方面,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认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体现了价值性原则,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所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它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是全国人民正在追求的“中国梦”,也是当代中国大学生所要努力奋斗的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追求,既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应追求的理想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进一步概括,也包含着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将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才能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使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从而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其次,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体是大学生。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包含了国家、集体、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其中,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主体部分是最基本主体,蕴含于国家和社会之中,它使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既包含了大学生作为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也包含了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概括,不仅维护了国家整体利益,也维护了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诉求。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的实践,确保了当代大学生作为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问题

观察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认同的现状,会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认同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碰撞,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较大冲击,部分大学生也存在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明确、边缘化倾向等价值认同问题,另外在自觉树立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还不够主动。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弱化。市场经济对主体价值的尊重和对主体潜力的解放,使青年学生强烈地追求独立和个性,这使得大学生心理不稳定,分辨能力弱,呈现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扭曲、认同淡化和社会责任淡漠的特征。另外,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也使青年学生的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变弱,增大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难度。

第二,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目前有部分大学生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比较片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都是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的认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作为认同的主体,不同的学生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不同。相对来讲,大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内容可能更为了解和熟识,认同程度也可能会高一些,而对与自己现实生活和个人利益联系不大的观念就可能比较冷漠。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比较落后。要想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传统的说教式、宣讲式、会议式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过于落后,已经很难适合大学生思想变化发展。

三、 增进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措施研究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体,具备一定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但是大学生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前,往往也受到别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如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这些价值观,往往会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阻碍因素。增进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必须密切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长规律、发展要求,紧密联系大学生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特点,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形势,创新方法,找准路径,确保实效。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确保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发挥教育者的导向作用。教育者的行动导向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基本保障,教育者首先必须自觉认同和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教育者在讲解其基本原理和观点的同时,才可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召力,真正让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只有高校教育工作者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良好的品德,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才能使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大学生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当大学生发自内心地去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才会更好地热爱自己的祖国,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

第二,利用网络社会特点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在当代社会,互联网深入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与生活。现在的大学生回到宿舍往往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信息,当前大学的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BBS等都是大学生接触多、参与多的传播平台,所以我们要将它打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最坚实的理论阵地,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的深度传播,要充分发挥校报、网络、电视、广播和宣传栏等传播媒体的作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积极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运用多种形式的校园宣传手段,将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过程当中,积极凝练培育能够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中国大学文化,充分发挥并利用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的功能。

第三,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与创业创新实践教育相结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与创业创新实践教育的结合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提保证。首先,要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创新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创业创新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提。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价值理念的引导,要让大学生勇于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树立正确的国家、集体和个人意识。再次,要引导学生将创业创新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相结合,使大学生树立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最后,先进典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因此,高校要树立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学生典型,用大学生身边的优秀典型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教育大学生牢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深刻领会十报告对青年人的期望和重托,高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创建活动,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搭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平台。

第四,把推进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相结合。当前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实现大学生参与社会的重要载体和大学生政治情感释放的舞台,对于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所以必须要将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深入渗透到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过程中,要结合现实社会,从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举办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

总而言之,在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今天,我们要深刻认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性,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必须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创新方法,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潜移默化地为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学习资料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1-07-01.

〔3〕李长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中国教育报,2010-05-30.

核心价值观友善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友善观

0 前言

当前,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意识到了文化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思想观念,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了方向。为了使大学生更好理解友善观,需要将友善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中,对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之间构建友好和团结的人际关系,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1 友善观的涵义和作用

1.1 友善观涵义

友善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展现,也是社会道德风尚的要求,对确保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友善观的指导下,能够确保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友善理念的指导下,要求人要自信,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友善、真诚对人。在与自然相处时,要爱护环境、善待万物、珍惜资源。

1.2 友善观作用

友善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的社会观和社会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人作为国家的主人,享有诸多权利和义务。构建和谐社会,每个人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广大人民共同努力来实现,发挥群众的力量,调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需要坚持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对塑造良好的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作用。友善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对及时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友善观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友善观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一直秉承友善观,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和谐相处的局面,对维护民族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1]

2 大学生缺失友善观的原因

2.1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有人为了谋取自身的价值,出现唯利是图和利欲熏心等负面道德素养,严重破坏了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严重缺失道德。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人会将追求经济效益作为第一位,将社会关系看成简单的物质利益关系,将钱作为一切活动的主题,将人们之间简单的社会关系变得尤为复杂。因此人们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出现大肆行贿,阿谀奉承等不良现象,没有践行友善观,金钱观念肆意横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场所,曾经被视为远离喧嚣的净土,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当前也出现了较多的不良风气,考试作弊、学术造假和违规操作等现象频出,严重背离友善观的理念,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较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2]

2.2 多元化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处于开放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念不断涌入,不同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融入我国,导致我国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从未放弃对我国的和平演变,通过各种途径,将腐朽的思想价值观念融入我国,使我国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出现较多的问题,抢占我国青年的思想空间,造成年轻人的思想价值观念混乱,不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2.3 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友善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学生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进步和发展的保证。我国虽然已经意识到了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资源有限,造成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扭曲,给整个社会的良好思想构建带来了较多的阻碍。家长和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教育,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将友善观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学生的友善观缺失。学生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学生对友善观的认识程度不强,没有意识到友善观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对人的关怀意识和感恩意识较为缺乏。

3 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大学生友善观的可行性分析

3.1 在思想政治课中筑牢友善观

首先,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中友善观的价值之源,以便将友善观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课中,教师可以采用组织学生活动和征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友善观,对宣传友善观念,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友善观的氛围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近代史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中国的建设历程,人民群众团结的重要作用,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教师需要选择践行友善观的典型人物,向学生介绍典型人物的真实事迹。例如,殷雪梅、郭明义、林秀珍和王树先等,学生会以典型人物为榜样,对传递社会正能量,匡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3]

3.2 用友善观指导大学生学习

树立良好的友善观,对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是形成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培养思想意识的重要阶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友善观,需要将友善观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中,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律性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友善观的指导,增强了学生的自强和自律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学阶段,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阶段,在友善观的指导下,给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桥梁和纽带,增强了学生间的友谊,对减少学生间的争执和麻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3 用友善观指导大学生心理教育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友善观教育,对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养成阳光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想和行为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偏激行为较为常见。因此需要通过友善观的指导,打开学生的心结,化解学生间的矛盾,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4]

4 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友善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需要将友善观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中来,牢固友善观,通过用友善观指导学生学习和指导大学生心理教育等形式,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友善观念是一项长期而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来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友善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慧.友善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95-97.

[2] 黄津.善以立世天下同――大学生友善观培育探微[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22-124.

核心价值观友善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宣传教育 核心价值观

2014年1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培育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抓好宣传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因为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往往不会自发产生,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活动,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念的种子播入人的心田,从而生根、开花和结果,成为激发人们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动力。

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宣传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和重大命题,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它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这种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一直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作为覆盖社会道德生活各个领域,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三个倡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为二十四个字,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内在一致性。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方向一致,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精神层面本质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的凝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二者皆是促进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支柱。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正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所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这四句话,实际上是对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关系的一个基本定位。

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必须把“三个倡导”基本内容讲清楚,引导人们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精神和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为思想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展示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精神世界和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

在北京大学纪念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是人们在征服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明的总和,任何一种文化都代表着一种其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体现着承载这些精神价值的社会物质基础。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种文化的确立和强盛,如果缺失了体现其本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该民族就缺失了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国家意志和社会行动亦很难协调统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包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代表着中华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文明传承供了丰厚思想滋养。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客观、科学、理性的态度,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和思想精华,并以时代需求注入其新的内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其思想活力和感召力,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思想源渊。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中国优秀文化精神价值为“魂”,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民教育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事业产业体系以及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内容丰富的文化服务的“体”,使“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时代文化建设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宣传教育过程中,重视民族传统节日,利用传统的丰富的民族特色节日文化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以实现思想道德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对于国民教育,重视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学校教育课程内容之中,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人的道德思想。积极举办经典诵读、道德论坛、文化讲堂等活动,开展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新的内涵。

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要结合“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讲清楚中华文化的渊源、特色、价值、理念和内涵,积极汲取中华文化的道德精髓、思想精华,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弘扬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全社会积极倡导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讲求仁爱、重视民本、诚实信用、崇尚正义、追求和谐的时代价值,通过文化传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中华传统美德滋养人们心灵,陶冶道德情操。

三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系列讲话的精神实质,结合“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教育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既融入国民教育过程之中,又切实落实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倡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积极宣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把增强全社会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引导人们辨别真善美、假恶丑,不断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总体框架,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宣传阐释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协调统一,共同发展提升;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引导人们坚定信念,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倡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事业之中去。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平等观,尊重个人的权利、人格和尊严,倡导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自由;提倡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平等、反对特权,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使人的个性、能力、人格、创造性能够全面自由地发展;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社会公平公正理念,保证每一个人享有的权利平等和公平,不因家庭背景、种族、性别以及资本占有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而不同,体现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效率公平和分配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的生存、发展权;崇尚法治,实行依法治国,在管理各项社会事务活动中,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并使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增强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通过科学的立法、执法、司法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之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厉行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树立法律的权威,使法律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核心价值观友善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作者简介:刘爽、宁雅今,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对一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同样,对大学生而言,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就会有怎样的人生,是索取自我价值还是奉献社会价值,全赖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大学生有梦想、有激情、有活力,时代的重任需要他们担当,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凝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定义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指出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价值准则,反映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本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理论支撑,以“三十二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理论依据,遵循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原则,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凝练如下:

(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爱国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大学生的义务、责任与美德。爱国不仅指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对中国悠久历史与优秀文化的热爱,还包涵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学校的喜爱,对父母的敬爱,对生命的惜爱。敬业是大学生爱国之情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大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敬爱学习工作,学以致用,履行社会责任,担当时代重任。诚信是大学生必备的道德品德,是大学生的行事准则与价值准则。学习上严禁考试作弊、学术抄袭等失德、失诚、失信行为,生活上诚信是维系同学间长久交往的重要保障。友善作为大学生为人处事的价值准则,它反映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与品德素养。与人友善,避免矛盾冲突,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拉近同学间的关系,维系同学的长远友谊。

(二)爱党、重德、自立、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爱党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以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为宗旨,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使命。热爱中国共产党,是与爱祖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度一致的,而且是每位大学生必备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重德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大学生要从小事做起、从小节起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自立是大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包括心理的自立自强、行为的自立自信、自我安全的保障、社会交往工作、经济独立等。当前,大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过多的疼爱极易产生两种极端:一种是见识广博,见解独到,心智成熟,凡事自己做主,不愿听从家长、老师及同学的意见,自我意识较强;另一种则是温室长大的花朵,过于依赖父母,缺乏自立意识,缺少社会生存经验,倾向啃老族。因此,大学生应增强自立意识,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创新是科技发展和文化自觉的动力,包括思维的创新,学术的创新,科技的创新,理念的创新,实践的创新等。大学生应以知识的储备为基础,开拓自身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紧迫性的宏观战略视角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世界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给我国经济与文化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紧迫地着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培养出适合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大学生人才,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与理想信念迎接国家长远发展的需求与挑战。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社会转型期中国的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就业压力迅速加大、人民幸福感降低等等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为此,“社会关系的稳定及核心价值观的统一能维持社会团结,阻止社会分裂。”我国已充分认识到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稳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战略意见。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塑造的关键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但是大学生在思想上与行为上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要,而且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高校“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大学生培养,注重品德培养、政治信念、价值观念培育。当前正处于多元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念不断涌入,作为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大学生,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目标和重要使命。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探究

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强调知行合一。用知行合一来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需要遵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逻辑,促使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灌注到思想与行为中。我们认为具体路径需要通过勤学、修德、明辨和笃实四个方面实现: 1.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通过勤学来最大限度的完善认知工作,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思想自觉。认知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要知道为什么要培育其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找到理想信念,勇敢担当赋予他们的时代重任。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出优良的道德品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带动整个校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珍惜黄金时期的学习时光,做到勤学知识,掌握技能,增加智慧来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量。二是大学生要认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就是爱国、诚信、友善、敬业;爱党、重德、自立、创新。

2.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通过修德来最大程度的完善情感认同工作,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理论认知与行为实践之间的桥梁,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这个环节不容人忽视。培育大学生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要至少切实做到三点:一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真理性;二是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具一格源远流长的魅力;三是立足于大学生们对未来美好健康生活的不懈追求。

3.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通过明辨来最大范围的开展践行工作,通过行为实践检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收及运用情况。“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进而坚持它。”全面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我们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全校园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1)全方位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从细节与实际上下功夫,要实事求是、不断创新、求同发展,要借助各种节日和活动形成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室学习气氛、寝室生活情景、校园实践氛围,甚至融入学校机关工作,融入教师教学工作,融入辅导员培养帮助同学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融入学校具体的政策措施、校规校训,使各方面的践行工作导向都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诚信的道德模范,引领大学生践行诚信、友善 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时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来教导每一位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根据大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别、学习交往能力的不同、性格特长的差异而具有针对性的施教,以保证每一位大学生得到充分、合适的培育。

(2)全过程融入。建立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监管机构,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学雷锋活动,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大学生科技发明竞赛活动组织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注重遵循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自始至终遵从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鼓励、奖赏符合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批评、惩罚违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现象。正像互联网的诚信信用评价体系,高校也可以制定一套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便专门考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运用情况,是否能学以致用、行重于言。学校、教师及辅导员可以分别根据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学习状况及生活状态制作三种量表,并在每学期期末后或下一学期开学之前对这三种量表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优势与不足,努力在新学期进一步完善优势,改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