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旅游市场前景

医疗旅游市场前景

医疗旅游市场前景

医疗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老年旅游 候鸟式旅游

按照国际通行的“60岁以上为老年人,占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的标准,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中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激发老年旅游市场商机

老年旅游又称“银发旅游”,是以对旅游主体老年人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特色为客体,兼顾医疗保健等功能的旅游。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老年人正在改变传统的“重积蓄轻消费”的观念,“银发旅游”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70%的老年人有出游愿望,其中17%的老人经济比较宽裕,出游意愿强烈。我国老年出游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长期以来到中国旅游的国际游客中,51岁以上的游客占到30%左右,65岁以上的游客占到5.8%,且呈上升趋势。在未来30年间,每年的老年旅游者将保持7.3%的持续增长,老年人已成为旅游市场中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

二、人口结构变化条件下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老年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1、传统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上的旅游产品大多数是为年轻人设计的,特点是行程满、节奏快、花费多、体力支出大,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虽然市场上也存在一部分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旅游产品,但这些产品品种单一,难以满足老年旅游者轻松、自在的休闲式旅游需求。

2、旅行社对开发老年旅游产品热情不高

由于老年人出游不确定因素多,风险较大,特别是老年人受身体条件限制,随时可能出现突发状况,旅行社面临的风险较大。此外,旅行社还要为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和配备随团医生,这些使得老年旅游产品的成本增高,利润降低,导致很多旅行社开发老年旅游产品的热情不高。

3、旅游景点门票和综合旅游费用相对偏高

我国的旅游景点基本上对70岁持老年证的老人才实行免门票优惠,而且目前执行规定的只是一些公益性质类的旅游景点。而大多数景区以商业开发为主,暂不向60岁以上老人提供门票优惠,只有少数景区对本市户籍的老人实行门票优惠。这些使得老年人出游门票优惠制度有名无实,从而使得大多数旅游景点的门票和综合旅游费用相对于一般的老年人群均偏高。

4、老年旅游市场缺乏新概念旅游品牌

说起老年旅游,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夕阳红”,如夕阳红专列、夕阳红老年团等,夕阳红俨然已成了老年游的代名词。“夕阳红”品牌的泛滥折射出目前老年旅游市场缺乏新概念品牌,各旅游经营主体只有打造高质量、富有特色的旅游品牌,才能使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老年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候鸟式旅游”悄然兴起

“候鸟式旅游”是指老年人像“候鸟”一样根据不同季节,选择气候适宜的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并逗留较长的时间。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老年人除了进行旅游活动外,还可根据其兴趣爱好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随着老年人消费观念及居家养老观念的逐渐改变, “候鸟式旅游”正悄然兴起。

2012年7月15日上午,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旅游专业委员会和宁波联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东南养老基地授牌仪式在厦门市悦华酒店隆重举行,由宁波联盛集团投资的该养老基地将涵盖休闲、养生、旅游等功能,未来将主打“旅游度假牌”,推广“候鸟式养老”。

2、寓闲于养、生养结合的医疗旅游初见端倪

“医疗旅游”是将旅游和治病、疗养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游览区进行治疗。近十多年老年人口不断增长,但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我国老年人口患病率仅在近5年又增加了18%,这说明老年群体对医疗保健旅游具有强烈的需求。因此,在经济发达、医疗技术先进、生态宜居型的城市发展医疗旅游极具潜力。2009年上海市医疗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平台起步,该平台于2010年6月16日正式投入运行,填补了我国在国际医疗旅游方面的空白。

三、基于人口老龄化的旅游业创新思考

(一)旅行社应转变思路,开发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

一是配备随团医护人员。旅行社应针对老年人群的特点进行线路设计和配备随团医护人员,旅游线路设计要短而精,旅游景点精炼且特色鲜明。二是要采取灵活的促销策略。吸引老年人参团旅游,旅行社除提供独特的产品和合理的价格外,还要采取灵活的促销策略。如利用特殊节假日(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推出“家庭旅游套餐”,呼应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子女与父母同游。三是加强与有关单位的联系。旅行社应采取多种方式与企事业单位的老干部管理处、老年活动中心、旅游景区等保持密切的联系,利用适宜的时机推出众多价廉物美的优惠活动。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如今上网也已成为老年人喜爱的了解旅游信息的方式之一,旅行社应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建立健全老年市场预订系统。

(二)景区、景点应多考虑从设施和服务上便利老年群体旅游

未来20年中国将迎来加速“老龄化”的高峰期,面对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情,我国各地旅游景区应多考虑从设施和服务上便利老年群体旅游。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要畅通,旅游标识系统要完善,旅游厕所要基本达标,并方便老年群体识别和使用,满足老年游客的基本需要。

医疗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第2篇

[关健词]旅游开发 北戴河 市场营销 旅游产品

一、引言

随着旅游对经济拉动作用的日趋明显,一批新兴的旅游景区与旅游地得到开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是,一些地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市场缺乏深刻了解,不能开发出真正具有个性品格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导致重复开发造成投资浪费和经营的恶性竞争。北戴河作为传统的旅游区,已有百余年的开发历史,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旅游胜地。然而现在正面临着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型期,同时面临着同类型的海滨旅游区如大连、青岛的竞争。面对目前旅游业良好的发展机遇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北戴河如何提高重游率和市场竞争力,转变开发思路,努力实现在新的竞争条件下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是当前必需解决的问题。

二、北戴河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003年,北戴河确立了“生态型、园林式、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发展定位,于是北戴河旅游开发就进入了提升发展阶段,由传统的旅游避暑胜地向旅游休闲度假区转型。近几年来北戴河积极开发旅游项目、深入开发和改造重点旅游景区景点以及完善改造旅游基础设施。但就目前旅游开发现状看,北戴河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市场营销缺乏针对性

近几年北戴河加大了对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与宣传促销的力度,游客人次数持续增加。但是,从旅游统计数字看北戴河以低端游客为主,缺乏高端游客,高端市场实际上只占总游客数量的30%左右。这与北戴河在国内旅游业的地位、与北戴河总体战略目标是不相称的。其原因在于北戴河的旅游市场定位不清,营销策略缺乏针对性;在旅游宣传促销过程中缺乏统一的品牌以及树立品牌的意识,导致北戴河整体旅游形象不突出,旅游吸引力不足。

2.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北戴河为了缓解淡季旅游,推出了四季主题游,即运动之春、浪漫之夏、时尚之秋、休闲之冬,但缺乏特色的内容丰富的旅游活动;虽然推出了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如休闲度假游、生态观光游、浪漫观鸟游、名人别墅游、滨海览胜游、健身康体游、海上垂钓游等七条旅游精品线路,但这些产品大多停留在观光的层次,倾向于大众化,缺乏特色的注入,有些产品并没有得到游客的认可。

3.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足

海资源是北戴河最值得称道的旅游资源。但是,多年来海资源开发仅局限在海滨浴场建设上,与休闲型旅游的要求差距很大,形成立体开发、深度开发的思路和态势。北戴河文化底蕴深厚。秦始皇东巡碣石,刻《碣石门辞》;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毛泽东赋词《浪淘沙·北戴河》。碣石已成为我国文化界的千古之谜,然而针对碣石文化的旅游项目却没有得到开发。在近代北戴河作为中外达官贵人风云集会的地方,吸引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风云人物,留下了风格各异的别墅建筑,但是“北戴河名人别墅游”项目却因种种原因收效甚微。

三、北戴河旅游开发对策

1.加强市场营销

(1)明确目标市场

近两年旅游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北戴河的海外旅游客源市场以俄罗斯为主;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以河北省、津京和东北地区为主。因此,在开展客源市场工作时,应将旅游促销工作重心放在这些地区,并积极开拓日本、韩国市场,适度开发欧美市场。可以利用日本、韩国与秦皇岛市的亲缘关系,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寻根旅游产品等;同时针对欧美市场消费能力强、消费行为成熟、理念超前的特点,积极开发主题化度假产品。

(2)注重形象营销

目前北戴河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是避暑胜地,因此北戴河宣传营销过程中,一定要重塑旅游形象,打造生态型、园林式、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地。同时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相应的分体形象,针对青少年学生可以“雪浪花”为形象;针对青年可以“爱情海”为形象;针对中老年可以将形象定位为“蓬莱仙境”等等。

2.丰富旅游产品

(1)开发海滩夜游项目

长期以来北戴河就缺乏夜游项目的开发,从而导致北戴河的游客“白天看风景,晚上睡觉”的局面。因此,建议沿沙滩沿岸建立啤酒长廊,汇集不同风情特色的沙滩酒吧;同时开展夜间音乐广场的演出活动;开发夜游北戴河的游船项目,夜观鸽子窝、碧螺塔、联峰山等景点,并在船上配备音乐茶座和歌舞表演,以吸引更多的高端游客。

在开发沙滩夜游产品时,应注意创新和突破,根据北戴河的客源结构,把北戴河特有的文化、风情融入夜海滩之中,让夜间旅游产品更具有含金量和竞争力,同时还应该注意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建议政府要对海滩夜游产品进行规划、开发、管理以及文化形象的打造,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形成沙滩旅游产业链,以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开发专项旅游产品

结合北戴河旅游资源和客源结构的特点,建议在对北戴河客源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开发专项旅游产品:“中医疗养游”、婚庆旅游和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

“中医疗养游”。北戴河是我国最大的休养、疗养基地和健身康复中心,目前拥有休、疗养院百余家,其中拥有先进医疗设备的疗养院就达27家。北戴河要充分发挥疗养院的优势,结合滨海旅游城市的特点,加强中医医疗保健与旅游休闲的结合,开发“中医疗养游”产品。在开发此项产品时应注意休闲和文化含量,在游览北戴河美景之余,接受专家的针灸、推拿、拔火罐、牵引、药浴等养生康复治疗,同时聘请专家开设中医保健的专题讲座,让游客充分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保健文化。

婚庆旅游。张学良将军与赵一荻小姐在北戴河的情缘,电视剧《北戴河就是那片爱情海》都为北戴河造就了甜美的爱情氛围,使北戴河拥有了一份浪漫色彩,成为婚庆游客的首选目的地。因此,北戴河可以聘请从事婚庆的专业人士进行策划,使婚庆旅游更具专业性,并做好与婚庆相关的服务;同时旅游活动要突出爱的特色,突出浪漫的情调,以便参加婚庆旅游的游客对“爱情”这一人生永恒的话题有更深的体验。

医疗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第3篇

图1

1 国际医疗旅游发展现状

1.1 医疗旅游的定义

医疗旅游(Medical Tourism),是一种新的旅游业态,指以治病和防病为目的的出国旅游,如高水平的健康检查、整容、住院治疗、美容等。但目前为止,医疗旅游概念界定在学界仍未达成共识。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WTO)从医疗旅游服务角度出发,定义医疗旅游(Medical Tourism)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其中,一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病愈后的旅游活动为辅助,通常分为基本无生命危险的项目、有生命危险且医疗资源较为稀缺的项目以及客源国尚未开发或被法律禁止的项目;另一种以康体、休闲为目的,如温泉疗养、中医保健、人工按摩、美容体检等,正逐渐成为国际医疗旅游的主旋律。

1.2 国际医疗旅游发展现状

国际医疗旅游目前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仍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在美国、瑞士、匈牙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已流行已久。2010年,全世界全年有600万人到本国以外的地方寻求医疗服务。2013年度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占全球旅游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的14%。可见,医疗旅游已逐渐成为世界旅游产业的新宠,人们能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享受他国风光,在康复过程中体验异国风情。

匈牙利以拥有丰富且独具医疗效果的温泉地热资源及其旅游地完备的医疗保健服务设施吸引大量旅游者前往治疗。据预测,每年将有数10万来自东欧的退休老人到匈牙利接受治疗,给匈牙利带去稳定的国家收入。印度作为亚洲最早开展医疗旅游项目的国家之一,被誉为价格最低、质量最好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国。2014年印度工商联合会和毕马威会计公司对亚洲国家医疗旅游市场进行调查,其研究结果显示,印度、泰国、新加坡医疗旅游的良好发展得益于其低廉的医疗费用、优质的医疗资源。另外,还有一些国家也为医疗旅游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如日本的高端医疗之旅、韩国的美容整形之旅、他们都希望能后来居上,从国际医疗旅游这一巨大市场中分一杯羹。

从上述这些国家发展医疗旅游现状来看,价格低廉、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语言交流能力强等是有效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医疗旅游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方面都还有待完善,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也主要分散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等医疗技术和设备先进或医疗保健资源丰富的地区。虽然具有旅游资源丰富、医疗旅游成本较低、中医疗养特色等众多潜在优势,但还存在诸多弱项不容忽视,如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行业监管机制不健全、医疗旅游高附加值项目少,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医疗旅游人才匮乏等。

2 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 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集医疗、旅游、养生、保健于一体,寓休闲于治疗、寓治病于休闲,所以旅游资源也是医疗旅游患者考虑的因素之一。优质的旅游资源可以增加行业竞争力,形成品牌优势。上海具有丰富而独特的都市娱乐休闲旅游资源,至2013年年末,上海共有星级宾馆271家(五星级60家)、旅行社302家、A级旅游景点88家(其中5A级3家、4A级42家)、旅游咨询服务中心45个;接待国际入境游客757.4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3.37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5990.6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68亿元。上海与周边的苏州、杭州、南京、黄山等城市实现了大上海旅游经济圈资源互补,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旅游活动有利于吸引世界各地的医疗旅游者。(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局网)

2.1.2 医疗资源丰富

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这些都为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上海拥有多家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I)认证的医疗机构,以及美国医学协会(AMA)认可的国际质量协会保健护理类(ISQua)认证的医疗机构。其中,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标准是全世界范围内验证医疗机构质量的国际“金字准绳”,更是世界卫生组织推崇的评审,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从2008年至2015年,上海和睦家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分别通过JCI认证,全面提升了上海国际医疗旅游的服务水平。

2.1.3 医疗旅游成本较低

低廉的医疗价格仍是吸引医疗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和人力资源相关的成本一般约占医院总成本的71%,我国很多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约占医院总成本的20%-30%,虽然上海人力资源成本在全国范围内较高,但相对于优质的医疗服务,仍赋予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极大的优势。例如,心脏搭桥术治疗在美国医保者需要8万美元,无医保者需要17万美元,而在上海治疗的费用大约是美国医疗保险者的1/5。与此同时,上海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干细胞临床治疗、“体部伽马刀”治疗、质子刀治疗等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这些性价比极高的项目也受到大量国际医疗旅游者的青睐。

2.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2.2.1 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医疗旅游作为一种特殊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国家也开始着力开发制定一些法规、条文对其进行管理。目前上海乃至全国尚无建立有关医疗旅游的法律法规,也无相关行业规范,医疗旅游相关立法基本空白。医疗纠纷、医疗黑市、医院认证标准、医生资质、资源分配不均、市场缺乏监管等现象严重阻碍了上海国际医疗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2.2.2 复合型人才欠缺

医疗旅游不是医疗和旅游服务的简单叠加,因此只有做好医疗和旅游双重工作,才能满足医疗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旅游产品及服务。从上海市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的数据显示,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客户以北美等国的中产阶级为主体,由此可见,语言也是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相比以英语为母语的印度来说,上海医护人员总体学历水平较高,但双语人才相对匮乏。医护人员缺乏语言沟通和服务能力,旅游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外加文化差异,本土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安全感易受到患者质疑,对上海开展国际医疗旅游具有一定消极影响。

2.2.3 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医疗资源水平是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基础。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公立医院。伴随国际医疗旅游的大力发展,大量外来患者势必与本国居民争夺有限的优质资源,使得医患矛盾更加突出,这对处于医疗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势必将阻碍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

2.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2.3.1 国际医疗旅游发展迅速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现代通信技术和航空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国际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医疗旅游既成为医疗国际化的产物,也成为旅游国际化的产物,并以每年以20%-30%速度递增。根据有关研究部门报告,医疗旅游是目前全球成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其消费水平约为一般旅游消费的两倍以上,2020年中国将成为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2014年上海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高达791.3万人次,比2013年同期增长4.5%,旅游外汇收入57.05亿美元,同比增长6.8%,为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提供了客源基础。(图2,图3)

2.3.2 健康意识提高、老龄化程度加剧

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身体健康,并对医疗保健旅游等服务产品有较大需求。目前,全世界已有约6亿老年人,有6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必然带动医疗旅游的升温,给上海发展医疗旅游提供机遇。

2.3.3 国家、政府大力支持

从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医疗健康旅游到2013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健康文化和旅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无不看出国家对于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信心。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也十分重视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上海市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于2010年6月16日在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商委、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旅游局等多部委联合支持下,在上海市发改委提供的“服务业引导资金”保障下正式投入运行,为上海开展国际化、多元化医疗旅游服务提供保障,填补了中国在国际医疗旅游方面的空白,成为中国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重要模式。

同时,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上海还成立了上海国际医学园,以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为导向,逐步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医疗保险、医疗会展等,形成医疗服务相关产业链。这些都为推动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事业创造了条件。

2.4 威胁(Threats)分析

国际医疗旅游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医疗旅游市场全球竞争愈演愈烈,医疗旅游产业中心也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从市场份额来看,以泰国、马来西亚、印度所占份额靠前,新加坡、韩国、日本等紧随其后。

泰国已经成为世界医疗旅游产业的“领头羊”,目前正欲打造“世界医疗旅游服务中心”。马来西亚也雄心勃勃,欲打造“下一个顶尖亚洲医疗旅游目的地”。新加坡将“亚洲医学中心”列为发展目标,并开设专门网站以便游客咨询。菲律宾也计划在2015年实现医疗旅游收入30亿美元。印度则表示未来六年医疗旅游产业年产值将达170亿美元,并一举超越泰国,成为医疗观光产业新龙头。韩国的医疗观光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其高速发展之势将有望成为亚洲新观光医疗中心。自2007年成立“韩国国际医疗服务协会”后,致力修法并推动“医疗观光特区”发展,修法通过医疗院可合法招揽外国观光医疗客,韩国将下一个目标设定为2020年以前吸引100万医疗旅游者。

3 促进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对策

3.1 创建医疗旅游产品特色

从各国医疗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如瑞士的羊胎素、匈牙利的温泉、日本的体检、韩国的整形,印度的瑜伽等产品都各具特色。上海不仅具有高端的医疗技术,中医保健疗养资源也极为丰富,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努力构建具有治疗康复、保健养生、休闲观光等多元化、有特色的医疗旅游产品,积极开拓中、高端医疗旅游市场,形成上海国际医疗旅游产品品牌特色。

3.2 完善医疗旅游相关法律体系

医疗旅游是一种与医疗相关的旅游产品,其专业性强、风险性大。为保证上海国际医疗旅游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快医疗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医疗旅游行业市场行为、加强医疗旅游行业市场监管,促进医疗旅游行业健康发展。从准入体系、运营流程、评价体系、监管体系等四个维度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保护医疗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3.3 加强医疗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

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必须大力培养国际医疗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系统医学知识和旅游服务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医疗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外语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为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4 建立医疗旅游行业协会

国际医疗旅游市场上较为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如泰国、印度、中国台湾地区,大多具有全局性的合作、协调机制,以解决如入境签证发放、医疗机构对外开放、医疗旅游资源整合以及相关法律保险问题。上海可借鉴成立“医疗服务国家化专案办公室”或在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国际医疗旅游办公室、在旅游部门设立国际医疗旅游协调处,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与高效联动。上海应尽快成立医疗旅游行业协会,加强对医疗旅游行业的指导与规范管理,实现上海国际医疗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3.5 促进医疗旅游产业融合

医疗旅游产业贯穿保健养生、餐饮住宿、交通出行、购物娱乐、旅游休闲、医疗旅游保险、市场宣传推介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环节。上海应结合区域医疗旅游已有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配合医疗卫生改革的战略布局、顺应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利用好上海(浦东)国际医学园区、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旅游产业资源、上海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等既有优质资源,借鉴国内外特色旅游品牌综合配套服务的开发模式,开发适合上海市自身特点的医疗旅游产品,促进上海医疗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

医疗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第4篇

目前,由于国内能为医疗旅游提供必备服务的机构数量还比较少,所以国内各大医院鲜有承接医疗旅游服务。

前不久中山医院建成了国内首栋集医疗与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大楼,并投入使用。中山医院某主任医师表示,从长远来看,诊疗费用上具有优势的中国,未来推行医疗旅游也有相当竞争力。

医疗旅游的中国趋势

“国内旅游项目的设定基本上以路线为基准,分为国内旅游、国外旅游、周边旅游等,按照功能性分类的形式目前还是比较少。”中国海洋国际旅行社周小姐称。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任医师丁京生称:“实际上很多人出去玩没有达到休闲的目的,无论是精神还是体力都很疲惫,回来后不能很快地投入工作,甚至会对身体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肠胃不舒服、感冒发烧、血压不稳、一些小的外伤等等。”

所以,丁主任提出,医疗旅游,以保健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是很值得推崇的。

据东一信达市场研究与营销咨询机构专家李东辉介绍,医疗保健旅游可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偏重于保健,内容包括在旅游中安排登山、漂流、滑雪、野营,以及日光浴、空气浴、森林浴、温泉浴等健身活动;另一个方面是偏重于医疗,旅游服务行业和医疗机构共同合作,根据旅游者的身体情况及病情进行科学的分析,做出科学的旅游治疗安排。由导游、医务人员和服务人员共同带领 ,边游山玩水 ,边讲授有关的保健知识和运用保健方法,包括配合使用中医保健理论和药膳,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治疗。

医疗旅游的中国攻略

目前,我国的中医保健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受到国外人士的关注,并且已有很多中医院专门为国外游客开设了医疗保健中心。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消息,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市中医院、丽水中医院、杭州胡庆余堂等多家医院都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韩国、日本等地的上千名游客。

东一信达市场研究与营销咨询机构经理侯胜田称,具体开发实施医疗保健旅游特色项目时,可以先从以下几点做起:各地旅行社与医疗单位合作,针对旅游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组织相应类别的旅游团体,并为他们安排科学的治疗方案。除此以外,还可以尽可能地提前联系好所游览地点的知名医院和风景名胜管理部门,在旅游者游览和进行治疗时给予特殊照顾。

另外,随着自然疗法、针灸、推拿、足浴及中药美容疗法在发达国家备受青睐,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在安排旅游计划时,对尝试以中医药保健为目的的“健康游”也十分感兴趣,或在游玩后接受中医康复治疗,或在旅途中学习中医保健知识等。

对此丁京生主任表示,“对于国外游客,最基本的是要他们了解中医文化的基础知识,了解东方文化同中医药文化的关系。只有对此有了更多的了解,才会更容易去尝试去接受他们。”

医疗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川西温泉可持续开发

一、川西温泉旅游资源分布与分类

本文所指川西主要包括阿坝藏族、羌族,甘孜藏族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聚居地。该区是我国重要温泉区之一,计有温泉250余处,约占四川省温泉总数的86.2%。

根据川西温泉水温的特点,划分为:低温温泉(20℃≤~<40℃,共计104处),中温(40℃≤~<60℃,共计106处),高温(60℃≤~<80℃,共计27处),超高温(即沸泉,≥80℃,共计11处)。

据地貌形态和温泉成因的差异,川西可划分为三大温泉区(见表):川西高山高原温泉区。区内有温泉175处,水温较高,是四川温泉分布最多的地区;川西南山地温泉区。全区有温泉58处,多属于中低温温泉;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温泉区。全区温泉仅有15处,大多数温泉水温低,水量小,水温超过50℃的温泉仅有2处。

川西温泉分布与分类表

二、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温泉旅游地评价

1.温泉旅游资源品质优良,类型丰富。 类型齐全,品质优良,富含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不同地区温泉具有不同的医疗和保健功能。根据温泉水所蕴涵元素的多少,划分成多种类型的温泉,如单纯泉、碳酸泉、重酸类泉、重碳酸钠泉、食盐泉、硫磺泉等。

2.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川西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温泉往往紧邻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如贡嘎山海螺沟温泉、米亚罗古尔沟温泉、康定二道桥温泉等自然环境条件相当优越,开发温泉度假、会议度假、森林度假潜力巨大。

3.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川西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如康巴文化,藏、羌、彝族文化,茶马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藏医药文化,红军文化。同时相伴而生浓郁的民俗风情,如民族餐饮,民族建筑,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语言,洗浴文化等,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质。

4.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易于形成互补格局。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具有大容量、多样性、原始性和垄断性的特点。川西地区有两个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和多处部级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贡嘎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卧龙、若尔盖湿地),温泉旅游地可与周边旅游资源形成互补格局,开发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登山探险于一体的系列旅游产品。

三、川西温泉旅游地创新开发对策

1.整体科学规划,分阶段实施。川西温泉开发应作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一项重要策略,建议打造两个部级温泉旅游度假区(康定榆林宫和米亚罗古尔沟);建设一个国家温泉地质公园(海螺沟温泉);开放一处与温泉度假配套的旅游经济特区(稻城热水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促销,全面带动川西温泉旅游地高起点、高水品发展。

2.开发多功能温泉产品组合系列。以优质天然温泉资源为主体吸引物,少数民族风情为衬托,与森林景观、野生动物、周边山水景观有机联系,开发集温泉洗浴、疗养、保健、购物、餐饮、医学、艺术、宗教于一体的温泉产品组合系列。

3.强化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更具精神价值的人文景观。地处川西少数民族区域的温泉,应充分体现川西北地域环境特色,奔放而又热情,丰富而有内涵。在开发建设中,不仅要保留地域的历史文化、艺术品位、文化情趣、审美风格、民风民俗等,而且应当鲜明化、特色化,因地制宜,打造更具精神价值的人文景观。

4.强化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化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温泉旅游度假区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在规划上应以不破坏原始风貌为前提,保持自然形态,保留原生态植物,景区道路和建筑规划依山就势,遇水随形,建筑的色彩与自然的色彩相映衬。预留近期不开发建设的保护性区域,在发展空间和发展项目上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留有充足的余地。

5.注重温泉整体景观设计。紧紧围绕“温泉洗浴”这一主题,选择水体、山石、植被、硬地和建筑景观作为景观构成主要元素。突出以温泉水体景观为主,川西特色绿化景观、川西特色建筑景观为辅的设计方案,形成水体、植被、建筑三个景观层次的空间过渡与渗透。

6.分类开发,区别对待。按照“分类开发,区别对待”和“多方引资,滚动发展”的方针分阶段滚动发展。低温温泉通过多方位招商引资,开发优质矿泉水;中温、高温温泉,根据分布区位不同,开发策略不同。地处风景区内温泉,提倡保护性开发,充分发挥温泉观光、休闲、浴疗作用;地处县城附近温泉,提倡温泉休闲度假与民俗风情体验相结合;地处原生态的偏僻地区温泉,应保持原滋原味,开展“天浴”生态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