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it解决方案

医疗it解决方案

医疗it解决方案

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虽然信息化发展了,但系统的快速扩张却给IT运维带来了烦恼。中国人民总医院计算机室主任史洪飞说:“医院毕竟是医院,在IT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IT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远小于需求。”他说,医院IT经费的80%用于终端设备更新、15%用于系统建设,因此,投在基础设施上的资金就很有限了。“我们有大量的服务器,但它们的利用率不超过20%;存储设备很分散,导致数据维护以及设备扩容和维护的工作量非常大;过多的基础设施设备使对机房的需求变大,维护成本也高。”

史主任说,2012年,他们开始对云计算进行比较深入的调研,期望通过云计算解决IT运维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公有云、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以及桌面云,他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考虑。最终,他们首先选择了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先将非核心业务的服务器进行池化,以保证系统的平稳运转。“对于像远程医疗等对外的应用,我们未来可能考虑利用公有云。另外,对于桌面云目前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问题,这是我们今后要重点考虑的。”史主任说。

医疗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从基础设施到业务系统,甚至用户终端的配置都在发生着变革,而适应这些变革的正是云计算。这一点,从史主任他们的信息化实践中也可以看出。华际系统公司副总裁、博雅云计算总经理刘炜带领的团队从事医疗行业信息化多年,日前在“英特尔架构高集成度医疗解决方案应用论坛”上,他说,目前医疗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资源相对不足、系统效率需要提升、不断攀升的医疗IT成本等。而云计算首先可以解决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并降低IT成本、提高效率。

为此,英特尔联合博雅和Nutanix等合作伙伴专为医疗行业应用构建了基于英特尔架构的高集成度解决方案平台,利用英特尔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合作进行方案的开发和验证,降低医疗行业信息化的成本和复杂性,管理医疗信息系统的大数据问题,降低信息技术风险,提高医疗行业管理层的决策能力。

据史主任介绍,他们已经在Nutanix设备上做过技术测试,测试环境是4台刀片服务器、2TB内存和15TB存储,其部署和维护非常方便,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很高。

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这绝不是惟一一家“数字先行”的新建医院,事实上,即便是历史悠久的老医院今天也在进行数字化重构。从医院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管理系统到各种移动医疗设备、3D技术打印的人体器官,从硬件到软件,IT技术都正在成为医院、医疗以及健康管理的核心发动力,而IT软硬件本身,也在围绕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在应用领域不断创新。

从浅层应用到唱“主角”

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使“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医院服务模式转变为管理病人的需求,这就是数字化医院未来的面貌,也是医疗行业正在践行的创新方向。数字化的医院会提升运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更合理地使用卫生资源,并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和帮助,整个医疗服务行业都将因此升级并更加人性化。业界普遍认为,未来5到10年,在IT技术主导下,医疗健康行业从临床到运营和财务方面都将迎来巨大改变。

此前,医疗行业已经开始初步信息化,只是并未脱离旧时代的“PC”使用模式。所谓的信息化表现,不过是医生和护士们挤在PC前输入信息,对患者的服务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但现在,IT技术之于医疗行业的应用不再只体现于浅层,而是甚至开始唱“主角”。

在临床上,前台的临床信息系统能为医院、医生提供决策支持,直接服务于诊断流程。由于患者就医的每个步骤都会在信息系统中被完整跟踪和记录,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健康档案,医生因此可以掌握最翔实的医疗信息,从而提供精准到位的问诊服务。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则能在后台帮助完善医院的运营管理工作,减轻企业管理方面的压力。尤其在中国医疗行业面临医改、规模扩建、联合运营等种种变化的情况下,IT系统能大力辅助医院进行人、财、物的梳理和整合管理,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因此中国的许多医院都在积极引入前后台的信息化方案。

此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及物联网技术等的迅猛发展,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如今还进入了更高境界。

一方面,医院本身的信息系统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在IT工具的支持下,分析和使用这些数据,能为医疗行业带来可观的价值。另一方面,移动医疗正日渐普及,带来了真正的大数据。由于移动医疗具有很好的便携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大量健康信息,移动医疗还能促使信息无缝连接、无缝覆盖,数据产生形式、传输速度和数据规模都前所未有。面对新的情况,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新型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始出现,以更智慧的方式构建数字医疗,其以“感、知、行”为核心,构建出智能、远程的疾病预防与护理平台。其中,物联网技术解决“感”的问题,即以各种传感器实时跟踪生命体征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技术传送到医疗数据中心;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平台解决“知”的问题,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医疗历史数据进行建模与分析,帮助研究人员、医生和专家做出科学、客观的决定,并能更好地建立起预测疾病变化的模型;云计算则让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能够实时传送给医务人员作为诊疗参考,或为终端用户直接提供医疗护理方案。这样的IT应用方式,正在医疗健康行业兴起,也在以更大力度推动医疗信息化升级。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所说,未来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全新医疗云计算模式,和以家庭为云终端的健康服务,将贯穿家庭、社区和医院。而今天,这一模式已经在启动过程中。

更“移动”更“关怀”

在日臻完善的IT基础架构之上,人们的主动行为激发了越来越丰富的医疗医用。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在从业过程中使用各种新技术,尤其是使用移动技术来改善与患者的交流。一份调查显示,在美国有25%的医生表示他们每天花至少3小时在移动终端上,同时还在不断向患者普及保健知识。并且年长和年轻的医生群体在使用新技术来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并不存在明显区别。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们纷纷开始转向自己的移动设备,去寻找他们需要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方法。医疗应用的移动化是大势所趋。

目前,仅针对iPhone和iPad推出的移动医疗新技术就有:查看医学数字影像资料和心血管系统等人体生理系统的iPhone应用程序、血压监测系统、实时心电图测量数据、糖尿病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药物查询系统、自救程序、3D健身系统等,而对应的创新硬件也是层出不穷,包括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远程诊疗设备、手术机器人、辅助康复装置等。

可以说,移动医疗的出现,使得信息化在医院的最后1公里能够很好地完成,也很好地解决了医疗流程的优化和医疗安全的问题。依靠移动应用,医生可将病人信息从医生办公室和护士站带到病人的病床旁,可以利用无线查房设备在床旁查阅、书写病人病历,可以直接下达医嘱,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护士也可以在床边提取病人医嘱执行信息,完成生命体征的采集、录入、查询,备忘事件提醒,查看护理电子病历。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将开始部署移动医疗,同时移动医疗的应用广度也正在拓展,战地移动系统、移动资产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应用层出不穷。移动医疗让信息随时随地随手可得,也必定会改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

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另一方面,国内医疗行业的发展在新医改以及配套经济手段的刺激下不断提速,犹如坐上了“高铁”,目的地是“公平普惠”、路线是“完善公立医院制度、发展基层医疗”。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一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而且显然不是通过资源重组能够短期内突破的,因此能够打通信息渠道、共享医疗资源的信息化就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成为推动“医改”前进的动力机组。医疗信息化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行业信息标准和交换共享的问题,二是中小医疗机构信息基础薄弱和IT投资不足的问题,三是大型医疗机构信息需求膨胀与IT管理能力失衡的问题。不难看出,“云计算”在信息共享和业务互动、“零”建设投资和按需付费、集中运维和集中管理的理念与医疗信息化的需要契合的如此“天衣无缝”。

作为在医疗行业耕耘多年,具备设备、软件、服务、咨询端到端能力的企业,GE医疗一直关注着医疗和IT行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动向,发挥自身在设备制造、软件研发、IT管理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优势,在世界范围内与运营商、IT厂商广泛合作提供基于“云”的信息服务。运营模式包括医学影像档案主机托管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PACS/RIS应用软件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等。截至目前,GE医疗通过7个国家的11个数据中心,正在为超过350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每年处理近2.5亿个影像检查。

2011年5月,GE医疗与Softbank合作开发“医疗云”服务,将在今年的9月份开始运营日本第一个“远程医学影像中心”,并计划在未来的3年内基于“云计算”平台为各医疗机构提供包括医疗信息交换(HIE)和临床智能(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等应用在内的“云服务”。从这个即将成为行业经典的案例分析,“医疗云”服务模式使各方找到了各自合适的价值定位,并将从这种新的业务模式中获益匪浅。

1. 缓解大型医疗机构影像等医学档案长期、可靠保存形成的存储压力,降低在高可用性、容灾备份等方面的IT投入从而降低了IT总拥有成本;

2. 中、小型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按需获得IT能力,省去了初期建设投入从而降低IT技术普及的门槛;

3. 服务运营商通过IaaS和SaaS模式提供服务并按交易量收费,从而形成稳定、持久的运营模式;

4. 为电信运营商创造一种新型的增值服务模式并使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为服务运营商,GE医疗在现阶段“医疗云”中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

1. 业界领先的、双节点架构的PACS软件产品;

2. 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设施;

3. 基于GE全球IT管理方法论和经验的运营服务;

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在不久前举办的以“创新ICT,助力融合医疗”为主题的华为融合医疗论坛上,华为正式了《华为医疗行业白皮书》,对当前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融合医疗”也成了与会者津津乐道的一个主要话题。

新应用亟待融合基础设施

有分析师指出,我国医疗信息化的重心正在发生改变,逐渐由原来的以部门为核心构建IT系统转变为以医生、护士的工作为核心构建IT系统。从医院的角度来看,以病患的需求为核心,建立跨学科的医疗服务平台日益流行。

论坛上几位知名医生都对记者表示,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并促进医疗业务的开展是必然趋势。比如,有医生希望早日从移动医疗中受益:医生使用平板电脑查房,病人通过平板电脑点餐,将大大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病人的体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已经基于华为的解决方案实现了有线与无线网络的融合,并构建了无线查房系统,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医疗业务、手段和工具的融合,也需要有融合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华为在ICT融合解决方案领域一直走在业界前列。华为企业业务BG医疗行业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温长城表示,华为希望将其创新的ICT融合解决方案更好地用于融合医疗服务,助力国内数字医疗以及区域医疗建设。事实上,华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比如福建龙岩人民医院基于华为的云计算技术构建了医疗云,将原有业务进行整合,实现了无PC办公,不仅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而且大大降低了整体拥有成本。

温长城分析说:“从技术的角度讲,医疗信息化的很多解决方案与华为擅长的运营商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有相通之处。华为将多年来在运营商领域积累的技术和实践经验运用于医疗领域,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进军医疗行业信息化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了解医疗行业用户的真实需求,将融合的ICT技术更好地用于医疗行业。”

在医疗行业,华为最值得骄傲的资本是融合解决方案,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云操作系统等。华为可以针对医疗行业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医疗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容灾解决方案、有线无线相结合的融合网络解决方案等。“融合的实质就是互联互通,保障数据的自由流动。华为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就是围绕信息融合展开的。”温长城表示,“华为可以为医疗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云计算、大数据刚开始

在医疗行业,云计算和大数据也是关注的焦点。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医院的数据总量在10TB以下,而现在常见的大数据应用是PB级的。而且目前很多医院尚处于数据整合阶段,没有精力或能力去做大数据分析。“目前医疗行业的大数据应用主要集中在区域医疗领域。”温长城说,“医疗行业正在逐步推动大数据应用,尤其在区域医疗领域,大数据有其现实需求,如医政管理。”

有人说大数据与云计算是一体两面。现在许多医院已经进行了服务器虚拟化,这是否意味着这些医院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云计算的大门?

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2009年4月6日,新医改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根据该方案,2009年至2011年,中国将斥资人民币8500亿元推动医疗体系改革。“新医改”大蛋糕引发中外医疗器械和医疗软件厂商摩拳擦掌。新医改将为医疗行业带来什么机遇?中外各医疗器械厂商的竞争优势何在?

医疗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快速发展,所有制类型以私营企业、外商企业为主。2003~2007年间,行业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速为27.08%,利润年平均增速为33.73%,除2005年行业利润增速大幅下降、低于收入增速外,其余年份的利润增速均快于行业收入增速。2007年,中国共有298家私营医疗器械企业、240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国有企业仅36家、集体企业25家。

经济危机下,有“永远的朝阳产业”之称的医疗行业备受关注。居民财富的增长和对健康重视的提升,为医疗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需求。在金融危机的恶劣背景下,与电力、钢铁、建材等业绩下滑的行业不同,医疗行业有望成为避开市场低迷的阵地。

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将再次催生医疗市场的扩容。2009年4月6日,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新医改将重点进行五项改革,分别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未来三年内,中央将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建设,2009年将完成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虽然8500亿元的具体分配尚不明确,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医疗器械和医疗软件行业将受惠新医改。IDC预测,到2010年,中国医疗IT硬件、软件与服务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120多亿元人民币,东软COO预计,新医改带动的医疗设备投入将达到160亿元,医疗信息化投入至少100亿元。

中外医疗厂商竞争态势分析

跨国巨头主要占据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国内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凭借技术优势,跨国公司占据了中国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且均是高端市场。省市级医院除了一些常规消耗性产品外,主要的医疗器械均是外资产品;县区级医院,有2/3的医疗器械采用外资产品;只有乡镇、街道医院才多用国产品牌。以放射诊疗设备为例,CT多使用GE的设备,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主要由西门子提供,血管造影设备则大多使用飞利浦的产品。中国本土大多数医疗器械企业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迈瑞公司、威尔科技、万东医疗和新华医疗是本土医疗器械的领军企业,在几年前就开始为迎接农村市场的崛起做准备,在低端市场有一定知名度。

随着国家对农村基本医疗建设的重视,跨国企业也开始向农村医疗市场渗透。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更新和添置。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迅速扩容,吸引了跨国公司做出战略性调整,参与该领域的竞争。例如,2007年4月,西门子发起了为期5年的农村医疗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2007年10月,锐珂医疗向宁夏农村基层医院提供价值1000万元的数字化远程影像解决方案,协助当地开展“农村医疗信息化试点项目”。200B年10月,西门子与卫生部合作在陕西洛川建起了“西门子新农村医疗示范中心”,借此在中国农村推广其“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设备解决方案和医疗服务模式”。

新医改方案公布后,中外医疗器械和软件厂商纷纷出手,旨在抓住未来市场机会。IBM在新医改方案公布两日后,就推出了“智慧医疗系列解决方案”,以求争得新医改带来的区域医疗、电子健康档案等软件需求。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第61届医博会上,中外企业纷纷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新产品,强化本土市场策略。多家国内外医疗器械商都推出了针对“新医改”的数字医疗设备全面解决方案,并了其相应的新产品。

中外厂商各有优势,有望共同分享新医改大蛋糕。外资厂商占据技术优势,全球医疗行业经验也更为丰富。作为全球医疗软件系统的领先供应商,IBM已为美国多个州提供了电子病历系统和区域性医疗解决方案,IBM“智慧医疗系列解决方案”中的医疗协同平台便引进了美国的先进方案,并根据中国医疗的需求进行了本地化。基层医疗机构更倾向于配备基本医疗器械,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机会。专家调研结果指出,基层配备高端设备造成资源浪费,装配设备应从当地实际出发,而在中低端设备上,国内厂商的技术水平与外资相差无几,渠道方面优势更明显。政府在进行医疗器械采购时,将更倾向于国产厂商,这对国产厂商也是一大利好。

结论和展望

中国医疗市场潜力巨大,将吸引更多厂商加入竞争,中外厂商的争夺也将呈胶着态势。发达国家医疗设备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比为1:1.9,而中国这一比率仅为1:5。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将不断淘汰老旧残次医疗器械。据统计,占据中国医疗机构总数80%以上的基层医疗机构中,有约15%的设备是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60%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中国医疗市场的发展潜力将吸引更多厂商加入到该领域的竞争行列,第61届医博会共吸引了来自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余家企业参展,创近年来新高。中外企业各具优势。未来一段时间内竞争态势必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