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文化概论

体育文化概论

体育文化概论

体育文化概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术语;矛盾运动;体育概念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1-0010-05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erm and practice of “sport” as well as

argumentation about the concept of sport

MENG Fan-qi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China)

Abstract: The unchanged term of “sport” has gone through a process of generalization from a specialized term to a daily word, while the developing practice of sport has gone through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rom schools to the societ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unchanged term of “sport” and the changing practice of sport it refers to is the root cause for triggering the long lasting argumentation about the concept of spo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practice, the expansion of the sports practice area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for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port to be ever increasingly enriched, and enables the evolution of sports concepts t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limitations and value judgmen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unchanged term of “sport” and the changing practice of sport it refers to has been fully embodied in the argumentation about its concept: 1) it shows in the inequality of preconditions for argumentation about “true sports view” and “grand sports view”; 2) it shows 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views in terms of research approach and background.

Key words: term of sport;contradiction movement;concept of sport

我国的“体育”一词系由日本引入,但是在二次大战以前日本从未用过“体育”一词来做教育科目的名称[1]。然而,体育引入我国后则首先在学校中得以发展,并经历了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实践领域迅速拓展,如今的体育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充实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同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了“体育的本质是教育”的“真义体育观”和以体育高度大众化为实践依据的“Sport大体育观”的争论。在历时近30年的体育概念争论中尽管偶有出现关于体育概念、术语与实践关系的论述,但是却没有能够通过分析“体育”术语与其实践的矛盾来认识体育概念的演进及争论[2]。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从考察“体育”术语与体育实践的矛盾认为:体育概念的争论是不变的“体育”术语与其所指向的变化的体育实践之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这一“体育”术语与体育实践的矛盾是引发“真义体育观”与“Sport大体育观”争论的根源。

1不变的“体育”术语与变化的体育实践之矛盾

1.1不变的“体育”术语经历了由专业术语到大众用语的泛化过程

自1897年“体育”一词引入我国之后,经历了由专业术语到大众用语的泛化过程。这一过程中“体育”被作为“体操”、“运动”、“游戏”、“健康”、“教育”和“特殊的文化现象或实践活动”等的专门用语[3],其所指事物逐步拓展了,但作为“标记”的“语词”从未发生过改变。并且多年来作为专业术语的“体育”始终也没有替代形式的出现,“广义体育”和“狭义体育”事实上是以层次划分的形式出现的。尽管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体育”术语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它却逐步地从专业用语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的生活用语之一,且出现频率还极高。如体育新闻、体育服装、体育俱乐部等等。

“体育”经历从专业术语到大众用语的泛化过程中,表现出了以下特点:首先泛化的“体育”术语遍及生活的很多领域,已成为重要的生活用语;其次,体育术语在其泛化过程中出现了“功能增值”的现象,也就是说泛化后的体育术语增加了许多新的用法和意义,如“家庭体育”、“轻体育”、“体育经济”等等。

应该认识到体育术语的泛化现象无意识地丰富了体育的内涵,并扩大了体育的外延。这一现象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是难以解释的,因为形式逻辑认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呈反变关系,内涵越丰富其外延则应该越小,反之亦然。因此与体育内涵的逐步丰富同步扩大的体育外延,成为体育概念研究的一个难点。

1.2发展的体育实践经历了由学校到社会的拓展过程

百年来我国体育实践领域的拓展过程,也就是我国的体育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发展过程。以至于如今的体育已渗透到社会的建制部门与非建制部门的方方面面,不仅有“职工体育”、“社区体育”、“农村体育”,更有“残疾人体育”、“学区体育”等等。这一体育实践由学校向社会拓展过程的动力,既来自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体育自身发展的内驱力,更来自于新中国体育方针和工作重心的调整,如1956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在《关于1955年体育工作总结和1956年工作任务的报告》中指出:“采取加速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在广泛的群众运动基础上,努力提高运动技术的方针,争取在二三年内,在若干项目上分别接近或赶上国际水平。”[3]这一体育方针的转变极大的推动了体育向全社会的普及。此外,1995年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更使得群众体育成为我国体育工作的又一重心。

在我国的体育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在体育的实践领域还发生了以下可喜的变化:首先,是由单一目的的体育实践向多元目的取向的体育实践发展。过去的体育实践大都为了健身的目的,如今为了交际、休闲、娱乐等多种目的取向的体育实践则逐渐成为主导,因此也就产生了“休闲体育”、“闲暇体育”、“体育旅游”、“电子竞技”等多种多样的体育实践形式。其次,由身体直接参与的体育实践拓展至注重精神享受的“观赏”性体育实践。随着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兴起,人们体育实践的参与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观赏体育比赛同样成为体育实践的一种,如今CCTV5的收视率不仅在学生群体中,在中老年群体中也是极高的。第三,从以文化为主导的体育实践向以经济导向的体育实践拓展,而且此种体育实践形式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体育经济、体育产业等。

以上所述体育实践的拓展应该说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涉及体育概念研究的问题上,它同不变的体育术语一样给体育概念的研究制造了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随着体育实践领域及形式的拓展人们完全有理由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体育,如从经济、休闲、社会建制等视角出发,又会造成对体育概念的多义理解。

1.3不变的“体育”术语与变化的体育实践之矛盾成为诱发体育概念争论的根源

通过前面的分析发现,泛化了的“体育”术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同步增长,从而给体育概念的研究造成困难。而发展变化的体育实践则因为其实践领域的不断拓展导致了研究体育概念视角的多元化,从而也给体育概念的研究制造了困难。而将上述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则不难发现“体育”术语与体育实践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用以表示体育这一类客观事物的术语在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没有改变,而其所指向的实践已与过去大相径庭。

从事物发展运动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哲学方法论出发,我们有理由相信“体育”术语与体育实践之间的矛盾是诱发旷日持久的体育概念争论的根源所在。正是有了这一矛盾存在,所以导致了研究体育概念的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其一是从考察不变的“体育”术语走向概念;其二是从考察变化的体育实践走向概念。所以也就形成了所谓的“真义体育观”和“Sport大体育观”的争论。而在整个的争论过程中也必然使得“是否承认体育概念的发展变化”成为争论的实质内容。

解决“体育”术语与体育实践之间矛盾的通道应该是不断完善体育概念的内涵,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体育实践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所指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能够通过概念的界定去准确地圈定其外延。然而,正是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明确,所以导致了术语和概念还停留在“是否具有发展变化的特性”的争论上,至今没有太大的进展。事实上,“体育”术语与体育实践之矛盾已揭示,其概念是否具有发展变化的特性这一问题就已经成为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

2从体育实践发展变化看体育概念演进的动因和特征

2.1体育实践领域的拓展是推动体育概念内涵不断丰富的根本动因

体育一词引入我国的初期并不具有教育的含义,其教育含义形成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体育概论》明确指出:约自西历一九三零年起体育的趋势已侧重教育方面,可说是“体育就是教育”,因为体育只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不是一种目的[4]。此后在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之间对体育概念的讨论极少见到,甚至在1961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理论》教材中都没有看到对体育概念的界定。在笔者掌握的文献中,“体育的本质是教育”这一认识至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这一时期之后对体育概念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有:曹湘君[5],认为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1995年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概论》[6]中认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2004年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认为,体育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地改善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7]。20余年的时间中人们对体育概念的认识经历了由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向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等认识的转变。

纵观我国体育的百年发展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体育实践的主体在学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体育实践的重心发生了转变。在1949年10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上,同志指出:“过去的体育,是和广大人民群众脱离的。现在我们的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的利益服务。不但是学生,而且工人、农民、市民、军队、机关和团体都要搞体育。”[8]8195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提出“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并逐步地使之普及和经常化。”[8]29此后我国体育实践的领域得以逐步拓展,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和教育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学校体育已成为我国体育实践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人们基于对体育实践领域拓展的视角对体育概念的内涵进行新的诠释,自然也就成为体育发展和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换言之,体育实践领域的拓展是推动体育概念内涵不断丰富的根本动因

2.2体育实践发展变化视角下体育概念演进的特征

从体育实践发展变化的视角来看,我国体育概念的演进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历史局限性。人们对体育概念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体育一词进入我国初期,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还很陌生,因此从运动形式(项目)的角度对其加以理解,从而产生了体育就是体操的认识。随着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传播,使得当时的社会具备了从教育的角度理解体育内涵的外部环境,因此也就产生了体育的本质是教育的认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竞技体育的崛起、群众体育的普及,以及体育产业等的发展彻底打破了以学校为主导的体育发展状况,体育实践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体育的内涵,所以体育是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实践活动等认识出现。

第二,价值判断性。价值判断成为概念界定的重要视角,并经历了价值判断的一元到多元的认识过程。纵观体育概念的演进过程,大都表现出了对体育的价值认知特点。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末期体育概念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学校体育为体育实践的主体时期,人们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对体育进行价值判断,如“近年来已有人发觉我国体育以往的错误,于是有“体育要大众化”的呼声喊了出来,这是很可喜的现象。不过我们要认清楚,体育不仅是“体操”或“运动”,也不仅是“健康教育”而是整个的身心教育,因为现代体育的目的,不仅是要养成强健的身体,并且要养成健全的心理,二者必须同时训练的[9]。基于这一价值认识,所以有了“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方式之教育”的概念界定。在体育高度大众化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体育的价值呈多元化趋势,因而在这一时期之后的概念界定中出现了带有增进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化、发展潜能等意义的表述。

3“体育”术语与体育实践之矛盾在体育概念争论中的表现

3.1“真义体育观”与“Sport大体育观”立论前提不对等

当前我国体育概念争论的焦点为“真义体育观”和“Sport大体育观”之间的争论。“真义体育观”所坚持的“体育的本质是教育”认识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而当时我国体育实践的主体在学校,事实上这也正是“体育的本质是教育”认识形成的实践基础。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指出,从哲学思维的角度看,知识主体思维结构方可帮助我们认识到体育概念的本质内涵[10]。“Sport大体育观”认识的形成则是以体育实践的高度大众化为依据,认为随着体育实践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体育不能准确反映体育的全部范畴,而扩大了范围的Sport概念,已经取代身体文化成为体育的总概念。新中国成立至今体育实践领域的拓展成为这一认识形成的重要基础。

上述差异表明,“真义体育观”与“Sport大体育观”的争论是基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立论前提而展开。“真义体育观”在其知识主体思维结构的指导下,以考察体育的“本真意义”为立论基础;而“Sport大体育观”则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站在考察实践与思维关系的立场上,以“体育的概念是发展的且有规律的”为立论前提。

从术语、实践与概念的关系来看,正是“体育”术语与体育实践这一矛盾导致了“真义体育观”与“Sport大体育观”二者立论前提不对等。20世纪初期“体育的本质是教育”认识形成之时,“体育”一词是作为专业术语出现的,而如今的“体育”已经高度泛化。因此,如不考虑体育实践的发展变化,单从术语的角度来认识体育概念的内涵,考察其“本真意义”当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但是如果换一视角,从考察体育实践及其发展变化来看,体育概念的内涵显然应该能够反映特定历史阶段体育实践的发展,它应该具有发展变化特性。因此,体育实践领域的拓展自然就成为“Sport大体育观”的认识基础,并推动着体育概念内涵的不断丰富。“真义体育观”考察术语的“本真意义”与“Sport大体育观”立足实践与思维关系基础上的“体育的概念是发展的且有规律的”立论前提之间的矛盾,恰恰集中体现了不变的“体育”术语与术语所指向的变化的体育实践之矛盾。

3.2“真义体育观”与“Sport大体育观”的研究路径与背景不同

前面谈到不变的“体育”术语与术语所指向的变化的体育实践之矛盾导致了“真义体育观”和“Sport大体育观”立论前提的差异,因此这一矛盾运动自然也就会进一步导致研究体育概念的两条不同路径和背景。

“真义体育观”与“Sport大体育观”的研究路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种体育观各自的证据阐述中。关于体育的本质是教育的直接证据主要来自国际体育联合会关于体育的界定,以及对英文原词形Physical education的历史考察。“Sport大体育观”的主要证据包括:Sport已成为部分国家体育运动的总概念[11]、体育实践领域的拓展及安德鲁斯三角形等几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真义体育观”的研究路径主要表现为通过考察体育的起源和词源揭示体育的本质,进而界定体育的概念。而“Sport大体育观”则更加注重体育实践的发展和变化,通过探索体育实践领域的拓展和大众化过程阐明体育的特性,进而揭示体育的基本属性,并为其下定义。

“真义体育观”与“Sport大体育观”不同的研究背景表现如下:“真义体育观”因为其研究的起点定位于考察体育的起源和词源,因而其研究背景大都为20世纪初期我国体育的引入和传播时期,或者是18世纪西方体育的起源时期。“Sport大体育观”则大都以当代体育实践为研究背景,注重体育实践的新变化和新动向。并且“Sport大体育观”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阐明近现代我国体育实践变化的原因和轨迹,揭示体育大众化的是认识体育概念的时代背景。

4结论

1)不变的术语“体育”经历了由专业用语到大众用语的泛化过程,而发展的体育实践则经历了由学校到社会的拓展过程。由此导致的不变的“体育”术语与其所指向的变化的体育实践矛盾运动成为诱发旷日持久的体育概念争论的根源。这一矛盾使得体育概念争论难以尘埃落定的原因是,体育术语的泛化现象无意识地丰富了体育的内涵,并扩大体育概念的外延,并且这一现象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是难以解释的。其次,体育实践的拓展使得人们有理由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体育概念,从而会造成体育概念的多义理解。

2)从体育实践发展变化的视角来看体育实践领域拓展是推动体育概念内涵不断丰富的根本动因,并使得体育概念演进呈现历史局限性特征和价值判断性特征。

3)不变的“体育”术语与其所指向的变化的体育实践之矛盾在其概念争论中表现为:“真义体育观”以考察术语的“本真意义”为立论前提,从考察体育的起源和词源出发,将“体育”术语的起源和引入时期作为重要研究背景。“Sport大体育观”以“体育的概念是发展的且有规律的”为立论前提,从考察概念与体育实践的关系出发,将当代体育实践的拓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1] 岸野雄三[日]. 体育史学[Z]. 白澄声,李建中,胡小明,译. 国家体委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写组编印,1982:18.

[2] 孟凡强. 体育概念在我国发展演变过程述评[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3):243-246.

[3] 陈永声. 体育概论[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4.

[4] 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7:12-13.

[5] 曹湘君. 体育概论[M].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

[6] 体育概论教材编写组. 体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7] 周西宽.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5.

[8] 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文件汇编(第一辑)[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5:8,29.

[9] 吴蕴瑞,袁敦礼. 体育原理[M]. 上海:上海勤奋书局出版社,1933:9-10.

[10] 王学锋. 体育界的语言和思维问题[J]. 体育学刊,2003,10(3):3-6.

[11] 崔颖波. 将体育一词译作Sport(s)并不是“偷换概念”――我国体育一词含义的变迁与翻译[J]. 体育与科学,2007,28(5):9-13.

[12] 黄聚云. 社会学视角下我国体育概念之争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1):1-8.

体育文化概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92-03

前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如在《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一文中从积极与消极的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姜明,文格西则着重从消极的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策略;朱晋元从儒家、道家、佛家等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角度论述了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有关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还有很多此不在赘述,这些研究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按照佛教的理论“事物依因缘而生,依因缘而灭。事物的产生并不依仗于一个因缘,而是依仗于众多的因缘,其中直接的因缘或许是可以计数的,而间接的因缘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察可以得出不一样的结果。因此,本研究的进行是另辟溪径,运用系统学理论,把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到一个系统中进行论述,进而从另一个侧面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以充实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建设。

1 研究路径

要弄明白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就要把二者放入一个逻辑结构中,把二者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放入一个系统中进行分析,从繁琐复杂的点滴信息中理出一个线路来,进而进行论述,得出研究结果。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基础,是关于某一事物思维的起点,是进行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要进行这样的研究,首先必须对核心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即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民族传统体育?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是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我们才能够进一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2 核心概念的厘定

2.1 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由于学者们的研究视角、研究目的、研究动机、研究方向不同,所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总有一些特别关键的点是所有的研究学者都没有、也不能丢弃和省略的部分。首先,在时间意义上来讲,一般是指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在1840年以前。中国处于地理上的封闭状态,其文化形态一直处于天朝上国的民族情怀之中;其次,是指中国社会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农耕经济。中国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与文化的发展脉络,决定了中国社会自夏商以来直到近代都是以田亩农桑为主的小农经济体系;再次,中国的社会制度是以伦理宗法观念为主的皇权氏族承袭制度,中国人的国家观念是大一统的帝国思想。商朝后期诸侯争霸,列国纷争,又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经过几百年的起起落落最后由秦朝统一了中国,确立了中国的大统一国家观念,秦朝以法家的严密律令管理人民,最终秦朝传二世而亡,最后由刘邦统一中国,中国社会进入到了汉氏王朝,刘氏以儒家的伦理宗法观念结合法家的律令来管理国家,被称为外儒内法思想,经过汉朝四百年大一统国家观念的强化,与稳定的社会制度,从此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观念和宗法观念;最后,在具体的文化上,中国文化在它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佛家思想为主体,以法、兵、阴阳等家为互补的传统文化形态,其中,儒、道、佛常被称为中国的主流文化。

这样我们基本上可以给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基本的定义。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1840年以前的、以中原地域为核心,包括流传至现今及历史中国版图上的所有的中国文化,主要是以儒、道、佛思想为主流,以兵、法、阴阳等家为互补,包括伦理观念、道德价值、人生理想、文学艺术、生活习惯、科学技术等等包罗万象的非自然内容。

2.2 民族传统体育

同理,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学者们的研究视角、研究目的、研究动机、研究方向不同所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可以肯定学者们给予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但是观念的立体性、时间、空间的不同性,总能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不同特征,进而给予不同的概念,赋予它不一样的价值和特性。

体育文化概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体育院校 “概论”课 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43

“概论”课是“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简称,是我国所有高校都要建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是大学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程。“概论”主要讲述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的伟大成果,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肩负着运用理论成果武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体育院校“概论”课课堂是否高效,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实现“概论”课课堂的高效性,必须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做有意义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1 体育院校的特点与学生的特殊性

体育院校是高校殊的单科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与其他高校相比,体育院校往往会消耗大量的体能,大多数关注的是和体育相关的人和事。这些学生由激烈的体育运动瞬间进入系统的“概论”课学习,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精力方面,都无法调整到最佳的状态。在体育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专业体育运动员,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占据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有些运动员还会因参加各种体育赛事而影响正常的学习时间。这就导致体育院校的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势。再加上体育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这就增加了体育院校“概论”课教学的难度。

2 体育院校“概论”课教学现状

由于受到文化思想多元发展的影响,对物质追求过度,导致物质文明发展与思想道德水平存在失衡的现象。这也不可避免地给体育院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体育院校的“概论”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育者并没有对“概论”课的有效性教学加以重视,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体育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的体育知识就可以了。而学生也没有认识到“概论”课对自身成长的积极作用,再加上体育院校部分学生被社会不良风气和负面思想影响,其“三观”没有形成良好的正确认识,内心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信仰,学生陷入了过分追求物质、盲目攀比的误区,对抽象、枯燥的“概论”课程根本提不起兴趣。这些内外在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概论”课程走不出低效的怪圈。因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概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构建“概论”课高效课堂,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完成历史使命。

3 体育院校“概论”课课堂高效性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3.1 转变教学理念

体育院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对感性知识接受得快,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慢,且对历史知识较为缺乏,所以在学习“概论”这一理论性较的学科时,加大了理解的困难。再加上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只是沿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必然是行不通。这就需要转变“概论”课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带给学生观察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由灌输式的既定结论向师生共同得出科学结论转变,在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得出结论,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解惑转变,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概论”课的内容,而是与教师共同探讨解惑,这样既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转变,重视课堂教学这一重要阵地,加强互动,才有可能实现“概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2 改进教学方法

体育文化概论范文第4篇

星期六 (10月22日)   星期日 (10月23日)   专业代码与名称 上 午 下 午 上 午 下 午   08:30--11:00 14:00---16:30 08:30--11:00 14:00---16:30 020105 金融(专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75 证券投资与管理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107 保险(专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82 人身保险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109 国际贸易(专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90 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2 中国对外贸易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6 国际金融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88 基础英语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3 会计(专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56 成本会计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4729 大学语文     00163 管理心理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6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70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0169 房地产法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22 房地产评估 00173 房地产金融     00172 房地产经营管理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207 市场营销(专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81 广告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180 企业定价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211 饭店管理(专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89 旅游与饭店会计 00187 旅游经济学 00015 英语(二)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03 饭店服务 00202 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 00199 中外民俗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20215 电子商务(专科) 00890 市场营销(三) 00888 电子商务英语 00894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891 国际贸易实务(三)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112 法律(专科) 00242 民法学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1 行政法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30301 行政管理(专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312 政治学概论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163 管理心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40101 学前教育(专科) 00386 幼儿文学 0038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39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0389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99 学前游戏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40103 小学教育(专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07 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08 小学科学教育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0409 美育基础 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 00411 小学数学教学论 00412 小学班主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40106 教育管理(专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29 教育学(一) 00444 教育政策学 00012 英语(一)   00031 心理学 00447 教育行政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163 管理心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0124 义务教育(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407 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08 小学科学教育 00412 小学班主任   09278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00429 教育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9282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       040301 体育教育(专科) 00485 运动解剖学 00429 教育学(一) 00487 体育心理学 00494 中学体育教学法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50102 秘书(专科) 00345 秘书学概论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509 机关管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46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50114 汉语言文学(专科) 00031 心理学 00429 教育学(一)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6 古代汉语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207 英语(专科) 00596 英语阅读(二)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50303 公共关系(专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644 公关礼仪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647 公关语言   00643 公关心理学 00646 公共关系写作 00853 广告学(二)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50407 音乐教育(专科) 00031 心理学 00429 教育学(一) 00728 中学音乐教学法 00504 艺术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7127 歌曲分析与写作   04729 大学语文   050409 美术教育(专科) 00031 心理学 00429 教育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04 艺术概论   00736 中外美术史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0305 机电维护(专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225 电机与拖动基础 00012 英语(一)   02194 工程经济 02159 工程力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227 电器控制技术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229 供配电系统 08060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科) 02269 电工原理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98 线性代数 00012 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301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 02300 电力系统基础 02277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98 线性代数 00012 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4729 大学语文         0473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80704 电子技术(专科) 02269 电工原理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98 线性代数 00012 英语(一)   02342 非线性电子电路   02348 电子测量 02277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专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170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2398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02400 建筑施工(一) 02387 工程测量 0239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90414 畜牧兽医(专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773 动物繁育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783 家畜病理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014 畜牧兽医微生物学 02796 畜牧业经济管理   07408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110107 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专科)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346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0012 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277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994104 电子商务中级职业证书 00890 市场营销(三)   00894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994105 电子商务高级职业证书 0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0915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00906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20106 金融(本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76 国际金融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15 英语(二)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20108 保险(本科)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83 船舶保险 00048 财政与金融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84 运输保险 00085 再保险学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0086 风险管理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10 国际贸易(本科) 00100 国际运输与保险 00076 国际金融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01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15 经济学(本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42 计量经济学 00048 财政与金融 00015 英语(二)   00143 经济思想史   00138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15 英语(二)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04 会计(本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6 成本会计 00015 英语(二)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20208 市场营销(本科)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0683 服务市场与营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20210 旅游管理(本科) 00188 旅游心理学 06011 旅游学概论 00197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92 旅游市场学 06120 旅游专业英语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99 中外民俗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126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020216 电子商务(本科) 0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0915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00906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995 商法(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997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 020224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本科)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22 房地产评估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172 房地产经营管理 00644 公关礼仪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972 房地产项目评估   00244 经济法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570 房地产营销学 030106 法律(本科)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015 英语(二)   00242 民法学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263 外国法制史 00169 房地产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 金融法   05680 婚姻家庭法   030302 行政管理(本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015 英语(二)   00320 领导科学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312 政治学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22 中国行政史 040102 学前教育(本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00 幼儿园课程论 0040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 00015 英语(二)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088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99 学前游戏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884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 040107 教育管理(本科) 00454 教育预测与规划 00429 教育学(一)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51 教育经济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930 中国教育管理史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5929 外国教育管理史   040108 教育学(本科) 00031 心理学 00429 教育学(一)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015 英语(二)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0451 教育经济学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769 中国传统文化 00469 教育学原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112 小学教育(本科)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0407 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4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 00015 英语(二)   0330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6230 小学艺术教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0125 义务教育(本科)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0407 小学教育心理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9339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9291 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09294 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09297 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有关问题说明: 1、考生可持《课程合格证书》和《准考证》到主考学校报名参加实践性课程的考试。 2、课程代码、使用教材以当次公布的为准。 3、专业名称后加“*”的为委托考试专业。

星 期 六 (10月22日)   星 期 日 (10月23日)   专业代码与名称 上 午 下 午 上 午 下 午   08:30--11:00 14:00---16:30 08:30--11:00 14:00---16:30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00769 中国传统文化 004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0480 中国传统道德 00015 英语(二)     00481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0483 科学思维方法论 00312 政治学概论         00474 科学社会主义 040302 体育教育(本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29 教育学(一) 00502 体育管理学 00015 英语(二)   00031 心理学 00498 体育统计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96 体育测量与评价 00501 体育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105 汉语言文学(本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22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015 英语(二)   00540 外国文学史 00536 古代汉语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541 语言学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 00540 外国文学史 00422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015 英语(二)   00769 中国传统文化 00821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541 语言学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938 语文教育及课程研究   050125 商务秘书(本科) 00345 秘书学概论 00644 公关礼仪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021 传播与广告 08022 秘书外事管理实务     08019 理财学       050201 英语(本科) 00600 高级英语 00795 综合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603 英语写作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830 现代语言学         00837 旅游英语选读     050206 英语教育(本科) 00582 语音学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833 外语教学法 00603 英语写作   00600 高级英语 00830 现代语言学 00838 语言与文化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302 广告学(多媒体技术方向) 00641 中外广告史 00692 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00181 广告学(一) 00015 英语(二) (本科)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755 广告设计与创意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55 室内装饰效果图设计   07334 广告摄像与摄影   07072 企业形象设计(CIS)   050408 音乐教育(本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29 教育学(一) 00733 音乐分析与创作 00015 英语(二)   00031 心理学 00732 简明配器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410 美术教育(本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745 中国画论 00969 色彩学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437 艺术设计(本科)     00853 广告学(二)   060102 历史教育(本科) 00769 中国传统文化 00771 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00766 史学概论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772 世界近代史新体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937 世界古代史专题 070102 数学教育(本科) 02011 复变函数论 02009 抽象代数 02013 初等数论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18 数学教育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02 数学分析(二) 070202 物理教育(本科) 02033 数学物理方法 02036 量子力学 02040 理论力学(二) 00015 英语(二)   02035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02039 物理教育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436 物理实验设计与指导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70302 化学教育(本科) 02051 物理化学(二) 02053 结构化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54 中级无机化学 05934 中学化学教学疑难问题研究 05933 化学 环境 社会         06850 分析化学 070402 生物教育(本科) 02084 组织胚胎学 02081 进化生物学 02085 细胞生物学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88 生物教育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932 保护生物学         06445 现代生物学进展 070405 生物技术(本科)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705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02070 微生物学 00015 英语(二)   06707 酶工程 06859 植物组织培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70702 地理教育(本科) 02099 经济地理学导论 02101 区域科学原理 02091 地质学基础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105 地理教育学 02093 自然地理学基础 05034 旅游地理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454 地理典型课示例 080605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00 电力系统基础 00015 英语(二)   02269 电工原理 02312 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 02306 自动控制理论(二) 02311 发电厂动力部分   02310 电力系统分析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本科) 02331 数据结构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7 C++程序设计 02333 软件工程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80705 电子工程(本科) 0235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080713 信息技术教育(本科) 02331 数据结构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28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624 数值分析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20 物理(工)   06626 数字逻辑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体育文化概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概念;体育本质;整体观;系统论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2-0011-04

Refutation of sport generality

XIE Song-lin,WANG Tong,YE Wei

(Departement of Military-based Education,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2,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arrying out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n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por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xisting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es on the concept and nature of spor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ystematology and dialectics,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in researches on the concept and nature of sport, sport should be placed in a grand system for examination, which includes social system, dialectic system,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 etc.

Key words: concept of sport;nature of sport;overall view;systematology

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学术的自由和教育的振兴,各个学科都爆发出了热烈的学术争鸣,体育学科也是如此。那时的学术探讨主要是围绕人文话题,而体育学科当时探讨最多的也正是体育的基本理论问题――概念、本质的问题。30来年过去了,体育本质和概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不同的观点仍势同水火、立场迥异。体育概念的争论首先是“大小体育”之间的争论,概而论之,“大体育观”在官方、媒体以及业内处于强势地位,因此在实践当中它们是合法的;而反对派主要从逻辑学、分析学等角度对“大体育”体系提出了质疑,认为“大体育”的概念和相应的体系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大体育”在理性思辨中是不合法的。针对反对方的质疑,“大体育”阵营也进行了相应的辩驳,包括从概念逻辑合法性、国际大视野和经验论的角度。尽管“体育整体观”在现实当中处于优势,但从辩论的整个过程来看,“大体育”派始终没有作出对反对方提出的逻辑质疑的合适辩解,其中最大的一个软肋是无法提出一个准确的“大体育”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任何体育概念都存在外延与内涵对应上的难题,也就是无法归纳出“大体育”的共性、本质。

1体育共性论的窘境与无奈

既然是一个整的范畴,就要有一个整的定义来规范,否则就不成其为一个范畴,体育被认为是一个整的范畴,没有整的定义自然说不过去。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大讨论至今,“大体育”(即广义的体育)的定义一直都存在,本文略举几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体育是指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身体运动作用于人类本身,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丰富文化生活的实践活动。广义体育由狭义体育、竞技运动、休闲娱乐运动所构成。它们既互相联系,又有所不同,由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我国体育的整体”[2];其二、“体育(广义的,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3];“体育,也称体育运动,是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物机能活动能力变化与适应性的规律,以及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与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以身体练习(体育动作)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全面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水平,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4]。这3个定义基本意思是一致的,3个概念当中都含有的内容可归纳为: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发展,丰富文化生活的活动。这个概念长时间在国内是权威的象征,不管是“质疑方”还是“大体育”派①自身都对此没有太大的异议。问题出在后续的体育分类和外延上:第一、分类的问题。广义体育(即大体育)被认为包括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3个部分,这是大小体育之争的根源所在。反对者的意见是:竞技体育②的根本目的是取得优异成绩,与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是有本质区别的,甚至是相悖的,所以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不是一个范畴。如果硬要把他们说成是一个范畴,那么以上的体育定义就都被否定了,因为在所有的体育定义中无一不包含“增强体质”的内容。第二,内涵与外延对应的问题。其一,相比当今被官方纳入体育之内的社会活动而言,“大体育”概念的内涵显然过窄,无法囊括所有的体育现象。比如和电子竞技被归为体育,③但它们都不能融入“大体育”概念的内涵,因为他们不符合严格的“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规定,更不能“增强体质”。其二,某些依照体育定义理应该归入体育的社会活动又被排除在体育范畴之外,例如舞蹈(除体育舞蹈之外)、杂技等,而这些社会活动基本上都符合“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发展,丰富文化生活的活动”这一体育的定义。事实上,我们很难否认某些杂技与体操非常相似,也说不出体育舞蹈与芭蕾、天鹅舞之间的本质不同。这样看来,好像体育概念的外延界定就没有什么章法了,不该列入的被列入了,而应该被列入的又没有被列入。

这些问题很尖锐,直逼体育整体派而来,其要求是解构当今的“大体育”概念和系统,重续各部分的关系,或还原“真义体育”等等。“大体育”概念的问题是“大体育”派的硬伤,为了给现有的“大体育”一个适合的定义,支持者们身处庐山看庐山,群策群力、殚精竭虑、勉为其难,但仍然无法获得完备的概念。于是,很多支持者试图规避经典定义理论的束缚,否认形式逻辑的本体论研究方法;但更多的支持者还是坚持了学术的态度,继续在形式逻辑的道路上寻觅治病的良药。他们退而求其次,抓住个别体育仅有的内在特征,作之为“大体育”的合法性论点。由于在现有的体育大家园中,成员之间共同的特性实在是微乎其微了,所以支持派找到的共性也就有限,本文例举3人的观点,以为参考。曹湘君[5]28-29用“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都要求全面发展身体,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都有教育和教学的因素;有共有的内容和手段”等共同特点支持“大体育”的整体概念;熊斗寅[6]说,“所谓体育概念的整体性或整体观,就是说体育应该有个总概念或大概念。这决不是人们的臆想,而是体育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客观存在。不管体育的社会形态或结构如何,他们各自的特性都寓于共性之中。这个共性就是它的总概念。什么是体育的共性呢?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任何体育都是社会文化现象;从生理学角度讲,任何一种体育都离不开身体活动,这可以说是体育的本质特征。从体育的功能角度讲,体育的本质功能就是教育、健身和娱乐,无论是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还是高水平竞技体育都包含这3个因素,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周西宽[7]也认为“体育,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或者说无论哪种体育形式,它们都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第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看,体育不过是人们为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而自觉改造(完善、优化与开发)自我身心的行为;第二,从主体与客体、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来看,体育的主体与客体(对象)、动机与效果都统一于人的自身;第三,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体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都统一于称作身体练习的人的自身运动。”之所以例举这3人的观点,是因为他们的权威性,他们的观点应该可以作为“大体育”派的代表。总结以上3人“大体育”共性观点:曹湘君的4点共性是:身体参与、发展身体或提高机体机能,有教育因素和有共同内容;熊斗寅的几点为:社会文化现象,身体活动,教育、健身和娱乐的功能;周西宽总结的几点是:自觉改造自我身心、自我目的、共同内容与形式。由比可见,3人的观点出入不是很大,基本上可以归纳为身体参与、身体健康和共同的内容3点。这样的总结效果并不好,因为稍加类比就可以发现,这与他人体育的概念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也就是说,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丝毫无助于“大体育”的保卫战。反倒是,如果遵照支持派的以上观点,那么批判将、电子竞技等纳入体育范围,以及否定竞技体育是体育的作法都不该是叛逆,而应该是义举,真不知道质疑“大体育”是黑是白,该贬还是该褒了。

从以上分析可知,“大体育”的共性、概念是有缺陷的,以往反对方批驳这一缺陷往往是从内涵与外延的对应上来取证,本文试从本体论和分类学的角度对此重新解读,解释共性和本质的获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指出体育界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

2驳体育共性论

研究共性也就是研究本质。从“大体育”派的论据来看,他们得出体育共性的方法是一致的,即对现有的体育现象进行归纳,归纳出它们共有的东西,然后将其视为体育的共性。然而,采取如此的方法获得的共性不具备本质的特征,它们虽然是共性,但不是准确的共性。

首先是视野上的问题。马克思曾说:“当代世界更是一个多样化,复杂化的世界,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展,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广泛,科学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因此,在今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如果没有系统、整体、多样化的思维,不仅无法适应这个世界,更难以有效的改造世界。”[8]37现在人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对每一个问题的论证都必须是在大范围的和长期的视角下展开,否则就难免流于片面,对于这一点体育界人士也应该有所反思,尤其是在体育概念、本质的认识问题上。根据系统辩证论的观点,某个事物的本质不是自己赋予自己的,而是在与系统中的它类事物相比较而获得的。借鉴系统认识论、系统辩证论的观点可知,要对体育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不仅需要带着分析的显微镜,对现有的体育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它们的共性,更重要的是还得带着综合的放大镜,把体育放到更大的系统中去观察,和它的同级系统进行比较,走“整体――分析――系统――整体”[9]的认识道路。所以,本质问题是和分类、系统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育本质绝不能通过关起门来讨论的方式获得,而是要与周围的邻居达成共识,获得社会合法性之后才可视为正当。

其次是如何分类的问题。系统具有层次性,就像生物分类学中的界、门、纲、目、科、属、种一样,层层包含,成一整体,从上到下每相邻的层次之间都按照一个共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共处于上一层的归属之下。如果用人文学科的语言描述,就是从上到下任何同一层次的概念都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分类,得到各自的种差;它们还共处一个大概念之下,这个大概念就是临近的属。这样自上而下演绎,就得到了一个概念谱系。体育是否是整的概念,主要是看它所包含的所有体育现象是否能被恰当地归入某一个单元,也就是说,在整个概念谱系当中,在某一个属概念之下,是否可以腾出一个恰恰属于体育的位置。现在体育概念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要确定临近的属,但体育界的权威们似乎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上面,而是放在了种差的寻找上。这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就算种差找对了,如果临近的属不准确,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出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的教育是学校体育”在这个定义中,属概念是“教育”,如果将其换成“社会活动”,那概念就大不一样了。所以,界定体育的概念首先是要确定体育的属概念,然后才是种差。另外,离开属概念的种差同样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同的属之下划分种差的标准也很不同,比如把体育和其它社会现象分开时,身体活动是一个代表性的种差,但将体育现象进一步划分时,身体活动就不再是种差了。目前“大体育”派的权威们在寻找体育的共性时就都犯了这一错误,他们都是以各微观的体育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为论据,来说明它们可以共同构成一个“大体育”概念,至于这些共同的特性有没有资格作为宏观体育的本质特征就鲜有论及。毋庸置疑,各微观体育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构成一个类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在临近的属之下确定共同的种差,而不是任意的相似;我们决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各微观体育之间存在共性就说它们同属一个类别,夸张一点说,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会有共性,比如说物质性。这也就是说,任何事物之间都会存在共性,但能够承担类特性的共性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是临近属之下让事物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那部分。类是一个水平的概念,不是垂直的概念,之所以说某些事物是一类,不是要说明别的,只是要说明这些事物与同一个属下的其它事物不同,离开了同级事物的对比,类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体育概念的合法性和身份说明应该从它邻近的属和同级概念那里得到澄清,即走自上而下的演绎路线,而不是从低于它的体育现象那里去归纳。这也是形式逻辑的要求,因为归纳是永远不能完成的,是经验的,而演绎却是先验的,完全可靠的。

从属概念和种差的确定来看,体育整体观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事情,首先是在它的属概念上。有人认为体育应该是社会实践活动,有人认为体育应该是教育,还有人甚至认为体育应该是具有双重属性――教育或者社会活动。④这看起来是体育的归属问题,但其实不然,因为“社会活动派”和“教育派”之间争论的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认为体育是社会活动的一方所指的是大体育,但认为体育应该是教育的一方并没有把竞技体育视为体育的一部分。本文也认为,体育三分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试看:体育由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3者构成;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这两个前提是大家公认的。从这两个前提可以推断出:(1)学校体育∈教育∈体育;或:(2)学校体育∈体育∈教育;或者还有一种:(3)学校体育即属于教育,也属于体育,但这种说法在概念体系当中是不允许的。显然,教育不可能属于体育,体育也不能属于教育。还有,就算是某个隶属成立,那么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3者也就不在同一个层次了。所以本文认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3者不是隶属于同一个属的3个概念,而应该是隶属于不同的属的概念。若如此,那么它们3者就不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了,只是在内容、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而已。

如前所述,体育概念和分类中出现的问题大家都有察觉,不管是支持方还是反对方,比如熊斗寅[6]所言:“我们承认现在的分法有不妥之处。任海曾发表的《关于体育划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质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这种分法不符合逻辑分类的原则。首先它不符合‘同一标准’的原则;其次是犯了‘子项相容’的错误;第三是‘没有穷尽整个体育的外延’。这些道理都是对的,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找到最合理、最科学的另一种体育分类。于是约定俗成就迫使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

由于体育概念和本质问题长期没有达成共识,致使很多人士不屑于谈论这些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体育的本质问题已经没有再继续探讨的必要”;甚至还有的学者把对体育的本质、功能等问题的研究看成是“文字游戏”,是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理论等等。这样的观点是不妥的。随着体育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体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就越发显得重要,而体育本质的问题又是体育基础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8]16。“概念是科学体系的逻辑细胞”[5]21,如果放弃讨论体育的概念和理论,就等于体育学这座大厦没有了地基和栋梁,必将坍塌。所以体育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不能不谈的,关键在于如何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更开阔的视角来看、来研究这些问题。造成我们视角局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研究体育概念和本质问题的基本上都是本学科的人,缺少其它学科的视角;或者说这个问题牵涉到很多人和团体的利益等等。这些都是带有“自私”色彩的自我保护主义,就像孔子说的“父为子隐”一样。而这样的视角和态度根本不可能让人信服,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犹如被告要证明自己的无罪,不能仅凭自己的言辞,而是要有他人的证词或客观证据。总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确认识体育“不仅要深入体育的内部,更要跳出体育从社会整体中”,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考察[10]。

注释:

① 本文用“质疑方”和“大体育派”两个名称指称双方,是出于以下考虑:反对大体育概念的学者们虽然都反对大体育,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派系,他们在反对大体育这一点上相同,但反对的原因不同,比如真义体育观是出于回归传统的考虑,某些是出于概念逻辑的考虑,还有些是出于语言分析的考虑等等。

② 反对方一般不同意竞技(sport)是体育,所以也反对“竞技体育”的说法。

③ 很多学者都反对和电子竞技是体育,如易剑东.体育概念和体育功能论[J]. 体育文化导刊,2004,1:32-34。

④ 任何事物都不能具有双重属性,认为体育具有双重属性是体育属概念不清的表现。在概念体系中,只有属下多个概念并存的情况,没有一个概念隶属于多个属的情况。例如,我们不能说熊猫是熊和猫,它只能是熊,像猫的熊。

参考文献:

[1] 韩丹. 跳出中国看体育[J]. 体育与科学,2007,28(2):13-17.

[2] 体育概论[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5.

[3]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概论[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16.

[4] 陈安槐,陈荫生. 体育大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5] 曹湘君. 体育概论[M].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5.

[6] 熊斗寅. “体育”概念的整体性与本土化思考―――兼与韩丹等同志商榷[J]. 体育与科学,2004,25(2):8-12.

[7] 周西宽. 现代“体育”概念几个问题的探讨[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4):1-6.

[8] 乌杰. 系统辩证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