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商管理毕业小结

工商管理毕业小结

工商管理毕业小结

工商管理毕业小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一、引言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在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1.调查方法

通过对珠三角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494名毕业生开展就业质量情况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访问法、电话访问法、抽样调查法和典型调查法。

2.调查结果

(1)就业岗位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52%),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6%)、事业单位(9%)、外资企业(21%)则相对比较少。已经踊跃出一批创业精英,创业比例为4%。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商业(46%)、制造业(35%)以及服务业(13%)和其他(6%)。

(2)就业区域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仍然集中在广东省内,就业区域分布较高的依次为广州(35%)、深圳(17%)、佛山(11%)、中山(5%)。

(3)就业对口情况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者占41%,基本对口者占48%,两者共占89%,不对口的占11%。

(4)就业方向分析。调查资料显示,企业提供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岗位主要是销售、生产、中介、人事行政、财务管理五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5%、24%、13%、21%和17%,

(5)就业稳定性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跳槽现象比较频繁,在毕业生中有76%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

(6)毕业生薪酬水平分析。调查显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收入基本都达到2500元以上。其中2600~3000元的比例最大,达到39%,其次为3000~3500元达到34%。另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中也不乏高收入者,月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的达到10%。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调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较多的民营中小企业的中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理念与方法较落后。这些中低层管理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知识有限,管理理念与方法比较落后,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的空间十分有限,这严重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在未来,这些民营中小企业需要补充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基层管理人员。定位于培养企业基层管理人才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

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是人才匮乏,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人才预测表明今后5~10年内,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仍将非常突出,其中,制造业、贸易、批发和零售业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需求量较大。

根据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如下:知识方面的要求为有牢固的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管理的程序和企业有关规定;广泛涉猎专业以外的知识;熟练掌握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使工商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计划等管理工作。素质方面的要求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弄虚作假,不营私舞弊,秉公办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勇于奉献,不怕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力方面的要求为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把管理理论转化为管理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改进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对内沟通和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对外与政府、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调查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满足社会需求,使毕业生更具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针对职业岗位群,突出能力本位与个性发展。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岗位集中于工商企业管理销售、生产、中介、人事行政、财务管理,因此,必须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和能力本位”转变,按“模块化”方式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模块知识和能力与学生的应用岗位的针对性,真正突出本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征,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第一线人才的目标要求。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广东珠三角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人员较少,基层管理人员职责划分并不是十分明确,基层管理人员时常充当多面手的角色。因此,中小企业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具有通用管理能力:不仅需要具有经济学、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经营决策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所以需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考取通用管理能力证书。

(3)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加强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用人单位对创业型、创新型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一些热门行业的迅速崛起,对人才的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通过培养大批与行业对接的创业型人才,填补人才需求缺口,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4)加强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教育。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安心一线工作;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5)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本专业教学质量的保证条件。必须建立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外实践为主要实践环节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专业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接轨,体现应用性。

四、创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范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构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体系,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要在继承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培养模式创新,即突出能力本位,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理论够用为度,实践技能训练为主,运用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方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调查、分析、提炼,提出了“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通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专业教学活动与企业经营过程相通、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相通、学生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

四融是:教学场所与职场环境相 融、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相融、学校理论考核与企业实习评价相融、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

四结合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职业基本技能培养与行业发展前沿需求相结合。

四证书是:通用管理能力证书、实习工作经历证书、SYB创业合格证书、毕业证书。

五、“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规律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特征,丰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相融的方式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拓宽企业合作力度,也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通用管理能力可以检验学生专业能力水平,通过获得SYB创业合格证书可以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十个步骤,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总之,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时展的要求,需要不断改革、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合格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冬梅,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层次与涵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1).

[2]张兴旺,吕树清,查小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2007(08).

工商管理毕业小结范文第2篇

1.课程定位的目的

目前,我国多所院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该专业的人数增多便无形加大了学校保证毕业生质量的难度,企业挑三拣四的情况也使得毕业生就业变得困难。在众多的地方院校还出现了大同小异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的雷同化,课程定位的不明确性,教学内容的重复,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最根本的实践能力等诸多问题。众所周知,地方性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旨在于为当地中小企业培养既精通管理知识又能统一大局、管理公司的综合性管理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一味地沿袭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而不知创新,那么地方院校将丧失自己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势和特色。所以,在深入研究当地院校工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课程定位是保持自身优势的明智之举。

2.科学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结合自身教育特点,抓住重点,贯彻落实改革计划,明确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可分为“基础层”“业务层”“职能层”和“战略层”四大层次。在“基础层”“业务层”和“职能层”可分别设置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投资项目评估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管理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基本主干课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最高端即“战略层”设置“企业战略管理”这门主干核心课程,提高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能力,对企业实行战略管理。“战略层”着重培养学生学习、领导和创新的三大能力以及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三大职能,有助于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

1.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形势与过去的对比

过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快,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小、要求却越来越高,自然,当地院校毕业的大多数毕业生被排斥。而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敞开大门,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了吸纳毕业生的主力军。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市场越来越重视营销人才从而使管理类专业主体逐渐向销售集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营销这个岗位,少之又少的管理类岗位只留给了工作经验多或是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而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是不容乐观。如今,经济的发展,使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并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不可否认,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

2.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就业方向

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好就业形势,很多就业准备生不禁要问,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生的“早餐”在哪里呢?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主要可包括三大方向:一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二是国内外的大小型企业;三是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三大方向也可分别归类为常规型工作岗位、实际型工作岗位和研究型工作岗位。不同类型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专业素质的要求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毕业生应考虑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自身能力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当然,除此之外,在国内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甚至出国深造也都是不错的毕业打算。

3.工商管理专业可拓宽的就业方向

工商管理毕业小结范文第3篇

1.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必然早期的珠三角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和较低的生产技术成本。第二产业虽然发达,但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打击沉重,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出现了大量加工贸易型企业破产和非正常撤资现象。因此,2011年成为了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的分水岭,传统代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牺牲环境的污染企业逐渐遭到淘汰。发展科技型、服务型等中小企业成为时代的必然。2.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珠三角企业提高生产力水平,产业的转型升级必然导致更高的劳动报酬,以及日益加剧的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同时企业更加注重自身长远规划和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对珠三角中小企业而言,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型、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使得企业人才竞争愈来愈激烈。通过对珠三角465家中小企业未来1—5年对管理人才需求的调查发现,未来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是珠三角中小企业管理人才需求的重大缺口。[5]

二、珠三角经济发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及企业人才需求分析1.人才培养应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一般而言,与中高层管理人员相比,基层管理人员要具备更强的技术技能来完成对工作任务的管理,相对而言,对人的管理技能的要求弱一点。目前,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只能在课堂上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即知识的储备,知识无法转化为技术技能,造成毕业生很少具有特定的行业和岗位技能,从而导致其就业困难。因此,高职工商管理专业通过专业技能和实践培养具有行业背景或特定技术的管理类毕业生,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2.中小型企业青睐通用型基层管理人才从笔者所在学院历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90%以上都在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就业。这些企业一般规模小、人数少,基层管理人员经常充当多面手,其职责划分并不十分清晰。因此,企业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通用管理能力,即不仅要全面了解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3.涉外型管理人才将备受青睐珠三角从号称“世界工厂”之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趋势就一直在加速发展。近几年,利用外资优势,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具有优势的内资企业不断加速国际化进程,外资企业纷纷实行人才本地化策略,这些变化趋势对外语水平较好,初具国际经营理念,能与中外工作人员协同工作的新型基层管理人才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就业契机,这样的毕业生将更具就业优势。(二)珠三角经济发展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必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因此需要发挥企业和行业人士的专业指导作用,如发挥好由大学教授、企业经理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等。具体而言,应以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为导向,以珠三角经济发展趋势为指引,同时兼顾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进行课程设置。具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以提升学生通用能力为主的课程,如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哲学、思想政治、艺术史、产品制造;二是以形成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课程,如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中小企业管理、商业环境、财务管理与决策、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管理沟通和战略管理。(三)珠三角经济发展对知识和能力关系的影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学生就业单位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50到200人规模的企业占了70%。将近55%的用人单位认为其比较适合基层管理者和行政助理的工作,有20%左右的企业认为可以在市场营销和文员的岗位发展。最受重视的岗位工作基本能力包括:行政管理能力,商品销售能力和客服能力,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能力,产品质量管理能力,基层生产或服务管理能力及仓库管理能力等。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排名前五位的是管理学、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基础、英语、经济学。毕业生必备的专业知识排前三位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行政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由此可见,用人单位既重视管理素质,也重视思想道德品质,还看中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以及洞察和分析能力。此外,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奉献精神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等也是企业非常看重的。由此可见,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完成的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再从能力中提炼出知识的理论学习和能力学习的过程,既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知识学习,又必须通过各种实习实训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然后通过报告、考试让学生从工作实践中抽离出具体的理论,重新形成其对理论的认知。

三、珠三角经济发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组织的影响

(一)对专任教师的选拔与培训优化师资结构,提高队伍素质,使之能够胜任专业教学任务,从而更好地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目前,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生态现状看,“双师”教师比例较小,有企业工作背景和创业经验的更少,难以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通过分批对教师进行行业岗位技能培训,使专业课教师都能够既上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每位教师都能够承担1至2门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珠三角相关企业对应专业岗位进行锻炼,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具体可以通过脱产实习、寒暑假实习、影子实习等方式实现。此外,通过提高企业专业人士兼职的比例,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实训部分的教学,是保障实践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二)对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管理1.虚拟实训软件构建以“工商管理实训软件”为基础的校内实训项目,用于学生的校内实训模拟,把主干课做为模拟实训的主要课程,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掌握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室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它不仅是高职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校内利用场地打造学生创业基地,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带薪实习都是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途径。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敢动手,能动手,会动手,真正掌握操作技能。(1)实验、实训、实习开出率必须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比例。(2)利用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完成一到两个产学研结合项目,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广泛参与,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专业课要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完成课内实训任务,切实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启发式与互动式的教法转变。(4)努力提高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3.课程建设(1)精品课程。加快精品课程建设速度,形成工商管理专业精品课程核心体系。根据市场需要和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将职业证书教学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理论课时偏多的专业课程进行压缩,增开新的有助于就业、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课程,按照能力模块调整教学计划。(2)教材。尽量选用近两三年出版的省部级优秀高职高专教材作为教学使用教材。(3)现代化教学手段。近年来,多媒体及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果。这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促进了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整合各任课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做到资源共享,实现教师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三)对教学质量的控制1.内审制度。组建工商管理专业内审小组,建设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按照统一要求完成授课和对学生的考核,保证毕业生的质量。2.外审制度。由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委派外审专家对各学校进行审查,包括抽查、审核学生学习成果的情况以及教师评价的情况,提出整改建议等。3.企业反馈制度。珠三角中小企业定期向毕业生所在学校反馈毕业生使用情况,学校及时对相关教学环节和过程进行调整。

四、结语

工商管理毕业小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

本文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成果;曲靖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的研究成果。

一、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技能是指学生实现就业所需掌握的技术、能力和素质的总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学生的自我探索技能、职业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以及在职业岗位上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知识、专业技术技能和各种通用技能,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一)职业技能培养是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应有之义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工商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各类高校中大量设置的专业,其学科和专业性质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和学习必须重实践,必须从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然而,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纸上谈兵”的倾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脱离人才市场现状和企业实际需要,理论教学比重越来越重,忽视、弱化实践教学环节,或者由于实践场地、实训基地不足,师资有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后等原因,使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其后果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越来越难以适应和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因此,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是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学习本身必须包括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二)职业技能培养是满足用人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力期望的有效路径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背景,同时也需要拥有判断决策能力和管理经验,而后者往往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所欠缺的。企业所青睐的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迅速融入企业的环境,并且一专多能,对企业中各个岗位的运营流程都有一定的了解。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和锻炼,很难快速胜任企业的管理工作。

可见,开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本科)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从事工商管理的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增强其就业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是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工商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对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构成要素

工商管理职业技能训练的项目和标准根据我院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从知识结构要求上看,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基本知识;熟悉经济学、心理学及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具备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能力结构要求上看,本专业学生要具有坚实的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初步具备创造性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适应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工商管理软件,使用计算机从事业务工作,尤其是要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从素质结构要求上看,本专业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效益意识和革新精神,身心健康;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掌握现代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具有扎实的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以及初步的从事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和实际管理工作研究的能力。

三、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施办法和检测方式

(一)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施办法

职业技能训练是在课程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的综合强化训练和补充训练,重点在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职业技能训练应与课程教学和其它实践性教学一起共同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结构。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原则上安排在课外及短学期进行,以课外辅导、课外训练、实践教学为主。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采用多种检测方式。为确保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实施,学院成立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工作的计划与具体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必须获得职业技能训练和测试的相应学分方能毕业。未能获得规定学分的学生,则自动延迟毕业时间,直到取得规定的学分为止。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总学分原则上为8学分。

为确保顺利完成训练体系中的各项训练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根据训练体系内容分在各个学期进行。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院安排《专业导论》、《管理学》等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课外辅导,全面负责做好专业解读工作,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习专业的基本情况、学习任务和重点、就业前景和学习要求,学习此专业应获得的相关资格证书和综合应用能力证书,引导学生做好专业学习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商管理职业道德和技能意识,开展管理决策技能训练。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结束后的短学期,结合《职业礼仪与形象训练》、《会计学》等课程,在专业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财务报表的技能,并着手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专业任职资格考试和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院安排《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市场营销》等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课外辅导,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表达训练,以及市场营销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市场营销技能。继续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专业任职资格考试和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结合《统计学》、《经济应用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在专业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市场研究、求职技能的训练。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信息检索与利用》、《人事测评理论与技术》、《服务营销技巧》等课程,在专业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运营管理技能(ERP)、信息检索与利用技能、市场营销技能、服务营销技能、人事测评技能的训练。

第三学年第二学期,结合《企业战略管理》、《ERP沙盘实训》、《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分析与劳动定额》、《薪酬理论与绩效管理》、《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网络营销与实训》、《员工招聘与录用》、《员工培训与开发》等课程,在专业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管理决策技能、运营管理技能(ERP)、市场研究技能、工作分析技能、商务谈判与推销技能的训练。

第四学年第一学期,结合《运筹学》、《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训》、《销售渠道管理》等课程,在专业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训。

(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检测方式

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方式以参加和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为考核记入相应学分的依据。专业技能训练考核方式由专业任课教师根据训练内容、要求、目标完成情况,结合训练过程中学生对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最终完成的书面报告、口头报告、操作模拟结果给予评分。综合技能训练检测可根据综合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见习单位的评价、参与相关活动(比赛、参与校内外活动次数等)的情况、毕业综合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现以人际交往技能的检测方式为例进行说明。按照训练方案进行训练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检测:

1.职业礼仪

(1)职业化妆:学生在接受职业化妆师指导后训练一个月左右,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现场化妆后接受专业人员的检阅,评定该项成绩。

(2)礼仪操:分组进行礼仪操学习和训练,并在最后开展一次表演赛,邀请多位评委对每支参赛队伍进行成绩评定,每支参赛队伍的成绩即为所有成员的成绩。

(3)情景模拟:提供给学生10个左右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布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课外训练为主,训练结束后开展一次表演赛,由抽签决定模拟的情景,邀请多位评委对每支参赛队伍进行成绩评定,每支参赛队伍的成绩即为所有成员的成绩。

2.语言表达

(1)自我介绍(2分钟以内):学生撰写修改2分钟以内自我介绍书面材料工作结束后,提交申请分派到不同的场次进行脱稿介绍,由评委老师给出成绩。

(2)演讲(5分钟以内):提供给学生10个左右的话题,布置学生分组后在教师指导下以课外训练为主,小组成员要开展合作性学习和训练,训练结束后开展测评,由抽签决定演讲的话题,由评委老师给出成绩。

3.成绩构成

(1)总体成绩:职业礼仪和语言表达各占50%。

(2)职业礼仪成绩:女生:职业化妆占30%;礼仪操占30%;情景模拟占40%;

工商管理毕业小结范文第5篇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同样很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职业胜任力低下,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一、职业胜任力内涵

职业胜任力是个体获得工作,并能较好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职业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场行为等方面的素养;2.职业胜任力包含专业能力和基本能力两个层面的能力。专业能力是大学生从事并做好某专业工作的能力,与特定的工作和岗位有关;基本能力是大学生从事并做好各种工作和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能力。3.职业胜任力不仅包括寻找并获得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在工作中做出良好业绩的能力。

大学生职业胜任力与专业有关,不同专业类型其指标体系有别,国家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形势、社会文化等都影响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结构。不同行业和工作职位对职业胜任力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如传统制造业领域一般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而新兴服务产业可能需要更多的非专业技能。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应考量这种需求差异性。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情况分析

为了了解山东省工商管理类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情况,本研究对山东省内30所各类高校、25家用人单位、10场招聘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683份,其中毕业生及在校生3391份,用人单位807份,学校485份。

(一)职业胜任力指标重要性分析

本次调查要求毕业生评定各项职业胜任能力对目前工作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依次为:1、2、3、4、5分)。在26项职业胜任力指标(见表2)中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标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重要性排名居前的职业胜任力指标基本属于个人基本能力,如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还有社会适应力,如学习能力、压力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之后,随着工作的深入,个人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1 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标

(二)毕业生职业胜任力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图1列出了大学生刚就业时职业胜任能力最重要的10项指标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这10项指标与用人单位的差距都很明显,说明高校在人才基本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提升毕业生人才基本素质与社会适应力应该成为高校教改的重点。

三、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措施

(一)将职业胜任力植入课程

职业胜任力教育应该整合进课程中,否则职业胜任力是琐碎的,不完整的。当职业胜任力被整合到课程时,职业胜任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英国一些高校在这方面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将职业胜任力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对工商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特点以及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现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指标体系,以此为指导设置通识课、专业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等课程体系,使所有的课程都与职业胜任力有关,都以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为目标。其次,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请企业家、高级员工参与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可由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家、高级员工、学生代表等组成咨询委员会,共同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供意见和建议。同时,聘请企业家、高级员工到校为学生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并且参与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二)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胜任力指标体系

依据社会和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及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现状,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指标系统设置四组指标:个人基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素养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表2 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指标内容

(三)构建以提升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设计——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

在实践教学设计环节中,明确地方应用型定位,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高级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设置1—2个实习学期,延长实践教学时长。将职业胜任力指标分解到相应的实习模块中,实施能力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案,达到学生经过特定模块的学习就可获得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的目标。

2.校内实验——模拟真实工作环境

没有企业化的环境,学生找不到企业岗位工作的感觉。因此,要在工商管理专业校内实验教学中引入模拟实验教学。工商管理模拟实验教学就是一种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方法,它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把企业真正“搬进”高校的实验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心完成模拟实习训练,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3.校外实践——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毕业论文采用“真题真做” 模式,毕业论文的真题来自毕业生前期实习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校内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实习单位现实工作遇到的问题等。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在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中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毕业生结合实际工作,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自己的选题,然后撰写毕业论文。专业课教师与实践基地优秀员工共同组成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给予理论、技能等方面的指导,根据毕业生选题解决的程度及质量评定论文质量。

(四)发挥企业在大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