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范文第1篇

一、快乐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点

音乐家组合每个音符时用和声,而我们体育课中体育教学与快乐健康,两条旋律如何组合呢?我尝试上过一堂这样《实心球》课,简简单单,准备活动是一个普通有趣的游戏活动“大鱼网”,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必须跑动。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做了准备热身的活动。接着就进入实心球的学习中,在学习实心球过程中,我设计了许多帮助学生们掌握实心球动作技术和重难点的小游戏。其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最佳投掷角度和迅速发力的技术,在两排对练中间拉起一条长绳,绳上系着一列气球,开始练习时高度稍低一些,让学生用尽全力投击气球,看谁能打中击破气球,听到“嘭”一声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再根据学习的需要,把绳子的高度逐渐升高,再次激起学生的好强心。从增加学生们的练习难度,愉快的游戏化练习中不知不觉纠正了学生投掷实心球出手角度过低,角度不稳,把握不住出手角度和发力慢的错误。通过多次的游戏化练习,学生们摸出自己投掷实心球的最佳角度了,发力也快多了,有种随心所欲的感觉,这就是掌握投掷实心球技术的表现。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个个满脸通红,喜气洋洋。课上得很成功,这就是要达到的效果!

从上例中可看出,能够激化学生学习和运动的兴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体育课,效果就很易达到新课程标准的五个学习领域中的目标要求。如何才能激化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学习信心,那就必须把体育学习目标融合在游戏中,把学习体育动作技术的重难点兴趣化。也就是说,把体育学习目标,重难点等兴趣化,就是快乐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点。它能贯穿体育与快乐健康思想,把快乐健康思想融合于体育教学中,从而达到掌握体育技术动作,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健康等目标要求。

二、如何抓住结合点

把快乐体育思想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抓住快乐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点,快乐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点就是把学习目标、重难点等兴趣化,降低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心理要求,扫除了学习体育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如何才能抓住结合点,我们再以上述所提到的《实心球》课来谈谈。一般学习实心球的重难点在于投掷角度和发力速度,把这重难点的练习设计在投击气球的游戏中,就是把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游戏兴趣化了。但是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投实心球击气球的目的与投掷实心球的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把实心球准确投中空中气球那个高度就是投掷实心球最佳角度的轨迹的任意点。因此两者目的相同,能结合一起。在田径运动训练中,为了提高跑速把提高跑速目标与追逐跑的游戏相结合,也就是因为两者都是为了跑得更快、更快会胜的同一个目标,所以才能结合起来,把教学目标游戏兴趣化了。

显而易见,设计游戏的内容的目的与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或相同时,就能把教学目标,重难点兴趣化了,也就是说这样才能抓住快乐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点。

三、运用到课程设计中

融合快乐健康于体育教学中,就是要抓住快乐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点,设计的内容、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游戏化学习方法,把学习目标重难点兴趣化,降低学习体育技术的心理难度,从而使本来枯燥无味的体育运动变得乐趣无穷。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健康教育 微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中学实施健康教育是实行全国健康教育的重要h节。健康教育包括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适应健康教育三块内容,与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渗透是中学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但由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繁重,加上健康教育不是生物教学要求的内容,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因此,寻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势在必行。

1 微课

微课是以5~8 min的微视频为核心,配以“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等一系列配套资源的课程。由于微课只针对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因此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等特点。除此之外,微课的出现能满足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的要求,为其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这种优点,以此为教学载体,解决高中生物课时紧张、难以进行健康教育渗透等问题。

2 利用微课渗透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渗透内容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本节内容分别介绍了糖类与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让学生在学完本节内容后能认识到生物物质在组成上的统一性。明确课本内容后,对比《中学生健康教育大纲》,确定健康教育渗透内容为“合理营养与健康”模块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2.2 健康教育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2.2.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糖类的功能与作用;必需脂肪酸(以DHA为例)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者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说出糖类、脂肪的作用,以及能对“为什么提倡食用植物油”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糖类和脂肪有更全面的认识,不盲目减肥。

2.2.2 教学重难点

必需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者的关系。

2.2.3 微课的制作

按照教学设计搜集材料,进行微课件的制作(表1)。微课件制作好后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微课的录制。在录制之前需要调试好音调、录屏范围等,录制完毕后需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如字幕的添加等,最后生成微课。

2.3 健康教育微课的实施

将制作好的健康教育微课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学生QQ群、微博等,让学生进行观看。对于无法便利使用网络的学生,可以让其拷贝回家进行观看。或者在讲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节新课后,利用课后几分钟空余的时间播放给学生观看。

3 优点与展望

3.1 解决课时紧张、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等实际问题

生物课程中所蕴含的知识与中学生健康教育内容有密切关系,因此生物课程可以作为普及健康教育的载体。但由于高中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时间普及健康知识,导致健康教育难以进行。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将所对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微课,在课后播放给学生观看,不仅解决了课时紧张、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的问题,还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观看,可以达到普及健康教育的效果。

3.2 结合教材制作而成的健康教育微课有望成为一种课后资源

王竹立表示“微课难以改变传统课堂模式,但却可以被传统课堂利用”。像这样一种结合教材内容制作而成的健康教育微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到健康知识的同时,还能回顾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生物知识去解释与日常生活健康相关的问题。因此,结合高中生物知识制作而成的一系列健康教育微课可以成为一种课后资源供给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困难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高职院校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行业的主力军,每年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些年,国家特别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把高职教育看作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都纷纷扩大招生规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一部分困难学生能够自强自立,通过课余兼职、勤工助学、周末打工等方式赚取基本生活费,另外,在学习上也比其他同学更加刻苦、勤奋。但是,还有一部分困难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如别人,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压力,导致他们非常不自信、性格孤僻、不喜欢与别人交往,甚至有的困难学生有“仇富”心理。即使有的困难学生性格稍微外向,能够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但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好,造成他们无法或不愿意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多省点钱,长期下去可能会形成自卑心理。所以,针对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状态的消极性、心理问题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打破传统的问题咨询型、事后治疗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应该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

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这主要是由心理健康教育错误的目标定位引起的。如果我们让困难学生去听心理健康讲座、去找心理医生咨询,通常他们都会特别的抵触,认为自己的心理很健康,用不着去听什么讲座和看什么心理医生。困难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感到厌烦、恐惧,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少数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这部分少数人摆脱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所以,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以治疗为主,严重忽视了心理问题预防,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来目标——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象范围比较狭窄

目前,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因为经济压力,产生了极度的自卑、人际交往障碍等,以致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众所周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占很小的比例,基本上一个班级只有两三个人。心理健康教育对象范围过于狭小,造成了其不能够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不能够为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全部的困难学生服务。困难学生应当被看作高职院校特别关注的对象,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只关注少数问题学生的情况下,看似心理健康的贫困生可能内心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如果不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教育、引导,可能会造成无法收拾的悲剧。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低

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比较少,一般只有两到三个人。虽然有的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比较多,但是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背景或专业的人很少。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是辅导员、团委干部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些人一般不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甚至有的人根本没读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通常是凭借主观感觉或经验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交给这帮很不专业的人,在学生出现微妙的心理差异或细微的行为变化时,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般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一门知识的重要阵地,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积极心理的含义、掌握塑造积极心理的方式。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关注学生心理消极的方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学生心理积极的一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具备的天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困难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立自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多么光荣,培养他们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二是,注重增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通过创设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情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探究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才可以防止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同时养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挫折、困难的习惯。

(二)强化困难学生发展性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该将发展性心理咨询引入到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发展性心理咨询是指综合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有关知识的一种咨询方式,在咨询过程中充分尊重咨询者个人,让前来咨询的困难学生感受到人情关怀。同时,要善于发现困难学生的优点,促使其将心理积极的一面展现出来。另外,应注意的是发展性心理咨询并不是屡试不爽,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问题且较严重的困难学生,应该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充分利用校园各种资源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主要受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的影响,通常和谐友爱的社会、家庭、校园环境会造就积极向上的心态。另外,一个人是否感到快乐、自信,一般看是否受到家人、同学、老师的认可,如果受到他人的肯定,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得乐观向上、自信满满,如果受到他人的指责、轻视,那么学生就会感到自卑、消极。所以,笔者认为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联合其他部门多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为困难学生多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使其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其次,高职院校、家庭、社会机构等应共同努力为困难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实践环境,使困难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积极因素,从而有利于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范文第4篇

【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体育教育 初中 健康教学

引言

体育作为一门中小学生必修的课程,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六艺”之说,其中的“射”、“御”就是体育最早的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体育锻炼更是为很多人所重视。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明确地指出了体育教育的目标与方向,体育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要的教育目的,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一、初中体育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一)体育教育的内涵

体育是一门以学生的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同时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教育目的课程。在我国,体育课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乃至大学部分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来学习的。由此可见,体育在人生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体育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教学,体育作为一门课程在教学的性质上与其他课程相类似,都是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但由于体育本身的性质与其所想要达到的目标与其它课程有所区别,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方式与学生学习的方式与一般的课程也是有区别的。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身体的锻炼为主,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锻炼才能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体育教育的发展

在我国,体育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骑马、射箭、踢球、武术等活动,到现在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体育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并逐渐将其视为一项发展社会、发展国家的重要教育政策;就学生而言,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学习压力的增大,都使得其对体育锻炼的愈加的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体育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发展也将越来越好。

二、加强体育教育中的健康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最能体现。良好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教师示范相应的动作,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反复练习,以此来进行相应的锻炼,这样的方法虽然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容易让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产生厌倦感,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动作,在课堂中加入适当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等,这些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进而能促进其更好地学习体育。

(二)唤起学生的健康意识

学校日常的体育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再加上初中生对健康的认知度有限,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惰性的存在,不能自觉主动地参加锻炼。因此,要想做好体育教育中的健康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唤起学生的健康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展示,以实际的案例向学生说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健康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参加体育锻炼,最终达到加强健康的目的。

(三)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最大的难点就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的接受程度。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达到锻炼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应注重相关教学重点的教授,要兼顾难点与重点,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校的体育课是其锻炼的主要场所。因此,体育课上学习的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以及相关的体育教师要充分重视体育课堂的教学,要把握好对学生的健康教学。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体育本身的属性,再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安排相应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以帮助学生达到健康锻炼的目的为宗旨,合理地安排相应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达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明基.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李伟.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李伟.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78-02

近十年来,校园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国内几起比较著名的校园杀人案的杀人动机都是“琐事”。“琐事引杀机”看似难以理解,其实这样的动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这起案件的。1997年北大投毒案是因为王某与朋友关系趋冷,便起杀心;2007年中国矿大的投毒则是因为常某对三名同学心生不满;2012年年底的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砍杀案也是如此;2013年3月复旦大学医学研究生因生活琐事向室友投毒并致其死亡;刚刚发生在南航的案件起因则是被害人蒋某敲门打扰了袁某玩游戏……一系列校园恶性事件,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和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研究中心在2002年一次大规模调查中发现:有16.51%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十年后,据《2010—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分别有27%、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或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近九成学生心理出现困扰。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一类学生即有一定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学生比率在12%左右。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凸显,国家也明确规定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各高校也都成立了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部门,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部分高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体系,不少学校存在用活动代替教育,用单一讲座代替课堂的现象,对心理健康教育搞“一刀切”,忽视年级间的心理差异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变化,教学内容单一,无系统,不规范,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没有全面的教育规划,无主次,无重点,无层次,缺乏针对性,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适应、成长成才、择业交友等热点问题联系不紧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过于单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全方位、多格局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着眼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各年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心理的动态变化,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大学一年级是人生的转折期,也是人生的一道新的起跑线。调查资料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表现和暴露在大学,根子却在中学,甚至小学。应试教育使学生被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中小学生青春发育期的诸多心理矛盾和冲突被应考这个“中心”任务所掩盖。由于缺乏全面的教育引导和培养锻炼,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解决,到了大学,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这给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先天不足后天难补”的挑战,因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还是对中学和高等学校的两个不同教育层次,都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上来,帮助他们尽快转变学习方式、适应新的环境,学会独立安排学习和生活,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个层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二至四年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与一年级的适应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否有效地处理和控制一年级出现的各种心理适应问题,不仅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降低高年级心理问题的发生几率。第二层次为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学生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他们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建立了新的心理平衡,但也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要求不断地做出抉择,这一时期充分展示了大学生极强的可塑性,是每个人按自身独特方式塑造自我的时期。这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帮助他们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处理好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为重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引导和培训,帮助大学生做好学业规划;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学生意志力,挖掘潜能,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自立性,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开展专题讲座,围绕学生关注的学业问题、恋爱交友问题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要着力构建教室、宿舍、校园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进教室,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的学科教学紧密联结起来,不断化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和各种心理问题,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这不单有助于改变各科教学的现状,也将是实现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与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进宿舍,建立起一支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参加的专职咨询队伍,以宿舍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单位,充分发挥朋辈咨询的优势,宿舍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安慰,降低心理压力,缓解情绪紧张等,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功效,有效地化解大学生生活当中各种难以应对的压力;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的文化活动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生活充实。要充分发挥各种大学生社团、群众组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积极向上、乐观、和睦、轻松的氛围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广泛交友与合作中,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促进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培养健全的人格。第三层次为毕业生。对于毕业生,要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对他们进行求职心理训练,帮助他们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正确认识职业特点,树立自信心,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以开设就业心理活动课或专题知识讲座的形式广泛开展心理潜能训练,挖掘职业潜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专业实习中,同时进行适应性教育以利于毕业生能较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个别辅导与团体训练相结合。一方面针对个别大学生,如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等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实现专业化的指导;一方面加强学校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发挥合力,共同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度过求职择业期。

三、加强层次性教育要关注的几点

1.处理好普遍性教育和特殊性教育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性教育不能因为层次性、特殊性教育而削弱,层次性教育也不能替代普遍性教育。普遍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常态,通过普遍性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简单的心理调适技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塑造健全的人格特征,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而针对某一阶段、某一层次的教育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处理好特殊时期的心理困惑。普遍性教育与特殊性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普遍性教育为特殊性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殊性教育能更好地巩固普遍性教育的成果。

2.层次性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学生的现实心理特点,不能绝对化。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全程化、全方位的教育理念,要看到层次的划分是相对的,各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是相对其他层次而言的,不是固化的、绝对的,各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相互促进的。第一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其后两个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第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整个大学生涯的质量,而第三层次的就业心理辅导是前两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体现和升华。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性内容立足于学生现实的心理特点,并随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当面临重大的生活事件时,如近期出现的系列校园室友投毒、刺杀等恶性事件,各层次的重点都应是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和谐人际关系的教育,因而层次性的教育应是具有强大灵活性和广泛适应性的教育。

3.在每一层次的教育内容上,还要注重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教育的普遍原则,因材施教。教育内容的确定要依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在每层次内要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侧重不同的教育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山东科技大学2012级学生为例,scl-90症状自评量表显示,男、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其他和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抑郁、焦虑、恐怖情绪体验高于男生,总分也明显高于男生,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能与女生的思维特点、应对方式有关系,女性的思维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情绪、情感波动比较大,容易思维狭窄,而男生的思维相对理性一些、豁达一些,更注重事物的大方向、善于变通不固执,这决定了女生的心理负荷要大于男生。另一方面,我校以理工科为主,对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及动手实际操做能力要求更高,这使得女生在转变学习方式、适应大学生活上面临更大的挑战,造成了她们对未来的焦虑、不安。这就决定了在开展新生大学适应教育时,要根据学生性别特点,分别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要针对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开展专题教育,关注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边远地区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大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只有心理健康,也才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有效地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心理问题的积聚和爆发,必须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既要立足全局又要抓重点、抓关键、分层次、有系统地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邹广万.试论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2010,(01).

[2]宋敏.教室、宿舍、校园──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等教育.

[3]付玉华.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与辅导[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7).

[4]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6.

[5]严由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2006-10.

[6]黄粦,李刚.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考察──由马加爵杀人案想到的[J].财经科学,2004,(增刊):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