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技能培训

体育技能培训范文精选

体育技能培训

体育技能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适能;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发展障碍

1概述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起点。良好的幼儿身心发展状况不仅为今后自身发展的道路奠定基础,同时也对未来我国人口的发展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全民建身计划(2016-2020)》、《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强幼儿体育建设、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构建体育活动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等普惠性政策。这些政策的提出为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通过对我国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扩大幼儿体育领域的发展,为我国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长沙市儿童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中经营比较成熟的长沙奥星体育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小步体育服务有限公司作为研究案例,设计了《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家长调查问卷》、制定《幼儿体适能运动馆经营管理者的访谈提纲》、《幼儿体适能运动馆教练访谈提纲》,问卷设计后先后请了3位副教授和2位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审议,并请了10位学员家长进行了实验性填写,咨询专家对问卷的相关意见并进行修改。培训机构的学员家长发放与回收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问卷98份。随机抽取了长沙奥星体育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万婴香樟艺术幼儿园、万婴茂华幼儿园、湖南小步体育体育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岳麓洋湖幼儿园、萌乐麓枫和苑幼稚园的问卷进行调查。发放回收问卷的情况见下表:

3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现状调查

3.1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类型调查

根据相九州在其硕士论文《儿童体适能运动馆市场现状及其分析》中认为我国儿童运动馆大多是以关注体育运动技能、关注学龄前儿童体适能提升、关注体适能教育与技能培训衔接这三类为主。它们在业态布局、经营理念、教学模式、面向人群和开设项目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2]。本文利用上述观点对调查对象分类如下:

3.2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的产品调查

各个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根据课程理念的不同特点,设置的特色项目如下:纵观表4,幼儿体适能教育行业内各家机构所设置的课程内容大多以3-6岁的孩子为主,通过体操、田径、篮球、轮滑、跆拳道、舞蹈等具有独创性、多元化的基础技能为手段,提升幼儿在快乐运动中的成就感。

3.3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消费者消费动机现状调查

问卷下发过程中,由于幼儿不具备基本的主观意识,特选定家长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结果,家长为孩子报名培训机构体适能课动机呈多元化;主要有强身健体,培养运动习惯,功能性目的,从众心理,培养意志品质等。其中,大、中、小班的家长消费动机又各不相同。低年龄段的报名群体中,家长是以激发孩子兴趣为主。而到了中大班阶段,家长以学习运动技能为主要动机。

3.4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教练情况调查

本研究访谈了长沙奥星体育服务有限公司、小步体育10位幼儿体适能教练,主要了解学历结构,来源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长沙奥星体育服务、小步体育体适能教师主要来源于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退役运动员、及学前教育毕业教师。他们都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和运动技能。但对于幼儿体适能教育来说,既要能熟练运用体适能训练的手段,又要准确把握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能够运用教师的智慧处理突发情况。

4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幼儿体适能课程缺乏统一

标准体系,课程内容相对单一,缺乏趣味性。好动是幼儿的本性,采用游戏化的体育活动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但目前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以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一味的强调幼儿活动的强度、频率和时间,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也缺乏律动及体育游戏的指导,使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

4.2培训教师队伍混杂,缺乏专业性

3~6岁的幼儿还不具备完全的自我发展能力,需要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现阶段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中存在一些虽然是体育专业但缺少掌握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幼儿生理、心理知识的教练,导致很多机构的师资队伍不稳定;课程的开展缺乏专业性,极大的影响和制约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规模化、产业化运营。

4.3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教育服务质量

通过家长调查问卷得出,各个培训机构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难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在课程上缺乏创新,导致家长对其整体不信任;在服务水平上,不以幼儿为中心,不注重优化和提高教学服务质量[4],难以打造优质的品牌。

5我国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对策

5.1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标准体系

政府应要加大监管力度,专门针对幼儿体育教育培训行业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和办学资质。另外,应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幼儿体育教育培训指导体系,严格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审核标准,补齐幼儿体育教育人才缺乏的短板,推动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5]。

5.2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

加强师资的培训制度,设置特色课程幼儿体适能教育培训机构要打造高效的培训模式,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培训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制定符合幼儿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融合游戏、运动、健康、生活及兴趣等多元素,打造多元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提高幼儿身体适应力、品德修养与运动健康能力。

5.3加大家长参与力度,促进沟通方式多元化

体育技能培训范文第2篇

前期模拟教育实习

学生教学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历经“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3]的多次反复才得以成就.实习生在施教过程中真正统合理论与实践时必会困难重重、问题丛生,因此,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前期模拟实习就显得至关重要.所谓模拟实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从教应掌握的各种教学方法、技巧进行选择性模拟[4],开展“缩微版”的备课、导入、讲解示范、组织教学及评课等教学实践活动.模拟实习一般要借助声、像等手段,通过对某些技能或特定教学目标进行小规模的教学活动[5],训练学生的组织安排能力与教学技巧.当学生进行模拟教学时,要对其“微型教学”(亦称微格教学)全程同步录像,之后回放教学片段并由教师逐一展开点评分析;再结合观看优秀体育教师教学录像光盘,即可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图式和微观系统的技能模式[6].微型教学牵涉范围小且教学形式灵活,占用时间相对较少,还可以将教学内容或动作技能进行分解训练,每位学生所选内容既可相同,也可异同,不失为一种方便有利且行之有效的优选方法.

聘请名师传授经验

学生参加教育实习本来是一种“走出去”的实践活动,但为了让学生真正实习时能较快地进入状态,思想上提早作好各方面准备,学校可以将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请进校园传授经验,引领学生增加对教育教学的感性认识,强化教育氛围.常年工作在基础教育一线的资深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体育教材与教学特色的了解和掌控能力出色,而这正是高校教师技能方面的“短板”.由中小学教育专家传授其实践教学经验,可以弥补高校教师在这方面能力不足的缺憾,中小学教师的切身体会可以使学生的感悟更直接、更准确、更真实.通过名师对过往成功经验的预先传授和教学中可能遭遇问题的预防性解读,可以使学生获得先期心理认知,在未来实习及教学工作中增强自信心,少走弯路,避免或减少许多问题的出现.

适时开展技能培训

对于普通学科专业的实习生而言,拟施教课程的内容基本不会超越其已有认知范畴,但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却可能会接触到完全陌生的授课内容[1].为了应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繁杂性,避免学生在实习初期因生疏而心生挫败感,使学生能能顺利进入实习状态,特别制订了肇庆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在第1~6学期每学期占用10~16学时安排1项专业技能培训内容,分别为口令与队列队形、讲解与示范、体育绘图、运动损伤与急救、体育课解说(说课)和教学文件制订.知识与技能是形成能力的二元基础,缺一不可;理论知识主要源于课堂传授及课余的广泛涉猎,专业技能则唯有在实践中养成.针对体育学科的专业特性,我们还有意识地在平时教学中增加裁判与训练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适时参与裁判实践,以期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为其未来职业生涯作好必要的技能准备,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实习前期试教工作

从一般情况看,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在正式开始教育实习之前,于第6学期预先安排了教学实习———也称一次课试教.指导教师专门抽出1~2周时间,帮助学生完成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合理对接.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快速重温体育教学的规律、原则、内容与方法;之后,在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计划,主要涉及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组织方法、教学手段运用、教案撰写模式等内容.教师通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完成对教学行为的明确阐述,并从中概括出清晰的教学技能模式,使学生能够构建合理的教学技能认知结构.教师指导的具体内容如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备课,及时检查其撰写的教案;在预演中对学生的教态、讲解与示范能力、组织与调动能力、时间与节奏把握能力、负荷与进程调控能力等进行点评.这种指导初期集中开展,在完成教案的一对一指导后,学生开始分组、分批次进行讲解、示范等内容的片段演练.当学生遍历此过程后,一次课试教工作正式进入“实战演习”阶段.全体学生轮流到试教学校承担一堂课的完整教学工作,进一步熟悉、了解教学全过程,使之对教育教学由完全的理性认识升级至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期的实质性实习带来一个良好开端.

学生先期自我诊断

系统学习过“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育实习指导”等相关理论知识,又聆听了名师的经验之谈,再经过模拟实习、技能培训及一次课试教的历练,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方面有了真切的心得体会.他们开始尝试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其教学实践,期待自己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化专业知识并将之内化为教学能力.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训之后,已经能对自身执教能力作出初步判断,对其在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体育术科方面的教学能力有所感知,对自己撰写教案、组织教学、教法运用、示范与讲解等方面的技能也能够判定;能在总结前期成败得失的基础上,客观评判自身的优势与薄弱之处,从而在未来真正的教育实习中作好充足的思想准备,能知己所长并促其发扬,识己所短并及时弥补修正.当评价的主客体合二为一时,这种评价就成为自我评价,重视自我评价已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种发展趋势[7].学生对自我的先期评价,既帮助他们检验和肯定了其前期培训、受教效果,也促使其抓紧实习前的时间在提升能力方面再下功夫.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规范和理性的教学观念,将理想化的专业认知向更为切合实际情境的方向转化,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上能够目标明确,少走弯路.

强化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学校在培养合格体育师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8].在扩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建好实习基地已成为保证实习质量的最优选择[9].虽然与其他学科相比,基层中小学对体育学科教育实习的接纳程度较高,但是选建实习基地还是应该慎之又慎,要充分考察各备选学校的规模建制.以下原则可在建立实习基地时参考和借鉴:其一,学校领导重视并鼎力配合支持实习工作,校方有将其学校列为实习基地的意愿;其二,交通条件便利,便于实习生和巡查教师往返;其三,具备安排实习生食宿等生活条件的能力,可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无后顾之忧,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其四,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完备,能满足实习需要;其五,学校体育师资力量较强,能胜任实习生指导培养工作;其六,学校的体育管理制度规范、严格,教学秩序稳定,能够为实习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其七,双方前期协作基础稳定,实习反馈意见良好,持续性合作意愿强烈.根据上述原则选择相对固定的学校作为长期实习合作单位,可以有效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随机性,不失为一种保障实习质量的长效机制.

委托协作管理模式

体育教育实习为学生提供了整合运用既有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真实教学环境,学生可从中验证和再现已获得的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个过程耗时久且复杂艰辛,因此实习管理工作堪称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实习是学生由准教师完成最终职业蜕变的关键阶段,实习学校及其指导教师对引导实习生调整角色,端正教育态度和规范教学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由于实习生逐年增加,昔日传统的集中实习模式难以为继,下派到各实习基地和分散实习点的学生,无法再由高校教师统一带队、集中指导,委托实习学校肩负起管理与指导实习生的主要责任势在必行.近年来,高校已不再派教师跟队驻点,而仅指派本校教师到各点巡回指导,解决疑难问题.高校对实习全程实施面上监控,而实习点的具体管理工作则委托实习学校全权负责,日常实质性监管交由校方与实习生队长协同完成.为提高管理成效,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应建立平等互利、精诚合作的伙伴关系[10].这种委托协作管理模式的益处如下:其一,解决了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选派人员长期驻点指导困难重重的问题;其二,有助于实习接收学校提高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促使其管理制度和措施更加严格到位;其三,能有效磨炼实习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其解决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在高校力所难及的情况下,委托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负主要责任,不失为一上佳解困良策.

体育技能培训范文第3篇

本文以齐齐哈尔游泳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别对500名游泳培训学员进行了随机调查,其中女性200人,男性300人。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齐齐哈尔市游泳馆培训基础状况分析在调查500名培训学员中,男女性别比例约3:2;年龄主要集中在6-30岁之间,占据总数的90%,31-50岁游泳人群的比例为10%。调查表明游泳运动具有时尚元素且有娱乐性,同时对青少年和儿童的身体骨骼发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游泳运动是一项对儿童和青少年具有较大吸引力的运动项目。另外,参加游泳培训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中、小学生和在校大学生,主要是利用寒暑假期间集中培训;其次是私营业主、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群。通过对游泳培训人群的走访得知,游泳技能培训和学习方式主要包括四种,分别为自学、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学、进入业余游泳培训班学习、请游泳教练进行单独指导学习。其中后两种学习培训的占总数的88.33%,只有11.67%的游泳人群是没有参加游泳技能学习和培训的。这表明游泳技能培训是很受广大群众喜爱的。

2.2齐齐哈尔市游泳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

(1)齐齐哈尔市游泳场馆数量少且缺乏整体规划目前,齐齐哈尔市游泳场所已满足不了更多游泳爱好者的需求,不够运动规模。没有形成游泳培训市场文化产业链条。体育培训市场的管理和发展根据国家体育法的明文规定,要求体育行政部门大力加强体育经营和产业活动的管理,迄今为止,齐齐哈尔市的游泳培训市场主要是缺乏游泳场所的数量,体育行政部门及政府应加大投入支持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力度,来弥补整个游泳培训市场不充足的现象。另外,部分游泳教练缺少相关游泳培训的指导证书,缺少体育行政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年审批准,自作主张开展游泳培训的经营;个别游泳场馆安全防范措施和设备不齐全,经营场所和设备也不符合相关体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因而对参与游泳培训学员缺乏安全保障,齐齐哈尔市游泳培训市场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齐齐哈尔市游泳培训市场的有序发展和良性开发。

(2)参与游泳培训的学员的数量不稳定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量的游泳学员在参加了一期或多期游泳技能学习和培训之后,就不再参加培训,参加短期游泳培训的学员流失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研究分析,主要是存在以下几种因素:一是部分家长让孩子去学习游泳,只是图个新鲜,人云亦云,缺乏培养孩子长远规划性,新鲜劲儿过了也就不再进行游泳培训学习了;二是个别教练员执教水平缺乏规范性,不能符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游泳技术的信心,教练缺乏对学生错误动作的指导与及时纠正,使得学生感到学习游泳的难度增加,进而放弃了对游泳运动的学习;三是当今教育体制下,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家长更加看重孩子的学习,孩子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而游泳这种运动项目,体、教结合不够全面,导致大、中、小一条龙的培养方式链接不畅,使部分具有游泳天分的孩子中途流失。

(3)经营管理落后,安全意识不强游泳培训产业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但管理人才匮乏,经营落后,宣传力度不够,往往在接待规模上严重超载,又有时严重不足。游泳辅导者素质偏低、影响培训中的学习效果。由于游泳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对学习者讲解和辅导不到位,会使一部分人产生恐惧感,对游泳培训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2.3齐齐哈尔市游泳培训市场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政府加强管理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设备的基础建设游泳培训产业的发展需要各部门密切合作。卫生、文化、法律、金融、工商等部门要大力支持保护企业的积极性,把游泳培训产业作为齐齐哈尔的“阳光体育产业”加以扶持。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战略,实现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的原则营造优良健康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实行联合开发,发展体育配套经济,在游泳培训产业化、集团化和规模化方面下大力气,帮助游泳培训产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游泳培训产业竞争力。

(2)开展多元化经营模式齐齐哈尔市游泳培训应根据所参加游泳培训人群的年龄、职业、收入水平、体育运动需求等特点,将参加游泳技能学习培训的目标不同分为技能发展型与娱乐休闲型两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游泳培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游泳培训应当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和方式灵活的设计;应该结合各处游泳场馆实现多元性和一体化的服务内容;开展中、小学以及各高校的游泳学习培训工作,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底蕴。

(3)提高游泳教练综合素质游泳教练是游泳培训市场中的核心人物与关键因素,一名非常优秀的游泳教练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还要具备优秀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及时给予纠正,并且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特征和技术特点,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让学生从心里真正的喜欢和接受游泳运动项目。重视游泳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保证游泳培训的品质形成以及优化游泳培训机构的发展理念。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针对齐齐哈尔市游泳培训市场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齐齐哈尔市游泳培训机构管理层人员缺少对游泳培训市场的认识及操控能力,宣传力度不够,只为创收而创收,没能对游泳培训市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部分教练员本身游泳技术水平不能达到游泳培训机构的教学标准,应大力加强对游泳教练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缺乏管理部门的整合管理,齐齐哈尔市整体游泳培训结构尚不能很好与学校体育相匹配,应引起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人们已改变了对传统游泳培训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改变使游泳运动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开展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对齐齐哈尔市游泳培训资费标准、耗时和给青少年人群带来的身心健康也持肯定态度。现在大多数的青少年学生学习任务和思想压力比较大,严重影响到学生参加课外锻炼和游泳培训的时间,因而在很多方面,如:培训班的地段选择、管理程度的规范化、游泳培训技巧、安全等方面家长们依然存在一些担心。

体育技能培训范文第4篇

1(略)。

2(略)。

2.1(略)。

2.2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体育作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小康社会的实现。加强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8号文件就明确提出:保障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十六大则把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我国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健全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途径选择

3.1构筑“五位一体”农村健身服务体系主体

随着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健身服务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农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构筑“五位一体”(健身设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活动、健身技能及健身品牌和信息平台)的农村健身服务体系主体已显得的相当关键。

3.1.1完善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通过调查,老区农村健身设施74.2%的人群反映当地的健身器材为简单的球类健身器材,61.3%的人群反映为简单的杠类器材,健身室、室及公园绿地等不足5%。对于健身设施的建设渠道69.6%的人群反应为主要上级政府拨款(器材)。老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种类、建设渠道相对单一,应进一步突出政府系统的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中来,突出农村健身设施建设的实用性和多样性。

3.1.2进一步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带动者和管理者,更是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引擎”。通过调查,老区仅有38.1%的农村能开展健身指导,而且对健身指导的态度,53.8%的人群反映没有必要参加体育健身。两项调查指标显示,老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农村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

3.1.3加强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

通过我们的调查,老区农村开展健身活动的形式36.5%的人群反映为体育比赛,体育知识宣传、健身指导分别为7.3%和19.6%,而其它形式占到了36.6%,说明老区农村开展健身活动的形式多样,已不仅仅局限于组织体育比赛。因此,应结合农村的现状及特点,针对性的打造“节庆体育”活动,带动老区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经常化、普及化及非节日化开展。

3.1.4注重农民健身技能的培训

掌握科学的健身技能能有效的提高农民体育健身的兴趣,更能提高农村体育健身的科学性、合理性。调查显示,老区38.2%的人群反映能掌握一种健身技能,而有61.8%的人群反映应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技能的规范化服务。老区农村健身技能培训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应强化农民健身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3.1.5注重培育农村健身的特色品牌和信息平台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9.5%的人群了解体育健身是怎么回事。因此,应建立高效快捷的体育健身服务信息平台,借助报纸、电视等宣传全民健身,组织专家、举行专题讲座等指导农民参与体育健身。同时,围绕农村体育发展实际,尽快确定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以农村体育传统项目为基础,以当地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充实农民的体育生活,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3.2激发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驱动“双轮”

3.2.1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及农村经济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农村体育健身的发展。相关资料显示,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时是人民参与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期。我国农村的恩格尔系43.7%(中国统计年鉴)。老区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为37.9%(临沂市、莱芜市统计局提供),正处于小康向富裕的过度阶段,少部分农村虽已达到富裕(恩格尔系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但大部分农村居民还处于小康或奔小康阶段,有的农村还处在温饱阶段,老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因此,老区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应围绕农村经济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本着“便民、利民、亲民、惠民”的准则,努力把老区的农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融合于新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当前我国新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了“高校与农村结合”模式、以开展体育竞赛为特色店的体育服务模式和“政府为主导”的体育服务体系模式等。[3]

3.2.2农村社会体育意识是影响农村体育健身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体育文化素质和社会意识偏低,其影响因素有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人文环境等,应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有利发展”的指导思想,调整、充实和建设体育单项协会,推进农村体育社团的网络化建设。同时,加强与工会、妇联、残联、农业局、民政局及教育部门的联系,扩大各部门在体育健身服务体系中的横向和纵向联合,进而发挥社团和部门在农民体育健身意识发展的引领作用。让“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体育技能培训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学习型新农村、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农民知识化工程为平台,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学习教育设施,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塑造农民“自强、勤劳、合作、向上”的精神,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职业技能和文化、经营、健康、道德四大素质,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建设成人人爱学习、人人会学习,以学习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年,按照上级要求及围绕镇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力争全年培训农民5095人,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300人,职业技能培训2595人,农村种养示范推广人才培训100人,农村妇女培训100人。另外,围绕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和外出务工需求,多层次、宽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文化艺术、市场经营、卫生体育和道德教育等知识培训,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具体要求

(一)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和完善镇、村培训基地场所。逐步改善镇农民培训中心的办学条件,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与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今年联村联组社区化推进的建设点要建设社区培训室;所有村都要建立和完善农民教学培训中心(室);各级培训基地都要达到“五有”即有专人负责、有牌子、有教学设备、有实习场所、有培训记录和资料。

2、发展农民自我教育组织。支持农民建立自己的学习和交流组织,鼓励和发展各种农民爱好者协会、学习研究小组、生产合作社、市场营销组织等,在6月底前发展1个以上农民自学组织。对农民自办的学习活动要加强指导,在经费上给予相应的支持,鼓励农民学习组织和外部力量的有机结合,开展横向交流与协作,不断总结农民自我教育新经验,逐步建立规范、长效、实用的发展机制。

3、每逢农历的三、六、九,安排科技人员接受农民咨询。每个村要保留1名专(兼)职农技员,各村确立2-3名种养能手为农业科技推广示范户。

(二)立足本地农业产业特色,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1、加强农业科技带头人队伍培训。在09年开展农业科技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在5月底前筛选好带头人,要组织和督促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好与带头人“结对帮扶”活动,每名农技人员要帮带2—3名农村科技带头人或农技推广示范户。对广大农户要普遍推行“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示范户+农户”的培训模式,进行手把手的技术传授,让广大农户掌握一定的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2、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选准培训项目,灵活运用培训方式,定期组织镇、村干部、种养能手、经营能人等开展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10期,充分发挥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在农业技术培训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种养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品牌意识。

3、继续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一名中专生计划”等项目,加强对已毕业学生的跟踪服务管理,发挥学有所成的毕业生的传帮带作用;加大毕业生的培养使用力度,充分发挥好农村“留得住、用得上”较高层次农业专业人才、乡土人才的作用。

(三)以减少和转移农民为目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1、围绕新型建材、矿产品加工、电子通信、食品制药等县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为园区企业用工搞好培训服务。

2、突出抓好返乡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返乡农民工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基础,具有较强的培训再就业需求。要在5月底前对本镇范围内的返乡农民工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四)大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1、提高农民经营素质。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教育,大力培养农产品经纪人、农业流通大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

2、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三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

3、提高农民的健康素质。配合县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示范工程,指导广大农民积极参加适应农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

4、提高农民道德素质。配合县有关部门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入手,深入开展以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男女平等、扶幼助残、见义勇为、诚信友爱、宽容谦让、自立自强、和衷共济、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加强农村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诚信环境。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统一管理的工作协调机制

及时调整机构,配强农民知识化办公室人员力量,落实工作经费,改善办公条件,根据县委、县政府培训新农民的总体要求,认真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农民群众在技术、文化、思想等方面的需求,认真落实工作任务。

(二)拓宽投入渠道,完善补贴方法

镇安排3-5万元用于年新农民培训工作,主要用于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技术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骨干专业扶持及开展农村各项文体活动等补贴。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发挥资金捆绑效应。鼓励社会办学机构积极参与新农民培训,鼓励用工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种养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新农民培训活动,动员参加职业务工技能教育培训的农民承担部分培训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