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编制规划是件大事

记者:据了解,《规划》的制定经过了前期准备、课题调研、初稿起草、集中修改、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阶段,那么能否介绍下规划编制的背景?

有关负责人:可以。这个《规划》的编制工作是2015年5月正式启动的。我们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编制工作方案。编制期间,领导小组先后五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和研究指导《规划》编制情况;先后六次向质检总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汇报《规划》编制情况;数易其稿,形成草稿,邀请纤检系统专家开展专题研讨,收集各类建议和意见200多条,在研究、吸纳相关意见及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后,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2016年12月,向国家认监委、标准委及质检总局各司局征求意见,收到总局计量司及产品质量监督司反馈的2条建议,经研究后,全部采纳,形成《规划》论证评审征求意见稿。今年1月初,召开专家评审论证会,来自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供销总社、西安工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8位专家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论证,并提出19条意见和建议,经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送审稿。今年1月23日,经质检总局局务会专题审议通过,2月9日《规划》正式印发。

记者:编制《规划》过程中是否注意了哪些问题?

有关负责人:这个肯定是有的。可以这样说,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结合中央精神、质检总局的要求。紧紧围绕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的战略布局,以及质检总局关于“十三五”期间质检工作的总体部署,将基层工作实践与中央顶层设计做好衔接。二是结合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需求。将推动解决纤维产业发展粗放、布局调整、供需不匹配、产能过剩等问题,作为纤检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及时调整工作思维,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技术服务,维护纤维产品质量安全,助力产业调整升级。三是结合纤检事业自身发展需求。新形势新问题为纤检工作发展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围绕提升自身履职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提高纤检工作公信力,推动纤检事业发展。

规划好坏首先看思路

记者:如何构想《规划》的定位?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有关负责人:“十三五”期间纤检事业发展战略定位是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服务纤维生产加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题是保障、支撑和引领,主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纤检事业。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的部署,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工作方针,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服务纤维生产加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纤检事业发展新体制,全面提升纤维产业质量水平,保障纤维产业质量安全。

记者: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是否也就有了一些基本的原则?

有关负责人:是的,《规划》的基本原则可以这样概括:坚持市场规律与监管效率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技术引导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稳步推进相结合。

记者:那么,如何表述《规划》的目标?

有关负责人:《规划》总体目标设定充分考虑了纤维产业、纤检系统实际情况,并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总局“十三五”规划以及相关棉花、物流、纺织等专项规划充分衔接。总体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纤检理论、制度、技术、机制工作体系。纤维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纤维产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智能化纤维质量管理体系初步构建。新疆、内蒙古、广西等条件较好的纤维重点区域纤维质量明显提升,其他地区纤维质量稳步提升,纤维产品供给体系质量显著提高。中国纤维标准体系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质量标准和检验技术向“一带一路”国家辐射。纤维公证检验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显著提高。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纤维市场环境,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驾护航。

抓住关键定内容

记者:感觉到《规划》的内容很丰富,能否概括下主要有哪些方面?

有关负责人:《规划》主体分为成效经验、发展环境、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六个部分。

记者:有哪些成效经验?

有关负责人:《规划》从坚定不移抓质量、全力以赴保安全、一心一意促发展、改革创新强质检四个方面对“十二五”期间纤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得出坚持服务全局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提升工作有效性四个发展经验。

记者:发展环境主要是指什么?

有关负责人:“十三五”期间发展环境概括为两点:一是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一带一路”、区域经济新战略、供o侧改革的实施,为加快传统纤维产业技术升级、促进走出国门加速成长提供了重要机遇,标志着我国纤维产业已经具备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纤检事业正步入发展的良性轨道。二是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纤维产业供给结构严重失衡,“量大质低”,纤检事业满足纤维产业转型发展诉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需求、满足国家创新型政府要求任务艰巨。

记者:如何把握《规划》的主要任务?

有关负责人: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

1.加强纤维质量监管。着力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质量诚信与银行信贷管理协作机制,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快推进纤维加工企业信用信息的社会共享进程;加快纤维质量监管方式转变,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责任主体、专业纤检机构监管规范、协会团体辅助自律、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系,落实“放、管、服”,简政放权;强化民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学生服、面料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服、面料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人民群众质量维权意识,完善“阳光纤检进高校、进工地、进幼儿园”活动;探索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的协作模式,厘清与不同层级政府及质监部门的监管职责,推动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探索推进纤维质量监管权力清单制度建设。

2.完善质量技术基础运行保障。强化公证检验能力建设,建立适应纤维产业发展,满足未来纤维公证检验需求的检测体系,加快实验室检验技术升级,提高公证检验的先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仪器化非棉纤维质量标准和检验体系,逐步实现非棉感官检验向仪器化检验转变;启动纤维标准提升工程,提升纤维标准影响力。建立更加协调配套、先进科学、适合中国国情的纤维标准化体系,强化检测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山羊绒、茧丝、麻类等纤维的标准国际化,向中亚、东亚、东盟相关国家输出我国棉花、羊绒、茧丝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技术。

3.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加大政策融入力度,M一步推动公检制度融入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力度,推动纤维公检制度和政策性贷款、市场保障金、物流体系融合;发挥对产业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对纤维产业全链条的服务作用,对接农业、加工、流通和纺织需求,发挥公证检验大数据的作用,推动中央供给侧战略的实施,开拓棉花公证检验新服务;探索培育纤维品牌,与地方政府以名牌带动经济发展需求对接,推动实施纤维品牌发展战略。倾斜“一带一路”覆盖区域,推动优质纤维产区创建名牌产区,推动优质企业创建名牌企业,为产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宣传推荐、人才培养、检验服务。

4.夯实质量监督基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完善纤检事业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完善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建立健全大案要案报备、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大力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推进系统技术能力建设,强化区域技术能力建设协调发展,加快纤检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纤维计量监督、量值传递和计量检定、仪器设备维修和保障工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贯彻实施“人才强检”战略,优化纤检人才队伍结构,建立纤检事业发展专家智囊库,为谋划纤检事业发展,解决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供良策;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建立纤检系统行风建设的综合预防治理机制,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管体系建设,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坚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记者:三项重点工程是什么?

有关负责人:重点工程有三项:

一是纤维质量监督强化工程。包含3个子项目,纤维质量监督体系建设项目,搭建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公示平台,建立纤维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公示平台;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项目,搭建纤维企业质量信用平台,联合行业协会,启动纤维企业品牌推进工程;纤维制品放心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纤维制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推动将学生服监督专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在全国10个省建立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纤维制品质量舆情监控和舆情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二是纤维质检体制改革深化工程。包含两个子项目,深化棉花质检体制改革项目,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检测技术体系,建立棉花公证检验信息技术示范实验室20家,稳步提高公证检验覆盖率,开展棉花标准重大课题研究。推动毛绒质检体制改革项目,实现毛绒质量管理信息化,新建、改造毛绒、茧丝、麻类纤维公证检验实验室15家,制修订毛绒快速检测方法国家标准,推进毛绒纤维检测仪器化,研制毛绒仪器化公证检验设备校准样品,建立非棉纤维标准样品生产基地。

3.互联网+纤维质量工程。包含两个子项目,纤维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服务全产业链,实现纤维质量信息与产业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挖掘产业质量风险点,研究产业质量发展趋势,为纤维产业经济升级服务。检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立服务公证检验工作的智能化、集约化支撑体系,实现检验资源、检验设备、突发性质量事件应急处理、新型纤维材料信息、检验人员交流与培训等信息共享。

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业调查规划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11902

1 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再认识

在林业生产与建设过程中,林业调查工作一直以来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这项工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技术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从客观上来讲,林业调查规划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林业生产建设能否继续顺利进行下去。同时,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林业生产提供所需的生产数据等基础资料,为林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及为其执行提供技术参考,对各项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实施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传统的林业调查规划方法因为各种原因已无法适应当前工作实际,在应用实际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基于此,必须加快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模式转变以适应新时期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新要求,才能让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 当前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结合长期实践经验可得,要促进林业生产与建设的发展,除了要有工作目标予以指导外,还要有正确的工作思路加以引导。要确保林业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就要求采取正确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而要掌握好这一切标准,往往就需要对林业客观实际以及客观规律有足够的把握。换言之,要想促进林业事业的快速发展,就需要林业调查的各种工作手段了解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发展动态,这些信息对林业决策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很多林业管理部门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重视度不是很高,很多人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的不是很深刻。而正是因为这种不重视,对林业产业建设与发展将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

2.2 林业调查规划队伍建设缓慢

影响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正常进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人为因素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以及整个林业调查规划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目前,由于林业管理有关部门对林业调查工作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林业调查规划队伍建设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基本处于不管不顾的状态,长期以来,现有的林业调查规划队伍的从业人员自身素质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上平时又缺少相关培训以及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由于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本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加上这项工作也比较辛苦,因此很难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前来就业。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林业调查规划队伍的建设水平一直处于不高不低的状态,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严重影响。

2.3 林业调查规划信息化建设滞后

近些年来,由于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信息量和数据量激增,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候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调查检测作业模式,势必会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林业决策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引进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以降低手工调查的工作量,提高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各种林业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资料。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经费不足以及重视度不够等原因,林业调查规划信息化建设存在严重滞后的问题,根本无法适应新时期林业调查规划实际工作的要求,信息化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严重制约了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 做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对策

3.1 提高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

一直以来,由于林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不重视,导致该项工作质量一直不尽人意。现有的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体系还有待健全,工作面还仅仅局限于林业调查与林业规划两个主要方面。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人工造林的高度重视,人工林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林权问题变得日趋复杂化,这时候如果采用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势必影响到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基于此,作为林业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就应该通过提高自身对林业调查规划重要性的认识,以此来提高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重视。

3.2 不断提高林业调查规划队伍建设水平

就林业调查规划工作而言,它要求从业人员有比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水准,很多时候,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林业调查规划的质量,因此,要想做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就有必要不断提高林业调查规划队伍建设水平。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从业人员学习新的知识和相关技术,使得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进行思想与法制教育,这是因为这项工作很可能会涉及到多方利益,往往需要从业人员从中调解。②应该通过提高福利待遇的方式从社会上招聘那些专业素质过硬、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林业调查规划的工作领域中,为林业调查规划队伍注入新鲜血液。③还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来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落实好工作责任制度,让每个从业人员都能明确各自的责任,在工作中端正自己的态度,不断致力于提高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3 加快林业调查规划信息化建设

传统的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林业调查规划的工作需要了,为了提高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质量,就需要改变当前的手工调查作业模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引进当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比如说,引进3S技术用于林业调查规划辅助,有了3S技术辅助,就可以完成样地定位、小班调查等工作,通过样地定位进行目标确定,并确保定位目标准确无误,同时,通过小班调查作业来提高小区边界与区划的效率与质量,这样在后面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汇总时就会顺利很多,大大降低了从业人员的工作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确保林业调查规划工作足够规范准确。

4 结语

林业发展与国家个人利益紧密相关,林业发展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否实现平稳发展。因此,必须对林业调查规划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目前在林业调查规划工作过程中,还存在重视度不足、林业调查规划队伍建设缓慢以及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着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发展,而且还对林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以找出其中的原因,并给出实际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重视,才能不断提高林业调查规划队伍的总体水平,才能加快林业调查规划信息化建设,进而实现林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琦义.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几点思考[J].林业科学,2014(1):14~16.

[2]候德宏.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思考[J].理论与方法,2015(56):235~236.

[3]韦桂新.关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5):76.

[4]夏琦义.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农业,2013(33):137~138.

[5]葛忠成,王树忠.浅谈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若干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2):189.

[6]蔡文春,叶章发.当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00(2):1~4.

[7]马志武.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若干探讨[J].花卉,2016(8):55~56.

[8]于海东.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2):275.

[9]钟 鸣.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园艺,2016(12):234~235.

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林业;规划设计;改进

1林业规划设计的现状

林业规划设计是一项先导性的工作,在规划设计之后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也正因为林业规划设计的先导性特点,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有极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以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林业规划设计的相关部门正在努力的进行各项整改,探索更好的发展方向。当前林业部门的整改主要集中在了技术人员水平的提升、经营体制的创新改革和经济活力的增强上,虽然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面对着较为严峻的形式,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来缓解当前的困境。林业规划设计承担着科学规划和设计林业资源的责任,需要在清楚的掌握林业资源状况下,分析林业资源的特性,然后做出最合理的规划设计。也正因为林业规划设计在生产中的实际作用,对勘测过程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其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提供最准确的数据,这也同时方便了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对于林业规划设计的工作者而言,整个林业规划设计的工作是一项体力和脑力结合的工作,工作的过程也较为繁琐。因此,林业规划设计工作在长久的探索和发展中一直没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2当前林业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林业设计工作人员的认识不足

林业规划设计最重要规划和设计的环节,然后配合规划的目标和发展思路,最终完成对林业资源的规划和设计,促进林业建设的发展。但是以目前的情况而言,林业主管部门和相关的领导对林业规划设计的认识还不足,无法明确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林业规划设计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具体而言,林业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对林业规划设计的重视只表现在表面上,在安排任务时虽然够具体也有针对性,但是连基本的资金问题都无法落实,所以规划设计工作者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认识的不足也影响着完成工作的时间,林业规划设计者懈怠本职的工作,安排的相应任务也就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严重影响着林业规划设计的实际效果。

2.2技术和设备较为落后

近几年来,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逐渐增强,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文件来促进生态保护,生态保护工程就是其中的一个。林业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生态保护,所以对林业资源的规划设计是保护生态的重要环节。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型的技术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活质量。林业规划设计也是如此,基本告别了传统的只依靠人力的局面,借助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辅助开展林业规划设计的工作。而且,技术和设备直接影响着林业规划设计的质量,决定着林业规划设计的实际效果。林业规划设计对设备的要求虽然不高,但一些相应的工作是以设备为基础展开的。如林业规划设计的勘察工作,这是进行规划设计的基础,没有准确的资源数据,林业规划设计就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但是相关部门对林业规划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所以技术和设备更新的速度较慢,远远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林业规划设计工作者的工作有时需要在野外进行,条件艰苦,而且劳动的强度比较大。如果技术和设备得不到保障,一些工作就无法顺利的开展。再加上林业规划设计者对工作的灰心和懈怠,使林业规划设计流于形式,阻碍着林业规划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3监管工作不到位

林业规划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样,也容易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懈怠工作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林业规划设计的质量,林业规划设计的监管部门就是监督林业规划设计人员工作的,发现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的解决问题,使林业规划设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监管部门的工作严重不到位,起不到实际的效果,这制约着林业规划设计的健康发展。监督工作是最后的一道防线,直接决定着林业规划设计的最终成果,因此监督工作的不到位,使得林业规划设计工作者没有了心理负担,一些不良的作风得不到遏制,蔓延成凤,更加突出的质量问题就显示了出来。

3林业规划设计的改进对策

3.1提高林业规划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林业规划设计的基础就是林业规划设计人员,因此一定要重视职业素养的提高。针对林业规划设计工作人员的特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提高其职业素养:(1)加强思想改造。思想是行为的指导,要想提高林业规划设计工作人员对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必须从思想改造入手,调动林业规划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加强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林业规划设计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因此要加强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3)加强工作的落实。林业主管部门要从长远的目标入手,把具体的工作落实在细节上,提升林业规划设计的质量。林业规划设计是保护生态的重要过程,也是促进林业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从提高林业规划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入手,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林业规划设计的改造工作,提升林业规划设计的质量,促进其健康的发展。

3.2加大经费的投入

经费是开展活动的基础,林业规划设计工作也不例外,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就无法更新技术和设备,进而影响到林业规划设计的质量。另外,资金的投入也可以给林业规划设计提供有力的保障,使林业规划设计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更有动力,对推动整个林业规划设计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林业规划设计目前正在努力的改革和发展中,却一直苦于没有充足资金的支持,因此改革和发展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更新技术和设备上,无法把重点放在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改善监督水平上,制约着林业规划设计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林业规划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其生活的水平,这样才可以在根源上提升林业规划设计的质量。

3.3加强监管的力度

林业规划设计的监督管理和林业规划设计的质量密切相关,所以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监管的力度,为提升林业规划设计的质量提供保障。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加强监督管理的理念教育,可以从根源上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有助于林业规划设计的质量提高。(2)完善监督管理的制度。制度的公平性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很大,因此一定要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做到有奖有罚,促进林业规划设计的发展。

4结语

林业规划设计是林业管理部门中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中,需要很好的协调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这就需要林业规划设计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和研究了林业规划设计当前存在的问题,重点寻找林业规划设计改革的方面和发展的方向。当然,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林业规划设计在发展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的探索解决的措施,最终使林业规划设计发挥其在社会中应有的作用。

作者:冯涛 单位:师宗县国营五洛河林场

参考文献:

[1]王东方.林业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4,24:325-326.

[2]郝欣宇,巩玮琦.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方法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273.

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规划设计;城市建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城镇规划体系的概念

城镇体系,是指不同规模、相互联系等城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城镇体系是空间的规划,规划思想要具有区域的基本观念,增强总体规划的衔接力度,城镇规划将区域的产业结构发展与空间结构重组紧密结合,为城镇体系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城镇体系规划重视资源的区域流动与配置,要实现城镇体系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综合平衡。改传统城镇体系中单方案为多方案的“弹性规划”,建立以价值手段为主的计划与市场兼容型规划,体现出多方案的特征。

二、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小城镇规划重视程度偏低

从近年来我国发展起来的城镇模式来看,大都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盲目开发,盲目投资的行为。在发展的途径、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措施等方面都存在跟风现象,尤其是当今房地产发展处于鼎盛时期,各地掀起了房地产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促进部分当地人就业问题,从长远来看,此类盲目建设、发展规划不明确、不从实际出发的行为必然会自食其果。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小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档次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规模小,缺乏聚集力。近年来,许多小城镇产业发展中都没有充分考虑和发挥小城镇的中心功能和特色优势,盲目模仿城市的产业布局,但是企业规模、技术装备、产品质量、人才素质、政策环境等方面均普遍低于城市工业企业,在对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中小城镇的工业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三)工程项目多规模小

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尤其是在南方乡镇中,因风俗以及地域环境因素的限制,城镇规模大都比较小,居住相对不是特别集中。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中工程建设规模较小,如校舍的改建,村道的修整等,大都是下规模性质的工程,投入小,工期短。在工程的建设标准和验收标准上不统一,在规划、设计、施工、选料、管理等环节上的标准不一,不仅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也对施工单位提出了高要求。

(四)资金短缺限制当地经济发展

由于资金短缺等客观原因的限制,当前我国诸多小城镇在各类基础设施上投入不足,且在缺乏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功能不完善。如城市道路质量差、城区排水布局不科学、绿化面积偏少等问题是制约着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重要阻碍。其一,难以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另一方面难以满足社会经济之需,一定程度更损害了当地的形象。这些因素综合之下,必然阻碍这当地社会经济的的快速发展,更加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发展。

三、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建议

(一)立足现实科学规划发展

求真务实,立足从实际出发是发展的重要前提,亦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原则。在小城镇发展的道途中,首先,要认真分析与总结本地的主要资源或优劣势,根据当地的现有经济条件结合当地的交通、设施、产业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发展的蓝图;其次,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在发展规划上不能局限于一朝一夕之功,而应具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为小城镇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当地经济建立特色产业

小城镇建设的目的在于促进小康社会的发展,提升当地经济的发展,简而言之在于提升当地人均收入,改善生活环境与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发展当地的企业,通过促进企业的发展来增加当地人的就业。①政府相关机构应当增加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发展壮大;②乡镇企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扩大就业与当地紧密结合,互相发展。

(三)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小城镇经济发展

小城镇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任何工程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正是阻碍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快融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方法,首先,要扭转依赖财政拨款的思想,不能停留在这一管理与发展的理念;其次,充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政府提供信息与政策上便利,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开拓小城镇资本融资的快捷之道。但是,在发展多方融资的道路上,一定要控制了市场规则,禁止违法操作,地下操作的行为,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的发展以及人们合法利益。

(四)健全管理体系提升发展质量

小城镇建设工程质量是保障国家和百姓利益的重要基础,在对建筑质量管理上首先可以建立以政府机构为主的组织,成立一个由建筑学方面的专家为主体的专门的考察机构,同时设立质量检查小组,制定质量验收标准。对设计的环节以及后续的施工环节进行监督考察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保证设计的质量化;其次在成立监督机构和考察小组时,更要制定和完善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此规章制度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细化细节、量化环节、具体化以及可操性,以保证制度运行的可用性和可信度。同时要规范设计人员的行为、职业道德、职业原则,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更要做到事前计划具体到位,事中控制措施有力,事后总结有效。

(五)加强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工作

由于小城镇建设工程对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在未来工作政府和建筑企业以及社会都要进行通力的合作。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工程的监督管理;其次企业更要提高对质量的重视度,提高自身的认识;再次群众也要积极参与其中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因为这项工程最终是人们来享受的,如果有质量问题也必将对自身造成危险。及时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就一定能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六)提高工程建设人员的技术和技能

在小城镇工程建设中,建设人员、设计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等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不仅影响着工程的进度,更不利于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保障小城镇工程真正利于民,应不断鼓励高素质、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加入到小城镇工程建设当中。同时鼓励有实力的施工单位参与招标,为小城镇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四、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起到的作用

城市是人口较稠密的地区,城市规划建设主要是在规划的指导下,加强乡镇规划管理促进小城镇建设,能引领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起到调控作用。乡镇规划管理要加快发展步伐,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有效地优化布局规划,强化规划管理力度,提高调控力和执行力,完善和创新规划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规划在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乡镇规划管理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规划,规划要体现超前性、科学性、历史性等。小城镇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等行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城乡生产生活方式的一体化。向农民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结束语

城镇规划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稳健实施城镇化建设事业的前提和保证。小城镇规划包括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小城镇体系规划决定一个地区的小城镇布局、结构和基本数量,应符合一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需要。所以,小城镇建设必须有科学、高质量的规划,且要做到规划目标明确,规划审批一支笔,规划管理一个口,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不同的小城镇风格。

参考文献

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一、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内涵与内容

(一)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规划与目标,通过对企业未来的人力需求和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所出的分析与预测,通过进行职务编制、员工招聘、测试选拔以及人力培训、薪酬设计和员工重新配置等手段,使企业人力资源的布置与管理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和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和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和逻辑起点,对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

(二)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内容

按照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内涵,其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人力资源的数量规划,数量规划是根据企业未来的业务规模、发展速度以及地域分布等情况进行的规划,数量规划必须考虑到企业具体的商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等因素,科学的安排企业未来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与种类。数量规划不仅仅是预测企业需要人力资源的数量,更应该对企业需要那种人才,需要进行配比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并在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其次是结构规划,结果规划是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以及企业发展的规模和未来战略发展重点进行的人力资源分层管理。最后是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还包括了素质规划,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需求状况以及业务流程的要求,对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源设定具体的任职资格要求。并根据人力资源的自身的状况,制定企业的选人,用人的标准和企业培训计划。

二、建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不够重视

很多建筑企业的领导仅仅是表面上认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很重要,但具体到实处,却似乎不太关心。没有将人力管理规划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进行对待,很多建筑企业都比较重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却不是很重视。建筑企业领导具有高度的决策权,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那么显然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要想好好开展,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二)建筑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缺乏系统研究

理论研究是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系统的关键,加强理论研究才能有效的指导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实践,由于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人治”管理和非理性管理是主流,西方经历了科学管理时代,强调管理理性,倡导计划、规划对管理的指导作用。很多企业在研究和应用人力资源规划当中都显得比较功利,强调技术、模型、方法的学习,而缺乏对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的整体构建,造成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性较低。

(三)企业成员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认识不深

很多建筑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具体的认识,他们不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也没有体会到这个工作的重要性。很多人力资源规划仅仅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者人事部门开展,获取内外信息的触角不够全面、广泛,难以形成有指导意义的人力资源规划。由于不能做到全员参与,再加上有些单位或部门不给予配合,导致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很难发挥实质的作用与效果。

(四)缺乏高水平的人力资源规划的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是一件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规划不但需要物质资源的投入,更需要强有力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那么要作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就将成为空谈。建筑企业,由于领导不重视,再加上用人环境不是很科学合理,很难遇到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人才,因此由于缺乏人才,导致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归规划工作很难具体落实和开展。

三、加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建议

(一)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盘点

该步骤是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要步骤,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具有重要影响。现有人力资源盘点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这一部分工作需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工作分析的有关信息来进行。一个良好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应尽可能多地输入与员工个人和工作情况的资料,以备管理分析适用。

(二)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这一步工作主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本企业的内外部条件选择预测技术,然后对人力需求的数量、结构及素质要求进行预测。可与人力资源招点同时进行。在预测人员需求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对人员需求预测的影响:如企业历史因素、组织机构变革、管控模式选择、企业战略重点对核心能力要求、预期经营计划的转变等。在预测过程中,预测者及其管理判断能力与预测的准确性关系重大。

(三)对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又一个关键环节,只有进行人员供给预测,并与需求预测相对比之后,才能制定各种具体的规划,如培训、开发、人才引进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企业内部人才拥有量的预测,比如根据现有人力资源及其变动情况,预测出各规划时点上的人员拥有量;二是对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量进行预测,确定在规划各时间点上的各类人员的可供量。

(四)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应该对人才供给与需求进行分析,尤其是针对关键人才,该环节主要是把预测到的各规划时点上的供给与需求进行比较,确定人员在数量、结构、素质要求及分布的不一致之处,获得人力资源需求量。这一步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制定各种具体的人力资源制度、措施和行动方案,保证需求与供给在规划各时间点上的匹配。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的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现划、配备规划等。

四、完善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是建筑企业取胜于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世界已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继劳动力、资金、自然资源之后已成为第四大资源,也是最重要的、最活跃的资源。建筑企业员工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建筑企业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知识是由人创造的,因此,人力资源日益成为建筑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建筑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必须抛弃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及其管理,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努力做到适才适用,特别是要为优秀人才构筑施展才能的平台,给予他们适当的权力与空间,让优秀人才的自我价值在经营管理中得以充分实现,满足其自豪感和成就感。建立、健全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平台,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管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物质、精神的双重需求。

(三)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模式

要善于引进、培养大学毕业生。要给年轻的科技人员压担子,让其积极投入生产实践,并在生产和科研一线加强实地考察;破除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痼疾,建立、健全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公平竞争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对年轻的科技人员加以职业引导。要善于从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中提拔优秀人才,同时不断给现有人才“充电”,加强继续教育工程。通过学历教育、职称教育、岗位技能培训教育、出国考察等形式,提高企业现有人才的综合素质。人力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人才引进与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建立高效的多方位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使企业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筑企业传统上主要采用薪资激励的手段,这虽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准也有所改变,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技术性人才,仅靠物质激励手段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建筑企业应其他方面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充分结合,对企业员工实施全方位的激励。建筑企业应建立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把激励方式的重点放到如何体现企业员工自身价值上,建立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成就感、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让企业员工更多参与企业管理,使职工产生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激励职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