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纤维市场前景分析

化学纤维市场前景分析

化学纤维市场前景分析

化学纤维市场前景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碳纤维 专利分析 专利战略

1 概述

碳纤维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并且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除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模量高、重量轻、抗辐射、耐腐蚀、稳定性强等特点之外,还具有良好导电导热性、柔软易加工等优异性能。使它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尖端领域以及高级体育用品、基础设施、运输工具、环保和医疗器械等民用工业[1]。碳纤维有两种分类,一种是根据力学性能可分为通用型、高性能型碳纤维;另一种是根据原丝类型可分为粘胶基、沥青基和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目前,全世界碳纤维生产中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为主[2]。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对包括碳纤维在内的高性能纤维产品在工业领域应用发展进行了立项和重点部署,积极研制高性能、高质量碳纤维产品,并不断拓展其在能源、军用、建筑、航空航天、环保、汽车、造船、民用等方面的应用[3]。新材料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及区域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新材料产业将成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中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因此本文通过对碳纤维产业专利情况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了解目前我国碳纤维产业专利的申请情况,并找出技术壁垒,制定相应的专利战略。

2 数据来源

本文所有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以1985-

2013年2月间,关键词为碳纤维的专利为研究对象,共获得专利申请量7897条,其中发明专利4431条;实用新型专利3367条;外观设计专利99条。因为专利从申请到公开有18个月的滞后期,使得大量专利还处于未公开状态,所以2012、2013年数据还会有所变化,仅供参考。

3 专利分析

本文将对在华申请专利的总体趋势、区域、IPC技术领域、主要竞争机构四个大类进行专利文献信息的计量分析。①总体趋势分析包括:申请年、公开年的总体趋势分析;技术生命周期包括技术生长率分析、技术衰老系数分析、技术成熟系数分析、新技术特征系数分析。②区域分析是中国专利申请省份对比分析。③IPC构成分析包括IPC分布和趋势分析。④主要竞争机构分析包括机构构成、机构趋势、机构IPC分布及中国专利申请机构类型分析。

3.1 总体趋势

3.1.1 总体申请趋势

我国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碳纤维技术,从1975年开始,碳纤维的研究和开发被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国家的重视和市场的潜力使得我国碳纤维的开发研究逐渐进入了发展时期。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碳纤维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从1985年-1990年专利申请数量几乎为零,从1991年开始专利申请数量呈指数增长,主要是因为碳纤维材料的优异性能被人们所认识,人们对碳纤维技术也开始进行大力的研发。从2000年开始,专利申请数量出现了明显的递增趋势,2011年专利申请数量达到了顶峰,为1409件,碳纤维仍处于专利申请的高速发展阶段,碳纤维产业的自主研制已初具规模。碳纤维技术的研发工作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从1985年开始,到2011年,申请量一直大于公开量,2012年公开量反而大于申请量,申请量和公开量曲线出现交汇,说明该项技术的增长速度出现了减缓的趋势,遇到了一些技术壁垒。

3.1.2 技术生命周期

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技术萌芽期、技术发展期、技术成熟期和技术衰退期。从图中可以看出技术生长率、技术成熟系数、技术衰老系数和新技术特征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技术生长率表示的是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占过去五年总量的比率,技术生长率基本在0.2-0.4之间,说明新材料技术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长期稳定的技术生长,新的技术、新的发明不断出现,新材料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轨迹。技术成熟系数表示的是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占发明和实用新型授权总量的比率,技术成熟系数一直保持在0.4-0.8之间,从2000年开始一直保持在0.6左右,可以看出,新材料技术的发明专利在该领域总的专利申请量中保持了较高的比例,该技术处于良好的增长期。技术衰老系数表示的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和授权量占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总量的比率,技术衰老系数在2009年之前均为1,说明在固态照明领域没有外观设计方面的专利,申请量为零,人们都积极在发明和实用新型方面申请专利,该项技术没有表现出陈旧的迹象,技术发展力十分旺盛。2011和2012年小于1,但因为专利申请到授权有18个月的滞后期所以2011年到2012年的数据暂不分析。新技术特征系数表示的是该项技术新兴或衰老的综合指标,值越大,新技术特征越强,预示它越具有发展潜力。技术成熟系数和新技术特征系数是成正比的,这表明一个领域的新技术的出现,可以使该领域逐渐走向成熟。

根据以上对新材料技术领域技术生命周期的分析,我们认为,新材料技术是一项具有良好的发展历史与背景,而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保持较快的速度,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与前景。

3.2 区域分析(见图3)

图3中显示的是排名前20位的省份申请的专利数量情况,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江苏省1027件;辽宁省838件;上海590件。江苏省已经成为我国碳纤维领域专利申请第一大省,这与该地拥有中复神鹰等多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大型公司有关。而辽宁省据第二位是由于鞍山钢铁集团、大连晓健集团均在此申请的专利。吉林省排在第20位,为152件,属于中游水平,说明吉林省还应该加强在碳纤维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成果转化。

3.3 IPC技术领域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碳纤维领域专利的研发重点,我们利用IPC(国际专利分类号)来做技术分类统计分析。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将专利分为“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五个级别,下面从构成和趋势方向考察1985-2012年间在华申请的专利分布情况。

3.3.1 IPC构成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耐高温、耐疲劳、导电、传热、抗蠕变等特性,属典型的高新技术产品,主要用于制备先进复合材料(ACM),已广泛应用于宇航、体育用品、工业、交通运输及土木建筑等领域。

从图4中可以看出,排名前十名的IPC分类中,H部(电学)和B(作业;运输)部类最多,可见碳纤维领域申请的专利都是与电力和材料有关的技术领域。从IPC小类的技术领域上看,申请量最高的是H05B小类(电热和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照明),有538件专利;其次是D01F小类(碳纤维的制备领域),有专利397件。具体分类说明见表1。

3.3.2 逐年趋势分析(见图5)

从专利IPC小类逐年申请量统计结果可以看到,2000年以前碳纤维各个领域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缓慢的阶段,2000年以后开始迅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之后迅猛发展。D01F(制作人造长丝、线、纤维、鬃或带子的化学特征;专用于生产碳纤维的设备)和H05B(电热;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照明)为主要发展领域,此外,C08L、H01B、H01M领域也有较快发展,主要体现在高分子化合物的组合物和介电材料等应用领域。

3.4 主要竞争机构分析

3.4.1 主要竞争机构构成

从图6中可以看出排名前十位的主要申请人情况,其中外国的机构有日本的昭和电工株式会社,该企业的产品涉及化学、无机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在碳纤维领域也有所涉及。虽然只有日本一家企业在华申请专业,这已经说明日本很重视中国的市场,更加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的高等院所有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五家高等院校,占前十名的一半,高校在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科技成果的转化,以促进碳纤维产业的发展。河南科信电缆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数最多,为134件;其次是肖忠渊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109件。

3.4.2 主要竞争机构趋势

图7显示的是前十位的专利权人逐年申请专利的情况,各申请机构的申请量都是从2005年以后开始上升,增长幅度缓慢,2012年达到了顶峰,尤其是河南科信电缆有限公司的申请量为117件。肖忠渊以个人名义申请的专利量在2006-2007年出现一个小高峰,共申请专利99项,肖忠渊被称为“碳纤维之父”,2000年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条碳纤维生产线,在2008年成立了三河天久实用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推进碳纤维及其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化,致力于将三河基地建成“中国碳谷”。

3.4.3 主要竞争机构IPC

图8中显示的是排名前十位的专利权人对前十位IPC小类的专利申请情况,以掌握我国碳纤维产业的主要专利权人的技术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在专用于碳纤维生产设备(D01F)方面申请的专利比较多;海南科信电缆有限公司在电缆、导体、绝缘体、导电、绝缘或介电材料的选择(H01B)方面申请的专利比较多,达到62件;肖忠渊主要致力于在电热、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照明(H05B)和专用于生产碳纤维的设备(D01F)这两个分类中申请专利。

3.4.4 中国专利申请机构类型

由图9可以看出,在碳纤维领域主要的专利权人以工矿企业为主,为2894件,占到总数的42%;其次是个人拥有2008件专利,大量的个人参与碳纤维的专利申请,说明我国的碳纤维专利成果应用量还显不足;大专院校拥有1477件专利,大专院校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应该和企业联合开发,促进产学研合作,使更多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促进碳纤维产业的发展。

4 总结和建议

4.1 我国碳纤维领域专利现状总结

通过对我国碳纤维领域的专利进行分析,详细了解了碳纤维领域的申请量、申请趋势、区域分布、IPC构成及主要竞争机构的情况。从申请量上看,碳纤维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呈递增趋势;从技术生命周期看,碳纤维技术属于发展期,在发展过程中保持较快的速度,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从区域分布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江苏省、辽宁省和上海;从IPC技术领域看,碳纤维专利主要集中在电热和用于生产碳纤维设备的领域;从主要竞争机构看,工矿企业和个人申请的专利数最多,尤其是河南科信电缆有限公司专利申请数量最多134件,其次是肖忠渊以个人名义申请的专利109件。

4.2 我国碳纤维领域专利战略的建议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专利权形式表现出的技术创新成果将成为衡量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指标[4]。专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碳纤维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我国碳纤维产业要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就要根据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发展环境,研究设计适合其自身特点和发展现状的专利战略。

4.2.1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体系

当前我国碳纤维产业专利不多、质量偏低,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的企业或个人不想投入资金去搞研发,而是采用剽窃、抄袭等手段来获得利益,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严厉打击不正当的剽窃和抄袭等行为,使研究人员切身感受到它们的知识产权是得到法律保护的[5]。

4.2.2 在碳纤维产业内部建立专利保护联盟

为了增加碳纤维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应在产业内部形成专利保护联盟,以争取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专利保护联盟是由产业内部的在技术上具有一些竞争优势的企业联合起来,通过专利共享战略建立某一类产品的行业标准,从而严格控制了此类产品的生产及销售,进而控制了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6]。

4.2.3 突破核心技术,加大新产品研发

在外部资源运用上,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地丰富碳纤维产品品种和系列,以改善产品结构为重点加大新产品开发,突破核心技术,及时开发适应市场的产品[7]。

4.2.4 构建自主创新公共技术平台

我国政府应起到牵头作用,集成整合碳纤维领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各方科技资源,建立产学研自主创新平台,根据我国碳纤维领域专利情况,找出我们的优势项,给以鼓励政策使其保持良好势头[8]。

我国碳纤维产业链日趋完善,受益于庞大的内需市场,技术研发成果接连涌现,生产企业投资热情高涨,我国碳纤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9]。

参考文献:

[1]胡学东.复合碳纤维制备技术及毫米波衰减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6):6-7.

[2]张晓燕.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检测盒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5):1-2.

[3]王占国.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J].求是,2005(20):54-56.

[4]戚昌文,邵阳.市场竞争与专利战略[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2-4.

[5]王福兴.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汽车电子技术状况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1(3):24-25.

[6]杨京玺.哈尔滨市新材料产业专利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3):68-71.

[7]李瑞军.吉林石化碳纤维厂发展战略[D].吉林大学,2009(5):55-58.

[8]傅长青,颜祥林.专利信息在高新技术产业专利战略中的作用分析[J].情报探索,2006(2):103-105.

[9]周嵩林.国内碳纤维材料的生产现状[J].泸天化科技,2011,3:222-225.

化学纤维市场前景分析范文第2篇

背影,大豆纤维的伤离别

在再生蛋白质纤维中,大豆纤维可以说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纤维。曾经一度风生水起,大街小巷处处一片叫卖之声。但随即又似乎销声匿迹,到处难寻其影踪。但实事求是地说,大豆纤维产业过山车般的历程无疑是服用纤维行业中一个失败的惨痛教训。

笔者第一次知道大豆纤维这种产品,还是多年前通过收看央视一档类似科教性质的节目。依稀记得当时这档电视栏目里的主持人宣称要用大豆纤维创造世界神话,没想到,竟然是一语成谶。多年后的今天,不但大豆纤维行业变得萎靡不振,就连央视的这档节目都早已经被取消掉了。

实事求是地分析,大豆纤维本身的纤维特性如光泽性好、亲肤性好、保暖性佳等等都是毋庸置疑的。导致其整个行业处于逐步萎缩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企业过度炒作其保健、美容等性能,从而引起了下游的大豆纤维纺织服装产品对市场定位的严重偏差。当然,存在同样问题的还有诸如牛奶纤维等等服用纤维产品,不过大豆纤维产品更具有代表性,我们对其进行尽可能深的剖析也更能说明这类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

据了解,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生活要求实际上都是相当朴素的,周围很多同学、朋友均表示读书时候发的棉被至今仍然都还在使用。但是,在笔者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被子,恐怕就要数“大豆纤维被”。2006年的时候,由于换了一张稍大点的床,因此以前一直使用的被子便窄了许多。于是,便生平第一次到商店去买被子。一进去整个人顿时就蒙了,只见什么太空被、羽绒被、丝绵被等等五花八门的被子摆满了整个屋子。因为,之前我一直认为被子就只能是棉花做的,只有棉花做的被子才能称之为被子。

好在一旁的年轻服务员可能是看出了我的“惊慌失措”,随即上来开始给我介绍起被子来,场面才显得没有那么尴尬。大豆纤维被就是她首先向我推销的一种产品。介绍的内容很多,大部分已经被忘到了九霄云外,但是她说大豆纤维被对于“肩膀酸痛、颈痛、关节痛、失眠、风湿等症状的缓解有辅助作用”这一点我记忆犹新。因为彼时家中长辈恰被风湿性关节炎所困扰,十分苦闷。

不过话说到后来便到了询问价格环节,销售人员开口报价就是两千多元。以当年的工资收入水平来说,这个价钱着实把人吓得不轻,以至于连还价的勇气都基本已经丧失掉了。于是乎,笔者只能是“夹着尾巴”仓皇而逃,连最基本的买床棉被的事情都忘记了。在回家的路上一直都在想这个大豆纤维被子的事情,同时还略带点自我解嘲似的暗自调侃,“但愿今晚能做个在豆浆里游泳的美梦。”

实际上,大豆纤维及其纺织服装产品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从开始便着重强调其保健甚至是辅助医疗的功效。也正因为告诉了消费者,它拥有这些神奇的功效所以从一开始进入市场,大豆纤维产品的价格就高得出奇。继而,大豆纤维纺织服装产品的消费人群便被“固化”于小众人群。据了解,在保健品公司请“专家”开“讲座”流行的那段时间里,大豆纤维纺织品便是他们大力向中老年消费者推荐的产品之一。

我们姑且暂时不论大豆纤维及其制品是否具备“传说”中那些神奇的功效,但是仅仅从其面向的是城镇中老年人里面“生病”的消费群体来看,这个大豆纤维纺织品的市场是根本无法做大的。

那么,为什么大豆纤维纺织品会面临这样一种处境呢?这还要从它进入市场之初便没有一个长远的、宏观的规划或者说是缺乏战略眼光说起。进入市场之初,在进行了前期巨大的研发、生产、宣传、广告投入之后。有一部分大豆纤维相关企业势必想要尽快获取丰厚的回报,因此便采取了这样一个定位高端市场,把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尽可能地做到“最高”。另外一部分原本有着长远规划的大豆纤维相关企业,在巨大利益的诱惑面前也纷纷败下阵来。大豆纤维纺织品的市场售价在一片哄抬声中,也就开始越来越高了。

但是,这样一种定位方式也自然把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们排除在了购买者之外。无形中,便在实际上造成了“杀鸡取卵”的效果,导致了大豆纤维纺织品零售市场的缩小,产品卖出去的也是越来越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经受着市场无情“洗礼”的我国消费者逐渐变得越来越理性。再加上其他的各种纺织服装用新型纤维的出现,更是进一步压缩了大豆纤维纺织品的市场。从而导致目前国内纺织服装零售市场里很少还能听见大豆纤维发出的声音。因此,对于一种新型的纺织服装用纤维行业来说,从进入市场之初便需要有一个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方向。

徘徊,“新奇”纤维的再相遇

在再生纤维这个庞大的家族中,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新奇的服用纤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若隐若现的状态。虽然不能在市场上感知到它们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但又总能在不经意翻开产品纤维含量标识的时候发现它们的身影。比如说珍珠纤维、蚕蛹纤维以及甲壳素纤维等。

珍珠纤维的开发和利用都源自于近些年以来人工珍珠养殖规模的无序扩大,从而导致了珍珠这种产品的大量滞销和贬值。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珍珠本来应该是高贵的饰品,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较大的误区。据了解,只有直径、光泽、形状达到了一定比例的珍珠才能称之为珠宝级的产品。而每年生产出来的绝大多数人工养殖珍珠都无法达到这一标准,因此就只能低价贱卖。在沿海珍珠主要出产地,珍珠论斤卖、论筐卖的场景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为了给这些鲜有人问津的低端珍珠找到出路,产地政府和企业都想尽了办法。比如说开发珍珠护肤品、珍珠面膜等美容产品,最神奇的就是还开发出过可以直接吃的珍珠粉之类的食品。当时为了扩大销量,还杜撰出类似慈禧太后吃珍珠粉青春永驻之类的噱头。但是我们知道珍珠的主要成分不过是碳酸钙而已,跟我们平常见到的一些石头成分差不多。所以每次看到这种广告都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农村里喂的鸡为了帮助消化而啄食小石子的场景。

但是,不论是作为化妆品用还是食品用,其消耗珍珠原材料的量都是极小的。毕竟人脸和胃的大小都有限,也不可能拿珍珠当饭吃。因此,开发利用珍珠纤维这个项目自然而然地便进入了相关企业的视线。实事求是地看,珍珠纤维的生产和推广确实解决了大量低端珍珠的出路问题。同时也实现了我们追求的工业反哺农业的这样一种愿望,是相关纺织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值得肯定的一种行动。

不过,在此后的生产和销售的实际过程中因为珍珠纤维的价格相对来说略高,因此,珍珠纤维面料被大量用于生产内衣、内裤、文胸、婴儿衣物等产品之上。但是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众所周知,珍珠纤维的特性是耐碱不耐酸,使用肥皂、香皂之类的碱性洗涤没有任何问题,不过遇到人体酸性的汗液则会导致珍珠纤维上的珍珠纳米微粒部分析出。

另外,珍珠纤维在生产过程中静电现象非常严重,纤维的抱合力也较差,实际上也就是说珍珠纤维的可纺性差。因此,对于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的要求就比较严格,比如说车间里的温湿度控制等等。所以,实际上真正开展珍珠纤维生产的纺织企业所占的比例很小。与此同时,珍珠纤维面料的产品在国内零售市场所占的比例也不大。所以说,珍珠纤维及其制品在整个纺织纤维行业仅仅属于一个很小众的纤维原材料。但好在其供销尚算平衡,多年来其价格也还算比较稳定。

相对于珍珠纤维来说,还有比它规模更小的服用再生纤维品种,那就是以蚕蛹蛋白质纤维、粘胶基甲壳素纤维为代表的,正处于萌芽或者是起步状态的各种新型再生纤维。

蚕蛹蛋白质纤维主要是利用缫丝剩余的蚕蛹作为原材料进行生产的一种再生纤维。不过,由于其推向市场的时间尚短,现在还很难在普通城市的卖场见到其身影。据了解,蚕蛹蛋白纤维及其纺织品除了个别服装大品牌生产过T恤之类的产品在销售之外,目前,一般企业更多的还是在各种纺织服装产品展销会上进行推广。市场认知度低就造成了蚕蛹纤维市场销量还很小,具体以后这种再生纤维的实际情况如何还有待观察。

甲壳素纤维在国内生产的企业还寥寥无几,但是甲壳素纤维的原材料的生产却非常红火。据了解,湖北有一家规模不小的民营企业一直都在利用小龙虾加工之后剩余的虾壳生产这种原材料。然后,再将其出口到外国。这家企业比较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其是围绕着小龙虾这个产业链在做文章。他们既养殖、收购、销售小龙虾,又加工小龙虾食品,同时还在做与甲壳素纤维原材料等相关联的生意。并且,围绕甲壳素纤维展开的业务收入,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其原本售卖、加工小龙虾本身的收入。这就恰好证明了科技含量越高的项目,其获取的利润也就越高。

不过,甲壳素纤维目前还一般多用于手术缝合线之类比较特殊的地方。因此,它在国内的产销量一直都不高。据说,我国很多医院使用的免拆线的甲壳素纤维缝合线还是从国外高价进口而来。

珍珠纤维、甲壳素纤维、蚕蛹蛋白纤维等这类再生纤维,虽然销量一直不大,但它们凭借着自己本身特有的纤维特性,始终在服用再生纤维领域占据着一席之地。

狂奔,竹木纤维在丛中笑

近年来,纺织服装行业内“折腾”得最欢快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新型再生纤维了。而引导这场狂欢的,在其中表演得最为精彩的,自然就得算是竹纤维、竹炭纤维这类再生纤维素纤维了。

竹纤维之所以能取得现在这样空前的成功,从夹克外套到内衣内裤,从铺盖床单到里衬袜子可以说有纺织品的地方,就有竹纤维的影子,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从它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

首先,我国南方各地都大量出产毛竹。因此,生产竹纤维所需要的原材料获取就非常容易。同时,将毛竹进行运输、加工的过程相对来说都非常简单。如果是生产甲壳素纤维,企业不但要运输收购小龙虾,还需要请工人去剥虾壳。并且,竹纤维的开发和利用也符合地方政府想要大力发展的“竹林经济”需求。在原材料充足、政府政策支持等先天有利条件下,竹纤维的进一步生产、加工其实也就获得了根本上的保障。

其次,竹纤维行业整个产业链条配合相当默契。众所周知,单纯依靠一两家企业的力量想要做红、做火一个纤维产业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因此,竹纤维产品在推广初期便有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了产业联盟。他们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讨论在实际生产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潜在的危机以及战略性发展方向等等话题。这种企业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交流,上游企业可以知道下游企业最新、最真实的需求,而下游企业又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上游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这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把全国各地的竹纤维纺织品销售商们,也请进来加入到这个产业联盟中去。毋庸置疑,市场最需要什么样的纺织服装产品,行业中没有人比这些经销商们更清楚了。通过了解各地经销商对于竹纤维纺织品销售情况的反馈,相关生产企业在下一步进行产品设计、制定销售方案等时候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通过产业联盟这种非官方形式的定期交流,实际上就让竹纤维整个产业链活了起来。相关信息的交流就变得更加通畅,整个产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也就快了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模式间接改变了以往那种纺织服装企业生产什么产品、下游销售企业就售卖什么产品的概念。变成了市场需要什么竹纤维产品,通过经销商开始向产业链的上游企业逐步反映,从而让上游企业按照市场需要来生产竹纤维的纺织服装产品。这种现象值得我们纺织服装行业各方关注,也有可能就是今后产销链上的一种常态。

再者,就是竹纤维产品在我国纺织服装市场上的表现。竹纤维进入零售市场的定位就是大众消费群体,虽然是新型纤维纺织品但其售价也仅仅比一般的纤维面料制品略贵。同时,其广告宣传的拿捏度也基本上是恰到好处。记得一次走进一家服装商场,迎面就是某品牌竹纤维服装的大幅宣传广告画。整个以绿色为基调,背景幽深的竹海,再配以产品的照片。第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并且吸引消费者有想进一步了解的冲动。

实际上,竹纤维纺织品的市场推广是相当成功的。没用多少时间,估计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但知道了竹纤维这种材料,甚至对于其一些纤维特性也大致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有了一定的市场认知度之后,竹纤维行业开始进一步拓展市场。比如说,陆续开发生产出竹纤维床上用品、竹纤维毛巾甚至还有竹纤维窗帘等等一系列的产品。

竹纤维纺织品的品种多了,应用的领域广了,其销量自然也就随之大幅度提升。由此,一个产销两旺的局面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整个竹纤维行业也就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化学纤维市场前景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配合物;螯合物;螯合纤维

1配合物与螯合物

配合化合物(简称配合物,即络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称为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配体和金属离子间的配位键通常有两种类型:(1)配体上酸的基团离解去H+,然后与金属离子配位;(2)配体上含有孤电子对的中性基团与金属离子配位。

螯合物是配合物的一种,螯合物(旧称内络盐)是由中心离子和多齿配体结合而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螯合物通常比一般配合物要稳定。在螯合物的结构中,一定有一个或多个多齿配体提供多对电子与中心体形成配位键。“螯”指螃蟹的大钳,此名称比喻多齿配体像螃蟹一样用两只大钳紧紧夹住中心体[1]。

螯合物最显著的一种特性是其热力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螯合环的稳定性与芳香环相似。螯合物可为不带电荷的中性分子,也可为带电的络离子,前者易溶于有机溶液中,后者可溶于水中,此性质可用于分离和分析金属离子。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螯合物的一般原则是软硬酸碱理论,就是:硬亲硬,软亲软。

金属离子与多齿配体生成的螯合物,比它与单齿配体生成的类似配合物有较高的稳定性。这是由于要同时断开螯合剂配位于金属上的两个键是困难的。由螯合作用得到的某些金属螯合剂用途很广,例如EDTA为六齿螯合剂,可用于水软化、食物保存等方面;环状配体冠醚类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分离和分析特别适用。

2螯合纤维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 ,日本的加藤正作等人曾做过以市售的腈纶为基体制备含偕胺肟基的螯合纤维报道。 1993年中山大学的曾汉民等又报道了以水为溶剂用湿法进行腈纶的非均相偕胺肟化反应,含偕胺肟基的螯合纤维对包括铀在内的一些放射性金属、贵金属离子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在海洋提铀、贵金属的提取与回收等方面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还有些报道在将偕胺肟纤维用于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离子的吸附以及用于电镀废水的处理等方面做了研究。

螯合纤维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高技术纤维,一般可分为胺肟型、含磷、含硫及胺基螯合纤维,具有很强的选择吸附性能,主要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金属离子的回收与分离、痕量元素的富集与分析等、贵金属及稀土金属的回收与富集,从海水中提取铀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用途。尤其是它对一些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更是可以运用在金属离子的分离上。

按合成方法螯合纤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将天然或者合成纤维通过接枝、官能团的化学转变等方法进行改性得到螯合纤维。二是将具有螯合功能或是转化为螯合基团的单体或聚合物进行共聚或是共混,再通过纺丝而得到螯合纤维。按所含螯合基团的不同,螯合纤维可分为胺肟型螯合纤维,含P、含S螯合纤维以及胺基螯合纤维等。

  螯合纤维中含有的功能基因主要有N、O、S和P等原子,这些原子具有未成键孤电子,能以一对孤电子的形式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因此,螯合纤维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力较离子纤维更强,其选择性更高。螯合纤维的主要特点有:比表面积大,约为球形树脂的100倍,甚至比大孔树脂的比表面积还要大5―6倍。螯合纤维的直径比球形树脂平均直径要小1―2个数量级[3]。其特殊的物理形态使其与吸附质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对流体的阻力很小,扩散通道短,交换基团能充分反应。因此,螯合纤维具有优越的动力学吸附特性,吸附快、容量大,脱附容易,对于痕量金属离子的吸附非常有效。另外,螯合纤维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还可耐酸碱、耐热、耐溶剂,且可以多种结构形式在不同的工艺中运用,如:吸附柱、无纺布、纸、束、毡等,满足各种工艺对强度、充填密度、形态尺寸的技术要求。同时,螯合纤维对贵金属、稀土、过渡金属离子及铀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及吸附性能,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性质相近元素间的分离与提纯[4]。

3螯合纤维的研究进展

众多学者对如何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螯合纤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3.1偕胺肟基Cu(Ⅱ)、Hg(Ⅱ)配合物纤维的抗菌性能研究

各种抗菌纤维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载体材料本身的特点,使得应用受到了限制,且以金属做载体的抗菌纤维种类还比较少。开发以金属为载体、抗菌时间持久、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抗菌纤维,一定会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偕胺肟基聚丙烯腈纤维(AOCF)分别与Cu(Ⅱ)和Hg(Ⅱ)通过配位反应,得到AOCF―Cu(Ⅱ)、Aocv~Hg(Ⅱ)配合物纤维,研究完了这两种纤维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4种微生物的抗菌性能。实验表明:配合物纤维中金属离子含量越高,作用时间越长,灭苗效果越好:金属配合物纤维对4种菌的杀灭有选择性;AOCF-Hg(Ⅱ)的抗菌能力强于AOCF-Cu(Ⅱ)[5]。这种直接把含有抗菌活性的金属离子配位到纤维表面形成抗菌纤维的方法,简捷、有效、且抗菌效果持久,可用于日常生活、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菌纤维新形式。

3.2用偕胺肟螯合纤维(AOCF)做吸附材料,对镀镍废液中的Ni(Ⅱ)离子进行吸附去除

研究静态下吸附条件参数:pH、时间、再生条件等,确定单位质量AOCF对废液的一次处理量和总处理量。并用AOCF对Ni(Ⅱ)离子进行动态吸附,研究废液的体积流量与Ni(Ⅱ)离子去除效果的关系,并进行多次循环吸附试验,吸附处理后的溶液镍总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试验结果还表明,在废液的浓度范围内,AOCF对Ni(Ⅱ)离子的吸附满足弗罗因德利希的等温吸附经验式。

3.3以纤维为载体的金属Pt配合物的制备

金属Pt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尤其在石油化工方面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传统的Pt催化剂基本都是以炭、空心SiO2、Al2O3等粉体颗粒或固体物质为载体,通过模板法、液相合成法、电化学法、辐射法、溶胶-凝胶法以及溅射法等将金属Pt负载上去。以纤维为载体的金属Pt配合物的制备则是一个崭新的想法。

4结束语

螯合纤维最重要的应用是在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方面。螯合纤维对Au3+、Ag+、Pd2+等贵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对Ag+的吸附容量可达1510mg/g(干纤维),对Au3+、Pd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800mg/g(干纤维)和21.2mg/g(干纤维)[6]。螯合纤维被公认为是从海水中提取铀的理想材料,而其中以胺肟基螯合纤维的效果为最佳。日本海洋涡流处铀含量大、浓度相对高,日本已将胺肟基螯合纤维成功应用于海水中提取铀,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我国海洋面积广阔,从海水中提取铀市场前景十分可观,成功地从海水中提取铀对我国的军事工业、电力工业将会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其贡献将是巨大的。其次,螯合纤维对稀土元素也具有吸附能力,用盐酸羟胺溶液改性的聚丙烯腈,对稀土元素Sm3+、Nd3+、Pr3+有较强的螯合能力,其吸附量最大分别为2.99mg/g、2.86mg/g、4.11mg/g,这可以用于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离[7]。8-羟基喹啉-5-磺酸螯合元素纤维,可用于痕量元素的分离富集。该纤维吸附速率快、易洗脱,与原子吸收光谱联用可测定分析天然水中痕量的Cu、Pb、Ni、Cd、Mn等元素。聚丙烯胺基硫脲螯合纤维对Au3+、Pt4+、Pd4+及Ir4+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其吸附容量高、吸附速率快,也可应用于痕量元素的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及可再生循环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螯合纤维在这方面的应用十分重要,其市场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十分可观。

参考文献:

[1]何进,方热军.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06, 12:42-43.

[2]Weiping Lin et al. Studies of Preparati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n Acrylic Chelating Fiber Containg Amidoxime Groups. J. Appl.Polym Sci, 1993(49): 1635-1638.

[3]孙小莉,曾庆轩,冯长根.螯合离子交换纤维制备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8,26(8):75-78.

[4]江文. 螯合纤维应用及其市场发展前景[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6,11:37-38.

[5]张字东,陈培根,吴之传,等.偕胺肟Cu(Ⅱ)、Hg(Ⅱ)配合物纤维的抗菌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2007,36(1):13-15.

[6] 赵振新,马步伟,梁志宏,等. 硫代酰胺基螯合纤维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 合成纤维,2006,01:1-5.

化学纤维市场前景分析范文第4篇

2.提升中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吴湘济,徐蓉蓉,张维,WuXiangji,XuRongrong,ZhangWei

3.在纳米尺度控制3D结构获得复合补偿效应喻长远

4.新颖细旦粘胶长丝国际纺织导报 T.Weber,喻长远

5.纺织经济

6.用于合纤纱的新型Chemcat卷绕机喻长远

7.Benninger:新型纱线张力控制系统汪玲玲

8.Muratec与Katayama:联合开发络筒机汪玲玲

9.管理——织造质量与产量的保证G.Ensslin,汪玲玲

10.校JS加湿器:世界领先的纺织加湿器戴自怡

11.Groz-Beckert:新型编织部件钱程

12.ShimaSeiki:新型织针和超轻三角座滑架钱程

13.智能纱线监测钱程

14.纯棉织物新型高效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工艺探讨赵爱国,宫成民,李付杰,孙玉莲,ZhaoAiguo,GongChengmin,LiFujie,SunYulian

15.印染行业清洁节能生产技术展义臻,赵雪,黄恩波,ZhanYizhen,ZhaoXue,WangEnbo

16.服装中抽褶的结构设计刘东,LiuDong

17.浅议拼接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刘红娈,李义有,LiuHongluan,LiYiyou

18.Waweon测试仪——动态测试和分析股线与经纱张力M.Pustka,P.Kloucek,P.(S)kop,戴自怡

19.全球采购背景下的中国服装业刘君,刘巍然,杨以雄,LiuJun,LiuWeiran,YangYixiong

20.服装CAD应用推广障碍及应对策略李哲,LiZhe

1.刊首语

2.聚酰胺和聚酯变形纱贸易汪玲玲

3.湍流气体中短纤维运动学模拟GunnarSeide,PhilipJungbecker,ThomasGries,曹颖

4.Dow:应用于人工草皮的新型PE树脂杨珍

5.LyondellBasell:在中国的新PP聚合物项目骆为林

6.牛奶蛋白纤维(第Ⅱ部分)AltanArslan,汪玲玲

7.纺织经济

8.梳棉机给棉变频器低频特性分析及改善措施吴林,许慧先,郭炜璜,WuLin,XuHuiXian,GuoWeiHuang

9.竹节纱生产中的典型疵点SandraEdalat-Pour,汪玲玲

10.451CompACT3毛纺紧密纺细纱机R.Fraas,邢济君,R.Fraas,XingJijun

11.SteelHeddle:新型0.20mm综丝林炜

12.模块自动化在编织复杂结构织物的宽幅织机上的应用W.Gerhardt,林炜

13.卡尔·迈耶:AccuTense纱线张力器贺娟

14.针织用纱的优化上蜡技术H.Scheibe,W.Jansen,曹颖

15.溶液中分散染料状态的光谱分析MartinFerus-Comelo,张奔

16.Gneuss:新型压力和温度传感器戴自怡

17.LertisanSL10——用于射流喷网法的纺丝油剂R.K(o)ppe,E.Siebrecht,骆为林

18.电子服装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张亮,ZhangLiang

19.藏族服饰之配饰艺术研究李立新,LiLixin

20.2008年全国过滤材料和工业呢毡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召开葛怡

21.服装材料悬垂伸长量与成衣样板修正量的研究陆鑫,顾韵芬,曲亚楠,LuXin,GuYunfen,QuYanan

22.牛仔布成衣车间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张中启,张欣,刘驰,ZhangZhongqi,ZhangXin,LiuChi

23.服装企业生产系统设备布局的研究白小刚,张欣,BaiXiaogang,ZhangXin

1.国际纺织导报 刊首语封亚培

2.世界化学纤维产量增加5%徐载熊

3.世界范围内天然纤维需要量在增加徐载熊

4.工业用纤维——工业用聚酰胺与聚酯长丝纱的市场R.Brice,汪玲玲

5.工业用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和其他高性能纤维的市场A.Carmichael,汪玲玲

6.Fleissner:用于化纤工业和纺织工业的设备汪玲玲

7.纺织经济

8.纤维喂入系统的工艺分析IngoM(a)hlmann,ThomasGries,薛文良

9.ProcessControl:高传送率的自传送料斗设备汪玲玲

10.用于化学纤维加工的气圈控制系统的发展JürgenSchneider,UweHeitmann,HeinrichPlanck,薛文良

11.弹性纤维在转杯纺中的应用张海霞,薛元,王善元,ZhangHaixia,XueYuan,WangShanyuan

12.有机棉与竹浆纤维混纺纱的开发及经济效益分析吴兴华,刘雪梅,WuXinghua,LiuXuemei

13.必佳乐:新型OptiMax剑杆织机戴自怡

14.牛奶纤维/聚酯/羊绒混纺织物的生产工艺李梅,LiMei

15.织袜机钩针的局部变形AdolfSeidel,OswaldRieder,QingweiChen,HeinrichPlanck,钱程

16.《国际纺织导报》征稿启事

17.活性染料轧染时不产生头梢色差的可能性HeinrichO.Bernhardt,陈人哲

18.非织造布梳理机新技术及展望魏宇晓,闫新,郜永,WeiYuxiao,YanXin,GaoYong

19.Lawson-Hemphill:新型纺织撕裂测试仪刘洪玲

20.外贸订单裤装制版方法探讨林彬,LinBin

21.情侣装设计因素分析徐强,XuQiang

22.基于男子下肢人体模型的合体裤后裆宽与起翘量关系的研究杨念,沈开晓,YangNian,ShenKaixiao

1.全球棉花市场趋势汪玲玲

2.用于地毯和纺织品的新纤维LucaBertamini,MauroCaldara,GianmacroGiacomelli,LuigiMarcoPontarin,LucaFambri,AlfredoCasagranda,桑榆

3.地毯用的Tencellyocell纤维BobMorley,TomBurrow,桑榆

4.在K44机器上纺制新型COM4纺捻合股纱线江慧

5.转杯纺生产花式纱WaltraudJansen,江慧

6.黄麻/棉纱线生物酶柔软整理赵晴,张佩华,ZhaoQing,ZhangPeihua

7.Barco新型高速织机检测系统张巍

8.必佳乐:用于OMNIplus织机上的新型夹持器汪玲玲

9.全球水刺非织造布的发展趋势殷保璞

10.粘胶纤维Viloft非织造揩布桑榆

11.合成短纤在非织造工业及纤维生产上的意义ErwinWittorf,殷保璞

12.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及其产品性能的对比分析王洪,吴海波,殷保璞,靳向煜,WangHong,WuHaibo,YinBaopu,JinXiangyuhHTTp://

13.针织物的冷轧堆染色与后水洗国际纺织导报 StephanKehry,JürgenStr(o)hle,张艳

14.用于汽车纺织品的Dacron多孔纤维在染色工艺中的优势J(o)rgVois,黄利利

15.减少耐光色牢度及热耐光色牢度的测试时间ArturSch(o)nlein,钟毅

16.除臭纺织品的进展:效果评价FelixA.Reifler,AxelRitter,钟毅

17.汽车纺织品用纱线的新功能K.Karlsen,刘丽杰

18.纤维、织物和非织造材料的循环利用ElfriedeHell,殷保璞

1.世界拉伸变形机市场趋势汪玲玲

2.全球织机投资减少汪玲玲

3.印度加大环锭纺纱机投资汪玲玲

4.纤维素纤维——过滤介质中成本效益良好的成分Torbj(o)rnBrattberg,Trobj(o)rnBlomberg,RagnarLundberg,桑榆

5.梳理机给棉单元浅析昝智通,魏宇晓,白莹,许文先,ZanZhitong,WeiYuxiao,BaiYing,XuWenxian

6.立达:清洁纺纱杯的自动巡回清洁装置徐载熊

7.AEROpiecing气动接头系统保证ComfoRo转杯纺纱均匀的接头质量S.Weidner-Bohnenberger,徐载熊

8.赐来福公司的转杯纺纱技术

9.Autoconer络筒机的生产灵活性和高效率RalphKnecht,MonikaGerig-Leifeld,HeikeScheibe,江慧

10.纤维横截面对环锭纱和喷气纱织物舒适性的影响GajendraKumarTyagi,AshvaniGoyal,SudiptaMahish,PanduranjanMadhusoodhanan,傅婷

11.KarlMayer:新型小样整经机GOM8徐载熊

12.用于复合材料的针织间隔织物的开发Ahmet(U)nal,GeraldHoffmann,ChokriCherif,钱程

13.冷轧堆染色的新发展JürgenSüss-Leonhardt,DerekMcKelvey,BerndPesch,张燕

14.LycraT-400弹性纤维的染色WernerTissen,王晓文

15.纺织品的抗菌整理GauravKhanna,王晓文

16.一种新的防钩丝测试方法CarolineEDawson,汪玲玲

17.新型产业用纱线加捻设备

18.健康与纺织品:挑战与机遇TineCattoor,MichaelCatrysse,BobVanderBeke,徐守辉

19.浅析旗袍对现代服饰的影响徐强,XuQiang

20.需求随机型服装产品的灰色预测模型喻林艳,YuLinyan

1.用于非织造材料的聚合物和纤维桑榆

2.全球非织造布市场趋势汪玲玲

3.Ems-Griltech:新型特种纤维M.Bill,桑榆

4.智能进料技术改善纺织纤维生产的质量A.Hauptli,桑榆

5.最新的颜色显现调节技术MsthiasSt(u)ndi,骆为林

6.BD380半自动转杯纺纱机

7.机织和针织过程中使用Autocoro筒子的优点WaltraudJansen,GregorGebald,陈红燕

8.SteelHeddle:纱罗织物的专业综丝——Leno综丝汪玲玲

9.KarlMayer:在整经工序中引入交络技术胡吉永

10.St(a)ubli:新型高端提花机汪玲玲

11.国际纺织导报 毕佳乐:D型喷嘴汪玲玲

12.AtlasCopco:无油空气压缩机张巍

13.Martor:安全智能型切刀汪玲玲

14.CMS横机技术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MartinLegner,王琳

15.纤维素熔喷非织造布技术钱永芳

化学纤维市场前景分析范文第5篇

4月12日,《江苏新沂超仿棉纤维及配套产业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评审会在江苏省新沂市举行。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总经济师胡发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秘书长王玉萍,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助理刘彦威,新沂市委书记赵立群、市长王成长等出席评审会。

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俞建勇,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鑫、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杨金纯及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谈辉组成的专家组,认真听取了《规划》内容汇报,审阅了《规划》报告文本并进行了充分讨论,认为:《规划》立足于国内化纤行业超仿棉纤维的发展机遇和新沂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系统分析了建设超仿棉纤维及配套产业园区的宏观环境、区域环境、建设条件和优势以及存在的挑战和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园区建设的发展思路、遵循原则和发展目标,规划了产业体系和重点项目,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整体内容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新沂市建设超仿棉园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对《规划》的评审。

依据《规划》,园区建成后将形成自纤维、纺纱、织造、印染至服装、家纺、产业用等终端产品的上下游协同产业链,以超仿棉产业带动纺织服装产业的大发展。

据介绍,《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遵照了《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三大行业纲领性文件,以宏观经济发展及消费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深入分析消费特征变化的基础上科学构建产业园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并希望以此建设一个具有系统竞争优势的新型现代化产业园区。

在国际纺织产业格局变化与国内产业转移的发展背景下,江苏新沂超仿棉纤维及配套产业园区的规划遵从区域经济产业链集聚、完善和集成创新的原则,其建设将为超仿棉纤维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良平台,同时有利于新沂市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当地优势,创造一个利于技术创新、项目集聚的产业发展及公共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园区的建设,将具有带动地方相关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当地的就业和城镇化建设。徐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评审会上表示,该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有利于促进新沂乃至徐州纺织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符合徐州市政府“工业强市,科技兴市”以及“品牌徐州”的发展导向,是新沂工业实现提档升级的良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