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化学实验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实验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中职化学是一门相对基础的课程,其所包含的化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符合以化工、药剂以及食品等行业的基础行业特征,因此,结合中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培育目标,以中职院校的学生特征为参考点,强化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对于培养中职院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化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具有较强的作用。本文中,笔者从化学实验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提高化学实验在中职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途径。

【关键词】中职教学;化学实验;作用途径

1.化学实验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初中学习期间或多或少的对化学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化学实验的教学也帮助中职院校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了大概的理解,中职院校的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从学生自身的知识概况来看,化学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药品和试剂性质的关键方式,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对课堂内容有更深层次和多方面的了解和把握,对于培养中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素质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从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来看,实验教学的开展是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思维强化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在中职院校化学教学过程中,强化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提高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的作用,对于培育中职院校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作用,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教学特点和教育目标,强化化学试验在中职院校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促进中职院校良好的教与教学水平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实践途径。

2.提高化学实验在中职化学课程中的作用途径分析

结合以上化学实验在中职教学中的作用价值和教学分析,笔者认为,强化和提高化学实验在中职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优化资源配置,搭建实验平台,提高化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需要学校和教师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的资源配置,为学生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提供合适的实验平台和资源配置,就中职院校而言,教育资源的扩展和师资团队的质量是提高中职院校办学特色和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提供充分的资源配置,尽最大可能优化学生的实验操作环境,建立专门的化学课程实验室,同时优化实验平台的操作环境和资源配置,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化学学科的乐趣,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性和积极性,对化学实验的参与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平台的建设和资源的配置能够有效提高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在部分化学实验的教学中,由于物理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教师会以多媒体播放的形式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不利于学生对实验和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其次,增强实验趣味性,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是影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了解情况和基础化学的教学特征优化教学实验,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了解和操作性,提高化学实验在中职化学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实验的趣味性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可操作性实验的开展更是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强化,教师可以通过基础实验的介绍和展示,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实验思维,利用基础化学原理创造出趣味性的实验现象,从而增强中职院校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验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特性来向学生们展示基础的化学原理,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氨气溶于水显碱性的特征,将水中滴入酚酞试剂,可以利用气压作用形成红色喷泉,这种神奇的实验现象能够帮助学生们在生活中探索化学,在探索中学习化学,在化学中研究生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开拓能力。最后,优化教学方式,探究教学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达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因此,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革,近些年来,素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渐明确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发展而来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推广开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还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有效提高了中职院校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素质与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途径和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毅.化学实验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J].考试周刊,2016(30):128-129.

[2]杜凤香.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J].人生十六七,2017.

[3]潘国荣.化学实验在中学新课标教学中的新功能初探[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3(7):23-25.

作者:环丽 单位:南京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