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产业 产业体系 大别山区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为安徽省大别山区生态产业的发展与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途径。集山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区为一体的安徽省大别山区,如何在经济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避免陷入了经济落后―生态破坏的困境,是值得关注与思考的问题。2013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强调要把加快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安徽省大别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安徽省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促进中部崛起乃至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安徽省大别山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是当前生态环境约束下的迫切要求,是立足本地生态特征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安徽省大别山区生态与区位特征分析

安徽境内的大别山区位于本省西南部,包括金寨、寿县、霍邱、太湖、宿松、潜山、岳西、望江、利辛、临泉、阜南、颍上、霍山、舒城、裕安、金安和桐城等14县2区1(县级)市,其中金寨县等12县属于部级连片贫困地区。安徽省大别山区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山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1、生物资源丰富

安徽省大别山区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安徽省大别山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毛竹、板栗、油茶、棉花、桑蚕、粮油、畜牧、水产品以及石斛、天麻、茯苓、灵芝、杜仲等名贵中药材的生产供应基地;是仅次于皖南的第二大林茶基地,六安瓜片、霍山黄牙、岳西翠兰、宿松柳溪玉叶等品牌驰名省内外。境内有舒席、高山蔬菜、山核桃、皖西白鹅、皖西麻黄鸡、沣虾银鱼、“万佛湖”鳙鱼等众多名优特产品。

2、水能资源丰厚

大别山南北侧建有许多水库,其中佛子岭、梅山、响哄甸、磨子潭、龙河口、花凉亭等6大水库总库容达91.3亿立方米。大别山区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源供给和生态保护基地,对发电、防洪、灌溉及周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3、旅游资源众多

安徽省大别山区旅游资源,绿色旅游资源众多,红色文化积淀厚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城史迹众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从绿色景观旅游资源看,区内绿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山区峰峦迭嶂,自然景观奇特。天柱山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是世界地质公园。集部级森林公园、部级自然保护区和部级地质公园为一体的天堂寨国家5A级景区,已成为融山水风光、红军文化、古寨风情为一体的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地。境内有部级生态县霍山县的佛子岭水库景区、舒城县的万佛湖度假区、岳西县的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等众多4A级景区。从文化旅游资源看,大别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根据地。其中金寨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境内有潜山薛家岗文化遗址、寿县古城墙等部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宿松县、望江县等是黄梅戏之乡;寿县是楚文化的故乡,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4、区位优势明显

安徽省大别山区处在我国中东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部,处于在皖江城市带、长三角经济区和武汉城市圈的中间地带。大别山区承接东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且近年来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数条铁路、高速公路贯穿大别山区,为联接发达经济体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二、安徽省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经济整体实力较弱

从经济总量看,安徽省大别山区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26.7%;截至2011年底,总人口达到1792万人,占全省26.3%,其中乡村人口1614万人,约占全省的30%。2011年,片区GDP为1819.6亿元,仅占全省GDP的11.9%,与其面积、人口占全省比重等指标相称,经济整体实力较弱。

2、人均水平较低

从人均指标看,安徽省大别山区人均GDP、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山区人均GDP为1.02万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9.8%,处于安徽省的下游水平。

3、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从产业结构来看,在省、地方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大别山区非农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县域经济结构已经从 “一、二、三”型调整为“二、三、一”型,但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2011年,安徽省大别山区工业化率38.4%,低于全省县域6.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30.1%,低于全省县域1.5个百分点。

安徽省大别山区属于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区,限制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一,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条件较差,且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发展滞后。其二,工业化与城镇化基础薄弱,历来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对农业过于依赖,工业化进程较慢。其三,人力资源匮乏,由于本地经济发展滞后,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且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三、安徽省大别山区生态产业体系构建

1、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与生态经济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与现代科技方法,把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功能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大别山区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生态环保理念和先进农业技术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各过程,培育并壮大优势农产业,发展天然、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和生态农业园。

(1)生态种植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板栗、毛竹、油茶、蔬菜、中草药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推广农业新技术,将农业先进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运输、储存等各个过程,有效监控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做到少施化肥、慎用农药,在农产品运输、储存过程中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保,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障食品安全、绿色环保。

(2)生态畜牧业。按照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标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大别山区的鸡、鸭、鹅、猪等畜牧业,打造土鸡、皖西白鹅、黑猪等特色品牌,减少饲料喂养,推动循环种养、生态养殖,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发展以家禽粪便为原料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并将有机肥料用于种植业,实现绿色循环。

(3)生态养殖业。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改良品种改进种养技术,增强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建立蚕桑基地。重点发展水产生态养殖业,依托水库资源,推进生态型、环保型、节约型水产养殖。

2、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是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与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实现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工业生产体系。安徽省大别山区生态工业重点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并运用循环技术与系统方法,打造生态工业园区。

(1)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大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等开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安徽省大别山区重点发展茶叶、竹产品、茶油、丝绸纺织、柳编、中草药、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且各县区依据各自资源优势,选取适合本地发展的主导产业。如霍山县、金寨县及潜山县等要积极发展竹产品加工业,打造低碳环保型竹制产品;霍邱县进一步壮大柳编产业发展,打造多种类柳编工艺品等。

(2)打造生态工业园。安徽省大别山区选取环境友好型工业为本地工业支柱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提高企业准入门槛,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水力发电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制药产业、装备制造业及环保产业等,限制发展资源型、污染型等产业。

3、生态服务业

生态服务业是以能源资源节约共享、产业高度关联、产品及服务绿色化为主要特征,倡导绿色生产与消费的一种现代化的服务业发展模式。安徽省大别山区生态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发挥本地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和红色文化旅游业;另一方面要注重发展为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提供生产的现代服务业。

(1)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强联动开发、共同规划,建设旅游交通网络,打造以原生态和红色旅游为品牌的大别山生态旅游经济圈。第一,发展自然风光旅游业。进一步加强现有景区的打造和特色绿色景观的开发,特别是景区的成片开发。第二,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及工业旅游业。将农业、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全,发展休闲农业,如观光采摘的生态果园、茶园,集养殖、垂钓、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项目;发展工业旅游,在柳编企业、缫丝厂、竹产品加工企业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参观、体验、购物等项目。第三,发展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旅游业。加强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地的保护性开发,培育新的景观载体,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注重名人故里、历史遗址等的开发和文史资料的整理,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打造成大别山文化旅游品牌。

(2)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一批特色农业经济区域,建设大型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畅通安徽省大别山区农产品流通渠道,打造一批全国性特色农产品集散地和知名特色农产品中心。

(3)科技服务业。在安徽省大别山区培育一批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投入力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重视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及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运用和在农村的推广,促进科技服务业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整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绿叶,2006(10).

[2] 方时姣:以生态文明为基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经济学动态,2011(6).

[3] 安徽大别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考[EB/OL].安徽省统计信息网,http:///news/open.asp?id=37188.

[4] 王如松、蒋菊生:从生态农业到生态产业――论中国农业的生态转型[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5).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区域差异;货币政策

Abstract:Owing to the difference in economy gross、industry structure、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istributing、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ey market and so on,the different areas of our country have obvious imbalance in the econom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which has affected the implement of monetary policy. So,monetary policy’s establishment and enforcement should take the imbalance among the areas into account,choose some monetary tools to make a exploration, namely,try to actualize diverse monetary polici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in areas,to get the best effect.

Key Words:area difference,monetary policy

中图分类号:F8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0-0055-03

一、差别化货币政策的理论探索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在《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一文中首次提出“最优货币区”概念及其标准。所谓“最优货币区”,是指由不同国家(地区)组成的货币联盟,区域内实行单一的共同货币,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同时实现微观和宏观经济效率的最大化,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融合和共同发展。

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对于一个国家,尤其那些地域广阔、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大国而言,难以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实行大一统的货币政策会产生明显的区域效应,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可能是最优的选择。事实上,美国早在1935年就尝试了货币政策区域差别化。美联储在纽约、芝加哥、圣路易斯等地实行高准备金率26%,而在其他16个城市实行的准备金率最高只有20%,在其余不发达地区实行的准备金率只有14%。至今,美国法定准备金虽屡有变动,但依据不同地区设置不同准备金率这一原则依然如故。

对于我国应否尝试区别差别化货币政策的问题, 国内理论界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就有过争论,结果是货币政策应坚持统一调控的观点占据了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力度的加强、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区域发展问题的相继提出,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别化问题再度受到重视。

国内理论界对于货币政策区域差别化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中国是否存在最优货币区以及应否实行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如骆玉鼎(1998)、柯冬梅(2001)、马根发(2005)、宋旺和钟正生(2006)等从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运用“最优货币区”的判定标准,认为目前我国整体远非最优货币区,区域差异影响了货币政策有效性,有必要实行区域差别化货币政策,以此熨平区域间经济差异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

二、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差异

(一)经济总量及结构的区域差异明显

一是GDP地区差异较大。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我国地区间差异都比较明显。从人均GDP指标看,2007年全国最高的上海地区人均GDP达66367元,而最低的贵州省人均GDP仅为6915元;从GDP总量看,全国最高的广东省为30637亿元,而最低的只有342亿元。

二是产业结构地区差异较大。我国各区域均有自己独特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侧重也各有不同。由于各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敏感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对同一货币政策反应各异。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最多的广东省为141910亿元,最少的省仅为28亿元,此指标的区域间标准差达3877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最高的山东省为4766亿元,最低的为80亿元,此指标的区域间标准差达1211亿元。

三是企业性质与规模不同。一般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对货币政策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对货币政策相对敏感。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特点差异较大。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发展迅速,对货币政策反应更为敏感,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得相对迟缓。

四是居民收入水平差别较大。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恩格尔系数一般大于45%,高于经济发达地区10-15个百分点,处于以收定支阶段的人群比例较高,金融资产以银行存款为主,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而经济发达地区居民金融资产逐步多样化,对货币政策变化相对更为敏感。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数据显示,当年居民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为23262元,最低的甘肃省为10012元,辽宁省为12300元,此指标的区域间标准差达3564元。

(二)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

由于经济基础、原始积累和区位优势等因素,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距较大。东部地区银行业的发展程度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不仅各类金融机构数量多、资产规模大,而且形成了比较有序的竞争机制,经营效率较高;而在中西部地区,金融业发展相对缓慢,金融机构规模相对较小,金融市场成熟度较低。

一是金融深化程度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地市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其占当地GDP的比重差距较大。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数据计算,当年各项存款余额占GDP的比重,最高的北京达4.19,最低的内蒙古为0.83,样本标准差为0.6;各项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最高的北京为2.21,最低的黑龙江为0.6,样本标准差为0.34。

二是金融市场完善程度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货币市场相对完善,参与交易的金融机构较多,交易量较大,能通过货币市场较好地传达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而经济欠发达区域的货币市场体系建设和业务发展滞后,参与主体少,交易品种单一,受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是金融机构数量差异较大。区域经济环境是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基于提高资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考虑,逐步上收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分支机构贷款审批权限,大量调整和撤并欠发达地区的基层营业网点,导致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业务交易量小、信贷权限有限。同时,商业银行普遍制定了较高的系统内准备金缴存率和上存资金利率,集中信贷资金投放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欠发达地区信贷投入不足和资金外流。因此,经济发达地区对货币政策更为敏感。

三、实行区域差别化金融政策的模式探讨

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实施区域差别化货币政策的基础。一是已出台的区域性经济政策为差别化货币政策提供了平台和基础;二是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日益成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逐步完善,货币政策操作日趋灵活、成熟。并且,我国已经在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额度等政策工具上逐步实现了差别化操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区域差别化货币政策具备机构、人员和技术基础。人民银行九大区分行的设置为区域差别化货币政策的探索提供了机构和人员基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更加复杂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技术可能;四是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迅速提高,金融知识普及度也有所提高,为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对于我国实施区域差别化货币政策的模式,笔者认为,并非所有的货币政策工具都适合差别化操作,因此,首先应坚持货币政策统一性的大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性质和特点,有选择性的对部分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区域差别化操作。

(一)窗口指导的区域化探索

窗口指导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基于对辖区经济金融的监测分析而提出的指导意见,因此,是最适合区域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实践中,基层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传导和信贷政策导向的作用。如研究适合地区特点的新型贷款担保方式、帮助地区有资质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三农、助学、就业、中小企业等薄弱领域的信贷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健全社会中介担保体系等。

(二)探索区域性货币信贷政策

目前,人民银行各大区分行制定区域性信贷政策的自十分有限,长期以来沿用习惯的上管一级的管理模式。各商业银行总行一般也是转发总行的有关规定。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基层央行工作缺乏手段,货币政策方面几乎没有主动作为的空间。因此,建议赋予基层人民银行更多、更灵活的货币政策操作权限,增强主动调控的能力,增加更多的操作品种,进一步增强基层人民银行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兼顾欠发达地区的信贷需求特点,缩小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别。

(三)支农再贷款政策区域化

支农再贷款是比较适合差别化的政策工具,可以在综合考虑区域农业发展状况、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的基础上,探索区域差别化的投放与管理。如,适度调增欠发达地区支农再贷款规模、放宽支农再贷款期限、扩大支农再贷款用途、实行有差别的支农再贷款利率等。对于差别化项目的决定,可考虑由大区分行和地市中心支行结合辖区实际确定。

(四)实施更加灵活的机构准入和业务准入制度

1995年颁布、2003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金融机构的必备条件、进入的资本金门槛及业务范围等方面都做了统一的规定。由于东西部的经济金融实力存在巨大差距,对相同资本金的承受能力大不相同,导致中西部地区法人类金融机构绝对量比东部少。因此,建议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降低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平衡区域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如,降低欠发达地区设立金融机构的资本金要求,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金融机构到欠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等。

(五)慎重实施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

目前,我国已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设定了不同存款准备金率,但尚未有针对区域的差别化尝试。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公众预期和货币乘数的大小,因此,存款准备金的区域差别化应慎重,可以考虑继续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机构差别化实现区域差别化。

参考文献:

[1]董洋,丁延青.对吉林省货币政策执行的差别化分析[J].金融参考,2006,(l0).

[2]吴伟军,方霞.居民储蓄行为差异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0).

[3]胡振华,胡绪红.金融结构差异与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J].财贸研究,2007,(5).

[4]周志梁,赵久爽.货币政策区域差别化理论研究综述――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视角[J].武汉金融,2008,(2).

[5]孙天琦.货币政策:统一性前提下部分内容的区域差别化研究[J].金融研究,2004,(5).

[6]范祚军.货币政策区域性操作:理论与实证[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5).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桥梁工程;冻土钻孔;温度场分析

1实例工程概况

1.1地形桥梁概况

本次桥梁建设工程位于中山地貌区域,地形的起伏状态相对较为平缓,属于多年冻土地质类型。桥梁的两岸桥台处于斜坡表面,与桥岸的自然坡角状态为5°。桥址区地面标高数据为4687.13~4705.17m,根据测量显示相对高差数据为18.04m。

1.2区域内冻土类型

该桥梁建设工程区域为特殊岩土类型,包含多年冻土。基础天然上限数据为1.9m,属于连续衔接的种类。从冻土状态分析,分布类型包括少冰、含土冰等,融沉的等级状态为I~V级。根据多年测量分析发现,该区域冻土年平均低温数据为。

1.3试验用桩基与地层状态简述

本次选择桥梁的16-2序号桩基作为基础研究目标,该桩基采用C30类型混凝土进行浇筑,整体长度为31m,桩体直径为1.5m。桩端区域处于强风化泥岩类型地质内部,深度固定。桩体所处区域土体层次分为四个主要种类,即腐殖质、粉土、卵石、强风化泥岩[1]。腐殖质层厚度约为0.8m,包含草根成分。该层次基础压缩级别较高,存在部分冰结晶体,属于季节冻土的一种,在桩体区域具有广泛分布的特征。粉土层厚度约为3.2m,土壤条件均匀程度差,存在卵石。冻土区域为网状结构,冰层较厚,体积约为总冰含量级别的60%。卵石层厚度约为7m,内部卵石粒径在2~7cm的范围内。该层次母岩为板岩构成,冻土处于整体构造状态,内部岩芯被冻结、冰结晶为颗粒状,含冰量占总体级别的15%。强风化泥岩厚度约为20m,内部岩土质地相对脚软,冻土同样为整体构造,存在裂隙冰成分,体积为总含冰量的5~9%。

2测试元件埋设方法

为了达到地温状态测试目标,本次测试元件需要进行科学布置,确保桩基完成建设阶段后能够针对水化热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对周边土地产生的扰动情况与回动地温的变化情况。根据本次试验桩体施工区域的土壤资料、土层分布状态分析数据可以确定,应当在桩体径向0、0.6、0.9、1.3、2、4m区域设置地温的测试孔位[2]。同时,还需要赋予对应的编号,即TN和CA15、16、17、18。在这些孔位中,CA18属于天然地温测试孔位区域。TN孔位的深度设置为31m,包含大量温度测试探头。地下内部0~10m的范围应当每隔0.5m设置单个温度测试探头,超过10m小于16m的范围应当每隔1m设置单个温度测试探头。超过16m小于26m的区域需要每隔0.5m设置单个温度测试探头,大于26m小于31m的区域应当每隔1m设置单个温度测试探头。CA15、14、16、17、18的孔位深度一致,均为20m,包含31个温度测试探头。地下0~10m区域需要每隔0.5m设置单个温度测试探头,大于10m区域每隔1m设置单个温度测试探头。

3地温状态监测与结果研究

3.1水化放热过程中不同时期各测温孔温度分布规律

3.1.1混凝土水化放热过程中地温上升阶段

在针对地温状态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需要首先明确混凝土水化热过程对地温产生的阶段性影响。通过将各个测试孔位的核心测温点数据进行整合,能够明确土体温度在施工结束后33天内的变化情况。根据结果内容分析能够发现,在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效应影响下,桩体侧面、0.6m以及0.9m区域的土壤温度出现了迅速上升的趋势[3]。测试孔位区域不一致对应的升温速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桩体侧面的温度峰值达到了14.6~22.56℃。距离桩体0.6m区域的温度最大峰值达到了10.01℃,基础温度上升幅度较大。在温度上升过程中,除深度为6m的区域外,其余位置都出现了正温的现象。距离桩体0.9m的位置最大增幅达到了2.73℃,深度为12、15m的区域出现正温现象。距离桩体1.3m区域的温度变化幅度较低,增幅仅达到0.5℃,没有出现正温现象。距离桩体2m区域的温度无变化,整体状态较为稳定。

3.1.2混凝土水化放热过程中地温下降阶段

在混凝土产生水化热效应的过程中,随着龄期不断上升,TN位置与CA15、14区域的温度在达到极限后出现了下降趋势。根据水含量与温度峰值存在的差异分析,各点位的温度下降速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桩体0.9与0.6m区域的土层逐渐出现负温现象,正温状态持续时间为16、29天。在观测即将结束的时间段内,桩体的土壤温度处于0~1℃范围内,变化趋势进入稳定状态。

3.2水化热对地温的影响机制分析

通过对施工结束33天内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变化进行分析,深度不同但近桩体区域的土壤温度变化与桩体侧面处于一致状态,测试点位距离桩体的距离越大,温度变化的状态越接近天然孔位区域,土壤温度受到水化热效应的影响较低。根据桩体测温孔的温度曲线进行分析,其平均温度增幅为0.17℃,极限增幅为0.37℃,受到水化热效应的影响相对较低。在桩体基轴上方,距离桩体0.6m区域的土层深度越高,土壤温度受到相关效应的影响便越大。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温度受到影响开始加高,但逐渐出现下降趋势。天然温度场区域受到水化热效应影响后,恢复效果主要依赖于低温冻土的温度传递与大气条件本身的负温状态。随着深度增加,地面下方的半无限体冻土热量吸收效果逐渐增强,因此水化热效应产生的影响也出现了减弱的趋势。

3.3桩周土回冻时间分析

根据桩体侧面各个位置土层在不同时期出现的温度变化情况能够发现,在时间经过的影响下,土壤温度会出现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完工33天后,深度为9m的土层区域温度进入0℃以下的范围。完工119天后,所有土壤区域均进入0℃以下的范围。在这一阶段中,受到外部气温影响的中下区域土层温度稳定在0~-1.5℃左右。这一数据表面在冻土进入了强烈相变位置,能够释放大量热量,使回冻降温的速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4]。随着时间经过,下部区域土层的温度下降速度迅速上升,中部区域土层的温度出现了缓慢上升的状态,随后便开始下降。导致这一因素的主要原因与桩体端部土层容易受到低温冻土影响有关,在主体相变结束后,温度开始进入下降阶段,同时主体相变土层承担了桩体中部、底部土层的导热功能,能量交换出现增加趋势。在这种状态下,中部区域的冷土层水分子逐渐进入冰晶状态,使区域温度缓慢上升。待主体相变结束后,下部区域的负温动力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使中部区域的土层温度开始下降。总体分析,施工结束后12~33天内桩体周边土壤受到水化热效应的影响,出现了融化现象。在33~134天期间,桩体周边土壤处于正负温度过渡状态,水分出现过冷现象,进而发生相变。在134~170天阶段内,桩体周边土壤重新生成稳定冻土结构,整体进入温度下降阶段。通过分析14、18m的深层土壤温度状态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曲线能够发现,如图2所示,在时间影响下,桩体侧面与近处土壤温度开始向天然孔的温度级别靠近。在温度逐渐接近的影响下,各测量点位的土壤温度出现下降速度减弱趋势。通过观测能够了解,14m深度的TN孔位温度降低达到19.7℃,CA15孔位与CA14孔位温度分别降低5.27、1.2℃。18m深度状态下的TN、CA15与CA14分别降低16.62、10.1、0.77℃。根据温度下降情况分析,TN孔位相对于其他孔位的下降级别较大。在施工结束201天的状态下,14m深度级别的TN孔位温度已经低于0.6m深度级别的CA15与CA14,18m深度级别的TN孔位温度已经低于天然孔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土壤内部的温差梯度较大,水化热的影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降温速度迅速增加[5]。在外界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混凝土桩体已经完全形成,内部导热系数相对于浅层土壤较高,因此桩体的导热效果高于土壤本身。该桩基特性直接影响冻土的温度状态,同时也会对承载能力产生对应的影响。

4分析结论

通过分析相关研究数据能够发现,在试验用桩体已经完成浇筑阶段后,其土壤内部区域会产生水化热现象。这一现象会对周边冻土区域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通过研究相关数据能够发现,桩体侧面的温度在完成施工阶段后的第三天进入最高状态,水化热效应对距桩体0.6、0.9m位置的冻土影响效果较为显著。这一影响条件会随着时间经过出现变化,分别在3~5天与7~11天的条件下达到最高级别。混凝土桩体产生的水化热效应对距离桩体2m区域的测温点位没有观测到影响,因此可以认为距离桩体2m的冻土不会受到温度场的影响。在工程建设结束后,桩体周边的冻土会受到较为显著的影响,整体温度级别会迅速上升。在上升阶段结束后,便会随着时间经过出现下降的趋势。根据数据分析能够发现,在桩体施工阶段完成后33天,桩体侧面的区域便会出现负温现象。在桩体施工完成119天后,各区域土层会全部进入负温状态,最终在134天形成稳定冻土条件。在桩体施工结束201天后,各土壤区域的温度会与天然孔位的温度呈现一致的状态。通过针对试验桩体施工结束后的水化热状态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明确其对冻土场产生的影响效果。但是,对于运行期间内桩体产生的影响条件还尚未明确,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的开展。通过研究这一内容,可以为多年冻土地质条件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利于制定施工持续时间、承载能力检测时间以及桩体周边凝冰发育时间,具有重要的施工分析意义。因此,需要重视相关研究内容的应用,确保后续的建设流程能够正常完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多年冻土区域的钻孔灌注桩温度场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明确相关变化产生的连带影响,能够为后续的施工环节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利于桥梁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商允虎,牛富俊,吴旭阳,等.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热力特性研究[J].铁道学报,2020,042(005):127-135.

[2]李健宁,孙学先.水化热对高温多年冻土区桩基温度场的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12):88-94.

[3]褚佳文.冻土地区桥梁桩基回冻期间的工作性态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8.

[4]姜云花,李高升,赵林晔,赵宇琴,段少龙,张伟东.复合热边界下多年冻土路基温度场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34(06):93-101.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范文第4篇

一、保持领先地位,开拓创新,突出社区服务龙头作用

社区服务是文明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区的社区服务工作在省市乃至全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为此,我们在巩固10年社区服务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抓完善、抓提高、上水平、求实效,不断拓宽服务设施建设的渠道,努力与群众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周到的服务;不断扩大服务队伍,走出一条社区服务社会化的路子。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成员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系统、三级网络、十大服务系列"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社会工作新格局。为了使居民的需求和社区服务的资源有机结合,我们根据辖区居民的需要,区街居分别建立了各色各样的社区服务网点、法律服务所、文化站、图书室、娱乐室等,为居民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和**年,我们在市、省分别率先开通了邻里求助电铃和社区居民求助电话。为群众解决了大量困难问题,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如居住在开平路的无业青年刘俊,父母双亡,且身患白血病,生活不能自理,自居委会为其安装了"求助电铃"后,每当其在生活需要帮助或者病情复发需要救助时,只要邻居听到铃声,就能及时给予救助,小小的电铃成了刘俊的救命铃。几年来,我区的求助电铃和电话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求助电话,不仅为本区居民服务,辐射到市内其他区,并在全市得到推广,我区的"求助电铃"、"求助电话"分别被评为**年、**年**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好事之一。通过开展社区服务,为下岗职工拓宽了再就业渠道。如水清沟街道办事处通过开办自立市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及各类便民利民的服务项目,使管区内89%的下岗职工得到安置。截止目前,社区服务项目已安置下岗职工2000多人。我们还在社区服务社会化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根据群众需求,如我们充分利用社会上企事业单位、个人等闲置房舍,在全区建立了8处老年人代养所,在全市托老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方便社区居民就医,我们打破了卫生工作的常规模式,在各街道办事处和部分居家委会建立了38个社区医疗服务站,开通了社区服务流动车,在全省率先组成了由107名医护人员参加的"寻呼医生"队伍。还建立了192个老年医疗服务工作点,为2万多名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为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的老年病人,设立了配有专门医护人员的托老站,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全区社区医疗卫生覆盖面已达到90%以上,开创了为居民定期查体与疾病抢救、日常咨询与档案管理、治疗疾病与生活保健、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四结合和送医进社区、医疗在家门的社区卫生新局面。

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中我们突出了居民参与和社会参与两个重要环节,组成了由机关、企业、院校、部队、居民、青少年近两万人参加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围绕文明社区建设,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拥军优属、救助贫困美化家园等志愿者活动。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的"百团助百户"救助特困家庭小学生、下岗事业青工再就业巡回指导服务等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孙金龙、、赵勇、原国家民政总部部长崔乃夫、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凤基、王修智、陈光林和山东省副省长张瑞风、团省委书记李群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的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服务站、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分别获得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杰出集体提名奖"和山东省"先进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坚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优化文明社区环境。

近年来,在创建社区文明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四个区域"的文明社区建设格局。"一个中心"即以**广场周围的南山住宅小区为建设重点,突出社区经济特色,逐步形成**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个区域"即:南片以海伦广场周围的**实验小区为建设重点,突出社区服务特色,逐步形成社区服务标志区。北片以海琴广场周围的水清沟、洛阳路住宅小区为建设重点,突出广场文化特色,逐步形成社区文化标志区;西片以海云广场周围的兴电小区、北山小区为建设重点,突出治安管理特色,逐步形成社区治安标志区;东片以待建的海情广场周围的兴隆山庄小区为建设重点,加快村庄改造,逐步形成社区环境标志区。

以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为契机,以广场建设、绿地建设和楼院改造为重点,对社区环境进行大规模综合整治,先后兴建了海云、海伦、海琴等4处现代化大型广场,其中占地4万余平方米的海琴广场已成为**市市内四区最大的居民区文化广场,并被评为全省优秀文化广场,海云广场被评为全市十佳文化广场。我们采取见缝插针的绿化美化方式,在全区建设大型草坪、绿化带50多处,街头绿化景点20多个,绿化覆盖率达到34.2%,并建成南山文化公园、嘉禾路街心公园等一批群众休闲娱乐场地,许多新建小区成为花园式小区和绿化达标小区。为居民群众提供了整洁、优美、舒心、安全的生活休闲环境。

我们加大了文明社区形象的宣传力度,在繁华区域增设大型公益广告牌4块,在主要干路和居民区设置100余块文明用语、格言警句的文明告示牌,使"参与、互助、和谐、文明"和"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等一批文明社区建设的口号遍布全区,家喻户晓。在全区营造了创建文明社区的浓厚氛围。我们还把社区治安工作作为创建文明社区的主要内容,不断完善打、防、控联动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实施科技创安、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使安全小区覆盖面达到90%,目前全区已有27个居家委会分别被授予省市级社会治安先进单位称号。如:四机一家委会等社区连续10余年未发生治安刑事案件,群众称为安全放心小区。

三、强化主题抓教育,寓教于乐,提高居民整体素质

97年初,我们在全市率先开展全方位社会教育。即:在社区中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融多种教育形式于一体的、齐抓共管的思想教育工作新思路。以"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区,树**形象"活动为主题,以市民文明学校、社区党校等为阵地,全面实施"文明在**"社区系列素质教育活动,组成了社区教育义务演讲团,设立了教育奖励基金,坚持常规教育和重点教育、文体活动与课堂教育、典型教育与全面推广、广场文化与庭院文化、自我教育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形成了全社会重视社区教育,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浓厚氛围。

一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如围绕建国五十年、迎澳门回归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事件,及时在社区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其中,我们借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和迎接澳门回归之际,以社区新旧变化为题材,举办了"时代变迁摄影展",以此对群众进行爱国爱家教育。特别是国家做出取缔""组织决定之后,我们在全市第一个组织了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为主要内容的由我们自找素材、自编自绘的200余幅漫画下社区巡展。期间,还邀请了全国故事大王葛维河等专业人员组成的故事队,多次下社区为三万多居民举办了揭批""的故事会。该活动在中央电视台8月6日、8月8日的新闻30分栏目进行了滚动式播放。

二是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自我教育。我们立足社区,组建了1000余人的群星艺术团,各街道办事处和各居委会分别成立了腰鼓队、锣鼓队、秧歌队、太极拳队、健美队等文体活动队伍,积极开展以群众自娱自乐为主要形式的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还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糖球会、群众文化艺术节等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做到了一年四季活动不断,楼院、广场好戏连台。特别是"华星杯"文化衫自绘大赛,连续举办七届,涉及到北京、上海、天津、香港等大中城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还积极开展社区群众体育活动,在全省率先举办了以社区为单位吸纳驻区企事业单位、部队、院校参加的首届社区体育运动会,促进了社区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是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搞好社区特色教育。我们在街居社区先后建立了市民文明学校、社区管理学校、社区党校、文化活动室、少儿活动园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分层次、有计划、按阶段地经常开展各具特色社区教育。如:居家委会选举工作结束后,针对新任居家委会书记主任缺乏社区管理知识经验的实际,分三批进行了政治、业务培训;对从下岗职工中招聘的社区助理和由机关下社区蹲点的干部进行了《居委会组织法》和社区管理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我们还利用市民文明学校,对居民进行家政、科普、保健、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另外,根据青少年特点我们与**剧院联合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区属和驻区的45所中小学中开展了以"爱祖国、爱科学、爱学习"为主题的影视文化教育活动,该活动以童话寓言、校园生活、家庭亲情、少年英杰、名人传记、重大事件、科教片、科幻故事片以及名著改编的故事片、反映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动物世界、科普知识、军事大观及与课本有关的专题影片和戏剧为主要内容,突出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到目前为止,共放映或演出100多场次,观众达10万余人次。并适时举办了戏剧、电影、电视评论或专题演讲,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占领了校内外思想文化阵地,陶冶了中小学生的情操,这种大规模连续性的教育形式为全市第一家。我们还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假日雏鹰小队"活动,组织青少年围绕住宅小区的美化、亮化、绿化主题,展开想象,提出自己对文明小区的创意和设想,并为他们创造了自己动手建

设家园的一些简易条件,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中,使他们的理想与道德得到了升华。

生动形象的活动极大的吸引了群众,教育了群众,提高了群众的文明道德素质,增强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我们在社区中开展的"我为社区捐本书"、"楼道卫生接力赛"、"社区公约大家评"、征集"文明格言"和"金点子"等活动,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其中"我为社区捐本书"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的书刊五万余册,充实了社区的图书室。再如:我们开展的"金点子"征集活动,广大社区群众围绕创建文明社区献计献策,提出的"金点子"达1359条,对改善城区面貌,搞好社区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文明格言"征集活动,提出的文明格言涉及面广、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经筛选将优秀格言汇编成册,已成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四、搞好四个配套,强化措施,保证活动健康发展

为了保证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健康发展,我们加强了组织网络、干部作风、民主政治、财力机制等四个配套建设。

在组织网络建设方面,我们建立了区、街、居三级文明社区建设领导组织,形成了以以社区党建为核心,理顺了四个关系,即:协调理顺街居党组织与社区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关系、社区党组织与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关系、街道办事处与驻区单位的协作关系以及居委会与物业管理组织的互助合作关系。通过理顺关系、建立网络和工作协调,为文明社区建设的地区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提供了保证。

在干部作风建设方面,本着高效、勤政的原则,从方便居民、服务群众出发,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了领导干部联系点、部门包点和机关干部蹲点的"三点"结合制度,全区26名区级领导分别与居(家)委会建立了社区建设联系点,实行了机关各部门包点制度,每个机关部门至少与一个居(家)委会结成对子,为其开展社区建设实施各方面的帮扶,并每年从区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选派了1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任职蹲点,既强化了基层基础工作,又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全区80%以上的机关干部参加了社区建设志愿者活动,百名机关干部在居委会任职蹲点,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了大量的生活难题,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我们还在6个办事处推行了"敞开式办公,一门式服务"成立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的试点工作。其中,水清沟办事处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设立了社区治安、社区服务、优抚优属、家政服务等20个服务窗口,实行"敞开式办公,一门式服务",该做法得到了省、市充分肯定,全省社区建设现场会组织与会人员进行了观摩。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安徽;大别山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B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改变,传统旅游业一方面满足不了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与威胁,生态旅游日益受到青睐。生态旅游是一种既满足游客对回归自然的需要又保护自然、一种可持续的关注地方文化的体现环保意识的选择性的旅游方式[1]。生态旅游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融合为一体,在自然生态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能很好地兼顾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促进旅游市场结构、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区域结构协调发展[2]。在国内外很多地区,生态旅游业已逐渐发展为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与贫困区为一体的安徽大别山区,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大别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安徽大别山区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安徽大别山区位于西南部,包括金寨、寿县、霍邱、太湖、宿松、潜山、岳西、望江、利辛、临泉、阜南、颍上、霍山、舒城、裕安、金安和桐城等14县2区1(县级)市,其中金寨县等12县属部级连片贫困地区,集山区、贫困区和革命老区为一体。

(一)优势

安徽大别山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红色文化,共同构成了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1.自然资源丰富。安徽大别山区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山区峰峦迭嶂,自然景观奇特。拥有花岗岩峰丛地貌的天柱山,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是世界地质公园。境内还有天堂寨部级森林公园以及众多4A级景区,如部级生态县霍山县的佛子岭水库景区、位于大别山第一峰白马尖的大别山庄度假区、舒城县的万佛湖度假区、岳西县的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山区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盛产茶叶、毛竹、板栗、油茶、水产等农产品和石斛、天麻、茯苓等名贵中药材。

2.文化底蕴丰厚。大别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根据地。其中金寨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安徽大别山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古城史迹众多,有潜山薛家岗文化遗址、寿县古城墙、安丰塘等部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宿松县、望江县等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之乡;寿县是楚文化的故乡,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望江县的传统特色工艺“望江挑花”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地理位置优越。安徽大别山区处在我国中东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部,处于在皖江城市带、长三角经济区和武汉城市圈的中间地带,贯通南北、承东启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多条铁路、高速公路贯穿大别山区,为联接东部发达经济区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且随着泛长三角经济区的打造,区域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为大别山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机遇。

(二)劣势

1.软硬件基础条件制约。安徽大别山区以山地为主,景区主要分布在深山区、偏远地区。从硬件设施看,道路交通、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景区附近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功能尚不健全。由此,安徽大别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化发展不足,对地方经济带动力较弱。从软件条件看,大别山区缺乏旅游接待服务、旅游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景区综合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2.经济基础薄弱。安徽大别山区属全国第二大集中连片贫困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山区自然灾害频发,经济与社会建设基础薄弱,人民生活相对贫困,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有限。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不同,是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开发难度大、资金要求多[3]。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大别山区生态旅游资金投入不足,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致使投资环境较差,不利于引进外资,从而进一步导致生态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旅游产品及品牌宣传受到很大制约。

3.旅游资源整合度不高。安徽大别山区景区偏远,景点之间相对分散,距离较远且路况不好,山区景区未开发成片,各景区独自发展的现象十分明显。且大别山区生态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层次不高,旅游品牌少。区域间旅游资源缺乏整合联动发展,未形成系列配套旅游产品体系,不利于构筑跨区域的大别山生态旅游圈。

(三)机遇

1.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继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后,党的“十”又强调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安徽大别山区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生态文明建设为大别山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与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途径。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在旅游开发与旅游服务过程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当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契合。

2.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扶持。2013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将大别山区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批复指出要将大别山片区建设成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示范区、国家重要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红色旅游胜地和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同时,随着国家将旅游业提升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安徽省及各地方市县更加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编制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山区旅游业发展。

3.生态旅游消费观念不断增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污染日益加剧、食品安全问题频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以及城市生活压力增加,人们开始向往乡村生活,追求“原生态”产品和民俗文化的愿望更加强烈。作为一种新的趋势,以往拥挤喧闹的黄金周游、跟团游等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特色旅游、休闲旅游等受到游客的欢迎,短期短途、自助自驾乡村旅游逐渐受到青睐,这为安徽大别山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机遇。

(四)挑战

1.同质化竞争激烈。随着生态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各省市地方都在极力打造生态旅游业。安徽大别山区的旅游资源与片区内的湖北省、河南省具有较大的同质性,不仅拥有较为类似的自然资源,甚至文化资源也比较接近,受到周边生态旅游区替代性竞争的压力与挑战。红色旅游市场竞争很激烈,不仅大别山片区有河南新县、湖北黄冈的竞争,而且还有周边省份江西井岗山、瑞金,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河北西柏坡等五大革命圣地的挑战,这些地区知名度高,且红色旅游已形成规模。

2.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生态旅游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是在旅游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保护意识淡薄、系统规划思想不足,由此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会造成盲目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景区规模的扩大、游客数量的增加,旅游管理发展的滞后,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环境的污染、对自然景观完整性的破坏,甚至生态平衡的打破。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生态旅游资源利用期限和生态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影响并制约大别山区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安徽大别山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

基于SWOT分析,安徽大别山区生态产业的发展应充分发优势、弥补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通过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与文化产业等产业耦合互动,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升内生经济增长动力。

(一)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耦合发展模式

安徽大别山区应充分利用其优越的空气、水、森林等自然资源以及原生态的高山蔬菜、土鸡、黑猪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将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以休闲为目的,以城市游客为对象,开发兼具观光、休闲功能的旅游产品,增进体验式旅游,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等发达地区的“后花园”。

第一,建设精品旅游线路和知名的旅游品牌,在风景区周边和沿线发展观光与休闲旅游项目,拓展旅游项目与路线,避免旅游景区的单一。第二,合理布局一批特色农业经济区域,打造一批观光采摘的特色农业生态产业园,如生态果园、生态茶园等。第二,建设一批集观光、养殖、垂钓、农庄、餐饮及消费为一体的“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如在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等库区发展“渔农乐”项目等。

(二)生态旅游与生态工业耦合发展模式

安徽大别山区应通过产业链的跨部门整合,增强生态旅游业与生态工业的耦合发展,在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地区农副产品加业的发展,提升山区经济实力。一方面,发展工业旅游,开发生态工业旅游项目,在本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基地,如柳编企业、缫丝厂、竹产品加工企业、茶叶加工企业等开展参观、体验及购物等活动。另一方面,重视传统民间工艺产品制造和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创意使传统工艺加工业与特色文化产业相结合,使提高特色工艺品及旅游品的附加值。利用大别山区特色农业资源扩大本地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游客,举办各种农产品展览促销活动。

(三)生态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模式

旅游业作为以满足人们愉悦需求为目的的产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宣传促销,都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促进安徽省大别山生态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可以充分发挥大别山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在带动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山区社会经济的量与质。

第一,发展大别山区红色文化旅游,加强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地的保护性开发,培育新的景观载体,加强区域联动与整理规划开发,将安徽大别山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第二,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业,注重名人故里、历史遗址等的开发和文史资料的整理,并将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打造成大别山文化旅游品牌。第三,增加游客对安徽大别山区特色传统工艺的体验,如霍邱县的柳编工艺、望江县的“望江挑花”等;加强对安徽大别山区特色文化的宣传,如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日,举办黄梅戏文化节等。

[参 考 文 献]

[1]杨开忠,许峰,权晓红.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原则与演进[J].人文地理,2001,(4):6-10

[2]陈宁.从观光游到生态游: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J].广西社会科学,2013(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