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基本知识

化学基本知识范文精选

化学基本知识

化学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基本价值;实现方法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高校对学生实施法治化管理积极响应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号召,高校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会学习教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高校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法治化的管理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解决问题,在学生毕业之后进入社会也会对学生继续产生影响。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价值

对高校实行法治化管理的主要体现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目前在高校学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处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践行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最基本的方式,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高等院校学生进行管理,必须以完成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为前提,如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的意识等,这些都是宏观层面的教学目标,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能够保证相关管理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过程中会加强对学生、教师、管理者的监督。首先,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对学生进行监督,监督和管理都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因此学生会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配合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高校学生会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提升,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有利于实现管理目标和教学目标。其次,在法治化管理过程中,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依据主要是法律法规的要求,减少管理者自身的主观态度在管理工作中的影响,使管理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更加客观合理,学生会更加愿意配合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降低管理工作的难度,提高实现管理目标和教学目标的顺畅程度和速度。

2.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高校的招生数量以及高校的师资力量等都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着,推动高校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的扩招以及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在这些原因的推动下,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高校管理质量提升的速度与高校规模扩大的速度相比却是非常缓慢的。

二、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主要途径

1.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础。

高校对学生施行法治化管理的最主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高校在推出相关措施之前,根据教育领域法律法规的规定,理清学生和高校之间的权责关系,只有明确了解这种法律关系,才能够展开管理工作。高校需要明确高校本身和学生之间的权责关系既包括民事的范畴,也包括行政的范畴,在民事范畴方面,最常见的就是高校收取学费,或者是因为意外事故等涉及的赔偿问题等;在行政属性方面,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为标准,行使行政权力。

2.遵循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施行原则。

在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过程中,高校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首先,对学生施行法治化管理应该充分保证学生的基本权利,满足公平正义的要求,尊重法律中规定的学生享有的权力,在保证学生权力的前提下推行法治化管理,如我国宪法规定高校学生具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力,管理者就应该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充分尊重学生的相关基本权力,使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其次,高校在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高校应该坚持这一主导地位,组织和推进相关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对于违法乱纪的学生进行处罚,高校只有坚持自身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学生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再次,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法治的指导方针,这也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

3.更新管理者的工作理念。

随着学生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就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高校学生有权利提出建议,对于一些不合理的管理学生也有权利拒绝,在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的背景下,学生管理人员必须摒弃传统的学生必须对学校管理绝对服从的管理理念,应该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力,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该认清在法治化学生管理的背景下,学生管理不再是单纯的单方面工作,而是学校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监督的状态。

4.规范化高校学生管理的程序。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推行需要建立起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在设定规范化的管理程序时应该根据相关的法律要求,把规范化的程序以书面的形式写入学校规章的相关内容。规范的学生管理程序能够增加学生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增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当发生问题时学生能够根据规范化的程序有针对性地寻求相关人员或者相关部门的帮助,避免学生面对问题不知道怎样解决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学生管理人员能够遵循规范化的程序完成管理工作,保证学生管理人员工作的规范性,使高校能够有序地推进法治化的学生管理工作。

三、结语

高校推进法治化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高校完成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而且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推行法治化学生管理时,应该认清高校与学生在法律上存在的权力义务关系,保证学生的基本人身权力,更新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并积极规范高校推行学生管理工作的程序。

作者:李正旭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铤.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价值及实现途径[J].教育探索,2012(4):12-14.

化学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督查室党支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采取集中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并紧密联系实际进行专题讨论,不断加深对“六个坚持”基本要求的理解,收到较好效果。

大家在讨论中认为,同志对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了“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关于坚持理想信念和“两个务必”,要求共产党员应具有优秀的品质;关于坚持勤奋学习和勤奋工作,要求共产党员应具有高强的能力;关于坚持根本宗旨和遵守党的纪律,要求共产党员应具有模范的行为。优秀品质、高强能力和模范行为,涵盖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义,囊括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主旨,揭示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精髓。其中品质是基础,能力是核心,行为是关键。三者统一,构成共产党员保持和发挥先进性的深厚基础、可靠依据和有力保证,使共产党员的内在先进性与外在先进性有机结合、静态先进性与动态先进性紧紧相联、先进性本质与先进性表现密不可分。

新时期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品质必须优秀,能力必须高强,行为必须模范。当前应特别注意克服信念动摇、宗旨不明、纪律淡薄和目光短浅等问题,努力从四个方面保持先进性:一是努力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坚持学习、善于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科学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二是努力在政治上保持先进性。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而奋斗;严守党的纪律,增强组织观念,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三是努力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身体力行,埋头苦干,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主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努力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发扬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发扬好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扎实进取;发扬好的生活作风,廉洁自律,艰苦奋斗。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大家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把保持先进性视为责任和义务,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转化为压力和动力,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扎实实地做好督查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党的先进性而尽职尽责、不懈奋斗。

化学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1当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校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主要以传统的实验项目为主,实验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一般采用“基本操作—验证理论”、“教师主讲—学生主做”的简单模式,教学过程分为预习、实验、报告三个阶段,学生做完试验后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辅助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开展立体化教学等才刚刚起步。

1.2教学内容陈旧

有机化学实验主要按基本操作、验证实验、综合和设计实验三个部分设计,主要以基本操作、验证实验为主,综合和设计实验所占比例偏低,实验项目主要来自于出版发行的获奖教材或规划教材,由于教材的出版时间较早,实验内容略显陈旧、落后,不能与学科的基础研究有效衔接,与日常生活问题结合也不紧密,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1.3创新训练不足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几乎都是学生课前按教材或讲义进行预习,课中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教材的步骤和要求完成实验,学生完全跟着老师和教材走,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能按其它实验方法步骤进行,学生没有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1.4考核方法简单

我校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分为笔试和操作两部分,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操作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笔试和操作各占总成绩的50%,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学生只要按要求完成实验并通过笔试,一般都能获得该课程的学分。此种考核办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和能力,无法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兴趣。

2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2.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我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一般选用曾昭琼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现有有机化学实验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的优化和重新组合,改变传统的的基本操作、验证实验、综合和设计实验三段式教学体系,建立以有机物的合成为主线,通过分离与提纯、性能表征等强化基本操作的教学体系,将基本操作训练与化合物的合成过程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基本操作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熟练掌握基本操作的重要性。如在教学过程中以环己烯的合成为主线,通过环己烯的精制,加强学生对分馏、蒸馏、洗涤与分液、干燥等操作的练习,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在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中,将合成、重结晶、干燥、熔点测定等单元操作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一个化合物从合成到表征的全过程,了解每一个单元操作的作用,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2重新设计实验项目,开发研究性实验

针对传统实验项目陈旧落后的现状,将传统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注重引入与现代研究成果,特别是本校教师的研究成果,开发探索性和研究性实验,提高研究性实验所占比例;每一个实验都设计多种方法和条件,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如咖啡因的提取实验,学生可选择采用直接升华提取、溶剂一次萃取提取、索氏提取器提取等方法进行实验,然后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理解为什么现行实验教材中都采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咖啡的原因;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开发了十八水硫酸铝催化合成乙酸环己酯等实验。

2.3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改革现有的“老师照讲,学生照做”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主导,教师辅导”的创新教学模式,实行研究式教学。教学中,对实验的讲解主要由学生来完成,老师、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变主导为辅导和引导。同时,对于同一个实验项目,允许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己制定实验方案,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在做酯化反应时,学生可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教师的研究成果,选择不同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确定最佳反应条件。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会深刻体会到传统无机强酸催化剂与新型绿色催化剂的不同,从而建立环保意识与科研意识。

2.4课内实验与课外创新结合,实行开放教学

近几年来,我校对学生课外创新非常重视,在政策与经费上给与了大力支持,2004年,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近400项。同时学院也积极为学生科研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创新。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以此为契机,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贯穿于对学生课外创新的指导中,实现了教师、内容、实验设施和场地的全方位开放式教学,使学生课外创新成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5改革实验考核办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现有的考核体系主要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主,已不能适应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通过实践,建立了以考查学生综合实验创新能力的考核体系,即在实验课程结束的时候,提出多个实验项目(无具体实验内容及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然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直至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在考核过程中,以文献检索、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为指标,按一定权重计算学生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办法,即考核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核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结语

化学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化学;工程教育认证;课程达成度;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是指在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组织领导下对全国各高等院校的工程学科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工作。其目的是提高我国相关高校的工程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使得培养的大学生更适应行业和社会的需求[1-2]。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以能力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把全体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育教学的关注焦点,从行业和社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设定毕业要求,以毕业要求规划课程体系[3-4]。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每个大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并以此为基础动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各个专业应该以“反向设计,正向施工”为基本思路,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并采用与之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明确教师的责任,注重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每一个大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行合理考核[5-6]。质量持续改进也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和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工程认证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各专业建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机制,常态化地对毕业要求、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程内容进行评价,教师也应持续地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而且改进的效果应该从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中体现出来[7]。食品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学科,是连接基础理论课和食品专业课的桥梁,该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是食品六大基本营养成分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食品加工中酶的性质及应用;食品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重要食品添加剂等[8-9]。通过该课的教学,使大学生能够掌握食品的组成、化学性质和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熟练完成实验操作,掌握和应用食品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能够以此为基础解决实际生产和加工中出现的问题[10]。食品化学课程的学习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化学基础,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相对于其他食品专业课程来说,学习难度较大,而且传统的食品化学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大学生作为主体,仍以课程为导向,简单地用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来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其更加侧重于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活学活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与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相违背。本研究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为导向,并结合食品化学的教学特点以及工程教育的要求,阐述了食品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构建了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同时以2020~2021学年为例,对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11-13]。

一、食品化学的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指标体系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食品化学课程编制过程的核心准则。确定食品化学的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食品化学课程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14]。根据食品化学课程在整个食品专业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并结合毕业要求,将食品化学课程设置为四个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了解食品化学的发展史,理解并掌握食品化学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食品加工、贮运解决方案的合理性。2.课程目标能够运用食品化学基本知识对食品主要营养成分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识别、表达食品加工、贮运工艺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对食品加工、贮运方案进行设计和优化。3.课程目标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熟练完成实验操作,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思维,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课程目标能够掌握和应用食品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产和加工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生产管理和决策表1。

二、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评价机制

(一)课程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是一个有主题的复合整体。分解课程目标,就是将这个整体“切分”成一个个局部的子目标,有利于去观察和检验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不同水平的大学生都能够达到课程目标要求[15-16]。因此,根据食品化学的四个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将每个课程目标分解成更加详细的学习任务(表2)。

(二)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评分方法

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评价由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包括期末考试和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80%,实验部分包括课上考核及实验报告撰写,占总成绩的20%(表3)。实验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以大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每一组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并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表4)。

(三)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的评价结果

以2020~2021学年为例,食品化学的总成绩平均分为75.4,此外,课程目标1的平均分为79.2,课程目标2平均分为82.4,课程目标3平均分为90.1,课程目标4平均分为77.6。将各课程目标的成绩与总成绩进行比较,超过平均成绩的,认为达到预期目标;在60分和平均成绩之间的认为没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需要持续改进;未达到60分的认为不合格。因此,从总体上可以看出,各课程目标的平均成绩均大于总成绩的平均值,说明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由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是以大学生为中心,这里的“大学生”不是指整体,而是针对每一个大学生。因此,为了研究大学生个体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别对四个课程目标的大学生个体达成情况作了散点分布图(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课程目标1:有八名大学生没有达成课程目标,说明这些大学生对于食品化学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课程目标2:有五名大学生没有达成课程目标,说明这些大学生不能够运用食品化学基本知识对食品主要营养成分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课程目标2:总体上大学生达成度较高,但是仍然有五名大学生没有达成课程目标,这些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课程目标4:值得注意的是,课程目标4达成度低于60分的大学生较多,为22人,说明相关大学生不具备利用食品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产和加工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需要重点关注。

三、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线上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手段和新趋势,线上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而且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反复观看学习,直到掌握为止[17]。但是线上教育也存在缺点,线上教学主要采用视频方式,教师不在大学生身边,督促作用弱化,更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且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互动,教师不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线下教育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与教师沟通,教师对大学生的监督作用更加显著,而且大学生学习更有氛围,并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但线下教学过程中,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要在整堂课上完全跟上教师的节奏是不太可能的,这样会漏掉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18]。因此,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将食品化学核心内容的教学视频和相关文献资料上传到网络,便于大学生随时预习和复习。还可以在网络上构建答疑解惑平台,让教师可以实时回答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增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19-20]。

(二)理论联系实际

从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用生产实践验证理论知识,使大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食品化学的基础知识,增强其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将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入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当中,使得大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2-23]。

(三)完善评价体系

化学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反映着不同的教与学、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变换一些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如讲概念和事实时,用讲述法;讲结构和反应时,则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或对比法等[3]。灵活运用教学法的同时,可以配合各种模型教具、投影、电脑教学课件、录像等,力求生动形象。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4]。真正有效地教学方式是着眼于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该专业的有机化学课堂上,提出相关启发式的问题,例如毕业后想干什么?学生会答:到食品加工及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等相关领域的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生产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质量监测、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还可以到海关、商检、卫生防疫、进出口等部门从事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接着设问:那么从事这些工作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什么?学生答:有机化学!由此回顾学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并借此展示一些最近发现的有机物的结构,吊起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让学生动脑动手,去网上找资料,去图书馆查资料,然后派小组代表发言。通过学生们自己亲身经历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更加深刻。

实验教学和素质的培养

以往大多数有机化学实验内容都是通用的,没具食品的特色,让学生觉得这些实验与食品专业关系不大,学生不愿思考、不愿动手,缺乏主动性,从而失去做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结合食品专业特点,除了在有机化学理论课上多举一些食品加工的例子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接触食品、了解食品,改造食品,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传统实验教学主要以讲授法和演示法为主,学生只要听课和看教师示范,然后“照方抓药”式开展实验,教师较少提问,课堂很少讨论,师生缺乏交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思考、分析、提炼和整合归纳知识的能力[5]。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与交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能力

考核是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是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学改革发展到目前阶段,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控制步骤,是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有机化学课程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除了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之外,还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因此有机化学课程考核应该是多元化的。除了考试成绩以外,实验的完成情况,查阅和翻译国内外最新科技文献.撰写有机小论文、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等情况都可以计入有机化学课程成绩考核范围。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和应用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