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与社区教育

家庭与社区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与社区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与社区教育

家庭与社区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校 社区 家庭 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88-02

学校、社区与家庭是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环境的好与坏,教育的良与莠从某种程度上说影响着人的一生。而当前学校重智商、轻情商,社区重环境、轻人文,家庭重生理、轻心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个未成年的学生将来是否具有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校、社区、家庭与这一地域上人群的共同体关系密切。中小学这一阶段是学生智力启迪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已有学者就这三者中的某些方面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影响做过一些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就如何有效地发挥学校、社区与家庭三者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协同作用,目前的研究尚比较缺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 学校、社区与家庭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影响

1.现代健康观念认为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

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做到心身兼顾,使学生的健康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还处于萌芽时、塑造前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事物良莠的分辨能力差,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弱,但他们对事物接受及模仿能力和欲望却相当强。在这一对强与弱的矛盾下,如何给他们及时、有效、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基于上述因素,中小学阶段正是品行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时期,如何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识,预防心理疾病,避免心理问题的困扰,学校、社区与家庭这三者的功能和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2.学校的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是不可或缺

当前的中小学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的素质教育仅流于形式,中央的素质教育精神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提高,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学校大多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实践;重尖子生、轻后进生的现象。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教师关注的不公平是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教师过于严厉是学生产生退缩心理的重要因素,教师蛮横粗野是学生逆反心理的推动力量。

3.社区的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

学生就读于学校,栖身于家庭,嬉戏于社区,青少年学生是社区中很大的一个群体,他们精力旺盛,可塑性强,情感易冲动,容易受到在影视录像、杂志、小说、电子游戏、网络上的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影响,这些在满足了其好奇心的同时,也无形中损害了身心健康。同一社区的孩子接触频繁,彼此熟悉,年龄较小的孩子容易受到一些大龄孩子的影响,社区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青少年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地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4.家庭的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家庭的和睦与否、经济收入的多寡,社会地位的高低以及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都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常表现在多种形式上,如有部分家长的不健康行为和不良嗜好成为孩子学习仿效的对象,有的父母嗜赌好酒;有的父母关系不和,时常吵架,这些都会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可高,当子女没达到时,就予以责备和训斥,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当小孩遇事不开心时,父母不闻不问,不与其进行感情交流,解其心结;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以上这些家庭的因素,都可能成为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 目前学校、社区与家庭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1.学校、社区与家庭对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上认识不足

社区坚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没有什么很大关系,关键在于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是否得当;家庭则错误地认为孩子从入学的那天起,学校就对孩子的教育负有全部的责任,家庭只提供其生活所需;而学校则强调学生不在学校时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责任在于家庭和社区。学生没有发生问题则可相安无事,一有问题则相互推诿,从而激发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2.学校、社区与家庭三方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存在着时间上的脱节现象

学生在学校接受到学校老师的教育,而回到家庭和社区就有可能处于教育的盲区,特别多见一些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学生在寒暑假这一时段,如果不能得到社区及家庭的适当教育和管理,学生容易被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所污染。一些孩子在学校表现得很听话,一回到家里,一进入社区就判若两人,出现了言行举止的离经叛道现象,这一问题的出现不得不说与家庭的教育和社区的氛围有极大的关系。

3.学校、社区与家庭对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

由于三方均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彼此之间缺乏信息的沟通,使学生在各个场所的心理问题不能全面真实地得到反映,形成三方各自片面的认识,这样,既不利于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心理促进措施,也不利于三方协同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预防、教育及处理。即使单方面进行了教育和辅导,也不能得到问题处理后学生心理情况的全面及时反馈。

4.学校、社区与家庭三方之间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存在协同性差的问题

由于三方之间信息沟通的不畅,对学生的状态限于自己所见,因此,在行为上常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不能实现三方在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互补,既不能利用好各自所占有资源优势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合力作用,也不能形成对一些心理问题全方位、有梯度、渐进式性的教育作用。

三 学校、社区与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作用

1.要使学校、社区与家庭三方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达成共识

要使学校、社区与家庭充分明白心理健康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做好社区的宣传工作、做好家庭的沟通工作,做好学校的重视工作,使其各自认识到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担当的角色和应尽的责任,并督促其在各自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觉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学校、社区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要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

心理健康教育时间上的连续性既包括学生放学在家,在学校上课,到社区休息娱乐,这一天时间上周而复始,也包括学生的寒暑假与正常开学这一学年上时段上的循环反复,还包括从小学入学之初到中学毕业之日这一跨度较大的时间范畴。以学期为单位的各时段均有其占主要地位的常见的心理问题,小学及中学一年级常见的心理问题在于学生的适应问题,寒暑假期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受社会不良现象污染及惰化的问题,而毕业班主要集中在升学的压力问题,平常时段多以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压力问题和人际交往为常见心理问题。只有善于把握时间段学生的心理问题,实行分阶段、不间断、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起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有的放矢。

3.学校、社区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要保持空间上的完整性

学校、社区与家庭都是构成社会的一个组织单元,其教育的功能健全与否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来说尤为重要。学校、社区与家庭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学生食宿于家庭,玩乐于社区,受教育于学校,这三者之间任何一方都负有提供学生能得到心理教育的环境和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之责任。要使学生在学校受到教化,在社区得到净化,在家庭心受到感化。

4.学校、社区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要保持功能上的互补性

社区要承担起家庭、学校以外社区的那一部分责任,社区侧重于社区环境的净化,堵截污染源是防治中小学生受污染的有效方法。社区应提供学生旺盛的精力得到释放的各种健康场所,但又要有力遏制其同外界不良环境的接触。而学校的功能在于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如何战胜困难,帮助学生远离心理问题的困扰,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由专、兼职心理学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家庭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提供锻炼意志品质的机会,让其适当参加劳动,体会父母的艰辛。家长期望值不宜过高,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和孩子进行经常性的、广泛的沟通,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和情绪状态。鼓励与同伴交往,这样有助于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品质。

5.学校、社区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要保持信息上的互通性

学校、社区与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有共同推进的责任,三方之间应就学生心理健康加强磋商与沟通,建立长效机制,这便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管理和系统教育,防止新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出现和现有问题学生的恶化,并对现有问题学生共同采取及时必要有效的措施,使其尽早恢复健康。

6.学校、社区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要保持行动上的协作性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需要三方在行动上的协作,单方面的行动对学生的作用由于受到地域、时间以及资源上的限制,很难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作用。只有加强三方之间的协作,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协同效应。

学校、社区与家庭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要形成三方联动机制,形成协同效应。三者相互协调,共同推进,充分发挥各自的时间、空间及资源优势,以科学的态度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心理品质,为学生求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职业生涯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焦玉萍、杜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129

家庭与社区教育范文第2篇

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系统需要实现的目标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家庭和社区(社会)成员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学生是协同教育的中心,学校、家庭和社区要通过交流、活动、投资、决策与其他一些联系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学校是系统发展的设计者、参与者、指导者与系统运行的支持者;学校、家庭和社区三者应是互补合作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努力提出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解决策略。

成立协同教育组织。现实公立学校中的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工作一般由德育处组织进行,受其科室职能与协同教育需求限制,往往工作效果局限于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诸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更多的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则由年级组、班主任承担,其内容多限于学生成绩与学生违规问题。结合现行学校组织机构现实,可以适当调整学校办公室职能,组织成立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组织。其组织成员为校长、其他学校合作组织中心成员、不同年级教师代表、不同年级学生代表、不同年级家长代表、地方主管文教卫官员以及社会团体合作伙伴等。其组织任务至少包括:撰写年度合作行动计划;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活动;招募志愿者;实施、协调、宣传已策划好的活动;对合作活动与问题进行监督、分析与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该组织还应承担起家长、社区成员的培训工作,编写系列学校教材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帮助家长、社区成员从总体上把握教育的正确方向,并向其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

明确协同教育目标与参与类型。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组织的工作目的是为学校创造欢迎家庭、社区参与学校教育的氛围,确保家庭和社区有合理、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低效的协同教育严重影响各类协同教育参与者的参与持久性与深度。所以,确立各方感兴趣并可操作的协同教育目标对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极为重要。考虑到协同教育的参与者素质参差不齐,我们确立的目标必须包括维持合作氛围目标与行为目标,还应包括提升协同教育工作的学术目标。有了明确的协同教育目标还要有操作性强的参与形式,这是协同教育的关键。协同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协助家长提高子女教育技能;以学校项目与学生发展为抓手实施开展有效的从学校到家庭、从家庭到学校的交流;为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机会和展示的机会;创设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建设情境;创造家长代表参与学校决策情境并发展家长领导和代表;搭建学校、家长、学生与社区共享资源平台等。

家庭与社区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互助模式 青少年 社区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65

Abstract The youth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he interactive mode, which is one of the pattern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youth community education, focuses on mobilizing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and out of the community, realizing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among the groups. In this mode, the youth commun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can b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family and community related social organizations.

Keywords mutual aid mode; youth; community education; way

互助模式下的社区教育是指根据社区不同公众群体的知识素质能力和个性教育需求,以优势视角理论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的传统方法进行群体间的优化组合,得以实现不同人员知识能力需求相互满足的社区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运作是一个社区居民彼此互动、相互提升、共同得益的过程,同时,互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融洽了社区居民人际关系,对社区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模式下的社区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此类社区教育的开展可以借助于社区居民、家庭及社区内外相关社会组织来共同完成。

1 建立社区居民互助组织,为青少年社区素质教育强化托底基础

1.1 同辈群体社团是实施青少年成长教育的优质组合模式

根据青少年行为发展特点,随着心理和生理的日渐成熟,他们对有共同特质和需求的同辈群体的依赖性会不断增强。在同辈空间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彼此的合作和竞争,取长补短,共同促进。青少年社区教育者在采取这一方式进行青少年成长教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同辈群体成员的遴选要注意科学性和个性化需求因素,避免出现成员需求不兼容而导致的各项矛盾迭起,加大教育的难度。第二,同辈群体社团的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团体成员创造更多的协作机会,并依据增能理论,在发挥个体现有特长的基础上,更多去挖掘他们的潜能,关注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要在社团内部制定共同认且可行之有效的各项规则,保证教育过程的有序性和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1.2 组织建立项目群体团队,为青少年提供特色型教育团队

所谓项目群体团队是指将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不同学龄层次的青少年进行组合,并辅以相应专家的指导,就某一个项目或任务开展而组建的团队。项目任务团队的成员具有兴趣的共通性,因此,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热情,激发更高的求知欲望。在项目专家的指导下,青少年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通常也会带动其他团队成员共同进步。并且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弥补现代核心家庭孩子缺少兄弟姐妹所引发的需求缺憾。社区教育者在项目团体运作中要注意以下赘鑫侍猓旱谝唬把握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进行合理分工协作,帮助青少年搭建团队中的角色丛,协调好不同角色的团队适应。第二,关注任务开展的不同环节,以及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参与行为,并进行能力提升性的教育引导。第三,做好项目的过程和效果评估,重视青少年对评估过程的参与。

1.3组建综合互助管理组织,激发社区居民的互助行为

对于青少年教育需求来说,可以通过个体资源的人际流通,在满足他人需求的同时自身需求也得以实现。社区组建综合互助管理组织,建立社区居民需求及资源档案,重点收集有关青少年教育诉求信息,及时为青少年教育诉求寻找合适的资源,进行适切群体的配对,实现青少年群体与其他群体的良性互动。社区工作者在管理过程中需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充分评估双方的能力与需求是否具有共轭性,是否具有互通的空间和时间,是否可以提供人员互助的多对一,或一对多的资源与需求互通的模式。第二,要加强互助过程的监管,保证双方的权益与责任的共同承担,及时协调互助过程出现的问题。本着尊重双方的原则,保证青少年教育诉求的顺利实现。第三,保证信息收集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做好互助资源信息流动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以便互助群体可以更好地结对及及时开展相应的互助行为。

2 关注家庭的重要地位,为青少年素质教育搭建家庭互助平台

2.1 社区与家庭教育相融合,为青少年教育提供良好的原生环境

青少年各种特质的形成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家庭及环境的影响。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引导青少年家庭教育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积极寻求专业社会力量的参与,做好父母的亲职、亲子教育和婚姻家庭教育辅导。社区可以组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通过社区活动、专业讲座或个案参与等方式获得相应的经验和知识技能,升级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好地在家庭成员互动过程中完成双方的共同成长。第二,充分发挥青少年在家庭的主观能动性,在家庭交往中积极参与响应父母的诉求,以促进者的身份帮助家庭成员更新互动理念,努力构建民主型家庭教养模式。社区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在处理家庭事务中的引导,并针对不同家庭结构模式设计具有实践价值的家庭互动方案,以青少年为教育过程的主要实践者,目标重在青少年人际及道德素质的提升。第三,关注家庭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互助过程中不适当的环节,关注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感受,处理好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成员冲突,保障教育过程得以顺利实施。

2.2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能动性,实现家庭间的良好互动

在青少年社区教育的过程中,以家庭为单位组建不同的任务小组,或在教育活动实施中采用需求与资源配对的方式实现一对一、多对一或一对多等不同组合,就青少年成长教育、预防教育和矫治教育都会取得一定的成效。社区在家庭互助教育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三点:第一,在开展家庭互助时要清楚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任务分工,保证互助过程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进行。与家庭组合共同制定任务目标和实施方案,充分尊重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本人的意见和看法。第二,保证家庭配置的合理性。家庭配置要根据教育目标、家庭成员状况、青少年特点、家庭教育资源的种类及数量等情况,进行家庭间的配置。具体的配置要充分考虑不同家庭的契合程度。第三,关注家庭互助的可持续发展。在家庭互助实践中,人们会查漏补缺,自动调整自身行为,为下一次的互助过程做好心理和知识储备。这就要求相关社区工作者常态化家庭互助行为,以期达到进一步的互助效果。

3 建立社区内外支持网络,为青少年社区素质教育开拓资源渠道

3.1 共建友好社区,实现社区间的青少年教育资源和机会共享

不同社区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实现教育过程的共通共融,在青少年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同汲取经验,有效地提高社区教育的水平和教育质量。社区间青少年教育的互助合作通常实现形式有三:第一,中小尺度行政区划所辖范围内社区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共享。一般为本街道所辖范围内的社区教育,由于这一范围内社区相邻,社区间工作人员相对熟识,且社区教育可以在街道办事处的统一规划中进行。第二,具有共同区域禀赋或禀赋互补的青少年社区教育互助合作。例如,在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教育项目中,社区互换部分青少年进行各自文化情境的实践和相关文化知识技能的获取。这不仅可以开阔青少年的眼界,而且对于两个区域形成良好的关系,促进社区间其他项目的合作也会有推动作用。第三,在相关联青少年教育诉求中多社区间的互助共赢。在社区发展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聚集相应,即青少年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社区往往会具有加大的向心力,带动其他有共同教育诉求的社区共同抱团发展。这样会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群体,甚至会通过不同区域社区的互助互动,形成新的青少年特色社区教育增长点,带动特色教育项目在更大范围内落地开花。

3.2 加强与社区内外社会组织合作,为青少年提供多领域教育服务

青少年社区教育具体实施中需要与不同的教育实施组织和机构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以社会组织来促进青少年社区教育的途径有二:第一,与教育类社会组织建立正式合作关系,通过双方各自的需求,进行多方面的互助。社区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区内资源,为学校等教育类社会组织提学研基地,而这类组织则可以为社区提供师资、教学设施等教育资源,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第二,与实践类社会组织进行合作,为青少年社区教育提供教育空间。就社区教育本身而言,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活动形式的灵活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保留和拓展青少年社会活动的空间。针对实践性教育内容,必然要与相关社会组织进行合作,为青少年创造各种实践尝试机会。在社区实践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对青少年近距离的进行指导和评价,也可以根据青少年的能力状况为组织的发展招徕和储备人才。

综上所述,青少年社区教育可以以互助模式为框架来开展,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资源和互助群w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但对我国的青少年社区教育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建立社区教育专门化机构,创设专业化教育平台,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机制和管理机构,建设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全面、有序、持续开展搭建坚实的支撑平台。

项目名称:江苏省2016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

课题名称: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

[2] 叶忠海,朱涛.社区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3] 石`,卓斯廉.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3.

家庭与社区教育范文第4篇

一、我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区妇联紧紧围绕《新浦区儿童发展规划》和《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针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推进家庭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形成条块结合的家教组织网络。我区妇联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先后牵头成立了新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新浦区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活动领导小组等家教领导和研究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家教工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有的学校、社区还建立了家教领导小组、社区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等家教组织。区、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形成的三级组织网络,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级家庭教育领导机构113个,其覆盖率为100。全区有51所学校、幼儿园建起了家长学校,办学率为100,家长参学率为98,各个社区都建立了“母亲课堂”。

二是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家长学校是传播科学育儿、科学教子知识的重要载体。为全面推进我区家教工作,我区各家长学校本着教学时间上求活、教学内容上求新、教学效果上求实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普及家教知识,诸如家教知识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悄悄话信箱、各种竞赛和论文研讨活动。特别是海宁中学、建宁小学家长学校通过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卡,设立心理教育咨询台、家庭教育咨询台、学习方法咨询台,宁中家长报专门解决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变家长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成效显著。家长学校通过上述活动,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真正达到了普及家教知识,传授科学育儿经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20__年海宁中学被评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

与此同时,我区抓好示范家长学校,通过对这些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了全区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了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全区有4所家长学校被评为省优秀家长学校,2所家长学校被评为省家庭教育先进集体,有7所家长学校被评为市优秀家长学校,有20所家长学校被评为市合格家长学校。

三是积极探索社区家教工作。社区是未成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家教工作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做好社区家教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__年5月26日区妇联、区关工委、区教育局联合在海宁社区举行全市首家“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母亲课堂”揭牌仪式以及首期母亲课堂开学典礼活动。通过创办“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母亲课堂”,不断拓展家庭教育阵地,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的教育网格。20__年为了进一步深化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制定下发了“家庭教育进社区工作意见”。20__年“母亲课堂”开课48场,听课家长2043人次,组织家教咨询活动19场次。形成家教调研论文8篇。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市妇联、市文明委的高度重视,20__年10月份,市妇联、市文明委在我区召开了社区家庭教育现场会。我区海宁等四个社区被评为“家教示范社区”。

(二)存在问题。

我区家庭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时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0__年6月,我区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通过这次调研,我区家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家长)来看,尽管目前大多数家长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造成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认识不当。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使众多的家庭更多地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二是方法不当。部分家庭教育的方法失当,弱化了教育的效果。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有的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有的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有的父母在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上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家长过分溺爱,纵容子女,更有甚者在充当“反面教员”。

三是管教不当。调查中发现,有些家长由于工作节奏快,强度高,压力大,或忙于生意场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

教育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特别是部分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相对突出。第二、从家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引导来看,我区家庭教育工作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各级各类学校家长学校的数量不少,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我区现有各类家长学校51所,大部分家长学校都能发挥应有作用,但也有少数家长学校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很少开展活动,并且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担负起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重任。

二是缺少专项经费,使现有的各种家教组织和网络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我区现有家庭教育研究会等领导和研究机构,没于没有专项经费,无法经常地、有效地开展活动,探索家庭教育的新趋势、新规律,使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是目前我区宣传家庭教育知识的专刊、专栏不多,缺少一些可供孩子参与实践的栏目。

四是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实践基地,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去之处太少。

二、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机制

全国妇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意见中明确了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家庭道德教育,主要对象是家长,特别是母亲;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主要领域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区。最近新委办(20__)25号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区直各部门,其中由区妇联牵头落实的目标任务重点就是发展家庭教育。我们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重任,改进家庭教育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家长教育理念和技巧的稳步提升,进而推动我区家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一,加强领导,健全家教组织网络。我区要强化家庭教育的组织机构、骨干队伍。近期将根据区和有关部门领导分工的变动,尽快调整新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新浦区小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等家教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检查落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此外,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如:流动人口家长学校、双休日家长学校、暑期学校、亲子学苑、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站等,形成以各类家庭教育协调机构为主干,各类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站和服务中心为触角,各类家长学校为阵地的条块结合的家庭教育组织网络。要积极培训和培养家庭教育骨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家教工作队伍。

其二,依托阵地,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家长的素质关系并制约着家庭教育的水平。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亲子学苑、家教指导站是广大家长获取家教知识的重要渠道。当前要花工夫加强对现有各类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家长学校的教学水平。要继续开展示范家长学校挂牌活动,积极探索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和亲子学苑。要依托各类家教阵地,组建家教讲师团进行巡回报告,积极推广成功家长特别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经验。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感染力的主题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向广大家长传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传授如何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的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

其三,加大投入,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尤其要根据《新浦区儿童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等。要从提高儿童思想道德水准入手,以儿童道德实践活动为主导,按照"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精心设计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要注重发挥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实现家庭德育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其四,突出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和政策理论研究。加强家庭教育研究是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当前要重点围绕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原则,家庭法制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以及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家庭子女家庭教育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理论成果推广应用到实践中,推进家庭教育社会化、科学化、法制化。此外,还要针对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这一长期任务,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研究会的建设,组织和依靠专家学者开展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资源保障、督促检查、信息反馈和激励等工作机制。

其五,扩大宣传,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推进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一方面开办家教园地、父母之友、家长课堂等家庭教育专题、专栏节目,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以及"以德育人"、科学育人的理念,使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的家教方法走进千家万户。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吧、电子游艺等游乐场所及音像制品、出版物的管理,创作生产、推荐一批健康科学的、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进步的图书、音像制品,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优化未成年人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各级妇联组织要切实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认真实施全国妇联提出的"六个一"行动:推出一批家庭道德教育从书、培训一批家庭教育工作骨干、组建一批家庭教育讲师团、树立一批"以德育人"的好家长典型、表彰一批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创建一批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并通过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家庭与社区教育范文第5篇

*学年度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学年度,我区的家庭教育工作,以示范家长学校为龙头,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百万学习型家庭创建行动”为切入点,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阵地,以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素质为目标,大力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有力地推动了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

一、200*年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营造家庭教育工作氛围

我区的家庭教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基本形成妇联、教育牵头、协调,民政、卫生等职能部门参与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共同促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借势”、注重“整合”,大力宣传我区家庭教育工作成果,营造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准角度,明确定位,抓好载体,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中,把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工作重心,明确工作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强化建设,发挥家长学校阵地作用

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致力于家长学校主阵地建设,积极探索创建全区幼儿园、中小学、镇村及社区家长学校。区妇联把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学校,全面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配合学校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家庭教育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并以“家庭教育工作推进年”为契机,发挥家长学校阵地作用,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在xxx会堂、xx小学、xxx小学举办了3期“北京专家与家长手拉手”家庭教育培训班,提升了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综合素质。

(三)突出重点,确保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以宣传为手段。通过座谈会、培训会、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家庭教育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它的不可替代性,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创办“十五”期间妇女儿童工作回顾展。与区委宣传部携手创办了题为“英姿飒爽飞异彩,巾帼风流建奇功”的妇女儿童工作回顾展,该专栏主要从领导重视,营造氛围;成就展示,扩大影响;丰富载体,创新工作三个方面展示了“十五”期间我区妇女儿童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二是举办了家庭教育培训班,以宣传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子方法为主,同时针对部分农村家长依然存在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致使家教走入误区的现象,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和成才观。

2、以家庭为阵地。把家庭教育工作与“百万学习型家庭创建行动”结合起来,使家庭与家庭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一是在全区范围内以“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为重点,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以凤凰乡济公村、龙井街华大社区为龙头,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二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为重点,积极推动“学习型家庭”、“家庭网上行”活动,树立了一批“学习型家庭”典范;三是以“四无”(无、无赌博、无暴力、无犯罪)为内容,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家庭”活动,推荐xx镇、xxx街、xx村、xx社区四个单位参加四川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单位活动;四是以家庭助廉为主要内容,与区纪委联合启动创建“家庭助廉”行动,充分发挥家庭和妇女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构筑家庭拒腐防变的牢固防线,为促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五是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内容,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

3、以活动为载体。一是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邀请北京才人堂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心理咨询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系统重点子课题心理素质课的主研人,北京电视台中小学生心理教育节目特约专家高桂云教授在xxx会堂、xx小学、xxx小学举办了3期“北京专家与家长手拉手”家庭教育培训班,高教授采取集中授课与单独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家庭教育工作者、家长从六个“学会”上着手,即学会处理情绪、学会发现孩子的优势、学会理解、学会倾听、学会鼓励、学会信任,做新时期的学习型家长、学习型家教工作者,全区有500多名家庭教育工作者、家长参加培训;二是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作用,表彰了一批“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好家长,全区有10名好家长被评选为xx市“百名好家长”;三是以“六一”儿童节为契机,不断优化儿童发展环境。为确保庆祝活动顺利开展,区妇儿工委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领导重视,以大委办发〔2006〕55号文件安排部署“六一”活动,明确了区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并精心组织了慰问活动,使全区少年儿童得到领导重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儿童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全区12个乡镇、4条街道、45个区级部门及辖区单位,在“六一”期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动员全社会关注儿童发展,重视儿童工作。通过异彩纷呈的六一文艺表演,对儿童进行深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办宣传栏35个,慰问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30多所,送慰问品380余件,价值7000余元;为儿童办好事、实事25件;组织慰问演出30场;为儿童捐书280册,价值3200元;赠教具35件,价值3000元;“六一”期间共发放慰问金额13000多元;四是继续实施“春蕾计划”结对助学活动,共资助贫困学生5名,发放资助款1200元。

4、积极争取家长学校工作经费。区妇联积极争取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区财政,同时,按照市政府2005年8月22日主持召开的由市妇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教育局等相关单位参加的规范家长学校收费协调会精神,家长学校可以收取培训费(“两免一补”的学生家长除外):费用标准为城镇学生家长每学年10元/人(《xx市物价局、xx市财政局关于xx市妇联举办家长培训班收费的复函》(自价函〔2006〕13号)文件,区妇联、区教育局多方协调,共同努力,完成了2006-2007年度部分城镇家长学校培训费的收取工作,收取的15800元培训费全部上交了区财政专户。培训费的使用采取支付中心报账的形式,由区妇联严格把关,统一报帐。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教材征订工作难度很大。主要表现在受教育体制“一费制”、“两免一补”政策的影响,家长学校开展教学所需的必要教材难以推广。

(二)家长学校家长培训费收取工作的全面推广存在较大难度。主要是受教育“一费制”政策影响,有些家长不理解,由抵制情绪。

(三)家庭教育工作面上的工作载体较为丰富,点上开展的工作以宣传咨询、报告会、家长会为主,有的家长学校存在以会代训的现象,比较传统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