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家庭教育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发现亮点,推广典型,指导实践,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市妇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案例要求

1、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中创造的富有新意、影响广泛,针对性和实效性强,贴近家庭,贴近实际,切实有助于帮助家长更新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使家长和儿童明显受益的活动。

2、近三年来已经或正在开展的工作和活动。可以是各级妇联组织的,也可以是其他单位开展的。

3、要求填表时文字表达准确规范。

二、其它事项

1、各镇(区)妇联要高度重视,积极宣传发动,广泛搜集整理,充分挖掘基层在开展工作中的创新案例。

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家校共育;家庭教育课程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这是我国第一次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写进党中央文件,成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建设的一个风向标,对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又多了一个重要视角。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有众多精彩的论述,他指出,每一个家庭都要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而在家庭教育中,大部分的家长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家长们遇到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最先能想到的求助对象便是教师。因此,教师能否给予家长专业的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家校共育中,孩子在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也会和家长做及时的沟通,沟通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方法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偏弱,而家长本身如果也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极易造成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在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几起学生自杀事件中,看似是家长养育方式不当,实则是教师对家长家庭教育指导不够,导致家长用了较为极端的方式处理孩子问题。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加害者”。因此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家校共育的重要的“媒介”,自身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对孩子的发展状况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提升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紧迫性

(一)中小学教师中进行专业的家庭教育的师资缺乏

以陕西各中小学为例,家庭教育工作总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自己专业的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大部分教师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教师在平时的家校共育工作中,大多以自身经验给家长作出指导,然而自身经验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一个好的教师并不能直接迁移为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因此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时有发生。由于师资的匮乏,因此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时往往采用的是“借力”方式,即邀请专家学者或者培训机构的教师进校给家长做家庭教育培训。专家学者知识基础扎实能带来科学的理念和知识,但是不能形成常态化的工作,而培训机构的教师进校却存在诸多的风险,如师资水平不过关、商业化操作甚至有些观点有误等问题。从长远看,中小学在本校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既是我国家庭教育相关政策的要求,又是学校开展实际的家庭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

(二)教师是“让家庭教育功能和价值回归”的“主角”

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弱化甚至偏离已是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有学者指出,当前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太多的僭越,就教育价值及其功能的独立性而言,学校教育正在取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确实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家庭教育似乎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独特价值[1]。而家庭教育能否彰显其本身的价值,教师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可否认的是,那些接触孩子较多的专业人士是当仁不让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其中与孩子接触最紧密、家庭教育指导条件最便利的非教师莫属[2]。在家校合作中,教师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家长接收到的信息直接来自教师,因此教师家庭教育的理念和能力直接引领着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和反思。

(三)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关系到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党的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建议》提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所有美好愿景的实现最终需要在教师这里落地生根,只有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才能真正落实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二、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现实困境

(一)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和内容界定模糊不清

中国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危险之一,即家庭教育学校化、模式化、形式化。家庭正在变为学校的第二课堂,父母正在“沦”为助教。真正的家庭教育价值被遮蔽了,家庭教育应有功能也被曲解和误用[3]。教师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时要对自身的角色合理定位,避免完全以学校教育的视角看待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导致进一步将家庭教育学校化,要回归到家庭教育的本质。教师科学合理的角色定位是学校与家庭有效开展合作的重要保证,它影响着家校合作的效果[4]。总体来看,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目标应该是让家庭教育更像家庭教育。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要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基本依据,教师需要全面了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刻把握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重点,帮助家长树立新的家庭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价值观中,帮助家长树立新的儿童观、人才观、指导家长形成积极的教养方式等,而非简单地将家庭教育指导仅仅局限在关注孩子学习方面。

(二)教师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

理论指导实践,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深厚、专业、科学的理论知识是根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功能不同,涉及学科更广、更深,复杂性甚至要远高于学校教育。与学科知识相比,家庭教育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综合性知识,即需要脑科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总体来说是教师的学科知识比较扎实,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偏弱。“懂学科,不懂儿童”的现象比较普遍,师范生在校期间也都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但该类课程一方面课时有限,另一方面,从理论素养转换为实践能力需要漫长的历练,才能真正融会贯通。正如有小学教师坦言:“大学里学习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在工作中遇到学生的一些家庭问题时,自己觉得应该是要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但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笔者在对西安的一些学校教龄在8年以上的教师进行访谈时,曾在访谈问卷中设计了一个问题:“您觉得读书时学习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能否帮助自己解决遇到的一些家庭教育问题?”接受访谈的教师坦言:“知识学过后没有在实践中怎么运用,都忘得差不多了。”

(三)教师家庭教育能力训练的实践不够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是教师对实施家庭教育的家长从理论、方法、内容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一种能力,它不仅聚焦在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理念、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的方向,还旨在通过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可以运用所学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去解决育儿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属于一种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而目前在中小学中更注重教师的各科教学能力,教师主要聚焦在对自己学科的精进、教研活动上。家庭教育能力训练明显不足,优秀的教师不等于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并不能直接迁移成为一个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因此还需要专门化的训练。

三、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解决策略

(一)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家庭教育课程学习

家庭教育学科起步较晚,我国从事家庭教育的专业化人才缺乏。如果要提升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除了为师范类学生开设教育、心理等相关课程以外,还需开设家庭教育类课程,以学科建设引领专业队伍成长,厘清家庭教育的科学范畴,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完善家庭教育知识结构,从而培养一批家庭教育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并且应该在师范生大四实习的考核环节,加入“实习生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这个观测点的考评。完善教师职后的家庭教育课程学习,学校提供平台为教师提供系统化持续性的家庭教育培训,将家庭教育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如邀请专家学者进校开展线下培训,以线上直播课为辅助形式,给教师外出培训创造条件,到一些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好的学校现场学习观摩等。

(二)家庭教育骨干教师要聚焦在家庭教育课程研发的能力

在中小学,让所有的教师都成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教师”似乎也不现实,我们可以把教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教师,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具备基本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即可;另一类就是骨干教师,对家庭教育的骨干教师必须以学术化、专业化的标准来要求。培育家庭教育骨干教师的一个核心能力是家庭教育课程研发能力。中小学的“家长学校”是以家庭教育课程为重要的载体。家庭教育课程一般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通识类课程,即向家长传授基本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二是专题性课程,即针对不同的年级或者家长的具体需求来开设针对性更强的课程;三是亲子类课程,即通过有主题的亲子课程,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四是家长互助课程,即主要是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为家长提供交流和实践的平台。这四类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取决于骨干教师的家庭教育课程研发能力。201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家长学校”要设计较为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从目前各个学校实际情况来看,该项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大部分中小学的“家长学校”既没有系统研发的课程,也没有自己的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手册。教师的家庭教育课程开发能力直接决定着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在对家庭教育课程进行研发时,可以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方式研发出经典的、适合本校的家庭教育课程。

(三)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家庭教育案例的教研

家庭教育问题既具有共性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在教师从事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需要将一些典型的问题,以案例为载体深入研讨,总结出一般规律,探讨出较为普适的干预策略,为家长提供具体而可行的方法。这样既提升了教师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避免了教师仅仅依靠经验去解决一些问题。对于一些个性化或者研究不足的家庭教育问题,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带动教师家庭教育能力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掌握一手资料,更科学地去指导家长。如西安一所学校学生生源主要是周围拆迁户子女,该学校申报了拆迁户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的课题,该课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四)建立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可操作化评价体系

一是评价有诊断功能,即了解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科学判断,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来调整相关工作;二是评价可以达到对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激励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建立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如家庭教育的工作量是否达标、进行家庭教育案例教研的次数、开发家庭教育课程情况、与家长沟通情况、家庭教育培训情况等,这些指标都可以细化到评价体系中。

参考文献:

[1]刘利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J].中国教育学刊,2017(7):43-47.

[2]王君瑶,吴叔君.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实务:小学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11.

[3]孙云晓.家庭教育面临学校化和模式化风险[EB/OL].,2019-06-14.

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第3篇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和纽带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这一细致、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被看作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因为社会教育虽然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和范围,但无论如何,都需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延伸、扩展。家庭是社会中各个机关组织赖以存在的细胞,家庭教育则成为社会教育的根本和基础。同样地,学校教育若想实现其教育目标,就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苏同时也强调,“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家庭是一个人应该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家庭每日、每时都在和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相接触;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学校里集体主义的道德文明在许多方面,就是开在家庭里的许多花朵的果实。”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培养孩子的义务感包括两方面:1.从小培养他们做父母的义务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从现实教育案例中得出的结论。在他研究的200多个年轻家庭离婚的案例中,有189个离婚案件是由于之前从未受到过义务感的教育,对家庭没有责任感的意识,所以才草率地离婚。所以他强烈地呼吁:“亲爱的父亲们和母亲们,要从道德上培养自己的孩子做好父亲和母亲的准备。”[2]2.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义务感。苏认为,“劳动是最伟大的美,同时也是最艰巨的事业。认识这个真理,是教育的奥秘之一。”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即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二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劳动,经过锻炼形成习惯。

(二)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对孩子爱的能力的培养,按照由低至高、由浅入深的顺序主要从五个方面培养。1.爱自己。苏认为爱护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这是最基本和最首要的任务,也是人的真正的、美的源泉。2.爱父母。使孩子明白父母所付出的辛勤劳动都是为了自己,自己同样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给了你生命并为你的幸福而操持。要爱惜他们的身体,使他们安宁。不要给他们带来痛苦,不要使父母伤心和感到忧愁。”3.爱家庭。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父母和家庭,培养孩子形成家庭荣誉感。4.爱他人。“要珍惜孩子们的爱人之心,要不断巩固他对人的信心。”使孩子懂得,“一个人只有在他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5.爱祖国。苏认为爱祖国是人最崇高的爱的表现,教育孩子从小就关心祖国的现在和未来。“像珍惜自己的声音、自己家庭的荣誉,珍惜这一种神圣职责。”

(三)教会孩子思考

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第4篇

⒈隔代“亲”

案例1:下午3点3刻的时候,家长们已云集在了学校操场上等待迎接幼儿。4点的放学铃声一响,家长们跑着冲进了教学楼。一位老奶奶的腿脚有些不便,保安在问明老奶奶情况后帮忙将孩子接出来,孩子看到自己的奶奶就哭着说道“:你不是答应第一个来接我的吗?怎么是保安来的?我再也不相信你了。”“是奶奶不好,下次奶奶早点来。”老奶奶忙拿出了切好的苹果和水,孩子很自然地接过来,吃着回家了。分析:幼儿园的孩子都需要家长亲自接送,而接送孩子的大多数是老年人。许多老人将这种爱无限放大成溺爱,导致了很多教育契机的丧失。案例中的幼儿就因为奶奶晚点而责怪奶奶,这说明对幼儿的说理教育如今势在必行,而奶奶只关照孩子吃喝,错失了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机。

2.教育理念扭曲

案例2:午睡的时间到了,妈妈才带着乐乐走进教室,从乐乐的表情可以看出,乐乐不高兴。我随即向乐乐妈妈打听情况,原来上午妈妈带乐乐经过玩具店的时候,乐乐一定要买自己喜欢的变形金刚,而妈妈觉得家中类似的玩具已经很多,不能再买了。就这样,乐乐哭哭啼啼闹了一上午,耽误了上学的时间,到了中午妈妈妥协后才肯来幼儿园。分析:家庭生活富裕了,家长愿意将更多的支出用于孩子的生活、教育,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失去生存能力的幼儿。案例中的乐乐就是典型的被宠溺、娇惯的宝宝,他知道妈妈最终肯定会妥协,所以只管哭闹。妈妈也觉得给孩子买下就少了一件烦心的事,反正花的也是小钱。

二、解决策略

⒈家庭教育,孝字当先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最早接触的社会群体,在家庭的呵护下幼儿能够健康成长。随着社会、学校对幼儿健康成长教育目标的不断调整,家庭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走最利于幼儿发展的路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孩子更需要学会爱自己的长辈。学会了爱的孩子能够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可取,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具有宽广的心胸去亲近大自然、适应社会、学习知识和本领。长辈要善于发现隔代抚养、包办代替等现象的弊端,消除不利因素,让家庭成为真正的育儿基地。

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早期家庭教育;大学生;个性特征;人格

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大学生活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同时也是一个人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同其他学习阶段所不同,孩子不再局限于校园生活,在逐渐与社会所接轨。而他们的一些行为习惯、个性特征等也将会逐渐成熟起来,都将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由于社会生活较为复杂,孩子们每做出的一个选择都将会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时,早期家庭教育就发挥到作用了。

一.早期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个性特征和人格的影响

1.早期家庭教育对个性特征的影响。早期家庭教育是指在孩子入学前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其不但会影响到孩子知识的储备,同时也会对其个性特征以及其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早期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往往会对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进行培养,从而使其可以尽早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此外,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家长还会对孩子的性格、个性进行培养,进而使其可以具备健全的性格以及独特的个性。并且,在我国许多的家庭中,其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时还会对其知识储备进行提高,并逐步使其学会感恩,进而提高其素质修养。对于我国绝大部分的家庭而言,其对孩子所进行的早期家庭教育确实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知识储备,并提高其素质修养、培养其性格与个性。然而,还有少数家庭所进行的早期家庭教育却并不会起到相应的效果。这并不是由于其早期家庭教育的方式及内容出现了偏差,而是由于家庭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诱导,从而使其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因此,为了保障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孩子可以培养出独特、正确的个性,家庭中的父母需要做出一定的牺牲。这里的牺牲并不是指需要对孩子做出身体上的牺牲或是金钱上的牺牲,而是指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期间需要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更好的提高孩子的素质修养。

2.早期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影响。早期家庭教育不但会对孩子个性特征的培养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人格。正如上文所言,早期家庭教育不单是一个提升孩子知识储备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促进孩子人格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若是早期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培养。例如,若是家庭中父母时常放任孩子一人生活,将会导致孩子逐步养成孤僻的人格,进而使其在上学以及工作中,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此外,若是在家庭中,父母时常吵架或打架,将会导致孩子养成一种暴力的人格,进而使其在学习中或是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暴怒或是急躁的性格。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曾经受到过一些强迫,因此其在日后的生活以及学习中时常会表现出加强的自我保护现象,进而使其逐步形成了自闭的人格。自闭型的人格不但会对孩子的正常交流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对其学习方式以及工作方式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早期家庭教育中的几点经验总结

通过上述对早期家庭教育的描述,我们可以得知早期家庭教育不但会影响到孩子独特性格的培养,同时也会对其人格的养成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使孩子可以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培养出自身独特的性格并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我们需要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做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培养和提高孩子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首先,在早期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培养和提高孩子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培养和提高孩子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不但可以使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与工作中均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能力。而在培养和提高孩子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时,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早期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孩子管理情绪的示范者,只有父母在家中起好带头作用,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提高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第二,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时,需要积极的帮助孩子做情绪的管理者。

2.培养和提高孩子对爱和幸福情感的感受能力。其次,在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孩子对爱和幸福情感的感受能力。提高孩子对爱和幸福情感的感受能力不但可以使孩子可以感受到世间的爱与幸福,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而在培养和提高孩子对爱和幸福情感的感受能力时,父母首先需要学会倾听。倾听不但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成长情况以及所见所闻,同时还可以给予孩子被尊重的感觉,进而提高其自信心。同时,在培养和提高孩子对爱和幸福情感的感受能力时,父母还需要教会孩子感恩,进而使其可以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

3.培养和提高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最后,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过程中,父母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具备这一能力后,孩子不但可以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获益,同时也可以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而提高孩子与他人交往能力的前提是家庭和睦,只有较好的家庭关系,才能促使孩子具有较强的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另外,父母还需要逐步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从而使其敢于与他人交流,进而有效提高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三.研究对当前教育的意义和启发

1.关注和理解受教育者内心的情感体验才是教育的真正开始。身为一名教师,必须能够主动亲近孩子,同孩子多进行一些沟通交流,掌握孩子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并积极关注和理解孩子内心的情感,为孩子制定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案。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时,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找该孩子沟通交流,在稳定孩子情绪的基础上,再帮助该孩子分析事件发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不应过分地否定孩子的想法,使其出现委屈的心理状态,影响之后的学习生活。关注和理解孩子的内心情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都将会拉近教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得孩子能够在沟通交流过程中稳定负面情绪,朝着好的一面思考问题。目前,各大高校已经加大了对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力度,意在培育出一批高品质的教师,给以孩子更好的教学体验。

2.在相互理解和尊重信任的基础上才会有有效的教育。相互理解和尊重信任是一个教育者所必须具备的教学品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尊重、信任受教者,以一个平等的态度同受教育者沟通交流,才能够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简化教学难度。在过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偶尔会因为一些个人因素,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给孩子,在课堂上打骂孩子,严重时会狠狠惩罚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甚至体罚他们,将他们作为自己的情绪宣泄对象。但相反的是这种惩罚孩子的方式,不仅没有帮助孩子改掉学习过程中的坏毛病,反而使他们加深了对惩罚的痛苦和教师情绪失控时的样子的记忆,给以他们的学习生活留下了较差的记忆,甚至影响了孩子同教师之间的关系。一些孩子会因为记恨老师而故意不听该师所教授的课程。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不对的,教师需要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把一些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中,面对一些问题孩子,要采取鼓励、教育的模式,首先让他们认识到不良学习态度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其次可以对他们进行再次教育,引导孩子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

3.教育者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创建良好的环境。就过去的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中,我们得出了教育是双向性的一个教学过程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教学心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修养以及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得自己在教育过程中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将一些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上,避免给以孩子较差的学习体验。在对待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得自己能够新平气合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将一种教学朝气传递给受教育者,引导他们融入到教学者的教学氛围中,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中所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结合近几年来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案例,更加重了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决心。但研究表明对大学生人格特征造成严重影响的则是每个家庭的早期家庭教育,早期家庭教育同孩子们的个性特征、人格等都息息相关。为此,家长们必须在孩子孩童时期做好相关的家庭教育工作,给以孩子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在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在大学学习中,孩子能够有效利用起早期家庭教育中所培养出的个性特征,在大学生活中树立起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和责任心,进而可以及时适应起大学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帖晓瑛.探讨健康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5):76.

[2]曲鹏达.大学生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云南中医药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