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范文第1篇

公安应急处突工作一直以来倍受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特别是在新的安全形势下,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准。但是单一侧重处置能力,而不重视防范体系的建设,只会导致公安机关的应急处置工作应接不暇。公安应急管理工作应该注重防范体系的建设,防范与处置同步发展。在新的安全形势下,本文以重视防范为出发点,对如何完善公安机关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对公安机关需要树立重视防范的思想,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公安机关应急管理的专业化,改善预案演练机制,公安机关针对突发事件应建立科学的媒体应对机制,并对整合社会应急管理资源,建立经营应急管理服务的企业公司提出了设想。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应用方面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在风险评估方面,本文重点阐述了应当重视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的意义、评估原则、评估体系建设的措施和撰写评估报告的技术性建议;在公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重点阐述了应当建立专门机构、专业人才队伍以及实战化建设等观点;在预案的演练方面,重点阐述了目前应当重视预案演练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略;在公安应急管理中的媒体应对方面,着重阐述了公安应急管理媒体应急体系建设的方法。文章最后对,建立公安机关应急管理体系,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出了建立应急服务公司设想等措施,并阐述了应急服务公司是对公安应急管理体系的有益补充的观点。

关键词:公安应急管理;风险评估;预案演练;媒体应对;应急服务公司

近几年来,国内接连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件和事件,对国家法律尊严和公安机关应急处突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的各种利益重叠交错,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的大规模已屡见不鲜;校园安全事件也频繁发生;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任务日益繁重。公安机关传统的应急处突体系和管理思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对公安机关的应急管理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创新改革的措施,以适应新的安全形势和紧跟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总体要求。

一、重视防范,“攻防兼备”,扭转重处置、轻防范的错误思想,完善和强化风险评估体系建设

我国公安机关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重处置、轻预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表彰奖励、追责倒查、人力物力投入、宣传推广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带着问题,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还是由公安机关决策层对重点工作的选择来决定的,决策层重视防范工作自然就会加大投入,基层干警就会按照决策层的工作指引逐步转变工作模式和对防范工作的态度。因为突发事件本身的特点,加之区域实际情况不一样,爆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也不一样,且处置社会安全事件往往不是某一个派出所或某个单位可以完成的任务,所以不容易对基层单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和评比。防范工作具有量化考核评比的优势。调整考核评比的结构和内容,使干警做好全年防范工作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考核成绩,突出防范工作量,主动降低辖区内发生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

除了完善防范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同样是是强化防范工作的重要措施。基层派出所没有对辖区内的社会安全事件进行风险评估的工作机制和撰写风险评估报告的习惯和工作机制,使情报信息部门收集到的信息有限,预警信息和准备处置力量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建立标准化的风险评估机制是做好社会安全事件防范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公安机关应急预警体系的关键程序。一方面,它是对通过监测手段和日常防范工作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另一方面,它是作出预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是预警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策层进行处置决策的根基。

(一)为使公安机关应急管理中的风险评估有效进行,并能够保证做出的评估科学准确,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客观真实原则。我们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尽量避免主观判断和对事件发展趋势进行猜测;坚持实事求是,不能盲从权威和上级部门的主观观点;更不能本位主义,出于对评估人员所在部门的利益考虑而故意放大或缩小对风险的评估。

2、动态评估原则。公安机关所应对的社会安全事件,其爆发要素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评估结论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而且我们对事件的监测和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是持续进行的,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获取新的信息,需要不断的与决策层进行新的沟通和信息交换,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动态的评估,以更加快速的、更加客观的向决策层反映实际的情况,同时减少无根据的猜测,避免武断。

3、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公安机关应该建立适合本单位运行评估体系和实际社情的评估标准和规范化的评估报告样式,其中应该包括:程序、方法、指标体系、术语化、行文标准等。这些标准化的评估,可以使决策层更加快速的获取信息,更直观的反映实际情况,而且为培养风险评估人才提供了捷径。

4、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制度化原则

任何工作体系的建设都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评估报告写的再好没人用就成了浪费资源;评估标准化做的再好,不做风险评估就成了纸上谈兵。在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合理的利用好风险评估,让其成为决策的基石而不是花瓶。让风险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措施,成为公安应急管理决策程序的必经程序,需要制度先行,让风险评估成为公安机关从决策层到实战层信息交换的必经之路。

(二)公安机关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的两个措施:

一是,风险评估实现网络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网络化就是形成风险评估的网络体系,依托公安机关内部互联网络,并开发风险评估软件,建立信息共享、预警共享和网络调度的平台。数据化就是将能够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统计系统融入网络平台,使一些标准化的关键数据能够动态反映在网络平台,这些数据有时比利用评估报告等文字性语言传递信息更加快速。信息化就是利用网络交互式平台,使风险评估、预警信息、调度命令在网络间互动,是风险评估能够主动发挥作用,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决策层采用。

二是,公安机关内部风险评估应该吸纳社会评估组织或专家学者的评估力量,在监测和预警社会安全事件方面应该吸纳社会评估组织或专家学者的意见。标准化的风险评估,容易出现思想僵化,创新能力降低等问题,积极吸收社会评估组织或专家学者的评估意见,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比如,某公司申请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在申报前需要提交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同时可以邀请社会风险评估组织开展举办该活动的风险评估,以降低发生诸如踩踏、临时建筑垮塌等事故的风险。

(三)撰写风险评估报告的技术性建议:

1、撰写风险评估报告之前必须规范专业术语、指标体系和预警信息的表达形式,要求简单易懂,传递信息直接快速,警示作用明显和强烈;

2、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具有的基本内容包括:评估目标(具有社会安全风险的事件、案件、活动、警务任务等)的基本信息、指标数据、列举风险源、列举风险源可能造成的后果、掌握的资源能否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对照风险指标数据体系进行评估并预警信息和处置建议等。

3、风险评估报告的撰写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并不是所有的风险评估都必须写出报告,有些风险评估可以快速依据数据分析直接出结果,以简洁的语言甚至是一句话向决策层传递评估结果。例如: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某大型活动进行中对发生踩踏事故的风险评估;对某劫持人质事件是否进行武力营救进行的风险评估等这些已经发生或评估时效性比较紧迫的情况;有些风险评估时效性要求并不是很强烈,就可按照评估机制和评估体系的要求撰写评估报告,从而使决策层更加详尽的了解详情和风险程度等信息。例如:大型活动筹备期间对该活动的风险评估,对某火车站防范暴力恐怖袭击能力的风险评估,对某国际事件发生后辖区内是否可能爆发自发国主义游行进行的风险评估等等。因此,撰写评估报告要选择好时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评估都要撰写报告,在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时应当考虑到风险评估的简易程序的设立。

二、公安应急管理向专业化发展

在国家应急体系建立的大背景下,各级公安机关正在紧锣密鼓的建立适应自身职业特点的应急体系。这也是公安应急管理逐步实现专业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建立公安应急管理专门机构

依托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平台和指挥系统,建立公安机关应急管理部门,专门从事公安应急管理活动。应急部门的建设不能是形式上的“挂牌”活动,更不是对之前的应急处突体系的复制,而是按照科学的方法把公安机关的应急资源进行整合,使资源更加优化,指挥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科学。传统的公安应急模式中存在太多的分散性和惰性,应急体系被动等待突发事件的发生,没有专业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活动,预防和重建环节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没有形成合力。因此,公安机关需要建立具有突发事件预防和调研、评估职能,突发事件发生后又具有较高指挥权,处置后又具有秩序和信任恢复重建职能的专业化的应急部门。

(二)注重培养公安应急管理专门人才

公安应急管理专门人才十分短缺。公安应急管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安专业学科,但是公安应急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公安机关需要大量的公安应急管理专门人才充实到公安应急体系,将继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行政管理之后公安机关第四大职能――应急处突,完善的更加正规化、信息化、规范化和实战化。

(三)专业化的应急体系不应该是机关单位而是“前沿阵地”

目前,基层公安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机关作风和成员老龄化的问题。公安应急指挥体系依托110报警服务平台,没有专门的、独立的应急管理机构。有的单位甚至将其视为“养老办”;“光说不练”的工作作风和成员老龄化问题使应急管理工作闭门造车,不能深入基层和处置现场,现场实战指挥效能大打折扣。专业化的应急管理体系成员应该直接参与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公安应急管理人员不仅仅是吹响冲锋号的号手,同时是指挥员和战斗员。

三、杜绝“预案综合征”和“演练艺术化”,预案演练要实现常态化和贴近实战化

冲破“预案综合征”对我们制定预案的思维阻塞。所谓“预案综合征”是将应急预案作为应急准备工作的全部。如果只有一个纸上谈兵的预案,而没有实施预案的能力,就会给人造成准备充分的假象。现阶段,一些政府和一些公安机关制定的预案大部分停留在纸上,每年的修订也仅仅是更改了相关指挥人员的名字和职务,有些地区将鲜有发生的突发事件的预案封存档案室,预案逐步沦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材料,形同虚设。既然是应急预案就需要经常演练。如果没有演练使各单位、各部门达到协同,默契配合。如果没有人、财、物的储备,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后果难以想象。在现阶段,预案的演练水平和人、财、物的储备受到领导思想意思、地方财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进一步妥善解决。

预案不是神话,演练不是摆造型、铺场面。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暴露应急预案中的问题,发现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而不是为了表演而演练。就目前公安机关开展的各种演练,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形式主义倾向,突发性、紧急性、实战性无法体现;事件的烈度大多数根据已掌握、已协调和已准备的资源为基准,根本不存在不可控性,演练流于形式。好多演练都是按照事先安排完成处置任务为结果,没有总结归纳、没有分析研判。演练已成为一种机械式的任务,而不是暴露问题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演练失败”这样的结果也是一项重要的和宝贵的财富,这需要引起各方重视。

我们可以在演练中设定发生更加困难的情况或突况,诸如:解救人质事件中,谈判失败劫匪“撕票”,杀死了其中一名人质,现场处突民警和特警怎样处置?或是在现场,按照预案处置过程中,有人突然倒地,有人为制造事端突然大喊“警察打人”或是有无数的人在多个不同点位拍摄、录音,现场民警怎么办?再有,爆恐袭击发生了,特警和其他支援力量遇到交通堵塞,被堵在半路上,只剩下现场几名值班巡逻民警,怎样组织群众开展自我防护?以上情况不是危言耸听,很有可能发生,几乎所有的预案都无法考虑到所有的突况。因此,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突发性的、多样性的演练才能磨练出更加科学的预案,才能锻炼出更加适应现场情况突变的公安队伍。

四、公安机关应注重培养干警掌握利用和应对各类媒体的技巧

全警参与公共关系建设,利用媒体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后期的形象和信任重建,以及受影响群众的安抚工作,重视利用私媒,形成公安机关整体公关与单警公关相结合的新局面。以往的公安机关媒体应对工作过于被动,往往深处媒体危机时才会想到应对,合理利用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较弱。

公安机关在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同时建立突发事件媒体应对计划。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和各种媒体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是早有准备。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媒体危机不会给我们时间准备应对的措施和与媒体沟通的计划,信息传递失误就可能被媒体危机击垮,其危害和社会影响力往往比社会安全事件本身更加巨大,甚至导致应急体系的崩溃,引发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同步制定突发事件媒体应对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计划可以帮助应急管理者提前做好媒体沟通和信息传播的组织工作,选出媒体人,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开展媒体应对的专门训练,强化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在不同的突发事件当中,决定需要传递什么信息,制定怎样的目标和选取怎样的媒体。同时,媒体应对计划还可以指导成立一个媒体中心,为我们进行新闻准备必要的硬件资源。

公安机关在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同时启动突发事件媒体应对计划。当社会安全事件发生以后,公安机关应该立即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但是不能传达不确定或不知道的信息,不然各种媒体就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信息,甚至谣言四起。媒体应对部门是现场处置指挥员或指挥部的“口舌耳目”,要积极的将舆论引导至便于我们继续开展应急处置和消除事件后社会影响的方向,所以公安机关在处置社会安全事件时应当在启动媒体应对计划后建立距离事发地核心地区不远的24小时媒体中心,专门负责处理谣言,收集事实和组织新闻的工作。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或政府高级官员应当在现场指挥处置,媒体中心应当政府或公安机关高级官员现场指挥的视频资料,甚至是现场采访。将我们的信息告知每一个参加处置任务的部门,甚至每一位民警。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有始有终,相关信息要及时更新。

五、引导和利用社会资源,鼓励组建专业化的和专门经营应急处置技术、装备和人力输出的公司

政府应当以多种方式鼓励这样的第三方非政府组织或公司参与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和满足公民个人在应急救援方面的需求。

我们设想存在这样的应急服务公司或社会组织(以下简称公司):公司具备应急管理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核心专家团队和师资,具备户外培训场地和设备,室内教学设施,技术研发机构,人力资源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所需要的人员、车辆、装备、物资和网络平台,以及公司运转所需要的其他办公设施和流转资金。公民个人应征或自愿接受由这个公司开展的应急处置专业技术培训,达到一定的国家标准,经考核,并注册成为应急技术从业人员;公司投入资金研发应急技术和装备,对外提供应急理论和技术知识的培训,组织编写应急预案,策划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销售应急装备,提供风险评估服务等服务性业务。公司接受政府或公民个人在应急技术和人力方面的合同,收取费用获得收益。这样的公司以自己掌握的应急处置技术,人力,装备和信息参与市场竞争。

非政府组织或公司可以为公安机关应急管理带来以下五个方面的支持:

(一)分担公安机关在公民个人申请的应急救援技术方面的困难和减缓开锁等非警务活动的压力;

(二)协助公安机关完成专业化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公安机关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专心做好指挥和协调工作;

(三)促进救援和应急技术的创新和科技进步,特别是公民个人使用的反暴力技术和器具的研发和推广。

(四)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应急技术推广和宣传,协助其他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管理体系,为公安机关开展社会治安管控开辟一个新的渠道。

(五)为政府接受来自社会有偿或无偿的技术、人力、物资等方面的支援提供平台,开创政府合理利用非政府组织资源的新形式。

[参考文献]

[1]王宏伟.应急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7-38.

[2]王宏伟.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05-107.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范文第2篇

2013年,吉林八宝煤矿、四川杉木树煤矿相继发生救援人员在事故抢险和排除矿井隐患中牺牲的事故,暴露出煤矿企业和矿山救护队对预案演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应急演练工作不扎实的突出问题。

为推动煤矿企业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深入开展,2013年10月29日,本着“面向基层、贴近实战、注重实效”的原则,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神华集团牵头,宁夏煤矿安监局、宁夏自治区安全监管局、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神华集团安监局、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神华宁煤集团”)等单位参与,在神华宁煤集团大峰煤矿红梁井举行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综合应急演练。

现场再现

演练模拟了大峰煤矿红梁井某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垮落,采空区高浓度瓦斯涌出;又因电气失爆产生明火,引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工作面顶板冒落,井下通风系统部分受到破坏,风流部分短路,9人被困的情景。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在应急演练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和应急救援队开展了井下紧急撤人、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井下侦查与人员搜救、医疗救护和伤员紧急转移等科目的演练。和以往的应急演练相比,本次演练还有一些特别之处。

突出实战性

此次演练严格按照各参演单位应急预案,在确保矿区其他矿井生产秩序正常、矿区主要交通干道畅通的前提下,科学设计演练事故情景、真实搭建瓦斯爆炸事故场景,确保了煤矿瓦斯事故处置过程的真实再现。演练历时3个半小时,从事故预警与报告、指挥与协调、事故监测与评估、交通管制、疏散安置、现场处置、医疗救护和社会沟通等多方位进行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基本做到了井下真撤人、真停电、指挥部真行动,矿山救护队真拉动、真救援,最大限度地真实检验了煤矿企业调度人员应急响应能力、井下职工自救互救能力、指挥部应急决策和指挥能力,以及地方政府应急保障能力。

应用新型装备

此次演练,使用了工业视频系统和移动摄像系统,做到了井口演练现场、演练指挥部、神华宁煤集团应急救援指挥部互联互通。演练动用了KTE-5救援可视化系统、KJ-139人员定位系统、KJ90NB安全监测系统、KT31无线通信系统、DH-2000数字程控调度系统、工业视频系统、移动摄像系统及卫星通信指挥车、应急侦检照明车、应急电源车、多功能救援装备保障车等大型装备,既为应急救援决策和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又检验了新型装备的使用技能。特别是神华宁煤集团矿山救护总队使用的KTE-5救援可视化系统,实现了向现场演练指挥部、神华宁煤集团救援指挥部同步实时传输井下救援情况,为指挥部科学决策打下了良好基础。矿山救护队在井下救援中,使用了铝合金轻型支架、液压剪切钳、手动泵,蛇形探测仪、雷达搜寻仪、心肺复苏仪等先进救援设备,及时处理冒顶区域,打通救援通道,搜寻伤亡人员,缩短了现场救援时间,提高了救援效率。

注重演练评估

此次演练还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和评估表,对演练的准备和组织实施进行全面评估。演练结束后,立即召开了参演单位自评会和评估专家会,重点讨论研究了演练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等内容,对演练存在的应急预案要素缺失、应急演练文件不规范、应急通信保障不到位、医疗救护响应不及时、应急指挥部权限不明晰、应急指挥部技术组分工不明确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形成了评估报告,为进一步提高演练质量,完善企业应急准备,提升应急响应和应急指挥水平指明了方向。

注重宣传

此次演练将宣传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演练前,及时将演练信息向矿区职工及周边居民进行宣传;演练中专门设置了员工家属围攻井口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遇难员工家属难以控制的情绪,达到了用矿难警示群众、教育职工的效果。演练还邀请了神华集团神东煤炭集团、神新能源公司、乌海能源公司、大雁集团和宁夏部分煤矿企业负责人观摩学习;演练及预演期间,神华宁煤集团组宣部和新闻中心对演练整个过程进行了视频录制,并制作成安全教育片,下发至相关企业学习,扩大了演练的宣传效果。

问题凸显

此次演练是面向基层开展实战演练的一次有益尝试。从演练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来看,在应急管理和应急演练工作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指挥部演练偏少

多数煤矿企业演练侧重于事故预警和响应、井下避灾、事故救援行动等方面的演练,忽视了应急抢险指挥部决策与指挥、救援方案研究与制定、信息与媒体应对等方面的演练。

演练文件编制不规范

多数演练注重演练实施方案、演练脚本的编制,忽视了宣传方案和保障方案的编制,甚至忽视了演练安全保障和意外情况中止等程序编制工作。

演练评估手段不足

由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等演练评估方面的标准制度尚未出台,演练评估工作在基层不够深入,演练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不能满足演练的实际需要。

亟需实战演练研究

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部分企业连续多年零伤亡,企业负责人、员工和应急救援队伍对应急救援工作相对陌生。作为提升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手段,实战演练目前开展的不多,形式大于内容,亟需研究解决。

所获启示

为规范演练组织实施,强化演练评估,提高应急演练质量,推动应急演练面向基层、贴近实战,结合此次演练组织中发现的问题,下一步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转变演练方式

生产经营单位要探索研究新型实战演练方式方法,开展“指挥部演练”“双盲演练”等示范性应急演练,探索研究新型实战演练方式方法,解决演练“重演轻练”的问题,提高演练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应急演练规划

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要开展贴近实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演练活动,推动应急演练工作立足企业、面向基层、注重实效;企业要定期开展高危行业、重大危险源、汛期安全生产、新装置新员工等方面的演练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应急演练的数量和质量。

规范应急演练准备实施工作

企业开展应急演练,要紧扣应急预案、紧扣应急管理工作薄弱环节,合理设计演练事故情景,明确演练的具体目标和重点内容,规范应急演练的文件编制、强化应急演练的总结评估。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0863(2013)04-0109-04

一、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分析

社会安全事件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一个主要类型,一般是指在社会安全领域发生的,在客观上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对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与公共利益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会导致公众在心理上产生恐惧与不安全感的突发公共事件。但相较于其他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具有更为基础和核心的意义。社会安全是构成国家安全的一个原生要素和传统要素,也是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安全稳定的主要标示。国外对社会安全事件的研究可以溯及社会学中对“社会冲突”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从“应得权利”和“供给”失衡的角度论述了社会冲突的产生。Steven Vago从社会因素角度提出了“家庭、人口、阶层、权力关系、教育、经济”五种社会冲突的领域[1],为学界研究社会安全事件的类型提供了一个新视角。Roddy McKinnon提出社会安全具有“预防性”(Prevention)的特征,认为对社会安全的预防管理更能激发公民参与和社会活力。[2]由于社会安全领域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在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是社会领域发生的造成极其严重社会危害,并需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重大突发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领域的重大突发事件也开始进入高发期。因此,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其核心是通过民主决策制定和选择有效的公共政策与应对方案,而要准确地掌握应对的效果则必须使用科学的绩效评估手段。

1.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是责任型政府建设的要求。由于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对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与公共利益产生了严重影响,因而政府在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方面应承担直接和主要的责任。可以说,我国建立官员问责制的直接动因就是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3]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发生领域的公共性和影响程度的严重性决定了政府应该积极有效地提供应对突发事件的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另外,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水平和能力凸显了现代责任型政府的本质内涵。基于以责任制为依托的责任型政府,既要体现“作为规则的制度”,更要体现“作为信念的制度”。[4]责任型政府在狭义上对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不良后果作出约束性的制度规定,在广义上或深层次上则更强调政府应对的能力和绩效,从而体现公共服务价值和政府公信力。

2.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是绩效型政府建设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以结果导向、市场导向和公民参与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推动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英美等国将绩效评估引入政府管理的创新更是为公共管理改革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这突出地表现为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的制度化及其技术支持系统的规范化。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工作,如能引入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技术,有利于评价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工作的效果,准确把握政府应对能力现状,从而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提供依据,进而完善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责任机制。虽然我国政府在应对一些重大社会安全事件中积累了有益经验,但目前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绩效评估制度。因此,如何使用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对进一步提升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绩效和能力已提出了挑战和新要求。

3.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民主决策的要求。社会安全具有“公共性”,政府无疑是这种特殊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其核心是通过公共决策制定和选择相关的公共政策与治理方案来解除威胁、规避风险、应对常态或非常态危机,并寻求治理危机的最优路径。虽然政策路径的创立不能解决公共行政中固有的全部问题,但它也意味着可能“从政治科学的观点创建一种对公共部门进行分析的新标准范式”。[5]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研究应建构在公共政策理论基础之上,重视包括对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决策理性、决策标准、决策效能评估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这赋予了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和现实可操作性。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广泛参与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决策和对政府绩效开展评估,这不仅能使得公众获得相关信息,而且也彰显了政府管理的民主价值,更赋予了其合法性意义。通过有效的公民参与绩效评估不仅能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效果,而且有助于构建政府与公众的合作关系,推动民主型政府建设。

综上,提升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绩效和能力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需要以责任型政府理论为基本依据、以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为方法工具、以民主决策理论为价值导向,重在探索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并将政府责任机制建设与政府绩效评估相结合,以绩效评估促进政府责任机制建设和政府应对能力提升,最终建立一套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制度框架。

二、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型设计

罗伯特·希斯将危机管理过程概括为“4R”模式,即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四个阶段。4R模式不仅表明危机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和功能活动,同时也规定了如何应对危机及各阶段的管理职能定位。胡税根等根据公共危机本身的性质,将公共危机事件总体上划分为预警期、爆发期、缓解期和善后期,并总结了危机分期的主要职能活动。[6]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规定和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经验,把突发事件应对的过程划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基于责任型政府和民主型政府的理论,按照政府绩效评估的原则和方法,我们重点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和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维度构建我国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的框架模型,进而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图1)。

1.关于多元化的评估主体结构。评估主体的多元化结构已成为绩效评估中的基本理念,绩效管理的360度评估技术为绩效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构建提供了思路。由领导、专家、公民及专业评估单位等构成的多元评估主体为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提供了保证。需要指出的是,公民是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最主要的主体。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公共性、社会性及严重性,决定着公民参与绩效评估能更有效地保障应急管理的“回应性”。同时,还需考虑提升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程度。从公民中心的视角来看, “主导型参与”无疑是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最高形态或模式。[7]但应该看到,基于理念和技术等因素,我国现阶段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领域和范围仍然是有限的。所以,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要完善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和强化绩效问责,必须要重视扩大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2.关于绩效评估的方法。绩效评估方法主要是指绩效评估指标建构的方式和评估实施的技术。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指标设计是绩效评估的关键组成部分,关系到绩效评估整体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由于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绩效评估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指标体系建构的经验较少,定性指标的量化也较困难,评估数据收集也存在障碍。根据社会安全事件的性质及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规律和特点,并依据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在建构指标体系方面应考虑社会安全事件的生命周期和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过程,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和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维度设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遵循4E原则,通过关键绩效指标法、利用专家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所需要的指标。

3.关于绩效评估的内容。根据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特征和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规定,按照可操作性原则,本文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及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维度思考绩效评估的具体内容。(1)预防与应急准备维度。该维度主要考察政府危机预防意识和应急准备工作的充足性。预防与应急准备是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预防工作,通过进行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消除隐患;二是准备工作,包括应急预案准备、组织机构、人员准备、物质、技术保障准备等。(2)监测与预警维度。该维度主要考察政府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监测能力以及有效信息的准确性。政府在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爆发前和即将爆发时的工作主要包括:一是监测,主要通过对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来完成。普查就是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和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监控是对具有各类风险隐患地点或设施,实行长期监控和检查,及时排除风险隐患;二是预警,是指综合分析各类风险隐患信息,发现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并及时预警信息。(3)应急处置与救援维度。该维度主要考察政府在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反应速度和具体救援措施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应急处置,要求政府在最短时间内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作出反应,同时对周边危险源、危险场所等加以有效控制,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二是应急救援,即政府组织协调各救援机构和救援队伍,对伤亡人员或处于危险情境的人员进行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事后恢复与重建维度。该维度主要考察政府组织开展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及时性和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一是恢复,妥善解决处置重大社会安全事件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并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二是调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制度和机制,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三是奖惩,通过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过程及结果的评估,据此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奖励或惩处。

4.关于评估结果的运用。绩效评估能够发现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和对评估结果的运用,进一步发挥优势,改进不足,克服短板,推动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工作的持续改进,建立并完善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因此,为了达到激励并且改善政府工作的目的,同时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对危机管理的关注,就迫切需要探索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估结果运用机制。同时,还要建立评估信息的沟通网络,把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绩效评估的结果尽快反馈给相关公众,特别是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利益相关者和大众媒体,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评估信息和政府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绩效,以便公众更好地进行监督。

三、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非典”危机后,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及其评估的研究开始成为我国学术界相关研究的一个新方向。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评估的内容和绩效指标设计的特征进行了研究。但从现有的文献梳理看,目前我国学者建立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主要集中在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对于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绩效评估的研究还较为匮乏。由此看来,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绩效评估的系统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

根据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特征和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规定,本研究通过专家法初步构建了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和事后恢复与重建4个维度,二级指标指向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基本目标,共计15个绩效指标(表1),三级指标涵盖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基本职责和工作任务,共计91个绩效指标。

2.评估指标的筛选

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指标设计的概括性原则。要使指标体系能够全面而概括地反映评估对象,必须对第一轮91个指标进行筛选,提炼关键指标。本研究对指标筛选采用的是隶属度分析方法,即向相关研究和实务操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要求从91个绩效指标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其具体步骤如下:(1)采用Likert 5级量表的标准形式,将指标体系设计成调查问卷;(2)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要求调查对象对每一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评分;(3)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计算每一项指标的平均得分,并根据其平均分进行排序;(4)根据指标的重要性排序,筛选出最重要的指标。

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筛选要求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代表性,本项研究调查问卷发放对象涵盖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政府公务人员。这一范围内的调查对象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突发事件应对和政府绩效评估也有较高的认知能力,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次调查对浙江大学干部培训班、浙大MPA研究生班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调查方式,抽取6个班级,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190份,回收率为86.36%,有效问卷为181份,占回收问卷的95.26%。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采用Likert 5级量表设计,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认可的强度对各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打分。

3.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将各项绩效评估指标的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序,选取隶属度超过0.60前50个指标,剔除了诸如预案更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可能的社会安全风险的减轻、对社会安全风险区域的监督与管理、社会安全救援技术的开发与更新、社会安全风险区数据库的完善、社会安全应急预案执行程度、恢复重建的各地区支援、应急救援中的表现突出人员的奖励等41个分值较低的指标,最终建立起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本文通过针对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的设计,探讨了在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和功能发挥问题,目的是推动责任型政府和高效型政府建设,并综合考虑如何促进政府应对能力平衡发展的问题,试图建立以预防、绩效和责任为核心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当然,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要重视加强评估结果的应用、促进社会力量的参与、将政府责任机制建设与政府绩效评估有效结合,从而推动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美]Steven Vago.社会变迁[M].王晓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9.

Steven Vago. Social Change .Trans.by Wang XiaoLi.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p99.

[2]Roddy McKinnon. Promoting the Concept of Prevention in Social Security: Issu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2010(19).

[3]张海波,童星.公共危机治理与问责制[J].政治学研究,2010(2).

Zhang Haibo,Tongxing. Public Crisis Governance and Accountability System. Cass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10(2).

[4]王星,李放.制度中的历史——制度变迁再思[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2).

Wang Xing,Li Fang. History in Institution——Rethinking on Institutional Change .Comparison of Economic & Social Systems,2011(2).

[5][英]简·埃里克·莱恩.公共部门:概念、模型与途径[M].谭功荣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06.

Jane Eric Lane. The Public Sector Concepts, Models and Approaches. Trans.by Tan Gongrong et al.Beijing:Economic Science Press,2004.p306.

[6]胡税根,余潇枫等.公共危机管理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6-17.

Hu Shuigen,Yu Xiaofeng et al.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09.pp16-17.

[7]周志忍.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 我国的实践历程与前景 [J] .中国行政管理,2008(1).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应急体系;预评估;问题;应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电网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加上人们对供电质量和供电稳定、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进而推动了我国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电力应急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对其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而预评估在电力应急体系中的应用中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电力应急系统的问题和不足,有效提高电力应急管理水平。因此,在构建电力应急体系时,应当注重预评估在电力应急体系中的应用。

1 电力应急体系预评估概述

电力应急体系中的预评估即是对电力应急管理实施的准备阶段、执行阶段以及善后阶段的内容进行先行评估。预评估在电力应急体系中的应用主要通过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来对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进行评价,而电力生产环境、电网设备及电力机具的防护、人员素质和现场管理是电力应急系统体系中预评估的具体内容。科学、准确的电力应急体系预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电力应急系统的问题和不足,有效提高电力应急管理水平。电力企业在构建电力应急预案的初期规划过程中,应当结合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周边的电力资源进行科学、高效地调动,有效提高电力应急体系建设效率。电力企业在完成电力应急体系的建设后,应当注重应急体系的反复演练,同时将电力应急体系的相关细节进行量化,确保构建的电力应急体系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电力应急体系的指导意义。

2 电力应急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电力应急体系是指针对电力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局部处理不当而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现象,从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建立的相关应急管理体系,来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事故防范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目前,我国电力应急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应急处理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等方面。目前,我国电力应急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应急意识不高。因多数电力企业未能全面普及电力应急知识,使得其各级人员对电力应急的概念、内涵以及原则缺乏清晰认识,未能深刻认识到电力应急工作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同时,社会对电网大面积停电普遍缺乏危机意识,从而缺乏大面积停电的应对措施和经验。②应急能力较低。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在应急工作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使得电力应急体系缺乏规划、监督和指导,同时电力企业各个部门在应急工作方面缺乏协调、合作,使得各部门的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电力企业难以合理配置应急资源。③应急设备陈旧。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在电力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大都存在着电力应急设备数量不足、设备层次低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即便是一些已具备完善电力应急体系的城市,也存在着电力应急设备数量不足现象,同时也缺乏具有特殊用途的、针对性强的先进电力应急救援设备。④电力应急预案存在较多缺陷。近年来,很多电力企业都在大力构建电力应急体系,同时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然而制定的很多电力应急预案都缺乏可操作性。一些应急预案在需求分析方面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应急能力分析方面存在较多缺陷。而且,一些应急预案在构架结构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如缺乏明确的责任、目标定位以及标准的应急程序,使得电力应急体系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3 预评估在电力应急体系中的应用

3.1 明确电力预评估指标,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在开展电力应急体系预评估时,应当从人员、设备以及制度等方面来全面评估电力应急体系的各个应急阶段,同时对电力应急体系中存在问题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水平。同时,在开展电力应急体系预评估时,也应当制定相关电力评估指标,对相关指示数据进行量化,从而对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行更好地评价,为电力应急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明确的方向。

3.2 灾害预评估在电力应急体系中应用

灾害预评估是电力应急体系中的决策评估部分,在电力应急体系中的应用主要是以灾害学理论为指导,以评估理论为基础,结合企业电力事故评价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相应的电力应急体系模型系统、指标系统以及规则系统。电力应急体系预评估中的灾害评估能够对自然灾害进行全面地反映,从而确定防灾和减灾目标,同时优化抗灾措施和救灾措施,评价减灾效益,为减灾策略和救灾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依据,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电力应急体系预评估中的灾害评估主要是通过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整体化和层次化、评价方法与技术的综合性以及信息利用多元化等内容进行评估,其理论基础为社会科学、灾害学以及环境科学等相关理论,通过对电力灾害损失预评估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建立高效的电力灾害损失评估体系,来满足电力企业突发事件顺势评估的客观需求。同时,电力应急体系预评估中的灾害评估又包括短期预评估和中长期预评估。灾害评估中的中长期预评估即是预测性评估一个地区的危险程度或是潜在危险事件的危险程度,通常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对灾害的期望损失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作为灾害风险水平、电力应急体系效益的评价依据和灾害的可防止性分析依据,以便及时优化防灾方案和救灾方案。灾害预评估理论在电力应急体系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作用于电力应急体系的防灾、救灾决策系统,同时通过防灾、救灾措施系统反馈给承灾系统,从而形成电力灾害评估与防灾与救灾相结合的网路系统,来对电力应急体系的脆弱性和风险损失进行评价,进而推动电力应急体系的不断发展,保障我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电力应急体系建设应急意识不高、应急能力较低、应急设备陈旧以及电力应急预案存在较多缺陷等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应急体系功能的发挥。因此,在构建电力应急体系时,应当注重预评估在电力应急体系中的应用,及时发现存在于电力应急系统的问题和不足,有效提高电力应急管理水平,推动我国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东.预评估在电力应急体系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6).

[2]程正刚,房鑫炎,俞国勤等.基于脆弱性的电力应急体系灾害损失预评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16).

[3]程正刚,房鑫炎,俞国勤等.电力应急体系的脆弱性评价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19).

[4]房泰宇,程正刚,毕元.等.城市电力应急体系建设分析[J].供用电,2010(6).

[5]陈曦,范晓军,周广辉.等.电力应急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分析[J].科技风,2012(21).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范文第5篇

一、概述

友好220kV变电站位于海拉尔区奋斗镇友好村东山上,共有主变压器2台,1号主变容量120MVA,2号主变容量180MVA,220kV双母线运行,线路7回(友海线、友牙线,北友1号线、北友2号线、友伊线,友永2线、友永1线),110kV双母线运行,线路4回(友氯线、友新线、友桥1线、友桥2线),10kV侧1号主变送电至1母线,2号主变送电至3母线,馈出线21回,分段913开关热备。担负着海拉尔河东地区、南郊、新区等供电区供电的重任,是呼伦贝尔电网重要枢纽变电站。

本次演练模拟“友好220kV变电站110kV2母线故障事件处理。”

海拉尔变电工区启动应急处置程序,以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保障安全的原则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演练目的

1.检验变电站处理危急缺陷事件应急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应急准备与应急预案,检验各专业应对缺陷处理应急处置工作的响应启用情况。

3.锻炼应急队伍,提升各级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以及事件处置能力。

4.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和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应急指挥系统规范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应急快速反应与协作能力。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

1.领导小组

组  长:贾  杰(总指挥)

副组长:王勇光(副总指挥)  

成  员:刘敏丽  赵学森  张凡宇  刘良波 董海亮  万永和  刘晓东  

主要职责:组织领导本次联合演练工作,负责审定演练方案,部署演练任务,检查督促演练各项准备工作,督促演练的总结改进;负责实际演练过程中应急处置全面指挥工作。

2.策划组

组  长:王勇光  

成  员:刘敏丽

主要职责:负责制订演练总体方案,协调演练的相关事宜,完成演练的相关准备工作,组织演练的实施。

3.技术保障组

组  长:高明柱   

成  员:董海亮  万永和   

主要职责:按照公司大面积停电时间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开展信息报送、联系调度、倒闸操作、布置安全措施、故障抢修、恢复送电等相关事宜。

4.物资保障组

组  长:王志坚

成  员:王浩然 刘良波

主要职责:负责应急演练物资保障,落实演练所需物资和经费。

5.车辆保障组

组  长:刘良波

成  员:全体司机

职责:做好抢修车辆的安排及调配,保证应急用车,必须时负责与其它单位的协调。

6.后勤保障组

负责人:刘良波   

成  员:王浩然  王志坚

职责:做好工作人员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

7.综合信息组

负责人:刘良波

成  员:王浩然

职责:负责综合文字、信息整理及报送工作;收集抢险现场影音资料,如实报道抢险情况。

8.评估组

组  长:贾  杰  王勇光  

成  员:刘敏丽 赵学森 张凡宇 刘良波 董海亮 万永和  刘晓东 

主要职责:负责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查找演练环节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改进建议(使用评估记录纸)。

四.演练具体内容

(一) 演练课题:友好220kV变电站110kV2母线故障处理。

 1.事件前电网运行方式

友好220kV变电站1、2号主变高、中压侧并列运行,低压侧分列运行。220kV双母线并列运行,I母线带1号主变201、友海线251、北友2号线2253、友永1线2257、友丰线2255、219PT运行;Ⅱ母线带2号主变2202、友牙线252、北友1号线254、友永2线2256、229PT运行。母联212断路器在合位。110kV双母线并列运行,I母线带1号主变101、友氯线153(热备用)、友新线155、友桥1线156,119PT运行。Ⅱ母线带2号主变102、友桥2线154,129PT运行,母联112断路器在合位。10kV双母线分段运行,1号主变901送电至Ⅰ段母线,Ⅰ段母线带:军用线951、1号所变952、友联线953、天骄线954、胜利线957、学府线958、919PT运行。1号并联电容器955、2号并联电容器956在冷备用状态。2号主变902送电至Ⅲ段母线,Ⅲ段母线带:水厂线962、友开线963、宏大线964、绿波线965、广场线966、剧院线967、友天1线968、友天2线969、2号站用变971、二中线973、民航线974、呼大线978,公寓线979,基地线981、939PT运行。分段913断路器在分位。3号电容器975、4号电容器976、5号电容器977在热备用状态。

1号主变中性点210、110接地刀闸在合位。2号主变中性点220、120接地刀闸在分位。

(二)演练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0年6月29日13时00分。

地点:巴彦托海运维站

(三)演练方式

开展有脚本桌面推演,整个演练过程将统一指挥、互相配合、快速响应、信息报送融为一体。

(四)参演部门及单位

海拉尔变电工区、调控中心(模拟)。

(五)演练进程

1.信息报送

(1)友好220kV变电站向海拉尔变电工区及调控中心(模拟)报告事件情况。

(2)海拉尔变电工区向公司领导小组报告事件情况。

2.应急处置

停电事件发生后,海拉尔变电工区组织应急队伍对友好220kV变电站110kV2母线故障进行及时处理,全面指挥工作的开展,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信息。

3.应急终止

(1)海拉尔运维站向调控中心报告事件处理情况及设备恢复情况。

(2)海拉尔变电工区向公司领导小组报告事件处理情况及设备恢复情况。

(3)海拉尔变电工区应急指挥小组终止应急响应。

4.演练完毕,由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5.演练评估

(1)评估内容

包括应急演练准备、应急演练方案、应急演练组织、应急演练实施、应急演练效果等。

(2)评估方法

评估组应掌握事件和应急演练场景,熟悉被评估岗位和人员的响应程序、标准和要求;对演练做出评估总结,并在总结会上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