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应急管理讲话

应急管理讲话

同志们:

全县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传达贯彻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县应急工作,寻找工作差距,进一步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到全县应急管理工作上来,努力促进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前面,县政府向38位受聘专家颁发了聘书,随后政府柳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搞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县各级各部门以“一案三制”为重点,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良好。一是预案体系基本完善。去年10月县政府制定出台了《镇安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8个专项预案、20个部门预案已基本编修完成,乡镇专项预案和单位预案正在陆续编修之中。二是组织机构初步建立。县及乡镇政府相继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28个专项预案管理部门也分别成立了指挥部,明确了工作职责。今天,又聘请了38位不同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县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库,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预案演练初见成效。积极组织开展了防汛、防滑、防火、防疫等预案演练活动,并在“非典”和各项减灾抢险实践中得到了检验、提高和完善。四是基础管理有序推进。积极组织开展了对涉及敏感区域、高危行业、特殊人群等危源的普查建档,为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尽管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有了良好开端,但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一是我县属自然灾害多发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安全保障能力较弱,以道路交通和工矿企业为重点的安全事故易发高发,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二是部分预案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难以在应急处置中发挥作用。应急响应机制也不够完善规范,组织机构、部门职责、应急保障还不够明确、不够到位,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反应迟缓、组织松散、秩序混乱。三是应急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基础管理工作还不到位,重大危险源底子不够清,应急管理技术欠缺,设施设备落后,物资保障不足,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缺乏有效监测、预警、预报和防控手段。四是少数乡镇和部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应急管理意识,存在侥幸心理,特别是少数部门和干部不作为或乱作为,人为诱发公共突发事件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各乡镇人民政府、政府各工作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应急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极端重要性和工作的艰巨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措施,全面改进。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努力促进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步入正轨

(一)着眼全局,理清思路,进一步明确我县应管理工作的指导思路和任务目标。根据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县《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努力建成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协调一致的应急预案体系;坚持“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应急管理行政负责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队伍、制度建设,积极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责任明确、协调有序、反应敏捷、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应急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法制化步伐,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警民结合、群众参与的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全民应急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危害,为全县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以人为本,分级负责,认真把握推进我县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原则要求。重点把握好以下六条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减少危害。要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二是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和事前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充分作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和工作准备,未雨绸缪,常备不懈。三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实行各级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负责制,各级应急管理委员会是本辖区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分工和责任落实,协作配合抓好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及政府各工作部门要全面推进应急管理机制、体制、法制建设,不断提高防控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是依法规范,加强管理。要着眼于构建应急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在依照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应急管理各项政策、体制、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有利于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有利于保障公共安全、有利于维护公众利益的政策法规体系,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政策和法律依据。五是快速反应,协同应对。要重视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逐级明确各级政权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的职责,建立各类志愿者队伍,把防控和应急处置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渗透到各个领域,贯穿到各项社会活动中去,形成快速反应、有效组织、协调一致、高效运转、各方联动、共同应对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六是依靠科技,提高素质。要加快应急管理人才、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重视发挥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形势判断、信息研究、决策咨询、专业救援、应急抢险、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利用先进科技成果,重视加强公共安全科研和技术开发,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专业化、科技化水平。

(三)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全面促进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一要搞好规划编制,优化应急资源。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科学适用、标准规范,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要求,尽快编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并把规划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要健全预案体系,加强预案演练。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规律,充分借鉴外地成功做法,注重总结汲取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部门和基层一线的意见和建议,对各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要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提高预案的系统性,从县到乡镇、村组、基层单位,都要制订应急预案,不能出现断层;专项预案、部门预案要健全完备,各项预案之间要相互衔接,不留空档,确保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单位层级越低越具体、越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同时,要加强各项预案的演练,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验证、完善、提高。

三要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响应机制。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原则,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各基层单位、村组、社区、学校、企业的基础主体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权限,该由哪一级负责、哪一个部门负责的,必须主动承担,不推不拖,层次清楚、责任分明、管理主动。各级应急管理委员会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在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责成各单位搞好协调配合,确保工作协调一致。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在应急委员会的领导下,搞好下属工作机构之间的工作衔接,确保令行禁止。各成员单位要落实响应机制,切实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物资保障到位,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调得动、用得上,做到要人给人,要车给车,要物给物。

四要搞好物资储备,健全保障体系。要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资装备、紧急避难场所、保障能力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完善应急物资投放网络,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要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要加强财政对应急保障的支撑作用,把应急管理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对应急管理必备的常用物资储备,安排专门财力予以解决。同时建立储备更新、轮换的财政补偿机制和余缺调剂、保障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为应急提供可靠的物资保障。

五要加强基础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和有关技术、历史等资料的收集管理,进一步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工作,摸清底子、建档立卡,依法落实监管责任。要逐步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齐备的县级应急平台,依托县政府门户网站和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建立综合信息指挥管理系统,形成以县应急处置机构为中心的分级信息联系网络。规范技术标准,完善部门专业应急平台,推进各乡镇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纵横相连、反应快捷、统一高效、响应及时的应急平台体系。

六要加大防控力度,提高工作效率。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切实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结合危险源普查登记工作的开展,全面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加强动态监控和管理,加大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隐患的治理力度,把防范措施落实在事故之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损失和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对各类突发公共事故,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履行“第一责任”,确保在“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现场”,积极主动,靠前指挥,赢得应急处置工作的主动权。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开展现场抢险救援工作,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造成新的伤亡、损失和危害。要注重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总结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完善措施,不断改进和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三、加强领导,强化基础,努力开创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应急管理工作动态性强、可变系数大、不确定因素多,加之我县工作起步迟、基础差、底子薄,基层基础性工作任务重、欠账大。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工作做起,不断开创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民素质。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制订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计划,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要把全县乡镇政府和部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应急管理知识教育培训,纳入公务员年度培训计划,着力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应急指挥、处置、防范和抢险救援能力;要把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纳入资质评审和市场许可的内容,增强遵纪守法和遵章守规意识,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培训,纳入“五五”普法的内容,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使应急管理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支持、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投入机制,强化资金保障。要针对当前我县公共财力紧缺、应急投入不足的实际,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公共安全以及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需要政府负担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加大支持力度。要建立和完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积极支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要研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资金保障机制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资源依法征用与补偿办法,多途径、多渠道解决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问题。通过提取安全费用、风险抵押金和整合资源等手段,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行动迅速、反应快捷、业务娴熟、英勇善战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求,整合应急队伍资源,提高处置能力。要重视加强公安、武警和民兵预备役等应急骨干力量建设,积极鼓励和广泛吸纳应急救援社会志愿人员,逐步形成专群结合、警民结合、军地结合,共同参与、互为补充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安监、公安、交警、林业、消防、水务、国土、卫生、药监等部门要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推进专兼职救援力量建设,使之成为全县事故应急、人员搜救、抢险救援的突击力量。同时,要重视抓好乡镇、街道、企业、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生产一线、区域联防和救援互助中的前置性作用。要重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作用,注重把先进的科技成果、科技产品、科技手段应用到应急管理工作中来,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科技化、现代化水平。

(四)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管理。要按照政府信息管理的制度和要求,切实搞好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反馈工作,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管理,为搞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要坚决从严查处。要加强应急管理信息网络建设,推进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信息网络,确保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信息能够及时、快捷、高效的得到处理,并在应急管理中发挥作用。要完善信息监督机制,发挥法律监督、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提高应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强信息的严肃性。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逐级落实责任,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尽可能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特别要把县委、县政府对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防汛防火、防意外事故等涉及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列入到各乡镇和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的内容,实行逐月评比、年度考核。县应急办要根据有关要求,尽快制定应急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办法,会同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加强工作督查考核,促进应急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同志们,应急管理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我们一定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全县经济突破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努力开创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突破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