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

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

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

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第1篇

    1 研究情况

   

    1.1研究对象重庆医科大学已进入临床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临 床医学本科学生。以自然班为对象随机设立实验组与 对照组,实验组179人,对照组169人。

1.2研究方法在两组学生的儿科学教学中实施不同的评价方 式,在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数、使用教 材等方面完全一致。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为导向 的综合评价”方法,对照组采用以期末考试为主的总结 性评价方法。将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比较,并对 两种评价方式的相关性、差异性进行统计分析。在课159程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对实验组学生的学习状态进 行调查并运用SPSS 20.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评价方案本研究在充分征求授课教研室教师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评价方案(见表1)。实验组的评价内容由课堂纪 律、床旁示教讨论、学习记录档案袋(网络辅助)、期中 测验、期末考试5部分组成。其中,课堂纪律、床旁示 教讨论环节由评价者借助日常教学日志的客观记录完 成评价;学习记录档案袋(网络辅助)、期中测验、期末 考试环节设置了一致的评价标准,评价者依据标准即 可给予学生评价。学习记录档案袋的评价在重庆医科 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下进行,学习记录档案袋中 以案例分析、网络学习、师生互动讨论为基础,包含课 后作业、学习与教学互动情况,为评价结果提供客观可 信的依据。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总结性评价方 式,结果由考试成绩数值构成。为了比较两组学生的 客观学习效果,对照组也参与了期中理论测验,但测验 结果不计入综合性评价。为避免因评价者主观因素导致评价客观性、公平 性降低,评价内容尽可能采取能够量化的方式,并辅以 过程记录为客观依据。同时,为了保证大样本评价的 可操作性,儿科专业研究生担任课程教学助教,由儿科 学课程组组织和培训参与教学工作。评价者由课程教 师和助教共同构成,共计32名。评价者承诺严格按照 指标客观、公正给予评价。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专业助教负责记录教学日志及学生课堂纪律、课堂表 现,日志内容作为教学组教师评价的客观依据之一,补 充和完善教师评价。

2学习效果分析

    课程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教 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因此,以两组学生的儿 科学期中、期末课程考试成绩比较作为两组学生学习 效果差异的评价指标。两组儿科学课程期中、期末考 试采取同一时间、同一试卷考试,内容、题量、难度一 致。两次的试卷命题均包括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问答题、病例分析题五大题型,主要从基本知识点、初 步临床思维、综合分析问题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 进行考核。根据表2数据显示,实验组学生期中测验、期末考 试以及总评成绩的数据分布离散程度小,较对照组更 为集中和稳定。两组学生期中测验的客观成绩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 0. 898>0. 05);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 成绩、总评成绩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 01)。同时,实验组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 掌握较期中测验时显得更为牢固(期中65. 0±9. 6,期 末7 6. 8±8. 8 ),整体水平有提升;对照组的提升效果 明显低于实验组(期中64. 7 士 10. 5,期末72. 8 士11.2)。

在考试成绩分布上(见表3)70 — 90分段中,实验 组149人(占实验组总数的83. 24%),对照组110人 (占对照组总数的65. 09%)不及格人数中,实验组2 人(占实验组总数的1. 12%),对照组为22人(对照组 总数的13. 01%)。根据学习记录档案袋以及课程教 学日志显示,实验组不及格的两名学生除了期末理论 考试成绩外,其余项目的评价结果均为“差”,评价的客 观结果均在60分以下。

对两组学生共同使用的期中、期末理论试卷进行 信度分析,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 Alpha)分别为 0.6654和0.8476,试卷信度可靠。从表2的数据结果 来看,实验组学生体现出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水平 优于对照组,总体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组。

2.2 实验组综合评价方式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分析教学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

   为了检验评价方式的 合理性和有效性,学生整体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优良 成为了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本研究将实验组综合 评价结果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形成 性评价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模式”在儿科学课程教学中 是否合理、有效。分析数据见表4。根据统计学对相关系数的界定,1为正相关,一1 为负相关,0为不相关,当相关系数大于0. 8时,可以 认为两个变量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从表4的数据分 析来看,实验组综合性评价的总评成绩均与期中、期末 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与期末成绩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 期中成绩。可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方式 长期、稳定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3实验组学习状态与感受调查

    儿科学课程教学结束后,就实验组学习状态与感 受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学习负担的学习状 态与提高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 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个人感受”个方面。发 放调查问卷179份,回收问卷174份,有效问卷174 份,有效回收率为97.21%。回收的问卷用Excel建立 数据库,并运用SPSS 20. 0软件进行信度系数检验,得 出问卷信度为0.816,大于0. 8,可以推断此问卷的内 部一致性较高,可信度较好。详细数据见表5。

根据数据显示,实验组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很高, 通过儿科学课程的学习,建立了初步的临床思维,提高 了自身的逻辑思维、沟通交流、团队协作、主动学习等 四方面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并未感受到太大的学习压 力和学习负担。

4结论及思考

    4.1长期、稳定的以形成性评价为导向的综合评 价模式能有效提高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验组的评价方案涵盖了整个儿科学的教学过 程。根据表4、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课程教 学结束时,综合性评价对实验组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明显高于期中时的影响。并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 的学习效果更好,两者有明显的效果差异。从表2、3、 5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来看,实验组学生在以形成性 评价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模式引导下,以往学习中存在 的功利主义思想得到扭转。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更多地着眼于对基本知识的吸收、掌握,对自身思维方 式、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在综合评 价模式的引导下,实验组学生能够更积极、愉快地投入 到儿科学学习中,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兴趣。

4.2 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学习记录档案袋,有助 于师生互动反馈,显著提升教学效果网络平台的运用,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空间 不足的问题,为学生进一步巩固及深入了解儿科学知 识、训练儿科临床思维,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提供了更 广阔的平台。网络平台能将学生每次的访问内容、案例 分析、学习互动以及教师评价的情况如实记录,形成观、动态的学习记录档案袋。教与学双方都能从网络平 台中导出学生个人学习状态及对应的评价信息,并能够 借助这些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反思,指导或 修正后续阶段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4.3 完善综合性评价方案,提高评价效力 在实验组的综合性评价方案中,总结性评价以期 末考试的方式展开,而形成性评价则包括了多项内容: 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综合能力,等等。多种 因素的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影响最终的评价 效力。虽然本次研究尽可能扩大了评价者的数量,评 价者达到32名,即一个评价者关注5 — 6名学生即可。 但根据评价者反馈,在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时,床 旁示教讨论等以鼓励、引导为主要方式的环节,评价的 操作性和公平性仍难达到最佳状态。究其原因是在具 体操作中,评价者往往会被个别表现突出的学生所吸 引,而忽略了对其余学生的关注和引导。因此在这些 环节中,评价者会由于主观原因而使得评价结果的公 平性和客观性降低,这也直接导致在进行综合评价时, 评价的效力减弱。所以,评价方案应进一步细化,提高 可操作性,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 高评价结果的说服力。

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酒店管理课程 课程考核 措施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能适应酒店各种职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但是通常课程考核方式以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主,但是如果采取单一的卷面考试不能检测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这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职业化”人才的宗旨背道而驰。因此,有必要改革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单一的弊端,分析传统课程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索新的考核评价方式,从而达到通过课程考核这一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促进教学教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1 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传统的课程考核一般采用的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以100分地满分,按一定比例分配的评价方式。以酒店管理专业的西餐与调酒操作实务这门课程为例,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这种考核以概念、原理、推理等知识为主要内容,以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形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试卷为主要形式,学生对所学知识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疲于应付。同时对学生团队精神、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无法很好的考查。

2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1)考核方式多样性。通过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主要包括专题项目考核、期末理论实践综合项目考核和职业素养考核三个方面。(2)考核内容科学性。考核内容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对课程的核心知识和能力考查,并要能够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3)考核过程系统性。要根据酒店专业课程的特点,合理地分配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比例。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即平时考核包括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和小组练习的成绩,而期末考核则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的成绩,同时加大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期间中的实际表现评价的分数比重。(4)考核主体多元性。要打破传统考核方式中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的课程评价模式。采用学生推荐几名代表进行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形式。这样可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不仅能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被评价者能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

3 西餐与调酒操作实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

西餐与调酒操作实务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技能课程,其实践性与操作性都很强。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西餐和酒水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西餐菜肴和鸡尾酒的制作能力、各式西餐菜单的设计能力、各种酒水的鉴别能力等一系列的职业技能。针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考核方法上也要采用多样的评价手段和形式,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知识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代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模式。整个期末总评成绩包括专题项目考核(30%)、期末理论和实操综合考核(60%)、平时表现考核(10%)三个部分。

(1)专题项目考核。专题项目考核贯穿于整个学期,着重于对学生过程性评价。主要采取学生分组完成专题项目的形式,以教师评价为主。所选择的考核项目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如咖啡的评鉴、菜单的设计、鸡尾酒的制作等专题项目。并且每个专题项目提供多个命题,学生通过抽签确定题目。同时根据每个项目的自身特点和每章节的教学要求,制订出具体、适合的考核评价标准。

单元项目的考试成绩分为合格、良好、优秀三个层次,采用相同的评分标准。考核主体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尽力做到公平、公正、客观。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评价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2)期末理论和实践综合项目考核。期末理论和实践综合项目考核,侧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组织协作能力的综合评价。在本课程中,综合项目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考试,一是实践操作考核。考核具体步骤是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抽取命题,进行构思和材料准备。最后在规定时间内(以100分钟为限)制作一至两道符合命题特点、时令的冷盘菜肴,并解释制作理念及菜肴名称。其评价标准以“摆盘造型新颖美观、符合命题要求、菜肴搭配科学合理”为主。采用教师评价与5名学生代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出最后的成绩。

(3)平时表现考核。该项考核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主要考查学生日常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学生课堂实际表现,由教师考核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到课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

4 课程考核改革的成效

该课程考核方案先后在2009级、2010级和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中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课程考核改革,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学生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与授课教师有良好的互动,甚至会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课后能按照项目任务要求按时、出色地完成作业,并且有些同学还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与西餐与调酒操作实务课程相关的技能培训。各个小组的学生充分发挥创意,为自己的冷盘作品构思出了独具特色的名字,如“心心相印(情人节)”、“圣诞的天空”、“普利茅斯(感恩节)“万寿无疆(父母生日)”等,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冷盘作品还在学校举行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展”中展出,获得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5 结束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人才的专业,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机制。考核方法的改革要与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相适应,与学生实践工作能力,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白宏洁,杨蕊.高职项目化课程设计和考核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业时空,2010(4).

[2] 闻立欧,李万军,易晓湘.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考核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资讯,2008(33).

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学;听力学;综合素质;考试改革

听力学专业的耳鼻咽喉科学是一门侧重研究与听觉、发音相关的耳鼻咽喉诸器官的应用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耳鼻咽喉科学是听力学专业本科生学习临床耳科疾病、各种听力检测技术及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听力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重要地位。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过程中,考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考试不仅对教学起到评价、促进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听力学专业耳鼻咽喉科学考试改革,积极探索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多元化课程考试新模式,对深化考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听力学人才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现行听力学专业的耳鼻咽喉科学考试存在的问题

1.考试形式单一

听力学专业的耳鼻咽喉科学考试仍然采用期末的一次性闭卷考试为主的形式。这种考试方式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查,以知识的拥有量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衡量学生的水平,忽视了运用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查,不能反映学生实际掌握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一次性期末考试的随机偶然性较大,不能起到反馈教学效果的作用。

2.考试内容“重知识,轻应用”

目前的耳鼻咽喉科学考试内容仍然局限于“课堂教学知识”,考试只是所教授知识的简单再现,导致教学注重科学知识传播,忽视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相应的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其中,客观性试题所占比例较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综合性思考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这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且考试内容与听力学专业特点联系较少,不利于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3.学习成绩评定方法单一,忽视过程性评价

课程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加上平时学习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只占10%。由于缺少对平时学习效果的评价,这样的课程成绩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一次考试定终分的方式,极易造成学生忽视平时学习,靠考前突击复习获得课程成绩,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获奖、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压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二、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考试改革的探索

通过分析课程考试现状,并认真研究、探讨与实践,我们实施了以下改革:

1.考试形式多元化

我们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及教学目标,采取科学的、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具体包括平时成绩、闭卷及开卷考试、实践技能考核、撰写论文、综合能力考核等。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单元测试、考勤及课堂互动表现的情况核定。通过平时考核,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学生也可及时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学习策略,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和反馈功能;单元测试能督促学生平时抓紧时间学习,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期末成绩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完成,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卷考试以分析论述题和病例分析为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考核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及实际应用的能力。实践技能考核包括学生搜集病史、听功能及耳科检查、运用各种听功能检查结果提出诊断与处理方案,同时考核职业态度等方面,并回答相关问题,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对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不但能考核学生对课堂基本知识的理解情况,还能考核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文章可以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综合能力考核采用案例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组学习(每组4~6人)。课前1周,教师向学生介绍典型案例并提供参考资料信息,学生查阅文献进行自主学习;各小组推荐1名学生代表进行课堂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提问或答辩,教师引导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理清知识体系,强调重点知识,并对每组进行评价。这种考核方法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是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多种考试形式并用,能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改革考试内容,注意知识和综合能力并重

考核内容体现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非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考试内容适当反映本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体现知识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命题应强对调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性的检测,命题时减少填空题、单选题、简单的判断题和问答题等客观题,增加综合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和病例分析题等主观题的比例,使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考试内容也应密切联系听力学专业特点,侧重考核学生运用耳科学和听力学知识分析疾病的发生原因、听力学表现、防治原则及听力康复措施等。考试内容与专业工作的密切结合,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听力学和助听器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改革考试评价制度,重视过程性评价

改变过去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定成败的弊端,提高平时分数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加强形成性评价。平时考核可灵活运用多种考核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考勤、单元测试以及专题论文综述、综合能力考核等形式。由此可以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性,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平时学习,使学习持续而有效。

学生成绩评价采取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实践技能考核、撰写论文和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10%(包括考勤、课堂互动表现和单元测试),期末考试占50%,实践技能考核占20%,撰写论文占10%,综合能力考核占10%”。把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使成绩评价方式多元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郁松,徐大刚,丁文龙.改革考试方法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7):23-24.

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考试改革 考试实践

大学考试作为评估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与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考试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而且它的反馈性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客观评价,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考试还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采取多样而灵活的考试可以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考试成为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考试更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更好地发挥其评价作用,为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服务[1]。近年来,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首批考试改革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改革内容、重点及原因说明

目前组织胚胎学考试存在以下问题: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往往局限于教材,多为记忆性的知识,以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为主,重视分数而忽略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短期突击获得高分,这种考试模式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2]。

2.考试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目前课程考试偏重于闭卷笔试。闭卷笔试这种考试形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试卷所涵盖的内容有限,考核的知识面窄,考查点代表性差,而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就难以考察。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过高(70%);注重结果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期末考试占总成绩比例相对较高。就课程考核次数而言,仅凭期中、期末两次考试,难以涵盖全部教学内容,以这两次的考试成绩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是不公正和不科学的。

二、考试改革方式

基于以上原因,对组织胚胎学考试作如下改革:

1.期末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由70%降至60%。

2.丰富了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改革后平时成绩的内容包括13次实验报告的成绩、课堂提问、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纪律等方式。

3.加大了实验课的考试成绩的比重。以前考核方式是期末只有一次切片考试,作为最后的平时成绩。考试改革后切片考试的次数增加了,期中增加了一次切片考试。

三、考试改革具体实施过程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结合学校考试管理制度对组织胚胎学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根据课程特点和临床实践要求,提出将“实验报告(10%)、实验技能考试(20%)、期末考试(70%)”模式改革为“实验报告和平时课堂表现(10%)、实验技能平时考试,即期中的切片考试(10%)、实验技能期末考试,即期末的切片考试(20%)、期末考试(60%)”模式,从而实现了考试的多元化。

1.实验报告和平时课堂表现与纪律

教师需及时对实验报告进行讲评,学生总共有13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分数以10分制评分。实验报告为本教研室制作的画图册,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要求画图,然后写出组织或器官的名称,对组织或器官的结构进行描述,同时写出相应的结构名称,在每次的实验报告中,根据几项综合要求给学生评分,最后以13次实验报告的平均分计入平时成绩。将每次质量较高的实验报告作为模板,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2.实验课技能平时考试(即期中切片考试)

这是在学完组织学的四大基本组织后,对学生进行的一个阶段性考试。主要考试内容为四大基本组织的切片考试。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写出结构名称,总共观察10个结构,每个结构1分,总分10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正常组织的结构,为学生以后学习器官的结构奠定基础。

3.实验课技能期末考试(即期末切片考试)

主要考试内容为正常器官的结构描述,内容涉及各种器官。考试时每个学生随机抽到一套切片,每套切片由5张切片组成,抽签拿到的5张切片首先要写出器官名称,然后从5张中自选2张,对器官的组织学结构进行描述。最后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正常器官的结构,为学生以后学习病理学、观察异常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期末考试

增加考试的题型,考试的题型有选择题(选择题又分为单选题与多选题)、填空、是非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问答题又分为一般问答与综合问答题)。题型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以上题型综合交叉使用。

总的来说,考试改革后,加大了平时考核的比重,考核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加强平时考核并不是单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考试相结合等各种形式的考核相结合、中期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动态考试过程中获取教学信息,综合素质获得发展,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四、改革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本改革实施范围是临床、检验、口腔、预防、影像的本科班学生。改革后,加大了平时考核的范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和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向学生及时反馈平时考核的成绩,进行考核情况分析、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反馈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五、学生成绩分析与对比

因本学期2011级所有的本科班都参加了考试改革,所以将2011级成绩与未参加考试改革的2010级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对比结果如下:2010级平均分:77.32,及格率:94.31,不及格率:5.69。2011级平均分:78.48,及格率:95.9,不及格率:4.03。

通过以上分析,及格率2011级比2010级提高1.59%,不及格率2011级比2010级降低了1.66%。平均成绩2011级比2010级提高了1.16分。

六、总结

在考核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和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向学生及时反馈了平时考核的成绩。同时还对考核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掌握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在期末全部考核都完成后,汇总学生的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很少,和以往相比及格率有了提高。

参考文献:

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第5篇

新课程改革的钟声虽早已敲响,但每学年每学期的期末结束时,面对学生成绩报告单的基础性学力成绩与发展性学力成绩,部分教师不是很重视发展性成绩,而是根据期末试卷上的分数划分一个等第,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平时的努力有失偏颇,并非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此本人试图找一种更合理更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能否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来促进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素质教育的目的。我们从这方面入手作了一系列的尝试,在语文学科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方面做了一点实践与探索。

二、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实施过程

(一)搭建学习平台,建立学习档案

上第一堂语文课,就让学生清楚知道教师的教学要求和发展性学力成绩评价方法,为学生搭建好一个提高自己语文能力的平台。课后布置给学生的第一次作业:“谈谈我与语文”。要求作业内容包括:我对语文的态度(非常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非常讨厌),产生上述态度的原因,对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哪方面强,哪方面弱),新学期对语文学习有何想法,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好的建议等几个方面。作为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新的开端。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历史、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及语文基础知识与能力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对学生的评价会比较客观、全面。并将有关资料进行摘要和数据统计,以便一学期学习结束时进行比较和小结,教师从中获得经验教训和反思。

看完学生的第一次作业,深感许多学生对语文的喜恶直接受到教师素质的影响,自我感觉老师的责任重大。我及时对此进行小结,并感谢同学们提出的好的建议,希望同学多与老师沟通,共同努力,让那些不喜欢语文的同学能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成绩能得到提高。

(二)质评量评结合,重视学习过程

总评分计算公式:

[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50%)]×100÷基分

前文已经叙述了基分的计算方法,期中、期末成绩是以卷面分为准,下面我就重点谈谈平时成绩的评价方法。

平时成绩由四大块组成,包括平时测验(包括单元测验、课堂小测验、周末自测)、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实践能力(包括开放性考试)等各个方面。

平时成绩计算公式:平时成绩=平时测验分+作业分+课堂分+实践分

1.平时测验分数:科代表负责登记每次的平时测验分及计算平时测验平均分。每个同学期末复习时,对哪次不满意的测验可以申请对相关内容进行补考,补考成绩高于原有成绩的可以替换。

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兴趣和信心,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思维和技能,所以只要他愿意,他勤学,我们就给他考出好成绩的机会,并且给予充分的鼓励。这也培养学生敢于拼搏、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

期末复习阶段,我让语文科代表将班上同学按照语文成绩的不同搭配以三人为小组,成立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互助学习,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成绩的提高也给这个小组的其他两个成员加分。实践证明,效果是我意想不到的明显。

2.作业分:我把班级人员分成6个小组,小组长负责登记每次的作业评价加、减分的统计,统计方法:根据作业情况把学生的作业分成5个等级,根据完成的质量,作业的态度,给学生的分等级。A、B、C、D、E五个等级分别得分为5、4、3、2、1。对于作业不按时交送或者不交送者可得负分。把作业登记表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让学生时时都能看到自己的平时成绩。

这项评分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诚实的学习态度。(为了不打击学生,只要是自己完成且准时上交的作业最低等级都评为“中”。)

3.实践分(包括课题学习报告,语文实践活动,课外资料查询,各项征文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都必须有两项实践加分项,每项加2分。这项评分主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综合能力。并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尊师爱生的德育教育。

以上记录及分数全部张贴在教室后的学习园地上,期末统计时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一学期的发展,一学期所取得的成绩。放入“学生语文学习档案”。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期望在自己的学习档案中不断地增加一分,增添光彩的一笔。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量化”来推进语文教学及管理。

(三)学生互评自评,激发语文兴趣

1.课堂鼓励评价。在课堂中学生往往会为一些较难的问题,某个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掌声,这也是认同给加课堂分的标志,有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回答出一个问题,做出一道题目,同学们也会给予他们鼓励和加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阶段性互评奖励。每个单元测试后,课代表必须向全班公布一个月来语文学习情况及量化评分结果,并对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和奖励,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奖励本子,奖品虽小,但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这份荣誉,是他们的成就和骄傲。每个科代表还会指出哪些方面做得不足不够,有时也会点名批评,然后提出期望。

3.确定目标,树立信心。让学生给自己定大考的目标分,最后由老师核定目标分。实质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一个具体体现,目标分往往可以比他实际的水平稍高一点或更多,这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暗示”效应,学生很在乎老师定的目标分,他会觉得原来在老师心中他是一个很好的学生。会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思考

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客观、全面、公正并用发展的眼光,每个教师必须达到共识和一致,这才能保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言语及行动上客观、全面、公正、发展地评价学生,教师的评价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及语文学习的各种行为。至于评价的具体方式,我觉得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神同而行可不同”。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不但要表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更要具体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学生发展性评价具体的“量化”可以给予他们约束力和具体的目标和动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督促下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相应地得到提高。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化”,可操作性、可见性强,让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渗透和落实在语文学习中,而不是流于理论和形式。希望有一天这些“学生学习档案”不但是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工具,也能在关键时为学生派上用场,不要再用一次的升学成绩改写一个人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