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实践课教案

综合实践课教案

综合实践课教案

综合实践课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方案;有限资金;构建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TP393-4

网络综合布线是一门新兴的网络实践课程。随着这些年通讯自动化、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智能化建筑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做为智能化建筑、社区乃至城镇基础的结构化综合布线已形成了一套拥有自我系统和理论的学科,并逐步走进了大学和高职的课堂。由于这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关于他的教学和实验室组建方式大家都在进行初步的探索。下面笔者将结合我校在组建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 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问题

这是一个大问题。做为一门需要教学实验的课程,资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实验器材需要钱,实验耗材也需要钱。可是做为一个发展革新速度飞快地学科,相关设备的更换速度是惊人的。也许昨天还投入不菲的设备,过几年就会面临淘汰的尴尬局面。而众所周知的是,新科技设备通常是昂贵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台国产光纤融接机需要2万元,而一台进口的同类设备则需要5万元。这还仅仅是一台设备。面对这样一门课程,需不需要投入,值不值得投入,能不能投入对每一个学校都是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1.2 安全问题

这也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因素。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是90后,他们活泼、聪明、激情四射、异想天开,在各个方面都彰显着自己飞扬的青春。但是在纪律方面还是要逊色一筹。而纪律恰恰是实验课所不能或缺的。强电、弱电、冲击钻、竖井、穿线、绝尘等等这些都是网络综合布线这门课程所要遇到的场景。不守纪律,突发奇想轻则导致设备损毁,重则会危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那么,如何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安全的安排学生做好实验也是我们需要仔细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2 实验教学方案构建措施

笔者的指导思想:抓大放小,联系学生实验课堂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资金

目前各大院校开设的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大都包括:(1)概述;(2)传输介质;(3)工程设计;(4)方案编制;(5)施工技术;(6)工程管理;(7)系统测试;(8)故障诊断;(9)验收与鉴定这九个重要的部分。其中(2)(5)(7)(8)这四个教学部分基本必须使用实验设备;而(6)(9)还可能需要到施工现场进行体验;剩下的其它部分则是以理论内容为主。

有的院校在开设课程之初,由于资金困难,条件所限,只好采用放大理论教学,牺牲教学实践的方法来节约资金。可这样下来课程无异于是脱离了试管和烧杯的化学课——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无法理解,而老师也讲的是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最终很难说学生是否掌握了这门课程。与之对应的是,确实有学校资金雄厚能够舍得投入大额资金建立实验场所。先不论此法是否值得大家学习,仅场所利用率这一项就不是笔者这些只有几个专业班级的学校比得上的。因此对于上述两种方法我校都无法完全借鉴。

如何使用有限的资金,使得学生既能做好实验又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就成为了处于类似状况的兄弟院校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在此以笔者的实践和分析试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

首先,笔者从实验器械的价格入手进行分析和考虑。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实验器械大致包括传输介质类(如五类、超五类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接头、配线架、交换机等),实验工具类(如各类线钳、冲击钻、钻头、光纤冷切刀、光纤熔接机等),模拟环境设备(水平布线墙、垂直干线墙等),以及安全设备和检测设备。其中传输介质类基本属于耗材,本身价格也不贵,完全可以根据实验要求适量买进。实验工具类的大部分亦都属于比较耐用的耗材,价格也相对可以接受,对采购资金来说也基本不能构成什么压力。但是,实验工具类的光纤熔接机、模拟环境设备以及检测设备的一部分设备则相对较贵。对于这些设备,课程实验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安排。

举例来说:

(1)光纤熔接机可以说是实验器械中最贵的设备,可是却不是必须的设备。这是因为对学生来说,从其操作方法和步骤上来看,光纤熔接机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有很多地方与使用光纤冷切刀进行光纤端接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是类似的。而从价格来说,光纤冷切刀是光纤熔接机的百分之一左右。因此只要在学生熟悉了光纤冷切刀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后再进行光纤熔接机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的视频教学,那么即使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遇到光纤熔接机,他们也能够很快掌握。

(2)模拟环境设备的价格也相对不菲,对于这种设备所采用的策略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订购一套适合实验室空间的模拟环境设备是昂贵的,但是使用廉价的建材自己带领学生构建相关的设备却是廉价的、可行的。且通过构建这些设备还可以让同学们熟悉实验工具的用法,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检测设备中昂贵的设备。对于这部分设备,目前笔者还没有好的办法,但本着用操作步骤相近的廉价设备替代昂贵设备(像光纤冷切刀与光纤熔接机这样)或租用设备的原则,还是可以达到既能节省了资金,同时又让同学们增强了实践练习的目的地。

其次,笔者从实验器械的利用率上进行分析和考虑。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讲,一件物品在单位时间内的使用率决定了这件物品使用成本的高低。举例来说,假设有一台光纤熔接机A和一个拥有10个专业班级的高职院校B,(在此设定中,任意一个学年内,B通过合理的安排都能使每个班级充分利用A来进行实验。)那么A在B的利用率为每10个班级1学年。而对于只有1个专业班级的高职院校C来说,A的利用率为每1个班级1学期,如果A的有效使用寿命为5年(包含使用损耗和技术损耗,其中主要是技术损耗),价格为20000元,那么相当于B需要为每个实验班级在A上每年投资20000/(5*10)=400元。而C需要为每个实验班级在A上每年投资20000/(5*1)=4000元。当然这个例子为了让读者看的比较明显而举得略微有些极端,但它也真实的反映出不同学校的使用成本的问题。那就是——要想节约投资成本,就需要加大试验设备的使用率。有了这个结论我们可以对试验设备的采购作出如下安排:

(1)设备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可以考虑买进。比如说一次性耗材和多门其他课程都可以使用的设备。

(2)价格相对便宜又可以长时间不被淘汰的设备,可以考虑买进。如各类线钳、冲击钻、光纤冷切刀、配线架、接合型管槽等。

(3)不得不买,无法避开的设备,买进。如安全设备。

最后,剩余的其他设备可以采用租用和观摩的方式来让同学们完成实践。

3 总结

总之,以抓大放小,联系学生实验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资金为指导思路,通过考量实验器械的价格和使用成本进行仔细分析的方法,把实验器材分成购买,租用,观摩,自制等几大类后,是能够以较少的资金来搭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实验室的。

参考文献:

[1]陈学平.网络综合布线与实训[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谭爱平.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4).

综合实践课教案范文第2篇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教师条件: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50周岁以下,有长期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新课改,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付诸于实践。

选题方面:要求能带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题,小中见大,选出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可操作的课题。

竞聘演说: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后,由校课题组过关筛选后统一安排竞聘演说。参加演说的教师要把课题的来源、实施过程、实施措施、实施预想困难、实施达到的目标阐述清楚,对自己竞选的课题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诠释、理解与评价。

竞聘答辩:演说完毕后竞聘教师要接受专家及课题组的提问,有针对性地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要求能掌握课题的基本知识,围绕课题全面论证,既富有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又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

学校课题组及专家组将根据教师竞聘的情况,为每位教师进行综合打分,优胜劣汰,选出优秀者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扎实,保质保量。

4、阶段性总结制度: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

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

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5、评价制度:

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三、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态度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综合实践课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36-01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学习模式,通过“实践”为学生创设探究化的教学环境,能够为学生发挥思考智能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真实地体验、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学习模式的优势

(1)实践化教学的优势。将项目学习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有助于增强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设“实践性”的综合实践课程,可以优化解决学生在课堂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引导学生能够从静态的理论课堂融入到动态的实践学习环境之中,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学科知识的综合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学习模式,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以课程中某一学科为基准,而是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生活视角出发,改变传统学科的课程体系。应用项目学习模式,要多科教师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引导学生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的学科界限,提升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多元化考核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学习模式,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在评价学生方面能够注重运用多元化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以从多角度发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智能向多元化发展。同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项目学习模式,能够从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活动等多个方面制定学习评价方法,有效突破传统教学中的“一元化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智能,提升学生的智能水平。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项目学习模式的优化对策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定教学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往往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来确定教学课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应用项目学习模式,在选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课题之前,应该认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确保所选的实践主题能够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学习项目课题的选取上,应该结合学校资源优势,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习者与具体实践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项目学习模式的可行性。最后,在确定教学主题之前,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确保选择的项目学习课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接近,以保证项目学习活动能够顺利完成。

(2)规划课程主题方案。应用项目学习模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教师应积极处理非预设状况问题,把握好项目学习活动的方向,深入地和学生进行沟通,调整预设课题教学方案。在项目学习模式活动实施之前,教师需详细规划项目活动,针对项目学习团队中的人员、项目学习目标和任务等内容,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项目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在项目学习实施过程中发散思维,不受项目规划束缚,深入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同时,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是探究实验等方式,解决项目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

(3)人性化制定项目活动方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项目学习模式,不仅要提升项目活动方案的可操作性,还需合理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将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优势发挥出来,通过项目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在项目学习模式中,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合作,让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的情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根据项目学习模式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使学生在项目学活动中得到用武之地,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学习资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让项目学习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得以顺利实施。

(4)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项目学习模式,当每一个项目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里展示,为学生提供作品展示平台,引导学生自我总结项目学习成果。例如,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学习心得在课堂中念一念,或者是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在讲台上为同学们展示一下,为学生在课堂中提供一个平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还能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学习模式,有利于发挥实践化教学的优势、推动学科知识的综合化和多元化考核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项目学习模式,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定教学课题、规划课程主题方案、人性化制定项目活动方案和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从而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课教案范文第4篇

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当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安排如下:

1、高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以《劳动与技术》课本为依据设计教学,也可开发自编教材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需将方案报学校教科室备案。每周一课时。

2、高二、高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劳动与技术》课本为辅设计教学。每周一课时。

三、主要工作

(一)积极落实课程常规,夯实课程实施基础

1.理性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3.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4.广泛征集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形成的优秀经验,并组织相关的评比活动(教师案例、课堂指导设计、计划总结等),逐渐丰富我校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6.继续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

7.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

(二)组织多项教研活动,提升课程理解水平

1.继续开展“再学习课改理念,再反思课改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体的研讨活动。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等文件精神,提高对课程改革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熟悉相关学段的课程信息,如课程的产生背景、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等,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始终保持与新课程同行。

2.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3.坚持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和不定期举办的主题沙龙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4.引导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5.继续组织高中教师密切关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三)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1.进一步稳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式的课程实验,紧紧围绕影响课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积累可行性经验,为整体推进课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课教案范文第5篇

1、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探讨在lnternet环境下,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以研究性学习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相关实施案例。

课题成果将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和实施,对改革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弊端,都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

2、选题的依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是以融合形态呈现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探究学习的方式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作为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模式”,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一门新的课程,由国家设置,需要由地方和学校根据《纲要》规定的基本框架,来规划课程的类型、内容和具体活动的方案。我们岗厦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已有两年,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基于lnternet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刚刚起步,亟待上级行政和教研部门的支持。

3、研究方案

(1)、基本理念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网络信息技术。

(2)、基本目标

探讨“基于lnternet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学习模式和评价方式。

(3)、具体内容

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②如何以综合主题研究和综合项目(活动)设计的方式,组织lnternet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③在我校《整合课程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网络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④面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网络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方法;

⑤基于lnternet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实施案例;

(4)、研究重点

基于lnternet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的开发,以及与学科整合的网络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探讨。

(5)、创新之处

在于把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从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模式”,为我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经验和范例。

3、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4、研究步骤

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进一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设计方案。

⒉实施阶段:执行方案,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及时总结成绩。

⒊成果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向上级部门和总课题组汇报。

5、预期主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