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数据报告

财务数据报告

财务数据报告

财务数据报告范文第1篇

一、判断企业盈利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能有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是形成现金流的重要基础,因此任何银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都十分重视。而财务报告数据是各银行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依据,其中可应用的数据较多,以信贷管理为出发点,凡是能够带来持续现金流的使用且连续发生的经营业务均能反映客户的实际盈利能力,但是特殊交易由于不具备持续性,即使能带来一次性的可观收益,也不在考察其真实能力的范围之内,因此特殊交易的收支状况主要用于表现营业额以外的收入中,可涉及到非流动性的资产处置、债务重组、捐赠以及政府补助等,为了避免信贷管理受到特殊交易的影响,常以主营业务的利润或者直接营业利润作为数据应用的分析对象,但是不同贷款客户的特点不同,对其所选的数据也必然有所区别,必要时将会对相关数据给予调整。

二、确定合并范围的重要依据

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反映企业集团的整体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是对集团公司进行信贷监控的重要数据。根据当前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合并报表范围的基础是实际控制原则,重点在于“重实质、轻形式”,在确定合并范围时,应将投资企业是否拥有投资企业的半数表决权或实质控制权等客观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内,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还规定,应给予企业更大范围的自。很多集团公司存在粉饰报表、根据被投资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调整范围的现象,如排除经营状况差的企业、而选择效益较好的子公司等,为了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银行信贷管理体系在对集团贷款合并财务报告时,一定要对其合并范围加以审核,尤其要注意是否有投资比例较高的子公司却没有纳入合并范围内,而投资相对低的子公司纳入合并对象的情况,或者对于合并范围调整较频繁的现象也应多加关注。

三、企业实收资本状况分析

实收资本主要指对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所形成法定资本的价值,能有力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承担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而银行信贷管理也会将实收资本状况作为监控数据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交叉持股的现象。因此实收资本也有一定的水分,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使用信息者造成误导。交叉持股,是指两个以上的公司,处于某种目的而互相持有对方发行的股份,每个公司通过这种交叉持股的方式能够以最少的资本控制最大的资产,但是这种方式就会造成公司实收资本的虚增。当某个公司实行交叉持股时,公司在账面上相互投资可增加资本,但其实质是同一笔资金在多家公司之间的流动,而每经过一家公司,资本额就会如杠杆式被放大。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活动非货币性的资产交换,主要指交易双方以无形资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或者存货等非货币性质的资产实施交换,根据当前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凡是具备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能够以公允价值及应支付相关税费作为交换资产的成本,由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计入当期的损益中,这种处理账务的方式能够使企业通过高额资产换取低额资产的方式以提高当期利润。但是如果交易双方存在各种关联关系,那么非货币性的资产交换活动就可能被认定为是不具备商业实质的,这种情况下的换入资产将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若再以换入的高价资产出售,那么仍可实现当期利润的提高。

财务数据报告范文第2篇

一、XBRL技术框架

XBRL技术框架就是指导XBRL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依据XBRL国际组织的XBRL规范和我国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XBRL技术框架主要包括XBRL规范、XBRL分类标准、XBRL实例文档和样式表组成。整个技术框架采用自下而上的层次结构。

(一)XBRL规范(Specifications) XBRL规范是XBRL的核心和基础,规定了XBRL的理念和原则,主要用于定义XBRL的各种专用术语,规范XBRL的文件格式和基本数据类型等语法要素,以及如何建立分类标准与实例文档等。我国XBRL系列国家标准与XBRL国际组织技术规范相适应,引入了维度、公式和版本规范,其中维度用于描述业务数据中常见的多维信息,便于进行数据的深度加工和分析利用,为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提供了可能。

(二)XBRL分类标准(Taxonomy) XBRL分类标准是XBRL为企业报告中的每个项目建立不同的标签,分类标准定义了各项目的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等, 相当于一个行业商业信息交换的“词典”。分类标准是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国家、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每个分类标准都包含一个分类模式文件(XSD文件)和若干链接库文件(XML文件)。分类模式文件定义了分类标准所包含的元素及其类型方面的信息;链接库用来描述和组织各概念即元素间的关系。在最新版本的XBRL2.1规范中,所有关系被划分为五种类型:标签、参考、定义、计算和展示,并被组织成五个链接库,其中前两种链接库是资源型链接库,为元素提供附加信息,而后三种链接库则是关系型链接库,表达元素间的关系。

(三)XBRL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s) XBRL实例文档是根据XBRL技术规范和分类标准制作的企业实际财务报告数据文件,主要包含财务报告中的标签和数据。XBRL 根据财务报告中标签与会计业务数据的对应,利用一些工具自动从会计业务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生成实例文档,实例文档中不含显示格式的信息。

(四)样式表(Style Sheets) 样式表用于定义财务报告时的显示项目和格式。由于实例文档不便于直接阅读,可以利用样式表对实例文档进行“格式化”处理,即可生成使用者想要的文件类型和格式。

二、XBRL技术与企业财务分析及诊断系统

(一)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概述 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就是为实现财务分析与财务诊断目标所使用的工具(硬件、软件)和方法、技术与步骤的综合体。它包括财务分析和财务诊断两个子系统,两者有密切的联系,财务诊断建立在财务分析基础之上,财务分析是财务诊断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两者在实现的功能、运用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明显区别。财务分析主要是以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实现对企业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等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常用比率、趋势、结构、因素分析等方法,并通过报表、图文报告等直观、人性化的格式将分析结果展现给用户。财务诊断主要利用企业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来发现问题、找出风险点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大部分企业的财务诊断是通过自己构建财务诊断体系或借助外部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管理咨询机构来进行,主要经过数据收集、分析诊断、形成诊断报告三个阶段,诊断方式主要通过手工或者运用EXCEL工具辅助完成。

(二)传统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务分析比较机械、呆板,缺乏个性。企业现有财务分析是对财务报表数据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等方面对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公式化分析,比较机械。针对行业和企业特点,或者针对企业特殊项目的个性化分析由于缺乏灵活的分析模型和工具而无法进行。二是财务分析缺乏广度与深度。企业现有财务分析是基于财务报告的分析,而传统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企业不会考虑需求者的要求,而且往往由于害怕广泛的信息披露会对自己产生不良的影响而采取比较保守或片面的信息披露策略,使得财务分析缺乏数据基础,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三是财务诊断所需要的数据资料不完整、不规范。包括财务数据在内的数据资料是财务诊断的依据,只有完整、准确、规范的数据资料,才能反映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但目前企业提交的数据资料可能来源于多个系统,出自多个部门,不仅数据格式多样,而且不完整、不规范,再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地域的延伸,财务分析与诊断面临的财务及业务数据越来越复杂,给整理、分析、诊断带来不便,有效实施财务分析与诊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四是财务诊断方法与技术手段落后。目前企业财务诊断主要由财务人员、中介机构的会计师等通过手工或者运用EXCEL工具辅助完成,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难免会出现人为差错。同时由于技术落后,一些比较复杂的诊断模型无法建立和验证,无法做到对问题的深层次诊断和分析。

(三)XBRL技术应用于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的优势分析 作为一种以XML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标记语言,XBRL 继承了XML 所拥有的所有语言优势,如:XBRL具有良好属性的开放式技术构架;具有跨平台的优势,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XBRL文件无需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对同一份XBRL 实例文档,采用不同的样式表,可以生成多种企业报告;统一了数据定义和格式,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如PDF、WORD、HTML格式文件等。因此将XBRL技术应用于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可以充分利用XBRL的技术优势,获取数据更加容易,数据来源更加丰富,数据规范且无须转换,使得财务分析与诊断能从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深层次的财务分析与诊断、决策中,同时XBRL规范数据便于进行多维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更容易从深层次上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设计出较佳的解决方案。

三、 基于XBRL技术的企业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架构

(一)系统架构 基于XBRL的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就是结合XBRL的技术特性和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将传统财务报告转换为XBRL财务报告,财务分析与诊断是从具有统一XBRL描述形式的数据中利用专门的工具或模型来完成财务分析与诊断。基于XBRL的企业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二)系统功能说明 基于XBRL的企业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主要包括XBRL财务报告转换、智能财务分析、个性化财务诊断等三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的信息流动和数据交换都是基于XBRL进行的。(1)XBRL财务报告转换。XBRL财务报告转换就是对企业传统财务报告经过财务报告元素梳理与映射、创建扩展分类标准、编制和验证实例文档、生成XBRL财务报告等过程,最终根据不同的报告模板生成不同利益主体所需的XBRL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元素梳理与映射就是企业分析传统财务报告结构,从财务报告中提取报告信息,并梳理提炼成财务报告元素,然后与通用分类标准元素相匹配。创建扩展分类标准就是对于不能匹配映射的报告项目及关系或者企业需要进行更为全面详细的其他财务信息披露,需要根据《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以及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规则来创建扩展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创建扩展链接角色、创建元素、定义元素间关系等工作。编制和验证实例文档是企业基于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结合通用分类标准指南和创建的扩展分类标准,将财务数据与分类标准映射来编制XBRL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并对实例文档进行测试验证,以确保财务报告中的所有事实值已被正确地标记并包含在实例文档中,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生成XBRL财务报告就是根据财务报告模板和XSLT(扩展样式表转换语言),把实例文档中的数据转换为各具特色的财务报告或业务报告,以满足各利益主体对信息的需求。(2)智能化财务分析。智能化财务分析就是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方位财务分析以及最佳分析评估模型的量化分析工具,XBRL应用主体可以根据其对信息的需求,从 XBRL实例文档中快速搜集和提取数据进行各种应用分析,实现灵活、高效、多维的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来满足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决策者等对企业智能财务分析与价值评估的需求,包括能提供更细致的财务报表、财务状况分析、财务趋势分析、财务成果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财务风险分析等主要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资金、资本、资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战略决策的角度考虑,为企业股东、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资主体提供对企业长期持续经营影响较大的财务数据和分析报告,满足对企业投资价值的评估需求;能给企业内部管理层及时提供经营状况的数据和分析预测,为股东及其他投资主体提供风险分析和未来发展的预测分析等,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决策过程科学化、最优化、智能化。(3)个性化财务诊断。个性化财务诊断就是根据不同利益主体的关注点和具体财务风险点建立个性化诊断模型,利用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工具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环节、关键因素进行揭示,并结合诊断人员职业判断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供企业选择、实施。由于XBRL财务报告已经对财务数据进行了特定的标签识别和分类,财务数据在不同的计算机平台和财务信息使用者之间实现了共享,能够方便地获取企业财务、非财务数据,及时和大量的数据调取更有利于财务诊断中对底层数据的挖掘,因此基于XBRL技术的财务诊断,能有效提高财务诊断的可靠性和质量,更好地发挥财务诊断的控制职能。

企业建立基于XBRL的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与传统的财务分析与诊断方式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更准确、高效、动态地实施财务分析与诊断,同时也为财务分析与诊断智能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随着XBRL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在XBRL 环境下实施财务分析与诊断是财务分析与诊断发展的趋势,但鉴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这种模式还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即时财务分析与诊断,引入多维分析、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财务分析与诊断的智能化等。

财务数据报告范文第3篇

一、财务报告模式概述

财务报告体系主要由报告内容和报告模式两部分组成。报告内容主要包含以财务报表及附注为主的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相关信息,报告模式由财务报告的具体格式、相应载体、公布途径等构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内容是财务报告的实质,也是财务报告体系的关键所在,但其离不开报告模式的支撑,完善的报告模式有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对报告内容的理解,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因此,健全的财务报告体系不仅应重视报告内容的完善,更应关注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78年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一辑《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Objectives of Finan-cialReportingbyBusinessEnterprises)中,对财务报告做了以下的解释:财务报告的编制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还包括其他传输信息的手段。其内容直接或间接的与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信息有关,即关于企业的资源、债务及收益等信息。由此可见,美国已经将财务报告传输手段(财务报告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纳入财务报告体系中,并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报告界定为:财务报告: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其他应披露的信息,在新准则中除对报表具体格式加以规定外,并未对具体报告模式加以明确。尽管证监会自1994年首次颁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第二号――年度报告的格式与内容(试行)》以来的多次修订中,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日趋规范,各上市:公司也以相同的格式和内容对外披露信息,但财务报告模式规范却有待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模式理应成为财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财务报告模式的演进历程

(一)手工会计数据处理下会计报告模式手工会计数据处理是会计数据处理最原始的方式,但目前仍有部分企业采用手工会计数据处理方式。此种方式下财务报告模式的代表是以纸介质作为主要载体的会计报表加报表附注为主,主要反映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交易事项。由于会计报表具有简明清晰、适用面广且高度浓缩了企业经营状况的优势,一度被认为是会计人员智慧的象征和创举,自会计诞生以来作为对外报告的主要形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手工下编制会计报表的复杂性,使其成为了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甚至一度成为会计工作的直接目标。

(二)初级电子化财务报告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会计数据处理流程的同时,对财务报告模式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以纸介质为主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借助网络及时获取企业财务报告成为必然。初级电子化财务报告是纸介质财务报告的“手工翻版”,较典型的代表是将纸介质财务报告扫描成电子文档,通过网络对外公布,使用者借助相关软件对其进行阅读,如利用AdobeReader软件对PDF格式财务报告的查阅。证监会2005年第141号文件《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修订)规定,上市公司除以纸介质方式对外公布财务报告外,应在指定的网站上企业的财务报告。网络渗透力和扩张力,使报告使用者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可以更便捷地获取企业的信息,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但此种模式并没有发挥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语言的优势,如不能进行相关的链接而且以纸介质为主的设计格式并不一定满足计算机显示的需要。

(三)高级电子化财务报告模式在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易方式的外部环境影响下,企业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以局域网(Intranet)、外联网(Extranet)、因特网(Internet)等作为信息传递的网络工具的不断延伸,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ERP)逐步成为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平台,交易数据的“无纸化”、信息传递的“不落地”使得信息完整的在虚拟环境中流动。在此背景下,电子化财务报告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一是由单向传递数据向互动式发展,使用者可以利用网络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改变了被动接受企业加工后的信息,传统的由企业将数据加工生成信息的垄断性正在逐步被替代;二是财务报告内容的扩充,除了原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交易数据外,一些非货币性数据正在纳入财务报告的范围,网络独有的链接功能使获取企业相关的非货币信息变得卡分方便;三是财务报告模式出现多元化倾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财务报告方式对外公布,一定程度体现企业自愿披露信息的意愿。

三、财务报告模式变迁的内在动力

(一)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日趋成熟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由一次输入、多角利用、信息共享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基于SOA框架之上的ERP系统的构建,将企业各部门的信息处理有机的整合在统一平台上,打破了原有的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的界限,这一切都为企业加工处理内外部信息提供了条件。企业利用ERP系统对内外部信息加以综合,原有的数据加工处理方式及数据表现形式都发生了改变,日常烦琐重复的会计数据分类、汇总处理,已经被计算机取代,会计人员工作重心正在逐步“前移”,事中监督和事前预测成为重点。财务业务处理一体化成为可能,交易事项可以及时的记录下来,每天出具财务报表不再是梦想。财务数据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非黑即白”式的财务数据模式已经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1996年沃尔曼(Wallman)在《Ac-countingHorizon》杂志上连续发表《在发展的环境下会计和信息披露的未来:需要巨变》文章中所提出的“彩色模式”概念已经初现端倪,而这一切变化都为财务报告模式变迁打下了根基。

(二)企业部管理的外在影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以“3C”即顾客(Customer)、变革(Change)、竞争(Competition)为主体的相关因素,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步演变为以核心企业为主的企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准确、公允的内外部会计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如何同时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是内部报告的关键问题。信息化建设为此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如ERP系统就为企业的高层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企业经营数据的分析,以不同颜色的灯反映当前的经营情况,便于高层管理人员的战略规划。内部管理对信息需求的提高,直接对外部财务报告模式产生了影响,外部报告同样存在如何满足不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问题,内部报告模式的改变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经营业绩优良企业的示范作用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由单纯的获取利润转变为以吸引客户眼球的“注意力经

济”。信息网络的价值因其节点数的增加而呈指数化翻升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sLaw),很好地诠释了知识经济下企业真正价值所在。面对“稀缺资源”的争夺,企业为了吸引潜在投资者、债权人等注意力,一定程度存在创新财务报告模式的意愿。当经营优良企业采用适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新财务报告模式时,其他企业会相继效仿,以免被视为经营状况存在问题。在此情况下,经营业绩好的企业部分起到了“拉动”企业财务报告模式变迁的作用。

四、财务报告模式变迁的外部动因

(一)财务报告目标的差异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一辑中指出: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不是已成不变的,受编制财务报告时所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使得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财务报告目标大相径庭。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变中,企业作为独立经营核算的法人实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高强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的提供对此给予强有力的保证。市场经济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上也明显体现出来,原有的“工厂制”企业被新型的“公司制”企业所代替。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要求其提供真实、公允、有效的会计信息,以辅助自己的决策。我国会计准则与IASB的国际会计准则逐步趋同的同时,财务报告目标有原来单一满足所有者(国家、上级主管部门等)的要求,发展为适应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财务报告模式理应跟上这一潮流。正如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满足信息系统使用者的需求一样,财务报告最终是由企业利益的相关者使用,财务报告模式的适用性应由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鉴于不同利益相关者背景的差异,原有的财务报告模式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以图表、图形甚至以音频、视频为载体的财务报告会得到欢迎。需求的差异性及报告使用者素质高低的不同也推动了财务报告模式的变迁。

(二)会计理论的提高理论是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提升,反之又对实践起指导性的作用。随着交易事项的日趋复杂,如何准确、公允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对其做全面的总结,成为会计工作的重点。会计理论的前瞻性、指导性等功能对财务报告模式的变迁,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纵观信息化条件下有关财务报告模式的理论主要有国外Sorter的事项法会计理论及McCarthy的REA会计模型。Sorter认为企业应该提供中立、客观的经济事件的原始资料,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自行加工并得到所需信息。McCarthy建立的REA会计数据库模型对企业重要的资源、事件和事件的参与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模型,根据用户不同需求而设计的用户视窗,可以利用事件驱动的数据库所提供的各种管理与决策所需数据生成相应的报表。国内薛云奎提出的“会计频道”模式、肖泽忠的“大规模按需报告”模式和张天西“自愿披露”模式为代表,都体现了事项法会计的显著特点。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有关财务报告的模式理论,都对原有的以提供公共信息为主的财务报告模式进行了反思,开始考虑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差异,并为借助信息技术来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的目标逐步得以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石和实现途径。

(三)技术的推动作用从数据的加工处理过程(以算盘为主要计算工具、数据的重复转抄等)到提供格式统一且高度浓缩信息的财务报表,原来以会计财务报表为主的财务报告模式打上了大工业时代的烙印。表内确认、表外披露也一直是财务报告的主要规范,但技术的进步使无论是表内还是表外的两种财务报告披露规范都发生了变化。就基本的会计报表而言,通常以现金为主的观念使得财务状况变动表早在1987年在美国第95号准则公告中已经被现金流量表所取代。基于“满计损益观”的考虑,英、美等国正在考虑增加第四张报表,即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全面收益表”。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第30号《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中,报表附注的内容也日益增加,重要的财务事项更多的是以报表附注的方式对外披露。技术的进步在改变会计数据处理的同时,对财务报告模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高效性、借助网络传递数据的低成本性使财务报告模式发生变革,1996年Sorter提出的事项法能重新回到会计人员视野中来的重要原因是计算机的介入。一是企业大量的非货币计量的数据也成为重要的会计事项,企业不再简单的以会计报表方式对外披露信息,通过不同权限的设置,各种人员可以有效的获取相关数据;二是以扩展财务报告语言(XtensibleBusinessReportLanguage,XBRL)为主的财务报告语言的应用,使各企业以统一的方式对外公布财务报告,借此使用者可以迅速获取相关信息;三是自助式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使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加工,从而将“公共数据”转变为“专属信息”。

五、财务报告模式变迁制约因素分析

财务数据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XBRL;网络财务报告;实现模式

一、XBRL与网络财务报告

(一)传统网络财务报告的缺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报告由纸质报告发展到电子报告又进一步发展到传统的网络报告(与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相区别)。与电子报告等其他报告形式相比,传统网络报告具有时效性强和面广的特点,报告使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能查询,因而逐渐取代了其他形式的报告,成为企业财务报告的最主要的形式。据IASC1999年一项调查显示,欧洲、亚太和南北美22个国家660家企业中,86%的企业在网上进行信息披露,约62%的企业在其网站上披露财务报告。

尽管传统的网络曾在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方面发挥着良好的作用,但是随着技术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

1.报告模式单一

传统网络财务报告从内容上看只是纸质报告的翻版,无法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潜在投资者、监管机构、政府部门)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另外,与企业财务状况密切相关的一些非货币信息(如人力资源、生产能力等)非常匮乏。

2.数据不易抽取

由于财务信息内容的不断扩充,导致了以财务报告为主的财务信息逐渐成为了海量信息。而传统网络财务报告基于静态技术,以PDF,WORD,EXCEL、HTML等不同的格式将财务报告上传至网络,信息使用者无法通过搜索引擎快速检索,更无法随意地进行信息抽取和分析。

3.无法提供实时的报告信息

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只是基于企业定期财务报告基础上,报告的内容更新慢、报表信息严重滞后,无法在实时性、互动性方面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二)XBRL及其技术特点

1.XBRL概念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语言在商业报告领域的应用,是目前处理非结构化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的最新标准和技术。它有着清晰的层次结构,其技术框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分类标准(Taxonomy)和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s)。其中,技术规范是由XBRL国际组织制定的技术说明书,主要用于定义XBRL的各种专门术语,描述XBRL文件的结构、分类的标准及实例文档的语法和语义;分类标准是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或团体根据XBRL规范和自身的会计行业准则条件而定义出的适用于本地区、本行业的词汇表,是财务报告的语法格式;实例文档是企业根据XBRL技术规范和分类标准生成的XBRL数据文件,代表了运用分类标准标记后的财务报告实例的集合。

2.XBRL的技术特点

(1)清晰的层次关系表达

XBRL继承了XML语言的精髓,即采用了分层的结构机制,通过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及实例文档三个层次组合而成,而每一层次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更细小的层次。如技术规范又分为技术基础层、建模规则层和用户指南层;分类标准由模式文件和链接库组成;实例文档根据信息的汇集程度分为条目(Item)、元组(Tuple)、组(Groups)三个不同层级。这样的分层结构将语义解释转化为对树形结构文档的解读问题,实现了“信息显示与信息内容相分离”、“信息内容与信息语法格式相分离”、“语法格式与语义规则相分离”、“语义规则与本体论相分离”。

(2)内置验证机制

XBRL技术带有内置的验证机制,每一层次的语言都需要在更上一层的元语言中实现语义解释。例如,在不知道分类标准的情况下,实例文档没有任何意义,用户无法从中提取所需的数据加以分析。因此,这种机制提升了信息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信息处理中的错误。

(3)方便进行数据挖掘

由于采用了分层架构体系,XBRL为财务数据的挖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表现在:(1)XBRL可跨平台使用。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之间XBRL信息可以进行传输和交换。(2)具有数据追踪功能。XBRL可以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建立连接,追踪相关的信息线索,从上而下考察数据源头直至最底层数据。(3)支持快速搜索与定位。XBRL使用标签描述数据含义,在进行数据搜索时,无需以人工的方式找出网上的数据定义和格式然后逐一比较,而是根据标签语义进行定位,这样搜索引擎能够快速、准确找到用户所需的特定信息。

(三)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

随着XBRL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其在财务方面的应用,一种新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逐渐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同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不同,XBRL网络财务报告通过给财务报告数据打上特定的标签,使报表中的数据成为“贴了条形码的商品”,使得计算机能够“读懂”财务报表,通过内置的验证机制,能够“分析”这些报表。如图1所示,企业财务人员采用适当的分类标准,通过运用XBRL转换器或XBRL适配器将财务数据以实例文档的形式储存。信息使用者需要提取财务报告时,通过基于分类标准的样式单来获取财务报告的内容。XBRL为企业在互联网上编制、储存、财务报告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使得各类报表信息用户使用的财务报告信息“数出一门”,减少数据采集的错误和降低采集成本,大大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提高了财务信息检索的效率。

由于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XBRL网络财务报告得到了各个国家的广泛认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都积极投入到XBRL的研究中。SEC、FDIC、AICPA、CICA、IASB等国际组织均大力倡导发展应用XBRL技术的网络财务报告。

二、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实现模式

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实现有两个关键环节:报告生成环节、报告的报送环节。在这两个环节由于认知水平、技术成熟等方面的原因,又有不同的模式可供选择。

(一)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生成模式

任何一种新兴事物从出现到成熟必然要经历一段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新事物逐渐由认识――了解――接受――认可。XBRL网络财务报告也是如此,其生成模式必然经历过渡模式――转换生成,最终发展成为最终模式――直接生成。

1.转换生成模式

该模式由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生成各种财务报表,并以WORD、EXCEL、PDF等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在需要报送XBRL网络财务报表时,可以通过XBRL格式转换器进行转换,转换过程中会依照相应的分类标准的要求完成,最后形成XBRL实例文档。该模式属于XBRL报告生成的初级模式或叫过渡模式,适用于开展XBRL研究的初级阶段,我国目前的XBRL网络财务报告即主要采用这种的生成模式。该模式的优点是转换迅速、可自动完成,转换中一般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和出错。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该模式仅仅是将PDF等电子文档格式简单改写成XBRL格式,用户只能查询这些信息而无法追溯数据的最初来源,XBRL的技术优势无法真正体现;此外该模式有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相应报表后才能进行转换,有一定的滞后性。

2.直接生成模式

该模式由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嵌XBRL适配器,在进行财务信息处理过程时,系统直接按照XBRL技术规范及分类标准来完成报表数据的处理,并实时输出XBRL文档。具体的做法为,在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将财务数据提取和转换成XBRL的元数据,然后按照XBRL分类标准对财务报表信息数据进行标记,实时生成XBRL实例文档。该模式属于XBRL报告生成的理想模式或叫最终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XBRL应用的经验的高级阶段。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XBRL的技术优势,能够实现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互动,实时提供财务报告信息,有利于对报表信息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利用。

(二)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报送模式

企业报送财务报告是为了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这些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及一般社会公众。他们都有独特的信息需求以进行关于报告企业的决策,因此一套单一的财务报告很难满足如此众多的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在使用XBRL技术之前,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报告需求者准备不同的报告。而XBRL的出现解决了多头报送的问题,企业只需要编制一个XBRL格式报告,不同报告需求者可以各取所需。而XBRL网络财务报告从报告企业到信息需求者传递,除了要解决报告的生成问题,还需要设计出恰当的报送模式。从国内外XBRL的实际应用来看,XBRL财务报告的报送模式有以下几种。

1.基于监管的报送模式

从应用经验来看,XBRL能够大大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与透明度,提升监管的效率。因此,XBRL的最大受益者和支持者是政府机构。无论是美国的FDIC、新加坡的ACRA还是国内的上交所,均或多或少具有官方或半官方性质。因此,目前绝大多数的XBRL财务报告的报送模式都是基于满足监管需求的报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监管机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要求信息报送方使用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报送相关数据,并且数据集中于监管机构,以实现信息之间的可比性;由监管机构通过相关的软件予以验证,实时纠错以避免各种输入性风险及重复消耗人力成本。这种模式,限定了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元素,企业难以创建个性化的信息元素。

2.基于个性需求的报送模式

由于行业的不同、企业的不同,完全基于监管的XBRL财务报告报送模式,其分类标准与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之间的适应水平较低。如果考虑到企业之间的个性化选择,则可以采用基于个性需求的报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企业自行制定相应的XBRL分类标准,并按照此分类标准报送XBRL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相关的XBRL数据存放于企业或网络。采用这样的报送模式,其分类标准与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及企业商业活动之间的适应水平较高。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企业间的信息可比性较差,而且假如数据存放于企业可能增加企业的IT投资成本,存放于网络则将面临数据丢失等风险问题。

3.基于监管+适度个性需求的报送模式

单纯的出于监管、或者个性化需求的报送模式,都将面临一些难以回避的困难或问题。那么,最优的选择是将两种模式两者取长补短,既满足监管的需求、可比性的需要,有满足适度的个性化需求。在这种模式下,由监管机构确定一个基本的XBRL分类标准,每个行业根据行业的特性制定出相应的XBRL扩展标准;在报送XBRL财务报告时,要求同时采用基本分类标准和行业扩展标准;XBRL财务报告数据集中于监管机构。基本分类标准的使用,能够满足监管的需求及信息的可比性,而行业扩展标准的使用,则满足了一定的个性化信息元素需求。

三、XBRL网络财务报告在我国的应用

我国较早开展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是主要的推动力量。2004年上交所就要求采用XBRL报送2004年一季度季报,中国成为第一个正式在资本市场中采用 XBRL 标准的国家。深交所在XBRL的应用研究方面与上交所几乎同时开展,在经历几年的试点摸索后,2009年初深交所推出了以 XBRL 标准化数据为基础的面向中小投资者的“XBRL 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投资者能够方便地进行上市公司年报的阅读、分析与下载。同年,上交所又进一步推出了全新的 XBRL标准平台系统。自此,中国的资本市场完成了 XBRL 年报的全面披露工作。

2010年10月1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这两套标准规定了 XBRL语言的基本要素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 XBRL 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化领域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和新起点。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的我国部分公司、部分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会计事务所施行,鼓励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下一步将在建立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经验基础上,着手研究制定基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通用分类标准,计划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在所有上市公司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大型国有企业内实现报送 XBRL 格式财务报告。

从应用实践上看,我国已经从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阶段转入系统建设阶段,XBRL 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就推广和运用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目前沪深两交易所XBRL项目实际上不统一,各自采用不同的标准形成两套系统。深交所的XBRL项目采用的是基于IFRS的技术架构,而上交所采用是基于USGAAP的架构,这两者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不尽相同。由于分类标准不统一,当两个不断庞大的数据库在并轨实施单一标准时,将花费巨额代价进行改造。

在报告结构方面,仍然是传统一维模式财务报告的简单翻译,全然不顾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和表际联系,报表使用者无法从这种简单的XBRL报告中观察到会计数据的变化和过程,难以满足其决策需求。因此,尽管经历了多年的试点,实际上真正登陆XBRL项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的使用者寥寥无几。

在报送的模式方面,目前采用的是基于监管的模式,没有体现行业、企业的个性信息元素需求;报送方式上的采用的是定期报表转换报送,无法提供实时的财务报告信息。因此,在XBRL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无法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肖蕊,谭雅静.我国资本市场XBRL数据应用框架研究[N].证券市场导报,2010(10).

[2] 赵现明.XBRL财务报告标准研究――市场反应及扩散标准[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3] 王磊.基于财务视角的XBRL应用及推广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09.

[4] 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会计研究,2006(9):57.

财务数据报告范文第5篇

在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的网上传播自2000年已成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强制要求。证监会1999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规定,上市公司应将年度报告全文登载于指定国际互联网站上,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开始迈向电子化。然而,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对来势迅猛的网络会计报告并没有充分的准备,特别是缺少规范和行为规则。《互联网上的企业报告》以国际会计准则(IAS,下同)为背景提出了网上财务报告的行为规范,对于尽快规范我国的网上会计报告也不无启示,特译编如下。

一、多模式报告

(一)Web财务报告与其他形式报告的关系

当企业以印刷形式或新闻形式提供信息的时候,企业财务报告的Web版本应该包含其他形式的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在Web中所揭示的信息不得与其他形式的信息相抵触。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在线文档未能提供其全部的原始信息,则信息不全面的事实应该清楚地加以说明,并且提供获得这些信息的触点(a point of contact)。相反,如果Web财务报告提供了比其他形式的财务报告更多的信息,则存在更多信息这一事实必须揭示。

(二)多个在线文件

如果提供的在线财务报告与其他形式的财务报告有相同的内容,但由于在线表述或者下载方便的原因而被分成若干独立的文档,则财务报告的各部分必须在企业网站上一并列示出来,同时提供恰当的相互参照(cross referencing)标志。

(三)采用不同会计原则的报告

如果印刷或其他媒体形式的财务报告以不同的会计原则基础来编报,则在网上也至少可以获得同样的数据。

(四)IAS财务报表的边界

在企业网站上,遵循IAS的整套财务报表的边界线应可清楚地识别,以便让访问者在离开IAS财务报表区域时知晓。

(五)财务报告的边界

当用户从财务报告(含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有关经营和财务数据)达到撤离点(departure point)时,应该给予用户清楚的指示。

二、公认会计原则的运用

(一)多准则在线报告

如果企业在Web站点上同时提供了基于IAS和其他一个或多个国家会计准则的整套财务报表或其他财务信息,则每套财务报表的会计准则基础应该可以清楚地识别。

(二)对IAS的遵守

应该说明对IAS每一准则的遵守情况,重要的差别应加以解释。

(三)非IAS财务信息

企业在网站上提供的非IAS财务报表组成部分的财务或其他数量化信息,或者是偏离了IAS财务报表的财务或其他数量化信息,不得以貌似遵守IAS的方式加以表述。这样的例子包括预测性信息、环境信息、社会责任数据、管理分析、质量揭示。让用户可以明确区分那些遵守IAS所编报的信息与其他有用但不受IAS限制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关于包含在被审计报表中的其他信息,国际审计准则汇编第720节及国际审计实务公告提供了审计指南。

三、数据的完整性

(一)报表节录和特定数据

如果企业从第一号国际会计准则所定义的整套财务报表中节录一部分(例如,只有收益表、只有资产负债表、只有所有基本财务报表而缺少财务报表附注,或只是挑选了部分数据)并在Web上公布,则必须清楚地表明这些数据是从整套财务报表中节录的事实,并必须说明在何处可以得到按IAS所编报的整套财务报表。

(二)可独立下载的财务报表

如果企业按IAS所编报的整套财务报表可以完整下载,而且整套财务报表的各独立部分也可以独立下载(例如,每一财务报表、附注、审计报表都是一个独立的电子文件),只要整套财务报表的各构成部分已经一并列示在企业网站上,则在每一个独立的财务

报表文件中不必标明是节录数据。

(三)明细财务信息

如果企业在网站上了比其遵守IAS所编报的整套财务报表更为详细的信息,只要它们不是财务报表数据的解体且与IAS相一致,则这些额外的数据应标明是遵守了IAS。如果有可能,这些数据还应该与遵守IAS的财务报表的数据相互勾稽,并必须说明在哪里可以得到按IAS所编报的整套财务报表。此外,这些明细财务信息是否经过审计,要清楚地加以说明。

(四)历史财务数据概要

如果企业在网站上公布了历史财务数据概要,则支持这些数据的会计原则必须清楚地加以说明。例如,应当说明每年的历史数据是否是以当时有效的IAS所编报的原始数据;应当说明数据是否按以后生效的IAS进行过追溯。

(五)已公开的额外财务信息

企业已经公开额外财务信息(例如,分析简报、新闻、统计书及其他投资关系材料等数据),但不能广泛获得,为了股东的利益,企业应在线提供这些资料。这将使用户去决定企业所产生的这些信息是否与他们相关,而不是由企业代替他们作出决策。

(六)审计报告

财务报告应清楚地在一个页面上表示出审计意见。如果遵循IAS的整套财务报表是一个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或者存在其他特别强调的事项,则详细的细节应该清楚地说明。

四、文字

(一)文字翻译

如果企业主要股东的阅读语言与企业主要在线财务报告的语言不同,则应该为他们提供比企业主要语言更多的信息,以鼓励最大限度地利用Web网站。

(二)文字翻译和审计

如果企业在Web站点上提供基本语言以外的一个或更多的IAS财务报表,且只有基本语言的财务报告经过审计,则在财务报表的翻译版本中应清楚地说明这一事实。

五、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

(一)稳定性

所有页面都应是可标识的和可重构造的(re-creatable),以使用户可以标记和返回所需重复的数据。

(二)财务报表和相关数据的归档

企业所公开的财务及相关数据应该归档,而且一旦可在线获得,就不得从通用档案文件(general access)中清除,以便用户基于分析的需要访问以前已信息的公司数据库。然而,归档数据应清楚地加以标识,以避免因类似信息的近期版本而引起混乱。

(三)重述

如果IAS要求重述以前的财务数据,则调整前和调整后的数据都应该可以从在线数据档案中获得。之所以使未调整的数据保持在线状态,是因为原始的未调整纸质版本的财务报告也继续有效。每一部分数据都必须清楚地说明是否被重述,或者仍使用该数据发表时依然有效的准则。

六、及时性

(一)页面日期

所有页面都必须标明最初创建日期和最近修改日期。

(二)价格敏感性数据的可用性

一旦价格敏感性数据的地方性限制被企业所遵守,则其数据即可在Web站点上获得。

七、可用性

(一)下载

为离线分析的需要,关键数据应该以可下载的格式提供,这些数据至少应包括在企业基本管辖权内由企业编报的法定文件。

(二)易打印

信息的在线表述和设计应适于离线打印。

(三)变更通知

Web站点的重要变化应该通知用户,这可以通过向用户提供电子邮件通知服务和(或)提供站点变化日期列表来实现。

八、货币转换

方便货币软件换。如果企业在网站提供一种工具,可以使用户基于期末或期间平均汇率,动态地将基本财务报表的报告货币转换为其他货币,则必须清楚地说明这种方法,还要说明它并未遵守第21号国际会计准则。

九、链接

(一)内部链接

在所有时间都必须确保内部链接的完整性。

(二)外部链接

外部链接的完整性应达到最大可能的程度。在链接不能保持的情况下,它们不能构成企业报告网站的一个组成部分。

十、安全性

(一)责任

使用企业电子信息报告的用户有权利推定企业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法律责任,否则,应与数据一起清楚地说明。

(二)其他人所创造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