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的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符号;内涵;融合

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将符号与设计进行思维整合,在形式上体现设计构思。通过运用视觉符号形成思维,突出设计内涵。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需要以艺术为主体,采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多元化的应用。在设计创造的过程中视觉符号的应用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对视觉符号进行设计思维的突破应用,更会突出视觉传达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全面的理解设计意义。本文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视觉符号与设计内涵的融合进行相应的分析。

一、视觉符号与设计内涵的功能性

(一)经济促进

视觉传达设计对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市场经济中独特的存在。为了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要充分的明确自身的价值地位,在设计中发挥意识导向功能【1】。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以艺术发展为产业形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艺术设计,要融入科学发展观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导向下,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能够转变思维方式,深化对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研究,形成高效的交流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设计引导。符号与设计内涵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要辩证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确定视觉传达设计的主体。

(二)文化传播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为了将信息传输出去,为广告服务。作为一种传播手段,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文化承载作用【2】。能够在一定范围上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同时促进商品与服务的消费产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要重视这一点,强化对文化传播的理解。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更好地利用视觉符号进行价值观念与文化的互动。

(三)符号化设计中视觉张力

图形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要体现张力特点。教师要对环境信息进行准确的把握,并且能够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符号现象进行概括提炼,学生需要将细节繁多的画面最大限度的归纳成为统一的图示整体。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图形具有符号特征,对于不同的人将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张力,学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3】。每一个符号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学生要深入的挖掘符号内在特点,并且经过高度概括成为视觉图形。复杂的内在元素通过提炼之后将会在最大范围之内满足人们的审美观感。

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符号化表达

(一)具象图形表达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要将简单相似的图形通过象征性的方式进行表现,这种具象化图形的表达在符号设计应用中最为常见。学生要对事物的整体形态进行把握,根据图形的特点和事物的完整性提炼出基本组织结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对于不同事物的具象化表达要进行分类,能够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性。同时将事物进行概括表达,不同具象图形在符号的运用上要体现多种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形态对视觉的特征进行阐释。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要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符号与设计内涵的融合讲解。比如:人的正面和侧面以及背面的轮廓就是完全不同的形态,其中正面和背面是比较大众化而缺乏特点的轮廓形,只有侧面轮廓能够比较准确和生动的描绘出事物的特征,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形成具有代表自己特性的图形符号。

(二)抽象图形表达

抽象图像的表达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可以发挥的空间较大,不会受到具象化图形的限制。首相事物在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上都具有更多的可能性选择。对于抽象事物教学需要教师能够进行充分的思想准备,教师要利用发散性思维对受到不同限制的同一事物进行符号设计,不能够受到惯有思维形象的限制。视觉符号与设计内涵的融合不能够局限在交流范围之内。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要树立品牌意识,能够确认符号设计为商业发展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和宣传力。通过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使学生能够明确具象化和抽象化符号的设计应用,在不同环境中对符号多样性的转换。能够将抽象的符号进行具象化展示,深入性的了解到符号的设计特点。通过思维创新等形式创造出更多的符号符合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更好地为视觉传达设计服务。

(三)合理视觉符号激发学生兴趣

符号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符号的应用对于设计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重点讲解符号要素的对比,寻求符号与设计内涵之间的平衡关系。将符号安排在合理的逻辑设计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号要设计在最为醒目的位置,这样人们就会最先看到。学生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人们的固有习惯进行设计,不能够盲目的进行符号填充。符号应用过多将会阻碍设计目标的实现。同时整体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需要寻求符号共性进行教学,能够协调视觉符号与设计内涵的关系,通过调整色彩、主体、形态等进行组织关系的转换。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人文关怀特点,需要按照美学规律进行活动的创造。利用最为敏感活跃的符号强化视觉要素的体现,同时根据设计造型的特点强化思维美化形式,适当利用夸张装饰改变造型。这样能够使视觉符号的设计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时也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结束语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创造性思维,将符号与设计进行转换组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符号进行直观具象化设计,形成设计思维。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创意施展的心理需求过程。学生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跳跃性,不能够采用单一直线思维模式,要需求全面的突破。将自身置于设计和需求思维创作中【4】。视觉传达设计要将最为简单的信息通过二维空间进行传递,调整比例规范思维拓展。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拓展学生解决抽象和具象语言的途径。学生对于设计的理解要由感性向理性转变,在实践学习中不断地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够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苏箐,昌蕾.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视觉符号与设计内涵的融合[J]. 学术探索, 2013(10):135-137

[2]张成琳.论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形式与表现[J].现代装饰:理论, 2016(2)

教学设计的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硬件 信息化 软实力 教育多样化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领域提出的要求。高等教育作为科技资源和人才力量有机结合的战略高地,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支点。把高等教育真正从以规模形式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以质量提升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需要与时俱进,突破许多陈旧思想的束缚和以往改革但已过时的制度藩篱,需要找到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与突破口,才能为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和内涵式发展注入“灵魂” [1] 。

将内涵式发展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结构模式的类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其发展水平是通过一定的指标来体现和评价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是反映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法的合理度、学生综合素质、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是反映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质量指标[2]。

一、加强学科硬件环境建设,促进计算机教育内涵式发展

学科建设是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基石和平台。近年来,我校计算机中心伴随着高校从外延式发展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关注硬性指标的显性增长向致力于软实力的内在提升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及对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科特点的认识逐步提升,学科建设在不断完善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变了原来的硬件基础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内容体系不完整等状况,使之不断适应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信息化手段得以施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促进了学科快速发展。

(一)先进的硬件基础环境建设

近几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计算机中心扩大建设,现已拥有7间机房,学生计算机数量350台,明年计划继续新建满足更高要求的机房提供给学生上课和实践使用;此外,中心拥有教学服务器4台,用于大容量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网络教学平台运行、数据库存储和无纸化考试使用,全部机器均可无缝访问校园网资源。先进的硬件基础环境的建设,无疑为学科的内涵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二)领先的软件技术与信息化平台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中心在良好的硬件环境基础上,开始注重加强学科内涵建设,重点放在先进软件技术的引入和信息化平台的自主研发两个方面,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2004年,学科引入北京朔日公司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无纸化考试系统,在总结该系统应用经验并结合全国计算机考级考试工作的基础上,计算机中心于2007年自主研发完成了计算机程序设计无化考试系统,并逐步改进推广至适用全校本科生选修课、研究生课等多门上机考试,并实现了计算机全部必修课程改为无纸化考试形式,该项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学校传统考试模式的改革工作,同时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研发能力,为进一步开发其它信息化平台奠定了工作基础。

二、加强学科建设,促进计算机教育软实力的提升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重要资源。近年来,计算机中心一直努力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设,鼓励教师攻读学位和外出学习交流。10年前,中心拥有教工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全部为本科学历;现在中心有22名教工,其中教授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计算机基础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副教授4人,副高工1人,其余均为中级,博士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9人,在读硕士2人,师资水平显著提升。

在科研工作方面,已经组建起了科研团队,先后参加学校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平台项目、国家自然科研基金中药指纹图谱项目、辽宁省各类科研项目和校级教改立项多项,由原来的个人科研发展到了团队科研,可以完成更多、更高技术含量的科研任务。

(二)加强学科合作与教材建设

计算机中心在加强学科自身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与其它学科的合作,不断寻找机会跨学科结合,将合作与结合的研究成果写入到本科和研究生教材当中,并被列入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医药类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规划教材,现在本科教材已经进行第三次修订改版阶段,研究生教材也已经完成第二版修订。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先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和辽宁省精品课,这都得益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以及教学资源的积累、改革,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是分不开的。

(三)实现教育形式多样化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计算机中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全国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比赛,如举办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大赛,ITAT技能大赛等,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处,同时为中心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素材。真正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教结合,共同进步的目的。

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研究实现优质教学的过程,没有优质教学的教育,即满足不了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更承担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是高校深化改革的必然之路。实践证明,高层次的学科建设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才能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校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3]。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8(4).

教学设计的内涵范文第3篇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VI课程是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老师在VI课程的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VI的美学鉴赏与技术表达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对VI知识的学习进而深入到VI核心部分的品牌内涵,认真理解VI视觉传达的哲学意蕴。

VI与品牌的关系

VI(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VI是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

VI是品牌的视觉表现,优秀的VI设计不仅仅是表现品牌的视觉个性,更是将品牌的内涵意蕴也凸显出来。

VI教材的局限

我国目前使用的VI课程教材中虽然也论及到VI与品牌的关联性,但是都没有向品牌内涵把握的层面去深入阐述,这就导致学生在VI课程的学习中,仅仅停留在VI设计的技能训练上,而并没有掌握对VI设计内涵表达的思考方法以及理解能力。

从教材之外发掘教学案例

针对现有VI课程教材缺乏对品牌内涵的深入论述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所以笔者注意在教材之外发掘教学案例,以此来丰富和充实VI课程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多的VI体系的知识。

比如关于品牌的生命周期与品牌更新的课题,笔者就以中国著名家电品牌“海尔”作为实例进行课堂教学。

海尔创立于1984年,至今经过30余年的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的前身叫青岛电冰箱总厂,最初的产品商标LOGO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始粗放式的设计手法――用英文大写字母“Q”及 “H”“L”的简单组合,指代“琴岛”(青岛的谐音)及“利勃海尔”。放大的“Q”圆圈中间的“H”“L”叠加处理成象形的“电”字,表意海尔的产品是电冰箱。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与培育,以及世界发达国家品牌理念和CIS理论的引进,也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推进,海尔人开始对品牌的形象力有了自己的感悟。

笔者在VI课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丰富地了解VI设计与品牌内涵的关系,还认真整理了自己曾经参与实践过的来自市场一线的VI设计案例。

比如关于品牌形象重新提升的课题,笔者就以中国著名蚕丝被品牌“梦丝家”作为实例进行课堂教学。

按照品牌学观点,品牌是一个动态成长的生命。品牌形象在品牌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由初创期的单调到成熟期的丰满,反应到VI设计上就通过视觉识别的LOGO的变化来显现。

梦丝家企业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湖北英山县的一家蚕丝被专业生产厂家。“梦丝家”注册商标是湖北省著名商标,“梦丝家”蚕丝被2007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梦丝家企业创办于2000年,其商标LOGO由“梦丝家”三个书法体汉字组成。

“梦丝家”商标的品牌内涵可以理解为:“梦”是意境,“丝”是品质,“家”是消费实体。“梦丝家”还因其谐音――“梦思家”,而更能唤起消费者内心对亲情怀念的美好情感。但是,“梦丝家”LOGO标识的视觉表现过于传统、老套,无法适应现代品牌形象的美流,更无法追随现代消费品质生活的时尚需求。

于是,在2010年迎接梦丝家公司创业10周年之际,在笔者参与的设计团队的介入下,“梦丝家”品牌推出了由文字加英文字母组合的新的LOGO标识。(见图1)

“梦丝家”新LOGO的VI设计处理,将艺术结构的字母元素与文字元素组合在一起,同时将标识标准色换成了感观愉悦的玫红色,既保留了原有的品牌符号识别又增加了时尚的风韵,更准确地表达了“绿色经典,生态精华”的品牌内涵意蕴,从而大大提升了“梦丝家”品牌形象。

结束语

教学设计的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85-02

从现有状态看,计算机授课涵盖着单一的内涵,停留于表层。与此同时,拟定了滞后的模式及思路,也缺失可依循的最佳教材。实际上,计算机科目有着更高的灵活特性,依循设定好的逻辑路径来培育思维,拓展多样的计算思维。学科有着抽象的表征,要变更不适宜的认知,创设思维导向之下的新教学[1]。计算思维应被融汇于实践,采纳了发散式,培育可得的成效将会更为优良。

1 解析计算思维

在2006年,周以真创设了计算思维特有的新内涵。具体而言,计算思维涵盖了计算机关涉的科目概念,依托这样的概念着手予以寻求解答、创设某一体系,从根本上辨析了多样的平日行为。这种思维融汇了更广范畴的多样思维。从本源视角看,计算思维协助人们探寻了最适宜的某一解答,是必备的技能,它有着自动及抽象的特性。解析这样的深层内涵,把它融汇于日常流程的授课。这样做,培育了更优的学科认知,辨析现有的某一疑难而后去解决。培育计算思维,是教学拟定出来的长期要点,是复杂的教学任务。

计算思维侧重去辨识问题、想办法去化解,借助于科学思路。这种思维有着综合的优势,抽象可得它的根本内涵。然而,计算思维不可被凝练为预设的程序,它应是灵活的,个体都可接纳这样的思路。采纳基础教学,培育出更为持久的逻辑思路,增添抽象类的新思维[2]。编程授课更应注重这样的认知,逐渐去培育思路。

2 现有教学的弊病

2.1 认知的根基偏弱

计算机现有的平日授课仍停留于浅层,没能巩固这样的科目根基。现有的状态下,基础授课涵盖着单一的操作解析、办公类的常见软件。这样的基础上,添加了较少的编程类常识。这种状态没能吻合进展之中的信息水准,教学显出了偏差。学生没能明晰最完备的科目体系。学生渴求接纳新颖的认知,希望增添现有的课堂趣味。从总体视角看,构建起来的授课体系缺失了完备性,现有内涵仍旧单调。没能深入去解析,很难培育出真正的计算思路。

2.2 没能替换旧的模式

现今时段内,基础教学仍存有偏多的漏洞,亟待着手予以改进。应试框架之下,授课依循的流程很单调,倾向机械灌输。学生只好被动去接纳,没能拥有主置。在日常课堂内,缺失了长时段的上机演练,理论没能被融汇于演练的若干细节。信息化态势下,旧模式凸显了单一的弊病,学生没能提起必备的认知热情,缺失了后续探析的必备兴趣。教学模式滞后,是现有授课之中的常见疑难,它压抑了潜藏的认知热情,很难培育出归结及抽象的技能,缺失了逻辑解析。受到课时约束,没能深入去解析设定好的侧重点,忽视选取的重点。对于综合素质,这是很不利的[3]。

2.3 缺失可用的成套教材

培育计算思维,不可脱离选出来的优良教材。虽然讲求了创新,也要依循教材拟定的概要架构来解析,拥有明晰的思路导向。然而,计算机基础可供应的现有教材倾向于枯燥,含有单一内容。在多样学科间,缺失了互通及延展的新思路,科目没能被融汇成整体。对于边缘知识,也没能真正去扩展。这就阻碍了应有的积极思维,没能真正去深入。从抽象视角看,学生很难辨识它的内涵。单纯侧重浅层,没能融会贯通,也很难依托教材来解析多类的难题。

2.4 师资现有的水准不佳

计算机教学应拥有高水准必备的师资。然而,现有师资没能接纳常态的科目培训,缺失优良的专业类水准。面对变更着的新颖科技,若没能丰富自身,很易遇有授课进展中的若干疑难。现存师资之中,仍旧依循旧式路径下的思维,体系也偏落后。从自身来看,没能归结得出完备的科目授课体系,意识也很薄弱。授课流程内很难去协助学生创设必备的思路框架。缺失优良的师资,阻碍着思路延展,干扰了塑造出来的灵活思路。化解这种疑难,要增设常规情形下的培训,提升师资素养,这样创设的师资才会吻合现有需求。

2.5 习惯于忽视操作

应试压力之下,师生倾向去应对测试,忽视了本源的技能。受到应试干扰,即便增设了日常课堂必备的上机,也侧重去演练大纲拟定好的流程,很难自主去创新。学生习惯去依赖,排斥创新操作[4]。上机流程内的操作有着偏重的应试倾向,师生缺失了互通信息、沟通彼此的思路,授课氛围很压抑。

3 摸索适宜的培育策略

3.1 增设灵活的新颖内容

拟定授课必备的内容,增添新颖的、灵活的内容,这样构建起来的新颖课堂才更便于探析,拥有了启发性。重设课内的现有内容,依循设定的大纲路径。归结并重设细化的多单元,若某一单元涵盖着运算类的内涵则要侧重去解析。不可依循旧式框架内的单一流程来解析,日常讲授要拥有启示性,注重去引发思索。传递过来的新知应被变更为可见的新思路,疏导计算思维。设计各时段的授课,要添加多样的彼此互动,重设搭配着的中间流程。要鼓励学生去质疑,注重课内的主置。班内学生可被分成细化的学习组,增添组内的探析。共同寻找出可用的化解思路。精心布设内涵,侧重去延展思路。

例如:在解析C语言特有的编程流程时,要考虑认知的潜在心态。这是由于,C语言有着枯燥及单调的特性,讲解倾向于单调。要解析编程步骤,可添加灵活的多样案例。分步解析运算之中的疑难,随时去搜集反馈得出的信息。唯有这样,学生才能紧跟预设的授课思路,归结并获取编程范畴的一切要点。要规避片面解析的弊病,筛选的案例应能指引从浅入深这样的运算思路。

3.2 形象化的配套实验

侧重培育综合思路,要增设课内搭配的上机实验,培育出形象化特有的新认识。面对教材给出来的抽象机理,要搭配形象实验。学生拥有着厚重的好奇感,也富于想象力。改变不适宜的思维,计算思路要添加创新。预设的多样实验应能贴常,活跃课内的趣味氛围。经历了实验后,学生将不再会畏惧原本抽象的某一难题,逐步去寻找解答,表述出来的流程更为形象[5]。借助于互联网,课余时段可上网去学习。强调交流彼此,增添综合的认知。

例如:计算机科目涵盖多样的运算,遇有枯燥的这类计算,可创设几何模型,把抽象路径的运算替换成认知必备的模型。基础教学紧密关联着离散数学、几何之中的多样图例、相关联的图论。若能举一反三,变更现有的科目思维,就会凝练得出新颖的发散思路。发散状态下的新思路延展了运算的视野,也归结了珍贵的运算经验。

3.3 依循设定的新导向

变更培养依循的理念,预设了新的科目导向。新导向可被设定成计算思路,注重了消化及后续的解析。潜移默化之中,它指引师生去重设模式,选出最适宜自身的计算指向。应当明晰的是:计算思维也不可缺失模式,创设思路及搭配的模式,变更传统流程内的单调解析。备课时,可依托导图来整理并归结这一课节,增设关联的问题,回溯它关涉的若干知识。思维导向也可拟定折中的新思路,凸显多样知识潜藏的彼此关联。

例如:在解析存储器特有的常识时,即可设定导图。这样创设了导图,密切关联了处理器、磁盘必备的存储器、虚拟的内存等。导图表征着可获取的运算总容量,依循了折中这样的思路。若要设定编码,二进制编码可分成0及1。这类编码含有编排好的数值、汉字类的字符、黑白及对应的彩色图形,还可以含有视频。导向图协助创设了更完备的体系,理顺了认知思路。归结并侧重演绎,显示了指引价值。

3.4 密切关联上机

计算机基础关联着本专业,它也紧密衔接着其他科目,文理科都不可缺失这样的科目根基。探析基础教学,要搭配着课余时段的辅助指引。课内解析某一理论,还要配有后续的上机。唯有注重培育上机必要的技能,才可真正去获取提升。全面去掌握本源的理论,上机更能明晰它关涉的操作,贴近了日常细节。这样做,也可引发更厚重的认知兴趣,创设愉悦及轻松的上机氛围[6]。

依托于校内网,互通并分享了可获取的一切资源。这就便利了后续的上机,获取了互通信息的成效。在校园范畴以内,伴随网络的延展,师生即可互通彼此的上机体会,分享珍贵的经验。校园网预设了各时段的上机规划,供应了亲手去操作的珍贵机会。对于讲解之中的某些疑难,借助上机来大胆操作,这也加深了固有的印象。

4 应注重的事项

计算机基础拥有明晰的逻辑,科目也十分抽象。传授这样的科目,应能把归结得出的根本机理变成实践,凝练可得必备的表述符号、表述的语言等。锻炼科目思维,尤为注重科目架构内的计算。面对偏繁杂的计算流程,学生常常觉得很难去下手化解,由此带来了畏难。可尝试新颖的回归教学,授课更应贴常的细微生活,以便调动兴趣。这是因为,计算机关涉的根本机理都来源平日生活;唯有回归到根基,依循渐进的路径来着手探究,才会消解潜在的畏惧。

教师被看成指引者,在授课之中显示了必要价值。由此可见,教师是否拥有最佳的素质,直接关联着教学可得的实效。要增添教师必备的胜任水准、提升教师素质,可添加日常的配套培训。在年度时段内,要定时去考核教师,考核得出的分值要挂钩于可获取的绩效等。增添搭配的培训,不可急于去培育成熟的这种思路,而要耐心去化解难题[7]。应当鼓励质疑,即便学生提出了偏差的某种计算思路也应予以肯定。这就协助学生确认了信心,更好地培育思路。培养计算思维也不可缺失更适宜的课内考核。既往考核常常侧重原理,没能设定有着综合性的题目。对于此,考核也要添加更开放的综合题目,测查整体的思路。

5 结语

计算机授课流程内,设计可得最适宜的程序,培育了计算思维。现有实践可表明:计算思维可日渐养成,它要被涵盖在多重的环节之中,融汇于教学中。养成计算思维,解析了计算机搭配的实现机制、相关的约束等。这样做,提升了原有的认知层次,创设新颖的思路来妥善化解疑难[8]。提升信息素质,面对设定出来的疑难自主去摸索化解途径,计算思维协助师生去解析深层的科目内涵。

参考文献:

[1] 洪刚.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 大学教育, 2014(18).

[2] 吴尚. 培养计算思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探析[J]. 电子制作, 2014(21).

[3] 陈露. 培养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举措探讨[J]. 才智, 2015(7).

[4] 范银平.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与提高[J]. 统计与管理, 2015(5).

[5] 高为民. 卓越计划背景下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J]. 电脑与电信, 2015(3).

[6] 肖广德, 高丹阳. 计算思维的培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选择[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7).

教学设计的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驱动 高等教育 高校英语教师 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33-01一、基于“项目驱动”的高校英语教师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

自本世纪初以来,各高校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针,关注教育规模、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革新,在英语教育的外延式发展上取得了实绩。但是,高校英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却存在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标准型人才无法满足多元社会需求的教育困境。要解决这一困境,必须处理好如下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对个性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意识,既重视“如何学”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关注“怎样做”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如何组织实践活动,既利用校内资源共享,同时搭建校际合作平台,以项目为驱动,培养学习者的实际语用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个性化。

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师的内涵式发展

针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师在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基于“项目驱动”的高校英语教师内涵式发展策略。

(一)“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过程。知识获得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主动构建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被动记忆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倡导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动机),以学习者为认知主体,以教师为指导者,以帮助学习者完成知识习得过程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经教学实践检验,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步骤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设计项目。首先,教师根据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设计项目。教师可以将一个项目分解成若干子项目,利用各子项目之间的衔接性和多样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第二,示范项目。如果项目的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教师只需要对项目的要点给予语言提示;若项目的操作过程相对复杂或学生的学能较低,教师则需要对项目进行完整的示范。以此避免由于项目操作失误给学习者带来的挫败感和由此导致的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流失,确保项目持续增值的驱动力。第三,项目反馈。如果学习者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能够基本完成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等一系列的反馈手段对学习者项目操作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并以此为依据对项目设计的优点进行总结;如果学生无法通过教师指导和小组协作完成项目,教师可以通过上述一系列反馈查找出项目设计的不足,及时对设计方案的后续环节进行整改。第四,项目总结。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或师生互动,引导学习者将项目实践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体验获得的学习心得抽象成下一阶段进行意义建构的要素。

基于“项目驱动”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以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态度和创新学习能力为目标,以研究性、探索性的实践项目为驱动,通过交流性、合作性的教学活动,组织、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完整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在做中学”的意义建构过程。

(二)内涵式发展策略

内涵和外延,是逻辑学中的一对概念。内涵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即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而外延于内涵相对,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即事物的量的规定性”。高校英语的外延式发展关注的是教育系统中的“物”的因素——教育规模、教学资源等教育发展的数量表征。相对的,内涵式发展关注的则是教育系统中的“人”的因素——教育理念、教学评估等教育发展的效益表征。外延式发展是高校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而内涵式发展才是主导和推动高校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加强业务建设,提高科研水平是高校英语教师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策略。首先,高校英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模态的网络教学环境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校内和校际间的资源共享、英语竞赛等英语学习平台,让学生学以致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其次,在加强自身师德建设的基础上,高校英语教师还应定期参加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借鉴高效的教育方法,全面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此外,科研水平的提高能够促使教师将学科理论前沿融入项目设计,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更加充分地发挥项目的正面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