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理念创新

教学理念创新

教学理念创新

教学理念创新范文第1篇

应该承认,现在从地方中小学到大学相当多的在校生都是高分低能,学习上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性的学习能力弱。其主要表现,一是习惯于依赖老师的讲课来获取现成的知识,而不习惯于自己主动地独立学习来获取新的知识。二是习惯于原封不动地、照本宣科地死记硬背现成的语言知识和答案,而不善于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发现、分析和解决学习上的新问题。三是缺乏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顽强学习精神。四是对论述问题缺乏辩证的思维和自己独到的见解。

那么学生创新能力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的。如传统教学模式是:先由老师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课,然后安排自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会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把课目内容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结果,虽然大部分学生毫不费力地非常轻松容易地明白了老师所讲的语言内容,但就是这一点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带来了一个负面的影响。其主要弊端可概括为这样几点:

一是它不知不觉地使学生养成自己不去事先看书查工具书学习,而是依赖老师讲课讲解和给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使他们无意中养成了学习和思维上的懒惰。

二是因为学生的语言知识是依靠老师讲解轻易地获取的,所以靠这种方式得来的知识就象不劳而获的东西一样往往是不会被珍惜的,极易造成他们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意识淡薄。

三是因为不付出任何幸苦的劳动听老师讲课来轻易地获取知识,所以这种知识对学生的印象是不会太深的,是会容易被忘掉的。

四是习惯了靠老师轻易获取现成知识的学生就像只会吃饭而不会做饭的人一样。同样不会学习,没有养成自学习惯的人有知识也懒得去学,也不知道怎么去学。

五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不是看重理解和表达信息的过程和方法,而是看重现成的标准答案。

因此,考试中往往得高分,但其创造性地学习和思维能力是比较弱的。

二、采用“先导向、再自学、后讲课总结”的教学模式

要将过去“先由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然后学生自学”的程序(模式)改为“先由老师提示和导向,然后由学生自学,最后由老师讲课总结”,也就是 “先导向、再自学、后讲课总结”这种模式。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程序)是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的突破口。具体地讲,上课的第一步不是采用过去那种先由老师讲课系统地讲述和学生被动地听课,然后安排自习这种程序,而是先由老师向学生明确所学课目的目的、内容、重点和难点、时间及自学的方法手段及参考书目和网络教学资源,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先进行自学。第二步由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自学,遇到问题通过查找工具书、工具书或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等方法主动地独立地加以解决,同时可主动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问题。在安排学生自学的时间老师向他们提供咨询和解惑答疑服务。第三步开始正式上课,这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就本课要解决的各语言知识和个语言技能让大家汇报自学的情况,然后老师要求大家对学生的汇报加以评议或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对此开展讨论,接着老师予以点评小结。除此之外,在正式上课时也可以由老师带着自习中大家提出的共性的问题给予重点的辅导和讲解。

笔者认为,教学中老师主动地告诉学生某一知识和学生为某一问题主动地请教老师或他人或查词典是不一样的。前者体现了灌输式教学的理念,而后者体现了探究式、发现式教学的理念。很明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来发现和获取新知识、培养新技能的能力。二是能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因为自学中老师在台下在学生身边,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获得更多地无拘束地请教问题和平等交流的机会。老师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困难、需求和愿望,可增强老师在正式讲课时讲课内容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一些疑难问题的求知欲望。我们在教学中采取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必须把“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作为检验一堂课、一门课程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因为只有这样,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才能有明确的正确的原则和方向。笔者认为,教学中凡是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学习上创新能力的课或课程,哪怕其知识量和信息量讲得不够丰富,那怕其教学手段不够先进,也是高质量的成功的课程。凡是没有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的课或课程,哪怕讲得再好,其手段再先进也是质量不高的、失败的课或课程。

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一问题上应纠这样两种极端的思想倾向,一种是只要某一课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其他现代化电教手段或者只要老师讲的内容熟练,信息量大,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就认为是高质量的课,而不管其是否充分调动了大家的思维积极性,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另一种极端的倾向就是尽管某一课体现了以学为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和提高,但只要这一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多背景的电子幻灯,只要没有讲出足够的知识和信息,就认为是质量不高或失败的课。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这是忽略了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忽略了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向受教育者展示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不是向受教育者灌输足够的知识和信息,而是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提高受教育者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高水平的课主要体现的应该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

四、考核机制必须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

考试对教学活动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学校主要通过考核机制(考试)来得到检验。如果考核机制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状态,那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笔者认为,现在所有的课程都程度不同地都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痕迹。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所出的试题中检验学生对所讲过的知识的还原、再现和记忆能力的试题多,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试题少。二是搞题海战术很明显。应试教育注重搞题海战术,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提高学生的考试及格率和升学率。据本人所知,有些课程试题库最少有三百多道题,最多的达七、八百道题。试题涵盖了所学教材的几乎全部内容。笔者认为,这不是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考核,而是对所学教材所有内容的还原、再现和记忆能力的考核。当学生设法知道了出题的具体范围之后,就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怎么做题,怎么应付考试上。整天背呀、记呀,什么全面复习了,什么锻炼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什么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了等都觉得没有必要了。这样一般来说考个好成绩是完全有保证的。这必然会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因此,笔者认为,改革考试机制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要把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作为主要的出题原则

考试应该是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是变着法地没完没了地考对课堂上所学过的知识的还原、再现和记忆能力。因此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加强对试题质量的把关。把关并不是主要看题量的多少和题型的多少,而是主要看所出试题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为此,要加强考试办和督导办的工作职能和责任,要配强配足考办人员,从人力物力上给以足够支持。要让他们切实负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在考核工作中的贯彻落实。

2、要加大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试题的数量,而减少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还原、再现、记忆能力的试题的数量

即要考出学生知识面是否宽广,更要检验学生对已学语言知识是否具备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对已学语言知识的创造性运用能力。为此,要改变那种不重视考学员能力素质而注重考教材的做法,使我们出的题真正能考出学生的能力素质。也就是说,不管学生考试前用了什么教材进行学习的,不管他是哪个班、哪个学校学习的,通过我们的考试题应能够考出他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为此在学生成绩中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成绩的比重应比体现其基础知识和其它能力的成绩的比重要大。其中毕业论文的成绩应占相当大的比重。因为它是考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

教学理念创新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从教育哲学的视觉观察,从典型案例入手进行分析,认为“低入口,高出口”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是创新的,是富有实效的。进而本文对“低入口,高出口”的思想内涵、理论基础、法规依据进行了初步的理性探讨,并对应用实践的意义作用、主要策略与方法提出了策划建议。关键词:教育哲学;“低入高出”;理念实践;理性认识Abstract:Thisarticlefromtheeducationalphilosophyofvisualobservation,fromthestartwithananalysisofatypicalcase,sayingthat"theentranceoflowandhighexports,"theteachingandpracticeofinnovationisfulloftheresults.Inthispaper,andthenthe"lowentrance,highexports,"theideologicalcontentofthetheoreticalbasisforlawsandregulationsbasedonapreliminaryexploretherationalandpracticalapplicationofthesignificanceoftheroleofthemainstrategiesandmethodsputforwardaproposaltoplan.Keywords:educationphilosophy;"higherthanthelowincome";thepracticeofphilosophy;rational前言农村高中,尤其是农村薄弱高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由求生存向谋发展成功转变,并使学校的发展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这一直是令人困惑且一直未从实践与理论上得以破解的难题。近年,球溪中学创新性的提出了“低入口,高出口”的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对这一难题从一个重要的方面作出了初步的答案。本文拟从球溪中学的典型案例入手,从教育哲学的视觉观察,对“低入口,高出口”的理念和实践作初步的理性探讨。一、球溪中学“低入口,高出口”教学的实践案例首先从学校、班级和学生个体三个层面审视球溪中学“低入口,高出口”的教学实践。(一)学校实践案例例一:球溪中学高二00二级正录线642分(该县省示范性普通高中Z校录取线为676分),正录且入校学生340人,择校生227人,共计567人。其中670分(重点本科预测线)以上的35人,650分(本科预测线)以上的171人。高考时该年级应届生492人参考,其中84人上重点本科线,221人上本科(含重点本科)线。重点本科上线率为17.07%,本科(含重点本科)上线率为38.98%。例二:球溪中学高二00四级正录线727分(该县省示范性普通高中Z校录取线769分),正录且入校学生565人,择校生634人,共计1051人。其中758分(重点本科预测线)以上的33人,700分(本科预测线)以上的475人。高考时该年级应届生925人参考(转入和复学应届生31人),其中171人上重点本科线,475人上一般本科线,重点本科上线率为18.49%,本科(含重点本科)上线率为69.84%。(二)班级实践案例例一:球溪中学高二00三级1班(文科班),编班时57人,其中正录生12人,择校生45人,原班前20名仅1人留读。当时预计上重点本科希望线的2人,上本科(含重点本科)希望线的16人。高考时该班有54名编班时的应届生参考,上重点本科线12人,上一般本科线31人。例二:球溪中学高二00二级6班(理科班),编班时64人,其中正录生31人,择校生33人。640分以上的33人,650分以上的10人(1999年球溪中学高中录取线为642分,该县省示范性普通高中Z校录取线为676分)。当时预计上重点本科希望线的4人,上本科(含重点本科)希望线的16人。高考时该班61人参考,其中编班时的学生60人中,有23人上重点本科线,32人上一般本科线。例三:球溪中学高二00四级2班(理科班),编班时86人(均为正录生),760分以上的11人,750分以上的37人(2001年球溪中学高中录取线为727分,该县省示范性普通高中Z校录取线为769分)。当时预计上重点本科希望线的32人(754分以上),上一般本科希望线的69人(749分以上)。高考时该班有84名编班时的应届生参考,上重点本科线47人,上二本线76人,上三本线82人。(三)学生个体实践案例例一:球溪中学高二00二级7班曾维友,中考成绩657分,其中语文成绩97分(满分为150分)。高中第一学期末考试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得分率均在90%以上,而语文得分率仅为60%。通过两年的纠偏教学,曾维友的高考语文成绩达116分,得分率接近80%;各科总成绩达到661分,高于当年清华大学在川招生录取分数线,考入了四川大学。例二:高二00四级6班罗兰英,中考成绩713分,当年球溪中学录取线为727分,她的入学成绩低14分。经过三年的努力,罗兰英的高考成绩达到了607分,高出重点本科线69分,考入了重庆大学。例三:高二00四级8班学生刘真,中考成绩仅为582分,低于当年球溪中学录取线135分。入学后表现也不好,属于“双差生”。经过老师三年的耐心教育,自己的刻苦学习,刘真思想进步很大,加入了共青团,学科成绩在该班也名列前茅,成为了“双优生”。高考总分达到了549分,高出重点本科线11分,考入了东北林业大学。从以上学校的实践案例来看,虽两个年级的入口成绩分别低于Z校34分和42分,择校生比例占正录生比例分别为66.76%和112.2%,入围本科和重点本科希望线的学生比例高二00二级分别为6.17%和30.16%,高二00四级分别为3.14%和45.2%,但经过学校三年科学的教学和管理,仍然实现了“低入口,高出口”的质量目标。而从班级的实践案例来看,无论是正录生占多数,还是择校生占多数;无论是文科班,还是理科班,经过班级三年正确的教育教学,均达到了“低入口,高出口”的教学要求。再从学生个体的案例来看,无论是单学科成绩低,还是各学科总成绩低,还是学业水平和道德水准“双低”,通过老师三年辛勤的教育教学,也达到了“低入口,高出口”的教学要求。二、“低入口,高出口”内涵的初步理解“低入口”是指学生入学或偏班时其学业基础相对低于同类及其以上学校或本校、本班学生的录取标准或学业水平。“高出口”是指“低入口”学生毕业时其学业水平相对高于一定区域内同类及其以上学校或本校、本班原“低入口”学生的学业水平。其中“低”与“高”,无论是就学生个体比较,还是与他人、他班、他校比较,其概念和程度都是相对的。“低入口,高出口”就是对入学或偏班时学业基础相对低于同类及其以上学校或本校、本班学生的录取标准或学业水平的学生,通过学校科学正确的教育教学,使之在毕业时其学业水平相对高于一定区域内同类及其以上学校或本校、本班原“低入口”学生的学业水平的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低入口,高出口”的内涵作进一步理解。“低入口,高出口”是一种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解决教学中学生低基础与高水平矛盾的教学过程。这一教学过程,力求在“低基础”与“高水平”的对立斗争中寻求尽可能的平衡与统一,以努力缩小“低入口”与“高出口”的心理差距与学业水平差距。“低入口,高出口”是一种激励奋发向上,促进质量提高的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低入口,高出口”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它具有目标性,也具有号召性和激励性。因而,它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鼓舞士气,坚定信心,调动主观能动性,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低入口,高出口”是一种面向全体,转化差生的教学要求。“低入口,高出口”的前提是承认“入口”低的客观现实,但在主观上并不消极对待,而是以主动积极的态度追求“高出口”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它重在要求努力解决好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转化差生,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诸方面问题。“低入口,高出口”是一种经实践证明的富有实效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无论是一所学校、一个年级,还是一个班级、某个学生的实践;无论是德育、智育,还是艺体教育方面的实践,都充分证明了“低入口,高出口”的可行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因而“低入口,高出口”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三、“低入口,高出口”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法规依据(一)“低入口,高出口”的理论基础“低入口,高出口”教学实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入学低基础与学生毕业高水平的矛盾问题,这一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是教育哲学研究与实践的范畴。因而,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分析,“低入口,高出口”的理论基础主要在于三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恩格斯说:“辩证法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无论对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都一定是同样适用的。”①指出:“马克思的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②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着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相联结、依存,同时又互相排斥、斗争,又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对立统一规律还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僵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可变动的,即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和发展的。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H·加登纳创立的,它是当今世界在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两方面都深具影响的一种教育理论,同时也是由一种心理学理论发展而来的教育哲学思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它们是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启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多元智力,而这几种多元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展出来。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学校教育来说,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而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使之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使之变得聪明。3、成功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的实质就是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让学生形成一种自我激励,从而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提高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成功教育的理念是:成功不仅仅是“优等生”的素质,也会垂青于那些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所谓“差生”、“中等生”。因而成功教育相信人人都能成功,处处都有成功,时时都能成功,个个都能成人。成功教育认为,负面的期望是阻碍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障碍,学生自己无端妄自菲薄,自我怀疑是其走向成功的第二障碍。实施成功教育应以期望为基石,以机会为砖石,以科学有效的方式构建模式。(二)“低入口,高出口”的政策法规依据在“低入口,高出口”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解决个别或部分乃至大部分学生学业水平低、道德水准低等问题,从而大面积促进差生转化,大面积提高质量。由此应当依据和遵守以下两部法律的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八条第四款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四、“低入口,高出口”教学实践的意义作用与主要策略(一)“低入口,高出口”教学实践的意义作用“低入口,高出口”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一般来说应用于高中,尤其是生源质量不高的薄弱高中。在应用实践中其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1、鉴于“低入口,高出口”是解决学生低基础达高水平矛盾的教学过程,因而在实践这一过程中,其有助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有助于学校教学管理方式的改变和改善。2、鉴于“低入口,高出口”是提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因而通过转变观念,改革教法,改善管理等教学过程,其有助于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薄弱学校面貌的改变,办学的持续发展。3、鉴于“低入口,高出口”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因而通过实践这一要求,其有助于差生的转化,学生两极分化的缩小;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4、鉴于“低入口,高出口”是富有实效的现代教学理念,因而在实践这一理念的过程中,其有助于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端正,有助于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而使学校的办学和教学行为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5、鉴于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又由于我国将要在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因而“低入口,高出口”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在高中学校具有普遍而长期的实践意义。6、从逆向思维来看,实践“低入口,高出口”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有助于研究生源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高入口,低出口”的教学现象,并探讨解决一问题的有效对策。(二)“低入口,高出口”教学实践的主要策略1、辩证认识“低入口”,全面分析“低入口”进行“低入口,高出口”教学实践的前提是辩证认识“低入口”。不少薄弱学校和教师把“低入口”看成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因而认为“低入口”只能“低出口”,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也正因为如此,不少薄弱学校长期提高不了质量,长期摘取不了“薄弱”学校的帽子。而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认识“低入口,高出口”的教学实践,首先就应当辩证认识“低入口”,要把“低入口”看成是动态的,可改变的;要看成是成功的起点,成功的机遇。这样,就会有教学的信心,才会积极去创造成功的条件。其次要全面分析“低入口”,分类分析“低入口”,只有这样,才可能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才会全面改变“低入口”的现状。2、确定学段策略,实施成功教育实施“低入口,高出口”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时期的艰苦的教育工程,必须进行科学的综合的教育策划,从而采取正确的教育教学策略实施。近年,一些高中学校的实践提供了较好的成功的经验,例如“低入口,高出口”的学段策略是:一年插漏补缺(填低),二年夯实基础(夯基),三年全员提升(提高)。学科策略是:思想学科并进,以思想为主线,促进学科学习;高中初中并进,以高中为主线,补夯初中基础。总体策略是:不歧不弃,树立信心;重心下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教学;面向全体,人人成功。上述策略可结合实际借鉴应用。3、真诚关爱差生,增强成功信心“低入口”的学生有部分都是差生,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品德方面,他们需要关爱,需要信心,需要帮助。因而学校和教师对他们要有爱心,要有信心,不能歧视,不能放弃。要做到“四给”,即给关爱、给(成功的)信心、给(成功的)机会、给(成功的)环境;还要做到“四包”,即包思想、包学习、包生活、包进步。学校和教师要明白,只有大面积的差生转化和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低入口,高出口”的目标,为此在差生教育和管理方面必须下真功夫,花大力气。4、重视心理教育,加强学习指导“低入口”的学生一般都有心理障碍,主要是学习心理方面的障碍,这影响了他们入学前的学习进步,造成了他们“入口”偏低;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他们入学后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感到自卑自弃,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进步的信心。为此,学校和教师在实践“低入口,高出口”的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应当开展心理教育,治愈他们的心理疾病,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增强学习进步的自信心和自信力。同时也要重视和开展学习指导,其中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指导矫正,把学习成功的大门钥匙交给他们。5、加强分类指导,开展分层教学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分析,“低入口”的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低”,也有的是道德水准“低”;而学习成绩“低”者,也不尽在某一学科、某一层面。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实践“低入口、高出口”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教学,从而促进“低入口”的学生都分别获得不同程度的水平提高。为此,学校应当对“低入口”学生的成绩、素质进行多元分析,并对他们今后的“出口”作出预期规划。在此基础上拟制出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的方案并予以实施。6、创建激励机制,促进全面发展在“低入口,高出口”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创建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不分快慢班,而平均成绩分班,也可采用电脑派位,为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环境和机会,以使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如鲶鱼一样激活班集体,如标杆一样成为班级学生学习奋斗的目标。第二,分类分层确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之作为学生的近期学习进步目标。在该目标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指导、督促、检查和激励。如此反复,即可使学生得以长足发展,持续发展。第三,设立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艺体特长奖,这样可促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层面获得奖励。由此,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而增强成功的信心和能力。注释: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选集(第五卷)〔M〕.人民出版社,1977.372.②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565.参考文献:1.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意义〔J〕.教育科学论坛.2003,增刊.2.沈致隆.对话加德纳:“多元智能”我们不能简单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4-8.5.(3).3.秋民.蒋建华.人人成功,个个成人〔N〕.中国教育报.2004-12.11.(3).4.邓甲频.成功教育的课堂教学探索〔N〕.教育导报.2004-4.29.(3).5.吉林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教学理念创新范文第3篇

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想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塑造新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应该拥有一批具备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作为学习活动引导者的教师,需要真正地意识到: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承担的责任。语文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用多种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强调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需要特别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顾及学生眼前的利益,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想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应该懂得学生是教育对象,同时还应该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语文教学

为了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是很重要的。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何等的迫切与重要。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首先要有创新的教师。我们一线教师也应插上创新的翅膀,摆脱桎梏,才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跳出更灵动的舞步。比如老师总感觉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很难把握,我们可以尝试让数学老师给作文课“把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老师之间的交流,让语文教师受益匪浅,也会让语文备课亮点纷呈。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先教后学模式,尝试先学后教也是语文教学创新的一种做法。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自学课文,找出难点、疑点,老师再根据这些难点、疑点有的放矢。这样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具有针对性。又如一提起课堂作文,同学的心仿佛从悬崖一下子坠落到了山涧,从沸点走到了冰点。为什么?因为没有情绪。学生写作文要有灵感,而不是固定的主题,固定的体裁,两节课后上交。这种“桎梏作文”会有好质量吗?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提高吗?我们何不改课堂作文为课余作文,交代好作文的要求,给学生两周或一个月的时间,什么时候灵感来了,一气呵成,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锻炼、提高写作能力,岂不更好!

三、教学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要逐步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中的首席”作根本位移。以前曾“以学科为中心”,后提出“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则“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教学中坚持了“师生平等”的教育基本理念,切实实现了师与生、教与学的平等。这或许才是语文教师践行“下蹲约定”的价值所在。我们应在具体实践中多多发明教与学平等的举措,比如“师生互评”,每节课留下部分时间让师生交流,老师这节课上的如何,学生学的怎样,师生共进退。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一是民主意识。即语文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二是人本意识。既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教师就理当以全面发展其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程目标,努力做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四、让学生充满梦想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充满梦想。在往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很多时候是捉襟见肘的。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密切的合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做到资源共享。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语文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地理、历史、政治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协调一致,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以崭新的理念去飞扬自己的梦想,借此来“粘”住学生,让他们随着我们的教学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教学理念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理念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36-01

我国正朝着信息化时展,初中数学教学也要面向新改革,用创新的模式去培养学生,初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时还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目标。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唱“主角”,这样就会令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感到乏味无趣。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新课改理念的实施,对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做出如下总结:

1.教学理念的转变

1.1 传统教学理念的弊端

教学理念就是所谓的教师讲课,学生学习及教师给予评分这样的基本方式。初中数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课堂中学习什么内容,这些都是由教师做决定,不会照顾到学生学习的爱好,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学习课程的被动性。而且初中的教学模式一贯都是采用“题难”“题偏”“复杂”的体系,大部分学生就会被这种体系给吓到。教学内容就是书本中的定义、例题、公式等,由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这样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然后做大量的课外试题去巩固,造就了数学这门课程缺乏兴趣和它独特的魅力。

1.2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就是要求全面的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才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引领者。简单的说,教师就是为学生而服务的,学生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提高自我动手实践能力,学习过程也应五彩缤纷。

2.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提出了新的改变方式,教师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者,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发动机。不管学习什么内容,只要产生了兴趣,学习知识就会提高效果。数学教学相对其他学科是比较枯燥无趣的,如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是课改理念中的难题之一。

多媒体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尤其是初中教学,多媒体是一种全方面的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完全的带入到学习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方法主导着学习学习的兴趣。从始至终惯用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不符其规律。教学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内容运用综合的各种方式和方法进行改变,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一种模式,是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一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很多学生问题,但是在学习主要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前提是老师必须做到以下:(1)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角变为学生;(2)教师与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在一起探讨问题,彼此交流,这种方式也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新型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好朋友。

3.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实施以前我国一直处于应试教育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照本宣科过于注重刻板的传授书本知识,长期以来忽略了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无异于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时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所以新课改标准中要求数学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以合作学习方式代替固有的刻板学习方式。新课改下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知识储备,并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探究式学习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努力营造探究式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从而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评价方式的转变

应试教学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无非就是每个学期的考试成绩,根据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数学学得好坏,以成绩为依据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够完整的表现出学生的进步和整体学习状况。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上,这才是让学生受用终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目标,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教师应转换评价方式,将发展性评价与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4.1 初中数学评价的理念

1)初中数学评价理念应注重评价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际学习的情况,同时又评价考试的结果以及整个的学习过程。做到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不同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也应有针对性。

4.2 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施方法

1)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那么对初中数学学习评价中,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各有优缺点,首先定量评价主要适合于对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的评价,但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却难以评定。而定性评价则恰恰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情绪变化等给予准确评定。所以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能够起到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采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所谓的终结性评价很好理解,就是一个学期结束后的期中、期末考试,是对学生的一次性评价,考查了学生一个阶段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终结性评价就是以最终的学习成绩评定学习成果。而过程性评价恰恰相反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效的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以找到适合学生的最后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真正做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钱金宏.关于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教学理念创新范文第5篇

一、抓常规管理重督查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教导处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艺体课等现象发生。

2.强化质量意识

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下湾小学教育教学考核细则》的规定,切实落实教学常规检查、课堂教学检查,有效地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

3.坚持教学常规巡查制度,落实行政和校委会成员年级负责制

二、教学研讨重实效

1.加强教研组工作的管理

各教研组不能形同虚设,教研组长充分发挥好引领和带头作用。学期初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组内教研计划,切实落实课程理念,真正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不流于形式,各教研组活动(组内教研、集体备课)有活动记载,有总结,期末学校将对教研组进行评比,真正通过教研活动落实改革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集体备课和随堂听课活动

认真落实好集体备课和随堂听课活动。各教研组根据组内活动计划,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紧紧围绕“学―思―练―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安排组织好理论学习(观摩优秀课例)(教务处)、集体备课(教研组)。同时提倡教师间相互听随堂课,学校校委会成员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行政联系到班到学科,开展随堂听课,保证节节有质量。校级干部全学期听课时间不得少于20节,中层干部不得少于30节,形成同行相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良好风气。

3.开展好组内研讨课活动

为了给每位教师一次教学磨炼的机会,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开展每人上好一节课活动,特别是4到6年级参加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每位教师在相应的年级组内进行个人申报,教研组根据教师上报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安排,按周公示上课信息。要求分管领导、组内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听、评课活动,其他科目教师也可参加。

三、高效课堂重落实

为构建高效和谐课堂,我校创造性地实施“学、思、练、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教师的“导”来激发引领学生主动地“学”,从而实现了教学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性转变,教学重心由教向学转变,教学目标由偏重知识向发展能力转轨。

1.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是要求学生预习反馈,学情调查。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导学案中要求预习的内容提示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完成需要完成的自学内容,比如语文的识字、初读课文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基本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调整并再次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策略。二是目标定位,自主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自学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地掌握知识内容,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内的讨论,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导学案”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很好的方法。

2.思――合作探究,质疑释疑

经过自主学习后,在小组内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小组长带领下组织讨论,如果在组内无法解决,那么由组长把问题板书在小黑板上,教师再组织全体学生共同探讨,教师给予点拨,帮助学生升华思维。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练――训练反思,当堂达成

教师精选或者编写体现课标要求的典型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检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反思学习方法和效率,确保当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现在有很多教师讲完了课不会设计练习题,不会出考试题,买些现成的复习资料和考试题让学生做,不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都要从头做起,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而我们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给学生编题,也只有这样的练习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老师最清楚。因此这样的练习题学生做起来收获很大。

4.结――总结归纳,学有所得

一课一得,拓展跟踪及跟踪训练。了解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每节课后教师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并完成在导学案上,为下一次备课提供素材;知识只有在反复运用中才会牢固掌握、触类旁通;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风,今日事,今日毕。

总之,教学管理,虽是常规,但贵在常中有新;教学管理,虽是管理,但贵在自主。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我们下湾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在“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的高效运作中定会走向改革之路、走向创新之路、走向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