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国教育方式

外国教育方式

外国教育方式

外国教育方式范文第1篇

从教学方式来看美国的大学教育特别重视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效果,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相当重视潜移默化的隐蔽教育的作用,重视学校生活环境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而且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和寓教于乐。一方面,他们将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渗透到大众传媒和社会环境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他们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让大学生参加各种社区服务、社会服务,提供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和公民意识。而我国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大纲、教材、课时都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学校缺少自主性,课程也缺少丰富性和张力。并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堂讲授多、灌输多,让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去体验品味、化为主体内在自觉的少。虽然教育部和许多大学校长也呼吁和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一般号召和形式主义的多,实际效果少。从总体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二、社会教育的比较

中美两国都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因此,都注重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途径。美国大学注重学生课外活动在德育中的作用,学生活动中心经常举办报告会、文娱活动等;他们还将华盛顿纪念堂、国会图书馆、国会大厦等一系列公共教育设施免费向全民开放,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议会、市政府等机构,强化国家理念并鼓励学生向出色的先辈们学习,并借助宗教途径对学生实施渗透,利用宗教文化特色“屏蔽”其阶级性。我国大学的校外实践活动和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内容涉及科技、文娱等多个方面;强调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社会服务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也免费向公众开放了一些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烈士陵园如南京中山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杭州西湖等,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但我国高校活动的政治性和阶级性非常显著,而且很多活动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而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三、家庭教育的比较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比较民主平等的。美国人普遍认为,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在政治社会化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美国的家庭中,父母和子女地位平等,家庭氛围中民主气息非常浓厚,父母和子女之间经常通过民主沟通的方式交流思想、解决问题。中国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认为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成才起到基础性作用。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古语云:“家之正则国之定”“家和万事兴”,家庭教育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家庭关系是否和谐,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现在的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是家庭的重要问题,不过,重智育轻德育、重管教轻沟通、重功利轻责任都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家长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智力教育而不是思想品德教育,只重视成绩而不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这都不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在西方的家庭中,父母和子女都是自由平等,子女作为家庭一员,拥有与父母同样的权利。西方的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去决定自己的事情,从不强迫孩子,对孩子的想法给予理解和支持,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关系,相对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这种教育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多与孩子沟通,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

四、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外国教育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外;高校;教育管理;分析比较;思考

1前言

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是学生教育中的拔高阶段,在高校教育中学生不仅仅储备大量的学术知识,还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为投入社会工作做好前期准备,正式由于高校教育分厂重要,人们往往更加关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外高校教育管理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2中外高校教育管理比较分析

在我国各项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是关乎民生的热门话题,不同阶段人群的教育工作成为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然而,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学生教育问题,加之国外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其优势越来越突出,国内与国外的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高校教育,对于国家人才定向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发展,人们也更加的关注这一问题,以下是对中外高校教育管理差异的具体分析。

2.1教育管理理念比较分析

高校教育管理理念为全面推进大众化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然而,国内外在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方面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大众化理念普及的早晚,例如美国,很早就认识到高校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例如成立公立学校、社区院校、私立学校等全面实现高校教育大众化,让更多的人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相关数据表明,美国教育发展至今,高校教育入学率高达53.7%,远超其他发达国家入学率,成为了高校教育理念最为深入人心的、效果最为良好的国家。相比之下,我国的高校教育大众化管理理念形成较晚,由于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有限,教育体制不完善,教育压力逐渐加大,高校大众化教育实现过程较长,实施过程难度较大,相关数据表明,2011年我国高校入学率已达到26.95%,并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除此之外,在市场化教育管理理念的影响方面,中外高校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就美国而言,其市场化管理理念深入高校教育,无论是在学校运营经费方面还是在学生入学、毕业,各个环节中均引入市场化操作,换句话说,市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发展走向以及学生的定向培养,而在中国,尽管市场化管理理念影响着高校教育管理,但现阶段我国的高校教育仍然依赖国家政府,教育经费、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无一不受影响,纵观我国高校教育发展局面,民办高校相对市场化发展优于公办高校。

2.2教育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不同,教育环境不同,在管理模式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纵观国内外教育管理,大致分为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和中央与地方交叉型三种管理模式。就中央集权型教育模式而言,国家中央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全国各大高校,高校的发展需要切实符合中央教育部分的发展要求,我国正是应用这种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全国各大高校协调统一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其缺少办学积极性与创造性,很大程度上限制着高校的特色化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定向培养。就地方分权型管理而言,中央教育机构对地方办学主要有着指导和资助作用,地方高校自主办学,自由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为典型的地方分权型教育模式,丰富了教育内涵的同时也强化了高校教育的多样性,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在于,各地方发展参差不齐,不利于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就中央与地方交叉型管理模式而言,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结合的教育管理管理模式,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这种交叉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单一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促进高校教育更为合理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完全调和中央与地方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两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矛盾经常发生,也给高校教育发展带来了一定障碍。

3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几点思考

综上对比可知,文化背景的不同与国情的不同使得中外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差异,相比之下,我国高校教育既有着发展优势也有着一定的弊端,深入思考我国高校教育,正视我国的高校教育发展十分必要。以下是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几点思考的具体分析。

3.1深化社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教育管理理念

我国的高校办学形式较为单一,制约着大众化高校教育理念的深入,故而应该开拓其他途径办学。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办学是现阶段我国发展高校教育的可行途径,可以通过建立董事会等方式集合社会人力、财力等资源,为高校建设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同时利用各种国内外高校论坛等形式探讨高校教育管理的突出问题,为高校科学发展出谋划策。我国在高校教育大众化发展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仅仅依靠国家力量办学,很难实现高校教育的高普及率,因此必须引入社会化办学。在市场化方面,我国可以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方式,建立资金筹集、教育管理、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竞争机制,在优化教育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使教育贴合社会需求,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国际化方面,我国推行高校教育国际化既符合当前国家发展需求,更是储备人才资源,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推行国际化教育管理一是要更新思想,紧跟时代教育理念。二是深入推进国际化办学,增进中外高校人才交流。

3.2适当调整我国的教育管理模式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可以分类推进由以中央集权型教育为主向以地方分权型管理为主转变。在教育政策法规制定、监督等方面,中央集权型管理有利于充分监督和管理各地方办学,保障地方办学的方向性;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可以赋予地方更多权利,实行地方分权型,充分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此外,强化高校去行政化管理,逐步推进政府向指导地位转变,办学主体突出高校。

4结语

综上浅述,中外高等教育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出现反映出国内与国外发展的差距,在教育发展方面也值得深度的思考。本文主要从深化社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教育管理理念、适当调整我国的教育管理模式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切实谋求高校教育发展,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蔡红园 单位: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参考文献:

[1]卢思锋.对美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9,2.

外国教育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战略意义

首先,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在办学观念、供给模式和运作机制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随着西方国家大幅度削减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高等教育已日益表现出非公共产品的一面,具有半完全或完全竞争的特性。高等教育市场已逐渐从区域性的个别市场,演变成全球市场。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趋势,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许多国家都纷纷制定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战略,使出不同的招数,利用各自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高等教育的对外营销活动。

其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规则正在成为我国教育规则系统的一部分,成为约束我国教育国际交往的制度体系。中国“入世”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必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求生存、谋发展。为此,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制定合适的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战略,开拓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市场环境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环境。

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来看,作为教育服务承诺的国家之一,我国可以充分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对外营销争取到更多的权利,使其在与外国高等教育的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我国还可以利用透明度原则,使政府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及时了解其他成员国在高等教育市场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向不同国外教育消费者宣传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发展制度、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发展状况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利用透明度原则直接参与高等教育服务国际化新规则的制定,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争取更多权利和创造更好的条件。还有是GATS规定“一成员可承认在特定国家已获得的教育或经历、已满足的要求、或已给予的许可或证明”,并鼓励成员国之间通过谈判和其他方式互相承认学历。我国高校所颁发的文凭必将得到更多的国家或地区的承认,这将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由于不承认或无法获得学历所带来的市场障碍,为我国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和在国外设立和创办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主要表现在各成员国对开放教育服务市场和贸易形式方面的具体承诺上。教育服务贸易有四种方式:跨境交付,指一个成员方在其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如通过网络教育、函授教育等形式提供教育服务;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境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如出国留学和培训;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境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如在其他成员方境内设立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境内提供服务,如外籍教师来华任教、中国教师到国外任教。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来说,成员国对以上承诺越多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就越有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的统计资料,截止2000年,对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有6个对四种贸易方式作出了全部承诺。从不同的贸易方式承诺来看,对境外消费全部承诺的有18个,部分承诺的1个,不承诺的只有2个,这也就是说在境外消费方面,如出国留学和培训贸易方式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更为重要的是,在已作出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发达国家占将近一半(欧盟12国为一整体计算)。这也就意味着有能力支付境外教育消费的市场相当庞大,为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提供了丰富的市场资源;在跨境交付方面,已作出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有16个作出了全部承诺,3个作出了部分承诺,也只有2个没有作出承诺,这表明在跨境交付方面,作出承诺的国家也占了大部分,这将使我国可以在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以满足国外教育消费者对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需求。虽然目前承诺开放商业存在教育服务方式的国家不多,全部承诺的只有7个,部分承诺的有12个,没有承诺有2个,但总的看来对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是有利的。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目标市场和主打产品

如何利用以上有利宏观和微观环境,积极大力开展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目标市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要目标市场,从教育消费者角度来看,首先应该是海外华人、华侨,因为国外校友和华人、华侨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希望了解祖国的语言、传统文化和现在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育市场。根据未来学家奈斯比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估计海外华人包括港澳台有5700万人;其次是外国人才市场上,那些为适应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需要而迫切要求获得中国高等教育消费者,近年来有这方面教育需求的消费者也日益增加;再次是对中国文化艺术以及语言感兴趣的外国教育消费者等等。从教育消费的地域角度来看,应该“加强周边,开拓欧美,兼顾亚非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交方针。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所面对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考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要目标市场,并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我们应该考虑以汉语、中医药、武术和戏曲文学等传统文化科学以及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具有自身品牌自然科学优势学科教育为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打产品。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主要形式

为了积极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不仅要有明确合理的目标市场和具有特色优势的主打产品,而且还要有积极有效的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形式。第一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服务的境外消费形式,继续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为了进一步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我国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界,以及高校内部相关单位应该进一步提高对留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留学生教育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解决我国由学校统包统管的、单一的、半封闭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已不能适应留学生教育快速增长的需要,如校外住宿、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等问题。更好地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类别应该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学历教育的类别可以是进修生和研究学者。并应该对不同类别的留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以促进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大规模发展。第二采取教育服务的跨境交付形式,积极有效地发展对外远程教育。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日益提高,汉语就会成为外国友人乐于修习的外语科目,从而汉语教学也会成为我国远程教育一只有力的重拳。而且,通过远程教育,传递的是正宗的、纯正的中国本土文化,相对于各种培训机构之类,会更有权威,更有竞争力。同时在许多学科领域,我国也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这些也应成为教育输出的重要部分。第三利用教育服务商业存在形式,鼓励国内一流大学在海外设立各种分支机构和依托汉语、中医药、武术和戏曲文学等传统文化科学,通过与外国高校合作,在这些国家设立诸如汉语教学中心、中医药教学中心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等,直接在国外招收海外学生,为境外高等教育消费者提供服务。

外国教育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战略意义

首先,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在办学观念、供给模式和运作机制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随着西方国家大幅度削减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高等教育已日益表现出非公共产品的一面,具有半完全或完全竞争的特性。高等教育市场已逐渐从区域性的个别市场,演变成全球市场。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趋势,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许多国家都纷纷制定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战略,使出不同的招数,利用各自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高等教育的对外营销活动。

其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规则正在成为我国教育规则系统的一部分,成为约束我国教育国际交往的制度体系。中国“入世”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必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求生存、谋发展。为此,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制定合适的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战略,开拓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市场环境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环境。

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来看,作为教育服务承诺的国家之一,我国可以充分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对外营销争取到更多的权利,使其在与外国高等教育的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我国还可以利用透明度原则,使政府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及时了解其他成员国在高等教育市场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向不同国外教育消费者宣传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发展制度、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发展状况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利用透明度原则直接参与高等教育服务国际化新规则的制定,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争取更多权利和创造更好的条件。还有是GATS规定“一成员可承认在特定国家已获得的教育或经历、已满足的要求、或已给予的许可或证明”,并鼓励成员国之间通过谈判和其他方式互相承认学历。我国高校所颁发的文凭必将得到更多的国家或地区的承认,这将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由于不承认或无法获得学历所带来的市场障碍,为我国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和在国外设立和创办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主要表现在各成员国对开放教育服务市场和贸易形式方面的具体承诺上。教育服务贸易有四种方式:跨境交付,指一个成员方在其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如通过网络教育、函授教育等形式提供教育服务;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境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如出国留学和培训;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境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如在其他成员方境内设立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境内提供服务,如外籍教师来华任教、中国教师到国外任教。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来说,成员国对以上承诺越多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就越有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的统计资料,截止2000年,对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有6个对四种贸易方式作出了全部承诺。从不同的贸易方式承诺来看,对境外消费全部承诺的有18个,部分承诺的1个,不承诺的只有2个,这也就是说在境外消费方面,如出国留学和培训贸易方式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更为重要的是,在已作出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发达国家占将近一半(欧盟12国为一整体计算)。这也就意味着有能力支付境外教育消费的市场相当庞大,为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提供了丰富的市场资源;在跨境交付方面,已作出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有16个作出了全部承诺,3个作出了部分承诺,也只有2个没有作出承诺,这表明在跨境交付方面,作出承诺的国家也占了大部分,这将使我国可以在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以满足国外教育消费者对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需求。虽然目前承诺开放商业存在教育服务方式的国家不多,全部承诺的只有7个,部分承诺的有12个,没有承诺有2个,但总的看来对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是有利的。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目标市场和主打产品

如何利用以上有利宏观和微观环境,积极大力开展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目标市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要目标市场,从教育消费者角度来看,首先应该是海外华人、华侨,因为国外校友和华人、华侨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希望了解祖国的语言、传统文化和现在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育市场。根据未来学家奈斯比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估计海外华人包括港澳台有5700万人;其次是外国人才市场上,那些为适应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需要而迫切要求获得中国高等教育消费者,近年来有这方面教育需求的消费者也日益增加;再次是对中国文化艺术以及语言感兴趣的外国教育消费者等等。从教育消费的地域角度来看,应该“加强周边,开拓欧美,兼顾亚非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交方针。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所面对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考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要目标市场,并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我们应该考虑以汉语、中医药、武术和戏曲文学等传统文化科学以及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具有自身品牌自然科学优势学科教育为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打产品。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主要形式

为了积极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不仅要有明确合理的目标市场和具有特色优势的主打产品,而且还要有积极有效的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形式。第一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服务的境外消费形式,继续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为了进一步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我国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界,以及高校内部相关单位应该进一步提高对留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留学生教育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解决我国由学校统包统管的、单一的、半封闭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已不能适应留学生教育快速增长的需要,如校外住宿、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等问题。更好地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类别应该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学历教育的类别可以是进修生和研究学者。并应该对不同类别的留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以促进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大规模发展。第二采取教育服务的跨境交付形式,积极有效地发展对外远程教育。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日益提高,汉语就会成为外国友人乐于修习的外语科目,从而汉语教学也会成为我国远程教育一只有力的重拳。而且,通过远程教育,传递的是正宗的、纯正的中国本土文化,相对于各种培训机构之类,会更有权威,更有竞争力。同时在许多学科领域,我国也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这些也应成为教育输出的重要部分。第三利用教育服务商业存在形式,鼓励国内一流大学在海外设立各种分支机构和依托汉语、中医药、武术和戏曲文学等传统文化科学,通过与外国高校合作,在这些国家设立诸如汉语教学中心、中医药教学中心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等,直接在国外招收海外学生,为境外高等教育消费者提供服务。

外国教育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 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形式,已成教育国际化在中国的显著体现。中外合作办学,不仅能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加速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而且能吸纳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尽早与国际接轨。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模式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兴起中外合作办学,历经30多年时间,已涵盖所有办学层次和办学类型,以高等教育为主,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仅江苏省就有99所高校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合作创办中外合作项目共499个,其中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占一半以上。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基本有两种:“3+0”模式和“2+1”模式。“3+0”模式就是中外合作班学生在中方高职院校学习三年,外方院校按照合同规定,派遣外方老师来承担相应的课程教学,学生完成所有的学分,可同时获得双方的毕业文凭;“2+1”模式就是中外合作班学生在中方高职院校学习两年,完成规定的学分,可赴外方院校学习一年,完成外方院校所有的学分,可同时获得双方的毕业文凭。如仅在中方高职院校学习三年毕业的,可获得中方的毕业证书。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作用

(一)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合理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尽快与国际优质教育接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还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高职教育缺乏教育特色,各所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不能突出院校特色,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国外的职业教育相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通过各种亲身实践来获取相应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国的高职教育应更新办学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使高职教育成为一个有别于本科教育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二)培养国际化人才,应对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对国际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加大,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借鉴国外成功办学经验,可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加速我国高职教育更快、更好地与国际教育接轨。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中外合作项目的专业建设。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都有中外合作项目,涉及的学科主要是文科,多以经济和管理为主;工科类主要以计算机为主。这些中外合作项目以“投入少、见效快”的特色深受中外合作双方的喜爱,但与我国举行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相悖。为更好地发展我国高职教育,适应我国新技术发展和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结合学院的定位和办学特色,举办国内新兴、薄弱的专业,缩短我国教育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大多数院校考虑到经费问题,不能完全聘请外籍教师来授课,大部分课程都是由中方教师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授课,这种教学模式要求中方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既要懂专业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为了满足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学院会选派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外方院校培训进修,学习国外优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自身教学中,促进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优化发展。

(三)建立健全监督与管理机制。

1.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机构一方面可对申请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进行严格把关审查,确保外方合作院校的资质真实并符合合作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要克服体制,尽量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进一步改变政府与中外合作办学主体的关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和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减少行政审批的繁杂手续,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2.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内部管理。首先,要完善决策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实施科学管理。其次,要加强学科管理和建设,在与外方院校的合作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外方合作者的实际情况和合作专业,又要考虑本院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开设专业的办学效益,又不能忽视办学质量和专业的发展趋势。

(四)建立完善的评估与质量监控体系。

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是中外合作办学现存的重要问题之一。发达国家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保证合作办学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教育评估体系,专门对所开专业、课程的质量等定期评估,提高办学质量。目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很少有院校会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考核,即使有相应的制度,也只是一种形式,实施根本不到位。要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保证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控和评估体系,定期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运行情况,如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等进行科学而又公平的评估。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实现路径,在我国教育事业和国际教育事业中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应加大改革力度,大胆探索办学新模式,从而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曼丽.江西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7).

[2]王琴.关于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4).

[3]刘继泉,李岚.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6).

[4]朱冬林.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问题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