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牌策略的好处

品牌策略的好处

品牌策略的好处

品牌策略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品牌延伸 基本准则 延伸方式

品牌策略可分为统一品牌、个别品牌、分类品牌和品牌延伸这四种,不管企业选择了哪一种,经过科学而有效的运营,都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那么,一个品牌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信誉,赢得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以后,该品牌是否可用在其他产品上而使该品牌得以拓展或扩展呢?品牌延伸就属于是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的声誉来推出新产品的过程。

一、品牌延伸决策的涵义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借助成功的品牌扩大品牌所涵盖的产品组合,利用成功品牌的声誉推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品牌延伸是指借助于现有成功的产品品牌,使之产生与其技术领域或形象相接近的产品的过程;广义的品牌延伸是指企业推出与原有品牌技术领域关联松散的产品的行为。

1.采用品牌延伸策略的显着优点

(1)一个受人注意的好品牌能使新产品立刻被市场认识和较容易地被接受。

(2)利用成功的品牌声誉可以节!省促销费用,分销渠道也容易开拓。

(3)如果品牌延伸获得成功,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原品牌的影响和企业声誉。众所周知,娃哈哈在食品饮料产品上的成功,是基于当年成功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的品牌延伸。

2.品牌延伸也有风险

(1)如果将着名品牌延伸使用到与其形象、特征不相吻合,不相接近的产品领域,则可能有损原品牌形象。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就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2)如果原产品和品牌扩展产品之间在资源、技术方面不存在关联性或不具有互补性,则推出的新产品可能难以被消费者接受。

总之,品牌延伸战略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使企业大受裨益,使用不当,则可能使企业深受其伤,因此,作为企业决策者在使用品牌延伸战略的时候切忌不可掉以轻心。

为了能成功的实施品牌延伸策略,企业还应注意品牌延伸的基本准则和延伸方式。

二、品牌延伸的基本准则

由品牌延伸的定义可知,延伸的基本前提是核心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延伸的目的是借助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光环产生“晕轮效应”。所以,品牌向何处延伸取决于消费者对核心品牌已有的认知。实施品牌延伸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1.正确选择时机。成功使用品牌延伸决策的企业一般是从单个产品的成功销售做起的,在有了一定的实力和得到市场认可后,才可以慢慢进行品牌延伸,即它的母品牌形象必须是很成功的,所以延伸的品牌应较晚推出。

2.有相同的服务系统。即企业在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上应对品牌延伸有所帮助。例如海尔的冰箱、冰柜、空调等都是同一销售渠道,而且这些产品有相同的服务系统,为消费者消除了一切后顾之忧。

3.专业知识或专业技术具有可移植性或联结性。在实行品牌延伸策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其在新的业务领域是否也是可以信赖的,就要求企业在生产新产品时应和原品牌之间有相似之处。即产品之间有技术专业的连结。

4.新老产品有彼此共享的利益点。企业要品牌延伸必须知道目标消费者对该类产品有多品牌的需求。例如鳄鱼、华伦天奴等知名品牌就拥有包括西装、领带、皮带、背包甚至眼镜等在内的多种产品,这些产品看似没有什么关联,但实际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高档品甚至是奢侈品;都能够提供一个共同的效用,那就是都是身份与社会地位的象征。

5.延伸产品的形象与企业品牌形象相似。品牌犹如橡皮筋,越延伸就可能变得越疲软,结果往往会导致品牌的个性淡化,给企业带来品牌危机。因此品牌延伸就需要定位准确,在形象使用者方面,也应有相同之处。例如金利来是一个成功的服饰品牌,其品牌的定位是产品的使用者及品牌的象征意义而非功能意义,金利来容易延伸到男式产品,但不易延伸到女式产品。

6.迅速提升延伸产品的知名度。品牌延伸要成功地推广新产品,存在着消费者对品牌麾下产品的认知与联想主要集中于原有产品的障碍。比如海信是靠彩电打响品牌的,由于没有足够的广告火力,空调推广了很久消费者提及空调时能联想到海信品牌的很少。

此外,品牌延伸还应该考虑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市场格局、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企业的财力与品牌推广力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对品牌核心价值与产品关联度的把握。

三、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的方式

品牌延伸战略并非有百利无害,企业实行品牌延伸战略要冒不小的风险。既然品牌延伸策略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那么如何才能规避品牌延伸策略的风险,大力发挥品牌延伸的功能。在采取品牌延伸行动之前,企业或品牌管理者应该先考虑以下几点:

(1)确定这一行动带来的回报是否值得去冒这个风险,机会有多大?

(2)品牌在新市场中应当保持它现有的市场位置,还是给品牌重新定位更好?

(3)品牌延伸是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以上问题搞清楚后,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策略的时候,一般而言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

其一,单一品牌策略。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可以充分借助于老产品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容易形成品牌的规模经济效益,便于发展规模品牌效应,可以节省广告支出,有利于品牌的市场扩张。但是单一品牌策略也存在品牌个性不鲜明,容易造成品牌形象混乱的问题。只有当延伸产品与企业核心产品的特性关联紧密,即产品之间在形象定位、目标顾客、品质、渠道及满足利益等方面相似时,才宜采用此策略。

其二,多品牌策略。随着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单一品牌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它会为企业通过品牌延伸逐渐向其他领域进军设置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所以企业应考虑多品牌策略。

多品牌策略不但可以克服单一品牌个性不鲜明,难以实施品牌管理的缺点,还可以借助多品牌策略改变商品的品质形象,防止品牌淡化,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多品牌策略也有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比如它需要企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进行品牌管理,因此多品牌策略一般较多的被大型公司采用。

四、结束语

在国际间品牌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壮大自身实力,品牌延伸策略已经成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的一个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3,(4):122-150.

[2]白光.品牌资本运营通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148-200.

品牌策略的好处范文第2篇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借助成功的品牌扩大品牌所涵盖的产品组合,利用成功品牌的声誉推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品牌延伸是指借助于现有成功的产品品牌,使之产生与其技术领域或形象相接近的产品的过程;广义的品牌延伸是指企业推出与原有品牌技术领域关联松散的产品的行为。

1.采用品牌延伸策略的显著优点

(1)一个受人注意的好品牌能使新产品立刻被市场认识和较容易地被接受。

(2)利用成功的品牌声誉可以节省促销费用,分销渠道也容易开拓。

(3)如果品牌延伸获得成功,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原品牌的影响和企业声誉。众所周知,娃哈哈在食品饮料产品上的成功,是基于当年成功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的品牌延伸。

2.品牌延伸也有风险

(1)如果将著名品牌延伸使用到与其形象、特征不相吻合,不相接近的产品领域,则可能有损原品牌形象。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就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2)如果原产品和品牌扩展产品之间在资源、技术方面不存在关联性或不具有互补性,则推出的新产品可能难以被消费者接受。

总之,品牌延伸战略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使企业大受裨益,使用不当,则可能使企业深受其伤,因此,作为企业决策者在使用品牌延伸战略的时候切忌不可掉以轻心。

为了能成功的实施品牌延伸策略,企业还应注意品牌延伸的基本准则和延伸方式。

二、品牌延伸的基本准则

由品牌延伸的定义可知,延伸的基本前提是核心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延伸的目的是借助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光环产生“晕轮效应”。所以,品牌向何处延伸取决于消费者对核心品牌已有的认知。实施品牌延伸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1.正确选择时机。成功使用品牌延伸决策的企业一般是从单个产品的成功销售做起的,在有了一定的实力和得到市场认可后,才可以慢慢进行品牌延伸,即它的母品牌形象必须是很成功的,所以延伸的品牌应较晚推出。

2.有相同的服务系统。即企业在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上应对品牌延伸有所帮助。例如海尔的冰箱、冰柜、空调等都是同一销售渠道,而且这些产品有相同的服务系统,为消费者消除了一切后顾之忧。

3.专业知识或专业技术具有可移植性或联结性。在实行品牌延伸策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其在新的业务领域是否也是可以信赖的,就要求企业在生产新产品时应和原品牌之间有相似之处。即产品之间有技术专业的连结。

4.新老产品有彼此共享的利益点。企业要品牌延伸必须知道目标消费者对该类产品有多品牌的需求。例如鳄鱼、华伦天奴等知名品牌就拥有包括西装、领带、皮带、背包甚至眼镜等在内的多种产品,这些产品看似没有什么关联,但实际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高档品甚至是奢侈品;都能够提供一个共同的效用,那就是都是身份与社会地位的象征。

5.延伸产品的形象与企业品牌形象相似。品牌犹如橡皮筋,越延伸就可能变得越疲软,结果往往会导致品牌的个性淡化,给企业带来品牌危机。因此品牌延伸就需要定位准确,在形象使用者方面,也应有相同之处。例如金利来是一个成功的服饰品牌,其品牌的定位是产品的使用者及品牌的象征意义而非功能意义,金利来容易延伸到男式产品,但不易延伸到女式产品。

6.迅速提升延伸产品的知名度。品牌延伸要成功地推广新产品,存在着消费者对品牌麾下产品的认知与联想主要集中于原有产品的障碍。比如海信是靠彩电打响品牌的,由于没有足够的广告火力,空调推广了很久消费者提及空调时能联想到海信品牌的很少。

此外,品牌延伸还应该考虑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市场格局、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企业的财力与品牌推广力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对品牌核心价值与产品关联度的把握。

三、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的方式

品牌延伸战略并非有百利无害,企业实行品牌延伸战略要冒不小的风险。既然品牌延伸策略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那么如何才能规避品牌延伸策略的风险,大力发挥品牌延伸的功能。在采取品牌延伸行动之前,企业或品牌管理者应该先考虑以下几点:

(1)确定这一行动带来的回报是否值得去冒这个风险,机会有多大?

(2)品牌在新市场中应当保持它现有的市场位置,还是给品牌重新定位更好?

(3)品牌延伸是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以上问题搞清楚后,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策略的时候,一般而言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

其一,单一品牌策略。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可以充分借助于老产品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容易形成品牌的规模经济效益,便于发展规模品牌效应,可以节省广告支出,有利于品牌的市场扩张。但是单一品牌策略也存在品牌个性不鲜明,容易造成品牌形象混乱的问题。只有当延伸产品与企业核心产品的特性关联紧密,即产品之间在形象定位、目标顾客、品质、渠道及满足利益等方面相似时,才宜采用此策略。

其二,多品牌策略。随着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单一品牌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它会为企业通过品牌延伸逐渐向其他领域进军设置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所以企业应考虑多品牌策略。

多品牌策略不但可以克服单一品牌个性不鲜明,难以实施品牌管理的缺点,还可以借助多品牌策略改变商品的品质形象,防止品牌淡化,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多品牌策略也有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比如它需要企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进行品牌管理,因此多品牌策略一般较多的被大型公司采用。

四、结束语

在国际间品牌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壮大自身实力,品牌延伸策略已经成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的一个重要法宝。

【摘要】21世纪,全球已进入品牌国际化的竞争时代,品牌已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进入到全世界的千家万户。而作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的品牌延伸策略,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应深度理解品牌延伸的涵义,优点及缺点,还应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企业在实施此决策时关键的因素,即品牌延伸决策的基本准则以及选择何种方式进行产品延伸。

【关键词】品牌延伸基本准则延伸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122-150.

[2]白光.品牌资本运营通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148-200.

品牌策略的好处范文第3篇

摘要:跨国公司通过合资控股与并购活动取得一些国内品牌的控制权。但对于本土品牌的处理方式却呈现多样性与各个时期的差异性。文章认为跨国公司控制当地品牌后的处置方式选择主要决定于本土品牌和国外品牌定位的差异性、跨国公司对本土品牌的控制程度。本土品牌的处置方式在各个时期的倾向性变化是由我国市场环境变化与跨国公司相应的战略变化相互作用引起的。

关键词:品牌策略;古诺均衡;跨国公司;并购

伴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通过合资控股与并购活动取得一些国内品牌的控制权。它们对于对本土品牌的处理却呈现多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雪藏:买断本土品牌的使用权,或直接禁止使用。(2)间接雪藏:先利用本土品牌长期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一旦本土品牌的销售渠道完全由外资品牌控制后,就将本土品牌弃置。(3)完善:如欧莱雅完成了对“小护士”的收购后,不断对“小护士”推陈出新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4)激活:如中华牙膏被联合利华收购后被打入冷宫数年,但由于中华牙膏几十年的品牌影响力根深蒂固,联合利华不得不进行“中华牙膏”的重新激活。本土知名品牌在当地有较高的认知度,并在当地的消费者心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本土品牌对当地人的偏好也有更灵活的反应,放弃本土品牌是否意味着放弃本土品牌持续多年的市场投资?跨国公司对不同的本土品牌采用不同处理方式的主要依据又是什么呢?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首先从产业竞争环境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品牌处置策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然后又重点探讨了中国市场环境变化与跨国公司在华当地品牌响应策略变化的关系,并对跨国公司的当地品牌策略反应行为与选择模式进行了总结与研究。

一、 基本模型

关于品牌选择策略,Klemperer(1987)建立了一个存在品牌差异的Hotelling两期博弈模型,认为消费者从一种品牌转移到另一种品牌需要花费转换成本、学习成本和契约成本。刘志忠等(2008)通过构建存在三个差异品牌产品的一期动态博弈Hotelling模型,分析了跨国公司并购东道国企业后的品牌策略。本文主要借用Horn和Persson(2001)的产品差异化的横向兼并模型,来分析不同的市场结构对跨国公司品牌策略的影响,并在模型中考虑了兼并的协同效应。

某产业初始存在三家企业,一个国外企业,记为f,两家国内企业,记为d1、d2,每家企业生产一种品牌的产品,并在本国市场上进行古诺竞争,同时假定产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国外企业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f=1-qf-bQ-f,其中pf,qf分别表示国外企业的价格和产量,Q-f表示国内产业总产量减去企业f的产量之后的值,b∈[0,1],表示产品差异化程度的常数。本国企业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di=1-qdi-bQ-di,其中pdi,qdi,Q-di表示的含义与国外企业类同。现在假设国外企业f与国内企业d1并购(与d2并购与此类同),如果并购后选择保留两个品牌,则国内市场上有三个品牌进行古诺竞争:f、d1和d2;如果并购后只保留一个品牌,则国内市场上只剩下两个品牌竞争fd1、d2。由兼并的协同效应,我们假设并购后的企业边际成本为c1,未被并购的国内企业d2的边际成本为c,且c1?燮c。

上述不等式等价于4b3-12b2-16b+b4+16?燮0,解不等式得b的一个临界值为b*=0.72…,即,b?叟b*时?仔Ifd1?叟?仔Sfd1。可以看出b越接近于1,也就是国内品牌的产品与国外品牌的产品替代性越强,并购后的公司越倾向于只保留一个品牌;当b?燮b*时,国内品牌的产品和国外品牌的产品差异性比较大,并购后的公司倾向于保留两个品牌。

二、 产业影响分析

上述的分析并不是一个均衡的结果,至少对某些竞争性产业如此。跨国公司在华主要是针对我国拥有知名品牌的本土企业实施的并购行为,这些企业一般是产业内的“龙头企业”。在跨国公司并购之前,这些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影响力,跨国公司凭借资金、技术优势并购本土优势企业实际上是“强强联合”式的兼并行为。并购后跨国公司将借助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其市场强者的地位,而产业内其他企业基本上处于追随者的位置,这时市场结构就不再是古诺寡头市场而是Stackelberg寡头市场,博弈过程也转化为动态博弈,所以以静态分析为背景的古诺模型(将兼并产生的新企业同发生兼并前的企业等同起来),就不是一个均衡的结果。

既然一个国外企业吞并一个国内企业总是有利可图的,其他未参与兼并的国外企业也会纷纷兼并产业内其他国内企业,从而使得跨国公司在产业内的兼并行为成为具有持续性动机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国内品牌将消失,一部分国内品牌被国外企业控制,而整个产业均衡的结果将是若干个国外品牌(包括被国外企业控制的国内品牌)为主导的古诺均衡,而其余未被兼并的国内品牌则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目前日化、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的竞争状况足以说明这一点。

三、 跨国公司在华品牌策略的调整

除了受本土品牌与国外品牌市场定位是否有差异的影响之外,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跨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的变化也会对跨国公司的品牌策略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华品牌策略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20个世纪80年代,以强调品牌来源国为特征的品牌策略。1978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一批跨国公司试探性地进入中国。虽然很多跨国公司水土不服,但外国的产品还是给很多中国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质量、极具吸引力的外观、更多的款式和更高的价格。跨国公司在这个时期往往以产品销售为核心,而其产品生产环节大多不在中国。故在产品销售时特别强调品牌的来源地,而不需要高强度地进行品牌推广;第二阶段,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强调品牌标准化为特征的品牌策略。此时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商品表现出真正的热情,从汽车到食品到服装,购买国外知名品牌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许多跨国公司相继在国内建立生产企业,它们彼此之间也展开了在高端市场的营销竞争,此时跨国公司大量进行广告宣传,以便塑造品牌价值、积累品牌资产,提高自身品牌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第三阶段,中国加入WTO以后,以强调品牌本土化为特征的品牌策略。这个时期,消费者对国外品牌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特别是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和本土产品质量的提高,消费者不再盲目地把国外品牌作为消费的首要选择。跨国公司则以全方位的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开展深层次的本土化经营,同时通过大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宣传和品牌塑造活动,力求品牌内涵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获得消费者的品牌认同。 转贴于

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华品牌策略经历了从产品到品牌,从标准化到本土化的过程,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跨国公司品牌策略变化的重要动因。1979年颁布的《中国合资企业法》限定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因此成立合资企业成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最普遍的方式。由于对中国市场的不熟悉和中国政策的限制,跨国公司很难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品牌迅速打开中国市场,借助本土品牌已有的实力和市场份额快速进入和适应中国市场成为很多跨国公司进行合资的主要目的。并且为了控制中国品牌的使用,跨国公司经常的做法是买断本土品牌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它们买断这些民族品牌的使用权后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并不使用这些民族品牌,而是优先使用自己拥有的国际品牌,通过这种方式,使那些被束之高阁的民族品牌难逃被淘汰出局的厄运。如20世纪80年代,飞利浦买断了“孔雀”电视机的品牌使用权长达60年,“活力28”则被德国美洁时独营50年。

加入WTO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政策取向更加明确,同时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市场知识和经营经验的不断丰富,投资信心的不断增强,在华投资的全球战略动机也日趋明朗。投资的目的也从早期的机会试探、战略投资转向谋求产业的主导地位。并购的主要目标也转向为选择产业内品牌知名度高、市场份额大、资产规模大的产业龙头企业,并谋求绝对控股,这样,既能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又能减少产业内的竞争对手。像著名的“徐工案”、“双汇案”、“南孚案”……但跨国公司对中国品牌的“斩首式”并购也引起了各方关于国家的产业安全方面的担忧。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六部委制定并于2006年9月8号施行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其中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并取得实际控股权,涉及重点行业、存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素或者导致拥有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的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当事人应就此向商务部进行申报”。此时还出现了达能并购哇哈哈的产权纠纷、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反垄断纠纷。而且从2005年以来外资品牌在产品和服务环节出现了一系列危机,如肯德基的“苏丹红一号”、强生的“石蜡油”、高露洁、佳洁士的“三氯生”以及雀巢的“碘超标”等。跨国公司开始从文化价值观念、制度环境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品牌战略,加快品牌本土化的进程,保持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如2003年,欧莱雅并购“小护士”,就是利用“小护士”本土化品牌的优势,弱化中国消费者对于自身品牌链的民族抗拒情绪,加速进入大众护肤品市场的步伐;可口可乐新建立的本土品牌名称“醒目”、“天与地”、“雪菲力”等也完全是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而独立开发出来的……这都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时期跨国公司品牌策略的变化。

四、 结论

本文分析表明,跨国公司控制当地品牌后的处置方式主要取决于本土品牌和国外品牌定位是否有差异、跨国公司对本土品牌的控制程度。本土品牌的处置方式在各个时期的倾向性变化是由我国市场环境变化与跨国公司相应的战略变化相互作用引起的。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华品牌策略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前两个阶段,跨国公司对于其控制的本土品牌主要采取直接弃置的处理方式。在第三阶段收编或重新定位的方式也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选择。虽然品牌处置是企业的微观决策行为,但是本土品牌的成长对于国内企业的成功与国际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因而国内企业应当强化品牌意识,在培育与建设本土品牌的同时,也要重视自身品牌价值的保护,对于某些重要领域的并购活动的审查,除了审查并购可能引起的市场结构变化与垄断可能性外,本土品牌的存续也应当加以考虑。

参考文献:

1.Horn,Henrik,Lars Persson,The Equilibrium Own- ership of An International Oligopol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April, 2001,53(2):307-333.

2. Kamien M I,Zang I.Monopolization by Sequential Acquisition.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1993,(3):205-229.

3. Kjetil Bjorvatn,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Profitability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 isition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4,(48):1211- 1226

4. Marinoso,Begona Garcia,Technological Incomp- atibility,Endogenous Switching Costs and Lock-in.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1,(18):281-298.

5. 刘志忠,张超,王耀中.跨国并购后的品牌策略——基于Hotelling模型的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1).

品牌策略的好处范文第4篇

其实,很多人在与经销商打交道的过程中,都会发现,经销商的思维实际上很简单,他们大多直截了当的“向钱看”,只要顺顺利利、稳稳当当、持续不断的赚钱就好,其它的说多了也无用。只有让经销商赚到钱之后,企业才能和他们谈别的问题,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经销商不会拿着“身家性命”任由企业摆布,他们也是一样的逐利群体。

当然,一个电动车企业让自己的经销商赚钱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让经销商月月不赚钱,个个都赔钱,这个电动车企业的路也就快走到尽头了。毕竟‘“独赢”或“皆亏”的局面,对于电动车企业来说,是无法长时间维系的。

那么,电动车企业如何才能让经销商赚钱呢?这当然是个大问题,绝非三言两语能够全部说完的,但是又逃不过几个关键词,即,电动车质量、售后服务、营销策略、品牌实力。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电动车质量过硬,售后服务有保障,便捷周到,品牌值得信赖,营销策略因地制宜,随需应变,那么其经销商是不可能不赚钱的。所以,如何在这几个关键词上下苦功就成了电动车企业的必修课。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营销策略、品牌实力等关键词,最终又都会集中在一个核心语词上——品牌,如此一来,做强品牌就成了电动车赢得经销商、赢得市场的第一砝码。

坚持这个方向,保障经销商个个有钱赚,企业就不愁发展壮大,也不愁在电动车洗牌大战中快乐的“留下来”。但是,一个人做投资要有信心,没有信心的投资,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去做的。当然,特殊目的除外。电动车企业的成长有个过程,不可能一出生,就肌肉发达,内功深厚,招商时呼风唤雨,打起仗来所向披靡。因此,电动车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提高经销商对自己品牌的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品牌能够帮助他们赚钱,然后努力去用利润“作证”。

我们说过,通常情况下,经销商的思维和目的都比较简单。他们赚到满意的钱之后,就会认准你这个品牌,加之天长日久,更会产生一种感情。我以前打过交道的一个经销商,规模不大,对我们运作的品牌十分钟情,有一次做促销,货很快卖完,消费者还是络绎不绝,他依旧没有推销其它品牌,先“安顿好”消费者,而后亲自去“提货”,让消费者享受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惊喜。

那么,如何提高经销商对自己品牌的信心呢?这同样是个大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类似的案例。自1991年开始,英特尔通过补助个人计算机制造商广告费,换得计算机厂商同意在他们的平面媒体、电视和互联网广告中,同时展示英特尔的商标图案。如此一来,消费者渐渐产生了这样的认知,英特尔的处理器才是最好的,买电脑先看是不是英特尔的处理器以及是英特尔的第几代处理器,再看别的要素。英特尔的这一“内含英特尔”(Intel Inside)广告攻势,被公认为是建立起英特尔现有品牌地位的成功策略,同时也是“合作广告” 模式的经典之笔。这种模式渐渐被很多行业模仿,例如,家装公司为了提高自身品牌形象,会在广告中告诉消费者,其公司装修使用名牌涂料、名牌电器、名牌瓷砖、名牌地板等等。

谈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看本文开始时提到的一个现象:众多经销商求助远卓,并要求我们推荐品牌。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两个问题,其一,企业缺乏完善的品牌战略规划和营销策略规划,对经销商的支持不够,导致经销商遇到问题时需要“自寻门路”,加重了经销商的负担,而这些工作大多是企业的“份内工作”;其二,经销商对于电动车品牌的认识开始“拓宽”和“深入”,已经从“审视”电动车企业扩展到“审视”品牌策划机构,换句话说,经销商渐渐开始深入全面地“审视”电动车企业,希望企业能够与强势品牌策划机构合作。

毋庸置疑,经销商的观点是正确的,具备实力的品牌策划机构是电动车企业塑造强势品牌的得力助手和有效保障。但是,单单依靠品牌策划机构来做品牌是行不通的,企业必须密切配合,否则,品牌成功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经销商不能高估品牌策划机构的作用,电动车企业也不能高估品牌策划机构的作用。不过,值得重视的是,品牌策划机构自身的“品牌”极其重要。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强势的品牌策划机构“品牌”能够有效增强经销商信心,自然有助于快速构建渠道网络。但是,回到“企业如何提高经销商对自己品牌的信心”这个问题上来,我们必须再次提醒企业,与强势品牌策划机构合作只是增强经销商信心的策略之一,企业仍旧需要将与品牌策划机构的合作落到实处,做好产品研发,控制产品质量,健全物流体系,完善售后服务等等。唯有这样,电动车企业才能切实增强并巩固经销商信心,赢得市场。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怎样评判一个品牌策划机构呢?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我们的观点如下。

品牌策划机构要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要跳出企业和行业解决问题,不能只对电动车企业的销量负责,也不能只对电动车企业的利润负责。销量不等于利润,这一点不用解释,大家都能明白。而带来丰厚利润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短期利润并不表示电动车企业生存得很好,也就是说,健康的电动车企业,其谋求的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短期杀鸡取卵式的暴利。利润也不能表示电动车企业能够为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做贡献,相反,很多电动车企业都在牟取暴利的同时,给消费者带来“苦果”。典型的是,在很多经营不善的电动车企业“昔人已乘黄鹤去”之后,大量电动车的售后服务变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尽管不能完全归责于品牌策划机构,但是其责任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因此,品牌策划机构不能仅仅从电动车企业的销量或利润出发来考虑问题,企业的利润只是品牌策划机构应该肩负的一种责任,品牌策划机构应该肩负起自己的多种责任,为消费者负责,为经销商负责,使策划方案能够经得起“时间、利润和社会”的“三重考验”。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也是品牌策划业发展的必然。

品牌策略的好处范文第5篇

中国化妆品市场是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高端市场更是长期被国外知名品牌占据并厮杀,民族品牌稍有成绩的也只是在低端品牌市场求得生存。但自2001年以来民族化妆品品牌中杀出了一匹让行业震惊的黑马――自然堂,她在化妆品专业店渠道闯出了一片天地,令欧莱雅、宝洁等化妆品巨头也为之侧目。截至2008年2月底,自然堂已经进驻了约6000家专业店,500家商场、超市,创年销售规模超羽西、佰草集的好成绩。那么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自然堂?

2001年的中国化妆品市场,外资品牌主要在一、二级市场和百货公司、超级卖场等主渠道针锋相对、攻城略地,不重视也看不上三、四线市场更看不上全国各地刚刚起步的化妆品专业店渠道。正处于创业初期的自然堂在清醒地分析了市场格局之后,明智地选择了化妆品营销真空的三、四线市场及专业店渠道为进,入市场的突破口,并根据此类渠道消费者品牌敏感度较低,更关注价格和产品效果的特点,先后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为快速占领三、四线市场及专业店渠道打下了基础。

傍大款式的名牌跟进策略

小企业、小品牌发展壮大的最佳捷径就是跟进同行业的知名品牌,这样不光可以使品牌发展少走弯路,而且可以避免小企业无谓的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小企业高速健康的发展。但跟进也有学问,盲目的跟进也一样有失败。自然堂品牌初创之时,采用的就是跟进策略,在充分研究各大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方法,并不断加以改进,快速走上了品牌的发展之路。

产品开发之跟进策略

自然堂作为率先在三、四线市场专业店渠道异军突起的品牌,产品开发的成功,特别是产品的效用和产品系列的开发成功,取决于自然堂学习了知名企业的产品策略。自然堂第一个上市的系列是玫瑰果系列,是学习日系品牌资生堂的产品系列的效果、包装及相关设计,并进一步提升使之更适合中国人对产品效果的喜好――不光美白同时也能滋润肌肤。容器和外包装的设计和制作也进行了改进,使之不仅吻合自然堂的“自然国度、美丽殿堂”的品牌理念,也更符合中国人审美喜好。产品价格定位在20~50元之间,性价比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所以玫瑰果系列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营销策略之跟进策略

作为三、四线市场异军突起的专业店品牌,自然堂于2006年推行了3S标准店策略,所谓3S就是指专柜、专人、专卖的销售模式,此种策略借鉴了资生堂化妆品专卖店营销策略的方案,自然堂在整体实力选不及资生堂的情况下,能取得6000家专业店如此骄人的成绩,不能不归功于营销策略跟进的成功。

自然堂还经常研究知名品牌的促销案,然后有效地跟进为我所用,成为其提升销量的最佳手段。例如2008年自然堂推出的“缤纷华彩,精彩放送”春节好礼的终端方案有效拉动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得到了商和分销商的好评。

营销战略之跟进策略

自然堂在专业店渠道取得骄人业绩后,为了实现一线品牌的目标,于2D06年提出了“三年实现一线品牌”的战略。自然堂品牌在充分分析、研究欧莱雅等化妆品巨头之后,发现如果想成为国内一线知名品牌,必须进驻化妆品主渠道――百货公司和超级卖场。

自然堂在2006年底实施了商超5G战略,所谓5G战略是在学习欧莱雅渠道战略的基础上,所制定出的进攻主渠道的计划,5G是指金管道、金喇叭、金嗓子、金钥匙、金玫瑰。金管道即是指进入主渠道,取得更大的品牌效益及销售规模,成为有价值的品牌;金喇叭是指广告宣传计划,2006年以来自然堂启动了电视及平面媒体广告计划;金嗓子是指商超促销队伍在主渠道不断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影响消费者对自然堂品牌及产品的了解及认可;金钥匙是指制定并推行的销售促进策划案,以加强对终端消费者的拉动与吸引,也就是打开主渠道的钥匙:金玫瑰是指金玫瑰会员俱乐部,通过会员俱乐部制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并连带销售,这也是欧珀莱、欧莱雅等知名品牌最有效的增强品牌忠诚度及提高终端销量的方法。

自商超5G战略实施以来,商场及超市进场500多家,奠定了自然堂成为一线知名品牌的基础。今天自然堂虽然在主渠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已经成功地迈开了第一步,这也是自然堂营销战略跟进策略的成功。

管理策略之跟进策略

欧莱雅对于市场体系的管理主要是通过销售部、培训部、陈列部三套马车的管理体系来管理推进市场,自然堂实施一线知名品牌战略以来,也借鉴了欧莱雅的市场管理体系。拿培训部来讲不光学习借鉴而且进行了创新和提升,如让培训部的讲师每季进行营销例会的执行和推广,就是自然堂的独创,培训讲师的管理体系在品牌高速发展期做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营销,拉动销量提升

营销例会

自然堂率先在业内推行营销例会制度,营销例会是以市场政策、新品推介为主轴,以品牌形象、相关政策为宣导,以签单订货为目的的市场推广类会议。这样的会一般提前一个月由总部策划、执行,基本上分三个阶段:策划、执行和总结。

培训讲师在推广策划案做好后会在总部培训并反复练习,再由公司领导进行全程复制检查(自然堂俗称打样),打样会严格按照正式会议的标准和流程执行,同时跟拍制碟,向商发放,让商及省区经理和讲师一样熟悉例会的程序。在会议的执行阶段,全程按照流程执行,每一个标准都不能有出入。

营销例会每季一轮,每季的营销例会在全国需要组织100多场,每场以平均到会100人计,每季自然堂的营销例会就会和约1万人的分销商进行品牌的传播与沟通,不光有力地塑造了自然堂的品牌实力与形象,同时又帮商做了分销,更重要的是向专业店等渠道老板及经理推广了企业的理念及形象,帮之建立了对企业的信心。

自然堂曾经于2007年11月在某大省创造过一次营销例会签单1000多万元的好成绩。这又是自然堂的独创,更是自然堂的重要营销策略。

商年会

一年两次的商年会(年中会和年终会)既是为商解决问题的沟通会,也是针对商某项工作短板的培训会,还是对商下达及调整任务的指标会,更是展示企业实力、统一市场意志、协调步调一致的动员会,同时也是商的庆功会及娱乐会。通过半年一次这样的年会既解决了商的分歧与困难,更统一了商的思路与行动,

所以自然堂商有着高度的执行力。

2007年3月召开的2006年商年终年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年会在奖励2006年商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同时提出了“用大思维,做大生意”的战略,在年会上安排了专项的培训及研讨,精心策划与安排的“伽蓝童话之夜”晚会上,商和企业高管共同组队参与,不光有效地统一了2007年销售任务翻番的分歧,同时也给出了具体翻番的思路与方法。到2008年财年底自然堂再次实现了销量翻番的宏大目标,用行动证明了“用大思维,做大生意”的2007年年会的目标。

五爱培训会

对于终端BA、BC的培训,虽然此类培训欧莱雅更系统更仔细,但作为一个刚诞生几年的品牌能将终端培训抓到这样的程度实属不易,而且比之历史长的企业,如韩国知名品牌许多时候也难以做到。通过这样的培训既有效提升了终端BA、BC对自然堂品牌的了解,也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当然对销量的提升也有帮助。

促销政策会

2008年为了有效地拉动终端销量提高商及终端的销售促进执行力,自然堂率先在业内推行了促销政策会,此项会议如果能执行到位定能更大的拉动终端的销售。

创新营销,领先半步

自然堂的企业文化之经营理念有句:创新、服务、领先半步。这里的领先半步是自然堂迅速发展的法宝之一。

第一,对渠道的领先半步。快同行半步“对专业店渠道”的率先开发成就了今天的自然堂。例如国内这几年发展起来的丸美也有许多优势,之所以没有自然堂的速度与规模,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渠道,如果它在刚上市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专业店渠道而不是商场渠道,少走一段弯路无疑可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二,营销例会的模式推广快同行半步,实现了3年来的销量翻番。营销例会的模式推出半年后就有许多企业也采用了这样的思路,特别是之前从事美容院品牌的内资企业。

第三,双形象代言人策略是自然堂领先半步的又一经典案例。2006年首先聘请了国内知名影星“万人迷”陈好代言了自然堂品牌,对市场产生了巨大拉动效益后,又于2007年9月份聘请了国内一线知名影星范冰冰代言自然堂品牌,双代言人代言同一品牌的策略不光首开国内化妆品代言的先河,而且拉动了商、分销商的热情及终端消费者的消费。领先半步的经营理念再次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渠道营销,利益至上

从自然堂品牌刚诞生时起,商的利益就一直是自然堂品牌每个发展阶段中最高经营指标。如一开始的商3.5折供货,在2001年就有这样的眼光与魄力是自然堂能发展起来的又一重要原因,以至于3 5折供货已成为国内品牌商供货折扣的标准。同时为了调动商的积极性,以牺牲公司利益及先期投入为代价,不光折扣低,还针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商给予特殊的支持。

再如有些商没有相对应的思路与行动,没有最大化的挖掘市场的潜力及资源,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自然堂一般处理的方式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会再给商一次机会,只是缩小区域,但同时还会给商一定的补偿。这就是自然堂的商利益至上原则。

由于自然堂的迅速发展,在巩固专业店渠道的同时需要进攻化妆品的主流渠道,这样整个的市场政策和策略就需要随之调整,但自然堂仍然没有调整折扣等政策,这也是从商利益的角度出发。

服务营销,情感至上

许多品牌高速成长后也有迅速夭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好终端,没有做好服务。例如保健品类的三株,化妆品类的兰贵人等,而自然堂在这方面有独到的圣经。

一、对商的服务营销。对商大到培训及政策的下达,小到来总部拜访的接待,都处处力争完美,力争高格调。商的培训及政策下达会议往往都会有系统的策划、细腻的服务、完美的流程,并且会给商无尚的荣誉。例如,商到总部拜访,自然堂的服务接待往往是从商到达机场或火车站那一刻开始的,小到一顿商务餐老总也会用心的参与并沟通,无处不让商感觉到被尊重的幸福。甚至自然堂接待商的茅台酒,也已变成化妆品行业招待商的行业标准。

二、对消费者的服务则更多的体现在专业的终端人员的服务与大量的赠品支持与派送上,自然堂在消费者中这几年形成的良好口碑不光得益于广告,更重要的是终端促销的实施及专业队伍的服务。自然堂商超促销(SST)队伍在主渠道及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口碑就是专业化服务与情感营销的最佳体现。

广告策略,天鹅之舞

如果说跟进策略是自然堂成功的开始,会议营销、渠道营销、创新营销是自然堂飞速发展的重要拉力,服务营销是品牌成熟期的剂的话,那么自然堂的广告策略无疑是自然堂成功的助推器。

一、选择代言人的成功。自然堂2006年首先签约陈好,国内观众喜欢把她称为“万人迷”,她在国内无论知名度、美誉度都称的上是一线明星的影响。

二、选择电视频道的成功。自然堂的电视广告率先在CCTV-2、CCTV-8及湖南卫视投放,央视是国内收视率排名第一的电视品牌,排名第二的就是湖南卫视,这两大电视台特别是对三、四线消费者的影响力特别大,对品牌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广告定位的成功。自然堂的第一支广告片立足于“自然国度、美丽殿堂”,整个广告片充分地向消费者传播了“绿色的、自然的、护肤的”的品牌理念。

完美升级,延续奇迹

品牌发展的越快,暴露出的问题也会越多。要向欧莱雅和资生堂一样做百年品牌,自然堂还有太长太艰辛的路要走。现在市场上暴露的一些不足已经引起了自然堂高层的高度重视。

专业店渠道依然脆弱

专业店渠道是自然堂的根本,目前的工作重心应该还是坚持强化专业店渠道的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店第一民族品牌,然后向资生堂发起挑战,超越资生堂成为国内第一专业店品牌。如果丢掉了根本,失去了与国外知名品牌竞争的优势,就更无从谈起成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性知名品牌”的伟大梦想。

选对主渠道的进攻策略

自然堂虽然正在向百货公司及超级市场这样的主渠道上大步前行,但仍潜藏着很大的危机,对主渠道的全面出击,无疑是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竞争,犹如以卵击石。所以,虽然自然堂需要向主渠道强力挺进,但不是市场全面挺进,而是应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将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作为主渠道的形象窗口,将精力集中以重拳出击三、四线的主渠道,因为目前国外化妆品巨头还不屑或者说还来不及精耕三、四线市场,竞争还不是很激烈,对于自然堂就有更多的机会。先做好、做精三、四线城市的主渠道,特别是江浙一代的三、四线城市的主渠道,然后再有步骤的进攻二线市场,后一线市场,这样才更有胜算。自然堂的经营理念“领先半步”应该在此渠道再次体现出来。

提升团队的综合能力

自然堂的团队有较高的执行力,在自然堂的发展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品牌的不断提升,自然堂的团队应相应提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企业规模小的时候信息反馈快,有问题也便于纠正,但以现在自然堂的规模,一旦“经”被念歪,所造成的负面后果许多时候连信息的及时反馈都很难做到,就会引起更大的负面效应。因此需尽快改进现有团队,打造新的有实力的,与品牌的发展规模相匹配的实力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