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战略,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主题,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建设,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城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__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52.61亿元,同比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完成34.06亿元,增长18.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80.6 %;粮食总产102.12万吨,油料15.13万吨,分别增长9.5%和12.2%;猪、药、茶、菜、渔五大主导产业产文秘杂烩网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6%,新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7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4元,分别增长23.7%和20.5%,“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比“十五”分别高出8.51和9.4个百分点。

二是城乡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中心城市和县城为重点,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城市坚持以“三创两提高”为抓手,努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连年实施了“十百千万”和“五个一”工程,20__年以来共建成通村水泥路3600公里、农村户用沼气池5.59万口;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447个,扶贫移民搬迁22295人;建成农村饮水工程865处,解决了37.87万人饮水问题。农村电网改造、村容村貌整治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复垦整治、水利设施建设等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三是农业产业化辐射带动能力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稳步发展。20__年完成生猪总产值40亿元、中药10.86亿元、茶叶5.28亿元、渔业2.06亿元。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20__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总产值66.69亿元,安置城乡就业4.42万人,占全市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0%以上;上缴税金10023万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1.85%。各类产业化组织中,种植业308个,畜牧业146个,共带动农户77.1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6%,较20__年增长27.7%。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增收总数达到9.67亿元,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253元,人均313元。

四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和谐××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明显加强,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9年义务教育政策全面落实,全面完成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85所中小学校49.7万平方米危房改造,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创建省级教育强乡(镇)4个、市级10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参保缴费24.78万人,参保率达62%。农村低保、就业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开工建设6个县级人力资源市场,新增就业3.3万人,城乡劳务输出66.3万人、实现收入51.9亿元。7.6万城镇低保对象、25.3万农村贫困人口、1.5万五保户和9.3万人次城乡特困人员得到救助。新型农民培训教育活动大规模开展,20__年培训教育群众近200万人次。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问题及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如同其他地方一样,在发展进程中城乡不平衡问题依然严重,突出表现在: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且城乡收入差距呈拉大之势。20__年,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3.7%和20.5%,这个增幅虽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收入仍低于全国5626元和1877元、全省2703元和251元。同时,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__年的3.12:1已扩大到20__年的3.52:1,城乡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态势。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农业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生猪等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民实际增收困难加剧。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总体较低。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为31.63%;通村道路硬化率为70%;信息宽带局部安装;农村用电电压不稳,实际电价偏高;城乡就业政策不平等,失业保障城市覆盖率已达71.7%,而农村几乎为零;城市本文来源:文秘站 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无论是覆盖面还是保障水平,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 距;农村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水平方面更无法与城市相比。三是农业和农村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因投资体制的不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般由财政统筹,而农村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农民和集体经济的积累,虽说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三农”投入,投资总量大幅上升,但与城镇投资相比仍然很低。20__—20__年3年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85.71亿元,其中农业投资17.26亿元,仅占总投资的6.0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74.93%,农业投资明显低于城镇。而且农村地域辽阔,投入欠账较大,在与城市投资比较集中,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情况下相比,农村投入仍显严重不足。

除此而外,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未真正确立,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还未真正建立等等,这些都从根本上制约着城乡一体化发展。

从调查来看,我市出现上述城乡差距,既有社会的、历史的、自然地理的等客观因素,也有农民文化程度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高等主观原因,总之,其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是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体制因素所致。基于我国社会历史状况,多年来,我们一直以户籍为基础,区别对待城市与农村,尽管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实施,这种趋势正在扭转,但长期形成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加之农业是个弱质产业,风险大 、比较效益差,农村资源要素受市场机制的驱动,争相外流,向城市集聚,而城市资源要素缺乏向农村流动的内在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差距已变得越来越明显。

三、对策和建议

调查资料显示, 20__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3000美元,而我市仅为1467美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24.86:38.58:34.56,一产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国地级市比较中,××是比较高的;城镇化率达36.4%,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这些情况表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具有较大优势,同时表明经济结构不甚合理,在全国整体上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发展阶段,而我市却处于相对滞后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的潜力所在。基于对基本市情的认识,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战略,全面规划,扭住重点,大力加快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步伐,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努力在一些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上取得突破。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在优化城乡功能布局上取得突破。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立足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整体性,把城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体来规划,在充分考虑城乡空间布局的同时,注重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形成分工明确、梯度有序、特色分明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就我市目前状况而言,统筹城乡规划,首先要对城乡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对市域建设统一规划。根据我市不同区域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结合国家产业政策、主体功能区规划,搞好产业布局,统筹建设。其次集中力量做大中心城市,提高其承载力,发挥其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适度集中力量加快中心城市基础建设,通过持续创建活动提高其品位,完善其功能,使其宜居、宜业,吸引市外和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市积聚,发挥其聚合效应,尽早实现“双百”战略。同时积极推进南郑、城固、勉县尽快“撤县建市”,促进城乡融合,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再次要以培植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加快小城镇建设。要因地制宜,实施非均衡择优发展战略,在目前投入严重不足,启动工作艰难的条件下,应重点发展各县区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建制镇。培植城镇产业,吸引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和城市搬迁企业向城镇集中,鼓励全民创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使之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以城镇的繁荣促进整个农村的繁荣。最后要以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为抓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城中村”、“城边村”改造,通过试点引路,渐次推进,加速城郊农村城市化进程。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在工业和农业产业互动上取得突破。农村是否发展、农民是否富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城乡工业化、非农产业发展,只有工业这个龙头发展起来了,才能有效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突出工业主导地位,通过工业的大发展,增强以工哺农的能力,进一步带动城镇和农村的快速发展。要做好规划,加快部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关中——天水经济区××辐射带的规划编制,抓紧对接,优势互补,加快融合,推动一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优质快速实施。要抓好××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立足优势资源和产业,依托重大项目,加快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做强企业,加大对六大企业集团、八户明星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要抓住国家储备铜、锌、镍等战略物资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信贷服务,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要高度重视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完善农业产业链,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工农双赢。要做优园区,搞好开发区工业园、航空工业园、铺镇工业园、褒河工业园的配套设施建设,吸引骨干企业和大项目向园区集中,加强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群。要做精产品,积极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名优产品。另一方面,要突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城乡一体发展。要以“十大工程”为抓手,以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发展大会为契机,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加大“三农”投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把产业培育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提升猪药茶菜渔等骨干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产业化水平。抓好“三个六”、“四个优”建设,进一步稳定粮油生产,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60万亩优质柑桔现代产业化项目、600万头生猪产业基地,促进“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支持各县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工程”、“新网工程”建设。坚持工业、城镇和农村同步发展,整体推进,消除城乡体制壁垒,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有序转移,最终从城乡分割、差别发展向城乡互动、协调发展转变。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扶持建设和市场化运作上取得突破。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条件。要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在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重点在乡村 公路管护、维修,小型水利设施市场化改革和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下工夫、做文章。突出抓好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用改革的办法,突破行政村之间的“体制之墙”、“利益之墙”,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同管理、共同维护。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境外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切实把经营城市的理念延伸到农村,争取更多的投资渠道,用经营和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的办法来经营和管理农村的公共事业,努力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范文

XXX部门: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统筹城乡发展、保障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的惠民工程。我市在新农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于20xx年7月开始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截止20xx年10月,全市居民应保人数为136万人(其中新农保应保人数为132.6万人,城居保应保人数为3.4万人),已参保129.3万人(其中新农保127.3万人,城居保2万人),参保率达95%,为32万60周岁以上参保对象发放养老金,发放率达100%。经过努力我市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已从养儿防老时代进入到制度养老时代。但跟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高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市政协组成课题组深入有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形成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把它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来抓,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直23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态势。

(二)主动作为,增强保障。

各县(市、区)主动作为,基本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四个到位。各县(市、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省各级农保经办机构编制问题的补充通知》(闽委编办[2010]16号)精神,普遍增加县、乡农保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长汀、武平、漳平、永定等县市特事特办,缩短招聘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全市县级新农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新增编制45人,新增乡镇新农保经办人员133人。同时,确保农保经办工作经费和必要条件,为新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人、财、物保障。

(三)加强培训,优化服务。

为了提高新增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市农保中心及时组织业务统计和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档案管理培训。各县(市、区)经办机构一方面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对县、乡、村三级经办人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培训了一批懂政策会办事的工作人员,真正做到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家。

(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各县(市、区)都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新农保政策。利用户外大型广告牌、宣传栏、横幅标语进行宣传;印制宣传材料、宣传年画、发送短信息;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咨询活动,摆摊设点、编排文艺节目;通过电视滚动播放相关政策;发挥村干部、党员示范作用,带头参保,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进行政策宣传;各地举办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让居民感受到实惠;召开了新闻会、组织

了在线访谈、答记者问及记者追踪等。同时,针对农民疑问多的家庭联动机制政策专门在闽西日报、龙岩电视等媒体专栏进行宣传和解释答疑,有效地扩大了影响,为参保缴费奠定了基础。

(五)建立机制,扎实推进。

1.完善政策体系框架,建立激励机制。各县(市、区)在执行中央、省补助政策的基础上,普遍制定了激励机制。武平对特困群体,在新农保政策规定为其代缴不低于50%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基础上,再补贴50%,实现政府全额补贴。上杭、长汀对特困群体再补贴10%,减轻特困群体缴费压力。上杭、永定对农村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和计生对象中的手术并发症人员,县政府为其代缴100元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

2.做好合作金融机构的选择,建立服务机制。根据省政府及省人社厅有关政策规定,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选择新农保合作金融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及《补充通知》(岩新农[2010]3、5号),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达到了公平竞争,便民服务的良好效果。据统计,全市 1813个村(居),安装便利服务机具1731台,开通使用率达90%以上。

3.提高居民保险待遇。为提高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今年5月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指导意见》(龙政办〔2012〕118号),除厦门外,我市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全面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待遇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70元,并建立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和丧葬金补助制度。各县(市、区)认真贯彻,除武平、连城正在拟定提高保障标准外,其他县(市、区)都已提高到70元,并建立了相应

的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和丧葬金补助制度。

(六)强化责任,注重督查。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城乡居民保险工作列入年度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考核的内容,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上杭、新罗、长汀、永定还建立了成员单位与乡镇联系挂钩制度,协助乡镇做好工作。此外,各县还制定了不同奖惩措施对这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连城把新农保缴费参保率与年终财政分成挂钩;武平、永定对宣传效果差、措施不得力、工作进展慢参保率不达标的乡(镇)、村责任人予以全县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永定、漳平对排位后几位的乡镇,县(市)领导进行约谈,限期整改;长汀将各乡(镇)每天的参保缴费进度编发短信进行通报;新罗将各乡镇的进度制作成红、黄、绿色图标每周进行通报。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人数多、人员分布广,工作极具长期性、复杂性。我市在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养老金待遇偏低。

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是以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除了福利国家其社会保障水平相对比较高外,大多数国家是以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为依据决定的。20xx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234元,参保对象年人均领取养老金840元(每月70元),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2%。

(二)宣传不够到位,参保和续保工作有待加强。

许多居民对政策只是一知半解,有的还产生了一些误解误读的情况。比如,实行家庭联动机制被许多子女认为自己交的钱是为了让父母领到养老金;年轻时不缴费,等到60岁时直接领取养老金;缴费标准每年只能缴100元等等。同时,对缴费不足15年的补缴政策以及养老金领取的当年仍需缴费的政策也一知半解,直接影响覆盖面和续保率,目前城乡居民还有5%未参保,特别是41%的城镇居民未落实,20xx年已参保的居民中,有28%出现断保。

(三)服务工作相对滞后。

随着养老保险的服务对象从城镇向基层和农村延伸,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流动频繁,且民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层次、人性化,要求相关制度衔接顺畅、相关服务方便快捷等,而我市的管理平台建设与形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跨区域、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障亟待衔接,基层服务网点还需加快建设,工作人员还需进一步充实,目前一个工作人员要承担3万人的保险任务。

(四)集体补助难度较大。

国发[2009]32号、闽政[2009]26号明确规定,基金筹集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要求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从我市情况看,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财投入拮据,空壳村数量多,比例大,20xx年除上杭县集体补助到位205.2万外,其他县(市、区)的集体补助难以落实。

三、进一步做好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基层机构建设。

新政策能否落实好,关键在于基层对政策的落实情况,为此,必须加强基层落实能力建设。一是统筹县、乡、村保障工作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明确责任目标,按工作量尽量配齐县、乡(镇)、村(社区)的经办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对基层工作人员多进行培训,提高基层经办人员的工作能力;三是增加基层机构经费投入,建议对基本保障经费作制度性安排落实,确保工作正常运行所需。四是解决社区、行政村协理员报酬低(每人每月仅100元补贴)等问题,以保证业务有人经办、有钱经办、有条件经办。

(二)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要提高宣传的针对性,特别要针对城乡居民情况复杂,入户宣传调查难的特点,在宣传方式、宣传内容、宣传时机、宣传对象上应有所侧重,宣传材料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宣传方式要喜闻乐见、通俗易懂,重点要宣传参加城乡居民保的优惠政策,把政府补贴、补助的账算清楚,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二是要加大宣传经费投入,保证宣传工作正常开展,对经济较困难的乡镇,各县(市、区)要给予专项宣传经费保障。

(三)建立联动机制。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涉及部门多,联系面广,建立一个长效的联动机制非常重要。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相关的各部门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做好职能范围的工作,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衔接、联系,定期召开各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会,及时研究

处理有关的问题和具体工作,使养老保险工作能高效率、高质量推进。

(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一是加快推进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移民搬迁后期扶持、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在制度衔接方面,应确保衔接的方便、快捷和注意衔接的公平性,衔接中应避免出现转换保障不公平现象,尽可能地遵重参保人的意愿、满足参保人的要求。二是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即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纳入社会保障整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系统化管理,使经办更方便快捷、准确率更高,从而有效避免重复参保、重复开户、重复领取待遇等问题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确保相关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五)严格坚持自愿参保缴费原则,避免出现强制参保缴费现象。

城乡居民参保的根本原则是自愿参保,但在下达任务时,往往习惯于提出一些指标要求,在执行中为了完成指标有可能造成强制参保、缴费现象发生,这不仅违背了施行新政策的初衷,还会给政策的推进实施带来负面影响。不应过于看重参保率,一些地方的参保率低可能存在多方面原因,比如外出务工人员多且联系不上、中青年人员相对较多(该类人员参保积极性相对低)

等。参保率只是一个参考指标,重要的是看群众对新政策的理解程度如何,群众对政策的实施是否积极拥护,有没有意见,参保人员有没有后悔,有没有得到实惠。

(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和巩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市现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除上杭外仍处于二元状态,不利于制度的覆盖、保险关系转移、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不相适应。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加快解决好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统一缴费标准、统一缴费档次、补助标准、统一发放标准的有关问题,努力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二是坚持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对参保人员尤其是特殊群体的补贴标准,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每年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或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让保障对象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市里对各县(市 、区)的工作情况和财政补贴情况进行年度考评,并将考评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城乡居民监督。三是为满足部分具有较高缴费能力群众的需求,建议在原有缴费档次的基础上增加更高缴费档次(如每年可缴2000元或1500元),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整体上提高保障水平。

(七)切实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人社部门要切实履行城乡居民社保基金的监督职责,加强制

度建设,制定完善城乡居民社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公布城乡居民社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写法

考察历史事实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通常是用于对某一历史现象或某一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调查,用确凿的事实,揭示历史真相,作出正确的评价,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如为平反历史冤假错案所写的调研报告,就属于这种调研报告格式。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政策性和针对性较强,反映的事件往往也比较复杂。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事实的本来面目;二是被歪曲的情况;三是纠正和处理的意见。在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在写作时,事实真相与被歪曲的情况相矛盾的地方,尤其要叙述清楚,要说明事实被歪曲的原因和有关的责任者。写处理意见时,态度要明确,办法要具体。如果问题正在处理和解决中,就要把进展情况写出来;如果尚有阻力,就要把问题尖锐地提出来,敦促有关部门尽快予以解决。

研究探讨性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研究探讨某项政策或工作,以统一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也可以用于在作出某项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调研,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论证性。这类调研报告的写作虽然取材广泛,但总是针对某个现实问题,或者紧紧围绕党委与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通过研究和分析大量系统的材料,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有时还要与不同的意见展开商榷和争鸣。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标题大多数采用直述主旨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作标题,如《打开宝岛的金钥匙在那里?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调查》,这种标题,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准确反映主旨,又能对读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其前言,一般是提出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此问题的意义。如果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则要把各方面的主张摆出来。研讨性调研报告格式提出的往往是新观点、新见解,所以在主体中,不仅事实材料要充足有力,而且还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必要时,还应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批驳。这就要求对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把立论和驳论有机结合起来。但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切记不要偏离到抽象或空洞的理论证明上去。此外,由于调研报告的目的是探讨解决问题,所以应采取平和的、商榷的语气,切忌冷嘲热讽。这类调研报告上,结束语可采取归纳全文,强调主旨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结尾。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国务院研究室近日了《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对正在城镇务工和返乡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收入方面,被调查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至8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58%,300至500元的占29.26%,500至800元的占39.26%,800元以上的占27.90%。

目前,农民工打工主要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通过“资深”农民工介绍,一轮带一轮地以滚动方式进城。据调查,通过熟人或亲戚介绍的比例达到60.37%,而通过中介机构介绍和自己应聘的仅占14.20%和12.10%。

调查当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的农民工仅占53.70%,没有签订的占了30.62%,有15.68%的农民工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在被调查者中,认为用工合同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农民工占20.86%和40.67%,认为没有用的占13.95%。

调查显示,农民2ET资领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按月领取,为60.37%;另一种方式是按年领取,为28.02%。在被调查者中,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达到47.78%,有时延期和经常延期的比例达到35.68%和15.68%。

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每天工作大多超过8小时。在被调查者中,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内的仅占13.70%,8至9小时之间的达到40.30%,9至10小时之间和1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23.48%和22.50%。

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工采取两栖的生活方式。农民工具有较强的乡土情结,再加上回乡投资、子女上学等因素,劳动力回流情况比较明显。有一定积蓄后就返乡的农民工比例占39.07%,计划在原城市里长期打丁的占8.13%,视工作情况定夺的占37.48%,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去其他城市工作的占15.32%。

问卷还对农民工就业情况、农民工与雇主和市民的关系、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全职非农、融入城市、追求平等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表明,我国农民Ti在发生三大转变: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

农民工规模仍会继续扩大,但增速将趋向平稳

报告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总体上仍然供大于求。一方面,目前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随着20世纪8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供给总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对劳动力将持续产生较大需求,对农民外出务工产生巨大拉力;我国耕地资源少,承载农业劳动力有限,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巨大推力;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城市现代文明的呼唤,也对农民进城就业具有巨大引力。预示着农民工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据调查,“九五”时期,农村劳动力年均增加584万人,年均增长1.3%;“十五”前4年(2000年―2004年),农村劳动力年均增加433万人,年均增长0.9%。

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在较长一个时期内的特征。

农民工流向仍以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为主,但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扩散

大中城市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2004年到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增加了448万人,增长7.4%,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也由上年的68%提高到70%;进入大中城市的农民工占总量的62.4%,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随着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一种客观要求,技术含量低、土地占用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渐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转移。伴随着这种梯度转移,农民工流向也将随之位移。目前这种迹象已经出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些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促使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有所增加。

农民工转移仍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为主,但在城镇定居的将逐渐增多

目前,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候鸟式”的生活和就业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工收入偏低,不足以支撑其家庭在城市定居生活;现行的城乡分割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工难以在城市长久居留;农民工在农村都有承包地,使他们流则有根、出而能退、进退有路。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可以避免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流民”现象和类似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病”。亦工亦衣、亦城亦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继续存在,大量农民工仍会以流动就业为主。

报告表明,我国农民工在城镇定居的将逐渐增多。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据统计,2004年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占81.3%,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比2002年提高6.4个百分点;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据统计,近年来举家外出的农民工持续增加,2004年达到2470万人;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新一代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不仅是为了挣钱,他们更向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尊重、平等和社会承认有更多的企盼。

76.4%农村劳动力没有受过技术培训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

报告指出,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据建设部统计,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已达3200万人,参加过培训的仅占10%。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

农民工技能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他们就业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当前农民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各地很少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服务;市场中介行为不规范,农民工易上当受骗;对农民工的培训多数时间短、质量差,许多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迫切需要;已就业农民工的在职培训十分薄弱,企业普遍没有履行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的法定义务。

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部调研组建议,各级财政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预算科目,加大对农民参加培训的补贴力度,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制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对相关培训机构和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多种优惠政策;整合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工作等。

平均年龄为28.6岁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农民工中16至30岁的占61%,31至40岁的占23%,41岁以上的占16%,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表明,我国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比较轻,也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向往城市生活,有强烈的外出就业冲动,也较为容易适应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但是总体素质仍然偏低,多数只能吃“青春饭”,从事简单体力劳动。

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占66.3%,女性占33.7%。近年来,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有所上升,比较明显的是16至20岁的农民工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22.2%下降到2004年的18.3%,30岁以上的农民工所占比重则提高了3.8个百分点。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6%。目前,农民工普遍缺乏劳动就业培训机会,技能素质不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出现的“民工荒”,既反映农民工对低收入状况的不满,也折射出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的短缺问题。

调查显示,农民工虽然眼下吃“青春饭”、养老问题不尖锐,但却把沉重的包袱留给了十几年后的政府、社会和家庭。例如东莞市2004年农民工退保40万人次,平均参保时间仅7个月。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生产力中活跃的群体,如果他们收入低下和权益缺失的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变,如果他们不能逐步转化为正规的产业工人和安居乐业的市民,我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和扭转,农业弱质、农村落后、农民弱势的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审批手续和收费的政策在少数地区落实仍不到位,乱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研组在报告中指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地均对本地区针对农民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进行了全面清理,但在个别地方外来人员居住集中的街道、乡镇,还存在乱收费情况,如超标准收取卫生清扫保洁费,擅自收取综合管理费、宣传管理手册工本费等。个别地方乡镇、村借出具有关证明之机,搭车收费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计划生育部门仍向农民收取已取消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有的地方公安部门擅自提高暂住证工本费收费标准。

调查还显示,个别地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个别教育部门擅自抬高免收借读费的申请标准;少数地方农民工培训所需财政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影响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政府主办的劳动保障培训基地收费公示不符合规定等。

为了防止乱收费行为反弹,保障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合法权益,发展改革委调研组建议,各地不得出台新的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审批手续和收费政策;各级政府要改革暂住人口管理工作,力争给暂住人口以“市民待遇”;对各部门违规收费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查处,将乱收费所得退还给农民等。

农民工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半数以上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报告指出,农民工在传统体制之外开辟了一条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的新通道,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填补了制造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岗位空缺。例如,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已占到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80%,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同时指出,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2004年,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780元,月平均生活消费支出290元,平均全年节余3000元左右。农民工群体每年带回家的数以千亿计的现金,成为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来源。外出务业也使农民增长了非农产业生产经营的本领,转变了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据专家估计,目前每100个外出务工农民就有4个走上回乡创业道路。

农民外出务工也是他们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主渠道。据统计,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比1997年提高84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998元,比1997年提高483元。1997年到2004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5%提高到34%。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城乡规划 管理 措施 创新

目前,城市规划建设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关键时期,应该把城乡规划的效能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加快城市的发展抓效能建设,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落在实处。城乡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要和土地、经济等部门紧密配合,支持县、区和各开发区、工业园区项目的签约和建设,高效率地做好引进项目的规划选址、规划方案、工程项目的审批落实。所以,城乡规划管理就是要服务于城市发展,满足城市市民和投资者的需要。

1.城乡规划管理必须大力推进机制的创新

1.1加快审批流程

在项目审理中,用“否定报备制”检查“一次性告知制”和“首问责任制”, 用“首问责任制”加强“AB岗工作制”。做到受理与接办同步,第一时间与建设单位沟通、确定现场查勘等有关事宜,由技术骨干前台受理、咨询,保证资料齐全。采用“AB岗工作制”, 将杜绝建设单位报建的“扑空”。审批过程中将严格执行两次办结制、超时默认制和责任追究制,破除层层汇报制。符合报建规定的必须在承诺时限内办结,迅速解决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服务,确保服务品质。用微机“红绿灯”管理方式,追求“当日办结率”,公布各处“月办结率”,监督“限时办结制”,人力资源在窗口统一调配,有效集中力量,确保行政提速。在报建审批过程中,应推“工业项目绿色通道,重点项目特事特办,招商项目超前服务”的工作原则。

1.2优化行政资源

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应实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即规划项目报建按照“一家受理,抄告相关, 并联审查, 限时完成”的程序进行,报建单位将不用再到各个职能部门去盖章,而是由规划主管组织协调各相关参审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实行并联审批是缩短项目办理时间的有力措施。审批中涉及相关部门时,用科学的并联审批取代传统的模糊的串联审批。需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的,用并联审批会解决,减少建设单位不知往哪跑、多头跑、无用功的接力赛。加强沟通,慎用否决权,增加部门协调,强化行政合力。

1.3抓好政风行风

对外要全程阳光,创新地实行“批准、批复、批驳”三种行政审批方式。限时办结,文字量化明确,不得模棱两可、不置可否或口头答复。暗箱操作,推诿、拖拉等腐败土壤将失去存在的空间。审批环节全部集中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后,避免出现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破除“官即管”的观念,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同时要有效的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使建设工程项目的审批程序公开化、透明化,显著地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2.提高编制水平

2.1重视多视角的切入,多目标的统筹,加强规划“广度”

城乡规划牵扯到经济、社会伦理、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方方面面,若规划论规划,未免视线过于狭隘。因此规划强调多视角的切入,按照目标与问题双重导向的思路,强化多目标的统筹。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较为全面的视角考虑。

2.2 以人为本,强调公众参与的实践规划

城乡规划涉及政府、公众、开发商等多方主体,各方主体在目标导向和主体利益上会有所不同,在主体的的观念和思想上,会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因此,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多路径推进规划的公众参与。通过公众参与能保证规划成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主体的要求和意见,通过公众参与实现不同利益主体分歧的协调,减少实施中矛盾的激化。

2.3多方统筹,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调动各部门参与规划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城乡规划制度的研究往往集中在规划部门本身,城乡规划获得的权限也是建立在特定的行政组织结构基础之上的。导致城乡规划编制的侧重点也往往偏重在建设规划部门归口,对其他部门职能利益考虑不全,规划的实施也往往得不到相关部门的应有的支持。城乡规划的综合性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加深对其他职能部门职权与城乡规划之间关系的研究,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突出各部门价值的导向,主动引导、明确职责,以期能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为规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政府基础,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和综合调控作用。

2.4重视规划的政策属性,加强“配套政策”的研究和支撑

规划编制具有技术与政策的双重特性,规划成果既是蓝图,也是规划管理的依据。规划编制既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也是建立目标,指导实践的公共政策过程。为了体现规划“公共政策”的属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该加大了配套政策和实践保障措施方面的研究,进行体制创新。配套政策是城乡规划发效用的制度基础,也是规划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主要体现。从政策层面来研究规划实施中的管理制度、标准、政策等问题,可以大大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3.城乡规划管理应体现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督并重

3.1规范公示内容和程序

一是明确规划许可内容建设项目的批前、批后,城乡规划管理职能、工作依据、办事程序和时限及查处结果;二是社会监督和投诉方式,受理时限和程序;三是形成横向覆盖的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监察三大职能,纵向覆盖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过程的“阳光规划”体系。

3.2 拓宽公示形式和载体

对不同的公开内容采取不同的公开方式,便于群众了解和监督。一是通过规划网站、报纸、公示牌和规划公示大厅,开展四位一体的项目审批规划公示;二是采取调查问卷、广场咨询,召开座谈会、规划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公示;三是通过咨询、征询、听证、论证、评审等方式,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居住区、公共设施和重要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公示;四是依托行风监督员、专家组、咨询委员会、规划协会等队伍或载体开展公示。

3.3 加强公示互动和沟通

在公示实施过程中,注重强化公众参与,及时处理答复群众意见。采取畅通渠道,公布信箱、监督电话和举报电话等方式,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和监督规划。对各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地研究,落实具体经办的责任处室和责任人。

在加强社会监督的同时,重视机关内部行政管理执法教育和监督,从建立教育、 制度、 监督并重的效能监督机制入手,立足实效,强化措施,推进城乡规划系统整体形象的提高。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把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好,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工作水平,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根据市《活动方案》要求和《市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安排,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市建委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分析检查活动,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个主题,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城乡建设工作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深入总结经验,详细制订整改措施,形成了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整个分析检查阶段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深化学习,明确主题,坚持理论学习贯穿活动全过程。

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其效果好坏将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市建委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一主题开展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城乡建设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明确改进思路和具体措施。

在分析检查阶段,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活动始终,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省市领导讲话精神等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全面认识、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政策和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城乡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节能、建筑市场管理中去。把科学发展观和城乡建设科学发展的要求作为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的衡量尺度和重要工具。查清找准当前城乡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发展意识、体制机制、思维方式、工作措施入手,认真分析主客观原因,清醒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符合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二、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12月21日下午,市建委党组召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暨年度民主生活会。这次民主生活会,旨在进一步查找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城乡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议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和工作方案。

1、精心组织,充分做好民主生活会准备。制定了工作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之间开展谈心活动,摸清和掌握思想动态。在市建委网站学习活动专栏上刊登征求意见函,设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电子箱,召开群众座谈会,欢迎群众提出宝贵意见,并要求班子成员认真听取意见,撰写书面材料。这些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了充分铺垫。

2、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程震南主任首先代表委党组回顾了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城乡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我们在解放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建筑市场管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和城乡建设的发展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要求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作为今后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和最佳的突破口,创新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促进建委系统自身改革与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班子成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作了深入的对照检查,积极发言,摆问题、提意见、表建议,以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态度,结合工作实际,深刻检查党组及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对城乡建设工作和党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了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会上对问题进行了探讨、归类、研究,力争使问题查找的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委属单位党委(支部)相开了民主生活会,委领导班子成员列席了所分管支部的生活会。

三、深入剖析,实事求是,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委党组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回顾了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查找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具体地分析了主客观原因,并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最终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

1、实事求是地总结成绩、查摆问题。分析检查报告从中心工作、统筹城乡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市场管理、建筑节能和墙改、双清欠、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七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近几年城乡建设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按“四对照、四查找”要求,通过认真查摆,查找出建委系统目前还存在的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有:一是解放思想不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不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理解的还不透,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工作力度不够。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意识不强,对村镇建设指导不具体。工作中存在重城市建设轻村镇建设,重工程建设轻城乡建设,重加强工程建设轻建筑业管理的现象。三是建筑市场管理有待加强,科学管理 水平不高。市场秩序上有待进一步规范,还存在一些压级压价、阴阳合同、工程垫资等现象。对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重视不够,服务、扶持不够。四是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主动上门服务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少,服务质量不高。

2、深入具体地分析原因、认真审视。针对查摆存在的实际问题,建委党组积极挖掘根源,深刻剖析原因,确保问题分析的透彻性、深刻性。委党组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起草、修改,报告在形成过程中,认真吸纳了“三新”大讨论、学习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的重要成果。在分析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原因上,主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思想解放程度、科学发展的意识、改革创新的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去分析。既查了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查主观原因,努力从灵魂深处、从体制机制深处查找深挖,努力做到不遮丑、不护短、不怕触及矛盾,力求分析原因的深刻性。

3、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研究制定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市建委党组及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决心贯彻落实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原则,按照市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采取坚决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真正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打造和谐团体的目的,从而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一是抓住“理论武装”重点,不断提高思想和政治素质。二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三是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强力推进建筑节能,促进可持续发展。五是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六是加强作风建设,打造服务型机关。

四、征求民意,集中民智,广泛开展群众评议活动

在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中,市建委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和实践特色结合起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问计于民,问责于已,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得没得实惠作为衡量自身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于1月15日,召开了群众评议大会,邀请了市指导组、县区对口单位负责人、老干部、政协委员、派、群众代表等参加报告的整个评议过程,各位评议代表本着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给予了肯定,五项评议结果全部达到100%。

(一)分析评议重在群众参与。采取了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在市建委网站专栏开展网上评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确保群众广泛参与评议工作,一是所有重大步骤、重大活动和关键环节都让群众了解、参与,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二是注重群众代表的广泛性。对内,我们征求了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委属单位、派代表、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对外,我们征求市四大班子、“两代表一委员”、市直单位、县区、县区对口单位的意见。网上评议采取在市建委网站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刊登征求意见函、公布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办法,让广大群众、干部职工、广大网民对领导班子在解放思想、发展意识、发展思路、创新能力以及体制机制、保障民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评议,重点是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并征集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分析评议重在贴近工作。在征求意见和民主测评过程中,我们把有利于改进城乡建设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导方向,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出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切实把分析检查工作引导到干部职工建言献策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引导到为今后工作明确思路和方向上来,引导真正把思想和行动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整个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共收到意见和建议共70余条,既充分肯定了建设工作成绩,也提出了许多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既有立足于当前的改进建议,也有放眼于长远和全局的深刻洞见,是我们改进城乡建设工作的依据。

(三)分析评议重在取得实效。解决问题求实效是最终目的。我们始终注意边查找、边整改,边提高。要求查找问题要实事求是,分析原因要客观充分,总结经验要具体深入。多强调主观因素,少强调客观因素;多摆突出问题,少摆一般问题;多反思新问题,少反思老问题。坚决深挖根源,解决本质问题。杜绝轻描淡写、浮光掠影、大而化之,避免工作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委机关各科室、委属单位都针对群众意见和查找出的问题,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