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

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

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

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第1篇

1、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近年来,全县文体旅游工作坚持“抓队伍、促工作,抓城区、带乡村,抓活动、促繁荣”的工作思路,适时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乡村文化、展馆文化展演等活动,使全县文化活动不断,异彩纷呈。一是成功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国庆、建党节等节庆活动,建设省际门户城市论坛、重大项目招商、人文书画展览,湖赏花节,金秋菊展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及纳凉文艺晚会130余场。二是举办了“爱我祖国、爱我家乡”全县中小学生读书演讲比赛活动和“创建学习型城市”读书活动。三是认真组织了重大节日文化活动,每年举办春节、元宵节社火表演、春联义写、灯谜晚会等。2013年元宵节举办了“庆元宵社火大赛”,盛况空前。同时,加强乡村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组建乡村农民自乐班44个268人,老年腰鼓队1个120人,每年开展自乐班演唱活动300余场(次),全县农村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四是扎实开展送戏下乡”。我局以全省“三下乡”在长举办为契机,精心策划,以文工团为主体,创作编排了一批反映我县城镇建设、文明县城创建、计划生育,宣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宣传法律法规、禁烟、戒赌、庆祝建党节、宣讲十等内容的综合文艺节目,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按照送戏进村镇、进社区、进企业的原则,已深入全县11个乡镇巡回演出200余场次。五是年均举办各类书画、摄影展5次。六是2013年夏季开始,在全县城乡“健康工作、幸福生活”清凉之夏系列文化活动,从7月23日拉开序幕,已开展8项大型活动,高潮迭起,受到群众好评。

2、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我局积极争取下,目前已建成乡镇文体综合中心1个(镇文体中心),建乡镇文化站9个、社区文化站2个,为所有文化站配备了灯光音响、阅览室设备。全县共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修筑文化墙3000多米,文化广场105个(含镇村自建一部分,农工部建设一部分,文体局争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一部分),向省、市体育部门争取体育健身器材200余套(件),在县体育场对47个村文化广场安装使用。能够满足大部分乡村群众健身锻炼需求。为105个村级文化室配送了锣鼓、锣鼓服、秧歌服、乐器、光碟等活动器材。建成农家书屋160个,数字农家书屋10个,我县率先在地区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农家书屋的建成为农民提供了基本阅读平台。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县级中心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1个,村级160个,社区4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实现全覆盖。2011年7月起免费开放“两馆一站”,即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为全县城乡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3、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于2004年正式启动。工作开展以来,共采集非遗保护项目资料116个,其中《道场》、《柳毅传书》、《庙宇泥塑习俗》等3个项目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家沟背芯》2013年已列入第三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道场》、《柳毅传书》、《庙宇泥塑习俗》、《武家沟背芯》、《崔少峰社火脸谱》、《门楣斗格》等六个项目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毅传书》、《赵秋娥剪纸》等20个县级非遗保护项目已向社会公布。2009年,县文体旅游局被评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在全省县级首家编辑出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4、强力整治文化市场

为了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市场执法队伍建设,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后,在县文化市场稽查队的基础上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深入落实执法责任制,强力整治网吧,累计召开网吧业主会议1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400人次,及时纠正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超时营业、上网登记不实等违规经营行为;加大学校周边、图书门店等重点区域文化环境整治,累计收缴非法出版物和光碟2026册(套),有效地规范了文化市场经营行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2006年以来,我局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文化市场管理先进集体。

5、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全县文艺工作者共创作反映新农村建设、社会发展、抗震救灾、反腐倡廉等剧目40余个。拍摄百家碎戏20余部,其中《佳期》、《鬼宅》、《黑崖》等作品已在省电视台播出。积极支持、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采风活动,创作出了讴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的戏剧、曲艺等文艺作品76篇。出版了柳月明等一批文艺爱好者编著的《中华天地之歌》、《西山秋痕》、《风梅》、《大路放歌》、《庙宇文化》、《守候》、《跬行臻踪》、《清风曼语》、《安居集》、《泾水激扬》、《泰山庙》等专著和文化艺术丛书。地方文献出版年均5-8种。

6、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我县文化产业底子相对薄弱,2011年,省、市把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纳入年度责任制考核项目。我局坚持把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面向市场,创新体制,激发活力,提升文化品位,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县人民剧团更名为文工团后,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按照“新旧结合、以新为主”的思路,创新剧目,拓宽市场,扎实开展送戏下乡活动150余场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县形成以广电传媒、图书音像、节庆活动、休闲娱乐为主的文化产业群体21个,从事文化产业人员2130人;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48家,其中家电销售门店21家、音像零售出租单位9家、印刷业2家、图书报刊销售店8家、网吧5家、KTV厅4家。发展加工、销售牛犊膜、锅盔企业1个、作坊16户,水豆腐、酥肉经营门店23个;成立了县妇女刺绣合作社,带动全县2000多名妇女从事刺绣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群众增产增收,推动全县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2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26.09%(市定指标为24%)。2013年市上下达我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28.5%,我局及时和统计部门协调、沟通,确定35个文化产业单位为抽样调查单位,经我局与统计局统计2013年1至6月分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287千元(2012年1至6月分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187.4千元),同比增长2099.6千元,截止6月底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33.93%。

二、存在的问题

1、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够。虽然我县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部分镇(社区)不重视文化工作,指导和引领乡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工作不力,文化活动阵地和设施利用不充分,甚至被挤占和挪用。部分村文体活动设施管护不力,损坏、丢失现象时有发生,设施有人用无人管。直接影响了乡村群众正常开展活动。

2、文化工作人员缺乏。县文体旅游局仅有6名编制,负责全县文化、体育、文物、旅游、新闻出版工作,目前全局有工作人员15名,副科以上人员8名,司机2名,财务人员2名,业务干事仅有3名,人员缺乏已成为制约文化工作的瓶颈。文化馆现在执行1992年编制,编制数4人,县文化馆专业队伍大学本科以上6人,占总数的60%,但专业技术人员仅有3人,其中中级职称仅有1人,专业人员严重欠缺;县图书馆市、县编制部门虽已批复11名编制,但至今未落实工作人员。乡镇一级文化站只有一个工作人员,还兼职宣传干事,包村等工作,严重影响了文化工作在镇、村一级任务的落实。

3、文化阵地不稳定。县文化馆、图书馆由于种种原因数次搬迁,导致开展活动不经常,读者意见较大。现文化馆、图书馆位于文体大楼三楼,由于无取暖设施,冬季图书阅览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4、文化生活单一。现在农村正常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缺乏活力和骨干力量,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开展活动较少。

5、文化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多。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产业核心层(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文化社团、其他文化等);文化产业层(互联网、旅行社、游览景区文化服务、室内娱乐、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网吧、文化中介、文化产品租赁和拍卖、广告、会展服务等);相关文化产业层(文具、照相器材、乐器、玩具、游艺器材、纸张、胶片胶卷、磁带、光盘、印刷设备、广播电视设备、家用视听设备、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等)三个类别。由于大多数人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认识模糊,目前存在:由于文化产业涉及单位多,统计存在一定难度。文化产业类别较少,培植发展文化产业有一定难度。从事文化产业工作的人员素质较低,有待进一步培训。文化产业产品包装简陋,有待改进。

6、文化体制改革虽已完成,但文工团工作人员统筹至今仍未办理,导致文工团创作、演出积极性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省、市、县财政支持,增加对镇、村文化事业的投入,设立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解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保障问题。积极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室建设。投入一定资金,用于镇、村开展文化活动。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文化服务网络,满足镇、村(社区)居民就近、便捷享有公益文化服务的需求。

2、加快理顺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单位管理体制,更加有效地管理、指导、监督镇、村文化工作,激发基层文化工作活力。

3、加强文化工作人员的管理,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积极探索本地区文化活动特色,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乡村文化人才普查,加快对农村文艺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镇村文化工作队伍中,稳定镇村两级文化队伍,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使文化活动实实在在地惠及广大群众。

4、组织专题文化讲座、文化讲堂、大力宣讲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形成自主、自觉、高雅的文化消费观。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群众文化向丰富、多元的方向发展。文化不只是电视网络,文化不只是唱歌、跳舞、锻炼身体,文化的外延十分广阔。各相关单位、各镇村干部要千方百计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要从地区品牌特色的形成,农村发展、农村致富的需求、农村自身兴趣爱好的满足、农村文化品位的提升等方面来考虑,多开展一些农村科技实用技术的培训讲座传统技艺的传承,提供指导、示范。

6、选调人才、培训提高,充实队伍,重点搞好农村文化生活服务工作。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要求,十二五期间,每个村要配备3名文化服务人员,分别是文化干事、图书管理员、体育健身教练,镇文化站应配备3-5名工作人员,由于体制等原因,基本未落实。建议政府部门尽早为乡镇文化站、文化馆、图书馆调配、招聘专业人员,充实队伍。

7、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文艺创作、民间文化保护和基层文化工作的激励机制,安排专项奖励经费鼓励、扶持群众文化工作。县上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县性文化品牌评选活动,并对活动中优秀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给予奖励,以推动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

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第2篇

一、指导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原则。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引领;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坚持资源节约、生态优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二)工作目标。争取到2012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加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考核内容、方式及步骤

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每年考核一次,2012年进行总评表彰。

(一)考核内容。和谐城乡建设行动考核分为和谐城市、和谐乡镇、和谐村庄(社区)三个层次。考核内容包括工作实绩、组织保障和公众满意度三部分。工作实绩主要考核城乡规划、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城乡管理、节能减排、房地产业和住房保障、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城镇化水平、人口和计生管理等内容;组织保障主要考核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政策措施和建设成效;公众满意度主要考核公众健康度、舒适度、便捷度和安全度。

(二)考核方式。对工作实绩、组织保障和公众满意度三部分考核后,三部分考核得分累加即为最后综合得分。

1.工作实绩进行定量考核,各项考核指标先按现状(考评年度的指标绝对值)和改善情况(考评年度较上一年度增加或减少的指标相对值)分别进行排序打分,再按照现状情况占40%、改善情况占60%计算总得分。

2.组织保障实行定性考核,主要采取查阅资料和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

3.公众满意度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三)考核步骤。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实行市、区(市)两级考核,按以下步骤进行:

1.区(市)级考核。由各区(市)自行组织,对照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自评,并负责对辖区内城镇、村庄(社区)工作情况进行逐项逐条考核,形成区(市)和谐城市、和谐乡镇及和谐村庄(社区)考核材料。

2.市级考核。由市和谐城乡建设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

(1)审核评分。各区(市)按要求统一报送区(市)、乡镇、村庄(社区)考核材料,市和谐城乡建设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考核材料,对工作实绩和组织保障材料进行评分。

(2)实地考察。市和谐城乡建设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区(市)进行实地考察。同时抽查各区(市)和谐乡镇、和谐村庄(社区)创建情况。

(3)公布成绩。根据审核评分和实地考察情况,形成各区(市)和谐城乡建设行动考核综合得分,综合得分及排名次序由市和谐城乡建设行动领导小组以适当形式公布。对虚报、瞒报考核材料的,一经查实,该项指标按零分计算,并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汇总上报。根据各区(市)和谐城市、和谐乡镇及和谐村庄(社区)创建情况,汇总形成全市和谐城乡建设行动自查报告,报省和谐城乡建设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第3篇

情况汇报

三类新社区和五个书记情况汇报.doc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三级干部大会和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将城乡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开展强化“两项职能”、争当“五个书记”活动纳入全市大党建的总体范畴,与孝感事关全局的100个重大工程项目、城乡一体化“一线一点”建设、“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等活动有机融合,定制度、抓培训、强督办、造氛围、促落实,各项工作进展有序,成效明显。

一、关于城乡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了全市城乡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专班,从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房产局等相关单位抽调10名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办公,由市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任专班负责人,具体负责全市城乡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督办落实。同时,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和市直三区相应成立工作专班,健全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上下一体,整体联动,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制定文件,明确工作规范。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市城乡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建设标准的指导意见》(孝组发[2013]4号)和《关于在全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示范线、示范村(社区)建设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示范长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孝组发[2013]10号),分类明确了城市、城镇社区与农村社区建设标准。编印了《城乡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建设政策依据》等相关资料,收录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社区建设的9份文件及领导讲话、外地经验等,针对性指导各地开展创建工作。

三是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工作进度。工作专班对市本级24个社区进行调研督办,各县市区对所辖社区进行调研督办,掌握工作进度。制定了城乡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月报表,纳入全市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管理报表体系,实行挂图作战,既掌握各县市区、市直三区面上的进展情况,又具体到每个社区的服务平台、组织网络、工作者队伍等情况,一杆子插到底,进度倒逼任务、责任倒逼落实。目前,全市已建成7个新社区(2个城市新社区、2个城镇新社区、3个农村新社区)。其中:2013年计划建设110个新社区(44个城市新社区、34个城镇新社区、32个农村新社区),目前在建55个(23个城市新社区、10个城镇新社区、22个农村新社区),筹建55个(21个城市新社区、24个城镇新社区、10个农村新社区)。

四是开展宣传培训,营造浓厚氛围。召开了各县市区分管部长、专班人员培训会,明确城乡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计划在5月份对全市178个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并拟于5月7日召开全市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推动工作落实。编发了3期工作简报,向全市推广孝南区、临空区三类新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作法。总结归纳了各地城乡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管理服务建设的五种模式,汇编进入了市委春季拉练工作手册。对孝南区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报送省委组织部,在4月11日召开的全省社区换届总结暨学习推广百步亭社区党建工作法电视电话会议上,孝南区广场街道三里社区党委作为全省的4个典型之一,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二、关于开展强化“两项职能”、争当“五个书记”活动情况

一是制定文件,明确标准。出台《关于开展强化“两项职能”、争当“五个书记”活动的意见》,明确“五个书记”的标准,从选、育、激、管等方面制定了推进措施,指导各地开展工作。目前,各县市区均制定了开展强化“两项职能”、争当“五个书记”活动的文件,并结合实际,设计了特色活动载体,通过多种形式,推动活动落实。

二是分级分类,开展培训。认真落实《关于在今冬明春党员轮训中开展“两项职能、五个书记”专题教育培训的通知》,对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一般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专题培训,全市共轮训党员86000多人次。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3—4月,各县市区对3000多名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了普遍轮训。5—6月,市委组织部将对全市1320名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村(社区)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其中省委组织部在宜昌、钟祥、嘉鱼等基地培训540人,市本级培训780人。

    三是创新载体,深入推进。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对基层党组织实行评星定级的意见》,将“五星级”党组织创建与“五个书记”活动结合起来,以争创“五星级”党组织为载体,培育壮大“五个书记”队伍。应城市以“五个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帮带一批、回归一批、致富一批)为载体,深化“两项职能、五个书记”活动。云梦县制定《村党支部书记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守则》,推行村级“三定双管”办法,对村级财务实行资金和帐目“双代管”,加强对党组织书记管理。孝昌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对连续担任3届、6届的村党支部书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优秀,在继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享受乡镇副职干部经济待遇;对被评为省级及以上“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或“优秀党务工作者”,终身享受乡镇副职干部经济待遇。

    四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在孝感日报、孝感电视台、孝感组工网上举办“五个书记在行动”专栏,宣传“五个书记”的优秀典型,孝感电视台已播发报道31期,孝感日报刊发报道37期。拟在“七一”前夕,表彰一批“五个书记”先进典型。向省委报送了《强化“两项职能”、争当“五个书记”》工作信息,在今年全省“两会”上得到了省委李鸿忠书记的高度肯定,以省委工作简报形式予以刊发,在全省推广学习。

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第4篇

今天,依照上次环卫通报例会的布置。对中心城区环卫管理工作进行了第一次分类考评。刚才,亚才同志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厕、内河管理情况逐一进行了点评,并通报了对12个办事处、7个环卫作业公司的考评意见,考评很认真,问题找得很准,都同意。下面,重点就分类考评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

从三年多的运行情况看,分类考评是乡镇创建工作中总结出的重要经验之一。应该说比较科学、操作性强、效果很好,对促进乡镇创建整体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将这一经验运用到中心城区环境卫生考评上来,认为很有必要。

实施分类考评是建立环卫长效管理机制的需要。2008年以来,其一。通过实施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公厕的环卫管理体制改制,中心城区环卫管理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在管理实践中,因考评工作不够规范、不够有力,而造成环卫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影响了乡村整体卫生形象。实施分类考评是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一环,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各责任单位的管理绩效,有利于增强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感、荣誉感,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实施分类考评是乡村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依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乡村精细化管理活动的要求,其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今年5月份对我市中心城区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了考评调研。今年下半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还将组织专家对全省乡村和县城精细化管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并作为评选“河南省最佳宜居城市”依据。环境卫生是乡村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第一印象。因此,实施分类考评,不只是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乡村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实施分类考评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需要。虽然今明两年不是国家卫生城市申报验收年,其三。但创建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根据王铁书记的要求,近期我市将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创建卫生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是其最重要、最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必需从现在开始,强化环卫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严格考评要求

不只要在会上进行点评,对12个办事处、7个环卫作业公司的分类考评情况。而且要在新闻媒体上通报。因此,考评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考评要求。

负责考评的同志都要严格对照考评规范,一是检查要深入。对考评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厕和内河。坚持深入实地,做到走到看到记到真正通过检查来总结好的经验,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考评打分上,二是评分要细致。为了体现分类考评结果的公平公正。除市联兴办每月对城区环卫管理情况进行23次明察或暗访外,市环卫处、市内河治理办公室、各区联兴办和市政管理部门还要根据管理职责分别进行检查评分。之后将各方面的打分情况进行汇总,通过加权平均来计算最终的分值。因此,每一个环节的评分上,都要实之又实,细之又细,严格依照评分规范,公道、公平、公正,不打“人情分”确保考评结果真实、准确。

每个档次对应相应的分数。对于每一次的考评情况,三是结果要运用。分类考评结果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档次。市联兴办都要记入台帐,作为被考评单位年度或阶段性总评的依据,严格兑现奖惩,真正达到激励先进、鞭笞落后的目的

三、注重工作实效

主要目在于促进工作。对于每一次检查考评发现的问题,检查考评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都不能简单地通报了事,一定要抓好整改落实。

要善于发现问题。负责考评的部门要真正扑下身子,首先。敢于较真、不护短,切实把当前的问题找准。比如本次检查中发现的局部路段市场垃圾污水外溢问题、早夜市摊点占道经营问题、垃圾清理不及时问题、内河清理不到位问题、内河桥涵下管线悬挂垃圾、杂物问题等等,都要逐一汇总,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限,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要敢于面对问题。对检查组发现的问题,第二。被检查单位要正确对待,决不能把检查组指出问题当作“挑刺”而是把检查组指出的问题作为我推进工作的手段,举一反三,认真分析,做好自查自纠。

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三年级设计课程;“职研教融合”;改革研究;河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5104

1 引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2011年4月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城乡规划学从原建筑学一级学科中拆分出来,标志着城乡规划学被正式提升为新的一级学科[1]。虽然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工科门类,但是涉及的知识体系众多,专业课程涉及工学(建筑学、风景园林、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地理类、应用数学)、艺术学(设计学、美术学),以及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门类[2]。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了上述学科门类的相关知识,但是目前《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于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因此不同学校针对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多为五年制办学,不少学校都是以三年级作为专业的过渡期,从之前的建筑学知识的学习转向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因此研究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提高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质量,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确定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特色,需要进行设计类课程的改革。当前社会对城乡规划专业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城乡规划专业乃至整个行业都处在大转型时期,未来的规划方法和方式会和现有的规划体系有很大变革,从粗放式的追求量的规划转向精细化的强调质的规划,教育体系要灵活变革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已毕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职研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来探索一般工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课程的改革研究,其中“职”指的是学生就职,“研”指的是学生考研,“教”指的是本科课程教学。

2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现状

2.1 办学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于2005年,学制为5年,毕业发工学学士学位证。当时所在学院为土木学院,2008年并入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13年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的前身是测绘学院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设置有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发理学学士学位证。该专业的前身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2001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承担自然资源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村镇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教学工作,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开阔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视野,较强的空间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城乡规划管理,以及村镇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

从上述介绍来看,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前身都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目前这两大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院,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尽管两个专业在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上有一部分重合,但是城乡规划专业不等同于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中避免出现雷同的现象,而设计类课程就是两大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区别。根据笔者对于我国城乡规划专业通过评估的42所院校的调研,城乡规划专业所在学院有众多模式,其中建筑与城规学院模式所占比重最大,这说明了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大专业齐头并进发展势头强劲,建筑学院模式紧跟其后,也说明了城乡规划专业对于建筑学的基础依托。

2.2 学生就职状况

2.2.1 已毕业学生就职总体状况

笔者对已毕业的130名学生进行了统计,除了12人信息不明之外,发现就业状况总体良好(06级学生没有信息反馈,11级学生由于刚毕业信息还不完善)(表1)。其中转行人数12人,占到统计人数的9.2%,从事规划以及建筑行业的人数共计106人,所在的挝恢饕集中在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管理局以及景观设计院等。从学生就职的状况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提供借鉴。

2.2.2 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

笔者对已毕业但仍然从事规划行业的85名学生接触的物质空间类的规划项目类型进行了汇总,具体内容详见表2。

根据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2.2.3 已毕业学生对于培养能力的建议

在设计能力方面首先应该掌握各个功能区的做法,如居住区、商业中心、站前区、滨水区、CBD、仓储区、物流园区、交通枢纽等,多参观,多思考。其次设计前应仔细研究地块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基础资料,了解其文化内涵,提炼其城市特色,融入设计中,让作品主题更鲜明,更有灵魂。再次应熟悉相关规范,关注规划前沿,与时俱进。最近国家新出的政策要多了解,如开放式社区、花园城市、美丽乡村、大数据获取及处理等。

在表达能力方面平时多加强手绘的练习,练习空间尺度和建筑尺度的把握,提升方案能力。并且要精通各种软件,包括CAD、PS、SU、GIS、AI、INDESIGN、COREDRAW、OFFIC办公软件等,并且要掌握与外界和甲方的沟通和斡旋技巧。

2.3 学生考研状况

2.3.1 考研录取率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7年来考研录取率呈现波动状态,在2014年达到低谷,2016年达到高峰,总体考研率为17.5%,具体内容见表3。

2.3.2 快题题目分析

快题设计是规划设计的一种快速表达形式,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从文字的要求到图形的表达。无论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是工作选拔测试,都可能采用规划快题设计的形式。研究生初试考快题的高校有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天津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西建大、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6所高校。研究生复试考快题的高校有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11所高校。

快题设计测试中一般多考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此类快题在考试测试中更容易操作。具体类型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心区规划设计(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文化娱乐中心规划设计、行政中心规划设计)、滨水区规划设计、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旅游区规划设计(一般会有山地)、公园景观(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步行街规划设计(一般是历史街道)、大学校园规划、中学校园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办公园区规划、物流园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近5年来部分高校(上述16所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快题题目类型详见表4。

3 三年级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城市规划专业涵盖的范围更宽更广,不同院校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也在日渐摸索中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3]。不论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发展,其核心是不变的,即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土建类学科为背景,以设计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同时强调对多种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具有豫西北地域特色的教学与科研方向。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在前三学期和建筑学专业实行建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到二年级下学期进行专业的选择(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因此城乡规划专业五年的设计类课程为从大一的建筑设计基础、到大二的建筑设计、大三和大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以及大五的毕业设计。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4]。三年级是城乡规划专业系统的由建筑类知识向城乡规划类知识的转换,因此这个阶段学生在思想上、方法上、认知上会有很大的不同,笔者从已毕业学生的就职状况和考研状况综合考虑,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研究[5~8]。

3.1 教学内容改革

三年级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以物质规划和形态规划为主,同时强调相关知识体系的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和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建筑设计相衔接,从单体建筑设计过渡到群体建筑设计,再过渡到对整体空间环境的综合设计。以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为主,每个学期两个设计,每个课程设计56学时,具体内容见表5。

3.2 培养能力改革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不能仅仅只是训练学生的绘图水平,应从多方面进行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可以从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具体内容详见表7。

3.3 教学过程改革

3.3.1 O计课流程安排

设计课程要特别重视过程控制,上课纪律应当加强,防止学生最终只交一套图纸的情况发生。严格把控每一个过程环节,一草和二草按照时间交图或汇报,并注重点评。设计课中的集中授课与点评时间应均匀分布在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并且要注重设计课和实际的结合,要强调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具体可以细分为1+1+2+2+1模式,即第一周的开题、调研阶段,第二周的汇报、点评阶段,第三、四周的一草、点评阶段,第五、六周的二草、点评阶段,第七周的三草、点评阶段,并且一定要有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周,在这一周里学生可以专心的表现最终成果。

上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分析(以快题的形式,注重手绘能力的提高)――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交一草草图)――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手工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下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汇报(以ppt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师生互动)――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机器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3.3.2 设计课过程监控

为了严格把控学生上设计课的纪律,端正学习态度,应做好平时阶段的考勤工作,平时成绩结合学生上设计课的出勤率以及迟到情况分别对待,并努力控制好上课的学习效率。

为了强化学生课程设计的过程性,避免最终熬夜突击画图交图的状况,每个设计过程中间要求交草图,草图要求进行简单的排版,要有设计思路分析、手绘草图、设计说明、总平面设计等内容。并且严格要求调研报告、调研汇报、成果汇报、模型制作等的成果质量[9~10]。

课程设计结束要求上交正式的设计图纸,正图要求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来完成,要有认真的排版、分析图、总平面图、效果图、意向图等。

3.3.3 设计师进课堂

考虑到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特点,设计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一些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例如设计师教学、设计师答疑、设计师评审等环节。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三年级课程建议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建议邀请至课堂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针对规划行业发展行情、规划设计方法、规划评审过程、规划局工作职责等做专门讲座。

4 结语

作为一般工科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办学特色、设计课程的资源获取等方面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学习“老八校”类的城乡规划专业。应从行业需求的角度考虑确定适合非“建筑老八校”类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设计课类型,重视建筑与规划设计方法的指导,加强对外交流。并积极探索学院和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和兄弟院校合作办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煜辉,孙国春.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创新与改革探索[J].规划师,2012,28(9):11~16.

[2]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李 婧,王 冷.基于城市空间设计思维的案例教学实践[J].华中建筑,2016(4):176~180.

[4]梁振然.产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5):93~96.

[5]王浩钰.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6).

[6]申洁,王丽娜,邵 俊.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6(6).

[7]杨梅焕,陈秋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2).

[8]李 洋,崔 俏,刘叶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江西建材,2016(24).

[9]唐 乐.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10]韩秀茹,燕 华.城乡规划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