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教育;“健康中国”

1开展医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其思想品德的培养尤为重要,而思政教育就是实现这一目标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途径之一。加强和推进医学生思政教育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1]。医学院校课程的专业性强,教学时间紧,学生课业压力大,对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只集中在通识教育阶段,通过诸如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等纯思政类课程完成,在专业教育阶段则几乎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此类思政教育课程往往存在理论性知识阐述过多,与现实关切的内容较少等问题。同时,大部分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较为重视,而对思政理论教育存在一定的认识偏见,如认为思政教育对其专业学习或未来的职业发展无所助益。因此,纯粹的思政教育课难以引发学生共鸣[2]。同时,目前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辐射力度不够,并未贯穿医学生教育的全过程[3],部分学生在后期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未树立起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思想不够坚定,难以在多元文化、大量社会舆论的冲击下仍维持信念和初心,往往会出现迷茫、情绪波动或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等现象,成为学生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医学人才道路上的阻碍。因此,探索在医学专业课中充分发掘和运用思政元素和资源,并将其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补缺医学生思政教育短板的重要途径。并且,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职业道德、人格塑造、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也能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从而实现对医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2将“健康中国”理念融入医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提出“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共享健康,全民健康”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其核心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中渗透“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能有效推进我国高层次医疗卫生事业人才队伍建设[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对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医学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医学教育水平直接决定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及水平。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在紧跟时代主流文化的同时还应深入研究国家相关政策的具体要求,才能为积极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优秀的人才力量。“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需要合格的医学人才为支撑,医学生的价值观培育需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需求相契合。同时,《纲要》指出:“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医学院校将“健康中国”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对“健康中国”的全面推进与培养适应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的专业医学人才同时具有重要意义。在医学教育中积极培育学生的健康道德观,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是“健康中国”战略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时代诉求,也可成为医学生思政课程的有力抓手及承载点。

2医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和方法探讨

2.1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应既采用显性教育,也运用隐性教育,通过两者结合,构建课堂思政教育体系,采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双向融合。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提出隐性教育理念,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社会规范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5]。隐性教育具有情感教育的特点,以情入手,晓之以理,能使人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某种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医学专业课程是开展隐性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从不同角度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比如各医学专业领域的发展历史、重要人物事迹、典型案例等,并将其和时展、科技创新等相结合,实现思政教育的深化和拓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效果同步提升。

2.2以专业课程建设为基础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要达到促进学科发展和更好地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可依托专业课程建设,结合课程建设目标,探索教学的新方法和新形式,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体系本身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可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联合备课,以及课程资源建设,从而逐步构建涵盖思政教育的医学教学课程体系[6]。此外,专业课教师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主体,需要动员任课教师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提升对“立德树人”重要性的认知,教师在整体把握专业课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基础上,将德育元素融入每一门医学课程中,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7]。在构建课程体系时,“立德树人”的要求相对宏观共性,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则相对个性化,所以,应当在达到育人树人要求的同时,与专业课程的大纲、目标乃至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起来。但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不能脱离专业实际,不能流于形式、空洞化,不能强行“贴标签”,不能喧宾夺主,将专业课上成思政课,也要避免将“课程思政”变成“课程思政化”,而是需在传授专业知识,不影响专业教学的前提下,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相关思政要素。

2.3充分利用线上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高校教学造成巨大影响,为达到“停课不停学”的目的,在线教学成为各高校的主要教学方式,为基于在线教学开展思政教育带来了更多条件和机遇。与课堂教学相似,通过在线课程进行思政教育也需切实分析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内在联系,实现思政元素与章节、知识点的巧妙融合。而在实现方式上,除了在专业教学中通过案例、在线讨论等方式进行融入,也可精选与课程主题或内容相关,兼具育人元素的合适材料,利用在线平台推送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线课程相比于课堂教学,具有辐射范围更广、节约课堂时间的优势,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成为信息时代实施课程育人的新途径。但是,研究也发现,在目前在线开放课程中,思政课和专业课结合不紧密,担负思政教育任务的仍以专门的思政课程为主。对于专业课而言,在线建课过程中仍主要关注课程内容和课程呈现方式,教学视频传递的主要还是专业知识,对课程思政的探索和课程中育人元素的挖掘还远远不够。

3“健康中国”相关思政元素的发掘与利用

“健康中国”战略涉及与健康相关的各个领域,如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健康管理、医疗卫生体制、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事件等,通过有效合理的设计,都可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目前,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医学院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也有不少融入“健康中国”相关思政元素的案例,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通过讲述遗体捐赠的故事,兼顾解剖技能的传授与学生对生命意义与责任意识的思考;在中药饮片识别课堂教学之外,要求学生带着真伪中药鉴别标本进入社区,普及中草药知识和真伪辨别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强化《纲要》中“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理念[8]。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实践课教学中,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同时结合相关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专业认同感[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尝试开展以“健康中国”系列课程为核心,多类课程协同的“1+N”立体式全方位课程建设,融合思政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让医学生提前走近医学行业,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相结合,使学生形成更大的人生格局[10]。首都医科大学在医德修养课程中纳入医学史、医患沟通、礼仪等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并体会医德修养的内涵,培养良好的医德行为及医德品质,将学生培养为“德高医粹,知行合一”的卓越医生[11]。宁夏医科大学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中,通过回顾特大和重大生产事故中被称为“最美逆行者”的消防战士,引入“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的主题,培养职业中毒诊断思维等,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情操,提高医学生未来岗位胜任力[12]。在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同时,将医学专业课程内容与“健康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不断发掘思政元素,丰富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实现医学教育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4结语

对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积极探索,为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人才培养目标由优秀的专业人才转变为卓越的高素质人才,能够确保医学院校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未来医生。但是也必须认识到,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功近利,而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才会取得较好成效。在探索基于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医学生“健康中国”理念的过程中,尚有很多值得深入尝试和探究的内容,如更多课程切入点的发掘、如何更好地利用在线教学、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等。

参考文献:

[1]邓海龙.德医交融:“大思政”视域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7):71-74,88.

[2]叶紫,张宁霞,刘婵娟.生命教育视域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医学争鸣,2018,9(2):72-75.

[3]孔敏.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5):66-68,91.

[4]胡纯,许建强.“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途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60-63.

[5]王轶卿,李丽娟,郝丽丽.“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37-39.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就当前中职教育推行“学校对接行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学生对接职业”办学模式,阐述了“以健康教育为本”岗位体能锻炼为核心的职业体能培养理念及拓展元素,拟定了“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的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课程而融入各专业之中。其教育目标是贯彻健康教育、增强体质、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行品德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职业工种的增加,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现有的教育目标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集中表现在:一是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及营养结构的改变,学生健康状态明显改善,但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却持续下滑,中职生就业因体能不足不能适应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负荷而转岗的现象有增无减。二是学生个性发展与企业文化发展不能和谐相偕,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承载力较弱而引发系列社会矛盾令人担忧。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优化提高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预防学生体能素质下滑而增强学生体质,以促进中职生以强健的体魄直接投身岗位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定位及拓展元素

1.“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定位

在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因基础课而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出发点是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落脚点是增强学生体质并施以品德教育,其课程作用辐射范围局限于使学生以强健的体魄适应学校的教育要求。这种始终围绕教育、学校和学生为一体的课程观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教学为教育服务,忽略了教学为职业岗位的需要服务和社会需求的视角,其实质就是一种狭隘的课程观。而改革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职业观模式则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健康教育与职业体能准备的和谐”。因而课程锻炼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增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能为核心,按社会及企业岗位对人才体能的具体化要求,实施岗位体能需要训练、团队团结合作需要训练、创新能力需要训练、服从服务与生存需要训练、心理适应性需要训练和体能承载劳动强度需要的训练,切实提升毕业生对未来职业工作应对的能力”。这种职业观培养模式与课程观培养模式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拓展了教育、职业、企业、社会间的视角。融入了社会发展及企业文化元素、职业岗位体能应对元素、健康教育深层内涵元素。使得课程培养元素呈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促使课程效能最大化,使之达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和谐相偕之目的。

2.“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需要拓展的元素

(1)企业文化元素的拓展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性质决定了本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当企业文化或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与劳动者认识与观念不能和谐相偕而引发系列社会矛盾自然令人担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教育和企业而言,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拓展教育、职业、企业、社会互惠视角,以利和谐发展就显非常必要。就《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要实现培养元素多元化,按企业文化需要引入团队团结合作、创新能力、服从服务与生存、心理适应性和体能承载劳动强度需要的训练使受教育者在校学习期间对未来职业和岗位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就显的非常重要。

(2)职业岗位体能需要元素的拓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改变社会己见端倪,创新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及先进的科技。同时,现代化劳动环境及条件也促使了人的本能退化、适应能力降低、体质弱化等现实问题。在日本,科技部门针对果农上肢手臂因长时间高举喷雾器打农药而导致上肢及身体不适专门设计了人体手臂支撑器以此减轻果农劳动负担。这些人性化科技和举措虽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却真实反映了人体体能素质机能退化与职业岗位不相适应的现实。因此,关注人力资源体能素质不仅是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也将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3)健康教育深层内涵元素需要的拓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推行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并引领当今各类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的思想却出现了一些偏差,集中表现在“无病即健康”被视为健康的真谛,而忽略了健康整体观和健康体能锻炼。实践证明,现实中学生营养结构及健康状态明显改善,但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却持续下滑的相向现象,毕业生体能无法从容应对未来职业岗位工作的事实告诫我们体育人,正确认识健康教育,拓展健康教育内涵中健康体能和整体元素是增强学生体质根本办法,也是我们课程改革必须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对接的路径可行性分析

1.“学生对接职业岗位群”可行性分析

在职业岗位群体中互相联系的分支群体所构成的职业系统中。在实施“体能锻炼与职业对接”方案中,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健康教育和职业岗位体能锻炼两大主题,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律及学生身长发育规律的。

2.产业链中“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分类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通过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产业链中学生就业较集中的各职业岗位群中工作方式的调研,我们把各职业岗位群工作方式相近职业进行归类得出四种类型职业岗位群,形成了“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的有效路径。

(1)“坐位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坐位型职业”岗位群包含电会、文秘、制图、化验、计算机、电子、仪表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长时间含胸、低头、弯腰、以坐位方式伏案工作或静坐在流水性生产线上,由于工作精确度要求高。导致心理紧张性增高。具体参与“坐位型职业”工作的身体部位是头胫部、上肢、腰背部。

(2)“直立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直立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机电、汽营、医护、烹调、工模具、营销、农林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该岗位群因长时间站立且含胸工作。导致人体协调机能、大脑思维活动负担重、压力增大。参与“直立型职业”工作身体部位是上、下肢、腰背部。

(3)“动作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动作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旅游、幼师、汽修、物管、保安、数控、家电维修、建筑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该岗位群工作方式体能动作较多且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劳动条件艰苦复杂。导致体能消耗大、运动系统,心肺功能负担过重。客观环境条件对身体不良影响多。因而参与工作身体部位是身体各部位及身体体能耐久能力。

(4)“特殊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特殊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水下、地矿、地质、森林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劳动环境差、有一定的危险性。参与工作身体部位是身体各部位及身体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

三、“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众所周知,具体的岗位工作是在人体相关机体部位协助参与下完成的。加强各具体岗位参与完成具体工作的相关身体体能素质是“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及职业岗位群须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的核心依据。

1.“坐位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敏、协调性素质练习;发展静力性素质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背力量练习;发展一般耐力练习;发展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训练的练习。

2.“坐位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散步、慢跑,武术、医疗康复体操、健身体操、徒手及持轻器材体操等活动促使颈肩、伸展筋骨放松肌肉等,消除颈肩部疲劳;通过篮球、排球,快速推举轻杠铃、哑铃、增加肩、臂肌肉及腰背力量;通过手指卧撑、负重引体向上、增强手指、手腕、手臂力量及灵活性、准确性;通过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接力跑、游泳、保龄球、飞镖等运动,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增强心血管和运动器官的机能。

3.“直立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素质的练习;发展灵敏、协调素质的练习;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4.“直立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慢跑、篮、排球、游泳、跳绳等项目的锻炼,增强学生心血管和呼吸、运动器官的功能;通过器械体操,健美操、负重搬运等锻炼增强学生上肢肌肉力量;通过武术、太极拳、医疗保健操、大众健美操、体育舞蹈、立定跳远、连续蛙跳等下肢活动性练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消除疲劳;通过体育游戏或参加娱乐性体育活动及户外体育集体锻炼活动,消除肌肉紧张,促进机能恢复。

5.“动作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敏、柔韧素质的练习;发展支撑、攀爬、悬垂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腰腹力量素质练习;发展一般耐力素质练习;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6.“动作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负重搬运、持器械体操、负重引体向上、增强学生力量素质;通过障碍跑、负重深蹲、田径接力跑、立定跳远、发展学生速度与灵活性,提高弹跳能力及下肢和踝关节力量;参加游泳、田径长跑、自然越野跑、登山、足球等活动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耐力素质;参加娱乐性体育活动;参加武术擒拿格斗训练。

7.“特殊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巧素质、耐力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素质的练习;发展腿部力量素质练习;发展野外生存练习及专项素质训练;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8.“特殊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参加游泳、田径长跑、自然越野跑、登山、足球等活动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耐力素质;通过障碍跑、负重深蹲、田径接力跑、立定跳远、发展学生速度与灵活性,提高弹跳能力及下肢和踝关节力量;参加武术擒拿格斗训练;进行野外生存练习及专项素质训练;通过户外体育集体锻炼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单双杠、支撑跳跃练习,培养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结语

当代中职教育是以彰显职业能力开发及职业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教育。通过“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教学实践,不仅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科学有序修正学生健康状态的需要。也是预防学生体能素质下滑和增强职业岗位体能素质的需要。更是为就业,为生存,为社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教育部职成司,职教所.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多元化护理角色;对策;方法

1 影响护士多元化角色的因素

1.1护理方面的因素

1.1.1护理观念陈旧、滞后,对护士角色认识偏差。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观缺乏认识,受着传统医学的影响。相当多的护士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与分级护理要求,而对患者心理护理,尤其是指导患者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康行为的教育问题未受到足够重视。观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识能力偏低,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认知偏差,给护理开展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1.1.2护士专业知识受限,缺乏教育能力。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社会成员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分工和社会地位。由于社会成员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其健康需求多种多样。因此,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护士开展社区护理要争取当地各个部门的支持与合作,直至取得每个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社区护士还是联系患者与上级医疗机构的纽带和桥梁,这种多样性的人际关系如没有多科学的知识和能力是无法完成的[1]。

目前状况下,护理队伍学历相对偏低,知识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践中采用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内容泛化,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需要对象的要求。

2 发挥多元化角色的对策及方法

2.1组织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健康教育是一门应用科学,对于一个健康教育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作基础,还需要丰富广博的各学科理论知识如对心理学、行为理论、传播学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应针对护士不同的学历,采取不同形式的培训,由浅入深,激发学习热情。组织护理人员系统学习整体护理知识,更新现代医学理论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2当好健康教育护理提供者,社区护理首先要求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所有患者中只有6%能够到医院住院治疗,其余94%的患者均属社区护理服务的对象。如慢性病无需住院者、骨折恢复期功能锻炼者、化疗给药者等,都需要接受社区护理服务,社区护士不但要观察病情,还要有能力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估,对以后的病情变化具有预见性,并能判定出治疗方案,不具备全科护士的素质就难以胜任上述工作。

2.3健康咨询者,护士应用沟通技巧,通过解答护理对象的问题,提供相关信息,给予患者情绪支持及健康指导,澄清护理对象对疾病与健康有关问题的疑惑,使护理对象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且以积极有效的方法应对及处理问题,提高护理对象健康水平。帮助护理对象解决的办法可分为以下几点:⑴帮助护理对象确定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帮助分析其原因,以便寻找各种解决措施;⑵协助护理对象设想各种解决办法,并比较其可行性与指标;⑶护理对象选择某项解决措施并执行;⑷护患在实施后共同评价。[2]如:一个高粘度血液粘度增高的原因,告之进行运动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体内脂质代谢;讲解如何进行饮食调整,可防止血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常吃哪些食物可抑制血小板疑集,多吃哪些食物则可降低血中的甘油三酯。最后由护理对象自己决定如何调整日常饮食,采取自己习惯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经过一个阶段后,可根据护理对象症状是否存在以及血液流变检进行评价。

2.4协调管理者,在护理对象的服务过程中,护士需联系并协调与相关人员及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持有效沟通以便诊断、治疗、救助、护理或其他卫生保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保证护理对象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医护照顾,护士的协调工作可以是多方面的,有些属于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的,医护人员可共同合作处理,如在患者和医师之间联系沟通,汇报病情转归情况。

现代护理观要求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护士承担着多种角色,如护理服务、教育、代言、咨询、组织、管理、协调、合作、观察等,其职责随着角色变化而变化,要做好护理工作,护士应具有丰富的护理知识、经验及能力,还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护理评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服务态度以及健康的身体,才能做好护理工作。并在多元化护理工作的岗位上发掘并培养护士的多元化护理角色,在护理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范文第4篇

分子与细胞模块《组成细胞的分子》一节中大量涉及到营养与健康理念。比如:对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学习,文章不仅给出定义,更深层次地涉及到营养元素缺乏症,因此教材体现出健康生活的理念。教师可以一次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寻找预防和防治方法,一来满足学生求知欲,二来将学科内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针对于元素缺乏症这一了解层次上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缺乏症症状,并以实践生活为基础,讲述元素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震撼和注意,之后请学生查资料,教师总结来获得预防和防治的方法。比如,Ca的作用的学习,可以直接有学生总结,之后用学生的体验来加深缺Ca的症状,比如生长期抽搐,并由学生讨论或查阅资料,互相交流预防方法。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同样渗透营养与健康。教材特别帮助学生构建了健康生活的理念。比如,牛奶除含有大量的Ca元素外,它的营养价值在于富含大量的蛋白质。鸡蛋之所以成为大众喜欢的营养品原因在于它不仅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且鸡蛋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接近人体。有学生说得好,吃米饭的时候同时吃一些豆类食品,可以补充米饭中缺乏的某些氨基酸,从而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糖类和脂质的学习,则涉及糖尿病脂肪肝等健康问题。教材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糖的平衡,一方面教会学生如何善待自己,保持健康。比如,在血糖不足时,糖原的分解首先需要供给大脑的需糖量。大脑没有糖原可用,供糖不足会造成头晕嗜睡等等现象,座椅早餐的摄入是非常必要的。又比如,脂肪肝的形成是由于不能将脂肪从肝脏中运走的原因,其中磷脂的缺乏是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朝着寻求富含磷脂的营养食物上寻找。结果发现,鸡蛋又是很好的预防食品。但是同时要告诉孩子们,鸡蛋的摄入过量或导致固醇在体内过剩,同样不利于健康。因此平衡的理念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对必修三的学习打下基础。

细胞中无机物的教学,讲水的重要性,提供代谢液体环境,运送排泄营养物质和废物,并参与化学反应等等。所以人体必需每天补充适量水分。由此引出讨论:同学们是如何摄入的水分的?学生讨论中发现,饮料的大量饮用是共性问题。由此老师用多媒体展示饮料中的成分,警醒学生饮料会引起体内营养物质失衡,从而用大量饮料大量饮用的实例来引导大家正确饮水。

二、细胞学习过程中营养与健康的教材切入点及方法探索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讲细胞液的浓度决定细胞失水与吸水。所以建议学生们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家庭情况,告诫学生家有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同时适量补充有助于降血压的钾盐的摄入。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讲解ATP以及其来源。因为ATP是能量的直接来源,在短跑和长跑中对能量的利用有所差异,所以有氧呼吸的效率就可以引进课堂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生活理念。比如教会学生保持快步走的习惯,一来增加肺叶扩张能力,使血液供氧能力加大,二来使能量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悬疑式让学生猜想锻炼的最好时间,将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知识构建健康生活同时也有效引进。为利用有氧呼吸的效率引导学生适当锻炼,构建强健的机体,可采用图片对照法,对照健康和患病的肺叶,对照肺叶在不同情况下的吸收氧气的效率,对照血液在不同情况下的运氧效率和细胞对氧气的利用率,从而在学生脑海中敲响吸烟危害健康的警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理念。又比如,互相探究可以引导学生帮助母亲进行低温低氧适度来储存果蔬食品,保持水果新鲜,杜绝食用因微生物大量滋生和呼吸而腐烂的食品蔬果,保持健康营养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基因学习过程中营养与健康的教材切入点及方法探索

《基因突变》中引发变异的原因教材交代的很清楚,以此为出发点,给学生布置作业,寻求基因突变的疾病以及导致基因突变的食物有哪些,帮助学生认识农药的危害,以及洗干净再食用的健康生活方式。教会孩子避免辐射,玩手机,看电视时间不可以过长,带领孩子们形成保护环境,杜绝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可以用广告以及食品的标签入手,引出转基因食品。用辩论的方式看转基因食品的益处和害处,教会孩子,面对转基因食品应该如何处理,减少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

四、稳态学习中营养与健康的教材切入点及方法探索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健康知识渗透的又一大模块。内环境的组成,以及环境变化,比如水,盐,糖等都会引起人的健康受损。因此,教会孩子健康饮水,健康排尿,健康摄取食物的方法,比例,维持体内糖平衡脂平衡。在此,维生素的摄入也可以讲进去,果蔬,粗粮均衡深入保持健康。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借体液调节讲解胰岛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播放激素失衡案例,同时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反季蔬菜的激素使用对人体的危害。当然,对孩子正确的性教育可以从性激素谈起。

五、结语

通过分析新课标人教版生物教材中与营养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渗透营养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文章可以为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方面提供建议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修祥.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营养健康教育的研究[J].2013.5.

[2]马守兴.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2013.6

[3]姚远.论亚健康与健康管理策略.[J].2013.4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典型例题】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对碘有了新的认识。

(1)自然界中的碘(127)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该元素在人体中为一种元素(填“常量”或“微量”),如果人体缺乏碘元素就会导致。

(2)我们食用的加碘盐中的碘主要以KIO3的形式存在,KIO3中碘的化合价是,KIO3受热易分解,因此做菜时应注意。

(3)日本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内发生的核裂变可产生放射性碘131和铯137,其中碘131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和个中子。科学证明,每人日服用含碘100mg的碘片能有效阻止碘131的辐射。曾一度被抢购的加碘盐每500g中含碘20mg,按上述标准,即使这些碘都转化成能防止辐射的碘,每人每天也应吃g加碘盐才起作用,这远远超出了人体正常摄入的食盐量,显然是不科学的!

解析:(1)根据微量元素定义及碘的生理功能进行解答。碘是人体中的一种微量元素,缺乏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幼儿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患儿童呆小症、智力低下等病症。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设在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1)+x+(-2)×3=0,解得x=+5。根据信息KIO3受热易分解可知,为了避免长时间加热使其分解变质,做菜时应注意要到菜快要出锅时再加入食用盐。

(3)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的关系进行分析。碘131原子核内含有53个质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碘131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为:131-53=78;因为要有效阻止核辐射,每人每天需要服用碘100mg,每500g加碘食盐中含碘20mg,所以每人每天需要吃加碘盐的质量为500g×100mg/20mg =2500g。

【试题评析】

首先,本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利用时事热点新闻为素材,来考查同学们掌握基本化学知识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化学在保证人类健康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再者,本试题也体现了化学计算的应用价值。中考化学计算题不再考查繁琐的计算技巧,更加注重化学计算的原理与实践、实验、生产、生活相结合,这对培养学生从量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科学知识素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题通过化学计算,让学生意识到微量元素超过人体正常的摄入量时会有害健康,体现了化学计算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的运用价值;重视化学计算的方法及原理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化学计算的实用性。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明确以下几点:(1)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是依据其在人体中的含量,以“0.01%”为界,含量高于“0.01%”的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为微量元素。(2)常见的常量元素是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和镁,占人体质量的99.95%。其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以蛋白质、糖类、油脂、水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他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常量元素中钙、钠、钾、磷、镁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3)常见的微量元素主要有碘、锌、硒、氟、铁,可以利用谐音简记为“点心吸附铁”,它们的含量虽然很小,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碘、锌、硒、铜、钼、铬、钴、氟、锰等;第二类为人体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或叫非必需元素),有硅、镍、硼、钒、铝、锂、钡、钛等;第三类为有害元素,是指具有潜在毒性,人体不需要,会在一定程度上毒害有机体的微量元素,有铅、镉、汞、砷、锡。(4)熟记各必需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对应关系。例如,缺铁会引起贫血症,缺氟易产生龋齿,缺钙幼儿或青少年易患佝偻病等。(5)应建立“合理摄入”观,即营养元素或必需元素摄入不足或者摄入过量均会影响人体健康。例如,摄入钾过量时,会出现恶心、腹泻;摄入锌过量时,易发生锌中毒,免疫功能下降;摄入碘过量时,易引起甲状腺肿大等。总之,我们在解题时要:认真读题、理解条件;联系课本、缜密思维;领会要求、分析解答。

【链接中考】

1.(2011・雅安)2011年3月,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1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131 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

①131 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②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127I,它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127I原子的质子数为。

(2)专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为KI)可以治疗131I造成的辐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为I2)却会引起碘中毒。KI和I2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3)日本地震后,个别居民抢购食盐。假设某人经医生确认,每日需要补充166mg KI。已知每千克某品牌的碘盐中KIO3的加入量为42.8mg,如果用该食盐替代碘片提供治疗辐射所需的碘元素,则每日需食用该食盐的质量为kg。

2.(2011・临沂)下列宣传用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水产品,新鲜、口感好,可以放心食用

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C.蔬菜、水果能提供和补充多种维生素

D.缺铁会引起贫血

3.(2011・东营)日本3・11大地震引起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氢气爆炸,引起核泄露。

(1)爆炸是因为可燃物在。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要。发生爆炸的氢气来自反应堆燃料棒用作包壳的金属锆(Zr)与水的反应,该反应在高温下生成+4价锆的氧化物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核事故释放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是原子序数为53号碘元素的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131是一种金属元素B.碘131的放射性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C.碘131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78D.碘131的放射性是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