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典园林的意境

古典园林的意境

古典园林的意境

古典园林的意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典园林;审美;空间;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一个自然化景观。建筑工人利用周围的环境,结合当地风格,建造园林为自然环境增添情趣,建筑是人工因素,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的意境美代表了中国人所追求的理想家园的生活状态。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涵盖太多内容,对哲学、文学和艺术等都产生不小的影响,园林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而且是一种艺术的升华。园林建筑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目的在于突出自然的美。本文简单探讨了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意境,使人们能从更深层次的层面上来对古典园林进行欣赏。

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做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次,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3.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意境”是超越了有限的物象进入无限的四维空间,从而对人生、物象、历史等方面获取一种具有一定哲理因素的感触与领悟。意境的美感实际上是一种人对实物空间—景的欣赏、感知而在人的心底产生的超出景物之外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思维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追求“意”的优雅与“境”的深邃方面,是通过其本身的形象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景艺术手法,将感情寄托于构成园林中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产生其意境的美感。这种意境的美感体现出人与景的情感交互,表达自然空间的境域内涵,从而给体验者无限的遐想与感触,引起共鸣。

3.1雕梁画栋的细腻精致的审美意境

木雕装饰和彩绘是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装饰特点,是区分世界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我国,无论建筑、私家园林还是寺庙道观,都有着精雕细刻,细腻描绘的内部装饰,雕梁画栋、雕饰门楣、屋椽、窗格、栏杆等地方都可以看到建筑彩绘的应用。通常情况下,中国古典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然后用油漆等燃料来进行装饰,除了美化园林构造外,还能防潮、防风化剥蚀、防虫等作用,大大保护了园林构造材料,增强园林的寿命。彩绘可以为园林群构造出一种文雅或者优美的氛围,给园林增添生机和色彩。

3.2含蓄婉约的审美意境

从园林布局来讲,通常通过虚实、藏露、曲直的造景来营造意境之美,一般的中国园林建筑外面都有较高的围墙或者花池、桥等景物吸引人的注意力,高墙外端仅露出园内的一些飞檐、垂柳花木和较高的建筑,偶尔传出令人遐想的音韵。园林中的长廊和漏窗是惯用的表现婉约含蓄的主要手法,廊是整个园林建筑的脉络,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可让人在行走的过程中领略四周的不同景致,体验自然的变化,给人与期待的意念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如同相机的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分隔成一幅幅有独立内涵的风景画。漏窗是中国园林有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

4.“意境美”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物质体现

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园林山石水景,是构成园林艺术三个重要的物质要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也是通过这三个物质要素来得以体现、升华的。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三个物质要素来依次说明。

4.1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的意境美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园林中都是通过其优美的形态和若隐若现的布局来达到造景和观景的目的,同时又结合四周环境用景题、匾额、对联的方式来表达人对景观意境的追求。

4.2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水景的意境美体现

我国古典园林在早期时是以模仿自然界的山石、水景进行构景,到了中后期时,是以写意性为主的构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石,我们通称为“假山”,它源自于自然,而且又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具有传情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山石造型,千变万化,从山石的造型类型上,我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塑物型,一为筑山型。前者主要通过造型模仿一些人间存在的物象,但这种造型的模仿只是有几分形似,介乎似与不似之间,主要目的是传达一种寓意和神韵。中国古典园林的水系既有旷阔之意又表达了深奥的审美意境,水能发人远思,这一文化心理积淀在园林的审美主体乃至审美客体之中。例如:以水面为镜、倒景为图作影射景等,使人心旷神怡,在表达主体情思和审美意趣的同时,也体现出水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得审美特征。

4.3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意境美体现

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中,园林植物是造景的重要要素之一。园林植物具有优美的形象,人们通过千姿百态的园林植物单体或者群体所组成的景象进行联想而深化展开,能够产生生动优美的园林意境,这是由于造园家倾注了主观的思想情趣,使园林植物具有了优美的形象,所以人们从对景观的直觉开始,通过联想而深化展开,能够产生优美生动的园林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主要表现在:园林植物都有一定的生命节律,会随气候的变化而变换出不同的空间、时间的意境美效果;园林植物不仅有着各自独特的物质形态,还有着各自独有的色彩和气味,通过色彩和气味的渲染,能很好的表达出园林植物的意境美效果,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园林艺术的意境美内涵;植物的形象常被人们“人格化”,常用来表达人的性格、思想、品质等,从而表达人们感情的寄托。

5.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处理是以自然手法为基础的,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在园林设计中,每个方面都追求一种与自然相协调的方式,与园林的整体相呼应,使万物适应自然的性情生长。自古以来,中国古人对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十分重视,古典园林对于赏园人来说不仅仅是外部的特征,而是将人的心灵与园林中的氛围相融合,从而可以将自己带入更广阔的空间。这种靠直觉来感知,从心底来感悟的园林风格,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感情。中国人历来对择居非常注重,往往选择优美的自然环境地方来建造园林。古典园林周围环境优美,有良好的地理条件,维持了自然原貌,将人工修饰之美也融于其中,这就将中国古典韵味很清晰的表现出来,给园林带来了生机和自然气息,使得园林建筑除具有一般建筑的实用性外,还具有了较高的观赏性和审美功能,在丰富和扩大园林空间美感,创造园林艺术意境中发挥独特的审美作用。

结语:总而言之,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人们装饰建筑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积淀。造园者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将各种古典文化民族风格融于现代化园林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空间特点和建筑精神,营造出一种建筑空间意境。古典园林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建筑群体的诗意塑造含蓄深远,古典园林中审美意境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而更重要的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在当代社会中,我们要去分析园林的艺术精华,总结园林的建造经验,正确、深入地去认识、了解,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勋祥.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工程与建设,2009.

古典园林的意境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人

中图分类号:U98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120-02お

1引言

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天道与人道合一。这是中国人基本的宇宙观念。中国人的心灵向往融入宇宙大生命体中,故而有追求静、远的倾向。拿中国画来说,它给人的心灵感觉是宁静的――宁静之中有无形的生气浑然流动,无论山水或是花鸟,都有那么一种至静而动的气韵;这种宁静的生命又是玄远的,每一个具体的山水形象或花木竹石的存在,都仿佛不只是它们本身,还显示着一种旷邈、幽深的存在。所以对于园林意境的深入把握,意味着必须去捕捉那闪烁不定的精神根源。

2禅文化与审美意识

儒、道、释三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三个坚实的支柱,三者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儒家学说是倾向于群体的关怀,是封建时代意识形态的正统,其学说经常被统治阶级奉为治国安邦的理论基础。道家学说更倾向于个体的关怀,强调追求自我,寻找内心真正的自由。释即佛家和佛学,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渗入了中国本土的道家思想,使之成为包含道家思想的佛教。经此中国化的佛教在中国弘扬光大,千余年来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与纯粹的宗教哲学和宗教体验不同,禅宗的观念和禅悟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向人生境界、包含着类似审美的体验的。禅宗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非常重视人的“悟性,倡导“顿悟之说。这种“顿悟之说普遍得到文人士大夫的认可,并通过文人们的参与设计融入到艺术创作实践中,从而使其艺术创作更强调意境之美,更加追求创作构思的主观性和自由无羁,使得文人们的作品达到情景交融、哲理相通的境界。

3禅文化与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使某个时期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融合的体现,园林是物化了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园林艺术将中国古典诗画艺术,审美艺术融于其中,以景寓情、感悟咏怀,成为传统文化表达的有力形式语言,也是古典园林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并最终确立的创造宗旨。从园林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禅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文人士大夫立足于心性自由、旷达适意的生活态度,以及自然清净、含蓄淡远的审美情趣,这些原因促成了文人士大夫私家园林的兴盛,并且带来了园林艺术特征发生质的变化,引导人们从宏观的方式转为从有限空间中体会心宁神怡之感,重在从有限景观中获得心灵的自由释放和精神的解脱。拿谢灵运山居和白居易庐山草堂来对比,前者追求的是人在恢宏自然景观中心意的自由驰骋;后者虽也是为了“仰观山,俯听泉,但已重在以四周近景给他带来的宁恬心境为园居之乐,并由此而获致心意的恬静无虑,并不追求在园林中囊括大范围的景物空间。

禅的精神核心不是让人从“外寻找观察,而是引导人向“内体悟自己的生命本真,只要心性虚空自在,不固执于眼前的具体事相,无所束缚,即是处境不染,即可以处处得法,时时在道。禅宗的心性观渗透到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使他们领悟到一个比外在世界更自由、广阔的心灵天地。从唐代至宋代,文人园林艺术逐渐趋向于追求精神之美,即在有限景观空间中求得一己性情的自得其乐,在这种自适中体味人世间的安宁与和谐。借有限的物质实体组成的空间,构建出精神的无限天地。这种园林审美趣味取代了以往那种把大规模的自然山水形态纳入园林之中的追求,表现为追求触景生情、因景成趣的意境美。

4中国园林艺术中展现的妙造自然

4.1掇山叠石及理水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是大地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审美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历来都用“山水作为自然风景的代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是园林的骨架。石头可单置以供观赏,或灵活地点缀于宅第之中、阶前庭院,也可以使人们在日常起居之间体会到自然的情趣。在现保留的园林中可以看到古人掇山叠石的一些经典之作,如苏州个园的四季假山等。

山因水活,山环水绕相映成趣,园林才能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空间形态和意境,才能有灵动的自然趣味。水体在园林中妙造自然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体现自然河川溪涧之美,引发人的逸情幽兴;二是可以组织景观,利用其流动、灵活的特点,把山、石、建筑乃至清风、明月等气象因素,都联系为一个浑然整体,使人造园景有如自然天成。此方面的佳例更是举不胜举,如苏州拙政园、沧浪亭、北京颐和园等。

4.2建筑物与天然美

除山水外,建筑物是构成园林景境的要素之一。中国园林建筑的基本原则是以山水为主要框架,结合山水及地形特点,巧妙布局建筑物,使之与山水风格统一,相映成趣更加凸显园林景色之美。相较于西方古典园林建筑支配、控制整体景观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依存于自然景观,建筑成为人与自然景观沟通的重要中介。中国古典建筑自由式布局,是它们能产生自然效果的重要原因。如亭榭在山间、水边、花树之中点缀;楼阁则宜于涵容全景,供人登临远眺,起整体观赏作用;山坡之上可以置爬山廊;园林边界地带可以复廊做界,使人能兼观内外之景;还有桥或直或曲,或横跨水面,或是曲径贴水而行等等,都是为了适应妙造自然地需要,不同的山水条件可以有不同的建筑形式。

4.3因借得体与妙造自然

山体、水体、建筑、花木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园林自然美的关键是如何把四者组织成一个宛若天然的艺术整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古典园林在创造自然景观境界时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做到了这点,就可以实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所谓“因,即因地制宜,是古典园林整体规划获得自然天成效果的基本条件。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要首先遵守这个原则。因为如不能巧妙地利用其地理环境的特点,扬长避短,则很难有天然美。这方面也有不少的杰作,如无锡寄畅园、承德避暑山庄。

“借,即借景得体,是结合因地制宜更进一步实现妙造自然的重要方式。古典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除了随自然之势外,还必须考虑如何最大化利用周围环境美景突破园内自然条件的限制。借景就是在场地原有的基础之上,以适当的观赏角度安排景观,使园内与园外的景色融为一体,延伸和扩展视野的深度与广度。对景或框景就是园内互借的手法之一。即透过特意设置的门洞或者窗户,使两处景观之间产生对应的关系,相互交流、融合,给人景外有景,山重水复的感觉。当然这借景的基础还是建立在古典园林本身就是一个微型宇宙,小小的空间内五脏俱全,加上建筑的通透设计,使得园内空间富有层次变化,形成丰富的自然情趣。

总之,因地制宜,借景得体,是中国古典园林在达到妙造自然审美效果的基本手段。这种方式将人工创造和谐结合于自然环境之中,使人为景观既不失精美巧妙,又给人似出自然造化之手的感受。它既区分于欧洲古典园林的人工规则美,又区分于纯自然的景观效果,的确称得上是“妙造自然。

5结语

园林是物化了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它是一种荟萃文化,积淀传统的有力形式 ,以景寓情,感物咏怀是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最终确立的创造宗旨,也是做设计时要重视的一个设计宗旨。因为园林只有意境到了,才是一个完善的园林。オ

参考文献:

[1]宗白华.中国园林艺术概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古典园林的意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艺术;景观建设;现代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园林设计和发展需要借鉴古典园林中的优秀经验,同时也要适当吸收和引进西方现代园林发展模式,努力使中国现代园林设计走向国际化,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艺术更好地展示予世界。深刻认识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对现代园林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古典园林的启示意义

(1)中国古典园林的大规模产生基本都是以某一大家族所属的私家领域中建设发展起来,与当时社会状态有着紧密联系,在当时封闭的社会状况下,古典园林一步步走向成熟,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状态,也就决定了现代园林建设很少能够达到古典园林所能体现出来的意蕴。

(2)与古代社会不同的是,现代交通四通八达,现代人可以时常游玩于山水之间,不需要再在喧嚣的城市中寻求隐居山林之乐。假山假水已经成为古代园林中比较常见的意向群,而现代社会中的真山真水所体现出来的意境已经远远胜过了人造山水的韵味,以至于人工山水为主的古典园林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还一味地死守古典园林意向设计,将会给现代园林发展带来桎梏。

(3)古典园林建设十分注重自然原生态的表现力,把自然表现手法和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能够营造相对融洽和舒适的氛围。但现代社会中高楼林立,很难表现出具有原生态味道的自然感受力。伴随着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逐步引进,现代人更多的向西方园林形式靠拢。

(4)假山假石以及木质结构的建筑设计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园林建造组成主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些材料极为稀缺,或者有些建筑结构功能逐步退化,还有甚者因为高额的维护成本而不得不舍弃。况且古典园林中诸多精湛的技艺也大多失传,使得现代仿古园林作品设计制作水平低下。

2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对古典园林的继续生存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阻碍,但古典园林中所蕴含的文化以及对地域性景观的认识,仍然对现代园林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园林建设要努力将该区域景观特征与居民生活习惯相结合,促进中国园林现代化发展和进步。

2.1丰富生活陶冶性情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工作状态中,生活氛围十分凝重,在工作之余又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使得人们渴望寻找到一处优雅的处所,能够使其抛开一切烦恼,完全置身于自然界的空灵中,寻求生活的诗意。无论是颐和园的湖山湖水,还是承德避暑山庄万壑综合的林区,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颐神怡情的感受,这是现代生活给予的。

2.2改善生活方式

古典园林在设计层面上力求最大限度追求自然原生态,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处理园林中景物的布置方位,营造出一种鸟语花香,充满自然情趣的园林美景。现代人们处于这样一种环境之中,可以近距离感受其与鸟类等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能够有效缓解其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一种更加从容的心态投入到新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2.3生态环境保护

古典园林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于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作用是现代园林远远无法企及的。现代经济飞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却遭到了破坏,由此更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古典园林所具有的独特美化和观赏功能就显得十分有效,更体现出其特有的环境资源价值,具体表现在改善区域性小气候,降低噪音以及保持水土等方面。古典园林大多表现为人工自然群落,对生态环境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能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而且,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古典园林都开发成为了旅游休闲胜地,能够使人们完全处于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所以,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为人服务,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古典园林的意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建筑;古代绘画艺术;意境;成景

1 表现手法上的契合

1.1 动静结合与虚实相生的契合

园林建筑与古代绘画在表现手法上都惯于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动景与静景相结合,例如在古典园林建筑中,时常会在静态的池塘内放入各种鱼类,以增加生气,使动景与静景实现了完美的结合。除了惯于营造动静结合的画面,还惯于在虚实结合中营造一种高雅的艺术氛围,并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以体现中国山水的特色。

1.2 源于自然的契合

由于人类都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因此古典园林建筑与古代绘画都非常重视对自然的模仿、顺应,故大多园林建筑都有借助人造山水与景观来实现人和自然的完美结合。古代的绘画为了在方寸间创造出新奇的变化,还配上了云与影的交替或山水之间的交替,如上林苑、圆明园、苏州园林等,都是以山水林泉之乐为设计思想的。古人还追求将美好的自然环境引至室内或建筑中。

1.3 表达含蓄的契合

由于中国长期受封建思想与宗教礼法的禁锢,故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与绘画艺术都要受其制约,在表达上大多是较含蓄的,追求的是引而不发、显而不露的意趣,并特意营造“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在古代,许多能人志士在受到社会的压迫或对社会不满但又不能畅所欲言,因此他们就想到用事物来表达情感。中国人注重财不外露,故一般的私家园林建筑都会采用较含蓄的表达,不会过于张扬。中国的古代绘画艺术也是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或赞美祖国河山的美好,或对社会、统治者不满,其思想情感的表达也大多较含蓄、隐晦。

2 意境上的契合

2.1 在创设素材上的契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自然界中的山、水等素材作为原始的创作题材,经过设计师们的精心构思,便创造出了幻觉无穷的艺术形象,从而可以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领略到无限的艺术境界。古代绘画艺术亦是如此,多是以自然界中的山、水、竹等素材作为创作题材,让人们可以在有限的画幅里领略到无尽的意境。

2.2 在艺术意境表达上的契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体现的是动态的三维实体艺术,所展现出来的是一些物质实体,如亭、台、楼、桥、榭等,且景物都是采用了一些造景手法进行布局,同时还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来表现意境,使园林建筑更具艺术意境。中国古代的造园者,还追求一种即玄即真的艺术意境,通过绘画艺术来衡量造园艺术的成就,并以此来深化园林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山水画及田园诗有着紧密的联系,园林建筑的意境创设可通过绘画完成,也可以直接参与园林物象景观的成景,并突出园林意境;同时,园林建筑又为绘画提供了素材及表现的场所,对其艺术意境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2.3 成景上的契合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因为运用了碑刻、匾额等景,使得园林建筑的标题性更突出。从单独的景色或风格的角度看,园林建筑中的对联、碑刻都可成景,并对主体的景物及周围环境起到衬托或突出的作用,这种艺术特征无处不在,如故宫、颐和园等古典建筑。由于园林建筑中有了绘画、雕刻等的参与,既增加了园林建筑的观赏性,又使人们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升华。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几乎都有绘画艺术的参与,两者之间是血与肉的关系,相辅相成并互相衬托与突出。

3 点景上的契合

绘画、诗词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具有点景的作用,因为诗词与绘画的运用,能为园林建筑增添文化内涵,为建筑增添文化氛围,故在我国的许多古典园林建筑中都可见绘画、诗词的运用。纵观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从北至南、从皇宫大院到私家园林建筑,大都有诗词、绘画的运用。

4 拓景上的契合

从绘画的角度看,园林本身就是一幅画,艺术家只需借助园林建筑的形式美与布局美,再重新立意或构思,便可成就一幅新的美画。创作的源泉是现实社会,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园林建筑,便理所当然可以成为绘画艺术的理想创作素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园林建筑与绘画艺术都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风格独特的形式,园林建筑的创设与表达、绘画艺术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古代绘画艺术有着较多的契合点,中国的文化将这两个概念完全不同的东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条无形的细线,贯穿于艺术的始终。不管是园林建筑,还是绘画艺术,这两者都是在传达一种文化,它们相互依托、相互推进,并契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博大精深、绚烂多彩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古典园林的意境范文第5篇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深远,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造园活动,先秦时期出现供帝王眺望和游玩的“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供帝王狩猎享乐的“囿”,这一时期出现了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经过隋唐的发展期,到宋朝时,已经臻于成熟,最终形成了三大古典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经过圃———囿———园3个阶段的逐渐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形成了都市的区域化现代景观设计。

2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精神需求:园林中设计的楼台殿阁、亭榭、廊院、美人靠等为了满足休憩、观赏等物质需求;园林意境上营造的自然、淡泊等主题满足其精神需求。中国古代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为本,将自然山水作为创作源泉,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人类与大自然是互惠共融、长期共存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膨胀,现代工业化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取之自然,建筑只是古典园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典园林着重渲染自然环境的美,“虽为人作,宛自天工”。

3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3.1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选址的地理位置因素,以小见大,从整体出置景点。

3.2水体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利用水景,以静水为主,主要表现水的静态之美,将人工之美融入自然之美当中,两者恰如其分,相得益彰;虽以静水为主,但也追求动静结合,利用溪流、瀑布、涌泉等将水体的自然动态之美营造于园林之中,大面积的水体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延伸感,形成大空间尺度感,水体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通过掩、隔、破3种方法运用水体。

3.3曲折迂回、曲径通幽的人工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人工环境的营造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曲径通幽的园林布局,通过对内部空间进行隔断和划分,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产生了巧妙的园林布局,极大地调动了游览者的想象,使中国古典园林“取之自然,而高于自然”。

3.4一步一景,移步于景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具有处处皆景,移步于景,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苏州退思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移景手法的实例,退思园集结了清代园林的优势,园内的景观相互渗透,既可单独形成景色,也可以与其他景观形成景色,园内景观看似独立,其实与其他景观形成整体,形成移步于景的妙趣。

3.5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选择植物上主要看重植物的品格,注重植物的“韵味”,能够营造深远的意境,如有君子气节的竹、具有高洁情操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坚贞不渝迎风雪绽放的梅、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等,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生命力的构成要素,它们的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同时也能产生园林景观的季节性变化,这种季节性变化代表着四季的更替、生命的延续,是大自然最珍贵的回馈。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配置最关键在于植物的配置能与园林中的建筑、水体、山石等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和谐的园林意境之美。

4现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代景观设计往往忽略以小见大、因地制宜的原则,盲目的追求新颖独特,造成景观设计的比例失调,使其尺度过大或过小,违背居民使用的需求;现代景观设计缺乏文化底蕴,设计思想过于苍白,设计者往往是为了建造景观而进行景观设计,没有形成景观设计思想,使设计出来的景观缺少文化内涵,不利于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推进。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空间的比例尺度适宜,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变化相宜,利于相互空间的穿插、渗透,而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感薄弱,过于平面化,往往造成了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游览者产生距离感;现代景观设计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联系薄弱,往往形成孤立的人工景观,现代景观设计为了寻求视线上的最佳、周边环境的最适宜,往往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更可能形成景观污点。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但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仍处于发展阶段,可供其直接继承的优秀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还是十分匮乏的,更没有深刻地认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缺少自己特色。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