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第1篇

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当中,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既带有一般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

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处理好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娜挝窬褪俏?霾咛峁笆薄⒆既返男畔ⅰU馐撬?行畔⒒?墓残晕侍狻⒒?∥侍狻#ǖ缱影嬉韵侣裕?BR>

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例如销售商的库存由供应商的自动补货系统来管理,生产商的生产计划根据销售商的市场预测来安排等等。

三个层次的需求是由浅入深的,在我国的发展也是逐渐展开的。后一阶段往往以前一阶段的基础为起点,即流程改造和过程的优化控制是要有信息化基础为起点的,而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又要以各企业流程设计和运行优化为基础。由于我国现在是利用后发优势,希望通过更短的过渡时间走过许多跨国公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所以常常三步并作一步走。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说明处理得好可以缩短这个进程。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不能对症下药,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伤筋动骨。我国目前在推广现代管理技术的时候,ERP的不成功率很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弄清三个层面的需求;也没有搞清楚自己究竟处在哪一个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就盲目开方下药。

说明三类需求具体表现形式和结构的案例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第一个阶段,即要用少量的投资,解决业务各流程的信息化问题。目标是建立起依赖信息、数据进行决策的机制,其中特别是将财务核算深入到各业务环节中去。从我们征集的案例来看,此类需求占市场的主体。少部分基础较好的企业已进入了第二层需求,即优化流程设计和运行操作。这样的企业应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可以为流程再造提供制度保证和数据基础。此类需求的市场比率虽然还不大,但增长比较快。进入第三层的我国企业目前还是凤毛麟角。在我们征集的案例中几乎看不到涉及合作企业之间协同业务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说供应链思想在我国不适用,相反地,如果有意识地宣传、探索供应链理论和实践,可以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从收集到的案例来看,其中第一层面以信息化的基础内容为主的占80%以上,例如奥康集团采用了用友的网络分销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杜绝“信息贪污”。最直接和更关键的效果,则是可以使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灵敏,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我们把物流企业的ERP也归为此类,因为此类系统主要是解决流程的规范化、管理的科学性和运行效率等问题,尤其是采用科学的物流成本效益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和效益分摊至各物流环节,通过系统的分析,为改善物流流程提供决策数据,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和总体物流效益逐步趋向最优化。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种决策依赖于信息的机制。第二层面以流程改造为主,(电子版以下略)

严格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目前还是很罕见的,在此次收集的案例中不超过5%。但是值得欣喜的是,供应链思想正在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各种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案例中去,这就是建立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共享来协同业务流程,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使得整个供应链都能受益。莱州粮食物流管理系统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粮食流通的链条涉及农户(生产者)、收储站和储备库(收储)、管理机构(调运)、农业银行(信贷)、财政部门(补贴)等诸多环节。该系统不仅是一套物流管理系统,而且是以粮食流通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供销供应链。既是一种新型的流程,更是一种企业及有关单位之间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体现,更可喜的是各方面都受益、都满意。说明在这个案例中,流通企业承担“链主”的角色是成功的,它的意义将超出物流信息系统优秀案例的范畴。

需方分析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制造业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多半是ERP的某种延伸,连锁分销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则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支柱。这一点说明制造业的物流外包在短期内可能发展的不会很快,尽管快步易捷的调查表明ERP无法满足其物流功能要求,但是国内主流的观点仍然认为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是ERP。

物流软件供应商概况

关于物流软件的提供商究竟有多少家的问题,目前没有确切的答案。据专家估计仅国内就有500多家,此外还有一些知名的国外物流商、IT商和咨询公司也在中国的物流软件市场中淘金。这些企业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国外著名的大公司,其中既有像IBM、ORACLE这样著名的IT商,也有像SAP、i2、EXE这样的专业性物流和供链管理软件供应商。这类企业的主要市场是高端客户,例如跨国公司在华的分公司、国内大型制造商或物流商。

第二类是(电子版以下略)第四类是其他物流软件供应商,规模小、实力弱,大部分还很不稳定。其中有些成功的企业,主要得益于物流信息化需求的增长,自身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还有就是成本低、价格有优势。

总的来看,国内物流软件品牌上比较分散,技术上也缺乏标准化的指导,软件供应商对于物流业务的了解还很不深入。造成供应商重技术开发,轻业务应用的偏向。事实上,物流软件和其他许多管理软件一样,核心是管理思想,物流方案首先是流程诊断、设计和优化,技术方案是第二位的。

关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自从EDI技术问世以来,对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和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互联网技术出现并引入中国以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应该建在互联网上,这已成为共识。2002年5月,深圳市被国家科技部正式纳入“十五”首批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成为9个试点城市之一。目前深圳市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已作为全国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入选“十五”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十大工程。

但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难题并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商业模式上。所以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应用,取决于有没有客户群使用这样的平台,并给他们带来效益,这也是平台自身获得生存、发展的根据。在这方面的探索和争论也一直是围绕着商业模式来展开的。主要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公共信息平台应该是一个有形的网站,负责提供信息交换、基础信息服务、基础技术服务;另一派观点认为公共信息平台实际上是一种标准,或者是信息交换的协议,根据一种公共的信息结构、编码,所有的网站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无缝连接和交换,并不需要、也不可能建一个垄断性的公共平台网站。实践的结果是结合上述两种观点的,即既有有形的网站提供信息交互服务,又不是惟一的、垄断的,平台的功能主要是标准化和信息共享,使得多个网站均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中国电子口岸是一个公共信息平台的成功实践。中国电子口岸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资源,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涉及口岸行政管理和执法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高效的计算机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使口岸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交换和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报关、报仓、结付汇核销、出口退税等各种进出口业务。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步子加快,国内物流市场近期将呈二元结构:以跨国公司和少数国内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群的高端市场;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通过逐步信息化来完善自身物流业务的低端市场。前者为国外物流商、IT商所关注,目前还没有全面进入中国,后者是国内物流商、IT商施展实力的舞台。市场的二元结构还会持续一段时期。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最近有关IT媒体进行了一次信息化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2%的企业仍把OA建设列为未来一年的重点,86.1%的企业未来一年将上MRP2,60%的企业把ERP列为下一阶段建设的重点。这表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需求的特点仍是在规范流程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决策、控制依赖于信息、数据的机制。

对于物流系统的功能需求也有差异。调查表明,用户对物流管理软件最为关注的功能是存量管理,其关注率达到41.4%;其次是数据交换、物流计费和车辆管理,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挖掘这些功能需求的背后,其实反映了目前物流企业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一是成本核算,二是多个物流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不同行业的物流发展格局特点不同。(电子版以下略)作为主要的竞争力来规划建设,把物流系统与分销网络建设密切结合在一起。

循序渐进的信息化之路

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服装行业 服装物流 物流信息化

1 株洲地区服装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株洲服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初、中期的迅速发展阶段;以及90年代后期出现萎缩,面临危机和挑战的阶段。芦淞服装批发大市场是株洲经营时间最长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市场,经过对芦淞服装批发市场的调研和考察笔者发现:目前,株洲服装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信息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服装企业是通过人工单据流转程序,来实现信息流对商品流的跟踪,通过财务库存资金账来控制进销过程,通过仓库账来核查物流过程,通过定期盘点对账来调整账目和商品的损益。由此造成物流、款流、票据流分离,财务信息滞后实际业务,往往需要通过盘点才能较准确地了解经营情况。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先进的技术广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株洲服装市场一般通过专卖店销售、商场代销、客户经销等方式销售,所以物流管理相当重要,其应根据商场、专卖店的销售、库存情况,及时进行配货、补货、退货、调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通过物流环节的信息化,不但可以降低营运、销售和物流成本,还可以帮助缩短商品循环周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以加快企业的发展。

2 株洲服装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

2.1 认识瓶颈

通过对株洲服装市场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大多数服装企业对什么是完整的信息化的概念不清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来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决策的快速响应,通过集成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贯通企业的整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和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先进管理思想的顺利执行。服装产品的“鲜活”性,要求服装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实现敏捷制造和销售。消费观念的变革使人们在选择服装商品时更注重时尚化和个性化,因此服装企业必须向多品种、小批量和柔性加工的生产模式发展,些都需要有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帮助实现智能化管理。

2.2 人才瓶颈

在株洲从事服装行业的员工,普遍文化素质偏低,物流网络和管理理念欠缺,习惯于人工操作及经验管理方式,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有抵触心理。有非常多的服装生产、流通企业以及服装从业人员,但大部分企业和管理者都还不了解物流,没有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在服装行业中的作用。目前很多服装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么只是精通信息,要么就是只对业务流程有所了解,这就造成了服装企业的业务需求与信息化系统难以有效对接的矛盾。

2.3 技术瓶颈

由于生产设备与技术较落后,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这给株洲服装市场物流信息化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繁琐,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无数的款式、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在这种复杂性极高的经营管理中,精确的预测、材料采购管理、生产计划和分销管理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服装产品的特殊性,应该有专门的物流设施与设备以及技术,在目前还比较缺少这些专业化的设备和技术。比如,服装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服装专用运输车、服装自动化仓库以及服装产品的分拣设备与技术等。服装物流设备与专业经验方面的差距,导致了作业效率低下,产品破损率高,成本居高不下。

3 打破瓶颈的方法和途径

3.1 引进信息化管理

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建立起株洲服装企业的快速信息反馈体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企业运作风险和成本,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完整准确的生产管理数据,各业务环节也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业务统计分析完全实现自动化。

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生产流程各环节的制造信息、库存信息,减少了主、辅料库存积压和浪费,降低了安全库存指数,实现了对订单的及时跟踪,订单需求也可及时地反馈到各个环节。对订单的跟踪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完全可以根据产能估计订单的接受范围,可以细化跟踪订单的执行情况,确立订单的准确交货日期。通过信息化系统的辅助,服装生产加工加工企业可以严格控制制造费用,减少生产成本,实现单据流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对物料往来账款的控制能力大大提高,能够有效管理领料,保证合理的用料,减少生产流水不必要的耗料。

3.2 培养技术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迅速提高株洲服装行业的整体素质也成为当务之急。企业的决策层、服装设计师应科学及时地掌握消费心理及市场发展趋势,而且应具备收集分析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服装销售、技术、生产等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信息网络知识,同时富有创新意识,及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准确的判断力,并注意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一方面需要国家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企业重视物流工作,在现有的人才中选择培养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服装物流人才。培养既具备物流知识,又有服装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3 应用物流信息技术

3.3.1 应用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通过对株洲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竞争的需要。

3.3.2 应用快速响应(QR)。快速响应是美国纺织与服装行业发展起来的一项供应链管理策略,后来在其它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物流管理中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QR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两个环节之间进行的紧密合作。目的是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问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军.关于我国服装行业现代物流发展的思考[J].连锁与特许,2008,(10).

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信息化;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的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肉类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总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位,这为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创造了宝贵机遇,潜在的巨大市场有待挖掘。但我国农产品物流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具体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低下,物流人才缺乏,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都不高。基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的物流一体化水平低,造成了农产品物流时间长,损耗大,效率低,物流增值少,大部分农产品不能实现“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农产品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大,其流通形式也有所不同。如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肉等直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生鲜类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其流通主渠道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只有少量农产品绕过批发市场以直销方式到达消费者。

农产品产业链可以以批发市场为界分为两部分:一是“生产――流通”环节,即从农产到批发市场;二是“流通――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这两个供应链的衔接处――批发市场,则是一种以竞争为主的市场交易模式。这就要求批发市场能够实现“生产――流通”供应链和“流通――消费”供应链之间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良好衔接。其中,信息流的无缝衔接是最基本的环节,若信息流衔接不畅,则会造成两条供应链都陷入低效率的运行状态。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销售方式以“即时货银两讫”的现货交易为主,这是一种商流与物流不分的最原始流通形式。这种当日现货交易机制决定了只能存在单纯的竞争关系,不可能存在合作与协调;只能追求眼前利益而无法考虑长期利益,因而很容易造成供求信息的扭曲。信息流的阻断造成了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基本上处在时间长、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层次,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农产品信息流既包括从消费者到供应商的需求信息流,也包括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供给信息流。从我国大多数批发市场的运行机制来看,这两条信息链都被阻断了,上下游的信息不能顺畅地到达对方,甚至被严重扭曲。信息链被阻断是因为批发市场的信息收集成本过高,从而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农民而言,由于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造成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均衡供给,加大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供给信息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失去信任。现货交易方式使买方缺乏关于产品质量的足够信息,会出现“逆向选择”,即低质产品将高质产品逐出市场。目前在大中城市的超市里出现的品牌农副产品及绿色有机食品等高质量农副产品在批发市场是难以见到的。我国某些农产品(食品)质量不稳定、安全性缺乏可靠保障的经济学原因就是供给信息链的阻断。而农业生产的分散状态又给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监管成本太高。

由此可见,信息链在批发市场的阻断不仅使我国农产品流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政府指导与监管难以完全到位,而且还直接造成了农产品物流链的衔接不畅。结果是农产品物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之间处于阻断和不透明状态,流通渠道不畅,物流缓慢。农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过高,致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农产品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应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网络成本较高,农民上网用户少。互联网的用户分布与农业网站的地区分布相似,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用户很少。以农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不高,利用程度低。基础工作水平低,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

2 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利用

目前农业部门和涉农部门都拥有各自的信息资源。由于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信息共享程度低。同时信息分类分级、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信息结构不尽合理。

3 信息渠道不畅

一是部分地市县没有建立互联网的信息平台,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二是基层农业部门信息渠道少,媒体间在农业信息传播和方面缺乏必要的配合和沟通,信息利用不充分。同时,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和用户双向互动网上事务处理还没有起步,难以为监管主体和公众提供高效的网络化服务,尤其在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方面,很难满足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4 缺少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专门人才

目前我国缺乏既具有农业信息经营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的农业信息经营实践能力,从事信息收集、经济预算分析、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硬件运行维护、通信保障、系统分析与管理等方面的专门技术的专门人才,更缺乏既通晓信息理论与技术又善于经营的服务经营人才。

三、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对策

1 重点抓好若干基础性公共平台。政府应当负责建设若干基础性和政务性的公共平台,完成相关监管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议当前首先建立或完善电子口岸系统、大交通”监管系统、特殊商品物流的监管系统这三大最重要的支柱系统。

2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现代物流中心。要改变过去仅有广场和仓库的旧模式,进行信息中心和交易大屏幕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引进拍卖、看样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各个批发市场要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并向外界传递在批发市场形成的价格、交易量等信息,协调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从而使批发市场向物流中心过度。

3 加快制定物流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各项基础建设,建立鲜活农产品身份证制度。首先建立准入制度,禁止存在问题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然后在技术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向农产品身份证制度过度。由于超市或连锁企业信息采集能力强、处理信息量大、信息传输效率高,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建立鲜活农产品身份证制度,通过计算机记录产品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输,并做到能够方便、快捷的查询,出现问题追本溯源,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运输;信息化;系统设计

1引言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物流分公司(以下简称“海油物流”)是一家大型专业化物流服务公司,其核心产业是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程建造、生产支持及中下游炼化产业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海油物流的运输业务涵盖大件超限货物运输、普货运输、化工品汽车运输配送、成品油船泊运输配送等。随着公司运输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时刻跟踪货物的运输过程,合理调配车辆、人员等各种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因此作业管理流程的智能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结合分析物流运输业务的管理现状,对车辆运输调度系统的建设思路及功能实现进行探讨。

2物流运输业务现状分析

(1)信息系统功能简单,无法适应管理要求:目前仅一套简单的派单系统供调度人员进行基础的派单操作,且未按照岗位及权限进行区分,无法进行多人的协同工作,没有对单据的修改等操作进行纪录,相关应收应付信息不能自动产生;各分公司的管理点数据不能共享,比如运输公司的车队都由人工进行管理,车辆及司机人员状态无法共享,沟通只能通过电话进行,效率及准确度较低。

(2)承包商管理薄弱:对运输承包商的管理比较薄弱,无法对承包商实施有效的管理职能。例如,没有承包商的作业品质记录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车辆调度和承包商的业绩之间没有关联,对一家承包商的可派车辆没有上限要求。

(3)车辆维修备件管理缺失:车辆维修材料仅依靠人工管理,如维修材料的出入库登记、库存统计、车辆的保养及年审等相关信息,不能有效对资源状态进行预警。

(4)运营财务费用人工统计,计算复杂,数据滞后:运营财务费用统计全部依靠人工,工作量大且计算公式复杂,急需一套系统提供相关的营运财务费用统计的功能。

(5)统计报表系统支持需求迫切:目前车辆调度、运费信息、车辆信息、人员信息,车辆运行费用,外包成本等所有报表全部为人工统计,耗时长、准确率低,无法对经营决策提供快速及有效支持。

3物流运输系统应用研究思路

针对物流运输业务现状,需要制定一套规范流程,以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决策、控制依赖于信息和数据的机制[1]。物流公司的业务是多站点、跨地区的,所以需要一整套的物流运输执行管理的子系统。系统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系统要包括委托单下达、任务分解、车辆调度、路单生成、路单核销、司机回单等核心业务功能;要提供先进的路线规划、车辆调度功能,实现集中统一的单据协同与管理;

(2)系统要提供自有车辆和外部车辆管理功能;

(3)在平台上要实现一次录入,多地共享,从而达到所有作业信息在全公司实现全面的共享;

(4)要提供多站点及跨区域接入的功能,实现各部门分工协助,提升工作效率。

4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1)及时、完整的业务追踪追溯管理子系统:建立一套全面的业务跟踪管理功能,包括对车辆情况、运输情况、付款情况、单证情况等的全面追踪追溯。实现全流程的一体化监控功能(过程、跟踪)。要实现车辆及司机的可视化监控管理功能,实时查看车辆运营状态;跟踪车辆出车情况,掌握每次车辆生产运营情况(如里程、费用、加油量等);跟踪各单证执行情况,实时了解业务生产情况;跟踪财物应收、应付的结算和支付情况。

(2)全面、完善的车辆和人员多维度管理:建立完善的车辆以及人员的全面档案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车辆及人员状态的多维度管理,包括提供车辆档案管理、车辆营运预警报表、车辆状态动态、司机档案管理功能等。

(3)精准的生产数据、经营数据的计算和统计:制定灵活的收费模型及精确的费用计算,可基于每一笔的具体业务操作,计算并统计车辆的应收、应付,提供承包商对帐并记录相应的财务支付情况,以便能及时快速的让领导层迅速全面的了解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数据。具体为:提供合同管理,实现应收及应付费用的自动计算和统计;在未签订新的协议前产生的路单,系统提供预估应收,新协议签订后自动重新计算;提供预估外包成本,并作为成本支出依据。

(4)对承包商的有效管理:通过承包商等级管理,异常事故管理等功能,细化和完善对承包商的管理。提供承包商及其车辆的管理;提供承包商异常事故管理及分级管理;提供承包商车辆异常记录,实现对承包商的事故统计及排名;将承包商的车辆信息也纳入管理功能,可以实时看到其车辆状态;根据承包商排名作分级管理,系统按承包商级别实现自动优先派车,自动按车型、服务单位累计出车台次,按选择的时间区间显示报表。

(5)车辆维修配件的仓储管理:针对车辆维修配件物资实现进销存管理,包括进仓收货,出库,移位等管理,以及生成各相应报表。

(6)标准、全面的系统接口:与GPS、短信猫等系统的接口集成,并预留标准webservice接口。

5系统设计研究

5.1技术架构设计

车辆运输管理系统采用基于SOA架构的3层开发模式,系统分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及用户展示层,其中数据层与业务逻辑层通过WCF方式进行连接,为保证数据传输安全,数据在传输过程进行加密处理,系统通过GPS接口实现与GPS模块的交互,同时,提供数据的导出功能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交互。

5.2网络架构设计

系统网络由局域网、DMZ区,Internet网连接使用,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如图1,将数据与应用分离,应用服务器放置在DMZ区,数据库服务器放置在企业内网,应用与数据之间的通信通过防火墙进行限制,应用服务器提供客户远程下委托单及承运商车辆管理功能。

5.3功能架构设计

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划分和分解如图2,将一些功能前伸到甲方及承运商进行管理,充分体现了协同办公的优势,减少了系统操作的工作量,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6结语

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商品与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2],以物流运输业务为例,大量的发送信息、订单信息、客户信息、跟踪信息、配送信息、交付信息等需要交换和处理,这就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物流运输管理系统通过引进先进成熟的运输管理模型,实现智能化、可视化的调度管理,实现物流公司的物流运输工作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从而使得物流公司的各部门及资源之间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物流公司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静.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概况[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1):47.

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 信息技术 供应链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 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 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