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专业实践

物流专业实践

物流专业实践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第1篇

第二,责权利不明。责权利不明,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物流处与总公司之间。由于我公司物流管理的特殊性,各处的物流管理,均是由作为开发商的总公司筹备建立的,物流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集团公司从各岗位调配的人员,这就导致了建设与管理不分的局面,无形之中增加了物流管理的难度。虽然,这种建管一家的局面,也曾给物流管理带来过一定的好处,例如,一些房屋维修问题、设备设施配备问题,都可以较好的协商解决。但更多的却是使物流管理工作无法独立开展。许多问题都需要层层审批,造成了多头管理,影响了物流管理的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物流管理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各物流管理处内部、各岗位之间权责不明,岗位职责分工不合理,人员配备不科学,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人员富余,工作链断档,工作流程不顺畅,使一些工作不能正常、快捷有效的完成,大大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基础薄弱,正常运行困难。首先由于部分物业开发较早,设备、设施老化,使维修难度加大,维修成本高,给各方面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其次,前期遗留问题较多,物流管理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物流管理与开发商之间,与建设单位之间,与业主之间矛盾重重,物流管理收入微薄,使物流管理收入不抵支出难以正常运行,企业举步维艰。这就使得物流管理难以改进设备,改善服务,导致了服务水平低。这样就使得物流管理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第四,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由于企业从业人员,相对缺少专业知识,大部分是中途搞物流管理,尽管经验相对丰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并且由于观念、资金等问题,企业很少引进专业的管理人员,这就导致了,服务意识较差,观念创新匮乏,使得物流管理难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这些问题,影响着长远物流的发展,为改善我公司的物业管理状况,树立公司物业管理品牌,不妨采取以下措施,以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1.明晰权力和责任。长远物流欲走品牌之路,就必须走独立发展之路,明确与总公司之间的关系,分清责任界限,享受独立开展各项工作的权利,承担其作为物流管理企业应负的责任。另外,各物业处也应加强自身的管理,合理划分部门,科学安排岗位,规范各部门的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关,事事有人关”理顺物流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员工的职责与权利。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一套科学、合理、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要树立长远物流品牌,必须要健全规章、制度作为保障。这包括制订质量保证制度、收费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岗位考核制度等一整套必备的制度,还包括物流管理服务工作流程、投诉受理程序、报修维修程序、紧急事故处理程序等一系列程序化的规范。只有健全这些规章、制度,并积极落实,才能打造一个成功的企业,才能树立长远物流品牌。

3.改善物流管理环境。改善管理环境,就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得各部门可以协调配合。减少在不必要的环节上的开支,用于改善设备、设施。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供优质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业主的合理要求,以提高收费率,增加企业收入,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能够独立正常运作。

4.提高员工素质。只有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才能形成优秀的团队,才能打造成功的企业,才可以树立海纳物业品牌。提高员工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内部培训。经常开展业务知识、专业知识、服务意识学习活动,整体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就是从优秀的物业公司,请专业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培训,学习优秀物业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最后,引进人才。企业应引进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以补充新鲜血液,提高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品牌的树立。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第2篇

(一)物流管理专业特性的要求

作为与现今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相关的专业,物流管理具有系统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根据其运作的特点,可将物流管理活动划分为两大范畴,即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其中企业物流的范畴涉及零部件、原材料的采购活动,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储存活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物流相关活动,产成品的运输与配送活动,等等。而社会物流层面,则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涵盖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货代等一系列活动。从这些实际的物流运作中我们不难看出,物流的各个环节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只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是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的。

(二)培养物流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根据市场调查,当前物流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致分为四类:理论型、管理型、应用型和操作型。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等本科院校通常培养的是具有较高战略判断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管理型人才,以及具有较高学术科研能力的理论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通常培养的是具有物流环节实际操作能力的操作型人才。可见,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事实上,社会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也很迫切。他们需要的是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这类人才在企业中主要承担制定计划、流程控制和资源调度等实际技术性工作。

2014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专门论述了中国教育结构调整以及现代职业教育改革问题。目前,中国近2500所高等院校,将有1600-1700所学校要逐步向职业技术教育方向转化。高等院校在培养模式上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当然,将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实用型人才是一个很空泛、抽象的概念,民办高校还必须根据自身所处不同的地域和经济发展环境,确定更加明晰的特色目标。如,基于宁波港口物流的需要,宁波大红鹰学院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成效显著,这一经验就很值得借鉴。因此,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个性化,避免培养目标的趋同性。[1]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现状

2006年,教育部有关部门就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做过一项专门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5.7%的高校有专业实践基地,55%的高校选择物流企业作为实践基地,23%的高校选择其他类型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有的高校还有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多个实践基地。在实验室建设方面,40%的高校目前没有专业实验室;在现有实验室中,有将近一半的实验室投资规模在100万元以下,100-300万元的不足40%,300万元以上的仅占14%。[2]

在调查中,教育部有关部门还对30所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做了进一步统计分析。各高校设置的实验课程名称虽然五花八门,差别很大,但实际内容类似,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物流专业实验、相关课程实验及毕业论文。[3]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有的形式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校内实验环节与校外实训环节。校内实验环节,主要包含课内案例分析讨论、实验室软硬件教学等。而校外实训以企业参观、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培训及企业实际顶岗实习为主。同时,一些学校也开始积极参与各大物流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1.校内实验环节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通过某些具体物流实例的描述,通过教师对相应课程内容的分析和引用,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针对管理类的学生,案例教学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并相应地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物流軟件教学。这种形式是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使用的实践教学方法。它使得学生能在模拟操作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较为真实地感受到物流管理的工作环境。

(3)物流硬件教学。现在有许多高校开始投资建设具有一定硬件设备的物流仿真实验室。在这样的实验室里,学生一方面可以了解物流设施设备的实际操作,另一方面,这也能实现物流软硬件的协同运作,更好地模拟物流实际工作环境。如金陵科技学院从2010年起先后投入数百万元重点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其实验条件已达到江苏省高校的一流水平。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主要包括大型设施设备演示模拟区和国际物流沙盘展示区。其中大型设施设备演示模拟区包括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RFID无线射频系统、RF手持终端、自动分拣系统、GPS/GIS定位系统、POS零售、未来超市、扫描枪、普通仓储货架、托盘、条码打印机、物流盒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可以承担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4]

2.校外实训环节

(1)认知实习。这种形式的实训是目前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最为基础的实践方法,即学校组织学生进入一些物流企业或企业的物流部门进行参观学习,使得学生对物流管理的内容有一定的初步了解。

(2)专业实习。专业实习大多通过校企共建的形式吸纳一部分的学生参与企业的短期实习,这可以让学生亲身参加企业的具体物流工作。一方面,这能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这也给学生就业时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提供了机会。同时,大多高职类学校还会给高年级的学生安排顶岗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较为深入的进入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进行实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流实操内容。

(3)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实践的最后环节。一般学生会根据选题进入相应的企业参加相关工作并从事课题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是为了让学生将几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在具体的企业工作中,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物流竞赛。物流竞赛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企业真实案例的实战机会,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其日后正式进入工作岗位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存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流于形式

虽然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实践教学,但真正全方位展开运作的学校还是少数。首先,大多数的课程实践多由理论教学或简单的软件模拟替代。其次,认知环节也仅限于参观大众的物流环境,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走马观花,没有实质性的认识。再次,专业实习只有少数学生参与,或是没有实际的实习基地进行具体实习。最后,多数高校的毕业实习是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这样,虽然学生参与了实习过程,但无法将物流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无法拓展自身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三本院校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通常只包含与专业课程对应的实训、毕业实习等内容,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需要。[5]另外,大多数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都大同小异,缺少具有专业针对性的体系建设,不利于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少竞争优势。

3.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欠缺

一方面,教学软件的使用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主体,但很多学校都存在一两个软件所有课程都使用的情况,这使得学生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缺少对具体专业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物流专业的特殊性,学校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购买相应的硬件设备,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些学校领导虽然了解物流实验室对于物流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迫于资金的压力也会缩减相关投入。

4.校外实训环节开展薄弱

如今,随着培养企业需要应用型人才方针的提出,学校开始着力建设与企业的各项合作。但由于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简单基础的物流操作实践与专业的培养存在较大差异;企业物流部门一般也只限于接受学生的参观学习,这使得校外实训环节的开展十分有限,根本不能满足物流专业实践的要求,造成专业的培养仍以理论为主,实践不足的局面。

5.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我国物流专业起步较晚,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教学资历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大多由管理类、经济贸易类和交通运输类等专业转型而来,缺乏对现代物流专业深入、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具有现代物流专业学历的年轻教师,往往只具备基本理论知识,缺少实际教学和科研经验。此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与企业实践严重脱节。高校教师队伍中没有企业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这导致教学本身存在重学术轻实践的问题。这与高校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物流人才的目标相悖,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一)理清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但如何设置合理有效的、适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还需要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培养定位及专业方向理清改革的思路,而非一味地盲从或照搬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因此,就三江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应从以下几点展开思考。第一,基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明确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实践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如今很多高校都在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转型,但到底什么是应用型人才,怎么培养具有院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很强,涵盖范围很广的专业,我们必须找到我院专业培养的特色,这样才能有效构建符合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二,基于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发现其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比如在认知实习环节,由于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实习过程走马观花,没有实际效果。可以在认知实习之前安排专业教师开展相关的教学讲座,并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之后再在实习过程中加以讲解并答疑,以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第三,明确激發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这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保证。让学生了解并喜欢物流专业是激发其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根本。因此,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不断地强化专业概念,为其后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做好铺垫。

(二)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的实践教学规范

虽然我院已有近10年的物流管理方向的办学经验,但由于2015年前没有正式的物流管理专业,导致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相关教学规范制定得不够完善。物流管理作为市场营销的下属方向,专业课程开展较晚,而其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规范又多参照市场营销专业,缺乏自身特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专业课程,从其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教学开展的形式、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实践教学考核的方法等方面制定符合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规范。

(三)培养具备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

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专业教师是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并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实现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针对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可以根据本专业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鼓励教师参加挂职锻炼,真正进入相关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以积累实践经验。其次,鼓励教师参加物流调研活动,如学术会议等,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最后,鼓励教师努力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教学案例,以更好地在实践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完善实践教学所需的校内设施设备

物流专业具有实用性及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其实践教学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需要相应的设施设备的投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存在教学软件及硬件严重不足的情况。软件方面,比如供应链管理实训课程,目前所用为用友ERP软件。此软件只能較好地体现企业内部进销存环节的运作,而不能展现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因此很难满足本课程的需要。硬件方面,由于我们缺少专业物流实验室,学生无法直观地了解托盘的码放、条形码在流通过程中的意义、订单的处理,库存管理在店面、配送中心之间的运作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必须逐步完善软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

(五)打造实践教学切实可行的校外平台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纷纷与相关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取得较好成效。这个经验值得民办高校学习和借鉴,这是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校企合作”的实践平台,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也可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针对现有的“校企合作”平台,我院应该不断加强合作关系,加大合作力度,并根据企业特点,安排其作为参观单位或实习单位。作为参观单位,企业可以接受物流专业学生定期进入企业参观其物流操作流程;作为实习单位,企业可以接纳具备认真学习态度并热爱物流专业的部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暑期实习或毕业实习。另外,我院也可以邀请企业人员到校进行专业讲座及培训,并派出专业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可见,打造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平台,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小更.基于就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223-224.

[2]于渝飞.基于民办高校实用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物流管理与工程,2014(10):151-153.

[3]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7(10):34-36.

[4]姚雨辰.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47-148.

[5]许岗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物流科技,2010(9):132-133.

[6]王皓.三本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23):121-122.

[责任编辑:陈明]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第3篇

为了研究快递行业发展特点给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带来的影响,以及其提出的新要求,部分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与分析的结果发现,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1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快递行业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没有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给以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注重的学生专业技能的单一培养,致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得不到有效完善.与此同时,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教材版本陈旧,并且没有充分运用学校教学资源,从而无法提高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无法帮助学生很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给高校学生未来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1.2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在物流行业不断发的过程中,快递行业已经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给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出现师资力量不足情况,没有对教师进行严格培训和考核,教师也不注重自身综合技能提升,使得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出现各种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对校企合作不够重视,使得他们在实践学习中,不能对企业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只是走马观花式的练习,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没能得到真正提升,浪费企业和学校的学习资源,最终影响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

1.3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由于企业和高校的管理机构和制度不一样,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定位、教学目标等不够明确的问题,使得其教学效果出现与企业的管理制度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给高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带来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各高校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不到位,没有根据快递行业的发展来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使得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出现各种表面化问题,根本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现代化建设中,高校教育改革推广力度还不够强,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重点知识和要求,给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带来很多困难.高校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指导流程,对物流行业和快递行业的发展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另外,高校在学生物流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能很好的符合快递行业的发展要求,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高效操作、管理和运营等多个方面的需求,是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该的重视的问题.

1.4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实践联系较少

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联系较少,没有对快递行业发展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没有对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使学生的探索力和创新力提升受到限制,导致高校毕业生不能很快的适应社会发展.与此同时在运用各种基础知识的时候,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他们在参加各种实践训练时不能全身心投入,并且,学生的实践练习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合理的评估,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给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带来极大影响.

2快递行业发展特点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新要求

随着物流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早期时候相关研究人员为了研究快递行业发展特点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对物理管理人才的技能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的来说,其技能过主要包括物流、商业、管理三个方面,在具体的数值上他们分别需要具备18种、33种、32种技能.与此同时,对职位招聘和猎头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上述三大技能的重要程度依次是管理、物流、商业,这个结论在跟多国家都基本相似.在快递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物流行业受到一定影响,使得物流、商业、管理三个方面的技能已经转变为18种、36种、36种,给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管理技能、商业技能和物流技能的不断提升,尽可能的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各高校需要对校企合作、实践练习等给以高度重视,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和投入力度,构建合适的快递行业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才能让高校学生在规划、练习、操作等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以真正满足快递行业发展特点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我国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

3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

3.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师资力量,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高

高科技信息网络时代,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在对物流行业发展情况和快递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以不断加强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给高校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根据当前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注重增加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不断提升教学师资力量,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将快递行业的发展特点进入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等综合能力,才能更好的满足物流行业和快递行业的发展需求.

3.2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

在不断完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各高校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才能促进高校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高校要尽可能的争取政府的支持,在资金投入方面得到有效保障,才能完善各种实践教学配套设置,有效建设各种实训基地.与此同时,根据物流企业发展需求、快递行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强高校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快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确保每个课程得到合理、科学的设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在不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对快递员的职业发展流程、工作流程等有更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培养出物流行业不断发展所需的人才.

3.3注重实践联系和应用,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不断优化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和完善,不断可以增强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真正促进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在根据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以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推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断优化.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注重实践应用、加强实践操作的同时,不当提升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培养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型的应用人才有着重要影响.在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时候,可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以不断丰富高校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业务能力.由此可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真正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是快递行业、物理行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4结束语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蓝海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118-02

1引言

蓝海是指尚未开发的实践教学空间。面对社会中不断攀升的物流人才需求,高校物流专业必须善假信息科技,积极利用企业资源,关注并参与现实产业资源的整合重组,才能培养与时俱进的物流人才,不断开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蓝海。我们目前进行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蓝海战略正符合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精神,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如何建设好一批稳定的、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每所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也为我们研究和探索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脱节的问题打下基础。

2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2.1物流高级人才的社会需求

伴随中国近几年来物流产业的蓬勃兴起,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全国需要物流高级人才几十多万人,而现在活跃在第三方物流的专业人才,大多曾是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留学生。伴随着电子商务、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各大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上升,虽然目前我国从事物流教育的大专院校数量逐年增多,但由于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使得物流高级人才仍然供不应求。当前,成都已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全国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急需大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为此,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研究所同四川省物流协会合作,主动拜访物流企业,通过实际参观、电话访谈、网上问卷等各种方式对四川省多家大型物流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同时,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四川省现在就职于物流岗位的人才多数是通过传统运输仓储企业或经过短期培训或相关专业转型而来,没有机会系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因此,在发挥物流管理作用时,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人才供应方面,虽然四川省目前有许多本科院校和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相继开设了物流专业,但在校生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四川省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发现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欠缺,特别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因而出现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脱节的现象。为此,高校和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开始致力于培养适合实际情况的物流专业实战型人才,利用企业资源开展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蓝海战略。

2.2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2.1校内实践型教学形式较为丰富

(1)ERP沙盘实验

该课程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沙盘实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经营者直面的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综合提高学生经营管理素质与能力,使学生能在动手能力方面以及团队合作方面得到有效锻炼。

(2)物流系统仿真实验

主要是掌握仿真系统中基本搬运机械设备(包括各种传送带、自动立体仓库、搬运平板车等)以及物流工人(装卸、分拣、叉车搬运等)设置方法及连接的方式;理解各种物流中心的运作流程并能在仿真系统中基本实现;学生能制作简单的XML数据来驱动模型运行;最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实验,并写出制作模型的步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功能,配备了较全的实验教学用资料,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进行课内实验,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了所学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

2.2.2校外实践型教学形式单一

根据近年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目前的实验室相关模拟软件虽然增强了学生一定的实战能力,但还是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战中我们的毕业生还是面临着“操作不利,管理缺乏效率”的尴尬局面。很多学校的校外实践型教学的形式单一,主要是企业参观和毕业实习,但大都流于形式,完全是根据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社会能力来决定学生是否有机会真正到企业去实习,所以就出现了“企业找不到人才,学生毕业就失业”这种企业与学校无法对接的现象。虽然,有的学校也建立了物流实训实验室,模仿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个环节,使学生了解和实际操作了整个流程,但实际的业务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处理?只有到实际的环境中才能体会到。所以,要与企业对接,单靠校内模拟、校外参观是远远不够的。

3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蓝海战略

3.1课程企业实习

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采购与存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技术与设备》、《连锁超市》、《运输管理》、《国际物流》等相关课程的教学,我们由任课教师带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短期的企业实际感受,使学生对相关企业管理环节有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感知度。

3.2物流认知实习

主要包括到企业了解物流业务的运作过程和目前国内外物流企业的现状等,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发展趋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热情;同时了解所学专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程序、服务对象;目的是通过亲身感受,获得较为扎实的感性认识和专业知识,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目的:通过实践了解目前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和物流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们能带着问题重新回到课堂。

实习内容包括:

网上调查及讨论。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以增强学生对国内外物流企业的了解;讨论交流信息,分享网上收集整理资料的体会和经验。企业调查及讨论。以组为单位学生自行进行企业调查,让学生尝试与企业打交道,通过调查可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业能力;同时以组为单位也可以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讨论交流第一次面对社会的体会和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企业参观。到企业实地去参观,了解企业的发展及其运作模式,面对面的接触物流的设施设备及其操作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看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能够带着问题回到课堂。物流人士讲座。通过介绍物流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发展趋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热情。通过以上实习,学生更好地深化了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服务方向、服务领域和范围,端正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的,同时对所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最终,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和按要求编写实习报告。

3.3物流设计实践

在物流认知实践课程上的一个提升,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物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能力,系统掌握物流设计的基本思想,熟练应用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应用物流仿真技术,使学生能在物流方案设计方面以及与企业沟通与交流方面得到有效锻炼,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实践目的:通过让学生在实战中进行真实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方案设计的能力。

实践内容包括:物流设计上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比赛提供的案例讨论,物流设计方案的编写;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走出去,到企业一线实践,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企业的氛围。在实际工作中去发现问题,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种利用假期让学生通过打工、调研等方式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目前,我们学校的物流专业的学生中已经有近百名进行了这种专业实践,效果很好。通过此课程的实践,学生反馈回的信息是由于熟悉了物流的业务流程参加应聘结果都是学生选企业,同时他们在企业工作中接受工作的能力普遍都强。

3.4毕业实习

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也可在实习基地完成,我们可以采取 “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模式,一部分学生分散到各个企业实习,也有一部分学生到物流专业实习基地实习,充分发挥我们学院建立的物流专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和功能,同时企业也可以从实习学生中选拔后备人才。

4企业资源在物流实践课程中的意义与作用

实践基地课程与实验室课程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不仅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还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该实践教学体系以企业资源为依托,以企业实际人才需求为依据,通过校企合作,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目前,我校已与一汽大众成都中转配送中心(一汽新悦物流有限公司)、四川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公司、成都国储物流有限公司、大西南铁路储运有限公司和招商物流成都分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还与这些企业合作并完成的横向课题有“大西南铁路储运有限公司仓储管理软件教学版可行性报告”和“四川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物流站调查报告”等。

这类实战型的实践教学活动对高校、企业和学生产生“三赢”效应。对高校,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将实践教学范围拓展到行业的实际应用中,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更多的从业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要人才脱节的现象,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目的。对企业,通过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企业能够为社会、为产业培养人才作出贡献,能够直接吸收新生力量,能够与高校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对学生,通过参加企业实习,可以直接体验实际工作环境对人在综合素质上的更高要求,领会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扩大就业选择的范围。

依托企业资源的物流管专业实战型实践课程具体有如下作用:

①利用企业资源为实践提供完全真实的环境,从实战的角度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②着重从物流运作和方案设计方面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④丰富了企业的人才资源,增强了学生的就业渠道。⑤为教师提供了科研平台。

5展望

通过四年的物流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应用的蓝海战略在我们学院已初见效果,目前还在不断研究、探索和完善中。此项研究在以下方面体现了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并在本专业具有可推广性价值。

5.1教学实践方法与模式的改革

在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提出依托企业资源的实战型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模拟教学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延伸和发展。利用企业资源改善实验教学环境与条件的创新尝试,使学生有机会真实地接触到企业物流实践,真正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也给本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改善了青年教师缺乏实际物流经验的状况,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起到了对教师实践经验和知识结构的改善和充实的作用。

5.2教学关系与观念实现了改革

在实践教学中注入学生方案设计的实践内容和思想,从学生在理论课程中的被动接受知识到以学生为主角参与,实现了教学关系和观念的改革,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由于到真实的企业去实际操作,有效地完成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5.3实践结果的效果评估与测试方面的改进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第5篇

1、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缺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合理的实施实践教学,既要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又要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设施,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模拟操作软件、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实训指导教材、仿真的企业物流业务操作流程等软件做支撑。这样的实训条件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合作,一般的院校很难承受。即使有这实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设备设施利用率很低,维护成本比较高。近年来,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比较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但由于实训实习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而校外实习基地能接纳学生实训或实习的场地有限,造成实习基地数量相对缺乏。另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不配套、产学研结合差、缺乏配套的实习实训指导教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并且忽视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这些实践教学基本条件的不足都将影响物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物流企业的认识实习、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习、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由于缺少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场地,又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更缺少配套的实训实习教程和实训指导书,使得物流认知实习和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训环节不能有效的开展,甚至很多院校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训练课程都不能正常的开展。毕业顶岗实多数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独自实习,既没有统一的组织安排,又没有教师的跟踪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很不乐观。

3、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在5万人左右,步入教育领域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素质”教师很少。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和专业的增加,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物流教师的缺乏。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真正是物流专业毕业的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自身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精通,更不谈上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了;企业兼职教师所占的比例不足2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4、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控制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不能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这是很多院校比较棘手的问题。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出台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致使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导致毕业不能就业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

1、积极建设校内外实圳基地,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及实施,建设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或仿真企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软硬件配套,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训练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增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战性操作提供专业平台,这样既检验学校办学效果,又检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2、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实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以订单企业对专业人才“规格、道德、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知识,构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必修模块+订单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模块”五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基本素质模块是侧重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的提高;专业必修模块侧重学生岗位核心能力需要;订单模块侧重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需要;选修模块侧重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实践模块侧重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多鼓励专职教师寻找机会,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岗位操作等工作,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其次,还要聘请一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实际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不仅使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相关需求了解的更为直观具体,而且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技术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再次,建立长期稳定、优良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方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4、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完善和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水平,而且使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实践教学制度的制定主要是适用于实践教学计划执行和指标评价等环节,可以针对教师和学生两类不同的群体来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是关键,因此在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步骤、组织管理体制、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对一系列关于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学科竞赛、顶岗实习报告等方面的实践教学项目都要制定明晰的实践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有序、科学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