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工程课程

物流工程课程范文精选

物流工程课程

物流工程课程范文第1篇

一课程设计现状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是针对一个计划年产6000套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厂,根据给定原始条件,利用系统布置设计方法(SLP)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的一个设计。该设计需要进行P-Q分析、产品工艺过程分析、物流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和作业单位物流和非物流关系综合分析,要求绘制一张总的产品工艺过程图、一张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一张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和三套工厂总平面布置图。目前该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2周内完成,采用教师定题的方式,同时所有的学生都是针对同一个题目设计,完成设计报告和制图。

二课程设计存在问题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是物流工程分析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设施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能进行工业设施综合布置与设计。在完成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制定设计方案、查阅大量设计参考资料、运用相关软件绘制大量的样图。因此除了巩固和融汇所学的理论知识外,课程设计更多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文献资料查询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多种能力,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论文)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课程设计对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理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陈旧单一传统的高等工科教育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这一目的指导下的课程设计则是以模仿性训练为主,学生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参照以往的示例进行设计。这种设计训练以对理论教学知识的验证、巩固、记忆为目的[1],教师对设计选题不加斟酌推敲,通常全班的学生针对一个设计题目进行,且每年几乎没有变动。诚然,这种陈旧单一的选题模式,使老师的教学工作难度小了,教学更轻松。但是,对学生而言,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提交的设计报告千篇一律,最终谈不上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与实践联系不够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对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前演练,而以往课程设计与实践几乎完全脱离。首先,课程设计的选题不是取自现实实践过程,只是指导书上的一些文字和图片的描述,没有现实立体感和冲击感,导致学生缺乏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课程设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关起门来“闭门造车”式的设计,几乎不用深入企业生产现场实地调研,整个设计过程完全在教室内完成,因而难免有“闭门造车”的弊端。

(三)缺乏完善的过程控制和考核机制相对于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严格的监管机制,《物流工程》的课程设计则缺乏系统完善的过程控制与考核机制。因此,教学中很难对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教学目标要求、组织管理、选题与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价。即使学校制定了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检查的制度性文件,但也会因执行不严格或不规范、制度操作性不强等原因,无法落到实处,影响最终课程设计的质量,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

三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对策

(一)设计选题的改革课程设计的命题和选题机制直接影响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新性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3]。现有的命题和选题陈旧单一,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扩大选题范围。从现有单一的工厂平面布置设计扩展到具体车间布置、仓库布局、物流中心布局,甚至是服务业(超市、医院、银行等)和办公单位布局(政府部门、学校、图书馆、办公室)设计等。除布置设计外,设施选址和仓储设计也可以作为课程设计的选题。

2.鼓励结合实践选题。除了给学生提供众多的参考选题,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鼓励学生深入实践,从实践中提炼问题进行课程设计。我校工业工程系已与多家企业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因此可利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甚至教师做横向课题的机会安排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现场,结合企业实际和课程设计的要求自主选题,以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控制同一选题人数。现有设计全班针对同一题目进行,学生发挥余地小,且设计方案容易雷同,为此在扩大选题范围的同时,还应对选同一命题的人数进行控制。通过对设计说明书中的基础数据进行适当调整,由规定一个小组(3~5名学生)共同完成1个题目,逐步过渡到一人一题,这样既克服了全班同学共用一个设计题目的弊端,又便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探讨,为毕业论文(设计)综合实践打下基础[4]。

(二)设计过程管理的改革课程设计的目的,除了巩固和融汇所学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设计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然而现有的课程设计更多重视设计结果,而对于设计过程很少或几乎没有关注。因此为提高课程设计质量,发挥课程设计作用,必须建立严格的过程控制体系。学校可利用更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业工程的标准化原理对课程设计全过程中的设计参与人员(学生、教师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在某一时间段应当做什么、怎样做以及阶段效果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进行阶段性检查。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任务,而且可以对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指导,从根本上保障课程设计质量的提高。

(三)考核体系的改革考核不仅是对已完成工作的评定,更是一个风向标,指引学生努力的方向。目前课程设计的考核大都是学生提交设计报告和图纸后,由老师根据其质量进行评定,对设计过程中个人努力程度不加考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抄袭现象,使得风向标的作用大打折扣,为此应完善课程设计考核制度。课程设计的成绩考核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1.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完成情况和图纸的质量。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是是对学生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检查,也是学生对整个设计的综合和提高过程。课程的设计要求、设计方案、问题的提炼及解决方法、进一步探讨的设想及设计心得等,都可以从报告中得到体现,它是反映学生努力程度及完成质量的重要部分,因此是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图纸质量也是学生设计完成情况好坏的重要评判依据,主要看图纸内容是否完整、正确,绘图是否规范,布图是否合理、美观等。教师应根据两部分完成情况综合评定,给出优、良、中、差成绩等级。

2.课程设计过程的认真程度。这部分成绩可结合学生考勤、教师阶段检查情况以及是否按时完成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3.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基本理论、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的创新性与独特性等方面。这部分可以通过答辩或抽答辩的形式考核。在对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初步评阅的基础上,将表现优秀和濒于不及格边缘状态的学生选出,由所有的指导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这两部分学生进行公开答辩,最后根据答辩情况给出最终成绩。答辩环节既是对设计的检验,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给其他学生树立典范,毕业设计差的学生也从中受到了警示,有效杜绝了抄袭现象的发生。

物流工程课程范文第2篇

Excel是微软公司应用软件系统Office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电子表格程序,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图表图形能力以及丰富的函数和宏命令,在各种领域中均得到广泛应用。Excel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功能,满足众多领域对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需求。Excel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辅助决策功能项和功能模块。利用这些辅助决策功能,可以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物流运筹学是建立在一般运筹学之上的而又不等同于一般运筹学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解决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中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学科。比如应用于库存管理领域的仓库面积、新增仓位容量、合理的库存量确定等,应用于企业内物流的物料管理,尤其是在运输管理领域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到物资调运、装卸和调度等实践环节。通过物流运筹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物流管理决策中常用的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知识,并熟练掌握用相应的运筹学软件,求得物流问题的正确答案。为进一步学习与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并培养与提升学生对物流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与求解,以及进行辅助决策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管理软件Excel处理物流求解问题则是对运筹学应用的现代化提升。

2“物流运筹学”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物流运筹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其真正的价值和魅力在于为解决各个领域中的优化问题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因此从本质上,物流运筹学适合于采用项目式教育模式。在“物流运筹学”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要突出与物流实际紧密结合,与实际物流问题融为一体。课程教学内容的引入要从实际物流问题开始,在对实际物流问题有充分的深刻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建立实际物流问题的运筹优化模型;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果要落实在对实际物流问题的解决上,要引导学生运用运筹学软件得出实际物流问题的正确的运算结果,并用运算结果对实际物流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在教学手段上,应尽力降低运筹学理论性,强调从实际物流问题出发去认识运筹优化方法,进而建立实际物流问题的运筹优化模型,避免从理论上去探讨运筹优化模型的繁复。在具体实施上,强调:

①以现代软件为工具,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运用软件求解运筹学问题,得出并理解软件显示的结果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目的。学生学习效果充分体现在能否在正确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软件求出问题的最终结果,并努力应用于实际。

②以案例分析为基础,将抽象理论形象化。具体案例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感性的认识,更快、更好地进入运筹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清楚问题分析、处理、解决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以课堂演示手段,使解析过程清晰化。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演示软件解决问题的实现过程。要求在问题引入、习题讲解、内容复习时进行反复演示,以加深学生印象,对软件的显示结果给与科学、准确的解释,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④以习题练习为辅助,使学生运用熟练化。通过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发现的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在学生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后,补充相应的习题,加大学生自我练习的机会。

3Excel在运输规划问题中的应用

3.1MicrosoftExcel软件简单的物流运筹学问题可以通过Excel软件进行求解。Excel的基础工作环境是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工作表(WorkSheet)的工作簿文件。其中,工作表类似人们日常使用的各种报表,由若干行和列组成。每行和每列的交叉点是电子数据表处理数据的最小单位,称为单元格(Cell)。在每个单元格中既可以直接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也可以建立复杂的计算公式。Excel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功能,满足众多领域对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需求。Excel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辅助决策功能项和功能模块,包括数据排序、筛选、统计、汇总数据表、模拟数据表、方案管理器、单变量求解、规划求解等。利用这些辅助决策功能,可以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在默认情况下,Excel软件中预测与决策相关的计算模块(宏)并没有安装到系统中,因此需要安装后才可使用。点击[工具]菜单中“加载宏”选项,弹出[加载宏]对话框。在[加载宏]对话框中勾选[分析工具库]和[规划求解]复选框,点击[确定]按钮。装载完再次点击[工具]菜单,可以发现[工具]菜单下增加了[数据分析]和[规划求解]菜单项。

3.2用Excel求解多个起讫点的运输线路问题

3.2.1问题的提出在物流活动中,运输规划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物流运输规划主要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运输路线的选择,包括单一起讫点的最短路问题和多起讫点的运输路线问题;另一类是运输物流量的确定。多个起讫点的运输路线模型解决单一货物从多个产地向多个目的地输送的计划安排问题。典型的运输模型如图2所示。图2中,ai、bj、cij分别表示产地i的供应量、销地j的需求量、从产地i到销地j的单位运价。在多数情形下,运输模型被写成下面的表格形式,如表1所示。设货物的运输成本与运输数量成正比,若用xij表示从产地i到销地j的运量,则在产销平衡的前提下,要确定总运费最小的调运方案,可求解以下线性规划问题:【例1】:已知有三个产地A1、A2、A3的货物发往B1、B2、B3、B4,各地的产量和稍量以及运价如表所示,试求最优的调运方案。

3.2.2用Excel求解①建立工作表。图3所示为规划求解所提供的“数据部分”和“模型部分”。其中单元格“B3:E5”代表运输单价;“B10:E12”代表可变单元格(即“决策变量”);“B14”代表目标函数;“F10:F12”代表产地约束条件;“B13:E13”代表销地约束条件。然后按照表3,在相应单元格输入公式。其中SUMPRODUCT和SUM均为Excel的内部函数。SUMPRODUCT用于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SUM用于返回某一单元格区域中所有数字之和。②规划求解。点击[工具]→[规划求解],弹出“规划求解参数”对话框,输入目标函数、可变单元格和约束条件(见图4)。在“规划求解参数”对话框中,点击[求解]按钮。弹出“规划求解结果”对话框,选择[保存规划求解结果(K)]”单选框,点击[确定]按钮,得如图5所示的结果。对应目标函数值Z=35。即从产地A1发往B1、B2、B3、B4的货物分为为2、0、0、3,产地A2发往B1、B2、B3、B4的货物分为为0、3、0、0,产地A3发往B1、B2、B3、B4的货物分为为0、0、4、3时,运输成本最低为35。

物流工程课程范文第3篇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通常为三年制专科层次,人才培养定位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生产管理等核心运作技能,熟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面向物流专业岗位从事一线操作和基层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不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定位大体相同,除了强调德才要求和一线管理人员外,还会着眼于物流大类的某个细分,也即某个培养方向。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从根本上讲,课程体系应该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存在多种课程体系,如模块课程、多元整合课程、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和项目课程,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等。

(三)“123工程”

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有关专业技能的教学内容分解、整合为100个左右小型学习项目、20个左右中等规模和难度的学习项目、3个左右综合学习项目,即“123工程”。所有学习项目来自物流管理专业当前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来自企业实践和社会热点的部分内容。首先,“123工程”包含着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既包括“讲解——训练——考核”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也包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重点的理念。其次,“123工程”是一个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按照完成学习项目所需时间、学习难度等分为三个层次,100个左右小型学习项目为第一层次,即“123工程”中的“1”,20个左右中等规模、难度的学习项目为第二层次,即“123工程”中的“2”,3个左右综合学习项目为第三层次,即“123工程”中的“3”,毕业之前,要求学生至少完成其中60%以上的学习项目。最后“,123工程”是构建新课程体系的基础。在“123工程”的基础上,根据学习项目类别、学习领域范围等,将以上不同层次的学习项目重构为项目课程,最终构建新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从一门课的改革到课程体系的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单靠某一门课很难挑起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对于物流专业这样衍生出来的新兴学科更是如此;而且,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根本问题正在于课程设置,甚至被立项为“精品课程”的那门课本身就可能存在某种问题,从而形成了课程建设的悖论。

(二)生源质量的下降要求变革教育教学方式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职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突出表现在文化课成绩,而物流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通常处于中等水平。这里并不否认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的智力等,而是需要充分认识教育对象的变化,并且根据这种变化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式。

(三)高职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低所带来的压力

一方面是90%以上的高职学生就业率,另一方面是不足40%(数据来自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的平均就业专业对口率,物流管理专业还略低于这一平均数。虽然学生未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就业有着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是这已经给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敲响了警钟,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何不在花了三年时间学习的专业领域就业?

(四)以123工程学习项目为依托

“123工程”实施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原有各门专业课程的技能点被碎片化、项目化,原本在不同课程中的技能点还被整合、扩展和延伸,非常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也利于学生举一反三,便于培养学习迁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一些来自企业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和物流行业的社会热点看似放到那门课都可以,哪个老师都可以讲,其实这些问题一般都带有一定的综合性,不同专业教师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出发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在123工程的框架之下,这些问题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学习项目,专业教师讲授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而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视野,因为物流的各个功能模块本身就存在效益背反的现象。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结果

(一)项目化的新课程体系

项目化的学习内容首先是按照项目所需学习时间长短和难度分为三个层次,这是课程体系重构的基础。然后进一步设计各层次项目的归类方法与细分标准,笔者建议按照学习内容的载体、学习领域等两个标准进行分类。1.按照学习内容的载体分。可以分为设备操作类、设备观摩类、计算方法类、理论观点类、案例分析类、软件操作类、经营对抗类、顶岗实习类、调研类、填单制单类、基本技能类等。2.按照学习领域课题分。可以分为调研类项目课程、企业物流类项目课程、物流企业类项目课程、流程类项目课程、设计类项目课程等。无论按照哪种分类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最终都要做到按同一标准分类时所有的项目不遗漏、不重叠,大小学习项目匹配;同时,同一项目课程中的各个学习项目也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

(二)新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

由于改革过程伴随着不确定性,为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本文建议分四步实施,首先,将“123工程”课程体系与当年大二学生现有课程体系并轨实施,在原有课程体系学习和考核的基础上,同步将“123工程”学习项目的考核要求作为考核标准;其次,就“123工程”课程体系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并对实施方案和课程内容做出调整;第三,选定一个班级,全面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同时,设置参照班级,以便于期末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考察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根据比对结果,适时做出调整;第四,全面实施“123工程”课程体系,持续进行“123工程”学习项目的完善和更新。

(三)新课程体系的考评标准及考核方法

现实情况下,学生所就业的物流专业岗位是有限的,这也意味着学生对不同职业岗位的学习程度可以有所不同,在有限时间、精力下,学生可以重点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相对比较通用的专业技能。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后,学生可以考虑放弃其中某一部分学习项目,某一门甚至某几门课,只要保证不同层次学习项目的总数达到60%以上,且保证通过。

四、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建议

(一)整合现有教学资源

1.师资。任何创新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也不例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现有师资情况,包括师资结构、研究方向、主讲内容等。每位老师应能够独立承担所有项目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配合承担所有项目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当然这一要求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课程资源。首先明确新的项目课程与原有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核心课等的关系,这也是重构项目课程得到专业教师鼎力支持、从而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为了便于改革的实施,可以先从专业技能特点明显的专业核心课程着手,逐步延伸至基础课和方向课,将其技能点纳入新的项目课程,此外,针对知识结构体系比较完整的课程,还要制定相应的授课方案。3.实训资源。不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不同,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支持力度也不同,因而物流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的条件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实施新项目课程的时候,切不可照搬模仿,必须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条件好的,可以作加法,增加学习项目,条件一般的,可以作减法,学习项目内容不恰当的,也可以作相应调整,总之,不能离开现实条件。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

1.转变途径。学习项目的设计离不开物流教学团队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打破原有的框架体系,需要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这也需要获得团队教师的理解和支持。笔者认为观念的转变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努力,一是借助外力转变,从校外请高职教育研究专家来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或者带领团队教师到兄弟院校那里求经取宝。二是自我转变,可以采取榜样示范、内部培养、教学体验等方式帮助教师转变观念。2.转变内容。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方面就可以讲得清楚的,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而不是考倒学生。因此如学生需要,可以向学生公开所有的题库。二是教师的角色更加侧重对学生的评价,即学生是否通过了某个学习项目,其次才是教会学生。因此,极端情况下,某些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申请讲解前直接开始考试,其实学生考试的过程也可以作为其他同学学习的过程。三是专业教师的团队观念,不能只是上好某一门课,而对其他课程不闻不问,要知道,人的时间、精力、经历等都是有限的,单靠某位专业老师的努力是培养不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必须发挥整个专业教学团队的作用。四是学生都可以成为有用的人才,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帮学生选择,甚至强迫学生选择,这主要体现在学习项目的选择方面。

(三)学校教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改革是要打破常规的,课程体系的重构及实施需要打破原有的一些工作做法,对原有教务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必然给相关人员增加不小的工作量,这些都难免会引起教务管理部门的反感,甚至是否定。针对这一方面,首先需要得到各方面领导的支持与配合,他们能够为专业改革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要做好与教务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沟通,通过各种合法、合理的途径为他们争取正当权益,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此外,教学改革团队的教师必须要锐意改革、树立信心、坚守信念,力争尽善尽美的完成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四)学习项目的持续改进与更新

由于物流行业发展的特点,学习项目需要持续改建与更新,既包括每个学习项目的题库,也包括每个学习项目本身。要想学习项目有生命力和活力,就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持续更新。这是企业实践和物流行业发展进步对人才的必然要求。

五、结语

物流工程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云南省;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需求

1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的含义

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主要是区域绿色、循环、低碳物流,涉及绿色物流、循环物流、逆向物流、低碳物流等。绿色物流是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物流技术,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和设计实施物流系统的仓储、配送、包装、运输、分拣等活动,来降低物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循环物流是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有机结合,正向物流是循着供应链自上而下,将物质从原材料、在制品形态送到企业进行加工生产,又将产成品送到最终用户手中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逆向物流是将最终用户消费完产品后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废弃物,延供应链自下而上,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的方式运回到供应链上游,进行废物综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均衡。低碳物流主要是在区域物流活动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管理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减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粉)尘等废气的排放,以期达到降污增效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2云南省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需求情况

2.1区域物流人才就业总量在减少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的就业主要涉及的行业有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和管道运输业以及多式联运和运输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见表1)可知,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就业总量呈波动中下降趋势。2017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总人数为178598人,比2016年增加了5498人,增长率为3.2%,但是2018-2020年间,总就业人数逐年减少,同比上年减少量分别为7406人、8194人、1159人,减少率分别为4.15%、4.79%、0.71%。总的来说,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总人数相比五年前减少了11261人,减少率为6.5%。

2.2多式联运和运输业人才需求量在减少多式联运是在铁路、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五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来共同承担货物运输的过程,该方式能优化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运输是运输人负责货物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运输过程。由图1可知,2016-2020年多式联运和运输业就业人数分别为11299人、10298人、3267人、2415人、2463人,在逐年减少,该下降趋势意味着,云南省在多式联运和运输业人才需求上在减少。2.3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人才需求量在增加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包括装卸搬运活动和专门从事货物仓储、货物运输中转仓储和以仓储为主的货物送配活动。由图2可知,2016-2020年,云南省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就业人数分别为2104人、1899人、6890人、7299人、7504人,就业人数增加了256.65%。说明云南省区域物流的货物仓储、货物运输中转仓储和以仓储为主的货物送配活动发展势头良好,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人才需求量在增加。

2.4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需求量在增加目前云南省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有发展迅速、物流运输线路长度逐年增加的优势,也存在区域物流结构不合理,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形势不乐观的劣势。由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见图3)可知,2016-2020年云南省废气中主要成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有所减少。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有逐年递减趋势,氮氧化物排放量呈波动下降。二氧化硫排放量从2016年的52.62万吨逐年下降到2020年的17.66万吨,减少率为66.44%。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16年为44.69万吨,2017年为26.88万吨,有所下降,但在2019年又上升到43.81万吨,总的来说,2016年与2020年相比较,排放量减少了10.25万吨,减少率为22.94%。但是,烟(粉)尘排放量不减反增,2016年排放量与2020年比较,排放量增长率为19.43%。图3云南省废气中主要成分排放波动情况(单位:万吨)云南省区域物流的降本增效是行业重点,为实现《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区域绿色、循环、低碳物流是趋势,而发展需要人才,发展依靠人才,在绿色、循环、低碳物流的趋势下,势必对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3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从事区域物流人员的专业方向主要有本科的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采购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专科(高职)的现代物流管理、航空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其中,云南省高校没有院校开设采购管理专业;从事的行业主要为全国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和管道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以下从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的培养院校数、每个院校物流人才年毕业数、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三个角度来分析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3.1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的培养院校数①本科层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有14所,分别为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学院、云南大学、文山学院、红河学院、昆明文理学院、云南工商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保山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等。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有2所,分别为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财经大学。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的院校有1所,为云南财经大学。②专科(高职)层次。开设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有19所,分别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商务职业学院、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财经职业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航空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有2所,分别为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开设物流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有4所,分别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3.2每个院校物流人才年毕业数因每个院校每年招生人数均不一样,取其平均,假设本科每个院校一个班有60人,且一个年级有一个班;专科(高职)每个院校一个班有30人,且一个年级有一个班。则本科层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供应链管理三个专业预计年毕业数分别为840人、120人、60人;专科(高职)层次现代物流管理、航空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三个专业预计年毕业数分别为570人、60人、120人。从以上数据可知,云南省高校每年培养的区域物流人才预计达1770人,其中47.46%是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32.2%是专科(高职)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前者学制4年,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后者学制3年,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型应用人才。

3.3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①培养目标。本科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物流管理人才。专科(高职)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知识,具备物流核心环节作业管理的能力,具备运用智慧物流、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智慧仓配、物流运输、物流数据分析、物流系统规划、物流项目运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②课程体系。因本科学制四年和专科(高职)学制三年,高校培养的专业方向有:仓储管理、电商物流、港口物流、国际物流、航空物流、物流工程、物联网与智能化、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所以各院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有所差异,但是核心课程是差不多的。公共基础课主要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专业课主要有管理学、经济学、管理统计学、现代物流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仓储与配送中心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供应链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等课程。

4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需求与培养情况对比分析

通过对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需求与培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4.1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供大于需对比分析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需求与培养情况,云南省高校每年培养的区域物流人才预计1770人,而从2016-202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总人数数据看,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就业总量呈波动中下降趋势,其中在2018-2020年,总就业人数比上年分别减少了7406人、8194人、1159人。该数据可以反映出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培养近几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情况。

4.2高校区域物流人才培养层次偏低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的培养院校数本科层次总计有17所,专科(高职)层次总计有25所,本科院校占比40.47%,专科(高职)院校占比59.53%,从数据可以看出,每年培养院校中五分之三的为专科(高职)院校。同时本科物流人才和专科(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专科(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本科注重管理能力培养,而专科(高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目前就业市场上,本科物流人才比专科有竞争优势,而云南省每年区域物流人才培养院校的59.53%培养的是专科(高职)人才,且云南省每年的区域物流人才就业总量在减少。综合反映出云南省高校区域物流人才培养层次偏低,物流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艰难。

4.3区域物流人才培养种类不均衡云南省17所高校本科中,物流管理专业占比82.35%,物流工程专业占比5.88%,采购管理专业占比0%,供应链管理专业占比11.77%;25所专科(高职)中,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占比76%,航空物流管理专业占比8%,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占比16%。从数据中可以发现,云南省区域区域物流人才中,本科超过八成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专科(高职)超过七成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而物流管理专业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类似,只是学制不同,专科(高职)的理论课程量比本科少,专科(高职)更重实践能力培养。进而可以看出,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培养偏向物流管理专业,而物流工程专业、采购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专业、航空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院校较少,区域物流人才培养种类不均衡。

4.4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的培养有待加强云南省区域物流对人才的需求量在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邮政业上增减波动不大,对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人才需求量有所增加,对多式联运和运输业人才需求量有所减少,而绿色、循环、低碳物流是目前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云南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废气排放量均有所减少,但是,烟(粉)尘排放量不减反增,2020年排放量比2016年增长了19.43%。所以,在本专科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应加强对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的培养。同时,从本专科的课程体系可以看出,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几乎不涉及生态文明型物流课程。因此,可将生态文明型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融入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如可回收物再利用、环境监测、公共卫生建设等课程。

5小结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需求与培养情况,发现云南省区域物流存在人才供大于求、高校区域物流人才培养层次偏低、区域物流人才培养种类不均衡、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的培养有待加强的问题,以期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年.我国区域物流人才发展不平衡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J].研究与探讨,2013(06):47-51.

物流工程课程范文第5篇

1.1高职物流课程教学的特点

笔者从事物流教学已经有近5年,从物流教学实践和积累的经验来看,物流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有较大的区别,其主要特点有以下4个方面:(1)专业性强。在教学过程中,要讲解到许多专业的术语,涉及到物流独特的理论与设施,如第三方物流、VMI、QR、供应链管理、JIT、集装箱和托盘等。(2)理论知识枯燥、抽象。虽然部分感性知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可以理解,但其理论的难度还是超出大多数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有些涉及到较为深奥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如帕累托定律、MRP、ERP、重心法等。有些内容则运用到运筹学、微积分等数学知识,对于大多数本来数学基础就差的同学来说,就更难掌握了。(3)实践性较强。物流运作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活动,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掌握物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在基层单位或工作现场处理和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例如《货物储存与配送》、《采购业务组织与实施》、《国际货运》等课程,专业知识较强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技术性。(4)综合性强。物流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到政府、海(水)陆空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仓储业、通讯业、零售业、海关、工商、税务、各种企业及个人,运用了有关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机械、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总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综合运用了运筹学、技术工程学、系统工程、计算机和网络、项目管理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成就。

1.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物流教学的现实迫切性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情境教学。由于物流概念的抽象性,如果只是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去解释入库、搬运、保管、盘点、加工、分拣、出库等作业流程,其效果难以保证。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建设实训中心,让学生使用叉车、托盘,操作第三方物流软件、条码识别技术、电子标签拣货、自动分拣系统等软硬件设施设备,实现“亲临其境”的特殊效果。(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物流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导致一些学生对物流课程兴趣不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图文、动画、物理沙盘以及角色扮演模拟生产企业经营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变被动为主动。(3)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解决物流教学中实践性的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我国的物流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得不到保证,学生只学到“理论知识”,其动手能力及技能往往比较差。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创建物流实训中心,解决传统物流教学中实践性、操作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完成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教学目的。(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听、问答,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达到生生、师生、人与媒体多向交流的目的。由学校提供一些网络资源,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寻找物流方面的知识资料,甚至可以由学生运用现代技术,制作动画、PPT,编辑视频、图文等,整合教育信息资源,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物流专业的应用及其效果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除了充分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等辅助工具进行PPT授课、视频与动画演示外,针对高职物流课程的特点,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引入更多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物流教学。

2.1虚拟现实技术

物流专业实训中引入企业ERP沙盘和物流沙盘。沙盘是一种信息技术软件,它通过建立虚拟模型,对企业的日常运作进行实战模拟。通过这种方法教育出来的人才,不仅能掌握扎实的物流专业理论,而且能获得实际的物流运作经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开展物流沙盘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很多人才,在各类沙盘竞赛中屡创佳绩。以ERP沙盘为例说明。ERP沙盘是企业资源计划沙盘的简称,其基本思想是将制造业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密切相关的“供应链”———从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到客户。其物理沙盘直观、形象地展示企业内、外部资源:包括厂房、设备、物料、人力资源、资金、信息,甚至包括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ERP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企业供应链管理实战演练模拟的教学方式,参照企业经营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安排了供应链上的各级供应商、研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物流部门和市场部门等企业重要角色,通过ERP沙盘模拟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以体验式的互动学习方式,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各种决策的成功与失败中成长。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是大一新生入学的第一门课程,利用这种实战演练模拟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扮演供应链中不同角色,思考:怎么才能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有效;如何控制成本,确保收益的最大;如何根据市场前景,制定产品策略,安排产品研发;如何保持均衡的生产计划和活动,避免物料短缺和库存积压;如何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如何获得市场信息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等。这样,实现“物流初体验”并带着各种问题和好奇进入今后3年的专业课学习。ERP沙盘这种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老师讲学生记得传统教学模式。这一模拟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直观———通过一目了然的经营效果,帮助学生理解企业经营的本质。其二,尝试———可以把学生的想法带到沙盘模拟中印证,并且直接看到结果。其三,生动———将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2.2现代物流技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货物储存与配送》课程中,利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已经投资建成的现代仓储、装卸搬运技术、条码及RF技术、电子拣选技术等先进物流技术让学生小组分工作业,完成货物的入库、搬运、保管、盘点、加工、分拣、出库等作业流程,并与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系统集成对接,实现商流、物流、货物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及资源的调配与整合,充分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优化物流教学,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出企业所期望的毕业就能上岗就业的技能型人才。最近3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6.41%,专业对口率97.8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高,称职率到达90%以上,优良率达到85%以上。

2.3现代信息技术

针对物流专业核心课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已购买多种软件,如新大中ERP系统、供应链管理优化软件、运输管理优化软件、物流成本管理软件、3D国际报关系统、物流路线规划系统、国际货代和国际贸易结算系统等,以培养学生在不同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在《储备方案设计课程》中使用了乐龙仿真软件,该软件集现代物流技术、人工智能、3D图像、数据处理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为一体,是专业面向物流的3D动画仿真软件系统,利用乐龙仿真软件可以把现有的或正在规划中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工厂在计算机系统中建成虚拟的3D动画模型,以实现一种以3D动画为载体,集作业人员、搬运设备、货物、控制系统、数据信息合为一体的系统仿真平台,3D动画模型具体、形象、生动,可非常真实地表现整个物流系统,为物流中心或工厂的规划建设和改善提供有效的可视化手段。该软件的使用带来如下教学效果:(1)专业性强,利用该软件设计配送中心避免了空洞的文字说明;(2)可视化程度高,避免了设施设备的抽象教学。学生难以想象巷道堆垛机、高速搬运台车什么样,通过该软件认识各种设施设备并了解其使用方法;(3)动画展示提高学生兴趣。

3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物流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在高职物流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因为尚处在摸索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如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不能满足需求,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加强;缺乏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缺乏职业情境,并且专业实训缺乏合作的基础、实习目的难达到。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物流专业来说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比如积极鼓励教师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建立学校的资源库,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实用的物流知识。

(2)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培训。掌握运用现代教育的基本技能,除了熟悉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之外,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如何从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具体目的和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里设计出不同的最佳教学方案更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进行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求教师能迅速地掌握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方法的一些基本技能,使学科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真正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