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工程管理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精选

物流工程管理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求同存异,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4]徐天亮,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体系与培养分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c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第2篇

1.物联网

1.1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传感器、激光扫描仪等各种设备和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或交互的对象或过程,通过各种可能的网络接入方式,采集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所需的信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无处不在的联系,实现对物与过程的智能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和传统电信网络的信息载体。它使所有可以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能够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1]。

1.2物联网特征。从传播对象和传播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1.2.1整体感知。可以使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传感设备感知物体的各种信息。1.2.2可靠传输。通过互联网与无线网络的融合,可以实时、准确地传输被测对象的信息,方便信息交换和共享。1.2.3智能处理。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智能监控。根据物联网的上述特点,结合信息科学的观点,以信息流动过程为中心,物联网的信息处理功能可以概括为:(1)获取信息的功能。它主要是指对信息的感知和识别。信息感知是指对事物属性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感知和敏感性,信息识别是指以某种方式表达事物感知状态的能力[2]。(2)传递信息的功能。它主要是信息的发送、传输、接收等环节,最后是将事物状态的信息及其变化方式从一个时间点(或空间)转移到另一个时间点的任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通信过程。(3)处理信息的功能。它是指信息处理的过程,利用已有的信息或感知到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实际上是决策的过程。(4)有效信息的作用。指在信息最终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有多种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调整对象和事物的状态及其转换方式,始终使对象处于预先设计的状态。

2.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运用优势

2.1提高物流工程管理成效。通过物联网可以提高物流仓储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货物自动化仓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还可以保证货物入库操作的准确性,避免人工操作中产生不必要的问题。

2.2降低物流工程管理成本。通过物联网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物流行业的高效发展[3]。例如,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工业生产的供应链,可以更好地实现跟踪和识别,达到零库存的目标,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物流过程中识别的准确性,也降低了时间成本。

2.3提高物流环节的准确性。在过去的物流业中,存在着繁杂、混乱、难以保护等问题,大大影响到物流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当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运用,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环节的准确性,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将货物运到指定地点,提高货物分拣和配送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手工化作业的错误率。可见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它应用于物流工程管理,是物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3.当前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实践现状及存在问题

3.1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实践现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物流基础设施规模建设也开始迅速扩大。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交通运输业率先进行了改革,大大提高了物流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公路,铁路,水运与航空运输多种方式并存,让现代物流业得以实现越式发展。近年来,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都具有小批量、高附加值的物流特点,推动现代物流向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服务化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增加了汽车的数量,进一步满足了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总而言之,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崛起,使得现代物流业发展更加系统化和规模化。

3.2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2.1基础设施物流设施设备落后。虽然我国现代物流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物流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5]。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达不到国际水平,原因是总量不足,车身运输规模相对较小,物流配送量相对较小,水上设备运输量较大,安全设施结构不完善,所以没有集中建设一些大型储运中转站,导致现代物流周转效率低下,大大制约了物流发展的整体水平。3.2.2物流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中国对物流业的关注远远不够。在物流问题研究和物流教育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优势。由于缺乏对物流工程管理的充分研究,对提高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产生了阻碍,所以在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3.2.3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随着近年来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专业物流工程管理平台在我国应运而生,但就总体来看,物流水平和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目前,物流业只是提供货物的运输和储存服务。而在流通加工、仓储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投入以及更加深度的学习和探究[6]。

4.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实践探究

4.1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是通过GPS卫星定位来实现的,在全球范围内对整个物流配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跟踪和定位,可以连接货物和货物运输到物流线上的全过程中,电子地图上的数据可以根据各区域的实时交通状况,完成路线规划以及配送车辆的选择。同时,还可以及时查看和监控车辆情况,并对商品的状态进行分析,有效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总之,全球定位系统对物流行业实现货物的实时调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4.2物联网在仓库管理中的运用实践。智能化技术通过科学高效的使用,成为今后物流仓库管理的重要趋势。通过运用计算机管理技术,构建多种仓库管理模式,可以基于仓库进行管理,大大提高物流仓储的管理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加快物流产品出仓速度,对仓库物品的保管起到很好的保管和维护,减少了产品的物流损坏率[7]。因此,有必要加强物流仓储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做好物流仓储工作和仓库系统安装调试。完善物流工程的仓储管理技术,加强对物流仓库和物流产品配送中心的管理,实现物流生产中产品包装设计与其他物流企业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仓库存储产品的数量和类型、出站产品和入站产品的数量和类型,应及时通过物流企业对物流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受损物流产品等进行检测,并向通过信息网络向有关部门及时反馈。

4.3感知技术的运用。在我国的仓储物流行业中,最常用的传感技术是RFID技术和GPS技术。如在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冷链活动中选择温度传感技术进行应用。在许多仓储配送中心、RFID技术和智能无线射频手持终端是非常普遍的应用技术,通过托盘系统与RFID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提高货物分拣的速度和效率[8]。企业在储配系统中采用自动输送和分拣系统,通过使用红外和先进的激光技术使物体能够被定位,技术和感知,从而完成自动分拣。此外,许多仓储中心还配备了自动仓储设备,在仓库中收集温度和湿度数据的传感器,这些应用都体现了物联网下的感知技术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及优势。

5.结束语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流程;创新

一、引言

企业供应链由信息链、物流链与资金链构成,这些构成元素组合在一起实际上是一条利润增值链,而在供应链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物流管理不容忽视。在供应链视角上加强物流管理,不但能够使各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且能够为物流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提供保障,使企业物流链能够规范运行,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但在当前,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企业中的物流管理与发达及地区还有一定差异存在。因此,需要在供应链的背景下对物流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物流管理的流程进行创新,以提高物流管流程有效性,保证物流管理流程的科学性。

二、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1.物流职能尚未实现一体化。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日渐发展进步,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日渐紧密、国际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渐广泛,但我国企业的物流智能还存在一定缺陷。很多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的过程中物流职能尚未实现一体化,企业内部的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合作的联系性还不够紧密,这导致物流实际管理水平落后,难以满足物流的需求,进而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受到管理理念的影响,在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理念中,企业盲目追求全面的自我服务,分割了采购、仓储、配送的职能,没有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2.管理模式较为落后。首先,现阶段,客户对物流管理服务提出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但企业仍旧以自身的发展为中心,还没有把“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起来,往往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其次,企业在物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用的技术还较为落后,物流运输的方式存在单一性,资源利用的效率还有待提高。最后,一些企业虽然引入了多样化的运输方式,但还未设置出科学的运输线路与车辆调配的方案。另外,在对物流中的库存进行管理时,部分企业的管理技术与方法还比较落后,没有应用目前比较先进管理技术,不但难以提高管理质量,而且管理成本较高,不利于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基于供应链对企业物流管理进行创新的措施

在对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进行优化与创新时,不应该单一地追求企业生产之间的连续性,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注重企业物流能力的增强,使企业价值链之间的连接得到完善,使在供应链上的企业各部门、各企业之间能够同步运作,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但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物流水平还比较低,各部门之间还未实现真正的融合,尚未在供应链的视角上对物流管理进行创新。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应该在供应链的视角下对物流管理进行创新,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管理组织方面的创新。在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中,企业对物流职能进行划分性依据是物流的功能,目前,在对企业物流管理进行创新时,企业应该对这种职能划分模式进行转变,在对现代企业物流流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体化的物流管理组织模式。并在一体化的物流管理组织模式中对采购、物料管理、仓库储存、配送进行整体规划与整合,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的协调功能充分发挥出现,做到环环相扣,从整体上对物流管理进行把握,以提高整个物流系统运行的效率与质量。此外,在供应链视角下对企业物流管理进行创新,需要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起来,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精简物流的管理层,摒弃无关紧要的信息沟通环境,使传统物流管理中机构臃肿、反应迟缓的状况得到改善。

2.管理技术方面的创新。在信息化的今天,企业建立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模式时,应该注重网络与电子商务的应用,充分应用ERP、CRM、电子商务系统等,将企业各部门年之间、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动态的供应链体系构建起来,增强采购、仓库储存、生产、市场需求预测、销售、客服等各个环节的联系性,减少各个环节中的成本,从而使各个环节的附加成本得到增加。此外,企业还应用开发或者引进条形码、存储跟踪、电子数据交换等先进的物流管理配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物流的自动化管理,从而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3.管理队伍建设方面的创新。目前,对于我国大部分企业而言,物流人才匮乏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整个物流行业中,受教育程度在中专以上的物流工作人员仅有7.5%,而人才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关键,直接影响到物流管理的质量。因此企业在供应链视角下对物流管理进行创新时,应该注重人才方面的创新,一方面,积极引进物流理论专业知识扎实、管理水平高的物流人才,以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人才队伍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现有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对其进行物流理论知识、管理技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责任意识方面的培训,或者组织这些工作人员到先进的企业参观、学习、交流等,让其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进而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物流管理队伍,保证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四、结语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日渐加大,而在企业中,物流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目前,物流进入了供应链时代,企业想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基于供应链的视角,从自身物流管理水平入手,对物流管理的流程进行创新,并以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及市场状况为依据,构建适与自身发展相符合的物流管理流程。这样,才能对市场中的信息进行准确获取,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增强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而为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毅,彭渝.基于供应链协同的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8):72-74.

[2]苏彩.供应链视角下企业物流库存管理的优化[J].物流技术,2014,(8):141-142,195.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第4篇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企业,在近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建筑行业自身存在着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改变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加强物流管理,是施工单位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力所在。下面在分析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物流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一些具体建议[1]。

1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施工企业因地制宜地对施工物资进行多种管理模式的探索,如分散管理、就近采购、集中管理、统一供应等等,但总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明确的物流管理思想的指导,没有站在物流管理的高度来改革企业的物资供应系统。现分析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现状,以便对症下药。目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物资管理体制落后,物流管理的观念不明确。虽然不少施工单位对原有的物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没有考虑运用物流的管理原则,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去整合和优化。施工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仍是只承担满足施工物资需要的职责,而没有去利用自身优势,把单纯的采购保管业务,扩展为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的全过程服务,提高供应工作的附加值[2]。

2)施工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不稳定。在建筑业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合作多是临时性或短期性的,往往竞争多于合作。选择供应商成为建筑业传统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供应商的选择消耗了施工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与供应商的物流分工不清晰,施工企业代替了供应商的部分职能。由于供应商的工作职能转变不到位,自身仓储能力不足,施工企业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要求,不得不建立自己的物资储备系统,使得材料库存加大,周转速度放慢,资金占用增多。没有形成施工企业储备特种材料和普通材料随用随供的物流管理特色。这也是工程成本攀升的又一重要原因。

4)物资管理中信息化程度很低。目前很多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仓库计算机网络化建设不健全,材料库存信息反馈系统时效性较差,库存调控能力相对薄弱。在实际工作中材料的采购价格与采购数量未能实现最佳组织,使得企业物流成本相对偏高。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企业尝试推行MRP(物料需求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但成功的不多,信息分散、信息处理能力低[3]。

5)物流活动自我服务比重过大。由于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几乎每个企业都建立了自己“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以自我服务为主,没有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产生了项目中原材料库存过大,占压大量资金,自备仓储和自备运输等设施利用率低,成本支出高等问题。

2加强物流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结合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

对症下药,融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提出一些加强物流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建议。

1)树立物流管理观念,建立适应物流体制的内部管理机制。从优化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入手,把施工企业现有的物资管理体系,按照物流管理的原则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并建立符合物流管理要求的业务流程、组织构架、物资采购、加工整理、联合配送等由整理提供系统,由单纯的采购、供应业务,全方位转化为面向工程项目部、面向施工现场的综合服务功能上来。运用物流通道,提倡合理配送,减少物资流转的中间环节,降低施工现场材料储备,保证物资的使用效能。通过对施工企业物流活动的改造,实现利用物流管理合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4]。

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而同一类型的物资使用量较大,所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限制供应商的数量,不经常变换供应商,对于施工企业是非常有利的。比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不再需要双方询价、报价的反复协商,减少了合同谈判的费用和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

3)与供应商共同管理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在社会生产中,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链首尾相接,因而现代物流强调由供应商和采购商共同管理库存。根据施工现场的物资材料流动快的特点,可合理选择供应商,依据施工计划使生产所需的建筑材料由供应商定时、定点、定量配送,定期结算,基本实现施工现场“零库存”,可大大降低储备资金的占用[5]。

4)加强采购环节的管理,使材料供应准确及时。材料到了施工现场,由于规格尺寸与工程建设的要求不一致,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的工作量很大,特别是大型钢结构制作、大宗混凝土钢筋配制等。二次加工必定会提高工程项目的成本。所以要求施工企业从采购环节入手,通过变更采购要求,在组织材料采购时,结合工程施工预算所提供的材料质量、规格和工艺要求,要求供应商按照约定的数量、质量和型号规格,组织生产或供应,保证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一到现场就能投入施工生产,不再进行材料的二次加工,从而为企业增收节支、创造更多的效益打下基础。5)提高仓库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使得信息共享及时准确的传输反馈成为可能,从而提高库存的自我调控能力,实现施工物资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直接供应,减少中间商和各仓库之间的流转过渡,加快了库存物资的周转,使得企业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6]。超级秘书网

6)依托社会物流资源,减少自我服务。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减少库存,盘活资金,降低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从而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对外不再以拥有的资源多少为竞争优势,而是以它能调动、协调、整合多少社会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像一些常用的、随处都能买到的物资,企业可以不库存,通过充分利用社会库存来满足生产的需要,这样有利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竞争优势[7]。

3结语

施工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对于企业降低工程成本,实现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健.探索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J].华北电业,2000(8):13214.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对煤炭物流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物流企业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采取更先进的管理方法。而人本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座引进到物流,企业的管理当中。煤炭物流企业需要建立人本管理体制,开展各项人本管理工程。真正实现人本管理。

关键词:煤炭物流企业;人本管理;人本管理体制;人本管理工程

1人本管理的含义

人本管理是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对人认识的升华。人本管理思想认为,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它提出了管理更多需要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因而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经营管理理念,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出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他们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并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去创造企业的辉煌。

(1)煤炭物流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煤炭物流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作为煤炭企业的一个供应部门,而应该逐步发展为对内担负所属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所需物资管理、物资供应的职能,对外肩负开拓市场,主动搏击外部市场,能够独立运作的现代物流企业。而这就要求煤炭物流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积极实现煤炭物流企业的转变和发展。人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全新、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应逐步融入煤炭物流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积极组织实施人本管理,满足煤炭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煤炭物流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途径。

煤炭物流企业要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真正实现人本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开展人本管理活动。激励员工奋发向上,使员工和企业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2要建立健全人本管理机制

(1)动力机制。

实施长效激励机制。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激发员工的上进心。结合当前煤炭物流企业的实际状况推行新的分配方法。

完善岗位责任制,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把工资分为岗效工资和岗位工资,使岗效工资与职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贡献大小等直接挂钩,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一线“销售量工资包干”的分配方法,充分体现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技术含量高、责任大的岗位倾斜,符合“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建立和完善员工岗位责任职及岗拉绩效考核体系,使工资分配真正与员工岗位、工作业绩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效率稳步提高。

(2)压力机制。

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岗位竞争、竞聘活动,深化用工制度改革。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劣的竞争。同时岗位竞争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动力。只有通过岗位竞争,才能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才能让员工真正施展自己的才华,使人力资源活力在竞争中得以激发。通过竞争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员工能够深刻认识到岗位竞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利于企业提高员工参与岗位竞争的积极性。通过竞争,使员工时刻面临挑战,危机感、使命感与日俱增,从而使员工产生一种拼搏向上的力量,促使员工努力去履行自己的各项职责。

形成目标责任机制。要把物流企业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使每个员工在工作时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各系统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作为分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制定周密计划和具体措施,层层落实任务和责任,形成指标人人挑,工作能落实的局面。

(3)约束机制。

要制定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要根据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根据总体的业务流程制定出不同的规章制度;制定全体员工在物流工作中需要共同规范的行为准则,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4)环境影响机制。

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指两种环境因素:一是指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反之,则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干劲。二是指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煤炭物流企业要使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以“一切为了工作”为总的指导原则,积极解决部门之间、同事之间随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得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时,提高工作条件和环境质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把全员通讯录和各部门业务流程及办事程序输入网络,建立信息平台,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加密授权,使信息,文档管理浏览、工作管理等各个办公单元通过网上,公司文件、通知、各类信息、调研文章、心得交流等通过界面就可以迅速浏览、获取最新工作状态,提高办公效率。改建现代化标准库房,配置先进的吊装、运输设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开展人本管理工程

(1)行为规范工程。

煤矿物流企业由于长期以来管理粗放,受计划经济约束较深,加之行业精细度不够,使一部分员工纪律松弛。为此,需加强管理制度的学习和落实。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以职工自学为主、部门集中学习为辅,通读公司文件、制度。通过学习和落实制度,切实增强干部职工执行公司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达到按制度办事、运用制度处理问题无违章。

(2)精神风貌工程。

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参与和谐创建活动,树立和谐理论,倡导和谐精神,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在员工中形成知荣辱、强素质、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成效和贡献的员工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典范,大力宣传。

(3)员工培育工程。

物流人才的匮乏已成全社会的共识,而煤矿供应物流人才的紧缺更是迫在盾睫。为此,我们遵循“以存量调节为主,以增量引进为辅”的原则,建立供应物流人才系统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对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教育、使用和待遇等实施系统管理,使公司职工都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为供应物流人才的成长创造优良环境。供应物流人才的造就,需要一个供应特色的人才环境。改变“求全责备”的人才使用观,树立有用就是人才的观念,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二是搭建各类工作平台,建造良性人才运行机制。把管理与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推进人才在物资供销公司内部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提高人才使用效率。进一步扩大冷热岗交流、基层与机关交流、各站之间的交流,并全面实行岗位绩效考核,实行末位淘汰。

三是全方位开展人才培训。我们制定长中短职工培训规划。把职工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紧跟当前物流潮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大对在岗职工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确立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更新知识,建立高水平的员工队伍,适应现代物流形势的需要。

(4)领导者自律工程。

企业领导人的德才学识,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加强领导廉政勤政建设,有助于真正实现企业的人本管理。以开展反商业贿赂和勤政廉政建设为重点,抓住物流领域的热点问题。严防严控,标本兼治,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一要创新反腐倡廉方法,建立供应厂商测评机制。定期由纪检、财务部门组织30家—50家厂商,对业务部门进行无记名投票打分,按照得分进行排序,使勤政廉政情况一目了然。二要加强制度考核,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化、指标硬化,制定不同的部门百分制目标量化考核标准,实行岗位责任联动追究,与工资、风险抵押金挂钩,月度兑现,营造一切让制度说话的工作氛围。三要加大督察、督办、督导工作力度,从严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行为,确保政令畅通。

(5)企业形象工程。

企业形象是社会对企业的整体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增强员工的企业自豪感和归属感,形成企业与员工荣辱与共、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煤炭物流企业对内担负着保证生产矿安全生产,物资供应的责任,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售后服务能力。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针对所供生产矿对物资供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树立良好的内部形象。对外,在开拓外部市场的过程中,员工要诚信对人,认真做事,以公司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树立煤炭物流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

(6)凝聚力工程。

经营企业首先是经营人心。企业的主体是职工,要想办好企业,必须依靠职工,凝聚职工。要使企业形成凝聚力,需从几个方面着手。

领导班子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和过硬的作风。作为物流企业的领导班子,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领头雁”。企业领导心系职工群众,并在职工群众中立得正,行得直,站得稳,就会赢得职工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企业要相信和依靠职工。为职工排忧解难。企业需要职工爱岗敬业作奉献,反过来,职工也需要企业的关怀和温暖。职工一旦有了困难,企业领导能主动关怀。伸出援助之手。职工就会铭记在心,并将化为极大的动力投入工作。煤炭物流企业应在保证物资供应的同时。尽力为职工着想,积极创造条件为职工排忧解难。使职工感受到了企业的温暖。

(7)创造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