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

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

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

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营销策略;网络营销

1房地产实施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1.1房地产行业基于互联网渠道的发展模式

房地产行业是否能持久发展,是否能增强在同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关键在于互联网与房地产营销能否有效地结合。当今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使用互联网获取需要的信息,这是房地产业的新机遇,企业持续发展和壮大的策略必须启动互联网房产营销。互联网可以高效率地融合大数据,能够系统、有序地集中配置和优化处理市场经济化社会的不同元素[1]。营销策略自由价值提升,房地产营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延伸,全新的市场经济提高元素,房地产营销策略带来的经济实力提升和创新性思维理念,这都是房地产全新的营销策略,即现代化的网络体系与房地产营销渠道有机结合,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局势。

1.2房地产行业市场经济化的必经之路

互联网不但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营销手段的实施,还推动了经济社会化的进展。有计划和目的设计满足社会消费群体和市场经济需要的营销策略和内容,有效利用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的配置方式,用优越的市场化社会环境带动房地产发展等,都是互联网这一新营销渠道带来的发展契机。房地产行业市场经济化的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能够借助互联网系统、综合的评析房地产现有资源,最大化地让社会消费群体和市场满意。然而当今时代社会消费群体在追逐高质量的生活同时,购房需求更加多元化,升级为以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工作生活需要、相关情感的注入等,更多注重生活质量而改变了以往单一性的购住房目的。年轻人为购房主体,彻底改变了固有的主体模式,这也标志着社会在前进,城市化发展迅猛。

2房地产与互联网结合营销渠道和方式的组建

2.1基于互联网对房地产行业营销途径进行拓展

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营销优势,增加地产行业的销售途径。根据房产市场的现状,追求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使房产等产品和服务更具增值属性,既要做好间接营销又要做好直接营销,平衡客户与品牌商家之间在结构和空间方面的利益关系,另外,需进一步推进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开发,创造有利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使地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信息化时代地产行业的直接营销,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这就需要针对性地设立网络营销机构,对网络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必须提前招纳网络维护以及合格的网络销售人才,如此才能开发出专业化的房产网站,参考传统地产销售模式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得天独厚的优势,增强与新老客户之间的互动,从而完成直接营销的目的。信息化时代地产行业的间接营销,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专业和房产中介是其基本的销售模式,对于此类间接机构,房产公司需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中介部门的口碑、客户满意度以及部门的服务都是房产公司评估的一部分。这些方式能够保证客户及时有效地享受到房产公司提供的产品及配套服务,从而有利于房产公司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2.2互联网对房地产领域的营销进行整合和优化

目前,房地产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与行业内社会资源的规范分配,都必须借助互联网固有优越条件,主要从3个大方向考虑:第一,为使房地产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能精准有效地预测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和客观规范的评析房地产业营销指标,一个专业程度高、评析准确的互联网数据小组的成立是当务之急。第二,开展房地产业的市场调查工作。借助互联网资源优势和涉及范围广特点,基于房地产业当前的社会资源状况,为了市场营销方案的设计,展开互联网式的市场调查是形势所需。鼓励社会大众和互联网使用人群积极主动加入房地产调查项目,借助相关物质奖励政策激励潜在的网络消费者,提高参与调研的热情度;流畅度强、及时性高的互联网社交平台的成立,是为有潜力的消费者提供交谈便利,从而吸引消费者关注[2]。第三,作为房地产行业公司发展历程的见证资料,调查问卷必须有序规范地入档,且要对潜在的社会消费群体填写的消息进行分类;为了能够客观、真实、精准地了解市场实况,必须有效研究和评析调查数据;制作营销调查问卷时,问卷应简单明晰、精简干练、具有适度的趣味性。

2.3以互联网为依托采取多元化的推广策略

房地产企业应该做好品牌规划,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形象,不断扩大房地产品牌的影响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房地产品牌的认知度,房地产企业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第一,确保品牌宣传媒体所采用的宣传策略和自己的品牌形象相符合,不能使大众对自己的品牌形象产生疑问;第二,房地产企业不能依靠价格战作为吸引顾客的长期方法,超低价格只是一个吸引点,足够大的品牌影响力是关键点;第三,房地产企业要突出自己区别于其他商业地产的特点,并高调宣传,进行差异化竞争;第四,房地产企业在宣传品牌的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为了达成这一点,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服务必不可少。

2.4以互联网为途径的企业文化塑造

为了使房地产企业能够与差异化的竞争战略相协调,房地产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应做到以下5个方面:第一,在服务、商品开发及宣传策划等方面鼓励员工积极进行创新;第二,加强对细节的管理,使员工具有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第三,以结果为导向,轻工作手段和过程,重实际效果;第四,提倡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第五,建立学习型组织,使员工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房地产企业在塑造自己企业文化的同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首先,将上述5个方面形成书面材料,比如员工手册;其次,在管理过程中强化员工对这些方面的认识,可以采用员工培训、绩效评估及奖惩标准的形式;最后,让高层管理人员加以示范,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该方法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维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

3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房地产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模式的构建和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发展优势,以互联网为途径从资源、渠道、推广和价格4个方面制定合理化的营销策略,实现房地产网络营销模式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史林烽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慧.房地产电商平台网络营销模式研究———以乐居网为例[J].现代商业,2015(21):117-120.

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信用风险 金融市场 

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的性质而言,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关联性,在这种极为自由的互联网平台中,金融体系会受到不同类型信用问题的干扰和波及,所以对互联网金融市场存在的信用风险进行大力整顿和管理,以此来降低信用风险的出现几率,减少心信用缺失事件的发生率,从而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营创造一个更为合理和科学的金融信用环境。基于此,下面本文围绕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存在的信用风险以及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在当今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关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中的信用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在作为新兴金融方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其作为区别于传统金融市场的一种新兴模式,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扩张和成熟,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的参与主体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和扩展,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那么在这样缤纷复杂的互联网金融世界里,各个主体之间存在着信用等级方面的差异,伴随交易业务数量的提升,衍生的信用事件也在随之增加,这就会大大增加互联网金融平台内部的信用风险,甚至会演变成金融信用危机[1]。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的信贷行为不存在实物抵押和担保 

由于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金融交易方式为虚拟货币交易形式,在抵押物方面来说不具备以实物进行抵押的条件和平台,因此会在金融业务的交易后期出现担保物价值不足以达到贷款标准,从而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很大的违约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征信体系不完善 

针对征信体系来说,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贷业务主要是面对个人小额贷款客户,由于信贷对象数量多且繁杂,会造成对贷款对象的信用评估工作冗长且效率低下,同时科学性也有待提升。那么这种不规范的征信体系会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难以准确评价信贷客户的具体信用指标,容易发生互联网金融企业亏损、贷款中断且流失的现象。 

(三)信贷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道德感”缺失 

在互联网平台中,由于个人信用贷款的需求更为强烈,客户类型繁多,因此面对借款人的具体信息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难免会发生客户信贷业务信息不对称的行为,这便大大提升了互联网金融市场整体的信用风险系数,不利于更加完善和全面的掌握信贷信息[2]。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管理制度的缺失 

1.目前我国未出台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适用法律 

在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行业金融交易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尽管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应用,但是从法律角度来说,我国并没有专门出台关于互联网金融市场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这种法律制度的缺失会造成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规范性较低,同时也使得互联网金融手段比如P2P贷款、众筹等金融业务自身的法律遵循程度也较低,没有真正的生存于法律接受、容纳和法律允许的范畴之内,从而存在很大的信用风险,也非常不利于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系统化的信用风险管理[3]。 

2.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督主体处于“真空”状态 

在大量互联网金融企业诞生的背景下,各个企业存在于互联网平台中,在实际生活中并未在工商部门进行实际的注册和认定,那么对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上来说,便无法具体的制定相关的信用管理制度。并且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并未给自己构建较为完善和适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相关机制,造成企业内部对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并不重视,管理制度和体系较为缺失。 

(二)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过程监控力度薄弱 

1.对参与主体没有制定合规的有效审查和验证 

在广为复杂和开放的互联网金融体系中,面对不同起点和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是具备高度容纳性的,但也正是由于这种高度容纳性造成了互联网金融市场并未对各个互联网金融企业制定较为合理和完善的审查机制和有效验证机制。由于缺少更为适用的参与主体验证体系和审核体系,会造成金融业务交易的过程中,出现参与主体的故意损害行为,比如通过销毁当前的网络链接和IP地址,让其他参与主体遭受到财务和信用双重方面的损失。这种行为和现象的出现,大大挑战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管理工作,为信用管理工作带来了系数较高的难题。 

2.缺少对互联网金融市场流通的金融资金的有效跟踪 

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中,针对金融交易发生过程的相关跟踪机制并未彻底的落实下去,那么这种对金融资金的跟踪工作无法开展会造成贷款款项的缺失和多次流转,从而造成金融流程的隐蔽性过强,容易发生信贷业务的舞弊事件,从而造成信用危机。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信用风险控制手段 

1.未与我国中央金融征信系统相连接 

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中,适用的征信机制过于单一,并且构建的征信系统也并未与国家中央金融征信系统相连接,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单薄性特点。这种过于单薄和独立的征信机制,会使得互联网金融市场缺乏固定和流通的征信标准,不利于各个金融业务的统一开展。同时对各项客户的信用评级标准不一,没有一个更具威严性和科学性的衡量标准,从而造成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问题[4]。 2.面对互联网平台的海量信息,信用风险控制手段应接不暇 

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上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中,主要应用的便是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整方式,利用事中管理的形式进行风险管理。但是伴随互联网平台的逐渐成熟和完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包含的各项信息越来越多,相关金融业务也越来越复杂。所以面对互联网金融市场上海量的金融信息,在传统事中风险管理的手段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当前这种过于单一和单向的风险控制手段难免会造成信息过剩,收到的干扰也越来越多,大大降低了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效率。 

三、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策略 

(一)完善现有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1.加快健全相关法律进程,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适用法律体系 

为了构建更为规范和健全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需要利用更为全面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来有效引导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和进行。基于此,我国相关法律部门要切实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把握市场的发展规律,构建更符合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脚步的相关法律体系和法律程序,提升互联网平台电子货币交易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构建金融业务往来的法律标准,从而降低互联网金融市场中金融犯罪的几率。 

2.针对参与主体个性特征,构建明确分工的监管框架 

为了在整体方向上有效引导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针对互联网金融主体来说,需要进一步明确金融市场上的参与主体角色,将各个参与主体的责任和职能明确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引导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形成,从而构建更为合理的监管框架[5]。 

(二)提升对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力度 

面对不断扩张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要想改善风险四伏的现状,需要构建更为完善和全面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加大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力度。首先要形成职能性更强、监管性更深入的监督部门,落实监督者的角色,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相关业务进行实时性的监督和把控;其次要发挥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管控功能,有效制定行业发展标准,规范相关金融业务的开展,促进互联网金融新产品更加适用市场的发展,同时也达到科学规避信用风险和缓冲风险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的性质而言,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关联性,在这种极为自由的互联网平台中,金融体系会受到不同类型信用问题的干扰和波及。因此本文以上通过进一步提出有效解决和防范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存在的信用风险,目的是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实现良好发展,提升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息的严密性,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现有的信用风险水平降低到最低水平。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市场存在的信用风险进行大力整顿和管理,以此来降低信用风险的出现几率,减少心信用缺失事件的发生率,从而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营创造一个更为合理和科学的金融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杨东.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基于信息工具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5,04. 

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信网;传媒网;互联网;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F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89-01

由于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成为一种趋势;三网融合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三网融合的实质是数字融合。目前三网融合并不是指电信网、互联网和互联网其中的某一个网络取代另一个网络。三网融合不是三网合一,而是指应用和优势的融合,即在同一个网络上可以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业务的传输,使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上实现互联互通,,应用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但是,三网融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受到技术、市场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国内三网融合现状,探讨三网融合发展策略,希望对三网融合这项复杂的工程有所帮助。

一、三网融合的现状

在研究一个事物之前,首先应该了解该事物的现状,在充分了解事物现状的情况下来研究事物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想研究三网融合,就必须搞清楚电信网、传媒网和互联网的现状。

首先是电信网。我国电信网络的覆盖率和规模从1995年的世界第4提升到目前的第1位,已经超过了诸如美国这些发达国家。电信网是一个“点对点”的通信系统,它能够实现双向连接。它最大的优势就是现存的电话网络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有现成的网络系统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不断快速发展,系统带宽等许多方面渐渐不能满足客户快速增长的需求。虽然DSL宽带技术可以通过电话线实现宽带上网,但如果用于视频,电信网络在设备以及网络方面都需要改进。近几年来,由于电信网络改造、设备更新的加快和庞大的资金流入,IPTV已经在国内大部分城市开始试点。

其次是传媒网。自1974年北京“中国饭店”安装了第一套公用天线系统以来,我国的传媒网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6年底,我国已有10颗卫星53个转发器传输242套电视节目;目前,我国的电视网络已经成为继电信网之后规模和覆盖率第二大的网络,网络规模居世界首位。另一方面,我国在城市之间通过光纤传输实现有线电视的联网,传媒网络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实现“点到多点”的信息单向传播,可以将成本大幅度减少,同时还可以降低运营费用。但是在开展双向交互之前需进行双向和数字化升级。新一代传媒网要求在传输电视业务的同时,还要拥有点播、宽带数据接入、语音服务等多业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在传媒网数字化改造上已取得一定进步,部分城市已完成双向化的改造。

第三是互联网。自从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的诞生开始,互联网便随之而生,以惊人的速度风靡世界。而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现在互联网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增长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据统计,2006年底,我国网民达到1.37亿,并且还在逐年增加。互联网用户之间既可以实现“点到点”的连接,又可以实现“点对多点”的连接。

目前,互联网虽然能够传送音频和视频,但由于没有自成体系的网络,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严重依赖于电信网和传媒网。

二、三网融合所面临的问题

三网融合是目前市场上三种不同网络的整合,三网融合不仅可以节约资源,简化业务,也有利于增加多样性,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使消费成本降低,消费者的便利性提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物美价廉”,虽然三网融合有许多的优点,但是想要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是技术问题。三网融合在技术方面的问题是宽带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满足不了融合业务的需求。第二是业务问题。在三网融合业务开发方面,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广电与电信都处在一个起步阶段,都缺乏三网融合业务开发经验,需要不断探索。第三在监管和政策问题。三网融合在监管和产业政策方面,存在多头监管。没有专门的机构和法规对其进行监督,此外产业隔阂也非常严重。

三、三网融合的发展策略

虽然三网融合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但是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下面就其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部分对策,希望会对我国的三网融合有所帮助。

第一是技术发展策略。三网融合的技术的发展核心是经济、快速的推进三网融合。首先是融合后的网络要具有开放和包容性,以市场选择为主,是技术标准化工作不断前进,停止有关标准争端,在保证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用国际技术标准,当然如果我国拥有具有达到市场规模生产要求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时尽可能采用我国标准。其次是对技术进行创新,在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各自发展的同时,鼓励两者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最后是加快建设网络的步伐,提升质量。

第二是市场发展与业务融合创新策略。三网融合发展策略的制定的核心是促进融合市场的发展。首先是优化竞争环境,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尤其是广电与电信间的竞争,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其次是杜绝垄断的产生,只有竞争才能使企业产生危机感,不断进行创新、升级。最后是借鉴国外的经验,使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第三是产业政策与监管政策制定策略。三网融合的产业政策与监管政策制定策略的关键是法律。首先是立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我们必须加快立法的步伐,用法律来规范三网融合后的市场。其次是依法建立三网融合的监管机构,从而显著地提高监管效率。最后是市场监管必须以法律为基础,依靠市场自身调节,最好不要对其进行干预。

第四是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交流,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使企业间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总结:就长远利益看,三网融合利大于弊。虽然三网(电信网、传媒网和互联网)各有其特点和优势,这会导致三网融合的步伐变慢,但是为了未来,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实现三网的融合。我相信,只要国家下定决心,电信网、传媒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互联网+”模式;农产品;营销创新;烟台苹果;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0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302-02

烟台地处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濒临黄海渤海。总人口651.1万人,农业人口470万人,耕地面积占44.73万hm2。烟台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苹果树的种植。烟台苹果产地以栖霞、招远、牟平、莱阳等地为主,香脆可口、香甜,素来被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烟台苹果主产地利用互联网,大力发展“互联网+苹果”的电商新模式,力争让烟台苹果卖出国门,走进世界。以烟台苹果为例,利用SWOT分析方法,探寻“互联网+”模式下烟台苹果营销模式的创新点,并就此对农产品的营销提出对策和建议。

1 “互联网+”模式下烟台苹果营销创新模式SWOT分析

1.1 劣势(Weaknesses)

1.1.1 烟台苹果营销现状。2015年烟台种植苹果达18.13万hm2,总产量近550万t,比2014增产15%,优果率达80%。从数据看,烟台苹果去年增产明显,但传统销售情况却不尽人意。2015年烟台苹果从6元/kg上下的收购价,跌至4元/kg上下的市场批发价。这种市场状况导致许多果农不舍得将苹果贱卖,处于观望状态。苹果销售在果农和消费者之间流通环节过多,也增加了苹果价格波动风险。

1.1.2 烟台苹果营销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原因。一是农产品市场信息覆盖面小、不对称。“烟台苹果价格指数”于 2015年8月14日投入使用。“烟台苹果价格指数”可以给广大果农和经销商提供烟台苹果主产区苹果价格走势,它不但可以起到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还有利于解决苹果市场存在的价格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偏低,对网络知之甚少,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中很少有人会利用网络来获取市场信息,烟台果农也不例外。由于农产品地域生产的分散性,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主要途径还是人口相传、看电视、听广播,农民缺乏敏捷、正确捕捉市场消息的能力,具有盲目性、滞后性和从众性。这就导致果农对苹果市场信息闭塞,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1]。二是农产品销售渠道多环节,运输成本高,效率低下。烟台苹果流通要经过果农―苹果批发商―苹果零售个人―消费者等许多环节。多环节造成了烟台苹果流通渠道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利于烟台苹果价格形成竞争优势。传统烟台苹果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交易手段落后,也影响了烟台苹果的交易效率。三是农产品生产规模小,附加值不高,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烟台地区水果资源丰富,但是大部分品质优良的水果直接用于鲜果消费,而部分残次果则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主要用于生产果汁。虽然还有果脯、果干、食品添加原料、苹果脆片、果醋、罐头等加工形式,但未加工的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的产品少,农产品的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显著[2]。四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少,基础薄弱。目前,烟台苹果营销的主体是果农民,果农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培训,很难将传统的线下营销与线上营销结合起来。农村缺乏电商专业人才,阻碍了苹果的线上营销。五是农产品的促销力度不够,品牌效应不强。烟台苹果主要以农户经营为主,农户经营较分散,缺乏品牌意识和促销意识,限制了苹果市场的扩大和收益的提高[3]。

1.2 优势(Strengths)

1.2.1 农产品市场被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量被提高。2015年特色山东等网站联合淘宝发起“丰年有余开仓放粮”的主题活动。参加此次销售的全部为山东著名的地理商标产品,烟台红富士苹果就包涵在内。活动一方面解决了烟台苹果库存积压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淘宝网使广大消费者更加了解烟台苹果,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利用互联网营销农产品,不但让企业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要,还可以进行双向沟通,开拓了产品市场。

1.2.2 减少了销售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互联网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以较低的费用实现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交换。烟台苹果通过线上营销的新模式,使流通环节减少,使销售成本降低,使销售效率提高[4]。

1.2.3 减少了农产品腐烂变质损失。互联网线上订单方便迅速,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这等于减少了果农将苹果运送到消费者的时间,使农产品的鲜度保持在正常水平,从而减少了因苹果腐烂变坏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1.2.4 信息效率高,交互性强。互联网有很多优势,交互性是其最大优势,可以理解为互动传播。交互性的结果是,不但用户能得到有用的信息,厂商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用户的有效体验反馈。互联网可以跨地域、跨时间不间断运营,而且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共享,因此解决了传统苹果营销中市场供需信息获取、传递困难的问题。

1.2.5 提高产品竞争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烟台苹果网络营销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不但使烟台苹果的销售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显著提高升了烟台苹果的市场竞争力,使果农的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1.2.6 农产品促销效果好。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具有实时传送声音、图像和文字信息的功能,同时可以直接为信息方和接收方架设沟通桥梁。烟台苹果通过互联网可以更好地进行线上促销,从而提高销售量。

1.3 威胁(Threats)

第一,烟台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不高,果农网络观念差,大多数果农不会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这就阻碍了苹果的线上销售。第二,烟台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物流成本较高,这严重威胁了烟台苹果的线上营销,而且烟台农村地区物流业不发达,农民所在的村落没有快递公司与其直接合作,极易导致农产品滞销。第三,烟台苹果具有时鲜性,存储时间不宜太久,而果农很少有大型存储仓来储存水果。由于天气、交通等无法抗逆的原因,水果有时不能及时送达消费者手中,导致在运输途中变质而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从而影响消费者对烟台苹果的印象,对烟台苹果的声誉造成沉重的打击。第四,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水果的包装也成了消费者的一种新的需求。烟台农村地区由于工业不发达很难达到消费者的要求,包装成本的上升也严重阻碍了烟台苹果的线上营销[5]。第五,网络销售平台建设体系不完善是阻碍烟台苹果线上营销的难题之一。电商、旗舰店、网上交易市场、专业网站等数量较少,不利于烟台苹果线上销售规模的扩大。

1.4 机会(Opportunities)

要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就必须实现品牌化。烟台市有丰富独特的农产品资源,尤其以烟台苹果著名。2015年8月28日烟台苹果有了自己的品牌卡通型新形象――拇指哥,有了新的品牌口号――“中国第一个苹果,烟台苹果”,这将使烟台苹果在世界市场上独具一格、更有优势。烟台市政府着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烟台苹果的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2015年,烟台市政府将莱阳、福山、栖霞作为全国重点淘宝县,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其中莱阳市首先启动了农村淘宝县项目,栖霞、福山等也不甘落后,紧随其后。其他县市区也对农村电子商务工作进行总结,找准突破口,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快速发展。“烟台苹果网”在2015年正式上线运行,这是烟台市第1个农产品垂直电商自主平台。烟台苹果在淘宝、天猫、1号店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了12个旗舰店,如“霞谷献珍”“一村果园”;建设完成了“中国苹果交易网”“鲁沃商城”等专业网站16个,产品宣传和销售实现一体化发展;庙后镇下汪家夼村、西城镇回兵崖村等电商示范村的例子屡见不鲜,苹果网络销售量占销售总量的比重达20%以上。

2 “互联网+”模式下烟台苹果营销模式创新点

通过苹果艺术节、网络平台、重点区域定向推介、农超对接等方法,开创新的营销模式,使烟台苹果深入人心,坚持品牌化道路。把龙头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微商、电商等多种主体紧密结合起来,拓宽苹果销售渠道,构筑起网上网下联系密切、共同创造的销售新体系。

3 对策

综上所述,农产品要想突破传统营销模式的瓶颈实现“互联网+”模式下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改变传统思想观念,使农民对电子商务产生全新的认识。广大农民应该克服小农意识的狭隘性、封闭性和保守性,增强市场观念,积极融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去[6]。二是提高农村教育,使农村培养出大量电子商务人才。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网络的建设,向农村输送农业技术人员。三是开创新的营销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农超对接的作用,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应该向农民朋友灌输品牌化的思想,让农民朋友从内心明白品牌效应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经济变化,从而促使农民在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中变得更加主动和热切。四是建立农产品行业大数据,使农业向信息化方向转变,从而为农产品的营销提供完备的信息服务。不但要建立农产品行业电子商务网站和营销网站,及时和收集有关的农产品信息,而且要建立网上农贸市场、网上农产品专业批发大市场、网上连锁店等,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五是在农产品工业体系中,通过增加农产品深加工的种类和层次,拓宽农产品的额外价值,形成走在世界前列的农产品深加工体系。这有利于减少农产品单一环节加工下附加值低、浪费严重的问题,从而促进农场品营销的可持续发展。六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经销商、电商、微商等多种主体作用,形成线上线下相互依赖、共同发力的营销新体系,从而改善农产品的销售状况。七是政府加强经济职能,贯彻落实“互联网+”政策,使电子商务在农村蓬勃发展。政府要加强对市场规范制度的管理,建立农产品营销市场规则,引导市场的健康发展。八是推进部级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充分发挥研究院、博士后等智囊团的作用,引进推广前沿技术,鼓励合作社经营和规模化经营,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以扩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提升品质较低农产品的改善速度,使“以质取胜”得观念深入人心,促进农产品的长久增收。

4 参考文献

[1] 烟台苹果的“互联网+”模式[J].走向世界,2015(40):25.

[2] 卢勋.远观近看识苹果[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5(42):8-13.

[3] 李希平.当“互联网+”遇上“栖霞苹果红”[J].中国经济信息,2015(21):50-51.

[4] 耿海艳.安塞山地苹果产业发展与苹果文化的建设[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营销;影响;现状及存在问题;7PS理论

1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营销的影响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历史条件下,“互联网+”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教育培训行业是近年来的新兴产业,始终处在稳定增长阶段,总体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得各教育培训企业有了更广阔的产品营销渠道和发展机会。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近些年来,通过互联网发酵蔓延的“教育焦虑”也给予了教育培训行业极大的市场机会与发展机遇。教育培训逐渐覆盖了全年龄各阶段,为各个群体的受教育需要提供对应的服务产品,助推了知识付费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教育培训行业的理念思维以及发展模式。一方面是对各培训机构以及企业的影响,互联网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深入影响了机构或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的推送形式与呈现模式,比如线上教育、OMO模式、电商平台推广、APP推送等等。另一方面是对消费者受众的影响,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数据分析可以更大程度地了解教育培训提供方的相关信息并加以比较,从而做出最优化选择。互联网的发展缓解了教育培训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教育培训服务的生产模式以及实际价值相较之前更加透明公开,有利于消费者做出最具有性价比的选择,但这也使得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综上,对教育培训行业的企业来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当下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呈现传统机构与新兴机构并存的业态。一部分传统机构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缺乏敏感度,保持着一定的行业惯性,总体运行的市场营销模式基本不变,试图固守原有市场份额。这一类传统的教育培训机构受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强烈冲击。它们所受到的冲击一方面来自市场同质性以及优秀新兴机构强有力的竞争,另一方面来自消费者对培训机构产品及服务日益提高的满意度标准。随着时代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环境与竞争形势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固步自封的企业终将被市场逐渐淘汰。而另一部分新兴机构则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有力支持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化分析,准确地细分市场并进行有效定位,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数据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显著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培训行业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以及国民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性决定了教育培训行业的蓬勃发展动能。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迅速,前景光明。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教育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其中K12教育市场仍占据市场主体地位,并且在线教育呈现出了十分亮眼的发展势能。疫情时代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在线教育的迅猛发展,提前促进了教育网络化转变发展。总体来看,教育培训行业的总体营销状况良好,市场发展潜能巨大。回望过去,教育培训行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阶段,逐步脱离了政府和国家的庇护,走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之中。“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着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寻求新发展的境况。互联网技术助力教育培训机构改变市场营销理念,发展新型市场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智能交互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搭建多元化的市场营销体系,使得市场营销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总体来看,“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营销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市场营销理念缺乏创新。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智能性,给予了市场微观主体无限的可能性与发展潜力。但是“互联网+”时代下,市场中仍有教育培训企业存在营销理念较为落后的情况,直接影响了组织的盈利状况与市场竞争能力。部分企业忽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对细分市场与客户需求进行分析,而是依靠历史数据与习惯思维对客户群体进行主观臆测。同时,也存在一些企业固守原有的营销发展理念,实行较为保守的营销模式,没有将原有的市场营销思路与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思维进行有效结合,使得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缺乏针对性,错失潜在客户。市场营销模式比较落后。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仍存在固守传统营销模式的问题。“互联网+”时代,信息智能技术使得培训市场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企业所能争取到的顾客有效注意力逐步碎片化甚至于粉尘化的情况下,打印发放传单、人员推销、促销会议、街头拦访等过分依赖线下的传统营销形式不仅营销成本过高,而且总体营销效用较低。无论是作为产品和服务提供方的企业,还是作为接收方的消费者,都极大程度地受到了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影响。消费者接收信息的渠道逐步由线下向线上转移,KOL、KOC等意见领袖对顾客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线上转流量竞争趋势逐步凸显。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保留传统营销模式的企业难免处于竞争市场的下风位。营销渠道有所限制。对于教育培训机构及企业来说,有效的渠道是高效市场营销的关键所在。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拓展业务渠道是“互联网+”时代下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尽管大部分教育培训机构都在推动业务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面作出了努力,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过分依赖某些营销网点,轻视或者说缺乏能力和资源对线上新媒体渠道进行有力的开拓和发展。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只是建立了官方网站,认为有了这个网站就可以了,并没有及时更新相关信息,甚至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上的基本信息填写得都不够完善[2]。这些企业缺乏对营销渠道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以及合理的资金配置,直接导致各个渠道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缺乏均衡性,很大程度地限制了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整体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3运用现代营销学7PS理论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培训行业进行营销策略创新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教育培训行业原有营销策略的适用范围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对企业所使用的市场营销策略的适用性、创新性、智能性、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智能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将自己的产品输送给细分顾客群体,将顾客注意力转化为有效购买力。本文通过现代营销学的7PS理论,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培训机构及企业提供一定的创新型营销策略加以参考。

3.1产品策略

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应当贵精不贵多。“互联网+”背景下,产品、服务的高性价比以及凸显的品质优势是企业有效的竞争力。教育培训机构及企业应当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准确定位消费者需求,提高优质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开发特色服务产品,淘汰弱势项目,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时代脚步,同时也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各教育培训企业应通过领先、跟随超越和系列延伸的新产品开发策略,重点关注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各教育培训企业应准确分析所属产品的生命周期定位,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市场营销策略,对优质产品给予资源倾斜,对劣势产品进行资源削减。

3.2价格策略

互联网时代使得市场上的价格趋向透明化、公开化,使得价格竞争战愈演愈烈。“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培训机构及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计算的方式在各方面压低成本,低价多销,争取市场份额,打好“红海”价格竞争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锁定有效的细分市场,着力为特定市场提供优质高价的有效针对产品,从而赢得忠实顾客群体,进而影响其他潜在消费群体,提高市场知名度,打好“蓝海”差异价格战。

3.3渠道策略

互联网时代给予了教育培训行业分销渠道更多的拓展可能性。当今时代,各教育培训行业选择分销渠道时逐渐呈现从线下向线上倾斜的趋势。互联网平台造就渠道多样性与多元化,使得企业有了更多的比较与选择,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择、约束、激励和评价渠道成员。互联网技术缩短了各教育培训企业的渠道长度,拓展了渠道宽度,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比如可以通过教育网站、百度搜索引擎、大众点评等渠道扩大销售面,提高营销效用。同时,各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智能互联等信息技术加强与相关合作人以及推销商的有机联系,使得自己的产品获得更大的营销渠道规模,提升销量。

3.4促销策略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高度碎片化使得企业获得顾客有效注意力的难度大大增加。教育培训企业应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各方面技术提高新颖独特的宣传广告质量,重视针对不同顾客群的有效关系营销,推行时机合适的销售促进活动,最大程度地将顾客的注意力转化为有效购买力,比如在微信开展朋友圈点赞营销活动、在大众点评和小红书等平台加大宣传投入、在官网提高信息全面性和品牌美誉度等。在合适的媒体上新闻报道或宣传文章,有实力的培训组织也可以作一些平面广告或电视广告,网络广告也是不错的选择。关键是要做好项目、渠道与价格的整合,形成特色,传递一致的形象[3]。

3.5人员策略

人才是引领企业繁荣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样的产品服务会因不同的教师及相关服务人员产生不同的价值表现。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相关体系建设,提高员工满意度,实现内部人才队伍智能发展。有效的管理与激励体制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重要保障。各企业可以运用大数据与信息技术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监管激励体制,更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且教育培训行业企业总校管理人员还需要定期与分校管理人员积极沟通,帮助其明确管理方法、管理重点,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性[4]。

3.6差异化策略

企业有限的资源和能力决定了其必须进行市场细分与选择。“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以及电子算法可以帮助企业梳理细分市场,准确定位消费者需求,掌握市场动向。对于企业的产品而言,“差异化”也就意味着区分其他品牌产品的独到之处。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深入分析市场现有的产品,进而根据消费者需求发展具有本品牌特色的差异化产品。综上,各教育培训机构应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针对所选择的各个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在其经营领域形成产品特色、差异化以及品牌优势,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7过程策略

市场营销的整体过程应具有较强的有机性和流畅性,从而形成较高的整体营销优势。有机的整体所发挥的效用可以大于各部分之和。课程的整体氛围、老师的整体表现、课堂的基础设施水平、员工对消费者的关切程度等细节都对于整体服务过程的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如果忽视整体过程服务的重要性,则会造成服务效率较低、服务质量不稳定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顾客的满意度。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观测整体服务的进展过程,从而及时发现并修正整体过程服务的脱节点。立足于过程策略,教育培训行业应高度重视过程服务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整体的服务品质与顾客感知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雪.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培训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商场现代化,2020(18):80-82.

[2]周倩.互联网时代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6):79-80.

[3]焦峰,韩梦洁.教育培训营销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