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随着后勤体制改革一并进行的。自1983年中央提出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以来,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基本方针,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从局部、单项的改革探索转变为全面、系统化的有序推进,初步建立了适应新时期机关建设需要的后勤保障体制。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一个循环渐进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

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历程回顾

1983年,中央书记处会议明确指出,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化问题,要逐步解决。1989年,国家编委会议审议批准了《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1993年,中编办和国管局印发了《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管局负责起草的《关于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1999年,朱鎔基同志提出,“要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新时期机关建设需要的后勤保障体制”。2004年,总理对国管局工作作了“管理、保障、服务。廉洁、高效、务实。贯彻始终,蔚成风气”的重要批示。

(一)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情况

第一阶段,实行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分离,通过改革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推动服务社会化改革。1989年出台了《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将机关后勤工作分解为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两个部分,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仍为行政编制,承担服务职能的人员列为行政附属编制。1993年,《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将后勤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从机构上分开,其中,后勤管理职能划入各部门办公厅(办公室),使用行政编制;组建事业性质的机关服务中心,履行服务职能,工作人员从行政编制改为事业编制。

第二阶段,建立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通过创新机关后勤服务机制推动服务社会化改革。1998年,《关于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机关服务中心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独立核算,逐步实现自收自支;各部门根据机关服务中心承担的服务项目,与机关服务中心签订合同支付服务费用,逐步完善结算制度。从1999年开始,在中央国家机关实行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试点工作,并总结经验,先后印发了《关于建立机关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的意见》、《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办公楼(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国家机关办公楼(区)物业管理服务基本项目收费参考标准》。

第三阶段,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2000年以来,为适应社会服务业发展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需要,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通过调整结构,推行“走出来”和“引进来”等多种发展模式,打破传统后勤保障模式,改革用人用工制度,干部实行聘用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积极创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现形式。

(二)省市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情况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省市机关事务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通过设置机关服务中心、组建服务公司、引进社会服务等形式,实现机关后勤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的分离。二是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引进社会力量,通过承包、租赁等多种途径,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经营机制,实行有偿服务,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市场化供应。三是转换后勤服务运行机制,与机关建立服务结算制度,机关服务中心实行成本核算,逐渐向独立的法人实体过渡,机关后勤服务走向社会化和专业化。四是推动机关后勤服务经营单位走向市场,把部分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机关后勤服务单位,如食堂、物业部、印刷室等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面向机关和社会开展双向服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后勤经济,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五是改革后勤服务机构内部机制。在服务经营单位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从委任制改为聘任制,实行任期制;建立经营者收入与业绩挂钩机制等。这些机制增强了服务经营单位的内部活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保障机关高效运转,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也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机关后勤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尚未完全彻底分开。一些部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供给式服务,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没有完全分开。如有的部门管理与服务没有分家。二是职能不明确。有的单位则把后勤职能拆分隶属不同部门,如财务、基建、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部门不隶属后勤部门,而在办公厅或其他部门。这种体制不统一、职能各异的状况,增大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难度,后勤整体服务保障作用难以发挥。三是结算制度没有普遍建立起来。一般对内特别是对内部职工服务的收费都低于服务成本,后勤服务部门经营的收入往往被用作弥补机关经费不足或解决机关福利,影响后勤服务部门的经费自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收费标准是动态的,如何定价适当也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10月区政府机关后勤工作总结

机关后勤工作纷繁复杂,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机关后勤职能进一步扩展,对机关后勤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两年,我局坚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重要抓手,以学习启迪思路的创新,以学习促进作风的转变,以学习推动效能的提高,使全局工作努力实现“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保障法制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后勤机关整体素质

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中,我局采取学理论、听报告、看发展、谈体会等形式,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三抓”活动,有效促进了___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转变。一是抓观念转变,增强服务意识。传统后勤观念认为,机关事务管理局管钱、管物、管车,是机关的“大管家”,其主要职责就是“管理”,造成后勤管事的多,做事的少,后勤工作很被动。我们紧扣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实际,明确机关后勤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服务是后勤部门的天职,是立局之本;管理是成事之基,是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手段。我们把职责定位为“服务”,以服务为宗旨,谋划和开展好各项工作。我们在工作思路上提出了“四句话,八个字”:牢记一个宗旨—服务,抓住一个根本—管理,明确一个方向—创新,坚持一个作风—务实。在具体工作目标任务上提出:一是强化服务,要求员工在“钻”、“勤”、“有心”、“优”上下功夫,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机关对我局服务的满意率比上年提高___个百分点,达到___%。二是在提高服务的同时,节支增收。强化成本管理,各项经费支出同比下降___%;加强经营管理,局属经营单位营业额、利润分别增长___%以上。

二是抓素质培养,提高整体形象。

两年来,我们按照区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意见精神,每年在年初制订局建设学习型机关年度活动计划,开展全员素质建设,通过下发文件、___学习、岗位培训、查岗教育等形式和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学习和教育,转变思想、工作作风,提高后勤队伍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我们___局全体员工在学习日学习了“___”、《中国入世报告》、__大报告等政治理论的学习、讨论和教育,举办了《与时俱进,坚持___员先进性》专题讲座,实施了电工、档案管理、人事管理等岗位业务培训。同时,针对局岗位多,人员多的特点,___中层干部在同一时间分批对局各个岗位进行了查岗,查人员是否在岗,查在岗工作情况:态度是否热情、服务是否到位等,并对查岗情况通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教育。通过学习教育,全局干部职工思想上有了明显提高,政治上有了明显进步,作风上有了明显转变,纪律上有了明显增强。

三是抓制度建设,促进规范运转。

我局在抓基础建设、建章立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做到按规章办事,按工作程序办事,按职责要求办事,优质高效地做好区级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制订了《节支、创收考核奖励意见》,把节支创收指标进行了目标分解,明确了各科室的支节创收任务与责任、考评的内容和标准。修订了《武进宾馆、新苑宾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机关商场考核奖励办法》,把宾馆、商场的奖金与量化的经济指标挂钩,树立效益优先观念。修订《仓库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物品出入库程序和仓库管理。还制订了《电话费管理办法》、《门诊报销补充规定》等制度。同时,我们坚持以前制订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坚持以《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坚持以《服务承诺制》明确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要求,提高工作质量;坚持以《首问负责制》优化服务环境,方便群众办事。

二、推进学习型机关的建设,不断创新机关后勤工作思路

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半年来的学习与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一、办公...

本学期的工作很快结束了,在区教委、生产教育办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后勤积极努力,不断提高办学效益,研究新情况,优化进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增强保障能力,促进学校健康良好的发展。

总务后勤工作总结:严格自我要求尽心服务工作学期即将结束,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在校长室和总务处的领导下,在七年级部的支持下,我们的后勤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规,但是仍然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下面就把一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汇报一、指导思想...

一年来,我能认真学习“___”重要思想和党的“__大”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行动上与___保持一致。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工作思路和方法,熟悉本职业务。

刚刚走出校门的我,走进社会,走进工作。对我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对环境的适应,对工作的理解每天都有所不同。经过两月的工作,使我少了些许幼稚,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些许挑灯夜读,多了几分奔波劳碌;少了些许纯真快乐,多了几分责任在...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__年即将过去,我们后勤部门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在有关兄弟科室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我们后勤部门克服了人员少,事情杂等困难,为医院做了大量的工作。

小学后勤工作总结本学期,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后勤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教育工作文件精神,贯彻执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针,坚持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方向,强化后勤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强化安全...

一年来,后勤服务总公司在院党委和主管院长的领导下,经过后勤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院党委和院行政赋予后勤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上完成了后勤服务总公司作为学校办学的职能部门应...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当前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的现状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履行职责、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政务工作的效率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广泛性、服务性、和谐性、琐碎性、时效性、突发性和知识的多科性,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推进,对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员的增加、服务范围的扩大、会议保障需求的提升等都对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带来了新的考验。需要相配套的服务设施设备、服务管理体制和服务人员队伍与之相适应。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办公区较为分散、短时间无法大规模扩展、周边地域狭窄、空间紧张等的原因,服务功能的改善只能立足现有规模条件进行技术更新和改进,有的服务场区受住房条件限制无法更新。

管理难度大、凝聚力建设存在困难。机关后勤服务人员整体结构的参差不齐,大多数职工身处服务保障第一线,且工作单一、重复性强,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客观上存在着管理难度大、凝聚力建设困难的问题。同时,干部队伍方面,客观上存在着人员结构日趋老化、年轻干部总量偏少、干部队伍梯次失衡、后备干部储备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增强了抓紧培养锻炼干部,夯实服务工作组织保障的紧迫感和压力。

物价的变动和设备的老化,对服务成本的投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机关服务中心的服务成本也势必不断提高,负担越来越重。随着国家改革和政策的调整、人员结构的变化、物价上涨以及服务收费与服务标准的不对称导致的中心“减收增支”的问题会日益突出,由于编制的有限,人员配备与繁杂多样的后勤工作相比,就显得任务多、项目杂,每个人都要身兼数职,许多事做起来力不从心,疲于应付,使服务保障跟不上。

二、更新理念,坚持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推进器,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法宝,也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要把创新摆在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核心位置,推进机关后勤工作的理论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

后勤服务中心的干部职工自上而下都要坚定改革和创新的信念,切实从思想上进行根本的改变。首先,行政机关的领导需要更新后勤管理理念,理解和贯彻国家推行的改革方针和政策,使后勤革新与市场经济接轨,福利性、保障性和经营性服务分开。在某些领域探索、引进专业力量,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高效节能。其次,后勤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服务”的思想理念,坚持“为机关工作服务、为干部职工生活服务”的宗旨,系统化地为干部职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后勤服务中心要坚持管理创新,努力实践标准化服务。管理创新就是要把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机关后勤管理系统,以更科学有效地实现机关后勤工作服务保障全局、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工作目标。当前,要借鉴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吐故纳新,从而建立起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流程顺畅、高效运转、全面受控的管理体系,通过制定统一的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实现管理工作由经验型、随意性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转变,达到全员素质提升、整体保障水平提升,推动机关后勤工作水平的提高。例如:可以明确后勤服务等级标准、收费标准、准入标准、考核标准、奖惩标准、退出标准等。

后勤服务中心要坚持技术创新,积极推行“互联网+后勤服务”服务模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能管理服务平台,融合优化现有服务和保障资源,实现后勤管理服务提质增效,已成为机关后勤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机关后勤可以依托局政务外网大力打造机关后勤服务云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后勤服务”,努力建设机关后勤业务数据库和机关后勤业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后勤现有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各现有应用系统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三、大力推行精细化服务

实行精细化服务,必须树立精细服务的意识,这是推进精细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细节决定成败,后勤职工要养成在服务中关注细节的良好习惯,在“三个环节”上体现精细化服务的工作要求。一是在服务准备工作中要“细想”,充分预想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事前的准备要做充分;二是在服务过程中要“细做”,在细心、细致上下功夫,对准备阶段的漏项要及时补台到位;三是在服务完成后要“细思”,认真总结服务工作的得失,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完善服务细节。

实行精细化服务,必须细致研究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重点的变化,掌握机关干部职工对后勤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适时改进工作,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提高措施的有效性,在后勤服务中体现人性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实行精细化服务,必须细化服务标准和流程,要对每个服务岗位和每项服务内容,制定措施细化、标准明确、操作方便、考核有效的制度办法。 “苦练内功、向管理要效益”,学习和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机制,在管理工作中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大力建设“服务品牌”

品牌建设是提供高质量机关后勤服务保障的基础抓手。创建机关后勤服务品牌,要紧紧围绕机关后勤工作职能,进一步丰富品牌内涵要素,充分体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机关的要求,以“用心服务、深耕服务、品牌服务”的理念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以品牌效应塑造良好部门形象,以品牌标准检验和推动服务保障质量提升,在理念塑造、行为养成、服务理念、职业道德等体系要素上取得明显成效,营造浓厚的绿叶文化氛围,体现出品牌服务的示范性和推广价值。

服务是机关后勤工作的第一要务,是机关后勤服务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更是服务品牌创建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服务品牌创建、深化过程中,要紧扣“服务”这一核心来谋划,要优化服务机制,进一步理顺职能部门、服务单位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在优化提高服务工作整体合力上下功夫,在内容上更加突出高效务实节俭,在方式上体现多元融合、兼容并蓄,在对象上做到内外结合、相互促进,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要求,形成服务定式,提高针对性、有效性。

品牌文化是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其植根于机关后勤工作总体价值观,综合体现了后勤工作特性、经营管理模式、制度氛围等等内容,是一种软性的管理。任何品牌的建构都需要一个漫长而不懈努力的过程,“服务品牌”的建设也正是在持续的耕耘中逐渐成熟并发挥效应。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要树立牢固的品牌意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品牌建设的精髓与内涵,抓好机关后勤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把服务品牌建设的各项要求具体化、精细化、责任化,切实提升机关后勤服务保障的品质,推动机关后勤工作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保恒.完善机关后勤保障服务改革促进机关事务管理[J].低碳世界,2017 (02).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改革现状

我省省级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于90年代政府机构改革之际。1996年,随着省编办《河北省省级机关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省直机关先后成立了14家相对独立的后勤保障机构;2001年,省编办与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又联合制定了《关于深化省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使省级机关服务中心增加到了30家。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促进了机关政务与事务分开, 行政 机关更加精干,政务工作更加突出。而后勤从机关剥离则促进了后勤保障工作的规范化,机关对后勤服务的满意率不断上升。事实证明,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是符合市场 经济 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的。主要表现在:

1.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服务体系。主要体现为机关服务中心的职责更明确、内部分工更细致。总体来看,中心的服务职能一般包括后勤服务工作的组织、规划与协调,机关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及其他办公设施的建设、分配和维修管理,机关车辆、配电、冷暖、电梯、电话等设施的购置、保管、使用和维护,机关 财务 、财产、物资管理,机关会议室、食堂等服务机构的管理,日常办公设备用品的采购、供应和管理,安全、保卫、消防、接待等工作,以出资者身份经营管理机关所属企事业单位,兴办经济实体等。

2.建立健全了后勤服务保障的制度体系。省财政厅机关服务中心先后制定了30多项规章制度,省地税局后勤服务中心和省教育厅机关服务中心也分别重点完善了六个方面的制度。省广电局则由局党组研究 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该局机关服务中心则制定了《后勤规章制度汇编》。总的来看,制度建设的内容 主要涉及车辆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用人制度、定点采购、 财务管理 等方面。

3.部分单位尝试兴办经济实体,开始向市场化迈进。省交通厅机关服务中心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该中心先后接手和创办了南戴河日月湖宾馆、固安副食品基地、河北优特建材有限公司、内蒙通泰化工有限公司、荣昌工程公司、河北交通旅行社等多种经营实体,70%以上的实体实现盈利,有两个项目的年盈利水平则已超过了60万元。

可以说,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省级机关后勤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在管理上逐步实现了由计划型向市场型、经验型向科学 型转变,由实物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 由经费划拨向结算制度转变,由物资的分散采购、供应向政府集中采购转变。在服务上,由供给型无偿服务向核算型有偿服务转变,由封闭型单一服务向开放型两面服务转变,由缺乏内在活力和动力向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负盈亏转变,从而初步建立了新型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省省级部分机关服务中心事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机运行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1.部门领导对后勤体制改革的认识不足。往往把后勤改革看作机构改革的附属品,缺乏对后勤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使后勤改革缺乏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由此引发的部分后勤工作人员思想的不稳定性,成为机关服务中心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2.相关职能部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考。在改革操作上简单化,造成后勤管理和服务分家后关系不顺,影响 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积极性。

3.后勤服务部门“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意识甚至市场化操作意识淡漠,致使未来发展思路不明确,缺乏改革的信心。

4.后勤服务人员观念上的行政惯性还较强。往往从行政管理的方式角度看问题,学习 市场竞争本领主动性不够,致使后勤服务部门的市场化素质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市场型运作上还缺乏比较成功的战略模式。

5.配套政策的滞后性影响了改革进程。后勤部门在改革中面临着诸如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与机关建立结算制度、国有资产的划拨与占用等一系列的政策问题,但现有政策对此并不明确,特别是对国有资产的产权、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或可参照的理想方案,从而延缓了服务机构法人主体的落实。

由上可见,我省省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仍处于试点阶段,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

三、改革步骤

深化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按兵不动,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根据改革的进程,突出重点,分步推进。从战略角度分析 ,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战略阶段:

第一阶段,实现体制分开。即将机关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后勤服务职能进行合理分离,根据各自特点和职能要求构筑新的管理和服务体制,使其真正按照自身规律 运行。特别是在服务上要转变观念,根据政事分开、企事分开和福利性、保障与经营分开的原则,确保机关后勤单位法人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组织后勤服务单位的服务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发挥市场对机关后勤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第二阶段,促进机制转变。主要内容,一是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经费的拨付方式,建立和完善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二是改革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服务运行机制,按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深化服务部门内部的财务、资产、人员和分配制度改革;三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服务经营结构,积极拓展服务经营领域,推进服务联合,扩大服务的规模效益;四是按照现代 企业管理的要求,推进后勤服务机构的转制步伐,积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最终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单位。

第三阶段,完善市场条件。培育机关服务消费市场是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内容。在形成机关行政主体和后勤服务门市场法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并最终形成机关后勤服务的需求和供应市场。同时,进一步规范和监管机关后勤服务市场,调整、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尤其是利用政府采购方式制定机关后勤服务市场的准入制度,加大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对内对外的开放程度,为机关后勤服务部么走向社会、社会企业进入机关奠定基础,形成两个服务主体的公平竞争格局,从而强力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从实际情况看,目前 我省省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还处于第一阶段的初期。所以,近期改革的重点是在稳定现有的机关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扶持性的政策措施,“扶上马送一程”。

四、发展 战略

从未来着眼,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 化改革,就是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市场化供应。但毕竟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探索阶段,因此省级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现在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 发展战略 应是稳中求进,逐步完善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形成服务特色,先占领机关内部市场,再图向外扩张。为顺利实现固本强源的战略目标,机关后勤服务中心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牢固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用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企业 形象去占领后勤服务保障市场。

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干部聘用制和工人 合同 制,实行岗位管理责任制以及相应的选聘、奖惩制度,建立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和方法 ,使贡献、绩效与收入挂钩,充分调动广大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根据机关后勤保障行业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有计划地对机关后勤服务保障队伍在年龄、科学 文化 知识和业务技术等方面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在机关服务中心通过强化对内服务完成一定的实力积累后,为合理配置机关后勤资源、实现整体规模效益,应在从主体分离出来的基础上,以优良资产为龙头, 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规律 为杠杆,对现有后勤服务保障机构逐步实行联合,走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可从各部门的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

1.从服务保障内容 上,可实行整体联合,也可实行宾馆招待所、物业管理、餐饮和用车等服务保障项目的单一联合。

2.从服务保障对象上,可按部门和系统组织联合。

3.从服务保障的空间上,可打破部门和系统的界线,组成跨部门的综合或专业服务保障中心。

4.从联合的方式上,可根据市场发育程度,组建集团公司、租赁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公司或实行兼并等。

为推动这一工作,建议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成立省级机关后勤服务保障集团,负责有关后勤服务保障的 指导 与协调。

五、政策选择

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看,政策是主要推动力。

考虑到机关后勤改革涉及的问题 既多又新,政策必须能够充分体现“统筹兼顾、稳中求进”的原则,既要统一筹划、整体设计,与国家经济 改革相衔接,与国家政策制度调整相结合,又要考虑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差异、市场发育程度、干部职工的承受能力等,在改革范围、实现形式、运作机制上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正确处理当前改革与长远发展、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专业分工与行业协作、行政主体与后勤服务主体的关系。从实际出发,目前 急需出台的扶持政策:

一是目前机关后勤不良资产较多,仅靠现有资产存量启动比较困难。为此,政府应增加对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财政投入,用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机关后勤改革,保障机关正常运转。

二是从机关分离出来的服务保障单位,服务对象具有特定性,服务项目和范围又受到局限,收费标准还要考虑服务对象的承受能力,对此应在一定时间对这些服务保障单位适当减免其营业税、所得税和其它社会摊派,扶持起发展。

三是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妥善解决好下岗分流职工和分离出来的后勤职工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对下岗分流的职工应提供培训、建立安置基金、在一定时间减免其兴办经营实体或企业 税收 等优惠政策。

四是允许机关后勤单位与其他企业共享企业改制、兼并破产、再就业工程、住房建设优惠政策。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五结合”

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既有常规的长效管理,也有短时的危机处理;既涉及到管理者身份的教师,也涉及被管理者身份的学生;既需要严格的制度管理,也需要人性化的服务;既需要行使管理的职能,也要承担育人的职责。总之,在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中,要内外结合、长短结合、师生结合、软硬结合、管育结合,从而科学地推进后勤管理工作,充分体现为教学服务的职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温馨、和谐、安全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

一、内外结合

内外结合,是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空间概念,即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要由校内的“内化”管理与校外的“社会化”管理相结合。

有学者认为,就国内而言,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即内化型、外化型和混合型。内化型模式是后勤部门通过对学校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将人事、财务实行计划单列,全员全额承包,建立准企业化、半企业化的“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管理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的初级形式。混合型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的过渡形式,采取校际联办或学校与社会联办,通过新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后勤实体实现不同程度的有偿服务,逐步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外化型模式是把学校从后勤主体中解放出来,由政府或社会代替其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这是实现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的最终模式。

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院校后勤发展程度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但无论怎样发展,无论发展程度如何,都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并不等同于后勤管理社会化,并非是把后勤管理的职能、职责推向社会,而是要随着后勤服务机制和体制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改进管理办法,从而强化管理,改善服务。如,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生活区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强化学生生活区的管理?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推进,对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大考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健康消费意识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市场经济中不正当的竞争有可能影响后勤服务质量、侵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何建立后勤监控组织体系,建立后勤社会化评价体系,健全高校后勤市场准入制度,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后勤管理者不断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实践上的不断探索。

总之,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中,既要充分利用社会化解决后勤经费不足,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好处,也要重视研究社会化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使校外的“社会化”与校内的后勤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水平。

二、长短结合

长短结合,即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日常长效管理与短期的、突发的危机管理相结合。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日常长效管理,在于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平常细致、认真和持之以恒的工作。而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中短期的、突发的危机管理,则在于科学的防范和较高的应急处理能力。

危机事件发生于一时,但危机管理则是一个日常管理的过程。在危机可能爆发之前做到未雨绸缪,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危机管理的重点是防而不是治,其要求在日常管理中,寻找危机的根源及表现形式,并分析它们可能造成的冲击,通过降低风险和缓冲管理来更好地进行危机管理。只有在危机发生之前对突发事件的各个要素进行掌握与跟踪,提出及时有效的预控对策,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危机的发生。

当然,没有任何个人或组织是对危机免疫的,一旦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就要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应对。参照有关企业应对危机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危机的应对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迅速判断,控制局面。发生危机事件时,在第一时间内坦诚地面对公众和媒体的质询是非常重要的。危机事件的起因,往往是因为管理上的疏忽或单位个体的不慎行为带来的,当出现问题后,第一要务是迅速判断危机事件的起因、评估危机事件可能带来的风险,将危机事件控制在现有的程度或框架之内,使其不再扩散。步骤二:分化源头,各个安抚。导致危机事件的源头包括社会公众、媒体等,需要对不同的源头采取不同的安抚及配合措施。步骤三:统一口径,回应公众。当学校后勤出现危机事件时,公众迫切想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校方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如果这一事件牵涉面比较广,会让外地的家长产生种种疑虑。这就要求校方及时地向媒体提供准确的、透明的信息。步骤四:主动自纠,加强沟通。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改变了原来的沟通渠道单一化的状况。如今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还有现代的网络、手机信息等沟通渠道,为信息畅通创造了条件。在突发事件状态下,充分发挥各种沟通渠道的优势,有利于信息得以多渠道,全方位沟通。步骤五:尽快解决危机,通过有效的活动转化话题。在取得与社会公众及媒体良好的沟通交流后,巧妙制定危机公关策略,分步骤地实施危机处理,对所有的危机处理办法都应该采取尽快的解决方案,这是处理危机的最高宗旨。接下来,就要组织主题性公益活动扭转危机给单位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公益活动能塑造单位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大大提升单位的正面影响力。

总之,在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中,要重在平时的长效管理,并把危机事件的防范纳入平常的管理之中。同时,也要在危机发生时,立即投入到危机的处理中,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解决危机,将危机造成的损失和冲击降至最低点。

三、师生结合

师生结合,是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对象概念,即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结合。

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学院的基本建设,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二是做好后勤保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努力提高业务技能,为师生的生活提供优质服务。要做好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相关人员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要主动深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勤问多看,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了解师生的需求,并做好细致的工作,在工作中体现服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要不断强化效率意识,在处理具体工作时,要科学安排,主次明确,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要不断强化效益意识,高职院校的经费一般比较紧张,在确定开支之前,一定要精打细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后勤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后勤管理者在后勤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而被管理者处于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加强学生队伍自律建设。高校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逐步趋向成熟,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过程。随着参与意识的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大为加强。因此,必须重视发挥学生会、团委、学生社团等组织的作用,组建学生自律委员会,在后勤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对学生思想动态、行为规范进行有效管理,维护学生利益,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主体作用,实现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四、软硬结合

软硬结合,是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手段概念,即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要以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学校的后勤管理,是一种秩序的管理,规范化的制度,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基石,是学校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因此,在人们的道德境界尚未高度发展、依然需要外在约束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健全的制度规范基础之上。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严密、健全的制度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有章可循、完善科学,管理制度的执行要严格认真、奖罚分明。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它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法,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为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柔性管理的要义之一是要以人为本,主张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将提高人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作为管理核心,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实现人的价值作为管理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在后勤管理工作中,要强化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的人性化的管理,加强情感培育,强化人性理念,并将参与、沟通、共享、发展渗透到管理的全过程。

五、管育结合

后勤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管理育人”,即把后勤管理与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后勤管理的根本职能是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提倡后勤管理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但这只是管理方式的转变,其归根到底是一种服务式的管理,在服务中体现管理。高校后勤要通过管理来创造优美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甚至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心理环境。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一切工作都必须服务于出人才、出成果。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应该在课堂之外,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的规范发挥作用,使后勤的教育成为有效的补充。因此,后勤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姓“教”的原则,同教书育人的过程同步化、影响一致化,通过各种形式的管理和服务,直接或间接地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指导学生的行为,起到育人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总之,“管”只是手段,“育”才是目的。只有从“育”出发,采取有效的“管”的手段,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管理得当,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律,吴社富.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模式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