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目前,在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和就业指导课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相对广泛而且理论性比较强,对于喜欢动手实践、参与性强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吸引力不高。另外,思想政治课多由政治专业而非专业教师授课,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2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与方法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国家已经从顶层设计上要求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而未来从事汽车保险行业的高职学生,若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未来的工作中很容易产生销售误导或者理赔诈骗等行为,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不但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外在要求,也是学生职业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

2.1转变观念,从主体意识上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转变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高职院校确实应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一技之长是可以使学生获取工作机会,但是想要长远发展还是需要综合能力,特别是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在职业实践中实施,但在学校时提前介入还是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很多企业的招聘要求应届毕业生,看中的就是刚踏出社会学生还是“一张白纸”,容易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在高职院校对刚刚接触行业或者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用先入为主的方式对其进行职业警示,其效果还是不错的。因而,高职院校教师要认识到在高职院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其次,让高职院校学生改变其求学观念。到高职院校学习一技之长的想法没错,但这不是学习的全部,还要认识到要提升综合素质,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贯穿学习全过程。因为“小赢靠专、大赢靠德”,必须德才兼备才能使基业长青。比如在汽车保险行业,若是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三头两天销售误导、与客户串通骗保,即使其专业技能高超,也总会有被行业淘汰的一天。

2.2改革手段,从教学方法方式上创新高校职业道德教育

2.2.1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使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具有职业性改变高职院校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两课”进行的做法,将职业道德教育穿插于专业课的学习过程,这样更具有职业性。如在汽车保险专业讲授《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时,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明白合同的重要性,出现争议怎么处理等等,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依法办事的意识,同时也巩固了学生的法律知识,明白哪些是违法的,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在进行查勘定损实训时,强调团队合作和礼貌用语,从细节处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尝试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让其与辅导员一起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从生活、学习的点滴灌输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观念。

2.2.2创新教育方式,使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更加接近行业要求高职院校可以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直接引入高职院校,做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工学结合可以让学生对专业、职业的道德要求有更为直接感受,可以感受到职业道德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在高职院校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也不是一种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方法。如高职院校汽车保险专业学生要考取保险营销员资格证或者是公估人资格证,其必须要在考试之前学习一定时间的职业道德知识。

3结语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如何突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六章职业教育”中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由此可见,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可以使高职教育进一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学目标与职业需求无缝对接,有效开展教学,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如何构建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基于学生学习特征,应重新构建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师角色、教学评价等。

一、教学理念向学生学习需求、就业需求转变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重点是面向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着力培养学生从事汽车维修与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2.以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3.丰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二、课程设置向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转变

传统的高职课程设置基本表现为:

1.本科课程设置的简配版,中职课程的高配版。

2.文化课程、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的衔接性差。

3.专业基础课程多,占据大量的学时。

4.专业核心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理论体系,缺乏职业能力体系的融合。

5.专业拓展课程得不到实质性重视。

传统的高职课程设置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并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年制高职课程应设置向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转变。

1.专业基础课程整合为《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气基础》三门课程。其中,专业《汽车文化》包含汽车相关法规、相关职业、汽车品牌、外形与技术、汽车社会与运动等内容,主要是增强职业吸引力;《汽车机械基础》包含机械制图、公差、力学、汽车制造材料与加工方法、机械原理与零件、气液压传动等;《汽车电气基础》包含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单片机等。以上知识强调“够用”原则。

2.专业核心课程分为点、面课程。点课程整合为《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器电控构造与检修》,主要是以单体零部件和总成的结构、作用、工作原理、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为教学内容;面整合为《汽车修理工艺与设备》、《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主要是以大修工艺、综合故障为内容。

3.专业拓展课程整合为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美容装饰、钣金喷涂类课程,主要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教材建设向模块递进、项目引导转变

在教材建设上,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理论性,引进模块递进、项目引导的理念,注入结合车型、注重技能的活力性,让教材更贴近社会生产实际。

“模块递进,项目引导”是指把每一门课程设计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设计为若干个项目,以项目为任务驱动教学。

1.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具体零部件、构件、总成为载体而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项目设计新颖,在师与生、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书本与网络、校园与社会等方面产生共鸣,增强可读性。

3.强调课程与课程、模块与模块、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衔接和对接,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滚动提高。

四、教学方法向理实一体、产学结合转变

课堂教学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习为主线、研究为主旨”为原则,教师对学生进行导学、导做、导研设计。

1.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应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2.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3.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思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以主人的姿态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积极探究,产、学、研结合,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实践教学向校企合作、半工半读转变

学校可以与专业汽修厂、汽车4S店、汽车快修店、汽车美容装饰店进行广泛合作,科学调度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边学习边实习,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把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成功地嫁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为学生在学习期间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缩短学生就业时的适应期。

六、教师角色向职业导师、技术顾问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保障,这对高职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教师角色向职业导师、技术顾问转变,是“双师型”教师的具体体现。

职业导师和技术咨询顾问要求教师具备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的综合素质,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而且在职业情感和心理上给予学生沟通和引导。

七、教学评价向过程考核、职业能力转变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培养具有汽车维修、检测、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如疑难故障诊断、排除),能够借助工具阅读汽车说明书、维修手册等外文技术资料,熟悉汽车维修企业的作业流程,具备初步的企业生产经验和组织企业班组生产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因此,教学评价不应以试卷论英雄,以分数论成败,而要向过程考核、职业能力考核转变,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书或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在过程和职业能力评价中,充分建立职业道德素质、课堂知识效果、技能操作规范、技能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工具量具设备的操作能力、安全操作能力、企业适岗评价等监控点,对各监控点实施动态监控、实时反馈、及时修正,合理对各监控点予以加权评分。通过评价机制来引导学生,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文平.“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汽车技术;教育滞后;技术学校;技术人才

0 引言

汽车是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经过努力。在1885年,制成了第一辆本茨专利机动车,它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从这以后,汽车由于人类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100多年来,汽车工业得到高速的发展,但我国解放以来,只能靠自力更生,硬是拿下了解放牌汽车和红旗牌轿车的产品,其中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进汽车的制造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今,我国汽车的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高技术含量的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民众的常用汽车。汽车维修行业如雨后春笋在城乡大道旁建立,其中,汽车的电子点火、电控化油器、机械喷射系统装置和动力转向等新技术冲击着传统汽车维修工艺和技术。

1 汽车技术教育与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

到 21 世纪时期,汽车制造业在我国随着电子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汽车技术更得到高速发展,已经逐渐由汽车的单件组装向集成化发展,汽车制造技术的多功能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等特点更加突出,也更加方便了使用者。但是,我国汽车技术教育与汽车技术发展却存在差距。根据教育部和交通部门的调查研究数据,我国汽车行业的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短缺,存在的严重问题,主要集中在汽车数控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或者汽车的使用与维修、护理方面,尤其是维修、护理方面,急需大量的技术人员,显然,如今在汽车的维修、护理领域,汽车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在我国城乡已经成为制约对汽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这类人员利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尽管学徒制曾经培养了几代汽车维修技术人才,但是在高科技时代,这种培养模式就显得力不从心。快速增长的汽车和维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刻不容缓,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高级的汽车技术人才必然会被越来越多元的社会选择。

2 汽车技术教育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再加上高等教育的发展,谁大多数青年选择进入高校学习,这些人在专业选择上又不愿意选择汽车维修专业,因此,我国的汽车维修业与发达国家汽修企业相比,人才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发达国家的汽车维修的高级技工占 35% ,而我国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工的总数仅占5.0%左右。不难看出, 我国汽车维修的高技术人才,在数量与素质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汽车维修业市场的需求,究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各方面。

2.1 汽车技术教育体制与机制方面的问题

汽车技术教育中,汽车维修技术赶不上汽车技术发展的速度, 汽车技术教育赶不上汽车维修技术发展。与此关系相应的,汽车技术教育存在的最大的体制与机制问题是学校、整车制造及售后服务三者脱节。局部的校企合作是有的,但远没有形成三者有序的合作与互动。 社会现阶段依然没有完全摆脱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在实施职业教育中,不能很好地处理两者的关系,难免顾此失彼。

2.2 汽车技术教育中教师与教材方面的问题

汽车技术教育中,关于汽车维修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 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要能解决汽车维修的实际问题。 这里的关键是要有适合的教材与良好的师资。 当前,各类职业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普遍是弱项。汽车维修职业教育能否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的需要,重要的是首先要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都过硬的师资队伍。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师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

汽车技术日新月异, 而汽车技术教育却由于教材内容陈旧, 除了最基本的东西之外,几乎全是被淘汰了的内容,这成为汽车技术教育的最大障碍。而许多在新车上广泛使用的系统,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等内容,却在当前使用的教材中几乎找不到。

2.3 汽车技术教育在实验与实训方面的问题

汽车技术教育中,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成:(1)实验实习维修设备与车辆的实际维修差距太大;(2)实验对车辆的检测诊断设备少且落后;(3)实验实训的设备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4)缺少必备的实习工厂;(5)由于教学设备不到位,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验实训的技术联系起来,更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汽车技术教育与汽车技术提高的措施

为了使汽车技术教育与汽车技术同步得到发展,我们必须要看到两者之间的差距所在,汽车技术是由于引进技术提高起来的,但汽车教育必须依靠我国的教育体系,因此,如何进行汽车技术教育就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措施。

3.1 汽车技术教育采用“双元制”模式的一体化教学

在汽车技术教育中,应将汽车教育的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统筹到一起。成为进一步推广汽车技术教育的“双元制”的教育模式,这种“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既能够满足我国青年一代对职业技术院校的学习追求,又能够满足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这样就可以将企业里的技能培训与职业院校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结合在一起,将汽车维修技术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使汽车技术教育中,所强调企业教学主体性与强调实践教学的主导性结合起来; 就可以使汽车技术教育分析与课程开发密切联系; 明确专业内容适应职业需求的针对性,将汽车技术的能力教育与技能培训同步进行。形成汽车运用工程职业技术教育的多元化机制和一体化教学。

3.2 汽车技术教育应采用双师型,双向式的措施

在汽车技术教育中,应尽快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起来,使汽车技术教育与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发挥出来。 因此,应在现有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基础上, 工程技术学校,要满足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要求, 同时鼓励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工程技术学校担任专、 兼职教师,并将这种交流制度化,让教师同时有技术人员身份、 技术人员又同时有教师身份。在管理上,工程技术学校和企业要同时对教师的双重身份进行考核。

4 结语

在汽车技术教育与汽车技术发展的发展中, 无论是汽车技术教育的机制和体制改革、或者对教师队伍的整合,还是对汽车技术课程教材电子化的创新,还是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文化知识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样都不能少,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汽车技术教育中继续深入研究、 继续深入实践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高职教育走在高等教育的前沿,应当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定和调整课程标准以及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类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专业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汽车;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汽车工业发展得更加迅猛,与此同时也拉动了汽车配件以及材料的市场需求。在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而言从高职院校出来的毕业生已不能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以培养社会所需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

1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面对21世纪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汽车类专业需要重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创新具备“学、产、研”特色的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熟悉掌握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较强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主动学习高新技术和相关知识并能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去解决问题、能够指导实际操作和传播技术知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类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

近年来我国汽车类专业仍是存在着课程结构以及课程时长比例不协调的情况,这导致实践课程少且课时少的问题;汽车类专业的公共课、专业以及实践课的联系不紧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也不能很好地通过实践操作去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2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

传统的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受“三段式”教学方法和本校其他机械专业课程内容的影响会过多地设置与汽车类专业没有太多关联的理论课程,因而学生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时间安排并不合理。设置不当的理论课程占据了学生大部分课时,实践课程受到冲击,这样的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强化。

2.3教学内容落后陈旧

高职的教学内容必须要与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确定教学方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是目前汽车类教学内容不容乐观:教学所用的教材明显落后于现代汽车技术发展速度,教学内容陈旧封闭,汽车类专业的教学特色弱化等。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3对高职汽车类教学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提出的建议

3.1高职汽车类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完善的高职汽车类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该包括课程的目标、课程的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程的评估。(1)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目标的设置是课程内容的最重要因素,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及实现贯穿了课程整过程。课程目标的设置当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趋势为前提,以实现学生全方面各方位发展为目的,对本专业最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进行筛选和设计以此来还原课程目标的真实性。(2)课程的设置。汽车类专业高职教学应该采取“两段法”的专业技能教学,学生通过必修、选修、自修三种方式不间断地学习。“两段法”教学指的是专业技能教学要分两步走:一部分是对不同的专业内容作统一要求;另一部分是根据自己具体本专业偏重于不同内容。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校还可以让学生积极自修其他专业非规定专业课程。(3)教材内容的选择。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在选择教材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教育应更多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选择教材时理论知识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要协调得当。第二,高职教育要满足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当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在教材的选择上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第三,教材内容要反映最新技术的发展,图文并茂,增加学生阅读兴趣。(4)教学方式。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当把重点从过去的理论知识教育向实践能力教育转变。只有改变传统的偏重理论知识教育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之中灵活运用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热情。(5)课程的评价。课程评价的首要前提应当是课程目标的科学研制和实现,从本质上说只要课程目标科学制定且成功实现,那么课程评价的问题才能够成功解决。

3.2高职汽车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新时期高职汽车类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需要学校与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企业、公司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使毕业生适应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新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走“产学一体化”之路。(2)创新实践教学技术和手段。实践教学技术和手段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显然十分重要,因此学校要创新教学技术和手段就要引进最先进的高新技术设备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观摩中理解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高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3)强化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特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需要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其次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结语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育应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明确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专业理论体系教学和实践体系教学进行完善,培养汽车类专业毕业生各方面能力,使之满足企业对职业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邢福荣.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35).

[2]劳俊元.高职汽修专业实践教学策略初探[J].科技信息,2013(01).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有很多实践性的活动,常见的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和通过实践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课程实践。高职汽车专业学生较为常见的社会实践有汽车相关理论知识宣讲、汽车后市场的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勤工俭学、预就业实习、挂职锻炼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有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只有个别学生可以参加,如挂职锻炼;有些社会实践则要求所有学生均要参与,如生产劳动、就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有利于高职汽车专业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有利于校园的两个文明建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高职汽车专业开设了汽车整车、汽车各组成系统、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拆检等实践活动;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设置实践考试。近年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高职汽车专业课程实践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早期的高职汽车专业课程实践所用课时占整个课程总课时的20%~30%,现在高职汽车专业一些课程的实践课时占到课程总课时的60%~80%,符合当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仍处于变化之中,变化的动力除来自行业等方面的要求外,还与不同时期实践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只有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的素质教育。当前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除了存在常见的组织管理、考核、建设等问题外,还存在以下问题。2.1无法有效达到实践目标。(1)高职汽车专业为在校学生设置了很多实践项目,为达到实践目标,每个项目设置了相应的实践强度和时间,从实践效果来看,只是完成了实践,实践的目标无法达到。如高职汽车专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有一周的劳动实践,这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在组织学生劳动实践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往往让学生协助安保人员做好安全和卫生的工作,通过一周这样的劳动实践无法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2)高职汽车专业的课程实践也存在很多类似的问题。课程实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汽车的相关工作原理、掌握相关总成的拆检方法及汽车维修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如实践时往往要求学生在老师的示范讲解后单独或分组完成实践项目,但实践时由于实践时间有限,很多实践项目学生只是围观老师的示范或是1位~2位同学在操作,其他同学在围观,这样的实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3)高职汽车专业的课程实践所需设备无法达到实践目标,主要原因如下。1)实践中所使用的发动机、变速器、百分表、千分尺、游标卡尺、万用表、红盒子等设备和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如不能及时校正,就无法满足使用要求。2)一些设备无法满足实践要求。如发动机气缸或活塞的测量,该课程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发动机气缸或活塞的磨损规律,掌握如何对其进行测量,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发动机的工作特点,但学校为教学提供的发动机都是全新的发动机,这些设备如果没有使用何来磨损,可以想象学生即使认真完成这些实践也无法得到想要的结论。3)实践中使用的部分设备和教材中提到的设备不符。如现在高职汽车专业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车型基本没有普桑、北京老吉普等老旧车型,但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等原因,仍在使用普桑、北京老吉普等老旧车型作为实践教学用车,导致实践内容和教材内容不符,影响实践效果。4)实践教学所使用的耗材费用巨大,学校由于经费等原因,教学中只能一味地凑合使用。如钣喷专业设置的车身修复、喷漆、焊接等实践项目,这些实践项目的耗材费用较大,只能将车身等耗材多次使用或用水代替油漆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实践中的感受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2.2现有设备无法做到物尽其用。现在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基本都与汽车生产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汽车生产企业一般会赠送一定数量的整车作为校企合作办学教学用车,这些车辆作为教学用车使用一段时间后,基本不再使用,所以经常会看到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楼周围停了很多落满灰尘的整车,这些车基本已经报废,不再使用。另一方面,在汽车各系统实践教学中,如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汽车行驶系统维修、汽车制动系统维修等课程实践教学中需要汽车各系统总成的设备,这些课程所使用的设备往往已经使用很多年,早应更换,但总是凑合着使用,可以想象实践教学的效果。事实上完全可以将那些处于报废状态的整车进行分解,以满足汽车各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的需求。2.3实践教育中缺少人文素质类实践教育。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在礼仪等人文素质方面缺失较大,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自私、无责任感、不懂礼让等,这类问题在高职汽车专业学生中虽然不是很普遍,但也不是个例。各高职院校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不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礼仪课程等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效果差强人意,主要是因为这类课程的教学仍采用说教的教学方法。礼仪等人文素质教育是整个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要像改革专业课程那样精选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实践教学,积极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3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的几点建议

实践教育在高职汽车专业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所占课时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已经超过理论讲授的课时。目前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笔者认为下述建议或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的效果。3.1灵活对待实践设备,做到物尽其用。(1)应根据实践要求和目标采购实践设备,不能一味地采购全新设备。在汽车机械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往往要通过对汽车机械零部件的检测得出汽车的工作特点及零部件的失效形式,如发动机气缸、气缸盖、曲轴、制动盘等。这些零部件如果是全新的,实践教学检测时就无法得到机械零部件的使用特点等知识,因此在采购时可以购买一些完整但已经报废的汽车机械零部件,从而更好地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2)各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应该内部协调,充分发掘现有的实践设备。如在汽车整车教学中,很多整车经过多年的使用,已经无法胜任整车教学,但其相关系统仍然是完整的,可以拆解给相关课程使用。同样,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淘汰的机械零部件(如轴承、离合器、制动器、联轴器等),这些零部件不能胜任专业课程实践的要求,可以给汽车机械基础等课使用,目前汽车机械基础课实践所使用的教具基本都是模型教具,效果肯定不如实物好。(3)合理统筹精选实践项目。汽车专业课程实践会使用很多通用设备或量具,如万用表、百分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这些设备和量具在很多课程实践中都要使用,这就造成学生在校期间要多次学习这些设备和量具的使用,然而很多学生一直到毕业都不能很好地使用这些设备和量具,原因是虽然学了多次,但由于每次使用的时间都很短,导致不能较好地掌握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所以这类实践教育应该进行统筹安排,保证实践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这些实践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4)加强与汽车4S店及汽车维修企业的校企合作。通过合作可以购买一些报废的轮胎、车身钣件等供教学中耗材较多的实践项目使用,从而实现在基本不降低实践条件的情况下,降低办学成本。3.2创新开发社会实践项目,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加。目前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项目较少,绝大部分同学基本没有参加真正的社会实践,那些要求学生都参加的社会实践,学生基本都是填表盖章完成,毫无实践效果,因而在原有实践项目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实践项目很有必要。(1)学校应为社会实践提供便利。现在的高职院校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每位同学基本都加入了相应的社团,学校可以要求各社团结合各自的特点,每年组织几次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其进行考核。为了让社团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应为社会实践提供便利,包括联系单位、提供场所,甚至是必要的经费支持等。如果每个社团每年都能组织几次社会实践,就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2)现有的一些社会实践项目有待强化。如现在高职学生的停课劳动周,劳动范围基本是一个班的40多名学生协助保洁人员和门卫做好其所在院系教学楼的卫生和保卫工作,造成劳动周相当于给学生放假。学校可以联系周边的社区、养老院、保育院、农场等有实质性劳动的单位,做好交通、安全等方案,组织学生去劳动,让学生真正懂得劳动、尊重劳动。(3)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展社会实践。高职汽车专业高年级学生基本都具有一定的汽车专业知识,其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常见的青年志愿者、勤工俭学、公益活动、创业锻炼、社会调查等,还可充分利用学生在汽车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为一些社会群体提供汽车保养、维护等服务及相关的宣传和讲解,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3.3鼓励老师和优秀学生参加礼仪等人文素质类实践教育。根据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养成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无论老师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发现有自己认识的学生不和自己打招呼,老师要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并提醒学生注意礼仪,要求老师善于发现学生不足之处并加以提醒和纠正;鼓励优秀学生参与人文素质类实践教育,遇到需要与老师打招呼或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等情况,鼓励优秀学生及时提醒人文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将人文素质的理论教育变成有人督促的养成教育。3.4以“实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目前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大三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进入汽车后市场实习,实习的具体情况学校实际上无法完全掌握,有些学生实习没几天就开溜,有些学生在实习单位一直洗车或一直从事简单的保养工作,导致相当比例的高职汽车专业毕业生不在汽车后市场就业。所谓“实战”是以高职汽车专业的老师及相关设备为基础,学校投入一定的经费、场地组建一个汽车后市场的综合体,该综合体可对外开展汽车销售、维修、零配件、保险、二手车等相关业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以培养学生为宗旨。优秀学生可以在大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综合体“实战”,其余的学生在大三时都要到综合体“实战”,根据学生的能力及特点决定学生在各个岗位实践时间的长短,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专业老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职业能力,学生也会从“实战”中认识自己并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