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竞争力概念

核心竞争力概念

核心竞争力概念

核心竞争力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核心竞争力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89-02

如何形成持久而又稳定的竞争力,是目前中职学校改革的核心问题。但是,中职教育界对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分歧,甚至是误读。本文通过梳理既有文献的一些成果,探讨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并试图给出其培育的一般思路。

一、文献综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始于Prahalad和Hamel(1990)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他们把核心竞争力界定为企业内部经过整合的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学识,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概念一经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后续研究层出不穷。

十多年来,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刘世锦和杨建龙(1999)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张维迎(2002)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这种独特性具体表现为所拥有的资源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

虽然各个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说法不完全一致,但都包含如下特点:①核心竞争力不是指某一要素或者某一优势,而是指将这些要素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能力。②这种能力能支撑企业在较长时间内具备优势。

总之,核心竞争力不是一种具体的产品、服务,也不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核心竞争力是独特的、难以模仿和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主动适应于环境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核心竞争力必然是一种技能和学识,且受长远性和全局性的影响,能给企业带来持久、稳定的优势。

二、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中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中职学校融合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吸收、转化现代科学技能,培养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能支撑学校较长时间的竞争优势。具体说来,中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点:

1.保持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核心竞争力为学校带来明显的优势,是其真正魅力所在。但这种优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持久而稳定的。

2.能提供给学生特殊的价值

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指某一种产品、服务。如果说产品是树上的果实,生产要素是阳光和空气,科学技能是土壤,那么核心竞争力就是树根。有了扎实的树根,大树就可以从土壤中吸取源源不断的营养,利用阳光和空气茁壮成长,生长出硕大的果实。

3.难以模仿和复制

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项具体的、可物质化的、汇集于某一要素的东西,而是一种融合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技能和学识。这种技能和学识是买不来、带不走的,因此也是不可轻易获得的。

4.可以继承和发展

核心竞争力是累积性的,可以改变、增加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带来的长期竞争优势,是适应市场、利用科技进步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的。

目前,一些老师对中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还存在一些误解,将特色专业、就业渠道、地理优势、特殊人才等某一方面的优势等同于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些观点从根本上混淆了核心竞争力与核心产品、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等概念,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清楚认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其概念的意义所在。

三、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思路

如何培育和保持核心竞争力是目前中职学校改革中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这涵盖了学校定位、教学管理、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既要考虑学校长远的定位,又要立足于现在,找出缺陷,加以改进。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涉及到管理的各个方面,从根本上讲,以下几点是必须要考虑的:

1.资源整合能力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中职学校具有教学设施、教学设备等硬件投入,也有品牌、学校组织文化等软件优势,最终“产品”是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素质。将这些要素融合和发挥,转化为学生的技能,是中职学校运作的基本过程,也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2.主动、快速适应现代科技对操作技能的要求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适应这种挑战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现在的社会经济增长已经主要靠科技进步推动,行业的顶尖企业一定是站在科技最前沿的,因此核心竞争力必然体现为一种技能和学识,主动、快速适应现代科技对操作技能的要求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3.组织学习能力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吸收最新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适应科技进步的能力。相反,陈旧的知识体系,缺乏了解最新的作业技能,根本无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组织学习能力是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离开组织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竞争力只能是无水之源。

4.良好的学校组织文化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从根本上讲,学校组织文化倡导教书育人的价值观与教师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良好的学校文化能对教师的行为起到良好的导向、监督作用,而这种激励监督方式是其他正式制度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学校组织文化的支持。

四、对中职学校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核心竞争力”这个词是富有吸引力的,以至于很多学校误用甚至滥用这个概念,宣称已经具备核心竞争力。但事实是,只有少部分中职学校具备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讲,中职学校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遵循其培育的科学路径,既无捷径可寻,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1.中职学校应该围绕自己的优势学科经营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只有建立在现存优势基础之上的学科才有利于学校保持自己的优势。所以,中职学校应围绕自己的优势学科经营,而不是简单地考虑学生就业形势,盲目进入其他学科领域。

2.培育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是系统性的工作

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涉及学校资源整合、组织学习氛围培养和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 C•Prahalad and G•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vol.66: 79~91

核心竞争力概念范文第2篇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疑惑]

如果我们评选近3年使用率最高的10个管理术语,“核心竞争力”无疑将榜上有名。同时,核心竞争力,或许又是最令人困惑、内涵最为模糊的术语之一。抛开国内外学者们的迥异阐释不说,仅就企业界所宣称和标榜的构成要素,便足以令人眼花缭乱:品牌、渠道、广告者有之;产品、技术、服务者有之;结构、流程、效率者有之;人力资源、团队、企业文化者有之;当然更包括学习、模仿超越及创新能力等。似乎有关企业运营的一切要素,都可以定义为不同企业在不同层次上的核心竞争力。而只要一个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则必然会从中找到一个或几个发挥决定作用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否真的普遍存在于具有较好经营业绩的企业之中?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企业发展的某项要素是否真的就是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到底应注重和强调什么样的能力才足以驰骋未来?

[这些是核心竞争力吗?]

史玉柱是中国经济界少有的传奇人物之一,无论是当年“珠海巨人”的昙花一现,还是后来上海滩“健特生物”的神话般崛起、现今的“黄金搭档”,无不引人注目而广遭评议。在不考虑产品品质的情况下,人们几乎公认:史氏成功的最大因素当归功于广告。从当年的汉卡到后来的保健品,史玉柱的不二法门便是巨额的广告轰炸。且不论社会舆论如何诟病,漫天广告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黄金白银——广告是史玉柱或史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吗?

PDA在中国市场上已经问世多年而一直乏人问津,直到摇身一变成为“商务通”后才忽然风行神州,不仅“恒基伟业”凭之一举成名,就连许多商也跟着大发其财。从传统的PDA到“商务通”并没有多少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恒基伟业最大的成功之处便在于制造了一个时尚概念——“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将“商务通”与成功人士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从而将一件普普通通的IT产品包装成了代表成功、实力、品位的时尚标志——制造概念是恒基伟业的核心竞争力吗?

一个默默无闻的国有电器小厂,十几年后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宽、最受尊重且在世界家电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家电业巨鳄,“海尔”成功地演绎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在海尔的功劳薄上,“服务”、“文化”及“张瑞敏”这三个词的位置最重,其中尤以“服务”的影响力最大,甚至被认为是中国家电企业由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再到服务竞争的导师——服务、文化或者张瑞敏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吗?

如果我们以能否长远地对一个企业成败起决定作用作为标准,我们就会发现:广告力不是核心竞争力——同样由广告而一时纵横天下的秦池、三株,而今已成过眼烟云;概念力不是核心竞争力——首推“保暖内衣”概念、开创了一个行业的“俞兆林”也不复当年风光;服务力或英明的领导人也不是核心竞争力——服务很好的小企业关张了一批又一批,而曾擎起云南半壁江山的红塔集团也因一人之累而很快江河日下。

如果我们不去深究隐藏在一时成功背后的真正原因,只是不断复制曾经带来成功的各种行为,一味歌颂和放大前述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昨日的成功之花,也许会孕育明日失败的种子。那么,如何界定这些企业的这些竞争力呢?什么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投机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投机竞争力”是笔者提出的一个对应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系指 “企业通过对不确定市场机会的把握而迅速获得的、具有较强获利能力的某种短暂的相对优势”。这一描述性定义指出了投机竞争力的三大特性:风险补偿性、获利性与时限性。“投机竞争力”可以相对较小的投入、通过技巧性操作迅速获得,并至少在某一时期、某一层面上提升企业的现时竞争力。

所谓风险补偿性,指的是投机竞争力源自企业对市场发育状态和竞争特性、需求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后,对某种不确定的市场机会选择后的市场利得。获利性强调该竞争力直接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其所带来的利润率通常超过行业一般利润率。时限性则强调了该竞争力仅在某一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无法长久保持的竞争优势。

投机竞争力多数产生于市场营销领域,表现为某种相对突出的营销技巧。笔者认为,史玉柱的广告力、恒基伟业的概念力及海尔的服务力等均属此列。应该明确的是,投机竞争力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这种能力对企业同样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企业发展初期甚至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通过超额利润的获取来高效率地聚集资本,为企业发展奠定必需的资本基础。

然而,在肯定投机竞争力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对其局限性和潜在负面作用予以高度重视。企业不仅要认识到投机竞争力的时限性,更要避免落入惯性思维陷阱,将企业的未来寄托于该投机竞争力效力的持续发挥上,一厢情愿地重复过去成功的各种行为。

投机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带来一时之繁荣,而企业若想“做强做大”、成为“百年老店”,则必须树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需要对核心竞争力予以进一步的明确。

[不在行为而在机制]

早在1959年,潘罗斯在其出版的《企业成长论》中就谈到:“企业能更有效地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使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所在,这也是有关能力最早的论述。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中,将核心能力明确为:“组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即组织的学习能力。”利奥纳多·巴顿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内部的知识集合,包括: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规范四个方面,主要发挥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作用”。随后,更多的学者加入了讨论,在丰富了这一理论的同时,也使得“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越发令人困惑。

国内学者对核心竞争力也有着不同的描述,如有的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这种独特性具体表现为所拥有的资源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这种解释固然生动,但似乎更增加了这一概念的模糊性和不可识别性。过于简单形象或过于复杂抽象都会影响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重要的是对其本质的把握。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高效调控资源以适应环境并领先对手的洞察力与执行力的结合及其成效。

核心竞争力不是某种具体企业行为或某些具体行为的集合,而是这些行为之所以产生的惯性机制及其结果。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是核心竞争力,导致不断推出新产品的机制及其对市场的号召力才是核心竞争力;优秀的客户服务不是核心竞争力,发现客户服务重要性并高效提供之的机制及形象才是;良好及时的危机处理手段不是核心竞争力,准确判断危机成因与发展、灵活应对环境突变的机制及评价才是等等。那些很容易被观测到的、直接产生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行为,从根本上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形式。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标准来判断某种竞争能力是否是核心竞争力:第一,该种能力是否具有本企业个性优势且难以复制?第二,能力效用的产生和发挥机制是否稳定?第三,该能力对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否持久?显然,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而言的竞争力,当前很多企业所自认为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只是该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相对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需要长期培育,所以我们很难判定一个成立不久的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至少其稳定性尚待检验。

[核心竞争力真的遥不可及?]

2003年春夏之交,中国部分地区发生了SARS疫情,世界其它30余个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SARS的侵袭。很快,中国国内8家保险公司纷纷推出了SARS险种,而境内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境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却全都没有推出专门的SARS险种。是国内企业在对市场反应速度、发现并满足市场需求方面更胜一筹吗?实际上,国外保险公司在每一个险种设计上,都需经过长期浩大的数据收集及复杂的分析精算,以确定合理的保费和保额等,这种通行的做法不仅是对公司资本安全和收益的保证,更体现了保险公司对社会和投保人的责任心,体现了保险公司的专业水平。显然,几个月时间、数千个样本是无法满足险种设计需要的。

在有些企业经营者的眼中,核心竞争力就像传说中瑶池的蟠桃——美味可口而又遥不可及。而另有一些企业,如:前述保险公司,在追求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却又不知不觉地抓住了投机竞争力的尾巴。核心竞争力难道真的是可观而不可得的“水中花”吗?

企业要想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首先明确核心竞争力与投机竞争力之间差异的同时,还必须要树立两个前提性的经营心态:其一,视发展品质重于利润。利润应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目标,如果企业将利润放在第一位的话,那么终将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丧失方向,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其二,视发展品质重于规模。进入世界500强是许多中国企业家最大的目标,如何尽快将企业规模“做大”也就顺理成章地凌驾于“做强”之上,而没有质的约束,量的快速扩张常常会以质的进一步下滑为代价。

核心竞争力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青岛 旅游业 核心竞争力 机遇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青岛的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青岛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730公里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海湾、海岛、沙滩,以及港口等海洋资源为青岛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03年,青岛市旅游局局长王建功就说“兴建大的旅游项目是重振青岛旅游市场,加快发展我市旅游特色经济的需要”,王建功还说,大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亮点,是旅游经济的增长点,是旅游竞争力的核心。

分析过去并寻找新的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08年奥运会伙伴城市的头衔,给青岛旅游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而这恰巧成为了青岛旅游的新亮点、新起点。所以,将来青岛市的核心竞争力将是以奥运为起点的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接待。

一、旅游核心竞争力概述

(一)核心竞争力概念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核心竞争力是一组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不同的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侧重点并不一样,但基本都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核心竞争力必然是一种知识和技能。对传统制造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更体现在成本控制、质量管理、采供销管理上,是一组技能的体现,比如格兰仕能成为世界微波炉老大,就是一种整合资源、成本控制和市场开发能力的集合。

其次,核心竞争力要依靠企业家的整合能力。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往往是单一的,比如说格兰仕在微波炉这个产品的价格控制这方面,他的确有自己的核心专长和能力,但是如果要多元化发展,就必须把在单一产品的能力拓展为企业的一种核心能力,超脱微波炉这个产品。

(二)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根据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从两方面定义来分析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概念。

首先,核心竞争力必然是一种知识和技能。对于综合产业的旅游业来说,这个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多数是无形的,具有不可保存性,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因此服务进行时也就是产品的生产进行时,等量代换来看,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就是综合性的高质量的服务。

其次,核心竞争力要依靠组织或者企业的整合能力。对于旅游行业而言,其本身已经是一个综合性非常高的服务产业,它整合了旅游、交通、酒店等诸多行业,要构成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将这诸多的行业进行正确紧密的整合。

因此,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经过企业或组织正确整合了的综合性的高质量的服务。

(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首先核心竞争力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这种能力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其次,核心竞争力还具有延展性,能够同时应用于多个不同的任务,使企业能在较大范围内满足顾客的需要。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

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综上,核心竞争里的特征是:有用性、延展性和独特性。

二、青岛市旅游业现状及分析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山海风光绚丽多彩,旅游设施配套完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使青岛跻身于我国旅游大城市之列,并成为我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已经成为青岛的支柱产业和三大特色经济之一。青岛铁路、公路与全国铁路公路相连,四通八达,十分方便。青岛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青岛海底世界,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等,都如颗颗明珠闪耀在青岛的滨海一线上。08年奥运会的到来,更为青岛的旅游业带来了蓬勃的生机。浮山湾大型综合海上运动中心,不仅成功承办了2008奥运会帆船、帆板等比赛项目,还令国内外游客对这座艺术般的建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它不只为承办08年奥运会而建,还将被打造成集国际游船停泊,海上娱乐、观光、运动、接待等综合服务接待中心。这对海内外游客来说也是一大吸引之处。

三、青岛旅游核心竞争力

(一)青岛旅游核心竞争力阐述

青岛目前的旅游核心竞争力就是以奥运为起点的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接待。

核心竞争力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26-02

技术创新一直是各国政府、经济学家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课题,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征的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日益提升。

1 技术创新

1.1 技术创新的概念

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最早观察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推动力。熊彼特是经济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创新概念的人,他于1912年提出“创新”(Innovation)一词时认为,“创新”是指企业家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的组合引人生产系统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

1.2 技术创新的特征

1)技术创新的主体

从技术创新的主体看,企业主要以自身力量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即以自主创新为主要创新模式,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创新,利用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设备等资源调配进行创新研发。

2)技术创新的效益性

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把创新成果推向市场,接收市场的检验,最终获得成功,取得经济效益。

3)创新的不确定性

技术创新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2 企业核心竞争力

2.1 概念

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一文中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以及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

2.2 特征

1)增值性:核心能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能力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

2)难以模仿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运营过程巾积累的一种特别的能力,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3)难以转移性:企业的核心能力不能像其他生产要素那样进行交易,这就使得核心能力很难从一个企业通过交易转移到另一个企业;

4)难以替代性:与其他的资源、能力相比,核心能力很难被其他生产要素或要素的组合所替代;

5)异质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长期演进而形成的独有的能力;

6)辐射性:从能力角度分析,核心能力是不同的技术、技能和知识组合融化形成的新专长,具有把核心技术辐射到各种最终产品的能力特性。

3 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基本路径。而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现象是技术创新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不足,许多中小企业停留在跟进模仿创新阶段,大多限于仿制或低水平开发,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构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模式。

3.1 形成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快产学研联合步伐

要建立具有技术创新内在动力的新型制度。推进知识产权参与分配,对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采用股权、期权等各种激励方式;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要通过技术入股、岗位工资和建立重大奖励项目等多种分配形式,充分反映和体现科技人员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性;同时,还要引导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

3.2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够研制开发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二是要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网络,将科研、培训和开发等关键环节整合成 技术创新链。

3.3 探索新的技术创新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采用

根据技术创新的方法,人们将技术创新分为3种基本模式: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这3种创新模式各有优缺点,采用这些模式也需要有不同的条件和要求。

3.4 建立健全技术人才体系

技术创新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一是要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吸引机制 要以体现人才价值、知识价值和科技成果价值为原则,鼓励、吸引科技人员加入中小企业队伍;二是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对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技术培训;引导企业在职工教育和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把企业办成学习型企业,足额提供教育培训经费;三是建立配套完善的人才服务机制,加快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规范化,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3.5 培育技术创新的市场观念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企业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并在市场上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才能体现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3.6 加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研究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创优和产品创牌的系列政策法规,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靖,胡振红.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2:50-51.

[2]姚正海.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征分析[J].商业经济,2009,10:31-32,55.

[3]裴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两个要素[J].经营管理,2010,4:75-76.

核心竞争力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竞争力;理论;核心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团体能长期得到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医疗服务机构进入不同的市场,提高其市场份额,增加其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包括多个方面的竞争,在多方面竞争中尤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竞争处处体现,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才能使医疗服务机构有竞争力。现代医疗服务机构主要对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增加硕士博士的比例,增强医疗服务机构的技术优势。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一是别的医疗服务机构是无法复制的,是医疗服务机构自身发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是医疗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用钱买不来的,是长时间积累而来的。三是核心竞争力是医疗服务机构的文化,它是固定在医疗服务机构的特征中。四是医疗服务机构核心竞争力不是一个有形的物体可以带走移动,而是一个无形的医疗卫生文化。

二、核心竞争力理论

随着,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广泛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关系。竞争力理论包括了不同的层面,有国家竞争力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企业竞争力理论,产品竞争力理论,医疗卫生竞争力理论。

(一)国外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Prahala和hame1990年发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能为产业提供有效的附加值,使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其商业利润。Prahala和hame提出的树形理论,认为多样化的公司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产业,分枝是决策单元,树叶和果实是最终结果,使其茁壮成长的是核心竞争力。一棵树的成长其本质是树的根部发达,核心竞争力对产业的发展作用也是如此通过复杂的技术组合,支持着产业的核心产品和最终结果。核心竞争力是现代化产业的生命催化剂,没有竞争力产业发展就会停止。树形理论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著名的竞争战略家波特,提出了竞争理论。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分析核心竞争力的方法,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的内在条件,找出企业竞争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方法主要是从结构分析入手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分析其竞争优势和劣势,SWOT分析主要结构形式是矩阵形式SWOT分析方法没有详细的数据和专业化的分析工具也可以很主观的对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评价,SWOT主要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

SOWT分析局限性他主要是主观对竞争力评价方式,没有大量的数据支持,不具有客观性,主观因素居多。影响了有效的对竞争力的评价。1998年,皮特提出了反映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的优势。波特认为国家是企业基本竞争优势,国家不仅能够影响企业竞争战略,还能促进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波特认为竞争优势不是单个的要素的优势而是由多个要素组合成的竞争优势,由此波特提出了钻石理论模型。钻石要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产业要素,企业竞争力要素,附加要素是机会和政府。

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固定资产资源,技术知识资源。波特认为生产要素有着不同深层含义,重要的生产要素对核心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国家核心竞争力也不同。2.需求要素。需求是刺激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核心竞争力的第二个要素。波特认为产业竞争优势上,国内企业有着重要的客户资源,可以很快的占领市场,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3.相关产业。波特认为当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有竞争关系时,哪一方能提供更为健全的产业机构,哪一方就能获得竞争优势。4.企业竞争力。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强与弱主要体现在这个国家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国内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核心竞争力”这一理论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国内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有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市场创新、经营决策、品牌战略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人力资源是竞争力的基础,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是管理体系是否完善,有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激励企业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完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三、结论

医院核心竞争力构建中的其他热点问题。在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除了培育医院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科技工作之外,还存在着其他若干热点问题。例如学习型组织、蓝海战略、优势富集效应、不对称创新、规划战略、虚拟经营等, 这些热点问题大多是在以往的医院管理学研究中被广泛提及、重点研究的。这些新兴的管理学热点理论的引用和融合, 也为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郝寿义,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以若干城市为案例[J].经济科学,1998(03).

[3]曼昆.经济学原理[M].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周一星.中国城市工业产出水平与城市规模的关系[J].经济究,1988(5).

[5]姜杰,张喜民,张勇.城市竞争力[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6]保继刚,潘兴连,GeoffreyWall.城市旅游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范能船,朱海森.城市旅游学[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

[8]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2007中国旅游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9] Barcelona Institute of Culture (1999),“Strategic plan for the cultural sector of Barcelona”.

[10] Ergazakis, K., Karnezis, K., Metaxiotis, K., Psarras, J.(2004),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s: aresearch age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 in Accounting, Finance & Management.